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03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03年1月12日 馬啟智)
各位代表,現在,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自治區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的回顧
自治區八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全區各族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的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落實黨和國家一系列重大決策,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歷史性機遇,努力克服亞洲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波動帶來的不利影響,與時俱進,加快發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新成就。我區的綜合實力、競爭水平、對外影響力顯著提高,經濟繁榮,社會進步,人民安居樂業,民族團結進一步增強。這五年是我區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是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的時期,也是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主要標志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2002年全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30億元,比1997年增長57%,年均增長9.5%。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800元,折合698美元,為基本小康標準的77.6%,在全國的位次由27位提高到22位。財政總收入44.4億元,年均增長13.7%,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6.4億元,年均增長17.1%。農業和農村經濟邁上新臺階,糧食產量突破300萬噸,經濟作物和畜牧業占整個農業的比重分別由16.4%和28.4%,提高到20.7%和33.9%。農業產業化繼續推進,農村二、三產業快速發展。工業經濟規模擴大,效益提高,發展加快,增加值達到114.8億元,年均增長10%,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步提高。建筑業繼續保持強勢增長。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增加值達到126億元,年均增長9.8%。房地產業和旅游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一批現代服務業、新興服務業迅速崛起,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5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26億元,相當于前5年的2.4倍,年均增長21%,爭取國債資金87.7億元,帶動其他投資140億元,建設規模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一批著眼于優化發展環境的交通、通信、水利、電力、環保、市政等基礎設施項目相繼開工建設或投入使用。高速公路實現了零的突破,通車里程360公里。電力裝機容量269萬千瓦。電話普及率達到28%。全區掀起了大規模的城市改造建設熱潮,興建了一批展現城市特色的重點項目和綠化、美化、亮化工程,配套建設了一批城市公用設施。在農村實施了電網改造、道路硬化、村鎮建設、人畜飲水等重大工程,基本實現了行政村村村通電、通公路、通電話、通廣播電視。一批著眼于提升工業競爭實力的重大技改擴建項目陸續建成投產,青銅峽鋁廠三期、銀川橡膠廠30萬套全鋼子午胎、石嘴山電廠擴建、美利紙業三期等重點項目開始發揮效益。一批著眼于改善生態環境的重大工程啟動實施,5年累計完成人工造林590萬畝,其中,退耕還林126萬畝,荒山荒地造林168萬畝;飛播造林95萬畝,封山(沙)育林244萬畝。在西部大開發的推動下,全區城鄉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各條戰線展現出勃勃生機。改革開放不斷向縱深推進。圍繞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大膽破除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有企業改革與脫困目標基本實現,國有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加快,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力不斷增強。科技、教育體制和醫療制度改革穩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全面展開,農民負擔明顯減輕。計劃、財稅、金融、外貿、投融資、流通體制和住房制度改革繼續深化。以轉變政府職能、減少審批事項、推行政務公開為重點的行政管理體制和政府機構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出臺了一系列擴大開放、招商引資、引進人才的政策措施,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5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2.7億美元,完成進出口總額19.6億美元,其中出口14.7億美元。東西合作、閩寧協作領域不斷拓寬。寧夏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顯著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明顯改善。到2002年底,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100元,5年增長59.6%。增加了機關事業單位和離退休人員工資,調整提高了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全區城鎮有13.2萬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做到了應保盡保。多渠道分流安置下崗職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17元,5年增長24.1%。城鄉居民購買力和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9%。家庭財產普遍增加,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306億元。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5年新增經濟適用住房面積301萬平方米,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達到13.8平方米和18.8平方米。一批功能配套的城鎮居民小區、農村文明新村陸續建成。各項社會事業繁榮進步。深入實施科教興寧戰略,5年間共取得科技成果666項,申請專利1664件,有331項科技成果獲得自治區級以上科技進步獎。重獎了一批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提高。強化教育基礎地位,全區有16個縣(市、區)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山區有6個縣普及了初級義務教育,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7.36%。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取得新成績,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智力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人口自然增長率由13.47‰下降到11.56‰。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衛生體育事業不斷繁榮進步,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人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成效顯著。