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2年12月28日在株洲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株洲市人民政府市長 陳恢清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在大戰大考中勇毅前行,2022年工作殊為不易
2022年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極其難忘的一年。這一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深入貫徹“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緊緊圍繞“聚焦、裂變、創新、升級、品牌”工作思路,大力開展“市場主體培育年”和“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動,全力培育制造名城、加快建設幸福株洲,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保持了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一年來,我們致力圍繞一個中心,穩住了經濟大盤。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以及新冠疫情、罕見旱情、突發火情等諸多超預期因素疊加影響,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創造性實施“房地產19條”等一攬子政策措施,扎實推進“三大支撐八項重點”,開展項目建設“三比三看”和“百日攻堅”行動,大唐華銀擴能升級、炎陵抽水蓄能、攸縣抽水蓄能、中車時代功率半導體、風光資源開發利用5個百億項目開工建設,創歷史之最。7項典型經驗做法獲省政府大督查通報表揚。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好于全國、高于全省。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5%以上。主要實現了“八個突破”:13條新興產業鏈產值突破6000億元、園區技工貿收入突破5000億元、市場主體突破40萬家、“四上”企業突破5000家、規模工業企業突破2000家、重點項目完成投資突破1000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0家。全市經濟呈現穩中向好、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
一年來,我們致力抓好“兩個統籌”,確保了發展安全。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努力營造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和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疫情處置精準有效。面對三年來最復雜最嚴峻的新冠疫情,團結依靠廣大干部群眾,以快制快、科學處置,以最小代價實現了最好防控成果。安全形勢平穩有序。深入開展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暨拆違保安“百日攻堅”行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全市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特別是面對1961年來歷史最嚴重旱情,我們堅持防汛抗旱、森林防滅火兩線作戰,實現了大旱之年無大災。風險防范化解有力。獲評全省年度化債工作優秀市縣和化債成效突出地區。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考核居全省第一。“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有力有效。清理盤活“三資”價值總量170.8億元,實現財力45.9億元。在全省率先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任務,突出環境問題整改扎實推進,清水塘治理得到全國人大執法檢查組肯定,環保宣傳獲聯合國環境署表彰。一大批社會穩定和政治安全領域風險妥善化解。
一年來,我們致力打造“三個高地”,提升了發展質量。成立打造“三個高地”指揮部,推行工作項目化、團隊專業化、管理扁平化,大力興產業、推項目、促發展。制造業實力持續提升。入圍全國制造業城市40強,居第36位,較上年前進6位。中小航空發動機產業獲評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新增先進硬質材料、陶瓷、服飾、高分子新材料4個省級產業集群,國省集群數量穩居全省第一。中車雙碳產業基地、北斗產業園、三一智慧鋼鐵城、三一硅能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獲批全國首批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全國老工業城市重點聯系城市。創新動能持續增強。研發投入強度穩居全省首位,預計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1%。功率半導體集成技術、重載快捷大功率電力機車2家全國重點實驗室正式獲批,歐科億、華銳精密獲批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全國IPv6技術創新和融合應用試點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排名全國第37位,較上年前進4位。聯誠軌道裝備公司電力機車專用風機等6家企業產品獲評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新一代軌道交通高效驅動系統技術、力能大科學裝置等項目順利推進,永磁電機、半導體等領域一批自主創新成果填補國內空白。改革開放活力持續釋放。國資國企、投融資、要素市場化、政府性投資工程招投標等重點改革加快推進,市資源投資集團、市人才集團等成功組建。在地市級政府投融資平臺轉型發展評價中,城發集團居全國第19位、全省第1位,國投集團居全省第7位。加快建設“五好”園區,9個園區實現行政與社會管理職能剝離,株洲高新區在全省率先完成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株洲經開區改革有序推進,園區畝均稅收同比增長23%。省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高分子新材料產業基金簽約落地,總規模200億元的先進產業集群發展母基金設立運行。加強政銀企合作,簽訂融資9600億元的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湘粵非鐵海聯運班列實現常態化運行,康寧湖南物流分撥中心落戶株洲,保稅物流中心全國排名前進20位,獲批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高質量辦好第十屆全球湘商大會、首屆株洲旅發大會、通航博覽會、全國工業App和信息消費大賽等活動,打造“株洲@你”等宣傳品牌,擴大了城市開放度和美譽度。
