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湖北省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資料:湖北省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03月23日 14:48   來源:湖北日報   

(點擊查閱更多2006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06年1月15日 羅清泉)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連同《湖北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并審議,并請省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及2005年工作的回顧

    新世紀的頭五年,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最好的時期之一。五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省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搶抓機遇,扎實工作,成功應對非典疫情和漢江洪水等自然災害的挑戰,有效抑制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全省改革開放邁出新的步伐,經濟發展呈現速度加快、結構改善、效益提升、活力增強的良好態勢,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繼續加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十五”計劃確定的主要預期目標提前完成和超額完成,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

    ——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初步預計,“十五”時期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8%,2005年人均生產總值超過一萬元。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連續五年較大幅度增長,2005年預計可達320億元,是2000年的3.6倍;實現稅收350億元,比2000年增長69.1%。2005年地域財政收入突破1000億元,達1063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74.2億元,年均增長11.8%。居民消費價格年均上漲2%,保持基本穩定。

    ——解決“三農”問題成效顯著。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加大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扶持力度,努力減輕農民負擔,深入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推廣應用,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糧食生產從2004年開始扭轉了連續6年下滑的局面,2005年總產達到2177.4萬噸,主要農產品穩步增長,優質率不斷提高,省級優質農產品基地面積已達800多萬畝,各類產業化組織加快發展。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99元,比2000年增加831元,年均增長6.4%。

    ——經濟發展后勁明顯增強。著力推進“改革體制、改善環境、改進作風和培育市場主體”等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努力擴大投資需求,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10315億元,年均增長14.7%。建成或基本建成了一批重點項目,新增公路通車里程3415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80公里;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265萬噸;整治長江干堤及漢江遙堤1636公里;新增城市自來水供水能力396.13萬噸/日;新增發電裝機1250萬千瓦、發電量728億千瓦時,電網輸送能力明顯增強。大力實施“三個一百工程”,支柱產業、優勢企業的競爭實力和發展后勁不斷增強,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形成。汽車、冶金行業已成為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和近千億元的大產業;煙草行業年實現利稅超過1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630億元,年均增長16.2%。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和良性互動,堅持一手抓武漢城市圈建設,一手抓縣域經濟發展。武漢城市圈基礎設施、區域市場、產業布局、城鄉建設一體化進程加快。堅持“一主三化”的方針,不斷完善支持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努力推進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縣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9%;民營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21.3%,占縣域經濟的比重達到55.8%。

    ——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加大政策支持和財政投入力度,促進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全省預算內義務教育經費由2000年的32.86億元上升到2004年的73.15億元,年均增長22.15%;籌集資金5.21億元,為201.2萬名農村貧困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免除雜費,為貧困家庭寄宿制學生提供生活補助;籌集資金24.2億元,改造農村中小學危房531萬平方米;籌集資金1.62億元,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校校通”。高等教育加快發展,普通高校本專科在校生和研究生分別比2000年增長1.9倍和2倍;辦學條件普遍改善,新增校舍1732萬平方米。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發展,開展各類職業培訓1800多萬人次。科技創新能力增強,年均登記省級重大科技成果700項以上、申請專利7000件以上;實施了100多項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優秀精神產品不斷涌現,獲全國“文華獎”和“五個一工程獎”的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大力推進衛生改革和發展,重點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改革試點、公共衛生和醫療救治體系建設以及血防機構改革,全省市州縣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體系基本建立,艾滋病、血吸蟲病等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取得新進展。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體育事業取得新成績。高度重視人口、資源、環境工作,人口持續保持低生育水平,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左右;堅持開發與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加強對土地、水、森林、礦產等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建設了一批重點生態工程,依法整頓和關閉了一批污染嚴重的企業,突出抓了三峽庫區、漢江流域以及洪湖等重點區域的水污染防治。民政、民族、宗教、對臺、外事、僑務、人防、檔案、參事、方志、保密、防災減災、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各項工作都取得新成績。

