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11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11年2月14日 吳新雄)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省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0年及“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情況回顧
201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極為復雜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和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澇災害,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為龍頭,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的奮斗目標,齊心協力,頑強拼搏,奪取了抗洪救災的重大勝利,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全省生產總值9435億元,增長14%;財政總收入1226億元,增長3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775.5億元,增長32.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101.9億元,增長21.7%;外貿出口134.2億美元,增長8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32.9億元,增長l9.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升3%。其他主要指標全面或超額完成。2010年各項目標任務的實現,標志著我省“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五年來,全省生產總值實現五年翻一番,財政總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四年翻一番,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增加值三年翻一番,出口總額兩年翻一番。糧食生產連續五年大豐收。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2%,五年增長1.3倍。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23.5%,五年增長1.9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0.9%,五年增長3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8.9%,五年增長1.4倍。出口總額年均增長40.6%,五年增長4.5倍。三次產業比例由17.9:47.3:34.8調整為12.8:55:32.2。
—一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新跨越。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3000公里,由2005年的1559公里增加到201O年的3088公里。鐵路營運里程由2307公里增加到2735公里,高速鐵路實現零的突破。新建擴建一批民航機場,民航旅客年吞吐量由136萬人次增加到563.6萬人次。統調電力裝機由672萬千瓦增加到1349萬千瓦,基本形成500千伏輸變電主網架。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
——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五年來,全省設區市建成區面積擴大36%,新建和改建城市道路3042萬平方米。新增城市綠化面積1.25萬公頃,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4.5%,南昌、景德鎮、宜春、新余、吉安、贛州、萍鄉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市,新余被評為國家森林城市。一批城市防洪、供水、供氣、污水和垃圾處理項目建成并投入運營。解決了72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實現了戶戶通電、行政村村村通油(水泥)路、村村通廣播電視、村村通電話、村村通寬帶。在4.6萬個自然村點開展了新農村建設,800多萬村民實現了走平坦路、喝干凈水、上衛生廁、用潔凈能。
——生態環境展現新優勢。環境質量繼續位居全國前列。森林覆蓋率由2005年的60.05%提高到2010年的63.1%。主要河流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由76.3%提高到80.3%。11個設區城市空氣環境質量全部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67.8%、51.6%。五年間,萬元GDP能耗下降20%,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7%,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5%。
——社會事業發展取得新成就?萍歼M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2005年的45.6%提高到2010年的50.1%。國民教育“兩基”達標全面完成,各類教育全面發展,普通本專科在校生達到81.64萬人。人才跨省流入與流出比由1:1.04轉變為1.4:1。公共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明顯提高,五年累計建設縣級標準化醫院78個,每千人口醫院病床數由1.98張增加到2.9張。中國紅歌會、鄱陽湖國際生態文化節等重大文化活動影響廣泛,一批優秀藝術精品在國內外榮獲大獎。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下降,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成功舉辦了第十三屆省運會。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8620元增加到2010年的15481元,年均增長12.4%。農民人均純收入由3266元增加到5789元,年均增長12.1%。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由25.58平方米增加到32.66平方米。通過實施民生工程,實現了城鄉困難群眾最低生活保障、城鄉困難群眾大病醫療救助、城鄉義務教育免學雜費和貧困生資助政策、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四個全覆蓋”。
五年來,我們著力抓了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堅定不移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引領全省科學發展、綠色崛起。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的直接領導下,經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于2009年12月12目獲得國務院正式批準。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江西第一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區域性發展規劃,是江西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這一重大戰略是“山江湖工程”的延續和拓展,是生態立省、綠色發展戰略的繼承和提升。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特色是生態,核心是發展,關鍵是轉變發展方式,目標是走出一條科學發展、綠色崛起之路。圍繞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制定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實施方案》和18個專項規劃,編制了《鄱陽湖流域綜合治理規劃》,完成了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濕地候鳥、魚類洄游、江湖關系等“六大課題”研究。圍繞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組織實施造林綠化“一大四小”、縣(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五河一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等生態工程;加大了節能減排工作力度。積極發展低碳與生態經濟。推進了一批以“兩核兩控”為重點的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2010年,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生產總值5558億元,占全省的58.9%。