一年來,我們致力推進區域協調,增強了發展韌性。堅持走融合化、特色化發展之路,持續推進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城市品質不斷提升。入選國家“Ⅱ型大城市”、全國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全國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全國綠色出行創建考核評價達標城市。綠色裝配式建筑加快發展,湖南(國際)綠色建造科技博覽園選址株洲。高質量通過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整改。開展城市空間美化行動,“三微”實事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專項行動穩步推進,田心軌道城、鳳凰航空城、清水塘等重點片區加快建設,新華橋、楓溪大道608所段下穿改造、田心路竣工通車,株洲火車站及東西廣場建成啟用。株洲始發至北京、上海高鐵列車正式開通,實現了在家門口坐高鐵“進京達滬”的夢想。鄉村振興有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獲評全國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創新示范區培育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推進,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建成幸福屋場100個。“六大強農”升級行動深入實施,扛牢糧食安全責任,實現糧食總產量30.66億斤,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實現清零。白關絲瓜種子搭乘神舟十五號“飛天”。“三社合一”改革試點初見成效。“村電共治”經驗全國推介。農產品智慧冷鏈物流園建成投產,全國農產品冷藏保鮮整縣推進現場會在茶陵召開。攸縣成功創建全省首批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示范縣,炎陵獲評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醴陵隆興坳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長株潭都市圈建設步伐加快。積極對接融入“強省會”戰略,優化提升5項融城片區規劃方案。京港澳高速擴容工程、長株攸高速等加快推進,長沙一中云龍實驗學校建成使用。125種電子證照在三市互通互認。湘江流域綜合治理和綠心保護協同推進。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加快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協同并進。“十大工程百大項目”深入實施,淥水航道成為“省市共建”項目,醴婁、茶常、金醴等高速加快建設,一批省際“盡端路”相繼打通。電瓷、煙花、黃桃產業跨省合作初見成效,“兩山”鐵路、“湘贛紅”區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株萍吉合作機制更加健全。
一年來,我們致力優化營商環境,培育了發展動能。大力開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行動,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創新推出制造名城早餐會、企業辦事不求人、“六即”改革、“縣鄉吹哨、部門報到”等制度機制。出臺“法治護航12條”。“水電氣網報裝一件事”“竣工即交證”“一把手走流程”、產業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等經驗做法獲國省推介。“諸事達”用戶突破245萬。大力開展千名干部聯千企“送政策、解難題、優服務”活動,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留抵退稅占稅收比重、制造業退稅規模全省第一。率先推行土地招商“五帶”模式,新簽約億元及以上項目249個、總投資額843.2億元,新增“三類500強”企業投資項目36個。連續三年上榜中國人才吸引力百強城市。大力開展“市場主體培育年”活動,新增市場主體11萬戶。上市在審在輔企業8家,居全省第二。新增國家級“小巨人”21家,總數達58家。新增國家重點“小巨人”9家,總數達25家,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企業密度全國第一。
一年來,我們致力增進民生福祉,彰顯了發展溫度。以民生“六位”建設為重點,大力實施十大民生實事,省市民生實事較好完成。社會保障提質增效。新增城鎮就業5.83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17萬人,“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實現“七連增”,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十八連漲”,城鄉低保實現“九連提”。住房公積金繳存總額突破500億元,“面簽當天即放款”經驗全省推介。成為全國唯一開展藥品和低值醫用耗材帶量采購的非省會城市、全國首批“兩病”門診用藥保障專項行動示范城市。社會事業繁榮發展。新建公辦中小學校6所,義務教育學校“民轉公”6所,新增公辦學位2.03萬個。提質改造農村中小學117所。義務教育“雙減”經驗全國推介。推進九郎山職教科創城提質升級。湖南汽車職院等3所院校進入國家“十四五”本科院校設置規劃。成功簽約共建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附屬株洲醫院,獲批湖南省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先導區。成功承辦全省首屆職業技能大賽,我市所獲金牌數和總獎牌數均居全省第一。易冉榮膺“大國工匠”。十四屆省運會我市得分全省第二。隆重舉行壬寅年祭祀炎帝陵典禮。高規格舉辦青年人才集體婚禮。社會治理持續加強。深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創建,先后三次在全國作經驗介紹。健全市域社會治理風險防控“N合一”機制,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打擊整治養老詐騙、道路交通頑瘴痼疾整治、船舶碰撞橋梁隱患治理、“利劍護蕾”等專項行動。全市信訪工作總體呈現“六降四無”良好態勢。全年食品藥品安全“零事故”。
