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04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04年2月12日 張中偉)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03年工作回顧
2003年,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在省委領導下,在省人大、省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省政府動員和組織全省各族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大力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奮力推進“三個轉變”,較好地完成了十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國民經濟運行良好,各項事業全面進步,民族團結得到加強,社會政治保持穩定。全省生產總值(GDP)突破5000億元大關,達到5456.3億元,增長11.8%,創10年來新高。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36.3億元,同口徑增長18.6%。城鎮新增就業41.4萬人。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抗擊非典取得階段性重大勝利。去年春夏,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措施,堅持一手抓防治非典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在非常之時,針對非常之事,采取非常之策,牢牢把握非典防治工作的主動權,全省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五級聯動,科學防治,有效阻隔了疫情的傳播和蔓延。地方各級財政安排3.97億元,確保了抗擊非典的經費需要。全省發現的非典疫情均為輸入性,確診的20例病例中,2例因無搶救機會死亡,其余18例全部治愈出院,沒有出現一例二代病人,沒有一名醫護人員被感染。防治非典工作由應急轉入常態后,做到思想不麻痹、工作不松懈、領導不放松,繼續抓好疫情監測和重點部位、重點環節的防控。抓緊建立健全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加快建設一批重大疾病控制項目,省財政新增1億元用于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強全民衛生意識教育,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認真抓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城鄉衛生工作明顯加強。
(二)推進“三個轉變”取得初步成效。在學習沿海地區經驗、科學審視省情、深刻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省委、省政府集中全省人民的智慧,提出了“三個轉變”的工作思路,對經營城市、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和實施人才強省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三個轉變”實質在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關鍵在于激活生產要素,核心在于資源轉化為資本,根本目的在于富民強省。推進“三個轉變”,抓住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找到了市場配置資源、資源轉化為資本的著力點,激發了經濟發展的新活力,帶來了全省工作的新氣象。2003年,在供地總量僅增長5.1%的情況下,政府土地收益增長2.5倍,市政公用設施經營收益大幅度增長,城鎮化率達到30.1%,提高1.9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達到11萬戶,新增2.6萬戶,民間投資增長28.4%。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2012.4億元,占全省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達到36.9%,提高2.7個百分點。人才工作得到加強,物質利益、社會價值雙重激勵機制和柔性流動機制初步建立,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環境明顯改善。
(三)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新進展。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注重經濟的協調發展和質量、效益的提高。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第一、二、三產業結構由2000年的23.6:39.4:37.0調整為20.7:41.5:37.8,六大支柱產業支撐作用增強。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推進,優質農產品比重提高,龍頭企業不斷壯大,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加快,畜牧業和勞務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堅持調改結合,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取得新的成效,土地綜合生產能力有所提高。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業增加值1128.6億元,增長5.5%。糧食供需基本平衡,全省人均占有糧食374公斤,人均占有肉類93公斤。針對非典影響,及時提出“三產損失二產補”,加強能源、資金、運輸的協調,加大企業技改力度,支持、幫助企業搞好營銷、開拓市場,工業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56億元,增長21%;實現凈利潤162.8億元,增長43.6%。適時出臺階段性扶持政策,減輕非典對餐飲、商貿、娛樂、旅游、交通等行業造成的嚴重影響,消費需求穩步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91.1億元,增長10.8%;旅游總收入420.8億元,增長10.7%。加大投資力度,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58.2億元,增長19.6%,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4.1%。金融對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四)改革開放成效顯著。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全面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全省國有企業改制面達到85.2%,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產權多元化步伐加快。穩定家庭承包經營,積極探索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新機制。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加快鄉鎮機構、農村教育、縣鄉財政體制等配套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停征農業特產稅,開通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停收個體工商戶管理費。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推進對外開放。成功組織了赴東部沿海五省市的考察暨招商引資活動和“四川—香港合作發展周”,舉辦了西博會、服博會、花博會、亞洲郵展等活動。實際利用外資9.3億美元;引進省外到位資金305億元,增長63.9%。英特爾、安盟保險等國際知名公司落戶四川。千方百計增加出口,實現進出口總額56.4億美元,增長26.2%。其中,出口32.1億美元,增長18.5%。
