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03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03年1月12日 石秀詩)
各位代表,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寶貴意見。
一、關于過去五年的政府工作回顧
過去的五年,我們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路線方針政策,在中共貴州省委的領導下,在省人大、省政協的監督和幫助下,認真履行全省各族人民賦予的職責,經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經濟保持持續較快增長,改革開放繼續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進展順利,扶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展,經濟社會進入了加快發展的新階段。
(一)經濟發展步伐加快,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九五”計劃順利完成,“十五”計劃開局良好。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從1997年的793億元增加到2002年的1180億元,年均增長8.7%,高于同期全國和西部地區平均水平,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速度快、效益好、最穩定的時期。1999年提前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財政總收入從1997年的106億元增加到2002年的203億元,年均增長13.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從57.9億元增加到114億元,年均增長14.5%;財政支出從113.8億元增加到314.7億元,年均增長22.6%,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增幅之大都是歷史上少有的。五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07億元,比前五年增長1.5倍以上,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50%以上,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因素。全部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2002年底分別達到1553億元和1404億元,比1997年底增長1.2倍和84.3%;金融產品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對地方經濟的支持力度明顯增強。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三次產業排序在1999年實現了“二一三”向“二三一”的歷史性轉變。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4%;實現了農村人口糧食基本自給的歷史性跨越,糧食、烤煙、油菜等主要農產品向優質化方向推進,2002年畜牧養殖業占整個農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8.3%,比1997年提高近4個百分點,鄉鎮企業對全省經濟的貢獻進一步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起步良好;農民非農收入大幅度增加,五年累計勞務輸出482萬人次,務工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達21%。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1%;電力工業累計完成發電量2067億度,比前五年增長91.4%,對相關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帶動作用;“兩煙一酒”結構調整取得進展,煙草行業整體實現扭虧為盈,茅臺酒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經營效益不斷提高;以鋁、磷化工為重點的優勢產業總體實力進一步增強;特色食品和制藥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在電子、信息和新材料等領域,實施了一批高新技術產業項目,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活力。技術改造力度進一步加大,累計完成技改投資461億元,比前五年增長近1.4倍,年均增長17.2%。在投資的拉動下,建筑業保持高速增長。第三產業年均增長10.6%,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快的時期,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年提高;旅游業總收入增長2倍以上,房地產、信息服務、教育培訓等新興產業迅速發展,服務性消費的供給能力明顯增強。積極扶持經濟強縣建設,區域經濟日趨活躍。
(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成效顯著,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明顯改善。五年來,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之大、項目之多、效果之明顯是前所未有的。交通建設邁上新的臺階。公路和內河航運建設累計投入資金288億元,比前五年增長5倍。貴新、凱麻、貴畢、玉銅等高速或高等級公路相繼建成通車,水黃、關興、遵崇、清(鎮)鎮(寧)等高速或高等級公路開工建設,“一橫一縱四聯線”高等級公路主骨架加快形成,西南公路出海通道貴州段全線貫通;完成了1.5萬公里公路改造,公路技術等級和通達深度明顯提高,高級、次高級公路里程由4474公里增加到1萬多公里,新增公路通車里程5659公里,基本實現了縣縣通油路,全面實現了鄉鄉通公路,75%的行政村通機動車。完成了烏江航運建設工程,實施了西南水運出海通道中線起步工程貴州段和赤水河航運建設等項目,內河航運條件得到改善。株六復線、內昆鐵路和水柏鐵路建成通車,完成了盤西鐵路電氣化改造和六盤水鐵路樞紐等重點項目,渝懷鐵路貴州段開工建設,黔桂鐵路擴能改造項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銅仁大興機場建成通航,啟用安順黃果樹機場和興義、黎平機場建設進展順利。實施“西電東送”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電力行業累計完成建設投資338億元,比前五年增長1.9倍,新增裝機容量292.1萬千瓦。第一批“四水四火”電源點項目全部開工,在建裝機容量超過前五十年的總和;第二批后續電源點項目中,構皮灘水電站已獲國家批準立項,其余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建成省內超高壓骨干電網,“黔電送粵”輸電通道建設進展順利。電煤基地建設步伐加快。2002年完成了向廣東送電100萬千瓦的任務。生態和水利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實施了一批生態建設重點工程,完成退耕還林260萬畝、人工造林1502萬畝、封山育林1787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00萬畝,森林覆蓋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水利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建成一批骨干水利工程,開工建設王二河水庫、玉舍供水工程、遵義灌區一期工程等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完成了一批病險水庫治理和縣城防洪工程項目。城鎮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加大了城鎮供水、供氣、污水和垃圾處理、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2002年城鎮供水普及率達到85.8%,比1997年提高15.8個百分點;日處理污水能力達到24.1萬噸,污水處理率比1997年提高13%;完成城鎮道路建設和改造500公里;城鎮綠化率達到16.8%。城鎮化水平達到25%,比1997年提高7個百分點;區域中心城市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城市功能不斷完善。通信設施建設快速發展。通信行業累計完成投資170多億元,通信光纜長度達到5.2萬公里,比1997年增長了2.8倍;電話用戶總數達到527.6萬戶,增長了7.3倍,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14.03部;互聯網用戶迅速增長。
(三)經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對內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明顯增強。以國有企業改革為中心的各項改革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取得積極進展,共完成68戶國有大中型企業公司制改造,部分企業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已有13戶企業成功上市,共募集資金70多億元;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通過采取債轉股、兼并破產、技改貼息等政策措施,基本實現了國有大中型骨干企業改革脫困三年目標,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五年降低了7.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凈利潤從1997年的0.7億元增加到2002年的18.5億元。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邁出新的步伐。非公有制經濟在工業增加值中的比重從1997年的22.5%提高到2002年的29.6%。
