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04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04年2月10日 呂祖善)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3年工作回顧
2003年是本屆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很不尋常的一年。我們先后遭遇了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災害和持續干旱、電力緊缺等方面的困難。全省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浙江省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萬眾一心,團結奮斗,使全省繼續保持了經濟快速增長和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良好勢頭。
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主要預期調控目標勝利實現。全省生產總值9200億元,比上年增長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947億元,增長38.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57億元,增長10.9%;外貿進出口總額614億美元,其中出口416億美元,分別增長46.4%和41.5%;財政總收入1468.9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06.5億元,按可比口徑分別增長15%和14.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8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431元,實際分別增長11.9%和7.8%;人口自然增長率3.28‰;新增就業人員61.5萬人,其中城鎮新增52.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2%。國民經濟主要增長指標繼續在全國保持領先地位。
一年來,我們按照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提出的發揮“八個優勢”、推進“八項舉措”的戰略部署,全面落實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積極組織實施一系列事關我省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重大舉措,努力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堅持“兩手抓”,取得了抗擊非典和經濟發展雙勝利。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周密部署,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非典防治工作組織領導體系,及時公布疫情,加強輿論引導,開展群防群控,嚴防疫情輸入和蔓延,全力進行醫療救治,取得了全省無二代傳染病例和醫護人員零感染的重大勝利。針對非典疫情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及時對相關行業實行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引導和支持企業拓展市場,加快組織實施重點項目建設,保持了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
努力強化“三農”工作,農業和農村發展成效明顯。大力發展效益農業,推動優勢農產品規;、標準化、品牌化生產,農業生產結構進一步得到調整;積極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加快發展,加強對農業科技服務組織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引導和支持,多形式推動農業企業、農產品基地與市場對接,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和效益進一步提高;積極發展外向型農業。加強糧食市場體系和儲備調控體系建設。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全省農民人均負擔由上年的54元下降到32元。積極開展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組織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等工程,努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
加強以長三角地區為重點的區域經濟交流與合作,對內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主動接軌上海,積極推進與滬蘇的交通對接、旅游聯動和信息共享,推動科技、教育、人才、環保、物流、質檢和市場準入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和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加強招商引資工作,全省利用外資呈現強勁增長勢頭,外商直接投資協議金額120.5億美元,實際到位54.5億美元,分別增長77.5%和72.4%。努力克服出口退稅滯后等困難,外貿出口快速增長。積極推動境外投資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加快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產業競爭能力繼續增強。制定和實施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規劃綱要及相關政策意見。研究和編制環杭州灣產業帶發展規劃和環杭州灣地區城市群空間發展戰略規劃,開展溫臺沿海產業帶和金衢麗高速公路沿線產業帶規劃前期研究。編制和實施“數字浙江”建設規劃綱要。加強對開發區和各類園區的整合提升。繼續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動臨港重化工業加快發展。積極發展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構筑與先進制造業發展相配套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工業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連續五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建筑業增勢強勁。金融、旅游、商貿、會展等服務業加快發展。全面啟動生態省建設,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得到加強。編制和實施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推動“綠色浙江”建設。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力度,組織實施一批重點工程項目,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加強杭嘉湖等重點地區的水環境綜合整治,強化農業農村污染防治。認真開展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嚴格土地管理,制止和糾正各類違法違規和損害農民利益的行為,繼續加強土地整理和標準農田建設。加大人口問題綜合治理力度,在全國率先以立法形式建立計劃生育公益金制度,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繼續加強。
組織實施“五大百億”工程,改善發展環境的工作力度加大。編制和實施“五大百億”工程滾動計劃,全年完成投資573億元,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在努力組織電力外購和加強電力調度的同時,全力加快電力項目的前期和建設工作,千方百計增加電力供應;大力加強交通建設;繼續推動跨區域水資源配置工作;積極組織實施百億信息化、生態環境、科教文衛和幫扶致富工程。秦山核電三期等42個重點項目建成發揮效益。新增6000千瓦以上電廠的發電裝機138.5萬千瓦,新增高等級公路通車里程357公里,完成“萬里清水河道”整治2212公里,六大高教園區新增竣工面積260萬平方米。努力改善發展軟環境,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積極推進“信用浙江”建設,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積極推動海洋經濟和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制定和實施海洋經濟強省建設總體規劃及相關政策意見,推動港口資源整合和海島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導和支持漁民轉產轉業,海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認真落實支持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的各項政策,大力推動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多形式開展合作,“山海協作”工程項目新到位資金23.7億元;全面實施“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建立和落實科技特派員制度,積極開展下山移民脫貧工作,促進山區、老區、少數民族地區等欠發達地區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城鄉群眾生活不斷改善。認真落實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增加就業資金投入,大力開發就業崗位,完善就業服務網絡,35.6萬名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就業再就業。在繼續抓好社會保險擴面和基金征繳的同時,著手構筑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大力推進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加快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積極開展農村“五!焙统擎偂叭裏o”對象集中供養工作,集中供養率達到49.5%。完善資助貧困學生政策,實行貧困家庭子女九年義務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免費入學。全省財政用于社會保障支出比上年增長28.8%。
