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11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11年1月17日 趙正永)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各位代表連同《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一并審議,并請省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去年和“十一五”工作回顧
201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全省上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和陜南特大洪災等不利影響,勇于創新,扎實工作,完成了省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預計實現生產總值10021.5億元、增長14.5%,完成財政總收入1800.85億元、增長2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5695元和4105元,增長11.1%和19.4%,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7%,人口、就業、社會保障和節能減排等主要指標全面完成,實現了“十一五”圓滿收官。
回顧“十一五”,我們深深地感到,這五年是我省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的五年,“十一五”規劃確定的預期目標基本提前兩年或一年實現,陜西的發展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經濟總量躍上萬億元臺階,跨越式發展勢頭強勁。“十一五”期間,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9%,在全國的位次不斷前移,去年經濟總量是2005年的2.5倍,人均超過4000美元。財政總收入和財政支出分別是“十五”的3.4和3.2倍,地方財政收入在全國的位次由21位前移到18位,支持發展和改善民生的能力顯著增強。
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發展的瓶頸制約有效緩解。2010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562億元,增長30.7%,總量相當于“十五”的1.29倍。五年累計投資2.6萬億元,在交通、水利、電力、市政等領域興建了一批多年想建的大項目,鄭西客運專線、“引乾濟石”、750千伏輸電線路和西安地鐵等標志性工程已經或即將投運,“氣化陜西”穩步推進,新增電力裝機1228萬千瓦,新建鐵路2600公里、高速公路2158公里,咸陽國際機場進入世界百強行列,長期困擾發展的交通短板正在成為競爭的新優勢。
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優勢特色產業迅猛崛起。骨干產業支柱作用不斷增強,新興產業加速成長,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五年新增石油產能1000萬噸、煤炭產能1億噸,能源化工產業總產值已占規模以上工業的46.8%,裝備制造業總產值從691億元躍升到2607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文化產業增加值去年達到278億元、增長19.7%,旅游接待量1.45億人次、總收入983億元,分別增長26.1%和28.1%,其中入境游客增長46.3%。去年專利申請量突破2萬件,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43%,五年獲國家科學技術獎項150項。銷售收入過百億的企業從4家增加到23家,其中延長集團突破千億元大關。新起步的太陽能光伏和半導體照明產業產值已達120億元,建成風電裝機150兆瓦、太陽能光伏發電12兆瓦,標志著我省能源結構的新變化。
縣域經濟活力不斷增強,農業基礎地位更加鞏固。糧食產量連續保持在1000萬噸以上,去年總產1165萬噸,創十二年來最高水平。果業、畜牧業、設施蔬菜在農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蘋果面積、產量、質量穩居全國第一。縣域工業步入園區化發展新階段,去年增速高于全省工業1.3個百分點,11個縣躋身西部百強,3個縣跨入全國百強行列。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加快,五年在水電路和沼氣等方面的投入達3260億元,解決了125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所有行政村實現通電通話,除陜南重災區外所有鄉鎮通油路、行政村通公路,20戶以上自然村全部通電視,提高了城鄉公共服務水平。
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加大,區域競相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制定了一系列鼓勵有條件農村居民進城落戶的政策,明確了戶籍辦理、就業培訓、社保關系接續、保障性住房申請等具體辦法,52萬農村居民已按新政策進城落戶。出臺了支持延安率先實現城鄉統籌的措施,縣域城鄉一體化規劃編制全面啟動,去年完成重點鎮建設投資30多億元,全省城鎮化率達到46.5%,五年提高9.3個百分點。關中率先發展、陜南突破發展、陜北跨越發展取得明顯成效,西咸新區建設正式啟動,陜西航空、航天經濟開發區和渭南高新區分別升格為國家級,陜南開始步入循環經濟的發展路子,陜北探索出依托資源深度開發實現快速增長的新模式。
生態環境發生歷史性轉變,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以退耕還林、節能減排和重點區域整治為主的生態建設向縱深推進。五年造林綠化2461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1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由37.26%提高到41.42%,植被覆蓋度達到71.10%。淘汰小火電155萬千瓦、落后產能5596萬噸標準煤,建成和在建污水處理廠94個、垃圾處理場90個。渭河污染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秦嶺保護進入法制化軌道。全省萬元GDP能耗由1.42噸下降到1.136噸標準煤,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同比削減15.4%和11.9%,西安等市城區良好天數連年超過300天,綠色成為三秦大地的主色調。