市場體系建設邁出新的步伐,市場配置資源的領域不斷擴大。絕大多數商品和服務價格由市場決定,市場調節價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農副產品收購總額和生產資料銷售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分別達到94%、86.8%和88%。市場網絡逐步完善,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要素市場和中介組織加快發展,F代流通方式開始興起。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轉變政府職能步伐加快,政府對經濟的調控能力得到增強。完成了全省政府機構改革,省政府機構由58個精簡為44個,行政編制精簡了48%。清理并廢除了一批行政審批事項。省和部分市、州、地組建了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促進了政企分開。以建立公共財政為目標,財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金融改革穩步推進,金融組織機構逐步完善;投融資體制改革取得新的進展,市場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教育、科技、衛生、住房、糧食流通以及旅游管理體制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加大。
對內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以東西合作為契機,以跨區域資產重組為重點,在電子、化工、煤炭等行業引進了一批省外優強企業,盤活了大量存量資產,五年累計引進省外資金137.5億元,比前五年增長近2倍;抓住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機遇,在電子、商貿領域實現了引進世界500強企業的突破;在環保、生態、衛生、教育、農業、扶貧等領域,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7.3億美元,比前五年增長1倍以上。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31.7億美元,比前五年增長9.3%。
(四)扶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如期完成“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啟動實施新階段扶貧開發。五年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01.5億元,48個國定貧困縣整體越過溫飽線,農村貧困人口從1997年的789萬人減少到2002年的300萬人左右,基本解決大多數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在已穩定解決溫飽的農村,建成了一批小康村鎮,三分之一以上農戶生活水平達到小康。全省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農民人均政策內減負率達到44%。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299元增加到1490元,年均實際增長4.1%。努力改善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累計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00萬畝,解決了550萬人的飲水困難;建成農村沼氣池23萬口;第一期農網改造全面完成,行政村通電率達到96%,入戶率達到90%;建成1.4萬座廣播電視收轉站,行政村通電話率達到42%,農村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
通過調資和實行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等措施,提高了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和離退休人員收入水平;通過實行“以獎代補”、“兩保一掛”以及民族地區轉移支付等政策,基本保證了財政困難縣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基本工資發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4442元增加到5930元,年均實際增長6%。
(五)積極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兩個確!焙汀暗捅!惫ぷ魅〉蔑@著成績,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五年累計促進城鎮就業5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市場就業機制開始形成。以養老、失業和醫療保險為重點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步伐加快!皟蓚確!睂崿F100%,“三條保障線”各項政策全面落實。1999年到2002年,累計投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3億元以上,覆蓋人口34.1萬人,基本做到“應保盡!。認真做好救災救濟工作,建立了救災物資儲備制度,提高了緊急救助能力。
(六)大力實施科教興黔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明顯加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五年累計投入預算內教育經費183.1億元,比前五年增長近1.3倍!皟苫惫匀嬲归_,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工程和“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累計新建農村中小學2547所,改造815所學校危房。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基本確立。全面普及初等義務教育,42個縣(市、區)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普九”人口覆蓋率從1997年的13.6%提高到2002年的47.7%。青壯年人口中的非文盲率達到94.1%,比1997年提高了4.6個百分點。高中階段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繼續加強,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3%左右提高到9%左右。2002年,博士學位授予點實現了零的突破,碩士研究生在校學生總數比1997年增長了3倍以上。全省符合條件的普通高校全部與商業銀行開展了“銀校合作”,一半以上的貧困生助學貸款問題基本得到落實。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取得明顯成效。積極推進社會力量辦學,各類民辦學校達到1192所,比1997年增加了593所。大力支持科技事業發展,共投入科技三項費和科學事業費13.8億元,比前五年增長1倍以上;建成5個重點實驗室和12個重點中試基地或工程技術中心;實施了“跨世紀科技人才工程”;對省屬科研院(所)進行了分類改革。
積極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計劃生育綜合治理格局初步形成,基層基礎工作得到加強,新建鄉(鎮)計生站915個、村計生室1.5萬個,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4.48‰下降到11.64‰。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得到加強。實施了一批重點污染治理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
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認真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廣泛開展城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文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建成縣級“兩館”56個,鄉(鎮)文化服務中心507個。新聞出版、文學藝術、廣播電視事業健康發展。體育工作取得新的成績。城鄉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改善,新建鄉(鎮)衛生院657所,村衛生室1365個,改造貧困縣醫院31所。認真落實依法治省的各項措施,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制定發布地方性法規31件,制定發布行政規章32件;完成了“三五”普法教育,全面啟動實施“四五”普法計劃。防范并依法嚴厲打擊“法輪功”等邪教組織的違法犯罪活動,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和禁毒工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加大。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在全省推行了政務、村務和廠務公開。認真落實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的各項措施,反腐敗斗爭和廉政建設取得新的成績。全民國防教育意識進一步加強。婦女兒童事業加快發展。民族、宗教、審計、質監、藥監、檔案、人防、外事、僑務、對臺、參事等各方面工作得到加強。
