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05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05年1月20日 陸兵)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自治區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見。
2004年工作回顧
2004年是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年。一年來,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全區各族人民一道,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落實國家加強宏觀調控的政策措施和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努力克服禽流感疫情、洪澇災害、50多年罕見的干旱和煤電油運供求緊張等困難,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新成就,較好地完成了自治區十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三突破”目標全面實現,全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提前一年超額完成“十五”計劃目標。
初步統計,全年全區生產總值突破3000億元,達到332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8%;財政收入突破400億元,達到403.68億元,增長18.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突破100億元,達到121.84億元,增長83.6%,創歷史最好水平。
———首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成功舉辦,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
我區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的重要地位進一步確立,在國內外的知名度明顯提高。初步統計,全年合同引進區外境內資金超過1100億元,增長36%;實際到位資金250億元,增長1.3倍;外貿進出口總額42.9億美元,增長34.3%,其中出口24億美元,增長21.6%,超過預期目標。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三次產業全面增長。
初步統計,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1045億元,增長17%,增幅創1995年以來新高,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45%;第一產業增加值811億元,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1288億元,增長17.1%;第三產業增加值1221億元,增長10.6%。
———就業超過預期目標,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
初步統計,全年全區城鎮新增就業22.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1%,控制在預期目標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90元,增長11.6%,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增長9.5%,均超過預期目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73.4億元,增長13.5%,超過預期目標;人口自然增長率7.2‰,控制在預期目標內。
———社會和諧穩定,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
全區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廣大干部群眾精神振奮,呈現出齊心協力共謀發展的可喜局面。
這些成就,標志著我區經濟社會發展躍上了一個新臺階,經濟運行正處在近10年來最好時期,進一步增強了全區各族人民繼續前進的信心和勇氣。
2004年,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大力發展縣域經濟,農業和農村經濟較快增長。
把加快發展縣域經濟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制定、落實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指導和扶持,縣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全年89個縣域單位生產總值增長12.5%左右。
突出抓好糧食生產,落實扶持糧食生產的各項政策,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糧食種植面積比上年增加21.9萬畝,盡管遭受嚴重的干旱和洪澇災害,糧食總產量仍達到295億斤,與上年基本持平。種植業優勢產品區域布局調整取得新成效,優勢產品規模不斷擴大,生產區域更加集中。水產畜牧業保持較快增長,全年水產畜牧業產值完成597億元,增長7.4%,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6.2%,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農業產業化經營穩步推進,龍頭企業逐步壯大,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健康發展,產業化經濟組織帶動農戶增收的能力明顯提高。及時開通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促進農民增收約16億元。加大水利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完成水庫除險加固74座、渠道防滲825公里,恢復和新增灌溉面積76萬畝,修建和改造農村道路3500公里,新建沼氣池35萬座,沼氣入戶率比上年提高4.4個百分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努力把水旱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抓好動物防疫工作,取得了阻擊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重大勝利。
第二,強化工業主導地位,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
突出抓好優勢產業和強優企業的技術改造,全年完成技改投資199億元。優勢產業對工業增長的支撐力增強,制糖、冶金、汽車、電力等優勢產業所創造的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6.8%,所創造的利潤總額占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的75.1%。
建立培育強優企業激勵機制,推進強優企業發展壯大。柳州鋼鐵(集團)公司、廣西電網公司、玉柴機械集團有限公司3家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或產品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另有3家企業超過50億元,3家企業超過30億元。強化對經濟運行的協調和管理,加強與鐵路、電力等部門的銜接,最大限度地緩解煤電油運對工業生產的制約。鋁工業、林漿紙一體化產業、沿海重化工業等新優勢產業的培育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以工業化推進城鎮化,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市政公用行業的市場化進程,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調整優化發展第三產業。旅游業加快發展,全年國內旅游人數增長22.2%,入境旅游人數增長74.4%,旅游總收入增長24%。
批發零售業、餐飲業、交通運輸業、郵電業、倉儲業得到進一步優化和發展。房地產業、現代物流業、金融服務業、會展業、信息咨詢業、衛生體育保健業、科技服務和社區服務業等發展勢頭較好。
第三,認真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措施,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得到加強。
切實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到加快結構調整、深化體制改革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上,堅持有保有壓,在整治土地市場、清理開發區的同時,調整投資結構,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優勢產業和社會事業的投資力度。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54.86億元,增長27.1%。
新開工規模以上項目6628個,其中工業項目2000多個。自治區統籌推進的239項重大項目有216項開工,開工率達90.4%。
沿;A設施建設大會戰37個項目基本實現開工。鐵路建設一攬子計劃開始實施。龍灘水電站、百色水利樞紐等在建重大項目加快推進。水任至南寧、黃沙河至全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合山電廠改擴建工程、桂林海螺和平南魚峰新型水泥生產線、玉柴公司3萬臺柴油機項目建成投產,平班水電站、樂灘水電站、北海和田東火電廠等項目實現部分投產。
年內新增和擴建城市道路306公里,新增高速公路145公里、二級公路460公里、萬噸級泊位3個、發電裝機容量168萬千瓦、鋼年生產能力100萬噸、水泥年生產能力316萬噸、城市日供水能力42萬噸。
第四,加快推進各項改革,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
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一批大中型企業按上市的要求進行公司制改造,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國有中小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取得新進展,完成改制307家,正在改制386家。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組建自治區和各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初步解決國有資產出資人問題。出臺支持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的政策,全年全區非公有制經濟增長13.1%,非公有制經濟單位完成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3%。
