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內蒙古自治區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資料:內蒙古自治區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03月23日 13:55   來源:政府網站   

(點擊查閱更多2006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06年1月15日 楊晶)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連同《內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并審議,并請自治區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們提出意見。

    一、“十五”時期和2005年經濟社會發展回顧

    “十五”時期,是我區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把握機遇,完善思路,加快發展,圓滿完成了“十五”計劃確定的主要奮斗目標,開創了自治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五年來,全區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呈現出速度加快、總量翻番、效益提高、后勁增強的良好態勢。初步核算2005年自治區生產總值達到3822.8億元,比2000年的1570億元增長1.2倍,年均增長16.6%,超過“十五”計劃7.6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900美元,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提前6年實現了自治區七次黨代會確定的到2010年的奮斗目標。經濟效益明顯提高,財政總收入由155.6億元增加到536.3億元,增長2.4倍,年均增長28%,超過計劃18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6918億元,超過“九五”前歷年投資的總和。大唐托克托電廠一、二、三期、海勃灣電廠三期、岱海電廠一期、霍煤集團煤電鋁聯營、包鋼集團熱軋薄板、冷軋薄板、包頭希望鋁業電解鋁、赤峰遠航水泥、蒙牛興安盟乳業液態奶等一批重點項目建成投產,開工建設了神華集團煤制油、寶日希勒煤電聯營、烏拉山電廠二期、勝利煤田露天礦、吉鹽化集團PVC等一批具有重要帶動作用的大項目,經濟發展后勁和綜合競爭能力明顯增強。優勢地區率先發展,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城市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凸顯,全區城鎮化率達到47.2%,提高了5個百分點。

    (二)產業結構發生深刻變化。自治區生產總值中一、二、三次產業比例由2000年的22.3∶34.2∶43.5,調整為2005年的15.7∶44.1∶40.2。農牧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農區畜牧業快速發展,畜牧業在第一產業中的比重由37.8%提高到47.6%,正在由種植業主導型向養殖業主導型轉變。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牛奶、羊肉、山羊絨產量分別由79.8萬噸、31.8萬噸和3815噸,預計增加到727萬噸、85萬噸和6395噸,均居全國首位。農牧業產業化發展勢頭強勁,涌現出11個國家馳名品牌,培育了58戶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龍頭企業,帶動全區40%的農牧戶參與到產業化經營中來。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1.5%,超過計劃11.5個百分點,初步形成了能源、化工、冶金、裝備制造、農畜產品加工、高新技術等具有我區特色的六大優勢產業,成為拉動自治區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主要工業品產量大幅度增長,其中煤炭產量由7247萬噸增加到2.6億噸,電力裝機由900萬千瓦增加到2100萬千瓦,累計外送電力1349億千瓦時。第三產業總量不斷擴大,結構明顯改善,餐飲、商貿、運輸等傳統服務業改造升級步伐加快,旅游、金融、信息、房地產等現代服務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三)改革開放取得新的突破。堅持以體制機制創新促進發展,自主增長機制開始形成。經濟市場化程度提高,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投資主體實現多元化,單位自籌、招商引資和上市融資等非政府投資比重達到74.2%,已經成為國民收入的流入區。國有經濟布局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企業改制重組、優化整合力度加大,初步建立起國有資產監管體系,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活力明顯增強。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占自治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3%,一批實力較強的民營企業集團快速崛起。農村牧區綜合改革穩步推進,稅費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在全區范圍內全部免除了農牧業稅,農村牧區金融體制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進展順利。積極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行政審批事項大幅度減少,財政、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成效顯著。進出口總額達到178.8億美元,累計引進區外(國內)資金2655億元,一批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和企業集團進駐我區。向北開放取得積極進展,與俄羅斯和蒙古國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步入新階段,我區在國家向北開放格局中的戰略地位進一步顯現。

    (四)經濟社會發展條件明顯改善。生態和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發展環境和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實現了“整體遏制、局部好轉”的重大轉變,全區累計治理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積2.5億畝,累計增加水土保持治理面積4189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了2.8個百分點。環境保護工作力度加大,局部地區環境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強化水資源保障供給能力,開工建設了一批大中型水利樞紐工程,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4050萬畝,節水灌溉面積達到2240萬畝,解決了440萬人、820萬頭(只)牲畜的飲水困難問題。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工作得到加強,開始步入合理規劃、有序開發、市場配置、綜合利用的軌道。公路建設成效顯著,累計新增公路里程1萬多公里,連接自治區東西的省際通道和110國道烏海至北京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全區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實現了縣縣通油路,基本形成了貫通全區東西、周邊多點輻射的公路交通網絡。鐵路建設進入加快發展新階段,東西大通道建設開始啟動,累計新增鐵路里程755公里。電網建設形成西起阿拉善、東至呼倫貝爾、貫通全區的電力大通道。通信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城市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市政設施條件和人居環境顯著改觀,城市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