(二)堅定不移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著力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后勁。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150億元,相當于建國以來至“十五”期末投資總和的2.4倍。先后開工建設項目4.93萬個,建成投產4.3萬個,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5%。新增高速公路1529公里,總里程居全國第9位。完成國省道改造5000公里,農村公路硬化5.6萬公里。新增鐵路營運里程428公里,鐵路網密度居全國第12位。先后實施了昌北國際機場擴建、贛州機場遷建、景德鎮機場改造,開工建設宜春明月山機場。西氣東輸二線江西段、省天然氣管網一期等重大能源項目開工建設,井岡山華能電廠二期、黃金埠電廠、豐城電廠二期、“九站二十八線”主網架、川氣東送江西段等一批重大能源項目建成投產。建成廖坊水利樞紐及灌區一期、居龍灘水利樞紐、鄱陽湖二期防洪前五個單項等一批重大水利項目,完成國家專項規劃內668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江銅30萬噸陰極銅擴建、新鋼300萬噸薄板、星火30萬噸有機硅、江鎢1000噸高比重硬質合金、晶能光電100億粒LED芯片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建成投產。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南昌高教園區新校園、江西藝術中心、省人民醫院綜合病房樓、江西日報大廈等一批重大社會事業項目相繼建成投入使用。
(三)堅定不移推進新型工業化,著力提升經濟發展層次和水平。積極實施產業經濟“十百千億”工程、高新礦產經濟工程、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工程和工業三年強攻計劃,培育壯大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和特色工業園區。通過五年努力,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的產業達到4個,其中有色產業超過2000億元;光伏、綠色照明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的工業企業達到10家,其中江銅達到868億元。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工業園區34個,其中超200億元的13個,超600億元的1個。全省工業增加值由1455.5億元增加到4359.2億元,年均增長19.8%,占GDP比重由35.9%提高到46.2%。大力推進金融、商貿物流、旅游等服務業發展。五年來,先后引進2家外資銀行、4家股份制銀行、14家保險公司、14家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入贛。新設立小額貸款公司61家、融資性擔保機構288家、村鎮銀行14家。南昌、九江、贛州、上饒等地方商業銀行不斷發展壯大。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由4511億元增加到11908億元,貸款余額由3064億元增加到7843億元。新增上市企業12家,總數達到37家。推進南昌(深圳)農產品、九江港區、江西供儲等重點物流中心建設,形成了一批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商貿物流企業。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推進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和以舊換新,農村流通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突出“紅色搖籃、綠色家園、觀光度假休閑旅游勝地”品牌,推動旅游產業加快發展。龍虎山成功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和世界自然遺產。2010年全省旅游接待突破1億人次,達到1.08億人次,旅游總收入818億元,五年分別增長1.14倍和1.56倍。
(四)堅定不移統籌城鄉發展,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不斷鞏固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全面落實中央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五年累計發放農業“四項補貼”163.53億元。通過實施造地增糧富民工程等措施,耕地保持占補平衡,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增強,2010年全省糧食總產達到390.94億斤。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大幅度提高,2010年肉類總產308萬噸、水產215萬噸、水果297萬噸、禽蛋52萬噸,比2005年分別增長25.9%、28%、128%、23.3%。深入實施“雙十雙百雙千”工程,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省級以上龍頭企業由2005年的204家增加到2010年的472家,直接帶動農戶356萬戶。加快推進城鎮化。全面開展了縣以上城鎮的總體規劃修編,全省設區市近期建設用地控規覆蓋率達到90%以上。有序擴大城市規模,改善居住環境,省會南昌及各中心城市輻射力和承載力增強。全面推進小城鎮建設,一批中心鎮、示范鎮迅速發展。城鎮化率由2005年的37.1%提高到2010年的44.8%,五年累計增加城鎮人口400萬人。縣域經濟快速發展,2010年財政總收入超10億元的縣(市、區)達到22個,比2005年增加21個,其中豐城市、貴溪市、青山湖區超20億元,南昌縣超30億元。
(五)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著力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國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完成507家國有工業企業改革,妥善安置職工47.22萬人,累計發放、補繳“一補三險”資金125.07億元;農墾、糧食、農業、水利、林業、商貿流通、交通運輸等七大非工業系統國企改革扎實推進,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在全國率先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主體改革全面完成,產權明晰率達到98.5%。全面啟動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面推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干部人事制度、財稅金融體制、文化體制等各項改革深入推進。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對全省GDP增長的貢獻率和新增就業貢獻率分別達到64.3%和90%對外開放取得重大進展。五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86.4億美元,世界五百強企業有40家落戶江西;累計引進省外5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5807.1億元;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634.9億美元,其中出口377.1億美元;完成對外承包和勞務合作營業額31.8億美元。香港招商引資活動周、贛臺經貿合作研討會等重大招商引資平臺影響不斷擴大。九江、南昌、贛州出口加工區批準設立并封關運營;南昌保稅物流中心獲批并投入運營。九江城西港、上饒口岸作業區建成運營,海鐵聯運線路增加到11條,開辟了3條國際(地區)航線。區域合作進一步密切。對口支援小金縣任務提前一年完成,援疆工作扎實推進。