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在重點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基本完成國有企業改制和政策性破產任務,非公有制經濟比重由2005年的43.3%提高到49.5%。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提前一年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主體任務。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一些縣區不同的醫改模式在全國引起較大反響,2.6萬個村衛生室完成標準化建設,鄉鎮衛生院內部改革全面完成,435萬農村已婚育齡婦女享受到免費體檢,藥品“三統一”覆蓋所有基層醫療單位,群眾看病費用明顯下降。省市級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全面改制,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優化。省市縣政府機構改革順利完成,鄉鎮機構改革全面鋪開。地方金融改革穩步推進,長安銀行成功組建、運行良好。上市公司由2005年的25家增加到36家、總市值與經濟總量的比值由6.18%提高到30%。對外開放取得顯著成效,五年累計引進外資70億美元、省外資金5740億元,外商投資企業已超過4000家。去年引進內資2410億元、外資18.2億美元,進出口貿易120.8億美元,分別增長59.9%、20.4%和43.7%。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逐年增加,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多實惠。五年來,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調整不同群體的利益格局,解決了一大批群眾生產生活方面的突出問題。最大的亮點是實施民生八大工程,財政用于民生的投入是“十五”的3.5倍,加快了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最突出的特征是養老和醫療基本實現制度全覆蓋以及標準逐年提高,城鎮居民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從無到有,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走在全國前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應保盡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5%,破產關閉國有、集體企業職工養老和醫療的歷史遺留問題基本解決,80歲以上高齡老人生活補貼制度開始實施,退休職工養老金、新農合補助、城市低保、農村低保、五保戶供養標準分別提高221%、600%、99%、156%和129%,近百萬60歲以上農村老人已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最明顯的標志是群眾住房狀況有了較大改善,通過災后恢復重建、農民安居工程、扶貧移民搬遷、保障性住房建設以及棚戶區改造,26萬農戶搬進新居,建設廉租房750萬平方米、發放租賃補貼30.2萬戶,解決了40萬戶低收入群眾的住房困難,城鎮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1.04平方米。最顯著的成效是就業基本穩定和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預期目標以內,五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168萬人,325萬人實現脫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是“十五”末的1.9倍和2倍,尤為可喜的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4.11:1縮小為3.82:1。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和諧陜西建設邁出新步伐。義務教育全面實現城鄉免費,“兩基”在西部率先達標,高等教育質量不斷提高,民辦教育健康發展,職業教育規模進一步擴大。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穩步實施,國家助學制度資助困難學生515萬人次,“蛋奶工程”惠及263萬學生。第六次人口普查取得階段性成果,計劃生育政策全面落實,婦女兒童和殘疾人事業進一步發展。延安革命紀念館、大明宮遺址公園等重點項目相繼建成開放,西安鼓樂、中國剪紙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批文化精品力作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成功舉辦第十四屆省運會,我省運動員在國內外賽事中獲35枚金牌、22枚銀牌和27枚銅牌。社會管理不斷強化,公共突發事件應急機制逐步健全,信訪工作得到加強,“平安陜西”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各級政府積極推進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明顯提高。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我們經受住前所未有的考驗、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是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全省上下同心同德、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廣大干部群眾、駐陜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一是經濟欠發達依然是基本省情,發展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二是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扭轉,轉變發展方式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三是城鄉居民特別是農民收入低、城鎮化水平低、經濟外向度低,制約著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四是順應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的任務十分艱巨;五是政府工作中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奢侈浪費等現象不同程度存在。此外,“十一五”規劃中個別指標完成還有差距,去年物價漲幅超過預期。對此,我們都要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決。
二、“十二五”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
“十二五”是陜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西部強省目標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也是大幅提升綜合實力、闊步邁向中等發達省份的重要時期。當前,國際形勢正在發生復雜深刻的變化,發展機遇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同時存在,機遇大于挑戰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要以科學發展、富民強省為主題,以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集中力量辦好一些大事實事,確保經濟較長時間又好又快發展,確保城鄉居民財富有較大幅度增加,確保全省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未來發展的基本目標是:努力實現經濟綜合實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生態環境保護上臺階,2015年進入全國中等發達省份行列,2020年建成西部強省,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十二五”的主要任務是:
堅持擴內需促發展的政策取向,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緊緊抓住加快發展第一要務不放松,搶抓機遇加快發展,調整結構轉型發展,統籌兼顧協調發展,以人為本和諧發展,解放思想創新發展。按照存量調結構騰空間、增量優結構擴空間的原則,處理好現有經濟結構和新增產業項目的關系,突破環境容量承載有限的制約,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在優化結構基礎上繼續發揮投資的主導作用,千方百計釋放城鄉消費潛力,建立擴大內需長效機制,增強拉動經濟增長的協調性。