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繼續推進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廣大干部群眾的精神面貌和社會風氣發生了新的變化。認真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大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堅持依法治區,大力推行政務公開,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加強政府系統廉政建設,強化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加大了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力度。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取得積極成效。人民解放軍駐寧部隊和武警官兵,在支援地方經濟建設、扶貧幫困、搶險救災、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貢獻。
各位代表!回顧總結五年來的工作,我們之所以能夠不斷克服前進中的矛盾和困難,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上取得重大進展,勝利完成本屆政府既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主要是較好地把握了以下幾點:一是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和自治區黨委的各項工作部署,把加快發展作為執政興區的第一要務,搶抓機遇,團結務實,開拓奮進,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使我區的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二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把中央的決策同民族地區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大膽探索具有寧夏特色的發展路子,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創新經濟發展環境,有力地推動了我區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三是堅持以西部大開發總攬全局,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使我區的經濟總量、競爭實力、城鄉面貌、人民生活都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四是正確處理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倍加顧全發展大局,倍加珍視民族團結,倍加維護社會穩定,形成了加快發展干實事的濃厚氛圍,從而凝聚了全區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掀起了我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熱潮。五是高度重視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正確處理灌區發展和山區扶貧攻堅的關系,始終咬定扶貧工作不放松,以川濟山,山川共濟,共同發展,使川區人民的生活逐步富裕,使占我區半壁河山、近二分之一人口的山區提前整體基本解決了溫飽,鞏固了民族團結,促進了各民族的共同繁榮進步。總之,我們各項成就的取得,靠的是黨中央的方針、政策的正確指引和大力支持,靠的是全區各族人民高度團結一致、萬眾一心和頑強奮斗。在此,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全區辛勤工作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干部,向關心和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離退休老同志和社會各界人士,向在兩個文明建設中做出貢獻的駐寧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前進中還存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結構性矛盾突出,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加快發展、適應經濟全球化的一些基礎性條件尚不完全具備。對外開放程度較低,投融資體制改革進展不快。科技創新能力較弱,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高新技術產業尚未形成有效的支撐帶動作用。就業形勢嚴峻。農民收入增長緩慢,部分群眾生活還很困難。山區生態環境依然比較脆弱。一些地方社會治安狀況不好,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較多。機關工作作風有待于進一步改進,反腐倡廉的任務還很艱巨。在思想觀念轉變和體制、機制、制度創新上,與先進地區存在較大差距,總體發展環境仍然不夠理想。對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們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今后五年的奮斗目標和總體要求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宏偉目標,確定了21世紀頭20年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這對于我們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從我區的實際出發,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加快建設惠及我區570萬回漢各族人民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國際國內形勢發展的新變化,清醒地看到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的大趨勢,清醒地看到全國各省區加快發展的強勁勢頭。形勢逼人,不進則退。我區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低,與先進省區差距較大,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相當艱巨。我們一定要樹立強烈的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堅定大開發、大開放、大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以趕超先進的雄心壯志,全力推進我區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根據黨的十六大和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攬全局,以加快發展為第一要務,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大力推進科技、體制和環境創新,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整治和科技教育發展,大力推進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場化和對外開放,大力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就業機制,切實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促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全面提升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為建設經濟繁榮、環境優美、民族團結、人民富裕的社會主義新寧夏而努力奮斗。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到2007年達到520億元,年均增長9%以上。財政總收入達到70億元,年均增長10%,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40億元,年均增長10%。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80億元,年均增長15%。累計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33億美元,年均增長10%,其中出口23億美元,年均增長10%。完成人工造林1300萬畝,其中退耕還林還草600萬畝。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9000元和2600元,年均增長8%和6%。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2‰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