一年來,我們致力加強自身建設,體現了發展擔當。堅持黨建引領,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注重狠抓落實,把政治忠誠體現在推動株洲發展的實干實績上。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地方立法“株洲模式”、法治審查“株洲品牌”獲國省推介。堅決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辦理省建議提案21件、市人大代表建議254件、政協提案283件,辦復率100%。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監察、審計、統計監督,行政權力運行更加規范。堅持過“緊日子”,三公經費實現“十連降”。大力降本增效,政府投資效益明顯提高。政務公開主題日和政策解讀小推手經驗獲國務院推介。大力開展“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動,面對復雜嚴峻的風險挑戰、面對疫情的嚴重沖擊、面對沉重的歷史包袱,全市廣大干部以堅定信心、奮發有為的歷史主動精神,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的巨大勇氣,開拓進取、擔當實干的堅強斗志,打贏了不少硬仗、惡仗,凝聚了強大的發展正能量!
各位代表!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2022年,我們堅守初心使命不懈怠,緊盯目標任務不動搖,全力以赴穩經濟、抓改革、促發展,眾志成城戰疫情、抗旱災、滅山火,攻堅克難闖關隘、防風險、保穩定,我們的發展信心更加堅定、前進動力更加強大、奮斗精神更加昂揚、干事氛圍更加濃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株洲邁出堅實步伐。這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與支持的結果,飽含了各位代表、各位委員的智慧和力量,是全市人民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向駐株部隊官兵以及中央、省駐株單位,向離退休老同志,向所有關心支持株洲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發展中還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高質量發展基礎還不牢固,有效需求不足,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困難較多,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改革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方面還面臨不少難題;政府債務化解任務依然很重,安全生產、基層治理等領域還存在薄弱環節;少數干部擔當精神不夠,干事創業本領不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同程度存在。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發揚斗爭精神,切實加以解決。
二、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扎扎實實做好2023年工作
明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把全市人民的思想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黨的二十大確定的目標任務上來。
當前株洲進入了乘勢而上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株洲篇章的關鍵期,邁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株洲的新征程,全市發展面臨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環境、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要求,我們必須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升加快株洲發展信心。盡管新冠疫情影響仍然存在,不確定因素增多,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但我們要看到,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湖南的“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是我們最大的機遇;我們要看到,中央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我們要看到,株洲產業基礎好、配套體系全、發展韌性足,后疫情時代經濟發展和市場開放的活力將全面復蘇。特別是國省重大戰略、重要政策、重點改革正在發力見效,明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這是我們的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我們必須守正創新、自立自強,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不斷奪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株洲的更大勝利!