深化農村稅費改革,降低農業稅稅率1個百分點,取消除煙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全區農民負擔的農業特產稅、農業稅比上年減少10.01億元,減幅為55.7%。
積極穩妥地推進財稅、價格、出口退稅、科技、文化、衛生等其他各項改革。
第五,舉全區之力辦好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對外開放取得重大突破。
加強對博覽會的組織協調,突出抓好相關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做好招商招展、宣傳推介、安全保衛等工作,各級各部門密切配合,齊心協力,把博覽會辦出了水平、辦出了特色、辦出了成效。博覽會商品貿易累計交易總額10.84億美元;簽訂涉外合作項目129個,總投資49.68億美元;簽訂國內合作項目102個,總投資額485.4億元。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積極推進區域合作。
把加強兩廣合作作為參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重點,簽署了全面加強兩省區合作協議,雙方共簽訂105個有代表性的經貿合作項目,總投資額498.6億元!鞍倨笕牍稹惫ぷ鬟M一步推進,一大批外省市民營企業、上市公司進入我區投資興業。加快發展對外貿易,外貿進出口較快增長。
第六,注重統籌兼顧,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加緊推進第二輪創新計劃,加強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加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積極扶持民營科技企業,做好科技服務“三農”工作,科技與經濟結合更加緊密。實施農村教育“312工程”,“兩基”攻堅開局良好,教育結構調整取得成效,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出臺人才引進、培養政策,啟動人才小高地建設,人才隊伍建設邁出新步伐。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衛生體系,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應急醫療救治體系建設得到加強,重大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取得較好效果;抓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農村衛生服務條件有所改善。文化精品工程深入實施,群眾基層文化活動更加活躍,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群眾體育活動廣泛開展,競技體育水平進一步提高,在奧運會、殘奧會、全國農運會等重大賽事上取得了好成績。推進廣播電視設施建設,整合廣播電視網絡。
加強出版物管理,繁榮新聞出版事業。重視社會科學研究,發揮決策咨詢作用。扎實開展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形成綜合治理人口問題的良好局面。進一步加強資源、環境和生態建設工作,全區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臺事務、氣象、測繪、防震減災、檔案、方志、文史等工作得到加強。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事業繼續發展。
第七,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推動就業再就業政策措施的落實。加大再就業資金投入,全年全區共籌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資金4.93億元。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切實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大齡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100%做到按時足額發放。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全年共籌集城鎮低保資金4.53億元,做到了應保盡保。
建立了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制度、工資支付預警機制和監測制度,做好農民工工資的清欠工作,到2004年底,已清欠農民工工資5.21億元,占拖欠總額的96%。
農村五保村建設得到加強,建成3800多個五保村,解決了50000多個五保對象的住房難問題,全區25.8萬五保對象最低生活得到保障。實施扶殘安居項目,解決了1350戶無房、極度危房殘疾人住房問題。
實施“明天計劃”和“萬人康復計劃”,為1000多名殘疾孤兒和10000多名貧困殘疾人提供康復治療救助。加強城鄉基礎設施、普通商品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居民居住環境進一步改善。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深入開展,東巴鳳三縣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項目基本完成,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繼續改善。全力做好抗災救災工作,發放救災款1.44億元、救濟糧3.12萬噸,救濟268萬人。嚴厲打擊各種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認真落實安全生產的各項規章制度,各類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均有所下降。積極預防和化解人民內部矛盾,深入開展嚴打斗爭和治安整治,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第八,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行政能力得到提高。
順利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機構設置和事權劃分更趨合理。積極推進政企分開,自治區直屬企業與原主管行政機關脫鉤工作穩步推進。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認真組織實施行政許可法,全面清理行政許可項目及其實施主體,提請修改或廢止的地方性法規53件、政府規章62件,取消我區自行設定的行政許可項目197項,精簡幅度達80%。
加強政府立法工作,完成了3件地方性法規的起草和2件政府規章的起草和審議。強化執法監督,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高。在自治區人民政府各部門中開展政務環境評議評價活動,政務環境進一步優化。加強勤政、廉政教育,政府公務員隊伍建設得到加強。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一年,在困難超出預料的情況下,我區能夠實現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凈利潤“三突破”,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成功舉辦、縣域經濟加快發展、招商引資成效顯著,三個文明同步推進、軟硬環境同步優化、各項改革同步深化,成績確實來之不易。這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正確領導下,全區各族人民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全區各族人民,向駐桂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海內外所有關心、支持我區各項建設事業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們有幾點經驗體會:一是必須堅定不移地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做好各項工作,堅決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切實加強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二是必須堅定不移地以發展為主題,千方百計加快發展,努力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三是必須堅定不移地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不斷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四是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拓展發展空間;五是必須堅定不移地以人為本,切實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這些經驗體會,對做好今年乃至今后的政府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必須繼續堅持。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農村基礎設施尤其是水利設施建設滯后,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基礎還不穩固;煤電油運供求矛盾依然突出,對經濟發展制約較大;國有企業改革進展不夠快,非公有制經濟占國民經濟比重較;糧食和副食品價格、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較快,對低收入居民生活、企業效益和農業生產投入等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就業再就業壓力較大,部分城鄉居民生活困難;重大安全生產事故時有發生,群體性事件還較多等。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對于少數政府機關及工作人員作風不實、效率不高的問題,我們也要高度重視,努力加以改進。
(責任編輯:龍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