根據我區目前的發展水平和現實基礎,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還任重道遠,需要付出艱巨的努力。2000年我區國內生產總值為265.6億元,人均只有4839元,折合583美元,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70美元,其中,川區人均885美元,山區僅為186美元。要達到202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000美元的全國平均水平,全國國內生產總值只需在2000年的基礎上翻兩番就可以實現,而我區則需要翻近三番。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快發展步伐,首先確保到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年均增長速度達到9%以上,其中,到2007年必須完成總量翻番目標的80%以上;同時,確保到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增速在前8年9%的基礎上,后兩年不能低于10%,到2007年完成人均翻番目標的70%以上。下一步,要實現202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我區國內生產總值必須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總人口控制在750萬人以內。我們要切實做好今后5年發展目標與2020年中長遠目標的銜接和科學測算,把近期工作與長遠發展有機結合起來,腳踏實地的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前進。
必須指出,實現今后5年的發展目標,對于我們加快推進小康社會建設至關重要。我們一定要按照黨的十六大提出的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總體要求,繼續致力于思想觀念的轉變,沖破一切阻礙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創新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法,與時俱進,奮發有為,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投身于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繼續致力于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和信息化,促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運行質量全面提高、經濟效益顯著改善,全面提升經濟總量,壯大財政實力。繼續致力于改善投資環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生態環境治理,加大扶貧攻堅力度,使我區山川面貌、城鄉環境、人民生活年年都有新變化,年年都有新提高。繼續致力于深化改革,在國有經濟戰略性改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上取得新突破,為我區經濟發展創造更有利的體制環境。大力推進所有制改革,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繼續致力于擴大對外開放,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充分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拓寬發展領域,以大開放促大開發、大發展。繼續致力于科技教育文化事業的振興,盡快造就一支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熟悉世貿規則、具有較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公務員隊伍,盡快造就一支專業齊全、結構優化、層次合理的各級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盡快造就一支具有一定科技文化知識、掌握先進適用技術和勞動技能的職業勞動大軍和新型農民隊伍,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總之,要通過各個領域的全面創新和發展,讓我區蘊藏的巨大潛力和所有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我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更加波瀾壯闊。
三、突出產業升級和項目帶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依托和主導力量,加快推進工業化,是促進我區經濟快速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也是我區現代化進程中艱巨的歷史性任務。如果不推進工業化,寧夏就無法縮小與先進地區的差距,就無法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戰略性轉變,就無法在西部大開發中贏得先機;如果不推進工業化,就無法擺脫長期困擾我們的財政拮據問題,就無法從根本上緩解日益增長的就業壓力,也就無法順利推進城市化進程。歸結起來講,寧夏如果不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就難以創造更快的發展速度,形成更強的競爭優勢,聚集更雄厚的財力物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因此,今后5年乃至更長一段時期,我們一定要舉全區之力,全神貫注、鍥而不舍地推進工業化建設,這要成為全區人民的共識,絕不能有絲毫的猶豫和動搖。
推進新型工業化,要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以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以服務業的全面發展來推進產業優化升級。要正確處理好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真正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我區工業化水平還比較低,尚處于工業化進程的初級階段,必須從寧夏的實際出發,依托現有資源、產業基礎和市場條件,選準突破口,在繼續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強企業環保改造和控制污染的同時,突出抓好傳統產業優化升級、重大資源性項目開發和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一要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重點抓好煤炭、電力、石化、冶金、機械、輕紡、醫藥、建筑建材等八大產業的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通過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推進國有企業改組改制,力爭形成幾個銷售收入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特大型企業集團,形成一批在國內外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拳頭”產品,使之成為帶動我區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撐力量。