2023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堅持“聚焦、裂變、創新、升級、品牌”工作思路,以“項目攻堅年”和“作風建設年”活動為抓手,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在經濟建設主戰場上更加集中力量,大力培育制造名城、加快建設幸福株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株洲開好局起好步。
2023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5%左右;進出口總額增長20%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以內;居民收入增長高于經濟增長;城鎮調查失業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糧食產量30億斤以上;完成國家和省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同時,錨定“一突破、兩進位、三覆蓋、六倍增”五年目標,一以貫之、一鼓作氣、一抓到底,力爭實現“三突破三新增”: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0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萬元,園區技工貿收入突破6000億元;新增1個千億產業、1個千億園區、1家百億企業。
實現以上目標,我們要突出重點、精準發力、實干出彩。聚焦產業強市發力。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數字化發展,加快構建“3+3+2”現代產業體系,大力實施先進制造業“七大工程”,加快建設制造強市、質量強市、數字株洲。聚焦項目建設發力。深入開展“項目攻堅年”活動,堅持項目第一抓手,服務圍繞項目轉,工作圍繞項目干,狠抓簽約項目落地率、資金到位率、建成投產率“三率攀升”,促進項目投資量、實物量和工作量“三量提升”,全力抓好“四個十大”項目,以項目大建設推動高質量大發展。聚焦改革開放發力。深入推進改革創新,推進“四個十大”改革舉措,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讓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聚焦城鄉統籌發力。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找準定位、合作共贏,打造宜居智慧韌性城市,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聚焦環境優化發力。開展“三度”競賽活動,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讓營商環境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對外開放的新標識、區域競爭的新優勢。
2023年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堅持穩中求進,推動經濟更高質量發展。堅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持續加力打造“三個高地”,強化“三大支撐八項重點”,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較快增長。
全力加快項目建設。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緊盯“四在”項目,梳理“五未”清單,開展“四大攻堅行動”。健全工作機制,更好發揮“三個高地”指揮部的靠前指揮和抓總作用,大力推行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實施體制重塑和流程再造。實施重點建設項目549個,完成投資1068億元。加大制造業投資力度,引導各類優質資源要素向制造業集聚,重點抓好中車時代功率半導體器件等十大產業項目。持續推進重點領域補短板投資,圍繞網絡型、產業升級、城市、農業農村、國家安全五大領域,擴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等建設,重點抓好老工業基地設施提質等十大基礎設施項目。前瞻布局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和技術研發,重點抓好15兆瓦級海上漂浮式風力發電關鍵技術等十大科技攻關項目。全力以項目之“進”支撐經濟之“穩”。
全力推動產業發展。優化產業鏈工作機制,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力爭制造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4%以上。深入實施產業發展“千百十”工程,提質升級“3+3+2”現代產業體系,推動軌道交通裝備、中小航空發動機向世界級產業集群躍升,爭創先進硬質材料、先進陶瓷國家級產業集群。推動電力新能源與裝備制造、信息技術與北斗應用、先進陶瓷和新型功能玻璃產業向千億規模邁進。扎實開展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加快數字經濟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持續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大力推進“四算一體”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推廣,打造一批5G應用場景,加快發展移動互聯網、北斗應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爭創全國智能制造先行區,力爭數字經濟增長15%以上。積極培育研發設計、基礎檢測、現代物流、法律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
全力激發市場活力。開展“紓困增效”專項行動,推行“免申即享”,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完善企業服務體系,打通政策覆蓋中小微企業“最后一公里”,穩住市場主體,留住發展“青山”。加大市場主體培育力度,實施“裂變、新苗、尖峰、立柱”計劃,實現市場主體突破45萬家,企業占比達到25%。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80家以上、“四上”企業500家以上、省級及以上“小巨人”企業70家以上。大力培育骨干稅源企業,夯實財稅增收基礎。實施企業上市“金芙蓉”躍升行動,新增上市及過會企業3家。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鞏固和提升傳統消費,舉辦“制造名城、幸福株洲”消費節,提振餐飲、住宿、家政等服務消費,促進汽車、家電、家具等實物消費。探索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新模式,促進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支持發展共享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等新模式,規范發展直播電商。推動中心商圈資源整合提質,打造一批“夜間經濟”地標,做響十大網紅景點等六類熱門“打卡地”品牌。
