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山西省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資料:山西省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03月23日 13:50   來源:政府網站   

(點擊查閱更多2006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06年1月10日 于幼軍)

    各位代表:

    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時期已經結束,開始進入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實施期。省人民政府根據中共山西省委八屆七次全會通過的《關于制定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認真聽取各方面意見,在總結“十五”發展的基礎上,制定了《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報告,請各位代表連同《綱要(草案)》一并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回顧

    “十五”時期,我們在中共山西省委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全省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

    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初步預計(下同),2005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100億元,比上年增長12%,年均增長13%;財政總收入757.9億元,增長39.9%,年均增長31.3%,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68.2億元,增長40.8%,年均增長26.3%;糧食產量97.8億公斤,年均92.3億公斤;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00億元,增長14%,年均增長14.1%;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幅度控制在2.5%以內。超額完成了“十五”時期的主要經濟指標。

    ——農業基礎地位得到加強。五年省財政對農業投入169.4億元,著力實施特色農業、龍頭企業、扶貧增收、基礎設施改善、飲水解困、減負增收、科技興農等工程,逐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初步建成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中南部無公害果菜經濟區、東西兩山干果及優質雜糧經濟區等特色農業基地;大力發展龍頭企業,產業化經營大戶達1.97萬戶,輻射帶動150多萬農戶;完成移民搬遷22.9萬人,105萬人實現脫貧;農村548萬人口擺脫了飲水困難;推廣農業先進技術125項,覆蓋全省85%的鄉鎮和農村;在全省農村全面取消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對糧農實行直補,農民入均年受惠100元;五年累計培訓勞動力500萬人,轉移安置農村富余勞動力150萬人。去年在部分地區連續發生大面積春旱、夏旱的情況下,糧食生產取得較好收成,肉、蛋、奶產量較快增長。

    ——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階段性成效。非公有制經濟較快發展,其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2.1%。積極推進七大優勢產業發展,建設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開局良好,初步形成煤電鋁、煤焦化、煤鐵鋼三條產業鏈。在能源、冶金、化工、醫藥、裝備制造、新材料等領域上了一批新的企業和項目。萬元工業增加值耗電下降32.5%,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151.3%。煤炭產業關小上大,推進采煤方法改革,五年壓減礦井4187座,重點煤礦產量比重由2000年的30%提高到50%,礦區煤炭資源回采率達到40%,百萬噸死亡率由1.8人下降到0.98人。2005年8月啟動實施整合煤炭資源、提高煤炭行業產業集中度的“三大戰役”,查處關閉非法違法開采礦井4876處,經整合重組使合法小煤礦減少1188個。焦化行業關閉131戶生產方式粗放落后的企業,大機焦比重上升到75.7%。

    ——環境保護力度加大。以推進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為重點,清理整頓焦化企業,關閉取締污染嚴重的土焦、改良焦等五小企業3萬多戶。單位生產總值污染物排放量下降52.1%,列入重點城市的大氣環境和主要河流水質有所改善。五年累計完成營造林3387萬畝,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977.3千公頃。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年均提高一個百分點。

    ——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2.2%。五年累計建成高速公路1168公里,實現了省到市“三小時高速通達”。改造干線公路4500公里,通鄉油路5000公里,建成通村水泥(油)路7.5萬公里,100%的鄉鎮、80%的建制村通了水泥(油)路和客車。啟動建設晉北、晉中、晉南鐵路通道。運城、長治、大同機場相繼建成通航。建成萬家寨引黃工程總干和南干并送水到太原。2005年電力總裝機容量達到2320萬千瓦。廣播電視覆蓋全省城鄉,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用戶比“九五”末分別增長2.06倍和5.76倍,村通電話率達到98%。建成一批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

    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并調整行政審批項目1348項。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撤并鄉鎮574個。建立了國有資產監管機構,完善了礦產資源保護、開發、有償使用機制。規范了事業單位機構設置和安全生產監督體系。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穩步推進綜合改革。80%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完成了公司制改造,79戶劣勢企業破產退出,努力推進企業主輔分離和剝離辦社會職能,推動一批企業聯合重組。順利完成了民航機場移交地方管理。穩步推進部門預算管理、政府采購和收支兩條線等財政體制改革。

    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五年全省進出口總額累計達182.6億美元,年均增長25.7%;實際利用外資10.7億美元,年均增長8.5%。積極推進外貿體制改革,整合重組外貿企業。太原航空口岸升格為國家一類口岸。省級以上開發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39.3%。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積極推進科研院所體制改革,推動科學事業加快發展。五年建成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9個、博士后工作站20個、國家重點學科5個。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9項。9盧企業建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5戶企業建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專利申請量達8396件,比“九五”時期增長48.4%。改造農村中小學校舍476萬平方米,全部縣(市、區)基本達到“普九”標準。調整高等教育的布局、層次和學科結構,重點建設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其他大專院校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努力營造有利于人才培養、引進和發揮作用的機制和環境;窘ǔ筛采w省市縣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競技體育在十運會上取得較好成績。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03‰以下。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等領域的一些作品在全國獲獎。建成了山西博物院。深入開展國防教育。經濟普查取得圓滿成功。外事、審計、氣象、測繪、防震減災、檔案、人防、信訪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績。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事業都有新進步。安全生產監管體制逐步完善,生產安全狀況有所好轉。

