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陜西省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資料:陜西省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03月23日 15:27   來源:政府網站   

(點擊查閱更多2006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06年1月17日 陳德銘)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各位代表連同已提交大會的《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并審議,并請省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回顧

    過去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人民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戰略決策,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努力克服非典、特大洪澇災害和禽流感等一系列突發事件的影響,提前實現了“十五”計劃確定的主要預期目標,開創了我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全省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5%,高出“九五”時期年均增長速度0.7個百分點。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經濟普查結果,2004年我省生產總值增加292億元,經濟總量在全國的位次由第22位移到了第19位。2005年生產總值達到3673億元,比上年增長12.6%,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210美元。財政總收入達到528.6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74.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7.2%和27.9%。

    經濟結構調整實現新突破。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近兩年總產量穩定在1100萬噸以上。果業和畜牧業成為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去年蘋果總產量和綠色果品基地面積分別達到560萬噸和300萬畝,畜牧業占農業的比重由“九五”末的23.4%提高到27.4%。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進一步顯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完成1267億元,能源化工、裝備制造、高技術產業總產值年均分別增長31.2%、20.2%、11.3%。六大特色產業增勢強勁,四大基地建設步伐加快,特色鮮明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進展。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598億元,是“九五”時期的2.4倍。新建高速公路877公里,累計通車里程達到1225公里,在建高速公路1280公里,“米”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日趨完善。西康鐵路、神延鐵路、西合鐵路建成通車,“兩縱五橫四個樞紐”鐵路網構架建設加快。水利、通信、城鄉電網和城市公共設施進一步改善。五年累計退耕還林110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3.2萬平方公里。秦嶺北麓生態環境治理、銅川水泥粉塵污染治理、城市大氣環境治理成效明顯,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初步得到遏制。

    改革開放步入新階段。國有大企業的股份制改革穩步推進,一般競爭性領域省屬國有企業屬地化管理工作順利實施,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初步建立。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成為推動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精簡省級行政審批事項1246項。調整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公共財政框架逐步確立。投資、價格、金融、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累計實際引進外省資金超過1000億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資24億美元,旅游業總收入達到250億元,來陜投資和設立分支機構的世界500強企業有50家。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6.4%,去年達到45.8億美元。

    和諧社會建設邁出新步伐。認真實施科教興陜和人才強省戰略,累計取得國家科技獎51項,中國專利金獎4項,獲得了空缺6年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和技術發明一等獎。完成了25個未達標縣中21個縣的“普九”任務,“普九”人口覆蓋率達到97%。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民辦教育快速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全面落實。文化事業更加繁榮,文化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3%和94%。去年省級財政預算超收的八成以上,用于社會保障和群眾生活解困,建立了農村特困戶最低生活保障、城鄉社會醫療救助和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等制度。新增就業崗位96萬個,失業率控制在4.6%。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和下崗失業人員基本生活費全部社會化發放,城市“低保”做到應保盡保。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執法、醫療救治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7‰。殘疾事業健康發展。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競技體育水平有新的提高。更加重視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取得新成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取得新進展,軍民共建和雙擁工作取得新成績。

    城鄉居民生活達到新水平。全省免征農業稅和除煙葉外的農業特產稅,大力發展勞務輸出,努力擴大就業,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20元,分別比“九五”末增加3126元和550元。城鎮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新增2.5平方米。搬遷貧困人口45萬,解決了193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293萬人實現脫貧。消費結構升級加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322億元,比上年增長13.7%。

    司法行政、國土資源、工商管理、質量技術監督、食品藥品監管、價格管理、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臺事務、貿易促進、審計、稅務、統計、信訪、人防、測繪、氣象、地震、鹽務、檔案、地方志等方面的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五年來,全省上下始終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緊緊抓住團結穩定、加快發展兩大主題,第一要務抓發展,第一責任保穩定,形成了團結興陜的強大合力;始終圍繞經濟結構調整這一主線,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構建了以四大基地、六大特色產業為依托的區域經濟新格局;始終圍繞西部大開發,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打造了支撐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平臺;始終圍繞深化改革開放,以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為重點創新體制機制,以改善投資環境為重點擴大對外開放,注入了加快發展的新活力;始終圍繞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更加重視發展社會事業,努力建設和諧陜西,推動了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為“十一五”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年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是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省人大、省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省人民團結奮斗、頑強拚搏、辛勤勞動的結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干部,向社會主義勞動者和建設者,向駐陜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表示誠摯的感謝!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對政府工作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誠摯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經濟社會發展仍然比較滯后,瓶頸制約、體制障礙、結構束縛這三大難題還沒有完全破解,長期形成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城鄉、區域和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矛盾比較突出,農業基礎薄弱,國有大企業改革任務艱巨,環境保護和就業形勢嚴峻;各級財政比較困難,不少縣依靠轉移支付發放工資;城鄉貧困面比較大,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夠強;經濟運行中企業流動資金短缺問題突出,原材料和農資價格上漲較快,煤電氣運供應偏緊;涉及群眾利益的不少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看病、上學等方面群眾反映比較普遍,土地征用、房屋拆遷、企業改制、環境污染等方面還有一些損害群眾利益的現象;部分干部還存在思想不解放、責任心不強、工作不扎實等問題,政府自身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十一五”規劃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