認真實施科教興省戰略,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支持各類技術研發機構和科技服務組織發展,進一步發揮網上技術市場作用,努力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科技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增強。積極推動各級各類教育發展,初中畢業生升高中段學校比例達到84.6%;普通高考錄取率達到76.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5%,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實施“新世紀人才工程”,加快各類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加強公共衛生建設,建立和完善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和應急機制,推動公立醫院改革和民營醫院發展,努力改善城鄉社區衛生服務。全面部署文化體制改革,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產業,深入開展城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體育事業加快發展,競技體育取得歷年最好成績。
過去一年,我們按照建設“清醒有為、團結高效、勤政廉潔、一心為民”政府的要求,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高度重視政府自身學習;加強行政立法和政府工作制度建設;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動公共財政建設;堅持“兩個務必”,大力倡導求真務實,高度重視解決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加強信訪工作,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執政為民的能力和水平。
一年來,我們的工作和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績,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決策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在人大、政協的監督、參政議政和大力支持下,全省廣大干部群眾共同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干部,向所有社會主義勞動者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向駐浙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向各民主黨派及工商聯、無黨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其他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門和兄弟省市區,向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以及廣大僑胞,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我省現代化建設的海內外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清醒地看到,無論是經濟社會發展還是我們自身的工作,都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電力供需矛盾突出,對企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影響較大。土地利用率不高與發展用地不足并存。區域性、水質性缺水問題進一步顯現,部分地區在持續干旱后出現用水困難。部分公路干道和城市交通擁堵現象突出。生態環境狀況不容樂觀。社會就業壓力不斷增加。區域發展仍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繼續拉大,部分低收入群眾生活還存在不少困難。社會治安形勢依然嚴峻。政府全面履行職能,特別是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方面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一些地方和部門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問題依然突出,行政效能不高,在一些工作中維護群眾利益不夠。貪污腐化等消極腐敗現象仍然存在。這些困難和問題解決不好,將嚴重制約我省今后的發展,我們一定高度重視,認真研究,采取切實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2004年工作總體要求
綜合考慮國內外發展環境的可能變化和我們的現實基礎,建議2004年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調控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外貿出口增長10%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6%;新增城鎮就業5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下。確保全省生產總值超過1000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超過2500美元,財政總收入超過1600億元。
實現上述目標,在工作總體要求上,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精神,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突出深化改革這個主調,把握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一主題,圍繞充分發揮“八個優勢”、深入實施“八項舉措”這條主線,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進一步推動我省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加快浙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步伐。
一、在具體工作中,我們將著重把握好三個方面:
進一步強化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緊緊抓住當前全球科技進步和國際產業轉移加快、我國經濟周期性上升和我省經濟社會處于加速發展階段的難得機遇,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努力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加快發展。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省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依然不強,人才、技術的制約日益明顯,資源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大,電力等要素供給緊張的局面短期內還難以改變,外延擴張和粗放經營的發展路子將越來越窄。我們必須強化憂患意識,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不斷開拓創新,加快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努力增創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優勢。
切實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堅持以人為本,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把加快欠發達地區發展作為全省經濟新的增長點,把社會事業發展和資源環境保護、生態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進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努力在發展中實現協調,在協調中實現更健康的發展。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自覺把搞好當前各項建設與增強長遠發展能力統一起來,把促進經濟增長與推進社會進步以及保護資源環境統一起來,把推進城市發展與促進農村發展統一起來,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大力弘揚求真務實和勤政為民的作風。堅決貫徹中央的各項宏觀調控政策,遵循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從我省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今年作為狠抓落實年,踏實苦干,努力抓實施、抓深化、出成效。把改善群眾生活、維護群眾利益放在更為突出的位置,更加主動地聽取群眾的意見,高度重視和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使我們的各項決策和工作更符合群眾的利益和愿望,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
(責任編輯:龍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