以寧夏有色金屬冶煉廠為龍頭,發展鉭鈮鈹稀有金屬材料及深加工產品,建成年產10億支片式鉭電容器生產基地,全面提升我區新材料產業的總量和規模;以銀川橡膠廠為依托,大力發展橡膠制品工業,形成年產1000萬套輪胎,其中全鋼子午胎300萬套、半鋼子午胎500萬套的能力,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以青銅峽鋁廠為核心,改造擴大電解鋁及鋁制品生產能力,形成年產60萬噸電解鋁、數十萬噸碳素制品的規模,使之成為我國最大的鋁業基地之一;以華源冶金、惠冶鎂業等為骨干,加快發展金屬鎂、鎂合金及高耗能產業,擴大規模,提高效益,形成年產10萬噸金屬鎂、45萬噸鐵合金的能力,帶動相關產業和我區外向型經濟發展;以美利紙業等為基礎,加快實施林紙一體化工程,形成年產135萬噸高檔文化用紙、白卡紙等系列產品的能力,實現資源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以夏進乳業、北塔乳業為重點,全力培植我區奶產業及其深加工,形成年產液體奶30萬噸、奶制品10萬噸的能力,帶動全區畜牧業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以香山、玉泉營、西夏酒業等為重點,發揮品牌優勢,把我區酒產業特別是葡萄釀酒、枸杞果酒業做大做強;以北方淀粉集團為依托,在注重環保的前提下,帶動南部山區土豆產業的大發展,形成年產12萬噸精淀粉、3大系列深加工產品的生產規模。通過以上重點企業和產品的規模擴張,再加上吳忠儀表、機床小巨人、圣雪絨、賽馬集團、啟元藥業等業已形成一定優勢的上市公司及大中型企業的帶動,使我區傳統工業在結構與效益、層次與水平上大幅提升,再造發展新優勢。二要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這一戰略機遇期,大力開發資源主導型產業,特別是要大力開發建設火力發電、煤炭重化工和天然氣化工基地,使我區優質富集的煤炭資源,以及靠近陜北、內蒙古大氣田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當前,大規模開發寧東煤田,建設煤炭重化工和西電東輸煤電基地的條件已經成熟,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資金和人才,加快建設千萬千瓦級火電基地、300萬噸煤炭間接液化、83萬噸煤基二甲醚、70萬噸大顆粒尿素等一批重大項目,這是充分發揮我區資源比較優勢、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幅度增加財政收入、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具有深遠意義和全局意義的重大舉措。我們一定要以戰略的眼光,全力以赴推動這些重大項目的啟動實施。三要把非公有制經濟作為推動我區工業化的重要力量和壯大縣域經濟的重要載體,毫不動搖的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市縣不抓工業,就沒有穩定的財政收入來源,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基層政權運行都只能依靠國家和自治區“輸血”,永遠擺脫不了靠補貼過日子的窘況。市縣發展工業應當主要依托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力量,讓它們在縣域經濟中大顯身手,發揮主力軍作用。要制定優惠政策,加快工業園區建設,鼓勵支持鄉鎮企業離鄉進園,個體私營企業連片進園,逐步形成以羊絨、建材、冶金、碳素、氯堿、制藥以及農副產品加工為特色的工業園區和優勢產業群。今年要作為新型工業化的啟動年,制定規劃,選準項目,圍繞資源、特色、品牌做文章。力爭經過五年的努力,使市縣工業在區域經濟中的比重達到40%以上。
推進我區工業化進程,必須著力解決幾個方面的“瓶頸”制約。一是要理順工業管理體制,建立有效的運營和激勵約束機制。通過深化改革,國有資產戰略性改組,強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加快組建大企業、大集團,提高行業集中度,優化資源配置。二是要全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加快建立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的激勵機制。通過采取技術、管理、資本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對有突出貢獻的人才實行重獎,以及實行期權、期股和年薪制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對寧夏來講,企業家是最稀缺、最寶貴的人才資源,必須倍加珍視,倍加愛護,努力營造有利于企業家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三是要圍繞我區經濟發展重點,有針對性的組織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加強對新材料、生物工程、特色醫藥、煤化工、天然氣化工等方面的基礎性、技術性、工藝性研究,為我區重大項目實施提供技術支持。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步伐,辦好銀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銀川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寧夏新材料工業園區。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支持大中型企業建立工程技術中心,加大對民營科技企業的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和風險投資機制。重視專利工作,提高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和水平。四是要積極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加快實施消除“數字鴻溝”行動,建立電信普遍服務機制,把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發展對我區經濟增長具有突破性重大帶動作用的信息產業和信息技術,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
四、圍繞實現“四個轉變”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必須充分發揮我區農業的區位優勢,以推進農業產業化為突破口,以構建特色農業產業體系為目標,以培育優質名牌無公害農產品為重點,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努力實現“四個轉變”:即農業生產結構由種植業為主向種植業與養殖業并重轉變,農副產品加工方式由傳統初級加工向科技含量較高的深加工轉變,農村勞動力由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向非農領域轉變,最終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在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穩定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圍繞優勢產業做大文章。種植業要向精品化、集約化、商品化發展。畜牧養殖業要向規模化、設施化、優質化發展,集中力量做大做強奶產業、羊產業和淡水漁業,大力發展舍飼養殖,打好清真品牌。農副產品加工業要向深加工、系列化、高附加值發展,通過繼續實施“三個十”工程,培育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優質大米、枸杞系列、清真食品、葡萄釀酒、土豆淀粉等特色產業。加快發展綠色農業,大力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全面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市場信息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一批優質名牌高附加值農產品,提高我區優質農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抓好“8613”農業科技工程,辦好吳忠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開展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積極培育以科技為先導的各類技術經濟組織。逐步建立設施農業、避災農業生產體系。大力實施種子工程,保護優良品種,優化種群結構,培育新的競爭優勢。抓好國家生態建設重大科研項目攻關,盡快研究開發一批對我區生態環境改善、生態型農業發展有重要作用的先進實用技術,建設一批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區。
