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在湘潭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市長 胡賀波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3年工作回顧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和湘潭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聚焦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打好打贏“發展六仗”,加快建設“四區一地一圈一強”,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一手抓化債、一手抓發展,系統打出“穩增長、防風險、保民生、調結構、推改革”組合拳,較好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以頑強意志和拼搏精神打開了新局面。
(一)在不斷戰勝風險挑戰中爬坡過坎,努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我們深刻把握更趨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積極應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堅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以擔當作為的確定性應對風險挑戰的不確定性。經濟發展回升向好。全年地區生產總值、規模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5.1%、5.9%、6.1%,分別居全省第4、6、5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2.2%,非稅收入占比32.6%、收入質量全省第5,進出口總額下降1.3%、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化債工作正在迎來拐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湘潭化債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堅決杜絕違規舉債、虛假化債。2021年省政府審定的“化債十條”全部實現,特別是在黨中央、國務院深切關懷和省委、省政府堅定支持下,我們成功爭取特殊再融資債券650.9億元。至此,市本級債務穿透后銀行資金占比達90%以上,成本降至4%以下,每年利息負擔比2021年減輕近一半,節約“一個財政”。投資活力有效激發。新獲批國省試點42個,爭取上級財政補助和政府債券額度268.5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制造業中長期貸款項目數量和額度、專項債券使用率均居全省第一。綜合運用多種工具,創新產業投資模式,產業投資增長14.2%,占全部投資的79.1%。聚焦“湘商回歸”,拜訪“百名潭商”,引進“三類500強”項目31個,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53個、總投資541.3億元。項目履約率、開工率、資金到位率分別達86.9%、75.8%、38.4%,均超額完成年度計劃。消費動能快速復蘇。國家文旅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加快推進,迅速出臺“促消費八條”,開展“嗨夠湘潭”系列活動,發放消費券2156萬元。第六屆中國(湘潭)齊白石國際文化藝術節、第二屆湖南花博會、市旅發大會等活動成功舉辦,韶山南—深圳北“偉人故里 活力湘潭”高鐵專列正式開通,萬樓·青年碼頭、湘江外灘等一批新場景、新集聚地火爆“出圈”。批發、住宿、餐飲業銷售額(營業額)分別增長20.2%、17.3%、17.1%,接待國內外游客、旅游總收入首破4500萬人次、400億元大關。高水平對外開放扎實推進。連續7年上榜中國外貿百強城市,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增長50%,外貿出口收匯率提高至70%以上,外貿結構大幅改善。全省首個“跨境電商+全域旅游”進口商品新零售項目在韶山成功簽約。湘潭經開區(含湘潭綜保區)掛牌中國(湖南)自貿試驗區協同聯動區。吉利汽車拓展非洲新市場,“湘潭車”逐鹿世界。
(二)加快推動質量變革和動能轉換,產業發展形成蓬勃之勢。我們加快推進產業間深度融合,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6.7∶50.4∶42.9。先進制造業支柱地位更加鞏固。居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榜第67位,制造業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40%左右、全省第一。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落地116個、總投資320.4億元,工業投資增長16%,工業稅收占全部稅收比重45%以上。現代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深化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中國(湘潭)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正式運行,專利預審質量、一次授權率等指標均居全國前列,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3.6件、高于國省水平,技術合同成交額376億元,占GDP比重13.7%、全省第一。深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鑫億電纜、云通物流入選全國首批民營企業標準“領跑者”名單,龍牌醬油等7家企業獲評省消費品“三品”標桿企業。湘潭金融商務區等榮獲省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威勝能源入選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農業現代化創新實踐、卓有成效。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深入推行田長制,糧食播種254.3萬畝,產糧121萬噸、增產2.7萬噸,“投貸聯動”建成高標準農田12.8萬畝,“統分結合”服務23.6萬畝,低鎘水稻推廣超12萬畝,湘潭縣低鎘水稻工作獲國務院督查通報表揚。率先構建農村產權交易四級體系,敲響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第一槌”。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連續四年優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性收入增長10%,新增“百萬村”30個、達60個。完成農村小水源工程3186處,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26.3萬畝。雨湖區獲批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區,韶山市入選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