    (五)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2005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9137元和2989元,比2000年增長78.1%和46.7%,收入水平在全國的位次明顯前移。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增長1.2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近1倍,居民消費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城鄉居民享有的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資源普遍增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成效開始顯現,累計實現城鎮新就業101萬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4.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城鎮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農村牧區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開始起步,社會福利和困難群體救助工作得到加強,累計解決了94萬農村牧區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六)社會事業和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深入實施科教興區戰略,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進程加快,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教育布局調整步伐加快,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各級各類教育全面發展。“兩基”攻堅取得重大進展,“普九”人口覆蓋率達到88.4%;高等教育規模穩步擴大,毛入學率達到18.3%。積極實施人才強區戰略,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進展。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初步建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團結一致戰勝了非典疫情。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績,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預期目標之內。群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積極推進民族文化大區建設,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學藝術、哲學和社會科學事業繁榮活躍。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涌現出包頭市等一批全國文明城市和文明村鎮。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外事、僑務、宗教、檔案、史志、無線電管理、文物保護、人防、氣象、測繪、地震、殘疾人、婦女兒童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成績。

    認真落實依法治區方略,行政立法、執法和監督工作得到加強。政府職能轉變步伐加快,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程度不斷提高。各級政府認真執行人大決議,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加強與人民政協、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聯系。勤政廉政建設得到加強,政務公開、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力度加大,反腐敗斗爭不斷深入,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保持了良好的社會治安秩序。認真做好信訪工作,妥善處理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群體性上訪事件。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不斷加強,軍警民共建和雙擁工作深入開展,積極為祖國載人航天事業做貢獻。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的局面進一步鞏固。

    剛剛過去的2005年,我們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執行國家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堅持加快發展與科學發展相統一、突出重點與統籌兼顧相協調,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國民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自治區生產總值增長21.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8.6%,財政收入凈增162.8億元。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取得積極成效。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糧食播種面積穩中有升,總產量達到332.4億斤;牧業年度牲畜存欄總數突破1億頭(只),其中農區牲畜占68%,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大力發展煤炭、電力和交通運輸業,既加快了自身發展,又為緩解國家“瓶頸”制約做出了貢獻。整頓關閉了一批不符合國家和自治區產業政策、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和環保要求的小企業,有效抑制了低水平重復建設。招商引資和外貿進出口步伐加快。全年引進區外(國內)資金到位1097億元,增長56.2%;實際利用外資11.9億美元,增長89%;進出口總額達到51.6億美元,增長30.7%。城鄉居民生活繼續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5%,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4.7%,城鎮實現新就業26.5萬人,為近70萬城鎮貧困人口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經過2005年的努力,我們勝利完成了自治區十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主要任務,為“十五”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五年的實踐,使我們進一步加深了對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積累了一些寶貴的經驗。主要是:必須堅持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把中央決策部署同內蒙古區情緊密結合,確定符合實際的發展思路和目標,并在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必須堅持抓住用好戰略機遇,善于發現機遇、超前謀劃,把握機遇、科學決策,用好機遇、推動發展,始終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客觀規律辦事,著眼全局,突出重點,強化薄弱環節,切實將經濟社會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軌道;必須堅持培育經濟自主增長機制,大力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和條件,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后勁;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不斷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必須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不斷鞏固發展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大好局面。

    各位代表,經過“十五”時期的奮斗,我區經濟更加發展,社會更加進步,人民生活更加殷實,以“十五”計劃的勝利完成為標志,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步伐。面向未來,我們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這些成就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區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的結果,是自治區歷屆黨委、政府工作累積效應進一步顯現的結果,也是各方面大力支持和幫助的結果。在這里,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在各個領域和崗位上辛勤工作的各族干部群眾,向曾經為自治區建設和發展做出貢獻的老領導、老同志,向在自治區投資創業的國內外企業家們,向所有關心和支持內蒙古工作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生產力欠發達,經濟總量較小,經濟外向度偏低,消費、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較弱;經濟結構不盡合理,產業層次較低,傳統產業較多,現代產業較少,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快;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產業技術水平較低,經濟增長方式比較粗放;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不高,產業集群化發展不夠,產業鏈條不長,中小企業發展滯后;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經濟增長與群眾收入增長不夠協調,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群眾收入特別是農牧民收入水平不高;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基礎設施特別是農牧業和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社會事業發展緩慢,改革開放有待進一步深化,構建和諧社會任務艱巨;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奢侈浪費和腐敗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對于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努力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認真加以解決。

(責任編輯:石蘭蘭)

商務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