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基本形成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鞏固能源化工、裝備制造、有色金屬等優勢產業的支撐作用,扶持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規模優勢,提升文化、旅游、物流、金融等服務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促進鋼鐵、建筑、紡織等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增強現代農業對農民增收的引領作用。到“十二五”末,工業增加值達到9000億元,能源化工產業油氣當量達到5000萬噸,裝備制造業實現傳統制造向高端制造、單機制造向系統集成的轉變,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占全省經濟總量的15%和42%,形成21個產業集群和一批銷售收入過百億、上千億的企業。
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大幅度提升保障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完善“兩縱五橫八輻射一城際”鐵路網、“兩環三縱七橫六輻射”高速公路網和“一主多輔”航空運輸網,把西安建成全國重要的鐵路、公路和航空樞紐。到“十二五”末,新增鐵路2500公里,營運里程達到6000公里,形成全省鐵路三小時經濟圈。新增高速公路2000公里,通車里程突破5500公里,基本實現縣縣通高速。近200條航線連通國內外90座城市。城際交通和西安大都市軌道交通形成框架。建設一批重點水利項目,“引漢濟渭”主體工程、渭河全線治理基本完工,水資源供需矛盾有效緩解。加快骨干電源和堅強智能電網建設,外送電能力突破2000萬千瓦。以建設國家低碳示范省為契機,合理利用和保護資源,完成國家各項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繼續推進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長江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等生態重點工程建設,進一步保護大秦嶺,建設國家山水休閑度假旅游勝地,打造公路、鐵路千里綠色長廊,讓三秦大地水更清、山更綠、天更藍,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進一步加大城鄉統籌力度,在城鎮化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上取得重大突破。堅持“做美城市、做強縣城、做大集鎮、做好社區”的思路,打造關中城市群和南北交通干線、陜北長城沿線、陜南漢江沿岸城鎮帶,實現大中城市建設生態化、管理精細化,縣城提高承載、擴大容量、宜居樂業,集鎮人氣聚集、設施齊全、管理有序,社區組織健全、功能完善、服務到位,到“十二五”末全省城鎮化水平達到57%。按照城鄉政策一致、規劃建設一體、公共服務均等、收入水平相當的要求推進城鄉統籌,進一步壯大縣域經濟,促進城鄉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全面落實有條件農村居民進城落戶的各項政策,力爭600萬農村居民到城鎮安居創業。創新區域發展戰略,推動關中創新發展、陜北持續發展、陜南循環發展。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今后五年財政增收部分主要用于民生,做到公共服務水平與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群眾不斷增長的需求相適應。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最低生活保障兩年實現城鄉全覆蓋,并建立保障標準逐年提高以及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保障與物價上漲掛鉤機制。加大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力度,五年解決254萬戶城鄉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困難。大幅度增加財政對教育的投入,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大力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努力實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預防在基層”和公共衛生服務城鄉一體化。按照“建設小城鎮、發展現代農業和避災扶貧搬遷”三位一體的思路,實施秦巴山區、白于山區和黃河沿岸土石山區整體搬遷工程,十年搬遷避災和貧困人口300萬左右,促進扶貧工作重心由縣向鄉村轉變。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使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縮小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讓廣大群眾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充分激活科技教育潛能,創新型省份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全面落實中長期科技、教育、人才規劃綱要,大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科技資源統籌創新工程,有效整合中央與地方、軍工與民用、高校院所與企業的科技資源,加快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到“十二五”末,以西安為中心的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設初見成效,關中地區成為全國先進、引領西北的創新型區域。全社會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6%,專利年申請量超過5萬件,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300億元,知識產權產業增長超過經濟增長,實現“陜西制造”向“陜西創造”的轉變。
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努力建設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戰略高地。營造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制度環境,大幅提升非公經濟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進一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社會管理創新,著力消除有礙于體現公平正義和改善民生的體制機制弊端。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提高招商引資水平,拓展對外合作領域,提升經濟外向度。到2015年,累計吸引外資185億美元、內資2萬億元,進出口貿易年均增長20%以上,到境外投資的企業大幅增加,經濟外向度達到15%以上。
“十二五”規劃綱要是根據省委關于“十二五”規劃的建議制定的,凝聚著全省人民的智慧,經過本次人代會審議通過后,我們將逐年分解實施,逐年報告執行情況。
(責任編輯:韓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