濟廣高速公路濟南至菏澤段改擴建項目于2024年12月20日全線雙向貫通并全面通車。沿著這條連接山東省會經濟圈與魯西南經濟圈的交通要道行進,低碳化、智慧化新風撲面而來。
在濟菏高速長清服務區,屋面、車棚頂、匝道圈和邊坡等空閑位置都布滿光伏板。活用土地資源,讓這條高速公路“綠能”充沛。據估算,項目擴建后,濟菏高速全線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0兆瓦、年發電量3300萬千瓦時,每年可節約用電成本1200萬元。在推動路段低碳運營的同時,還可創造穩定的經濟效益。
濟菏高速路邊百米牌標志的背后,印有報警二維碼。掃碼進入小程序頁面,選擇好車輛、事故、故障類型,即可“一鍵報警”。接到警情后,監控指揮中心數智平臺可準確鎖定報警人員位置,同步聯動高速交警、路管救援等力量施救,并遠程引導司乘人員做好安全防護、避免發生二次事故。
山東高速集團濟菏高速改擴建項目工程師張海龍說,掃碼報警系統的研發基于實際運營痛點。“在高速公路上發生事故后,車主經常無法準確告知所在位置,影響事故處置效率。”他說,智慧化改造大幅提升了救援工作效率,如今從接警到抵達事故現場,最多只需要半小時。
一些建設中的高速公路項目也在“追新逐綠”。在齊河至臨清高速公路項目一處建設場站,全甲醇壓燃式裝載機、新能源電動罐車等新能源裝載設備讓人眼前一亮。
“甲醇的燃燒不會形成固體碳,非常干凈,既能延長設備使用壽命,還能降低建設成本。”山東高速集團齊臨項目副總經理袁祥云介紹,相較于柴油裝載機,全甲醇壓燃式裝載機可減少80%以上的細顆粒物(PM2.5)、95%以上的二氧化硫和50%以上的一氧化碳排放。
在11萬平方米的巨大場站中如何練就“火眼金睛”、不漏過安全隱患?人工智能的應用給出了答案:場站中一處護欄因大風天氣被破壞,安全隱患智能檢測系統自動識別到隱患并報警,工作人員立刻根據提示信息安排維修。
以監控攝像設備為“眼”、人工智能算法為“腦”,一套系統就能自動抓取到動態環境下多種肉眼不易發現的安全隱患。“場站內布置了50個攝像頭,全面覆蓋場站;AI能對現場67種不安全行為進行自動識別。”袁祥云說。
2024年,山東高速集團聚焦數字賦能管理提效,著力推動新技術、新設備、新系統與傳統監控系統、收費系統融合,推動高速公路智慧運營。
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張玉宏介紹,山東高速公路智慧綠色水平近年來顯著提升,建成“零碳智慧高速”濟青中線、濟南東“零碳服務區”,高速公路路域光伏發電總裝機量全國領先。(記者周昊瑾)新華社濟南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