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10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10年1月25日 黃小晶)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9年的主要工作
過去的一年,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的正確領導下,我省各級政府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國務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意見》,堅決實施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按照省委的總體部署,全力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加快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成效。初步統計,全省生產總值11950億元,增長12%;財政總收入1694億元,增長11.7%,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932億元,增長11.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362億元,增長20%;外貿進出口總額797億美元,下降6.1%,其中,出口533億美元,下降6.4%;按可比口徑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01億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77元,實際增長10.9%;農民人均純收入6680元,實際增長10.1%;城鎮登記失業率3.9%;人口自然增長率6.2%。。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5%、化學需氧量排放減少0.2%的節能減排目標預計可以完成。
一年來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貫徹落實國務院《意見》,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進入新階段
黨中央、國務院對以福建為主體的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高度重視。2009年5月,國務院出臺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意見》,溫家寶總理、賈慶林主席等中央領導同志先后來閩視察,對加快海西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海西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在服務全國發展大局、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凸顯,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站在新的起點上。
把握機遇乘勢而上。研究制定我省貫徹國務院《意見》的實施意見,組織修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綱要》,及時細化分解相關任務。按照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國家有關部門重點工作分工方案,加強匯報溝通銜接,迄今已有65個國家部門、央屬企業推出支持措施。全省上下主動融入全局,著力工作落實,深入實施十大舉措,加快構建十大支撐體系。海內外華人華僑、臺港澳同胞、閩籍鄉親、國際友人積極呼應、協力推進。周邊地區與我省的協作更加緊密,沿海與內地的通道更加順暢,區域一體化趨勢更加明顯,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呈現良好發展局面。
重點領域先行先試加快推進。一是啟動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加快編制總體規劃,賦予特殊政策,推進項目開發前期工作。二是促進閩臺產業深度對接,完善臺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出臺支持臺資企業發展政策,吸引臺商投資建設專業園區。三是制定臺商投資區、開發區和海關特殊監管區拓展提升方案,申報設立泉州、漳州臺商投資區和福州保稅港區,推進福州、廈門臺商投資區擴區。四是推動建設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加快組建兩岸合作的海峽產業投資基金,積極爭取對臺離岸金融試點,福州市商業銀行更名為福建海峽銀行,新臺幣現鈔兌換試點擴大到全省。五是完善兩岸人員往來及旅游發展機制,出臺獎勵措施促進兩岸游客經我省雙向旅游,首家臺資旅行社落戶廈門,“海峽旅游”品牌影響擴大。六是加強對臺先行先試政策綜合研究,促進對臺經貿、航運、郵政、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交流合作。七是加大港口整合力度,北部以福州港為主體,覆蓋三都澳、羅源灣、興化灣北岸;中部以湄洲灣港為主體,覆蓋湄洲灣、興化灣南岸、泉州灣;南部以廈門港為主體,覆蓋廈門灣、東山灣,促進海峽西岸港口群加快形成。八是組織研究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方案,深入探討土地、金融、就業、社會管理等方面政策舉措。九是制定引進培養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政策。
閩臺交流合作更加緊密。首屆海峽論壇成功舉辦,成為繼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兩會”協商后的又一個兩岸交流溝通重要平臺。先后兩次組織大型交流團赴臺推介海西,加強閩臺行業、園區、企業間的對接,按可比口徑實際利用臺資25.3億美元,對臺貿易額70億美元。新增清流、仙游兩個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福建新大陸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成為首家赴臺投資的大陸企業。率先開通對臺海上直航客滾航線、空中直航定期航班和直接通郵郵路,“小三通”航線客運量138.2萬人次,增長31.7%。建立兩岸職業教育交流合作中心和科技、體育合作基地,全面開放對臺職業技能鑒定,成規模選派大學生入島學習。積極開展向臺灣中南部受災民眾捐款賑災活動。省臺灣文獻信息中心建成使用!5·18”等涉臺經貿活動成效明顯,閩臺各領域交往更加深入。
(二)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經濟持續較快發展
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堅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持續推出加強“三農”、振興產業、科技創新、擴大投資、拉動消費、穩定出口等一系列舉措,政策效應逐步顯現,經濟運行逐季回升,增長態勢持續向好。
“三農”工作力度加大。全面落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政策,全省財政支持“三農”投入438億元,增長21%。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01億元,增長5%,糧食總產量667萬噸,連續三年增產。農業產業化規模擴大,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增長9%,農產品出口增長12.8%!拔逍隆蓖茝V步伐加快,實施94個示范項目,建設9個集成推廣示范縣。實施土地整理70.5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40.5萬畝,新建改擴建標準漁港17個,修復病險水庫120座,完成海堤除險加固152.5公里、農村路網工程4650公里,解決農村133.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全省20戶以上自然村通電話全面實現。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試點工作扎實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供銷社作用進一步發揮,金融服務網點覆蓋全省所有鄉鎮。動植物疫情疫病有效防控,省級救災物資儲備庫基本建成,因災倒房的受災戶春節前可全部搬入新居。