2002年全省經濟社會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預計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1%,是“九五”以來最快的一年;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增長14.7%和14.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600億元,增長18%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1%;進出口總額增長7.2%;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8%。“10件實事”基本完成。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面對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和有效需求不足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以及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我們把中央的方針政策與我省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扎實工作,排難而進,仍然保持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我們主要有以下體會:
第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作為各項工作的根本指針,堅持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到各項工作中去,圍繞富民興黔的目標,在不斷深化對省情認識的基礎上,適時完善發展思路,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扎實工作,團結拼搏,努力做到抓住機遇而不喪失機遇,開拓進取而不因循守舊。
第二,堅持把發展作為富民興黔的第一要務,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始終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搶抓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積極財政政策和新階段扶貧開發的機遇,把所有工作的著力點放在加快發展上,堅持用發展的辦法去解決前進中遇到的問題,把擴大投資規模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首要因素,把結構調整作為加快發展的主線,把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作為加快發展的動力,把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看準了的事情就抓住不放,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第三,堅持從貴州實際出發,集中力量解決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問題。結合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確立了“五年打好基礎,十年重點突破,十五年初見成效”的總體思路,緊緊抓住交通、電力、生態、“普九”等戰略重點,在打好基礎中加快發展,辦成了一些多年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和實事。
第四,堅持不斷推進改革開放,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把發展的難點作為改革的重點,積極推進體制創新,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制約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注意把握好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之間的關系,高度重視解決弱勢群體生活困難,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好三者關系的重要結合點。
第五,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把不斷增進團結作為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保證。始終堅持一手抓物質文明建設,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民主法制建設;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犯罪和懲治腐敗。以共同理想和目標凝聚全省上下的智慧和力量,自覺維護各級領導班子的團結和全省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實踐證明,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勝利,團結就能不斷開創富民興黔的新局面。
以上五條,是我們在過去五年實踐中取得的寶貴經驗,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須長期堅持。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取得的成績,是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和中央各部門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各級政府和各部門自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貫徹執行中央路線方針政策的結果;是全省上下搶抓機遇,開拓進取,苦干實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向駐黔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我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生產力發展水平在全國處于落后位置;農業基礎脆弱,農村貧困面大,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城鎮化水平低;國有企業改革中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尚未解決,整體素質和效益不高;對外開放程度低;科技教育發展滯后;生態環境脆弱,人口增長過快;城鎮待業人員增多,就業壓力大;有的地方社會治安狀況不好。此外,政府職能和政府工作方式、工作作風有待進一步轉變,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仍需進一步提高;消極腐敗現象在某些方面還比較突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既有客觀原因,但更主要的是由于思想觀念、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差距造成的。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關于今后五年的奮斗目標和主要任務
今后五年,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繼續打好基礎,力爭在戰略重點和關鍵環節實現新突破的重要時期。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加快穩定脫貧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搶抓西部大開發、新階段扶貧開發的機遇,積極適應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大力實施科教興黔戰略、開放帶動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在優勢產業發展、扶貧開發、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千方百計保持經濟增長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發展勢頭。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大力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城鎮化步伐,力爭在經濟、科技的一些重要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切實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城鄉人民生活水平,切實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進一步開創富民興黔的新局面。
根據上述總體要求,今后五年要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確保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左右,為到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2020年比2010年再翻一番奠定堅實基礎;穩定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二分之一以上的農戶實現小康,城鎮居民總體過上比較寬裕的小康生活;力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左右。全面完成“十五”計劃的各項主要指標,實現“十一五”計劃良好開局。圍繞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工作中去,突出抓好以下五個重點:
(一)加大力度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力爭在事關全局的戰略重點上實現新的突破。一是基本改變交通落后面貌。在形成并完善“一橫一縱四聯線”公路主骨架的基礎上,加快向“二橫二縱”邁進;基本完善省內公路路網結構,全面完成縣際公路改造,加快經濟路建設,進一步提高公路技術等級和通達深度。以東向和南下出省鐵路建設為重點,完善鐵路路網結構。努力把龍洞堡機場建成國際機場,初步形成省內民用航空網絡。完成西南水運出海通道中線起步工程貴州段和赤水河航運建設,提高水運出省通航能力。二是初步建成“西電東送”重要基地。以實施電力體制改革為契機,建立有利于我省電力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加快推進內外結合、煤電聯營和投資主體多元化。建成和開工建設一批電源點和輸電通道,盡快建成一批大型煤炭生產基地,基本形成大煤保大電的格局,力爭裝機容量達到1600萬千瓦,向廣東送電規模進一步擴大。三是初步形成“兩江”上游生態屏障框架。加快以退耕還林還草為重點的生態建設,基本完成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還林;擴大封山育林,加強植樹造林和天然林保護,確保森林覆蓋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完善林業生態建設政策,配套推進農村能源建設,培植后續產業,形成“退得下、還得上、穩得住、能致富、不反彈”的有效治理模式。四是解決工程性缺水邁出重要步伐。以農業灌溉、人畜飲水、城鎮供水和防洪為重點,加快黔中水利樞紐等一批骨干工程建設,全面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困難,基本解決城鎮缺水問題。改革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管理體制,加快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五是基本實現“兩基”攻堅目標。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和投入機制,確保農村中小學教職工工資的按時足額和統一發放,確保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確保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經費,力爭全省基本實現“普九”,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已“普九”地區的基礎教育質量。穩步擴大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規模,在市(州、地)政府(行署)所在地城市和有條件的縣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高校管理體制改革,加強重點學科建設。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辦學,加快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
(二)加大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力度,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一是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以穩定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基礎,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為突破口,大力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加快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加大資金投入,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強以水利灌溉和中低產田土改造為重點的基本農田建設,確保農民人均有效灌溉面積達到0.45畝。進一步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以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為核心,在切實抓好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大力發展畜牧養殖、中藥材和特色經濟作物,逐步推進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以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服務業為重點,加快發展鄉鎮企業,突出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穩定農業科技人員隊伍,全面推廣農業先進適用技術。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質量安全體系和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深化農村改革,調動和保護農民的積極性,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教育和培訓,積極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流動。
二是調整和優化工業結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形成促進結構調整的新機制,大力推進全省工業化進程。以提高競爭力為核心,以實現規模效益為重點,鞏固壯大“兩煙一酒”,加快發展特色食品和民族制藥等新興產業。發揮資源組合優勢,推進煤電、鋁電、磷電聯營,提高資源加工深度,延長產業鏈,逐步把我省建設成為鋁和磷化工業強省。振興機械裝備制造業,加快優勢企業技術改造。通過建立創新知識經濟平臺和區域創新體系,在電子信息、生物技術和新材料三個重點領域構建擁有核心技術的高新技術產業群;依托三大軍工基地,實施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力爭實現跨越式發展。加快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步伐,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力爭五年左右使我省信息化程度達到全國中等水平。高度重視資源的節約、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積極發展循環經濟。
三是加快發展服務業。把旅游業作為服務業發展的龍頭,加強統籌規劃,理順管理體制,加快景區開發,改善基礎設施,完善配套服務,加大宣傳促銷力度,盡快把旅游業培育成支柱產業。突出重點,優化結構,拓寬領域,改造提高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力爭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
四是加快推進城鎮化。堅持把發展小城鎮作為大戰略,逐步把縣域經濟發展轉到農村經濟與城鎮經濟并重的軌道上來。以科學規劃為龍頭、以100個小城鎮為重點、以改善城鎮基礎設施為著力點、以強化城鎮管理為手段,全面提高小城鎮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積極推進城鎮基礎設施投資主體多元化、建設經營市場化,基本完善縣城供排水以及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力爭城鎮化水平提高到30%以上。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積極推廣政府引導、企業運作、市場融資的城市建設模式。抓住國家支持建設“南貴昆經濟區”的機遇,支持貴陽等區域中心城市加快發展;圍繞交通大通道和重大項目建設,加快規劃和發展配套產業;建設好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逐步形成各具特色、各展所長的經濟區和產業帶。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在政策、資金、項目、人才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
(三)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體制創新和對內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一是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著力提高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和控制力,支持和幫助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發展。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放寬市場準入限制,取消所有制界限,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實行公平待遇,平等競爭;依法保護私有財產權,依法加強監督和管理,使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明顯提高。
二是繼續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逐步建立責任、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管資產與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除極少數必須由國有經濟獨資經營的企業外,積極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繼續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在國有大中型骨干企業基本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選擇優勢行業和企業,發展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在國有經濟不具有競爭優勢的領域,采取產權出售、股權轉讓等形式,拓寬國有經濟退出通道,加快退出步伐,基本完成現有資源枯竭礦山和重點行業扭虧無望企業的關閉破產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
三是建立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加強和完善政府調控機制。按照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的目標,加快發展資本、產權、土地、技術、勞動力等要素市場。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現代流通方式。建立和完善政府、企業和個人信用體系。深化財政、稅收、金融、價格、投融資等體制改革,推進政企、政事、政社分開,切實解決政府越位、缺位、錯位的問題,進一步把政府職能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增強政府對經濟發展的調控能力。