(五)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成都高新區、綿陽科技城和重點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成效顯著,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工作取得新進展,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0.2%。新增兩院院士5名。農村教育工作得到加強,中小學已全部上收縣管。省財政安排1.3億元(其中新增1億元)用于中小學危房改造,全省改造中小學危房153萬平方米。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順利實施,又有5個縣實現基本“普九”,4個縣完成掃盲。民辦教育特別是民辦職業教育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良好勢頭。高等院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高考錄取率為71%;畢業生就業率達81%,比上年高5個百分點。多形式、多渠道救助貧困學生145萬人。文化體制改革穩步推進,重建了81個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群眾性體育活動廣泛開展,競技體育取得好成績,搶抓奧運商機取得實質性進展。偉人故里精神文明連片創建等活動深入開展。省出版、廣播電視集團掛牌運行。重視人口、資源、環境保護工作,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1‰,天然林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累計退耕還林77.56萬公頃,退牧還草工程開始啟動,國土、礦產資源保護利用工作進一步加強,岷江、沱江、嘉陵江水污染治理初見成效,出川水質達到Ⅲ類,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和地質災害防治取得進展。
(六)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41.5元,增加430.5元,增長6.5%;農民人均純收入2229.9元,增加122.2元,增長5.8%。年初確定的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十件實事已全部完成。落實政策,加大投入,強化服務,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成效明顯,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做好“兩個確保”工作,各級財政安排資金38.28億元,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抓好“三條保障線”的銜接,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和失業等保險制度,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各級財政籌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9.3億元,比上年增長72.2%,146.4萬城鎮低保對象實現了應保盡保,人均月補差53.1元。社區建設進展明顯,在增加就業、服務居民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努力解決困難家庭醫療、住房、子女入學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堅持開發式扶貧,實施“五大扶貧工程”,又有36.4萬貧困人口解決溫飽問題。重視抗災救災工作,災后重建房屋13.99萬間,確保了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水喝、有醫療。
(七)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自覺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省政協的民主監督,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聯系。制定省政府規章9件,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7件。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認真落實。政務公開大力推行,基層民主建設進一步加強。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新取消行政審批事項432項,政務服務中心受到群眾歡迎。堅決落實減輕農民和企業負擔的措施,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治理和報刊整頓力度加大。結合省直機關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展了作風集中教育整頓,公務員隊伍建設得到加強。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深入開展,嚴肅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大力實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整體聯動防范工程,組織開展“嚴打”整治斗爭,社會治安秩序進一步好轉。有力打擊境內外各種敵對勢力、敵對分子的滲透、搗亂和破壞活動,有效維護了國家安全。重視信訪和人民調解工作,各類社會矛盾得到及時化解。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成效明顯。堅持不懈抓緊抓好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有所遏制。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全民國防意識明顯增強,軍政軍民關系更加密切。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經受住了非典疫情和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保持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良好勢頭,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省上下同心協力、艱苦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駐川部隊官兵、政法干警、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形勢越好,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我們深知,我省經濟還是低水平上的快速增長,總體質量還不高,還存在比較突出的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障礙。一是“三農”問題突出。工業化、城鎮化水平較低,二元經濟結構制約明顯,農民增收困難。在糧食生產上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一些地方違法違規批地和濫占耕地嚴重,失地、無業、生活無保障農民增多。二是國有企業改革難度較大。不少企業缺乏活力,市場競爭力不強。三是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大。2004年,全省需要就業和再就業的下崗、失業人員多達100萬人。此外,還有大批農村富余勞動力需要轉移。養老、醫療、失業保險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也面臨更大壓力。四是能源供需矛盾比較突出。季節性缺電嚴重,拉閘限電現象時有發生。五是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任務艱巨。部分地區環境惡化的勢頭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任重道遠。六是政府職能有待進一步轉變。政府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在少數地方和少數干部中,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和弄虛作假、鋪張浪費行為比較嚴重,腐敗現象在個別地方、個別領域較為突出。有的地方社會治安不好,安全生產形勢嚴峻,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任務仍很艱巨。上述問題,有的是體制轉軌中暴露出來的深層次矛盾,有的是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有的也與我們思想解放不夠和工作落實不夠有關。省政府將在代表們的監督支持下,認真加以解決,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責任編輯:龍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