產業發展水平提升。全年工業增加值4918億元、增長12.1%,建筑業增加值894億元、增長18.6%。產業集群進一步壯大,福建煉化一體化、南紙林紙一體化、液化天然氣冷能空分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光電、軟件、微波通信、生物醫藥、環保設備等一批新興產業基地加快形成;制定實施14個重點產業調整振興方案,深入推進工業內涵深化技改提升工程,完成工業改擴建投資936億元,增長49.7%。幫扶企業力度加大,全面落實扶持中小企業的36條政策等措施,建立完善信用擔保補償、再擔保、貸款風險補償和資金鏈應急保障機制,設立創投資金,全年省級財政扶持企業資金達25.7億元;支持企業擴大直接融資,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20家,累計達147家;取消、停止、減征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為企業減負25億元;支持企業拓展營銷聯盟和電子商務,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達97.42%。服務業拉動作用增強,金融支持經濟發展有力,全年本外幣貸款余額增長30.5%;動漫、創意等新興服務業和服務外包迅速成長,一批物流園區、節點和配送中心初步建成,咨詢、廣告、會展等商務服務業加快發展,旅游總收入持續增長,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2.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4.8個百分點。
自主創新能力繼續提高。拓寬科技投入渠道,落實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等激勵政策,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全省重新認定576家高新技術企業,新增4個國家級創新型企業、30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推進科技重大專項,萬噸級煤制乙二醇成套技術、陶瓷纖維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水稻轉基因育種、重大傳染病防治技術等專項列入國家計劃。8項科研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創新平臺加快拓展,新建4個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7個行業技術開發基地。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科學研究所通過驗收。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新增中國馳名商標30個、專利授權量11282件,新制修訂國家標準90項?萍既藛T服務企業“百千萬”行動深入開展,技術經紀隊伍逐步壯大。第七屆“6·18”成功對接5008個項目,有效促進技術、資本、人才等創新要素集聚!皵底指=ā苯ㄔO扎實推進,信息化應用水平進一步提高。
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7.6%,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重點項目開工和投產數量創歷史新高,全年完成投資1493億元,增長23.4%。海西跨入高速鐵路時代,溫福、福廈鐵路建成通車,干線鐵路運營里程新增504公里,累計突破2100公里。泉三高速泉州段、永武高速上杭至武平段、福泉高速莆秀支線等項目建成,高速公路通車里程新增246公里,累計突破200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新增6220萬噸,全年吞吐量突破3億噸,廈門港步入億噸港行列。廈門翔安隧道全線貫通,福州地鐵1號線開工建設。寧德、福清核電站建設全面鋪開,一批火電、氣電、風電項目建成投產,新增電力裝機400萬千瓦,總容量突破3000萬千瓦,提前建成全省500千伏大環網。
消費需求進一步擴大。落實減免居民自住房交易稅、下調貸款利率等優惠政策,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分別增長67.5%和107.4%。鼓勵和支持購買節能環保小排量汽車,全年汽車類零售額增長35.8%。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加快集貿市場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推進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和家電、汽車以舊換新,城市社區商業服務網絡和農村現代流通網絡進一步健全。整頓規范市場秩序,強化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建設食品放心工程。
對外經貿平穩發展。及時出臺穩定外貿增長的35條政策等措施,扶持重點企業和大宗商品出口,加大對企業信用保險支持力度。全省外貿運行好于全國,居十大外貿省市前列,降幅小于全國7.8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出口、一般貿易出口比重分別提高7.5個和4.9個百分點。電子口岸覆蓋面擴大,通關環境繼續改善。廈門翔安B型保稅物流中心封關運作,漳州成為全國光機電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利用外資質量提升,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4.9%,比重提高3個百分點。鼓勵企業“走出去”取得進展。閩港閩澳合作不斷深化,實際利用港澳資金47.6億美元,閩港閩澳貿易額36.3億美元。僑務、外事工作繼續加強。“9·8”等重大經貿活動成果豐碩。
體制改革不斷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有序開展,生態公益林管護、商品林采伐和林權抵押貸款等配套改革取得新進展,農村公路養護分級管理體系基本建立,農信社改制試點啟動。新組建投資、能源、交通、外貿、華僑實業五大集團,國有資產監管制度不斷健全。出臺擴大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增值稅轉型、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順利實施,公路養路費等6項收費和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全部取消。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有序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覆蓋全省城鄉居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建設,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順利實施,啟動基本藥物制度改革,完善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制度,開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組建海峽出版發行集團和海峽世紀影視公司,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步伐加快。
(三)著力改善民生,社會建設扎實推進
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提高。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強化公共就業服務,全年新增城鎮就業67.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2萬人。鼓勵企業少裁員、不減員,完善企業欠薪保障金墊付機制。開展“八閩行巡回招聘”活動,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對接和創業培訓,支持農民工流動就業和返鄉創業。關閉破產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參加醫保問題基本解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5.3%,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行業范圍進一步拓寬。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基礎教育鞏固提高,“雙高普九”達標縣(市、區)增至60個,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改革有序開展。職業教育加快發展,新增8個職教集團和31個省級以上實訓基地。高校專業結構調整和服務海西工程扎實推進,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第四屆福建藝術節和第二屆文博會成功舉辦,在第十一屆“五個一工程”評選中我省獲獎總數居全國前列。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物保護力度加大。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哲學社會科學等事業持續繁榮。文化創意、報刊服務、工藝美術等產業發展迅速,廈門、福州成為國家級動畫產業基地,文化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衛生應急處置能力不斷增強,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依法、科學、有序進行。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出生人口性別比治理取得成效。我省運動員在第十一屆全運會上取得歷史最好成績。養老服務體系加快建設。