四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完善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建立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規范分配秩序,合理調節少數壟斷性行業的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形成獨立于企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制度,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農村養老、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五是繼續實施開放帶動戰略,進一步擴大開放。堅持把改善投資軟環境作為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的關鍵環節,進一步優化法制環境、信用環境和服務環境。加快形成比較完善的投資軟環境評價和監督機制,加快建立與市場經濟和國際慣例相適應的政策、法規和行政服務體系。繼續以東部沿海地區為重點,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抓住我國將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機遇,著力擴大與東南亞各國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技術合作;積極采取新的招商引資方式,加大力度引進跨國集團和大公司,利用外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國有企業改組改造,擴大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大力調整出口商品結構,推進出口市場、出口主體、出口方式多元化;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和支持有比較優勢的各種所有制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和勞務輸出。力爭使利用外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進出口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有大幅度提高。
(四)加快穩定脫貧奔小康步伐,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大力推進新階段扶貧開發,穩定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繼續抓好麻山、瑤山地區的扶貧開發,重點推進雷公山、月亮山等極貧地區的扶貧攻堅,高度重視烏蒙山、武陵山等地區的脫貧問題。進一步改善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積極扶持貧困地區種養業和優勢產業發展,增強其自我發展能力。繼續做好深圳、寧波、青島、大連等四城市對口幫扶和社會定點扶貧工作。逐步解決返貧問題,鞏固脫貧成果。一手抓扶貧,一手抓促強,不斷完善建設經濟強縣的有關政策措施,啟動實施第二輪經濟強縣建設工作,支持經濟條件較好的地方進一步加快發展,率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把改善創業環境和增加就業崗位作為政府的重要職責,通過加快經濟發展增加就業崗位。積極落實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快社區就業服務中心建設,健全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培訓、指導和援助等服務體系。堅持減員增效和促進再就業相結合、職工下崗分流和社會承受能力相適應的原則,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主輔分離和輔業轉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員。引導轉變擇業觀念,完善市場就業機制,逐步形成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格局。
(五)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貫徹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方略,全面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和社會風尚。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移風易俗,加大殯葬改革力度。
大力發展科技事業和實施人才強省戰略。以推進科技創新和實現產業化為目標,實施一批技術創新工程,加強科研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大學科技園和留學歸國人員創業園建設。高度重視并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認真做好科普工作。實施人才資源開發計劃,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批拔尖創新人才和專門人才,重點引進高層次和緊缺急需人才,穩定留住和用好現有人才,大力開發鄉土人才。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建立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選拔、使用、管理和激勵機制。
積極發展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組建貴州出版集團、報業集團和廣電集團;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基本實現縣縣有圖書館、文化館,鄉鄉有文化服務中心;積極拓展農村文化市場;進一步做好重要文化遺產和優秀民間藝術的搶救、保護和利用工作。建立健全衛生服務、預防保健、執法監督體系,完善農村醫療衛生管理體制和服務網絡,逐步解決農村就醫難和因病返貧問題,全面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繼續抓好新時期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建立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制度,基本形成“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新機制,進一步加強基層基礎工作,積極實施出生缺陷干預工程,確保計劃生育率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加強體育設施建設,在確保達到環保要求的前提下,加快把清鎮訓練基地和紅楓湖水上訓練基地建設成為亞高原國家級體育訓練基地;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升競技運動水平,積極發展體育產業。
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和政府自身建設。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充分發揮專家學者、政府參事和研究咨詢機構的作用,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完善政府決策機制,努力實現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深化政府機構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健全民主管理制度,進一步推行政務、村務和廠務公開。全面落實依法治省的各項措施,切實增強政府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強政府立法工作,規范執法行為,加大普法工作力度,提高全民法律素質。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防范和懲治邪教組織的犯罪活動,堅決掃除社會丑惡現象;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各項措施,保持良好的社會秩序。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監管力度,切實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的共同進步和繁榮。進一步加強全民國防教育,逐步完善國防動員體制,支持軍隊、武警部隊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做好人防工作,深入開展“雙擁”活動,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加強與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的聯系。認真實施婦女、兒童發展綱要,高度重視老齡工作,保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繼續做好僑務、對臺等方面的工作。
三、關于2003年政府工作的目標和重點
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開局之年,努力做好各項工作意義重大。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地方財政收入增長9%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4%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1‰以內。圍繞實現上述目標,要抓好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保持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啟動消費和出口需求。今年投資工作要抓好五個重點:一是切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積極爭取國家投資。根據中央國債投入的重點,在縣際公路和經濟路、水利設施、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生態環境建設、企業技術改造、科技教育、擴大城鎮就業等方面,抓緊準備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把前期工作做深做細,爭取中央對我省的國債資金投入有較大幅度增長。加大對“西電東送”、電煤基地、水利工程、結構調整等方面省級重點項目前期工作經費的投入,切實抓好項目前期工作經費的回收使用,積極探索前期工作市場化的路子。省級財政安排的貼息和補助資金原則上保持去年的規模,按照集中財力辦大事的原則,根據實際需要和使用情況對資金投向進行適當調整,保證貼息資金用得出、用得好。