    “十一五”時期,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建設西部經濟強省的關鍵時期。從國際形勢看,世界經濟正處在新一輪恢復和增長期,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產業重組和生產要素轉移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蓬勃發展。從國內形勢看,我國經濟社會保持著良好發展勢頭,國家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經濟發展的大環境更加有利。從我省來看,經過“十五”時期的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全省上下團結穩定、加快發展的愿望十分強烈,這些都為我省改革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與此同時,國際上能源資源供應趨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不利因素增加,國內各地競相發展,在人才、資源、市場等方面帶來了更大的競爭壓力。總的來看,我省面臨的發展環境是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只要我們抓住機遇,銳意創新,趨利避害,扎實工作,就一定能夠乘勢而上,全面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

    按照省委《關于制定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部署,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抓住加快發展這個興陜富民的第一要務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堅持以人為本,圍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統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消除瓶頸制約,突破體制障礙,優化經濟結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上來,實現又快又好發展,加快建設西部經濟強省的步伐。

    到2010年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左右,到2010年達到6000億元,人均16000元;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5%,達到1000億元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1.7萬億元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不超過6‰;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累計增加城鎮就業125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450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00元。

    實現上述主要預期目標,必須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把更多的公共資源轉入公共服務領域,著力加快改革開放,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努力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為此,我們將集中力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始終把“三農”問題放在重中之重,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全面落實各項支農政策,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使廣大農村經濟社會面貌發生明顯變化。

    大力突破水資源和交通瓶頸制約。統籌水資源開發利用,全面節水、嚴格保水、多方找水、科學治水、依法管水。加快建設以“兩引八庫”為重點的骨干水源工程,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水資源支撐。進一步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建設,全面建成“兩縱五橫四個樞紐”鐵路網構架和“米”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加快建設新規劃高速公路和“一縱三橫兩環”次骨架公路,積極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構建“一主四輔”航空運輸格局,形成省內連接市縣鄉村、省外通江達海的交通網絡。

    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深入實施科教興陜和人才強省戰略,培育創新人才,優化創新環境,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切實把經濟增長轉變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努力建設創新型陜西。加快“一線兩帶”建設,繼續發展壯大支柱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工業化進程,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高技術產業、能源化工產業,加快傳統產業改造,著力培育成長性強的新興產業、骨干企業和名牌產品。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逐步調整投資和消費關系,更多地依靠擴大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

    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以理順產權關系為重點,打好國有企業改革攻堅戰。積極穩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率,形成有利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機制。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設公共財政體系。以完善市場功能為重點,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加快市場化進程。繼續實施開放帶動和項目帶動戰略,以優化投資環境為重點,擴大招商引資,堅持對外開放與對內開放并重、引進來與走出去并舉,推動全省開放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以節約使用資源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和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盡快建立健全促進節約型社會建設的體制機制,逐步形成節約型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努力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加大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修復工作,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積極推進城鎮化進程,加快建設以西安為核心的關中城市群,積極發展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城鎮體系和陜南漢江城鎮帶。大力推進縣城和重點鎮建設,引導鄉鎮企業和民營企業向城鎮聚集,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推進特大城市、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力爭全省城鎮化水平達到45%左右。加快關中先進制造業、陜北能源化工、陜南綠色產業、渭北果業四大基地建設,形成關中率先發展、陜北跨越發展、陜南突破發展,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新格局,逐步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積極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人民共享。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協調好各種利益關系,合理調節分配,更加關注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把財力更多地投向農村和社會事業,維護社會公平公正。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大扶貧開發、救濟救助和防災減災工作力度。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創建平安陜西,確保社會穩定。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營造人民安居樂業、和諧相處、健康向上的社會氛圍。

    各位代表!“十一五”發展的目標宏偉,任務艱巨。我們相信,經過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到“十一五”末,我省的經濟實力將顯著增強,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收入明顯增加,西部經濟強省和小康社會建設取得更大的進展,一個農村欣欣向榮、城市蓬勃發展、社會更加和諧的新陜西將呈現在我們面前,崛起在中國西部!

(責任編輯:石蘭蘭)

商務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