進一步優化農村經濟結構。逐步擺脫過分倚重傳統農業的觀念,走多元化、產業化、集約化的發展路子。一是要推進鄉鎮企業“二次創業”,促進鄉鎮企業增加技術含量,提高產品檔次,強化經營管理,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二是要結合小城鎮建設,加快發展農村貿易流通、交通運輸、餐飲服務、建筑建材、市場信息等二三產業,培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經紀人隊伍,推進非農產業發展。三是要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引導農民到區內外城市務工,到國外承接勞務,多渠道增加收入。通過農村集鎮的規模擴張、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和鄉鎮企業的發展,把農村富余勞動力吸引到城鎮和非農產業中來,逐步實現轉移農民、減少農民、富裕農民的目標。
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正確處理好灌區、中部干旱帶和山區的關系,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灌區要繼續抓好農業基礎設施的改造和配套,形成穩定的優質糧、肉、菜、奶、蛋、水產品現代化生產基地,同時要實施好高標準平原綠化、黃河防護林及城市大環境綠化等生態建設工程。中部干旱帶主要是發展生態農業和畜牧業,通過封山禁牧、育草興牧、舍飼圈養和實施日元貸款重大生態項目,以草產業帶動畜牧業發展,形成適合干旱帶特點的主導產業,使生態建設與農業生產協調發展。南部山區要結合退耕還林還草和生態環境治理,盡快構筑生態農業和特色農業新體系。山區要著眼于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全面更新各級干部的知識結構,提高組織領導現代經濟的能力和水平。總之,通過區域經濟格局的調整,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主導產業區和經濟帶,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通過實施大生態戰略,以北部和灌區的綠色屏障、大面積的湖泊濕地和水系,南部山區大規模的生態建設和退耕還林,形成南北夾擊之勢,縮小中部干旱帶荒漠化面積,逐步實現我區農業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城鄉統籌兼顧,壯大縣域經濟,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新精神。要實現我區經濟跨越式前進,單靠自治區一個積極性不行,必須調動所有市縣的積極性,只有兩個方面的積極性都充分發揮出來,加快建設小康社會才大有希望。自治區重點是抓大項目、抓行業排頭兵,各市縣主要是抓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縣域經濟。各地要從實際出發,發揮比較優勢,圍繞市場、資源,以工業園區為載體,以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和鄉鎮企業為重點,加快推進步伐。發展縣域經濟要“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只要是有市場、有銷路的項目,就大膽上;只要是有前景、有潛力的企業,就大力扶持。力爭經過三、五年的努力,使我區縣域經濟有一個大的發展,爭取有更多的縣跨入西部乃至全國百強縣行列。
五、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全面推進城市化
城市化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當前,在新一輪結構大調整、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下,加快推進城市化,能夠有效地促進生產要素合理配置,增強城市的集聚輻射效應,從而形成相對強大的競爭優勢,帶動工業化和整體經濟發展。要加緊擴張我區中心城市和中等城市規模,有重點地發展一批縣城和中心城鎮,逐步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到2005年全區城鎮化率由目前的34%提高到42%,到2010年達到48%以上。
加快建設具有寧夏特色的城市體系。以發展區域性中心城市為核心,重點抓好大銀川建設,加快發展石嘴山、吳忠、固原、中衛等具有一定區域優勢、獨具特色的中等城市,加快人口和產業集聚,充分發揮其在城市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積極發展青銅峽、靈武和各縣縣城,發展一批條件較好的中心城鎮,增強其吸納農村勞動力、擴大就業空間和為農服務的功能。要有重點地抓好交通、通信、能源、環保、消防以及城市公用設施建設,搞好城市綠化、美化、亮化,加強城市及城鄉接合部環境整治和垃圾處理,凈化城市環境。城市化建設要從規劃起步,今年要作為城市化的起步年、規劃年,突出抓好規劃的制定和完善,特別是要搞好重點區域的詳規,做到科學布局,適度超前,分步實施。
加快推進“大銀川”建設。銀川市是自治區首府和陜甘寧蒙周邊地區最大的區域中心城市,也是自治區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形象。今后3到5年,要集中力量,完成四大建設目標:即新區的規劃建設、環城高速公路通達、城市及道路綠化美化、湖泊濕地開發及大小西湖水系貫通等,使城市規模明顯擴張,城市面貌明顯改善,城市功能明顯提升。同時,以銀川市兩個開發區為依托,聚集一批高層次產業,建設一批新型工業,發展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壯大城市經濟實力,支撐城市的建設和發展。要抓住區劃調整的機遇,加快靈武市的基礎設施建設。要樹立經營城市的現代理念,在管理城市上大做文章,在生態環境上狠下功夫,在民族風情上展現特色,在文化品位上挖掘內涵,在城市形象上打造靚點,努力把銀川建設成為西北地區最適宜群眾居住和創業的城市之一,爭取經過5年左右的努力,申報聯合國人居獎。
城市化發展必須堅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把加快發展的熱情與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決不能一哄而上,亂鋪攤子,盲目擴張,造成資源的浪費和財力的損失。推進城市化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政府資金只能是引導性的,主要通過壟斷土地一級市場,以級差地租等形式,間接地投入少量資金,大部分建設資金和運轉費用要靠市場化方式運作,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采取合資、合作、獨資等多種形式,鼓勵和吸引私人資本、社會資本、境外資本參與城市建設。也可以通過經營權轉讓、拍賣冠名權、特許經營等多種方式實現城市資產的增值變現,使之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繁榮城市經濟,還必須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搞活商貿流通,聚集人氣、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加快城市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金融、保險、咨詢、法律等現代服務業和中介機構,提高城市綜合服務功能。通過以上努力,使城市發展更加充滿朝氣,使城市內涵更加豐富多彩,使城市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六、搶抓西部大開發機遇擴大基礎設施建設規模