(三)緊緊抓住關鍵要素系統布局,切實促進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相互塑造、融合發展。我們大力實施產業強市“千百十”工程,推動制造業不斷向高端“進階”、智能“革新”、綠色“升級”。集群集聚效應凸顯。全力推進“產業規劃+專業園區+綜合服務”發展模式,出臺先進儲能(動力)電池及材料、汽車及零部件、先進鋼鐵材料、醫療器械等一攬子產業新政,鋪排“三改一擴”項目238個、總投資251.2億元,新增省級產業集群3個、達7個。湘鋼營收持續保持千億以上、盈利能力全國領先,汽車鋼、特種鋼等新產品相繼投產。吉利加大在潭戰略布局,列入省十大產業項目、年產15萬輛的遠程新能源輕型商用車,3個月開工、12個月首車超級VAN下線,“湘潭速度”刷新吉利紀錄,創下市場化、專業化招大引強的典型案例。湖南裕能躋身全國民營企業500強,藍思科技營收首破100億,金龍、伍子醉營收首破50億。創新驅動更加強勁。榮登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榜第58位,研發投入強度2.7%、全省第三,萬步炎教授榮獲“時代楷模”稱號。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4家、達823家,國省科技創新平臺49家、達225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家、達37家,省級130家、達251家。湘電等15家企業產品獲省級單項冠軍。培育智能制造企業60家、“上云上平臺”企業超3000家,湘鋼中厚板入選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牽手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湘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湖南工程學院等高校,加快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海上風力發電裝備與風能高效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入列,深遠海超大功率直驅永磁海上風電機組關鍵技術入選省十大科技攻關項目,雙面鍍膜、核燃料棒包殼材料等技術國際領先,“湖科大星座”首星發射成功。韶山市入選國家創新型縣市,雨湖區上榜全國創新百強區。金融支撐功效卓著。全省首家區域性股權市場湘潭專板正式開通。普惠貸款增長17%,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長44.5%,綠色貸款增長27%。新增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14.2億元,企業惠及率全省第一。資產證券化取得歷史性突破,湖南裕能、崇德科技、永達股份相繼上市,新增上市企業數量全省第一,總數達到8家,提前實現“三年倍增計劃”。
(四)大刀闊斧推動重點領域制度性改革,下大力氣重構治理體系。財政整肅向縣市區、園區延伸。持續扎緊制度籠子,全面實施零基預算,連續兩年出臺“財政改革十條”,落實“兩審查、三監測”舉措,財政運行風險防控體系實現縣市區、園區全覆蓋。“用、售、租、融”處置盤活國有“三資”105億元。園區“去行政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對標“五好”要求,系統推進剝離社會事務、投融資、財稅體制、要素市場化配置、“放管服”和績效薪酬等6項改革,湘潭高新區、湘潭經開區社會事務職能全部剝離,精簡機構20%、人員84%,園區開始輕裝上陣。平臺公司大整合、大改革、大轉型,走市場化、專業化、實體化發展道路。聚焦“縮表、降息、瘦身、賦能”,深化“兩去一降一補”。電化產投精簡組織架構40%、管理人員28.6%,城發交發合并后精簡組織架構62%、管理人員40%。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不斷深化。建成園區畝產論英雄產業數字地圖,完善國有土地征收政策,盤活批而未供土地12273畝、閑置土地2954畝、園區低效用地2028畝。與湖南移動深度合作,成立全省首家算法應用聯合創新中心,建成數字招商等一批標志性項目,90家單位50億條數據實現匯集共享。實施蓮城人才行動計劃,連續3年上榜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百強城市,引進各類產業人才近萬人。
(五)融入一盤棋、下好先手棋,充分激發長株潭一體化、城鄉融合發展的強勁動力。長株潭一體化躍升新實踐。沿湘江百里畫廊兩岸齊頭并進,湘江科學城首開區建設全面啟動,科創中心主體竣工,湘潭大學城、長株潭新能源汽車城藍圖繪就,黃家灣、興隆湖、萬樓濱江等片區空間優化。一力長株潭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颶速長株潭公路港物流園加快建設,湘潭港總體規劃正式獲批,長沙、湘潭實現“地鐵同城”,通勤時間縮短至20分鐘。149項政務服務實現“跨域通辦”。綠心保護工作蟬聯第一。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取得新進步。新增常住城鎮人口約3.5萬,城鎮化率達66.6%、提升1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3.8%、6.4%,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1.7。湘潭大學城創新創業園等城市更新項目順利推進,153個老舊小區、1199戶城市棚戶區完成改造,1271套保障性租賃住房開工建設,既有住宅加裝電梯322臺,市城區實現物業管理全覆蓋。海綿城市建設不斷深化,37個“廠網一體化”項目全部完工,全省首個地下水應急備用水源項目全面建成。改造老舊燃氣管道80.4公里、戶內燃氣設施1.1萬戶。增加機動車停車位近萬個,有效破解停車難題。城區9處零碎空地、邊角空間“變身”口袋公園。縣域經濟實現新發展。湘潭縣榮獲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檳榔產業產值達180億元、產量占全省四成,湘蓮全產業鏈總產值突破100億、加工企業超80家,柏屹模式全省推介。湘鄉市成功獲批建設綠色化工園區,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工業,發揮資源優勢發展新興產業,醫療器械產業來勢好,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寬。韶山市獲評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試點,旅游綜合收入超60億元,較去年增長3倍。鄉村面貌呈現新變化。680個村莊規劃全面完成,194個美麗鄉村、1330個美麗屋場、17萬戶美麗庭院實現“三美”聯建,317戶農村危房完成改造,73萬人飲水安全有效改善,3426座農村戶廁煥然一新。提質改造農村公路99.8公里、建成安防設施137公里。鄉鎮快遞網點、快遞服務進村實現全覆蓋。湘鄉市、岳塘區分別獲評國、省“四好農村路”示范,姜畬鎮青亭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錦石鄉碧泉村等3個村莊規劃成果入選省“和美湘村”優秀案例。