全力推動園區提質。加快創建“五好”園區,推進園區“三生融合”“三態協同”。支持攸縣化工園調區擴區,爭取清水塘片區納入株洲經開區,打造北斗產業園、天元工業軟件園等“園中園”,推進醴陵經開區申報國家級園區。深化園區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園區管理向“泛投資機構”轉型,理順株洲高新區“一區三園”體制。推進賦權強園,實現“園區辦事不出園”。強化“鏈園協同”,突出主特產業招大引強,爭創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區。持續開展畝均效益評價,加大“三類用地”、閑置標準廠房處置力度,全市園區畝均稅收達到20萬元。
全力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強化教育、科技、人才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優化農村學校布局,加快水竹湖學校、雅禮實驗學校等建設,推動田心片區教育提質升級。鞏固和拓展“雙減”成果,強化學生心理關懷和校園安全管理。加強名師名校長培養,減輕中小學教師非教育教學負擔。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強縣域高中建設。全面推進九郎山職教科創城提質升級。全力支持列入國家本科設置規劃的高職高專達到評估標準,推進技師學院轉設高職。增加公辦中職學位,加快“楚怡”中職學校改擴建。支持湖南工業大學“雙一流”建設。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3.2%以上。培育科技企業梯隊,高新技術企業達12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1500家。打造創新平臺載體,加快力能和冰風洞大科學裝置等項目建設,推動永磁動力、高分子材料、新能源裝備等平臺進入“國家隊”。深化科技體制和評價改革,健全知識價值信用評價體系,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大力推進“雙創精英人才計劃”,引育頂尖領軍人才10名以上,扎實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加大企業柔性引才用才支持力度。著力打造青年發展型城市。推動先進產業集群發展母基金高效運行。加大征拆力度,完成集體土地征拆1.8萬畝左右、國有土地征收7.16萬平方米。強化電力保障,推進株洲百萬噸儲煤基地建設。
(二)堅持開拓創新,推進更高水平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釋放經濟發展新活力。
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積極推動投融資模式創新,嚴控政府投資成本。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力提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推進金融創新發展,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完善以支持實體經濟為本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深入開展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健全要素市場體系,推進公共資源交易“應進必進”。深化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統籌全市耕地、礦產和林業資源管理。推進戰略和應急物資儲備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更大彰顯“三社合一”改革試點成效,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深入推進統計管理體制改革,做好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
持續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堅持對外貿易出口和進口并重、穩存量和擴增量并舉,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湖南自貿區協同聯動區建設,推進外貿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力爭有實績的外貿企業達770家以上,全市進出口總額達到全省中等偏上水平。堅持外經、外貿、外資“三外”綜合施策,搭建高質量開放平臺,加快激活保稅物流中心效能,構建清水塘口岸經貿區,打造全國二手車出口重要集散基地,湘粵非鐵海聯運班列全年開行300列以上。
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面落實“招商引資28條”,組織舉辦軌博會、瓷博會、服博會、航博會、鉆石論壇、煙花論壇等,持續開展“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行動、“國企帶民企、大手牽小手”產供需對接活動。推動湘商產業園和湘商總部建設。發揮“廠所結合”優勢,支持龍頭企業孵化裂變新主體。積極爭取國省重大試點、重大項目、重大政策支持。創新開展市場化招商、產業鏈招商、場景化招商、小分隊招商、資本招商。全年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200個以上,“三類500強”項目20個以上,實際利用外資4000萬美元以上,到位內資增長10%以上。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大力開展“最高時效度、最優便利度、最好滿意度”服務市場主體競賽活動。持續鞏固制造名城早餐會、企業辦事不求人、“一把手走流程”等成果,推動“六即”改革等走深走實。心甘情愿、心急如焚為企服務,及時解決市場主體急難愁盼問題,擦亮“創業株洲、萬事無憂”服務品牌。深化“一網通辦”,打造“一件事一次辦”升級版。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落實“促進民營經濟10條”,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營造重商、親商、安商濃厚氛圍,讓企業辦事更方便、項目推進更順暢、投資創業更安心。
(三)堅持統籌協調,促進更高能級區域發展。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增強發展平衡性協調性。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扎實推動五大振興。全面落實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糧食生產面積穩定在330萬畝以上。全面落實“田長制”,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深入實施“六大強農行動”,大力發展鄉村產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打造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持續推進“一村一品”建設,新增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0家、“兩品一標”農產品20個以上。推動全市村莊規劃全覆蓋,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改建農村戶廁6500個。全力推進酒埠江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醴陵市水系連通水美鄉村項目建設,做好農村飲水安全維修養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落實防返貧動態監測,突出抓好脫貧產業發展、低收入群體常態化幫扶、易地搬遷后續幫扶,促進脫貧群眾增收穩收,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和新的致貧。