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進一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對于發揮我區資源比較優勢,促進生態環境改善,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多方面爭取國家支持,加快實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成一批生態治理工程,開發一批資源主導型產業,增強我區經濟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繼續保持固定資產投資的較快增長。投資是我區經濟增長最直接、最有效的推動力。今后一個時期,國家將繼續保持適度的國債發行規模,將繼續通過投資項目、稅收政策和財政轉移支付等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我們一定要千方百計爭取國家的項目和資金支持,進一步擴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同時,從長遠發展考慮,要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資開發機制,從倚重國債支持轉向主要依靠招商引資、項目融資、直接融資和啟動民間投資等,開辟新的投融資渠道。做到每年都有一批新的投資項目完成論證,每年都有一批新的項目申報立項,每年都有一批新的項目開工建設,每年都有一批新的基礎設施投入使用。使我區的投資環境不斷改善,經濟增長的后勁顯著增強,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突出抓好事關全局的重大項目建設。到2007年,全面建成扶貧揚黃灌溉、沙坡頭水利樞紐、引黃灌區節水改造、固原東山坡引水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開工建設興仁揚水工程,繼續力爭大柳樹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建設。完成中寧至海原郝家集、同心至涇源沿川子、銀川至古窯子等高速公路建設,使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700公里以上。開工建設中太鐵路,建成固原支線機場。抓緊寧夏航空口岸的申報審批工作。加快城鄉電網二期改造,完成石嘴山電廠、中寧電廠、大壩電廠三期擴建,電力裝機容量達到500萬千瓦以上。加快建設覆蓋全區的高速寬帶信息傳輸網絡,建成城市骨干光纖網,完成二級干線800公里,接入光纜1萬公里。基本完成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網絡“校校通”工程。完成銀川、石嘴山、吳忠、固原市集污處理及集中供熱供氣工程,加快實施南部山區縣城供排水工程。同時,圍繞我區煤炭重化工、天然氣化工等重大項目的實施和資源主導型產業的開發建設,加快開展前期工作,特別是要搞好道路、通信、水電氣等的統籌規劃和綜合配套,為這些重大項目的順利實施創造條件。要切實加強項目庫建設,搞好項目儲備,更好地爭取國家支持。進一步完善項目法人資本金、招投標、合同管理和工程監理等制度,強化國債項目和重點項目建設資金的監督管理。
七、創新經濟發展環境加快對外開放步伐
市場經濟從一定意義上講是一種環境優勢經濟。我區對外開放水平低,招商引資規模小,主要還是發展環境不夠好,對投資者缺乏吸引力。因此,必須把創新環境作為事關全局的頭等大事,牢固樹立抓環境創新,就是抓生產力、抓競爭力,就是抓機遇、抓發展的強烈意識,力爭用兩年左右的時間,使我區經濟發展環境有一個明顯改善,成為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環境好、對投資者具有較強吸引力的省區之一。
創新經濟發展環境,當務之急是抓好軟環境建設。要圍繞政府職能轉變,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審批事項,規范審批行為,堅決廢止一切有礙經濟發展、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政策性文件,排除各種體制性、政策性障礙,真正做到簡政放權,建設服務型政府。要按照政事分開、政企分開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減少管理層次,提高辦事效率,創新工作方式,努力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要積極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有條件的市縣要建立政務大廳,推行一站式、一條龍服務。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和政務公開,使政府的權力在社會和群眾的監督下陽光操作,使政府工作更加透明,更加貼近實際,更加有效地解決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為人民群眾和廣大投資者創造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
進一步加強對經濟運行的宏觀調控,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營造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宏觀環境。繼續深化財稅改革,建立穩定的財政收入增長機制,大力培植財源,加強稅收征管,優化支出結構,切實轉變財政對經濟發展的扶持方式,通過合理運用財政政策,增強財政的調控功能。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鼓勵金融部門以更加靈活多樣的方式,增強對農業、中小企業和縣域經濟的信貸支持。培育壯大證券、信托、商業銀行以及信用社等地方金融機構。大力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各種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違法行為,凈化市場環境。實施全社會信用工程。政府部門要帶頭搞好信用建設,加強對企業、經營者和廣大公民的誠信意識和職業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
繼續創新我區對外開放環境,在抓好硬環境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完善優惠政策,強化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著力改善投資軟環境。要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國民待遇,提高法規和政策的透明度,充分展示寧夏的特色優勢、人文環境和發展前景,增強國內外投資者的信心和決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吸引國際大集團和跨國公司來我區進行項目投資和聯合開發經營,把利用外資與經濟結構調整、國有企業改組改造結合起來,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效益。繼續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加快出口商品基地建設,培育發展出口創匯骨干企業。鼓勵支持我區企業到境外投資,帶動商品出口和勞務輸出。按照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加強與兄弟省區的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特別是要爭取更多的東部資金投入我區的開發建設。旅游業是促進對外開放的重要途徑,要通過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最大限度地開發我區旅游資源,以塞上湖城、回鄉風情、大漠景觀、西夏古都、六盤山色等方面的獨特魅力,培育獨具特色的旅游品牌,提高旅游服務水平,努力把寧夏建設成為21世紀中國西部最具特色的旅游地區之一。
八、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奮斗目標,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體現。我們要堅持把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通過改革完善分配體制、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推進扶貧開發事業等措施,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使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繁榮的成果。
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對于我區來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在山區。沒有農村富裕程度的普遍提高,沒有農民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就不可能縮小城鄉差別、農村的群體差別;沒有山區的根本脫貧,沒有山區扶貧支柱產業的發展,就不可能縮小山川差距、地區差距,就不可能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進步。因此,要緊緊抓住增加農民收入這個核心,全面發展農村經濟。川區要大力實施富民工程,抓好農副產品加工、轉化、升值,延伸產業鏈,發展增值型、效益型農業。結合工業化、城市化和市場化,推進非農產業發展,促進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拓寬農民致富空間。山區要繼續大力推進扶貧開發,鞏固扶貧成果。認真實施自治區農村扶貧開發規劃和千村扶貧開發工程,加大科技扶貧力度,使扶貧措施到村到戶。對生存條件惡劣的偏遠山區,繼續實施生態移民,整體搬遷。結合退耕還林還草,種草養畜,致富增收。加強山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要把勞務輸出作為山區脫貧致富的重要舉措,進一步擴大輸出規模。深入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全面落實農村稅費改革的政策措施,促進農民減負增收。積極穩妥地搞好農戶承包地使用權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人口增長過快是導致山區貧困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制約當地脫貧致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必須在穩定現行生育政策的前提下,進一步擴大“少生快富”試點規模,在強化社會制約機制的同時,逐步建立起計劃生育新的利益導向機制。