(六)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生態環境整治效果顯著改善。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明顯成效。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PM2.5平均濃度、空氣質量優良率三項指標均達歷史最佳,改善率分別居全省第一、第二、第二。41個排污口完成整治,困擾多年的愛勞渠返黑返臭問題整治銷號,唐興橋流域等水體水質明顯改善,國控斷面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100%,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以高壓態勢有效解決渣土亂象。積極推進國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受污染耕地、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分別達91%、100%。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全面提質。林長制推深做實,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加速建設,現有生產礦山全部建成綠色礦山,修復廢棄礦山1906畝。四級河長“智慧巡河”,整改整治河湖“四亂”112處、中小河流30.9公里,河湖生態有效復蘇。湘潭縣、湘鄉市入選全國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大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認真實施低碳城市亞行貸款項目,獲批國家首批碳達峰試點、省環境權益抵質押融資試點,成立湘潭低碳氣候股權投資基金。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43%、高于省定目標7個百分點。獲批全國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清潔能源公交車占比100%,新能源出租車占比超70%。岳塘區再次上榜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七)兜牢底線,深化改革,優化服務,實實在在為民辦實事。我們牢牢兜住“三保”底線,高質量完成省市重點民生實事,在財政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努力實現民生支出穩定增長,比重達78.0%。社會保障基礎更加扎實。獲批全國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城市,大力實施“技聚蓮城”等六大行動,新增就業5.2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萬人、返鄉創業2395戶、職業技能培訓2.5萬人次,1.5萬高校畢業生留潭來潭就業創業、增長10.2%,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養老、失業、工傷總參保人次達288.2萬,城鄉低保、殘疾人“兩補”等標準穩步提升。率先出臺促進養老產業發展專項扶持政策,農村養老村級互助、街道社區養老等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每個縣市區均擁有中心敬老院、重度失能照護中心。長護險試點穩步推進,3600名重度失能人員家庭照護負擔有效減輕。市六醫院醫養結合工作成為全國示范。教育和衛生事業顯著進步。新建竹埠港實驗中學、雨湖區建元中學、岳塘區和平中心完小,改造寄宿制學校和小規模學校30所,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成績全省第二。普通高中本科上線率64.4%、提高2.3個百分點。拔尖創新人才教育培養工作列入全國基礎教育典型案例。中職學校達標工程順利推進。校外培訓綜合治理經驗被教育部推介。“我的韶山行”等紅色研學“走心、走紅”,35.8萬人次接受紅色洗禮。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組建城市醫療集團,獲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5個、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示范性醫院5家,綜合醫改工作4次在全國推介。落實藥品耗材集采制度,節約資金超5億元,DRG支付覆蓋率達85.5%。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周期復審,8次蟬聯“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群眾關切高效回應。領導干部踐行“四下基層”,“零距離”傾聽群眾訴求,一批信訪積案有效化解。積極處理各類欠薪問題,為農民工追發工資5200多萬元。強化房地產政策支撐,“交房即交證”步入常態化,“保交樓”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交付率96.83%。全面梳理“半拉子”工程,克服重重困難,推動人民群眾翹首以盼的楊梅洲大橋、下攝司大橋全面復工,G240全線、G320繞城線三期湘鄉段主體貫通,濱江片區(高新段)道路及二大橋匝道全面竣工。安全水平鞏固提升。12個專安委分條線分行業抓實安全生產工作,扎實開展臨水臨崖交通道路、臨馬路學校幼兒園、馬路市場、自建房、燃氣等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808處公路安防D、C級隱患全面清零,危化品、能源、燃氣、礦山、煙花爆竹、食品安全等領域“零事故”,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21.1%、15.3%,獲評全省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優秀。岳塘區七星村森林防滅火“三定兩能”工作法,雨湖區先鋒街道、湘鄉市棋梓鎮除險避險經驗獲國省推介。治安、刑事警情分別下降33.7%、21.1%,成功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獲評首批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
