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河北省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資料:河北省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03月23日 13:43   來源:政府網站   

(點擊查閱更多2006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06年2月16日 季允石)

    各位代表:

    從今年開始,我省將實施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省委六屆八次全會通過的《中共河北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未來五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奮斗目標、指導原則和主要任務。根據中央和省委《建議》精神,省政府制定了《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現在,我代表河北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報告,請各位代表連同《綱要(草案)》一并審議,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十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回顧

    過去的五年,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的三年,全省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河北省委領導下,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扭住發展第一要務不放松,積極應對經濟社會環境的發展變化,努力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全面完成“十五”各項目標任務,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令人鼓舞的好局面。

    綜合實力上了一個大臺階。全省生產總值提前實現“翻兩番、三步走”第一步戰略目標。2005年,初步核算達到10116.6億元,五年平均增長11.2%。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48萬元。全部財政收入完成1035.2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515.7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分別是2000年的2.65倍和2.15倍。在收入較快增長的基礎上,集中財力辦了一些多年想辦而未能辦的大事。

    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2005年糧食總產519.7億斤,是五年來最高水平。畜牧、蔬菜、果品三大產業占農業的比重由2000年的60.6%提高到70%,農業產業化經營率由36.1%提高到48.5%。工業主導產業支撐作用增強,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74.8%提高到78.4%;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7.4%,高于“九五”3.5個百分點。服務業發展速度加快,住房、通訊、旅游成為新的消費亮點。城鄉二元結構改善,縣域經濟實力增強,城市化率由26.1%提高到37.5%。

    經濟發展后勁明顯增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完成1.4萬億元,年均增長14.1%,其中2003年以來年均增長26.2%。建成投產重點項目361項,完成投資2204億元,是“九五”的1.6倍。保定汽車工業園、廊坊高新技術產業、蔚縣煤電路一體化綜合開發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順利推進。以曹妃甸港區開港為標志,河北“一號工程”曹妃甸港區和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建設實現新跨越,五年新增高速公路654公里,通車里程達2135公里,在建1160公里;新增二級以上公路5875公里;新建改建農村公路4.9萬公里,所有鄉鎮和90%的行政村通了油路。新增鐵路358公里。新建港口泊位33個。南水北調工程河北段進展順利,完成18座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解決了381萬群眾的飲水困難。新上電力項目12個,裝機容量達到2316萬千瓦,比“九五”增加724萬千瓦。電話普及率由24.6%提高到52.8%,提前實現村村通電話,互聯網用戶達到311萬戶。

    改革開放步伐加快。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國有經濟布局調整力度加大,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石鋼、華藥等一批省屬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市縣屬國企改制面達到99%。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增加值年均增長13.1%,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7.2%。農村稅費、糧食流通、投資、財政等其他改革取得新進展。擴大了22個縣(市)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五年累計利用外資78億美元,年均增長10.3%;2005年進出口總額達到160.7億美元,其中出口109.3億美元,分別為2000年的3.1倍和2.9倍。對內開放成效顯著,首鋼搬遷等重大合作項目順利實施。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科技創新能力增強,累計申請專利2.8萬件、取得省級以上科技成果5421項,分別是“九五”的1.66倍和1.28倍。國民教育體系進一步完善,九年義務教育成果得到鞏固,高中段教育規模擴大,高等教育步入大眾化階段。全省人民眾志成城,成功抗擊非典。高度重視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有效地阻擊了疫情發生。公共衛生三大體系建設順利推進,142個疾控項目和106個醫療救治項目基本完成。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貧工程試點效果良好,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生態環境有所改善,城市大氣污染、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積極效果。廊坊市被評為國家環保模范城。防震減災體系建設得到加強。實施《建設文化大省規劃綱要》,組建出版、報業、廣電集團,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覆蓋率達98.4%。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體育健兒在國內外重大賽事上取得優異成績。軍民雙擁共建全面推進,國防動員工作進一步加強。婦女、兒童、老齡、慈善、殘疾人等事業繼續發展,外事、僑務和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成績。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07.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81.6元,分別比2000年增加3445.9元和1002.7元。就業持續擴大,2003年以來城鎮新增就業11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調控目標以內。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國企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金按時足額發放,城市低保做到應保盡保。欠發公教人員工資問題得到解決,提高了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和企業工資指導線。醫療保險覆蓋面擴大,省市兩級和164個單獨統籌的縣(市、區)全部實施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為2.1萬戶城鎮低收入困難家庭提供住房保障。逐步取消農業稅,增加對種糧農民的補貼。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750萬人次。初步建立農村低保制度。整村推進和“四幫一”扶貧工程順利實施,五年來減少貧困人口140萬。扎實開展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全省14%的行政村進入先進行列。廣大農民收入增加、負擔減輕,生活質量得到提升,人居環境有了較大改觀。

    發展環境明顯改善。政府職能轉變步伐加快,建設勤政、廉潔、務實、高效政府取得積極進展。完成行政許可項目清理,建立健全社會公示、社會聽證制度和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實施“雙提”工程。深入開展民主評議活動,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試點。廣泛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廊坊、唐山、秦皇島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市。“四五”普法任務基本完成。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集中開展專項整治。完善發展環境評價考核機制,創業寬松、社會文明、人居安全的良好環境逐漸形成。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剛剛過去的2005年,各條戰線都取得了新成績、新進展。全省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國民經濟保持增長較快、效益較好、活力增強的態勢;把解決“三農”問題擺在突出位置,加大支持力度,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突出結構調整主線,保持合理投資規模,擴大消費需求,經濟運行的穩定性有所提高,發展的協調性有所改善;以“兩增、兩減、兩分”為重點的國企改革階段性任務基本完成,其他各項改革繼續深化;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著力解決民營企業資金、人才、創新等方面的困難,民營經濟保持強勁發展勢頭;積極應對貿易摩擦,調整優化出口結構,狠抓利用外資大項目,加快“走出去”步伐,對內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大力推進城市化和“一線兩廂”區域發展,促進了城鄉、地區的良性互動;加快發展社會事業,精心組織實施"十項民心工程",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得到鞏固。全省生產總值增長13.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5個百分點。全部財政收入增長3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6%,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5.2%,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8.8%,城鎮新增就業46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8%。省十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勝利完成,為“十五”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各位代表!我省經濟社會取得的巨大成就,為“十一五”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河北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河北省人民政府,向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各級干部和社會各階層建設者,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向駐冀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中直機關駐冀各單位,向關心河北發展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國內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