繼續提高城鎮居民收入水平。我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長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極不利于調動廣大勞動者的主動性、積極性,也不利于我區的人才穩定和人才引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對外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這種狀況應當逐步改變。要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進一步理順分配關系,建立新的利益分配機制。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職能,規范分配秩序,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努力形成合理的分配格局。要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妥善處理社會各階層各方面的利益分配關系,保護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做好“三條保障線”的銜接。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發展社會福利、社會救濟、社會互助和優撫安置等各項保障事業,使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探索建立農村養老、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籌措和積累社會保障資金。就業是民生之本。要把創造就業環境、提供就業機會作為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努力營造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就業機制。大力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服務型企業和中小企業,增加就業崗位。加強就業技能培訓,引導廣大勞動者轉變擇業觀念,形成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新機制。通過采取各種措施,使我區城鎮就業更加充分,失業率逐步降低,職工收入穩步增長,人民生活更加富足。
不斷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以滿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為重點,加快建設質優價廉的經濟適用住房,每年建設規模不少于80萬平方米。堅決糾正經濟適用住房分配中的不正之風,讓那些最急需解決住房的人首先得到經濟適用住房。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大力發展衛生體育事業,提高城鄉人民的健康水平。重視公共衛生和社區衛生,完善衛生服務網絡。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確保農民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抓好疾病預防和控制,提高計劃免疫率,提高婦女、兒童的保健水平。重視老齡工作,興辦老齡產業。扶持發展殘疾人事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努力提高競技體育運動水平。加強城市社區建設和農村文明新村建設,改善城鄉居民的居住環境,讓人民群眾過上文明富裕的幸福生活。
九、大力發展先進文化全面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振興文化教育事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備內容。當今社會,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力量,深深融鑄于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緩慢,與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尚需推進,文化教育事業欠發達,國民素質有待提高相關聯。必須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加速我區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不斷提升全社會的文明程度,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進一步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我們要深入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宣傳教育,引導人民群眾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
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加強與人民政協的聯系,主動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發揮他們的民主參與和監督作用。深入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加強政府法制工作,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繼續抓好“四五”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質。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認真落實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做好人民調解和信訪工作,正確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及時化解各種矛盾和不穩定因素。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完善國防動員體制。廣泛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活動,進一步密切軍政軍民關系。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公共安全管理。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堅決掃除“黃、毒、賭”等危害社會的丑惡現象,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大力發展先進文化。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繁榮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事業,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加強科普工作,努力創作一批弘揚時代精神、富有地方特色、催人奮進、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進一步挖掘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加強文物保護和利用,逐步形成我區獨特的人文資源優勢。重視對外文化交流,改進宣傳方式,擴大我區影響力。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功能完備的重要文化設施,提高文化設施的共享性。辦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加強文化市場管理。積極發展文化產業,培育多樣化的文化市場。