全面發展縣域經濟。實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程,引導農產品加工、產業轉移項目在縣域布局。推進醴陵電力電瓷和花炮、攸縣香干、茶陵現代農業、炎陵黃桃等產業園建設,建設醴炎縣域經濟走廊。培育建設一批百億產業、十億企業、億元項目。深入開展鄉賢返鄉創業行動。激勵金融機構加大縣域經濟發展信貸投放,鼓勵工商資本到縣域投資興業。深化擴權強縣改革。“一縣一策”推進以縣城為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創建全省示范試點縣。健全縣域經濟考評體系,繼續開展“十強十快”鄉鎮(街道)評選,打造一批產業重鎮、邊貿強鎮、特色小鎮。
全面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推動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修訂,完成城市重點片區規劃優化編制。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實施“4+5+N”行動,打造“會呼吸”的城市。加快城市更新,推動田心片區、331片區、601片區改造,推進田心軌道城、清水塘產業新城、鳳凰航空城、高鐵新城、楓溪生態新城、南洲新城等片區開發。新建金山新城鐵路專用線,開工建設航空大道及跨鐵工程。實現清水塘大橋竣工通行,完成石峰大橋東西匝道、建寧大橋東西匝道建設,建成鐵東路北段和新塘西路,拉通淥楓大道、湘江東岸沿江路、天池路、荷葉沖路、升龍路、藏龍路、森林路等“盡端路”,打通珠江北路和栗雨東路交叉口等一批交通堵點。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加強停車秩序治理。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加快推動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創建更高水平國家園林城市。
全面加強區域協調合作。積極對接“強省會”戰略,大力推進長株潭都市圈建設。協同編制智能制造湘江灣、臨空臨園片區規劃。共建湘江西岸科創走廊和東岸先進制造業走廊。開展長株潭市域鐵路和城際鐵路延伸至淥口、醴陵的前期研究。加快推進云龍融城未來社區、華強路到機場連接線、神農百草園等項目建設。加快大唐華銀配套碼頭建設,共同打造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推進電子證照共享互認、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共建共享。深化湘贛邊區域合作,共同爭取國省支持,加快建設“兩帶一走廊”。實施交通強市戰略,加快醴婁、茶常、金醴擴容、京港澳高速擴容和蘆淞通用機場改擴建等項目建設,推進淥水航道、長贛鐵路、株潭高速南環線、長株攸高速、上栗至醴陵以及縣域4個通用機場項目前期。擴大“湘贛紅”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
(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造更高品質生活。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加快民生領域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在全面完成省民生實事基礎上,重點辦好打造幸福屋場等十大重點民生實事。
扎實織密社會保障網絡。堅持就業優先,切實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開展創業培訓,促進創業帶就業。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打造技能人才成才快速通道,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繼續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健全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加強社保基金監管,堅決防范社保領域風險隱患。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探索長租房市場建設,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深入開展“雙擁”共建,加強軍人軍屬榮譽激勵和權益保障,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完善困難群體救助方式。加強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
扎實推進健康株洲建設。推進健康株洲15項專項行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落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改革,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推動湘雅系重大醫學研究成果轉化落地。發展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爭取省級優勢專科區域醫療次中心落戶。健全分級診療體系,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推進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先導區建設,規劃建設神農藥祖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實施省市衛生人才工程和重點專科建設,推進市縣鄉村四級醫療基礎數據共享應用,提升智慧醫療服務水平。全面落實生育支持政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深入推進愛國衛生運動,建設更高水平國家衛生城市。
扎實促進文化旅游繁榮。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加快綜合檔案館、圖書館、文化館數字服務平臺建設。建設新型智庫。打造門前三小、街頭藝術站等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大力實施“歡樂瀟湘”“送戲曲進萬村、送書畫進萬家”等文藝惠民工程。建設市文藝工作者之家。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辦好湖南工業旅游節、醴陵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與產業發展學術研討會、第二屆全市旅游發展大會、鄉村文化旅游節,推進炎陵、醴陵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聚焦“中華始祖炎帝”“世界制造名城”“千年瓷都、天下醴陵”“第一紅色革命根據地”四大品牌,全力打造“神農福地、制造名城”知名旅游目的地,讓株洲成為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五)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更高效能治理。