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天津市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資料:天津市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01月30日 10:47   來源:天津日報   

(點擊查閱更多2007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1月28日 戴相龍)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天津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6年工作回顧戴相龍作政府工作報告

    2006年,是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的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天津市委的領導下,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深入貫徹國家加強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緊緊依靠全市各族人民,扎實推進“三步走”戰略和五大戰略舉措,圓滿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年度任務,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

    2006年,是我市發展進程中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一年。3月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根據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建議,把“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寫入“十一五”規劃綱要;5月26日,國務院頒發了《關于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同時批準濱海新區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7月27日,國務院批復同意修編后的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天津的城市定位。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決策,為天津發展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開辟了廣闊發展前景。

    2006年,全市生產總值4337.7億元,增長14.4%,實現了經濟總量提前4年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標。人均生產總值突破5000美元。全市財政收入925.6億元,增長27.6%,當年增收200億元。財政支出654.2億元,增長25.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50億元,增長2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3%和10.3%。城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6%。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綜合效益明顯提高

    第一產業增加值119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2485.8億元,增長17.6%;第三產業增加值1732.9億元,增長11%。工業繼續成為拉動全市經濟的重要力量。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528億元,增長25.3%,實現利潤691億元,增長31.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24.3%,占全市工業的31.8%。工業節能、節水保持全國先進水平。市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扶持的32個項目進展順利。獲國家科學技術獎12項。專利申請1.3萬件,增長14%,其中發明專利占38%。新技術產業園區孵化帶動作用增強。信息化綜合指標居全國前列。商品購銷總額1.3萬億元,增長2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57億元,增長14%。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6839億元和5416億元,增長12.2%和14.2%。不良貸款率降到5.5%。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良好開局。糧食產量創5年來最好水平。區縣開發區生產總值增長17.8%,工業園區銷售收入增長45%,稅收分別增長29.4%和40%。我市被列為國家小城鎮建設試點城市,在“三鎮兩村”實行以宅基地換房試點,開工建設農民住宅186萬平方米。農村城市化率達到49.2%,提高2.7個百分點。區縣經濟不斷壯大。

    (二)推進濱海新區進一步開發開放,建設熱潮正在興起

    我們認真學習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的重要講話和有關文件,制定了濱海新區“十一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編審了產業功能區發展規劃,編制上報了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國務院批準設立國內面積最大的東疆保稅港區,在稅收、外匯、海關等方面將實行特殊政策。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復的外匯管理改革試點開始啟動。全國第一只大型產業投資基金——總量為200億元、首期已募集60.8億元的渤海產業投資基金已經設立,基金管理公司揭牌運營。100萬噸乙烯煉化一體化項目開工建設,全國循環經濟試點項目北疆電廠一期工程開始啟動,空客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落戶天津。與國家有關部委、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中央企業集團,簽訂了10多個長期合作協議。國家生物醫藥國際創新園等一批重大科技合作項目啟動。為外省市提供服務的響螺灣商務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開工。主動走訪周邊省市,加強了區域間交流與合作。

    新區生產總值1960.5億元,增長20.2%,財政收入380億元,增長31.7%。開發區、保稅區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天津港貨物吞吐量2.5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595萬標準箱。黃萬鐵路建成投入使用,開辟了西煤東運新通道。濱海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277萬人次,增長26.1%。

    (三)深化改革開放,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

    市屬國有企業改制完成240家,改制面達到84.6%。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全面完成清產核資工作。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資產總額和凈資產分別增長10%和8%。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企業直接融資118億元。天津產權交易中心交易額增長8.5%。個體私營經濟占全市的比重24.5%。全市工商企業總資產20343億元,凈資產7730億元,分別增長16.8%和14%。

    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外貿進出口總額645.7億美元,增長21%。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46%。實際直接利用外資41.3億美元,增長24.1%。吸引內資432億元,增長27%。大通關建設成效明顯,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運行良好。天津口岸進出口總值突破1000億美元,增長24.4%,居全國第四位。天津海關稅收562億元,躍居全國第二位。天津被國家批準為服務外包基地城市。成功舉辦了中日韓十城市市長聯席會等大型活動,天津的國際影響力明顯提升。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環境質量明顯改觀

    依據《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編制了近期建設規劃。著手編制11個新城和30個中心鎮規劃�!皟筛蹆陕贰苯ㄔO順利推進。天津港25萬噸級深水航道一期和30萬噸級原油碼頭護岸工程竣工。11.6萬平方米的濱海國際機場航站樓主體鋼結構封頂,飛行區工程完工。京津城際鐵路客運專線天津段征地、拆遷和路基工程基本完成。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線工程量完成70%。京滬高速公路天津段正線竣工通車。市區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焖俾吠ㄜ囆略�40公里,累計160公里。地鐵一號線試運營。海河綜合開發步伐加快。海河東路、西路基本貫通,對64座歷史風貌建筑進行了整修,岸線景觀帶初步顯現。城市環境建設獲重大突破。環保總局授予我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稱號。生態市規劃綱要通過國家論證。全長248公里的城市防洪堤工程全面建成。新增綠地2172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7%。環境空氣質量二級及以上天數達到305天,是我市環境監測以來最好水平。