    “十五”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實踐,深化了我們對省情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豐富了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經驗。一是牢牢把握更快更好發展這個主題。注意搶抓機遇,實現快速發展,并把“快”與“好”辯證統一起來,堅持積極的、有作為的態度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實事求是地處理各種矛盾,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促進發展。二是把解決經濟工作中的主要矛盾作為著力點。提出狠抓“四項重點經濟工作”,按照“一條主線、兩大支撐”的要求,加快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立足工業強省,積極謀劃和實施一批立省、立市、立縣的大項目,以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和城市化為重點,推進縣域經濟發展。三是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推進經濟建設。著眼于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實施“一線兩廂”區域發展布局;著眼于增強縣域經濟實力,采取擴權強縣的改革措施;著眼于激發貧困地區的發展活力,實行激勵性財政政策。四是統籌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更加自覺地把社會事業擺在重要位置,組織實施“十項民心工程”,制定科技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展開文化大省建設,推進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五是把優化發展環境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加快行政管理體制和機制改革,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加大維護社會安全和穩定的工作力度,采取一系列有利于促進投資、吸引外資的積極政策,為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

    以上經驗和啟示,歸結起來就是:一定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把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與河北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一定要堅持樹正氣、講團結、求發展,把廣大干部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干事、創業、為民上來,把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一心一意地推進改革和發展。這些寶貴經驗,在實踐中已經產生了積極效果,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下去,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完善和發展。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中還面臨著不少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粗放型增長方式還沒有根本轉變,資源、環境約束日益明顯。科技總體實力不強,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城市化水平低,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改革任務相當艱巨,對外開放水平不高,體制機制問題仍是障礙發展的根本性因素。社會事業欠賬較多,經濟社會發展不夠協調。安全生產形勢嚴峻,重特大事故屢有發生。政府自身改革和職能轉變滯后,政府工作還存在不少缺點。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高度重視并認真解決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戒驕戒躁,勵精圖治,堅持不懈地做好工作,絕不辜負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二、“十一五”時期的指導原則和發展目標

    面向未來,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綱要(草案)》深入分析了國內外形勢。今后一個時期,我們面臨的仍將是一個機遇和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的環境,總體上對我們有利。特別是我國工業化中期重化工業加速發展,與我省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結構相吻合,有利于發展優勢產業;京津冀都市圈和環渤海經濟圈加速崛起,有利于發揮區位優勢。只要我們抓住歷史機遇,用好這些條件,積極應對挑戰,今后五年可以大有作為。

    根據“十一五”時期的形勢和任務,《綱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這就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六屆八次全會精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高揚樹正氣、講團結、求發展的主旋律,緊緊圍繞實現更快更好發展、推進和諧河北建設兩大主要任務,深入實施科教興冀、兩環開放帶動、城市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更加注重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更加注重完善體制機制,更加注重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更加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努力提升綜合競爭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綱要(草案)》最鮮明的特點,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其本質要求就是實現既快又好的發展,強調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做到"五個統籌"的發展。實施好“十一五”規劃,必須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必須牢牢把握實事求是這個精髓,強化統籌的意識、和諧的意識,進一步增強推動科學發展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綱要(草案)》明確了在實踐中需要遵循的指導原則,其核心內容:一是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三是堅持以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為動力,努力形成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體制環境。四是堅持統籌城鄉發展,不斷增強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五是堅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入落實"一線兩廂"區域發展布局。六是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與發展,通過改革和發展促進社會穩定。這些原則,體現了從河北實際出發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必須全面認識、深刻理解、認真貫徹。

    根據上述要求和原則,《綱要(草案)》提出了“十一五”時期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左右,2010年達到1.7萬億元(2005年價),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4萬元。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全部財政收入力爭達到2000億元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8%和6%以上。城市化率達到4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94‰以內。產業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進一步優化,培育一批有市場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和名牌產品。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有較大改善。科技、教育、人才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就業崗位持續增加,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貧困人口繼續減少。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構建和諧河北取得明顯成效。

    “十一五”時期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提出這樣的目標,既體現了保持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勢頭的要求,又體現了為2020年實現"翻兩番、三步走"奮斗目標打好基礎的要求;既反映了“十一五”時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也反映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階段性目標;既積極向上、鼓舞人心,又留有余地、切實可行。《綱要(草案)》把規劃目標分為預期性、約束性兩大類,形成了包括經濟發展、結構調整、資源環境、改革開放、社會事業和人民生活等6個方面、26項綜合性指標和29個專項指標在內的指標體系。規劃把人均生產總值、降低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結構調整三項指標擺在重要位置,旨在表明,今后我們看發展,要更加重視"人均"的概念,把人均指標作為重要衡量標準;更加重視增長方式轉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更加重視優化結構提高效益,推動經濟社會逐步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實現這些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能取得重要進展,就能為后十年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我們一定要堅定信心,乘勢而上,攻堅克難,務期必成。

(責任編輯:石蘭蘭)

商務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