(六)堅定不移實施民生工程,著力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
從2007年起,按照新增財力向困難群眾、向農村、向基層、向社會事業傾斜的原則,累計安排財政資金600億元,圍繞就業、社會保障等八個方面,大力實施民生工程。五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35萬人,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720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80%以上。在全國率先實施小額信用擔保貸款,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68億元,連續8年保持全國領先,扶持創業帶動就業110萬人次。在全國率先建立農村低保制度,較大幅度提高了城鄉低保標準。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609萬人,在11個縣(市)開展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妥善解決了20多萬城鎮大集體困難企業、手工業聯社大集體企業未參保退休職工和返城未安置就業知青的養老保障問題。實現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等醫療保障“三張網”全覆蓋。大力實施“光明?微笑”行動,累計為16.6萬例白內障患者、6747例唇腭裂患者實行了免費手術治療。開展了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免費救治。五年累計建設廉租住房14.28萬套、經濟適用住房9.49萬套,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14.8萬戶,改造城市棚戶區1344萬平方米,完成農村危房改造4.9萬戶。完成25萬庫區、深山區群眾移民扶貧搬遷。大力推進和諧平安江西建設,強化應對突發事件能力,不斷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和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人民群眾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外事僑務、民族宗教、涉臺事務、氣象測繪、防震減災、統計審計、檢驗檢疫、質量監督、食品藥品監管、民兵預備役、國防動員、人民防空、方志檔案、決策咨詢、社科研究、參事文史、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紅十字會人道援助等各項工作取得新成績。
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扎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行政和科學民主決策水平進一步提高。向省人大常委會提交地方性法規草案3 5件,制定和修改政府規章117件。在全省開展了“機關效能年”和“創業服務年”活動,累計依法精簡取消省級行政審批、行政許可事項314項,行政審批效率大幅提高。建立健全了重大項目建設管理機制和投資創業服務體系,在所有鄉鎮(街道)建立了便民服務中心,93%的鄉鎮(街道)建立了公共資源交易站,政府服務發展、服務創業水平明顯提高。深入推進政務公開,扎實推進勤政廉政建設,執政為民能力進一步增強。
各位代表,五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我們經受了多重嚴峻的考驗和挑戰,成功抗擊了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有效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戰勝了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澇災害,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事實再次證明,有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堅強領導,富有偉大的井岡山精神的江西人民,有能力有信心戰勝任何困難和挑戰,不斷奪取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勝利!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和老領導、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社會團體,向駐贛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中央駐贛單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內外友好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江西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五年的工作,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仍然偏小,經濟欠發達的地位還沒有根本改變;資源和環境約束增強,經濟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地區發展還不平衡,中心城市輻射力還不強,農民持續增收的基礎還不牢固,統籌城鄉發展任務仍然十分繁重;社會結構深刻變化,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較多,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許多新的課題;政府領導科學發展能力、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面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積極應對,努力解決。
二、關于“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的主要內容
(一)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根據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中共江西省委關于制定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要求,《綱要(草案)》提出了全省“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強動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為龍頭,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加速推進城鎮化,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著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著力提高社會文明程度,著力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努力實現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的宏偉目標。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綜合考慮我省發展的趨勢和現實條件,《綱要(草案)》提出全省“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以上,到2015年達到1.8萬億元,力爭達到2萬億元。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16%以上,到2015年達到2600億元,力爭達到3000億元。與此同時,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實現階段性目標,社會建設全面加強,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加。