    (五)努力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切實抓好增加群眾收入、改善生活環境、提高文化品位新三件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8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942元,分別增加1644元和740元。新增就業29萬人,其中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3萬人。增加了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提高了最低工資、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優撫救濟金標準。改革了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建立了農民工大病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制度。建立和完善了5條住房保障線,有5.3萬戶居民受益。綜合整修舊樓區774萬平方米,累計3891萬平方米。完成了35萬戶居民煤制氣轉換天然氣工程,結束了我市民用煤制氣的歷史。建成一批標準化菜市場、社區商業網點和農村連鎖超市、便利店。改善城鄉居民生活20件實事圓滿完成。    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用于社會事業和社會保障的財政支出增長26.5%,占一般預算支出34.9%。教育水平繼續保持全國前列。與教育部共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工作全面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實行“兩免一補”,有70萬學生受益。安定醫院等新建、改擴建項目啟動。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累計完成72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擴大到9個區縣。城鄉居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婦幼保健、預防出生缺陷等工作居全國前列。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創作了一批文化精品。中華劇院、少兒圖書館等投入使用。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社會科學、文物保護、圖書、檔案等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我市運動員在國內外重大賽事中創造歷史最好成績。人口出生率7.67%。,人口自然增長率1.6%。,均低于國家下達的指標。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取得新進展。交通、消防、生產安全管理各項指標,均控制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未發生特大事故。平安天津建設成效明顯,社會治安狀況繼續保持全國最好地區之一。

    (六)不斷加強政府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行政效能得到提高

    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自覺接受法律監督、民主監督和工作監督,及時聽取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意見和建議,各類議案、建議和提案全部辦復。積極推行政務公開,廣泛聽取市民的意見。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建立健全了應急管理機制。制定政府規章11項,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地方性法規草案9項。行政許可服務中心審批效率進一步提高。面向社會和家庭的各種服務網絡繼續擴大和完善。建設并啟用信訪接待和行政復議中心,妥善處理了一批重大信訪問題。廉政建設、行政監察和督辦工作成效明顯。民族、宗教、僑務和對臺工作取得新成績。國防教育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不斷加強,軍政軍民團結更加鞏固。

    各位代表,回顧去年的工作,所有成績的取得,都是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各級干部和廣大人民群眾辛勤努力的結果,得益于多年來奠定的堅實基礎,得益于中央各部門給予的多方面指導和幫助,得益于各兄弟省市、駐津單位的大力支持。在這里,我代表天津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駐津部隊,向所有關心和支持天津建設的香港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和差距。經濟結構不盡合理,服務業發展水平和比重較低,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緩慢。經濟體制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統籌城鄉發展工作需要繼續加強。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強,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任務艱巨。就業和再就業壓力比較大,城鄉居民收入總體水平還不夠高。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存在薄弱環節。政府職能轉變相對滯后,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甚至腐敗現象依然存在。對于這些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07年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在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刻分析和總結國內外關于發展的經驗,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這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根本指導方針。我們要深刻領會和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體系,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堅持更高標準,追求更高水平,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是黨中央、國務院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我們要按照世界一流標準,提高深水大港等級,發展現代臨港產業和港口經濟,增強對區域經濟的服務功能,努力把天津建成國際港口城市;要把濱海新區建成高水平的現代制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加快建設北方貿易中心,建立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增強城市聚集力和輻射力,努力把天津建成中國北方經濟中心;要高標準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努力把天津建成生態城市。要積極推進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建立有利于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機制,促進城市定位的實現,探索新的區域發展模式,為全國發展改革提供經驗和示范。

    加快推進“三步走”戰略和五大戰略舉措,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2003年,我們圓滿實現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目標。2006年生產總值比2000年增長1.2倍,實現了提前4年總量翻番的第二步目標。按可比口徑測算,2007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只要分別增長6.5%和10.1%,就可以實現兩個收入提前3年翻一番的目標。今年,我們要在又好又快發展經濟的基礎上,務必在增加財政收入上取得新突破,使城鄉居民收入有較大幅度提高。

    各位代表,2007年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實施“三步走”戰略和五大戰略舉措、加快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關鍵一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大戰略思想,按照市委八屆十次、十一次全會的部署和要求,加快建設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堅持走具有天津特點的發展路子,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推進“三步走”戰略和五大戰略舉措取得新進展,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取得新突破,推進和諧天津建設取得新成效,全面加強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七大和市第九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

    2007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生產總值增長12%,財政收入增長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2.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以內。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增長10%以上。物價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在上述目標中,節能、減排是約束性目標,要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和考核內容,務必千方百計完成;其他為預期性、指導性目標,應當努力實現。

    各位代表,我們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實現“三五八十”四大奮斗目標聚集的能量不斷釋放,“三步走”戰略和五大戰略舉措扎實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熱潮正在形成,天津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上升期。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國內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能源資源緊缺的矛盾更加突出,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的任務十分艱巨,經濟體制運行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亟待解決,這對我們的各項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我們要以一天也不耽誤的精神,開拓創新,務實進取,加倍努力工作,圓滿完成全年各項任務,開創天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責任編輯:龍巍洋)

共(3)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 页  
鍒嗕韩鍒帮細
商務進行時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