二是加快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進一步啟動社會投資。重點加快市政基礎設施投資管理體制改革,開征污水、垃圾處理費,合理提高城鎮供水價格,吸引各方面資金投入公益性設施建設;通過參股、控股、煤電聯營等方式,積極吸引省外資金參與我省電源點和電煤基地建設。鼓勵企業通過股票、債券、基金等金融工具,進一步擴大直接融資規模。
三是加強重點項目管理,切實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無效投資。堅決制止盲目引進和重復建設規模小、污染大、技術水平低、浪費資源的項目;堅決依法關閉“五小”企業,不準以任何理由恢復已淘汰的落后生產能力。切實提高配套資金到位率,認真研究解決財政困難縣配套資金難以落實的問題。以交通建設為重點,改變投、建、管、用四位一體的管理方式,建立責任明確、分工合理、管理高效的管理體制。優化工程設計,加強工程管理,切實提高工程質量。
四是切實抓好重點項目建設。交通建設方面,要加快遵崇、清鎮、三凱等高速公路建設,開工建設玉屏至三穗等高速公路;加快縣際油路及經濟公路建設;做好貴遵公路二級路段改造等項目的前期工作。加快興義、黎平機場建設,正式開工建設荔波機場。“西電東送”方面,要加快第一批電源點項目建設,開工建設構皮灘電站、盤南電廠、納雍二廠、鴨溪電廠等項目,加快思林、光照電站和黔西、大方、發耳等電廠的前期工作,繼續做好龍灘、三板溪等電站的移民工作。實施第二期農網改造和縣城電網改造工程。生態建設方面,要確保完成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各260萬畝。按照“林權是核心、給糧是關鍵、種苗要先行、干部是保證”的要求,切實落實林草權屬、管護責任和錢糧補助,充分調動農民造林積極性。認真抓好種苗的檢驗檢疫工作,在確保種苗安全的基礎上,積極推進種苗基地建設和種苗供應的市場化。認真總結和推廣關嶺自治縣組織民兵預備役官兵參加退耕還林等好的經驗,提高退耕還林的效率和質量。繼續抓好珠防、珠治、長防、長治和天保工程,擴大封山育林面積。繼續抓好農村沼氣池建設,大力推廣節柴省煤灶。水利建設方面,要繼續做好黔中水利樞紐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在建骨干水利工程建設。開工建設道塘水庫等骨干水利工程、節水示范項目和病險水庫治理工程,繼續實施“渴望工程”、“三小”水利工程和灌區改造工程。
五是辦好“10件實事”。(1)確保第一批電源點項目建成投產裝機200萬千瓦以上;新開工建設構皮灘水電站等后續電源點項目和響水、中嶺等骨干煤礦。(2)繼續實施5000公里公路改造工程,其中開工建設3000公里縣際油路;開工建設鎮寧至勝境關高速公路,建成水黃、關興高等級公路,開通安順黃果樹機場客貨運輸業務,力爭開工建設黔桂鐵路擴能改造工程。(3)解決25萬戶、112.5萬人的飲水困難。(4)開工建設7個市(州、地)政府(行署)所在地城市供水配套管網工程。(5)完成50%的縣城城區電網改造。(6)建設農村沼氣池10萬口。(7)改造和建設廣播電視衛星收轉站5000個。(8)新建、改造和擴建農村中小學265所。(9)改建200個鄉鎮計生服務站和新建5000個村計生服務室,開工建設省及24個地、縣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0)新建經濟適用住房80萬平方米。
圍繞擴大消費需求,積極落實增加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收入的各項政策措施,切實提高社會消費能力。今年國家將增加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及離退休人員離退休金,要確保調資政策按時兌現。為擴大消費營造良好的環境,適當擴大廉租房建設規模,解決城市貧困居民住房困難;整頓和規范教育、醫藥、住房等方面的不合理收費;進一步擴大消費信貸,鼓勵租賃消費等新的消費方式,促進居民擴大住房、汽車、旅游、教育、信息等方面的消費。
實施出口多元化戰略,在鞏固擴大傳統資源型、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同時,擴大機電產品、特色農產品、中成藥等產品出口。全面落實出口退稅政策,爭取國家加大對我省出口退稅的支持力度;切實用好國家西部外經貿發展資金和中小企業市場開發資金,拓寬外貿發展資金籌資渠道;發揮進出口信用擔保中心的作用,支持中小企業擴大出口規模。
(二)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加大扶貧開發力度。把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作為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力爭糧食產量恢復到1100萬噸以上。繼續加大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擴大優質農作物種植面積。進一步調整烤煙生產布局,全面推廣優良品種和先進的種植、烘烤技術,確保上中等煙葉比重達到90%以上。以退耕還林為契機,在確保生態效益的前提下,把還林與還草、還竹、還藥、還果結合起來,積極發展后續產業,盡快啟動實施竹漿生產等林產品加工項目,確保退耕農戶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圍繞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發展,加快建設一批符合生產質量規范的中藥材種植基地。把畜牧養殖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在繼續發展生豬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肉牛、肉羊和奶牛;進一步加強與新西蘭、澳大利亞等畜牧業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加大天然草場保護和利用力度,加快發展種草養畜;抓好以牛羊為重點的畜禽品種改良;積極培育和引進一批畜牧養殖和畜產品加工企業,大力開拓畜產品市場;切實搞好畜禽疫病防治工作,提高重大疫病預防和應急能力。
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政策扶持力度,設立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多渠道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投入;積極培育一批有品牌、有實力、帶動作用強的龍頭企業,引進一批優勢企業到我省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引導鄉鎮企業積極從事農產品加工、保鮮、貯藏、運輸等經營活動。支持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和農業產業化中介組織發展,加快形成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繼續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充分發揮其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作用。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制定無公害農產品質量、產地環境質量、生產技術規范和農業投入品等一批地方標準,選擇有條件的市、州、地建立農產品檢測中心和標準化生產綜合示范區。
今年扶貧開發工作要重點落實五項措施:一是把極貧鄉和極貧村作為扶貧開發的重中之重,實行領導干部包鄉包村扶貧責任制,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二是依靠科技進步和結構調整,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種養業,增強貧困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三是著力改善貧困鄉、村生產生活條件,抓好農田、水利、鄉村道路和電網、沼氣、通信、廣播電視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在不具備基本生存條件的極貧鄉村,完成3萬貧困人口自愿易地移民搬遷。四是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把能夠帶領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優秀人才充實到村級領導班子中去。五是管好用好各類扶貧資金,嚴格實行項目管理,全面推行報賬制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加快城鎮化進程是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各級財政要安排規劃編制專項資金,并列入預算,重點搞好以縣城為重點的100個小城鎮建設規劃和20個民族村鎮保護建設規劃。加強城鎮供水、供電以及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實施我省三峽庫區上游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項目,加快縣級城市垃圾填埋場建設,積極推進垃圾無害化處理。把小城鎮建設同發展鄉鎮企業和農村服務業結合起來,引導鄉鎮企業向小城鎮集中。進一步深化城鎮戶籍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積極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小城鎮轉移。