(八)改進作風、加強管理、提高效能,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續提升。我們始終堅持黨對政府工作的全面領導,扎實推進主題教育、“走找想促”、“三送三解三優”和“心連心走基層、面對面解難題”等活動,發動黨員干部深入一線、深入基層,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矢志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政務服務事項實現閉環動態管理,“五重”工作機制和馬上就辦、辦就辦好“111”工作機制高效運轉。主動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高質量辦理建議提案558件,辦復率100%。“五經普”工作扎實推進。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行政復議規范化和行政應訴制度化水平不斷提升。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強化巡視巡察整改和統計監督,常態化開展審計“經濟體檢”。深化全國法治政府示范市建設,6個單位獲評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雨湖區獲批基層社會扁平化治理改革國家級標準化試點。“親而有度、清而有為”政商新生態持續優化。深入推進優化營商環境“一號工程”,踐行“五到”理念,率先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硬核”舉措36條,有效保護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26.8億元、惠及企業5.9萬戶次。優化政銀企常態化對接機制,健全市場主體訴求響應平臺,“輕微不罰、首違不罰”全面推行,“極簡審批”十條深入實施,“標準先行、信用兜底”模式全省推廣,審批提速超85%。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化“六統一”工作圓滿完成。12345熱線實現“一號響應、接訴即辦”,新生兒出生、入學等“一件事一次辦”在全省試點示范。
同時,我們隆重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時刻關注在外奮斗的湘潭兒女,英雄航天員湯洪波再次遨游太空,賽艇運動員伊緒帝杭州亞運會奪冠。統計調查、檔案、港澳臺僑事務、民族宗教、氣象等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工會、青少年、婦女兒童、殘疾人、慈善、紅十字等各項事業取得新成效。扎實做好軍人服務保障工作,全力推動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創新發展。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湘潭化債之路鏗鏘奮進,轉型發展堅毅篤行。我們之所以能夠頂住巨大壓力,經受住重大考驗,在風雨過后迎來彩虹,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舉旗定向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關心支持的結果,是市委堅強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全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頑強拼搏、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和各人民團體,向離退休老同志,向駐潭部隊、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指戰員,向駐潭金融機構、企業、高校,向所有關心支持湘潭改革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思危方能居安,知憂才能克難。我們非常清醒地認識到,湘潭仍處于前期歷史遺留問題消化期和結構性改革轉型發展關鍵期,工作中還存在較多問題和困難。穩增長方面,長期積累矛盾和新發生困難因素疊加,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突出。湘潭是傳統老工業基地,面臨技術變革帶來產業分工和區域布局深刻調整的巨大挑戰。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財政收入、進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承壓波動,質量效益雖然改善,但是規模速度與年初預期目標還有一定差距。債務化解方面,雖然取得重大戰果,但沉重的債務負擔并未減輕、土地市場發生重大變化,財政壓力空前加大,要全面修復政府資產負債表,還需下更大力氣深化“治本”之策,久久為功。發展動能方面,鋼鐵產業一直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湘鋼產品本地轉化率長期處于10%左右的低水平,優質鋼、特種鋼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向加工環節延伸不夠,與工程機械、汽車產業融合不夠;汽車產業的“量”還沒上去,電動化智能化進程偏慢,產業集群發育不夠;紅色文旅質效不優,巨大的消費潛能亟待釋放;戰略性新興產業還沒有形成支柱,技術迭代快,內卷嚴重,需警惕新能源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發展質量方面,園區畝均稅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低效用地、閑置廠房數量不少,“撿到籃子都是菜”的情況較為普遍。產業空間布局和產業政策碎片化,招商引資能級不夠,大項目、好項目不多。產教融合深度不夠,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低,產學研尚未搭建成熟機制。城鄉統籌和民生福祉方面,城中村、老舊小區較多,征地拆遷遺留下來的“傷疤”亟待修復。縣域經濟實力不強,缺乏特色和承載力,農村空心化問題突出。環保、安全等領域歷史欠賬較多,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優質資源供給不充足、不均衡,部分領域與長沙有較大差距。政府效能方面,一些干部精神懈怠、能力不足問題不容忽視,相互“踢皮球”、新官不理舊賬的情況時有發生,等等。對此,我們一定直面問題,系統施治,決不辜負全市人民的重托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