社會福利、救助和慈善事業穩步發展。婦女、兒童、老齡和殘疾人工作得到加強。援建彭州項目成效顯著,對口支援協作不斷深化。人事、編制、氣象、防震、測繪、地勘、庫區移民、檔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強化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建成23座污水處理廠、3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和17個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城市污水、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75%和91%。30萬千瓦以上燃煤機組全部安裝脫硫設施,省控重點排污單位在線監控和聯網全面完成,重點領域和企業節能工程取得新成效。淘汰落后水泥產能499萬噸、小煤礦產能56萬噸,關停小火電機組119.5萬千瓦。飲用水源地保護、重要生態功能區建設和海洋環境綜合整治不斷加強。編制實施沿海港口布局規劃和重點港區控制性詳規,促進岸線保護和合理利用。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連續10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加強森林資源培育和保護,森林覆蓋率達63.1%,繼續保持全國第一。
惠民舉措逐項落實。繼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宿舍建設工程,對城鄉低保家庭高中學生提供助學金,中職學校涉農專業學生和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費全部免除,在校大學生全部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光明行動”受益患者1.2萬人。農村衛生“百千萬”工程順利推進。全省新增病床5000多張。實施婦幼和老年衛生健康計劃,推動社區醫生進家庭,建設兒童醫療救治體系,為城鄉低保婦女免費進行專項檢查。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群眾體育健身設施建設完成年度任務。城市公交優先發展穩步推進。新建3.29萬套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新建改擴建18個縣級社會福利中心和100所農村敬老院。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標準提高。農村住房、森林火災、漁船和漁工責任保險覆蓋全省,水稻種植保險范圍擴大。造福工程、農村沼氣建設工程完成年度目標,農村家園清潔行動持續開展。省財政為村計生協會會長、婦代會主任、團支部書記發放津貼,村主干補貼標準提高。繼續幫助駐閩部隊建設生產生活項目。
“平安福建”建設不斷深入。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94.72%。加強社會組織建設,城鄉基層自治組織換屆選舉基本完成。開展“信訪積案化解年”活動,強化法律服務,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進一步完善。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各類事故總量下降11.5%。健全社會公共安全預警體系和應急管理機制,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提升。黨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得到落實。國防動員、優撫安置、雙擁共建、民兵預備役、海防、人防、反走私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四)堅持依法行政,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
各級政府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依法執行人大決定決議,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積極配合人大常委會開展執法檢查、人大代表視察及專項調研。重視和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認真辦理政協提案,積極采納委員調研成果。全年共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858件、省政協提案907件,辦結率均為100%。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和社會各界人士意見。深入落實國務院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和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加強政府立法工作,全年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3項,出臺省政府規章4件!拔逦濉逼辗ǔ掷m開展。穩妥實施省級政府機構改革,率先實行中介組織與政府部門“四分開”,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成效。推進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深化效能建設、績效管理,有效服務基層、服務企業。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監督管理,開展對“小金庫”和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的專項治理。做好行政復議工作,建立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制度,糾正損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取得新成績。嚴格落實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各項規定,源頭上防治腐敗力度加大,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斷加強。
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得益于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得益于中央支持海西發展重大決策的強大效應,得益于全省人民的團結奮斗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付出辛勤勞動的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企業家、公務人員,向給予政府工作有力支持與有效監督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離退休老同志和社會各界人士,向為福建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中央各部門及駐閩機構、駐閩部隊、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關心支持福建發展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誠摯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回升基礎還不牢固,國際市場需求低迷態勢短期難以改變,外貿出口和利用外資增長壓力較大,部分工業行業和一些中小企業生產經營仍較困難。產業規模不大、競爭力不強,新興產業項目不多,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升,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還有不少薄弱環節,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還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水平還不高,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較弱,城鄉統籌和城鎮化進程還需要進一步推進。農業基礎仍不穩固,農民持續增收困難較多。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社會保障體系仍不夠健全,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還不能滿足群眾需求。安全生產仍有隱患,社會穩定還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政府職能有待進一步轉變,一些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工作效率不高,甚至存在不作為、亂作為和消極腐敗現象。我們要高度重視這些問題,采取更為有力的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責任編輯:石蘭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