(三)加快推進工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提高工業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在發展優勢產業方面,一是繼續做大做強“兩煙一酒”。穩步推進卷煙行業企業重組,加大卷煙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大力開拓一、二類煙市場。進一步加大茅臺酒擴能技改力度,依托茅臺等名優白酒品牌,積極推進白酒行業重組。二是大力發展原材料工業,利用國內大型煤炭企業進入我省的機遇,積極發展煤化工,推進煤炭工業結構調整;通過技術改造,進一步擴大我省鋁工業規模,加快發展鋁加工業;積極推進磷化工行業內的企業聯合與重組,進一步提高企業整體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加強與省外及國(境)外大型礦業企業合作,進一步提高我省黃金等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水平。三是配合國家實施重大技術裝備專項,積極發展交通建設、電力、環保等方面的關鍵設備和配套設備。四是堅持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在有色、冶金、化工、電子等行業抓好一批重點技改項目,積極吸引國內外資金投入企業技術改造。五是運用經濟手段推進結構調整,特別是要切實做好電價調整的相關工作,盡快出臺引導高能耗企業健康發展的產業政策,處理好鼓勵優勢產業發展與淘汰和限制落后生產能力的關系。
在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方面,要大力發展民族藥業和特色食品業,加快民族藥業的現代化步伐,支持制藥企業通過聯合重組,增強研發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圍繞已經啟動的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完善相關扶持政策,搞好服務和協調,推動其加快發展。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域廣泛運用信息技術,推動電子政務和企業信息化建設,積極推進“數字貴州”建設,抓好“制造業信息化工程項目”的實施。
(四)進一步加快以旅游業為龍頭的服務業發展。以全省旅游總體規劃為依據,抓緊做好各市、州、地旅游發展規劃的編制或修編工作,制定各重點旅游縣和景區詳規。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在進一步完善現有景區景點的基礎上,逐步開發一批具備條件的新景區景點和旅游線路,特別要結合支線機場的規劃和建設,開發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產品。加強對民族文化和歷史文化的保護與開發,著力提高旅游產品的文化品位。加大旅游公路建設力度,規范發展民居旅館和旅游客運,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和相關配套設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以貴黃、貴遵、貴新三條高等級公路和旅游示范縣為重點,加大對通往重點旅游區公路沿線和旅游城鎮環境的綜合整治力度。深化旅游管理體制改革,充分調動各方面發展旅游業的積極性。加強旅游從業人員培訓,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設,切實提高旅游服務和管理水平。進一步加大旅游宣傳促銷力度。力爭旅游總收入保持30%左右的增長速度。
努力為服務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在資金、稅費征收、土地使用、銀行信貸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對服務業的支持;加快建立促進服務業發展的協調服務機制;按照政府引導、社會投入的原則,集中力量建設和改善發展服務業必需的基礎設施。以擴大就業為主攻方向,進一步加快社區服務、餐飲、商貿流通等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發展;圍繞擴大內需和服務性消費,大力發展教育、文化、房地產以及醫療衛生、文化娛樂、體育等需求潛力大的服務業;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積極發展中介服務、金融保險、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新興服務業。
(五)深化以國有企業改革為中心的各項改革,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抓好30戶公司制企業的規范改制;認真做好上市公司規范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工作,力爭在優化股權結構、健全董事會運行規則、推進高級管理人員市場化配置等關鍵環節取得突破。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要在完成20戶重點企業試點的基礎上,在全省國有大中型企業全面推開。安排省級國有企業改革與脫困資金;按照“進度服從穩定”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赫章鉛鋅礦、杉樹林鉛鋅礦、老鷹山煤礦、貴陽制藥廠以及國家已批準的軍工企業的關閉破產工作。進一步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繼續清理有關阻礙中小企業發展的地方行政法規和政策規定;繼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立擔保機構風險控制和補償機制;建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引導和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按照中央統一部署,穩步推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機構,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把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與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在市場準入、技術改造、信用擔保、上市融資等方面實行非公有制企業與國有企業同等待遇。鼓勵和引導外資和民營資本通過參股、控股等形式,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改組和改造,提高國有經濟整體素質。
認真抓好農村各項改革。完善農村稅費改革配套政策,做好財政轉移支付的規范分配工作,嚴禁截留、挪用,加強對農民負擔的監督管理,努力做到“三個確!。有條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合理流轉。加快推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健全和完善糧食市場體系,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確保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順利推進。
積極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按照國家部署,支持金融部門深化改革,穩步發展城市商業銀行,規范發展城市信用社,發揮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持作用。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明確產權關系,強化約束機制,增強為農業和農村經濟服務的功能,把農村信用社辦成地方政府領導、人民銀行監管的農村金融組織。加強金融監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打擊逃廢債務行為。
切實加大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力度。用改革的辦法規范政府管理行為,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抓緊解決部分部門職能交叉的問題。在鞏固政府機構改革成果的基礎上,推進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逐步試行人員聘任制度,完成省直事業單位改革方案的擬定工作。
深入開展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繼續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不法行為,切實抓好“食品放心工程”和“藥品放心工程”;大力開展集貿市場、加油站、旅游市場、建筑市場、房地產市場等專項整治;堅持標本兼治,建立健全市場準入制度,加強相關法制建設,嚴格執法。與此同時,要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以煤礦、交通和消防為重點,加強安全生產監督和管理,切實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六)大力優化投資軟環境,進一步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對各地出臺的與國家現行法律和政策相違背的“土政策”和對外承諾進行全面清理,切實樹立政府的誠信形象。抓緊建立企業和個人信用等級評級管理辦法和信用不良行為警示懲戒制度,增強全社會信用觀念。完善投資服務體系,加快各類中介組織發展。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實行損害投資軟環境責任追究制。繼續搞好全省投資環境評價考核工作,健全和完善“投資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公開考核結果。
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利用國家引導和鼓勵外資投向西部的政策,拓寬對外開放領域;積極探索采用風險投資、重組并購等方式吸引外資,不斷擴大利用外資規模,提高利用外資質量;推行定向招商和定點招商,切實提高招商引資工作實效。
深入研究加入世貿組織對我省經濟發展的影響,充分運用世貿組織規則和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加強對相關產業和產品的合理保護;加快建立應對世貿組織事務的信息服務網絡和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充分發揮貴州省世貿組織研究咨詢服務中心的作用,積極為企業提供有關政策、信息咨詢和法律服務。