全面發展教育事業。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加快建立“以縣為主”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進一步鞏固提高川區“兩基”成果,加大南部山區“兩基”攻堅力度,促進農村義務教育加快發展。加強高中階段教育,集中力量辦好一批重點高中和示范性高中。積極發展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優化高等教育專業結構,創新辦學模式,抓好重點學科、重點專業和重點實驗室以及學位點的建設,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積極發展現代遠程教育、網絡教育和多媒體教學,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推進成人教育、職業教育和社區教育,努力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加快發展民族教育,辦好民族教育骨干學校和民族預科班,提高民族教育水平,逐步使回族在校生的比例接近全區回族人口的比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辦學,完善資助貧困學生的政策和制度。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辦學條件,確保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
十、2003年的主要預期目標和工作重點
2003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開好頭、起好步,對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全面完成“十五”計劃、順利實現新一屆政府任期目標,至關重要。中央對當前國際形勢的判斷,依然是復雜多變、不確定的因素較多。我們必須做好各方面的應對準備,特別要高度關注財政問題、投資問題、出口問題和就業問題。今年的經濟工作任務,全區經濟工作會議已作了全面部署,主要預期目標是: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60億元,增長9%,其中,第一產業增長2.5%,第二產業增長11%,第三產業增長9.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7.7億元,可比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1億元,增長18%。外貿進出口總額5.4億美元,增長25.6%,其中出口3.8億美元,增長15.2%。實際利用外資7200萬美元,增長128%。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460元,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60元,增長3.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3‰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完成上述目標任務,要突出抓好以下幾個重點:一是要把推進工業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狠抓重點技改,把優勢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加快工業園區建設,積極擴大招商引資;鼓勵發展市縣中小企業,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深化企業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加強企業領導班子建設。二是要繼續抓好“三農”問題。做好畜牧業和農產品深加工這兩篇大文章,推動農村經濟再上新臺階。要確保完成今年的退耕還林還草任務,確保在“五一”前全面實行封育禁牧。三是要積極推進城市化進程。抓好城市規劃,搞好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整頓規范房地產市場,加快經濟適用住房建設;突出抓好城鄉接合部的綜合整治。四是要保持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加大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力度,抓緊續建項目和新開工項目的建設,做好后續項目的申報工作。五是要加快環境創新。大力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加強對經濟運行的宏觀調控。六是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千方百計增加出口;加強東西合作,擴大與山東、福建、上海、浙江等省市的合作與交流,落實好簽訂的各項協議。七是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寧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不斷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承辦好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八是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認真落實“兩個確保”和城市低保,加強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努力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維護社會穩定。
各位代表!完成今后五年的各項任務,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邁進,各級政府肩負著重大的歷史責任。我們一定要按照胡錦濤總書記倡導的始終堅持“兩個務必”的要求,大力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以頑強進取、百折不撓的意志,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全力推進我們的偉大事業。要切實加強政風建設,堅持執政為民、心系群眾,夙興夜寐、勤奮工作,始終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牢固樹立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的良好風范,做人民滿意的公務員。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切實關心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問題,努力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要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堅決反對浮躁浮夸、急功近利,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大手大腳,力戒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腳踏實地,務實苦干,不斷為黨和人民建立新的業績。要切實加強廉政建設,認真落實廉政目標責任制,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使各級政府都能保持清廉的政風,做人民群眾的楷模,樹立政府的新形象。
各位代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寧夏的繁榮與進步,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精神,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凝聚全區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沿著十六大指引的方向,萬眾一心,奮發圖強,把寧夏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責任編輯:黃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