    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省人民政府主動向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自覺接受人大對政府工作的依法監督。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工作,加強同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群眾團體的聯系,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省政府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地方性法規39件,制定行政規章40件。大力推進“四五”普法教育。建立完善了村民自治和企業民主管理制度,實行政務、廠務和村務公開。進一步規范和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工作,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積極成效。在全社會開展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開展理想信念、愛國主義以及太行精神等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五年新增就業153.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4.5%以內。建立了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城鎮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參保率、基金征繳率、社會化發放率分別達到84%、95%和100%。逐步完善城鎮職工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保險制度。順利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2005年,建立了城市低保、農村特困群眾生活救助、大病救助、貧困家庭子女就學資助、五保戶供養等十二項社會救助制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0元,年均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2800元,年均增長8%。城鄉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分別達25平方米和24平方米。去年,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諾的十件實事全部兌現。

    “十五”時期,是我省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快、最好、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成績來之不易,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和關懷、支持的結果,是全省人民同心同德、奮力拼搏的結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社會主義勞動者和建設者、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關心支持山西建設的海內外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過去五年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經濟和社會生活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主要是:干部群眾的思想觀念和各方面的體制機制離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還有差距;產業結構單一、經濟增長方式粗放落后的狀況尚未根本好轉,煤炭、焦炭、鋼鐵、電力行業存在市場隱憂;城鄉差距較大,經濟社會發展不夠協調;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區域技術創新體系不夠完善;對外開放不足,經濟發展環境不夠好;資源遭受破壞和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一些部門和單位風氣不正、奢侈浪費和官僚主義作風比較嚴重,貪污腐敗行為時有發生,少數地方社會治安狀況較差;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仍較低,全省還有317萬貧困人口,城鄉居民尤其是部分困難群體的就業、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難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每年生產和交通等事故奪走數以千計寶貴的生命。所有這些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都使我們憂心如焚,寢食難安!各級政府務必予以高度重視,更加勤奮努力工作,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不斷加以解決,才能不辜負人民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和厚望!

    “十五”時期的豐富實踐,使我們深刻認識到: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我們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必須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不斷在實踐中完善發展思路,提升發展境界;必須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活力,增添動力;必須高度重視和扎實推進城市與農村、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在發展中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十一五”時期的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

    今后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努力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當前,我們面臨較好的發展機遇:全球產業加快調整和轉移,有利于我省引進利用外資;我國經濟處于新一輪增長期,區域經濟由東南沿海地區向中西部梯度轉移,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有利于我省加快發展;全國乃至全球對能源資源的需求趨旺,使我省資源優勢更加突出;經過幾十年建設發展,特別是這幾年加快發展,我省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為進一步更快更好發展打下了基礎。同時,我們也面臨嚴峻挑戰:我省屬于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不僅與東南沿海地區差距較大,而且在中部地區也位居中下,加快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我省產業結構調整雖然取得積極成效,但實現支柱產業多元化和經濟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以及治理生態環境的任務依然繁重;經濟與社會的許多深層次矛盾仍然存在,發展中的不確定因素增多。因此,我們務必居安思危,切實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和進取意識,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求真務實、創新思路,努力開創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根據“十一五”時期的形勢和任務,我省“十一五”期間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目標,抓住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機遇,繼續深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堅持加快科學發展、建設和諧山西、致力求真務實的總體要求,加快新型工業化、特色城鎮化進程,在培育優勢產業、轉變增長方式、統籌城鄉發展、創新體制機制、擴大對外開放、實施科教興晉和人才強省戰略上實現新突破,提高綜合經濟實力、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和諧社會建設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努力建設國家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構建充滿活力、富裕文明、和諧穩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今后五年推進經濟與社會發展要把握好以下原則:

    ——堅持把科學發展觀統領下的加快發展作為鮮明主題。我省屬經濟欠發達省份,加快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我們務必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千方百計加快發展。然而,發展不能是盲目的發展,不能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切實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思路,豐富發展內涵,增添發展動力,拓展發展空間,提升發展水平,加快步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努力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

    ——堅持把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作為突出主線。經濟增長方式粗放落后,產業結構單一,過于依賴煤炭資源,生態環境壓力太大,是制約我省加快發展的主要因素。我們務必把科技創新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貫穿于經濟工作的所有方面和全部過程,務必把改善生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到突出位置,采取更加切實有效的措施,務求取得更加積極的成效。

    ——堅持把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作為發展的主要動力。改革開放滯后,體制機制束縛,人才相對不足,科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力較弱,使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缺乏足夠的動力。今后五年我們務必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活力;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省和人才強省戰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地區創新體系,實施人才培養工程,為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堅持把統籌城市與農村、經濟建設與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作為發展的重大任務。城市與農村、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夠協調,農村與社會事業發展滯后,是我省目前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我們務必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略思想的要求,在加快發展中更加注重解決農村、農業和農民的問題,堅持多予、少取、放活,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更加注重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解決好人口、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逐步建立城市帶動農村、工業支持農業的長效機制,努力實現城市與農村、經濟與社會互為促進、協調發展。

    ——堅持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城鄉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緩慢,是我省面臨的突出問題。我們務必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政府決策和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通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解決民生重大問題,實施擴大就業、合理調節分配關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救助制度等政策措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讓人民群眾普遍享受發展成果。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我省“十一五”期間將采用新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體系指導、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各市、縣的發展水平和工作業績,取代過去長期使用幾個主要經濟指標指導評估的做法及模式。新的指標體系力求充分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符合山西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具有較強的導向性和可操作性。

    各位代表,我省“十一五”規劃的藍圖和發展目標是宏偉的,也是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預計到2010年,我省人均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城鄉居民收入等主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將達到或超過全國中等水平。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心、同心同德、努力奮斗,讓宏偉的藍圖如期在三晉大地變為壯麗的現實!

(責任編輯:石蘭蘭)

商務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