(七)認真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把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并作為目標考核內容。通過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開拓社區就業、促進勞務輸出、采取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等措施,努力增加就業崗位。全面落實小額信貸擔保、稅費減免、社會保險補貼等促進再就業的優惠政策,切實搞好再就業服務,加大對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培訓力度,加快各級勞動力市場建設,上半年完成對全省下崗失業人員發放《再就業優惠證》的工作。高度重視和加強對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的指導和服務。
繼續鞏固“兩個確保”100%的成果,進一步做好“兩個確!迸c“三條保障線”的銜接,對協議期滿暫時無法解除勞動關系的下崗職工,繼續運用現有各類籌資渠道保障其基本生活。按照國家規定,擴大“低保”覆蓋范圍。省級財政“低!辟Y金在去年預算安排2000萬元的基礎上翻一番,各級財政也要進一步加大對“低保”的投入,并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確定“低保”標準和補助水平,做到應保盡保。規范“低!钡纳暾垺徟l放和監督工作,切實防止不正之風。繼續深化養老、失業和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的征繳,加快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大力開展社會救濟和社會優撫工作,建立和完善對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對城鎮中生活困難較大的家庭,在就醫、子女入學和住房等方面給予必要的優惠政策和特殊照顧;認真做好受災地區和災民的生產自救、農業稅減免及救濟等方面的工作;高度重視拖欠民工勞務報酬等突出問題。
(八)繼續實施科教興黔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加快發展以“兩基”攻堅為重點的教育事業。新增13個縣實現“普九”,切實鞏固“普九”成果,降低中小學學生輟學率。繼續實施“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和“國家第二期義教工程”,進一步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認真抓好農村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力爭普通高中擴招20%左右。積極發展職業技術教育。進一步加快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力爭使貴州大學進入“211工程”。完成全省普通高校后勤服務規范分離,進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
加快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圍繞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加快推進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建設,建立現代中藥研究開發平臺。加強科研基礎設施建設,建好省級重點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繼續實施產學研聯合開發工程,進一步加快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積極穩妥地推進社會公益類科研機構改革,已轉制的技術開發類科研機構要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貴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積極引進一批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關鍵技術。
認真做好農村和城市社區公共衛生工作,加大對重大疾病的預防控制,切實做好農村婦幼保健工作。深化農村衛生醫療管理體制改革,積極開展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加大對農村貧困家庭的醫療救助力度。打破部門和所有制界限,統籌規劃、合理配置、綜合利用農村衛生資源,健全和完善農村衛生服務網絡。嚴格目標管理責任制和綜合治理責任制,力爭計劃生育率有較大幅度提高。加強資源保護和污染治理。大力推進文化、體育等各項事業發展。
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進一步加大禁毒工作力度。加強政法隊伍建設,提高政法干部的業務素質和執法水平,確保公正執法。繼續實施“金盾”工程,切實改善基層政法系統工作條件,為政法工作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九)繼續加強財源建設,認真做好增收節支工作。繼續實施和完善扶持經濟強縣建設、促進財政收入上臺階等加強財源建設的政策措施,在鞏固現有財源的基礎上,積極培育新的財源。嚴格依法治稅,切實加強對重點稅源的監控和征收,認真清理漏征漏管戶,大力清繳欠稅,強化高收入者個人所得稅征管,嚴厲打擊“偷、逃、騙、抗”稅等行為。加快“金關”、“金稅”、“金財”工程建設,提高稅收征管水平。清理稅收優惠政策,凡到期的一律恢復征稅,糾正和廢止部門、地方違反稅法規定出臺的稅收優惠政策,各地不得擅自出臺新的優惠和變相優惠政策。
嚴格控制財政支出。嚴禁建設各種華而不實、脫離實際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對這些項目不得安排資金,不得提供用地;堅決控制和壓縮會議費、招待費和出國考察培訓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嚴禁公費旅游。進一步調整支出結構,在確;竟べY發放和社會保障支出以及各種法定支出需要的基礎上,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科技教育、技術改造、環保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進一步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逐步擴大編制和細化部門預算范圍;選擇部分省級部門進行國庫集中收付改革試點,逐步完善地縣改革試點;推行政府采購制度,擴大采購范圍,規范采購行為,提高采購資金節約率。加強對財政性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轉變政府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風,加快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政府。一要依法行政,強化管理。以規范行政執法行為、理順行政執法體制、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等四個環節為重點,全面落實依法行政的各項措施,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在具備條件的城市積極穩妥地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試點工作,解決多層執法和多頭執法的問題。堅持“凡進必考”,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公務員素質,優化公務員隊伍結構。二要從嚴治政,廉潔從政。繼續抓好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查處大案要案、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三項工作。加大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腐敗的力度,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招投標制度和政府采購制度,全面推行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招標拍賣掛牌制度,積極推進產權交易進入市場。三要求真務實,轉變作風。嚴格執行中央“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規定和國務院的“約法三章”,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抓住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明確責任,加大力度,狠抓落實。四要改進方式,提高效率。建立快速的信息報告反饋制度,對各項重要工作特別是重點項目建設進行“全流程”管理,對工作流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進行實時監控。進一步完善協調會議和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切實解決配合不夠、互相推諉扯皮的問題。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省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和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認真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方針政策,在中共貴州省委的領導下,凝聚全省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倍加顧全大局,倍加珍視團結,倍加維護穩定,奮發圖強,扎實工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推進富民興黔的宏偉事業而努力奮斗!
(責任編輯:黃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