    ——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深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國有農場管理體制改革以及糧食流通、農村衛生、血防、動物疫病防治等體制改革,提前在全省范圍內免征農業稅,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活力顯著增強。深入推進“三個一批”,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60%的大型國有企業實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中小企業改制面達92%,中小企業以民營為主的格局已經形成。省屬企業改制和管理體制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省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基本建立。大中型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取得新成果。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省和市州都建立了比較規范的部門預算制度,所有預算單位都納入了國庫集中收付改革范圍,在14個縣市開展了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試點。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按照“三個一律”的要求,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先后取消和調整了1144項行政審批事項。投資、流通、國土資源、文化體制等改革取得新進展。對內對外開放不斷擴大。著力營造良好的投資創業和發展環境,增強了對外來投資者的吸引力,我省已成為外商在中部地區投資的熱點地區之一,五年累計吸收外商投資102.9億美元,年均增長20.2%,全球500強企業已有60多家落戶湖北。外貿出口大幅增加,累計完成出口總額143.3億美元,年均增長17.9%。對外經濟技術合作不斷加強。

    ——有效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再就業,五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48萬人,幫助困難群體再就業50萬人。著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失業人員失業保險金和城鎮貧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按時足額發放。加大社會救助、救災和扶貧工作力度,全省農村特困戶救助對象達54.9萬人,城鄉貧困群眾大病醫療救助1.3萬人,較大幅度提高了各類優撫對象的撫恤標準,農村貧困人口減少270萬人。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九五”期末的5524.5元提高到8786元,年均增長9.5%;城鄉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比2000年增加14平方米和4平方米。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堅決糾正在農村征地、城鎮居民房屋拆遷、企業重組改制、企業違法排污、移民安置等方面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組織開展了清理拖欠進城務工人員工資等多項勞動保障執法檢查,加強了醫療、教育等領域“亂收費”治理。加強安全生產管理,重特大事故明顯減少。努力為人民群眾辦實事,2005年確定的八件實事已全部完成。

    ——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廣大干部群眾,認真組織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明顯提高。認真實施《湖北省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細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推進,公民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深入推進基層民主建設,健全村務公開和村民自治制度,完善城市社區居民自治和基層管理體制,較好地保證了人民群眾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積極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制定并實施《關于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若干意見》,取得良好效果。高度重視政府法制工作,堅持依法行政,制定并實施了《關于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若干意見》;不斷健全和完善政府立法;加強行政執法管理,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建設法治政府取得新進展。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機制,努力提高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正在抓緊制定《湖北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及23個專項預案和90個部門應急預案。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公民法制觀念進一步增強。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種犯罪,有效遏制了嚴重刑事犯罪案件上升勢頭。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認真實施《湖北省信訪條例》,積極化解各類矛盾,著力推進“平安湖北”建設。積極開展國防教育和“雙擁”活動,支持部隊建設,認真做好軍隊轉業干部、復員退伍軍人接收安置、優撫和政策落實工作,軍政、軍民關系進一步密切。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強化反腐倡廉措施,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

    剛剛過去的2005年,全省上下乘勢而上,開拓進取,著力營造良好的體制、機制和發展環境,著力解決“三農”問題,著力培育市場主體和有競爭力的產業,著力推進縣域經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和武漢城市圈建設,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全省經濟社會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大多保持了兩位數增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省十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全面完成。初步核算,全省生產總值增長10.9%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2%,外貿出口增長30%,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0.6%,城鎮新增就業65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9.5%和7.2%,均高于年初確定的預期目標。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城鎮登記失業率4.3%,人口自然增長率4‰左右,均在調控目標之內。這些成績的取得,既為“十五”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又為“十一五”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各位代表,“十五”時期我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成就,來之不易。這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全省人民團結拼搏、共同努力的結果,是歷屆省委、省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礎和人大、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鄂部隊、武警官兵,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條戰線的廣大干部和群眾,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海內外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經濟社會生活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一些長期積累的體制性、結構性等深層次問題尚未從根本上解決;農業基礎仍很薄弱,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工業化水平不高,產業規模不大,核心競爭力不夠強;資源約束和環境壓力大;縣域經濟實力不強;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特別是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方面需要解決的問題較多;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大,部分下崗職工、城鎮低收入居民和貧困地區群眾的生活還比較困難;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不少,有些社會矛盾還比較突出;政府工作中還存在不少缺點,政府自身改革和職能轉變尚未到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較弱,一些部門管理方式落后,辦事效率不高,有些政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觀念不強,還存在著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以及腐敗現象,等等。對于這些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感,知難而進、堅持不懈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絕不辜負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責任編輯:石蘭蘭)

商務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