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07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1月12日 向巴平措)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做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06年工作回顧
2006年,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自治區第七次黨代會決策部署,開拓進取,真抓實干,圓滿完成了自治區八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一五”開門紅,在推進跨越式發展、促進長治久安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預計,2006年全區生產總值完成290.3億元,比上年增長13.2%,連續第六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長速度,是近十年來增幅最大的一年。人均GDP突破10000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可達14.56億元,增長21.02%;稅收可達18.48億元,增長16.73%。
—農牧區面貌發生新變化。全區掀起了以農牧民安居樂業為突破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高潮,25萬農牧民住上了安全適用的“安居”新房,以“八個基本解決”為著力點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明顯進展,各族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正在向現代文明的新生活邁進。
—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有新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達8932元,增長6.2%。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可達2350元,增長13.1%,連續第四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是十年來增幅最大的一年。
—非公有制經濟有新發展。全區個體工商戶可達6.87萬戶,私營企業可達3414戶,分別增長11%和29.8%。非公有制經濟稅收可達9.75億元,增長41%,占全區稅收的58%,對全區稅收的貢獻率首次超過國有和集體企業,已成為推動我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消費市場呈現新熱點。旅游、汽車、住房、餐飲、休閑娛樂等消費需求不斷增長,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可達85.6億元,增長17.1%,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逐漸增強。
—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青藏鐵路全線通車運營、林芝機場通航、中印乃堆拉邊境貿易通道恢復開放,開放條件顯著改善,區域經濟合作不斷加強,對外貿易快速增長,新的開放格局正在形成。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狠抓首要任務,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
我們把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牧民收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以農牧民安居工程為切入點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卓有成效,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和農牧區面貌發生了新的變化。堅持積極推進、量力而行、充分尊重群眾的意愿,投入資金28.38億元,完成了4.7萬戶的農牧民安居工程新建和改擴建任務。配套設施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同時還解決了12個鄉、123個建制村通公路,新增用電人口21萬人,又有32萬人喝上了干凈衛生的水,已有50個中心鄉鎮郵政網點正式營業,完成1064個建制村通電話的任務,基本配齊了縣鄉醫療機構必需設備,完成了4614例白內障復明手術,碘鹽推廣人口覆蓋率達到35%、提高了7個百分點,“八個基本解決”邁出了實質性步伐。組織實施了19個農牧業綜合開發區,開展了20個鄉的“整鄉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實施糧油單產行動計劃,優質糧油播種面積達到122萬畝。加強農田草場水利基本建設,新增和改善農田灌溉面積8萬畝。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糧食產量保持基本穩定,畜產品產量持續增長,鄉鎮企業快速發展。農牧民經紀人達到1.36萬人,農牧區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26個。自治區安排4000萬元,培訓基層農牧業科技人員和農牧民25.7萬人次。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輸出勞務70多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8億元。特色農牧業、采集業、運輸業和旅游業等對農牧民增收的作用日益顯現。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扎實推進,廣大群眾沐浴著黨的陽光雨露,更加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無比溫暖,更加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更加心向黨、心向祖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更加堅定,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的決心更加堅定。
二、加強引導扶持,特色產業逐步壯大
我們按照“一產上水平、二產抓重點、三產大發展”的要求,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安排專項資金3億元,著力推進特色產業建設,自我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實施特色農牧業項目64個,惠及農牧民36.4萬人,實現人均增收660元;13家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產值9.2億元,增長8.2%。以特色農牧業為主導的第一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實現增加值51.1億元,增長6.5%。玉龍銅礦正式開工建設,雄村銅礦完成礦區勘探,巨龍銅礦地質勘查繼續深入,扎布耶鹽湖鋰資源開發二期工程正式啟動,“5100”冰川礦泉水進入內地市場。主要工業產品產銷兩旺。以優勢礦產業、藏醫藥業、建筑建材業、民族手工業為重點的第二產業有新發展,實現增加值76.4億元,增長21.3%。狠抓景區景點開發和接待能力建設,全區接待游客24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可達27億元,分別增長36.1%和39.5%。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實現增加值162.8億元,增長11.8%。
三、積極擴大投資,基礎設施明顯改善
我們千方百計爭取國家投資,努力擴大社會投資,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瓶頸”制約得到一定緩解。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1.1億元,增長17.8%,其中,國家投資120億元。民間投資活躍,投資達48.2億元,增長47.1%。對口援藏力度進一步加大,援藏領域逐漸拓寬,落實對口支援資金13.57億元,建設項目達500個,援藏資金重點投向農牧區。“117”重點項目、70個對口援藏項目和40周年大慶項目等一批標志性工程順利建成。
青藏鐵路建成通車,結束了西藏不通鐵路的歷史,開辟了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紀元。林芝機場正式通航。新藏公路整治改建全面啟動,滇藏公路多普瑪至類烏齊、中尼公路日喀則至拉孜段順利建成通車,新增3個縣通油路。新增電力裝機容量5.8萬千瓦,獅泉河電站建成發電,直孔電站兩臺機組并網發電,巴河雪卡電站開工建設,第三期農網工程全面實施。滿拉、墨達、雅礱灌區建設進展順利,江雄水庫主體工程完成。電話用戶突破100萬戶,年末可達130萬戶,增長30.6%。拉薩經濟技術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
四、注重促進和諧,社會發展全面進步
我們以農牧區為重點,大力推進社會發展,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教育方面,完成了5個縣的“普六”、9個縣的“普九”和9個縣的掃盲任務,建設了77所鄉鎮規范化小學,改擴建了17所農牧區寄宿制初級中學,西藏大學改擴建工程進展順利,拉薩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掛牌成立,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組建成立。衛生方面,農牧民免費醫療國家補助標準有所提高,新建鄉鎮衛生院146個,改擴建縣級衛生服務中心6個,農牧區基層醫療機構充實醫護人員302名,基層的醫療條件得到了改善。科技方面,牦牛胚胎移植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太陽能、沼氣開發得到大力推廣,科技特派員制度試點工作繼續深入,氣象、水文、地震等科技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科技支撐能力逐步增強。文化方面,新建了9座中波臺,完成了817個自然村的廣播電視村村通建設任務,“三大重點文物”保護維修工程進展順利,23個點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又有8個文物點被確定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文化產業開始起步。多彩哈達》獲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大獎,特別是拉孜農牧民的演出節目,得到了中央領導和全國觀眾的高度贊揚,充分展示了新時期西藏農牧民邁向幸福生活的良好形象。社會科學、新聞出版、體育等事業不斷發展。人口資源環境方面,農牧區“一孩、雙女”戶困難家庭扶助制度全面實施,婦女兒童、優生優育和老齡、殘疾人工作得到加強;西藏高原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前期工作進展順利,自然保護區規范化建設積極推進,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工程深入實施,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得到嚴格執行,砂金礦實現全面禁采。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得到重視和加強。外事、統計、審計、質監、“雙擁”等工作都有新進展。
五、創新體制機制,改革開放步伐加快
我們加大改革力度,擴大開放領域,為跨越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農牧區“三個長期不變”基本政策不斷完善,草場承包經營責任制進一步落實,草場承包到戶6.9萬戶、1.87億畝。農牧區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啟動。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市場主體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糧食市場和價格基本穩定。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綜合配套改革順利實施。國有企業、投資、財稅、住房等改革穩步推進。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取得成效。堅持“請進來”、“走出去”,全區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36.1億元,增長32.7%;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2.9億美元,增長40.7%,其中自產產品出口4040萬美元,增長18%。
(責任編輯:龍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