(二)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
圍繞上述目標,《綱要(草案)》提出了相應的重大舉措。
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改造農業、現代手段裝備農業、現代經營形式發展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大力實施新增百億斤優質稻谷生產能力建設工程、造地增糧富民工程、農村土地綜合治理示范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等,力爭五年新增糧食產量50億斤。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大力實施千萬畝高產優質油茶、千萬畝果業產業化等重大項目。圍繞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加強農村飲水安全、農村道路、清潔能源、信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
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圍繞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構筑經濟發展新脊梁。引進先進技術和戰略合作者,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動力汽車、民用航空、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抓緊建設鋰電、半導體照明、太陽能光伏、生物、核能、高新技術陶瓷等重大產業項目。圍繞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著力提升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重點實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工程,做強做大有色、鋼鐵、汽車等傳統產業,建設銅、鎢、稀土等若干國家級產業基地。圍繞建立現代服務業體系,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拓展教育培訓、醫療保健等新興服務業。大力提升旅游業發展層次,整合旅游資源,完善配套設施,努力建設紅色旅游強省、生態旅游名省、旅游產業大省。
加速推進城鎮化。加快構建以鄱陽湖城市群、沿滬昆線城鎮密集帶和沿京九線城鎮密集帶“一群兩帶”為支撐的城鎮體系,進一步優化城市布局和形態。實施百城供水、城鎮電纜下地、城市道路通達、城市燃氣、城市防災減災、城市公交等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鎮管理水平。支持縣域經濟超常規發展,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向“全國百強縣市”、“中部二十強縣市”目標邁進。
加快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高速鐵路和干線鐵路建設,構建“五縱五橫”鐵路網,努力實現縣縣通鐵路。加快高速公路建設,建成以“三縱四橫”為主骨架的高速公路網,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實施4000公里國省道改造工程,完善提升“十縱十橫”干線公路網。實施高等級航道整治工程。推進“一干七支”機場建設。增強能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重點實施核電工程、常規火電建設工程,輸變電主網架建設工程,推進農村新一輪電網改造升級;加快天然氣管道建設。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力爭開工建設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完成規劃內病險水庫和病險水閘除險加固、標準化堤防建設等工程。推進信息化建設。重點實施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智慧工程、政務網“鄉鄉通”建設工程、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加快“三網”融合,形成覆蓋城鄉的信息傳輸網絡。通過實施這些重大項目,到2015年,我省基礎設施將出現四個標志性變化:即鐵路營運里程突破5000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突破2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5000公里,統調電力裝機超過2000萬千瓦。
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牢固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各項節能減排任務,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重點實施造林綠化“一大四小”、鄱陽湖流域水環境整治、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二期、工業千萬噸標煤節能、農村清潔等工程。開展低碳城市、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提高全省生態文明水平。
全面推進社會事業發展。《綱要(草案)》就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及民生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和主要舉措。主要包括:圍繞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推進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切實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智力支撐。認真實施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推進幼兒園建設、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普通高中優質資源擴充、中等職業學;A能力建設、高等學校提升質量、城鎮新區教育園區建設等工程。加快發展文化創意、數字動漫、演藝娛樂、現代傳媒等重點文化產業,建設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大力實施民生工程,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重點實施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省市縣級和社區標準化養老服務中心建設、保障性住房建設等工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強化防災減災能力,健全突發事件的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體系,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責任編輯:韓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