堅持底線思維,持續抓好“兩個統籌”,完善社會治理體系,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守牢安全發展底線。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因時因勢優化防控措施,推進市疾控中心和市公共衛生中心建設,加強醫療資源和藥品儲備,重點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礎性疾病群體的防控,全力保健康、防重癥。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風險,推進安全生產風險專項整治,深化“打非治違”專項行動,繼續開展道路交通等領域頑瘴痼疾集中整治,堅決遏制較大及以上事故發生。加強應急管理力量建設,推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轉化,完善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全力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滅火等各項工作,最大限度減輕災害風險。爭取和承辦好全國應急裝備博覽會。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機制,堅決守住食品藥品安全底線。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積極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健全規范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強化政府債券“借、用、管、還”全過程閉環管理,嚴格審批國企新增債務,壓減企業債務規模,降低融資、人工等成本。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領域風險,大力處置和打擊惡意“逃廢債”行為。有效化解房地產風險,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并購,堅決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加大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傳銷工作力度,建立長效機制,維護金融和社會秩序穩定。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確保數據安全。
提升環境治理水平。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抓好中央和省交辦問題整改。強化“五控”舉措,市區空氣優良率保持在83%。深化河長制、林長制,統籌推進“一江兩水”系統聯治,全力創建淥水國家級樣板河,加快中心城區污水系統綜合治理工程建設,加快白石港排澇泵站、楓溪港泵站建設。加強土壤污染防治,持續推進清水塘老工業區和歷史遺留礦山污染治理修復。加快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落實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建立全市“1+N”政策體系。以全國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建設等為抓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
加強法治株洲建設。大力建設法治政府,堅持依法行政,轉變政府職能。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完善行政執法標準化體系,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執法和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扎實推進“八五”普法,進一步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動海綿城市規劃建設、淥水流域綜合治理立法。深化“信用株洲”建設,健全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著力打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主動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意見,畫好最大“同心圓”。
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加快創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探索組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研究學院和培訓學院聯盟,推進“雪亮工程”和“社會治理一張圖”聯動,統一規范全市網格員管理,進一步健全“N合一”機制,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樣板。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依法嚴懲群眾反映強烈的電信詐騙、盜搶騙、黃賭毒等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信訪工作責任體系和治理體系,推動初信初訪辦理提質和積案化解。全力迎接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大考”,確保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切實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大力支持駐株部隊改革發展,做好國防動員、人民防空等工作。
各位代表!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猶長。當前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社會治理考驗之大都前所未有。我們必須堅持發揚斗爭精神、磨煉斗爭意志、增強斗爭本領,保持知難而進、逆流而上的氣概,淬煉遇強更強、愈挫愈勇的堅韌,在亂云飛渡中把牢正確方向,在風險挑戰中砥礪攻堅膽識,推動現代化新株洲事業航船劈波斬浪、一往無前。
三、以新時代黨的建設為引領,打造忠誠務實高效清廉政府
面對時代的使命、發展的重任、人民的期盼,我們要踐行偉大建黨精神,提高政府系統凝聚力執行力戰斗力,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一)堅定政治忠誠。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筑牢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忠誠,堅決在思想上認同核心、政治上維護核心、行動上緊跟核心。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政府工作各領域、全過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工作要求,以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的絕對忠誠。
(二)堅決務實擔當。時刻保持“在線”狀態,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以對工作極端負責的態度和“釘釘子”的精神狠抓工作落實。健全完善干部容錯糾錯機制,給基層減負、為實干撐腰、向發展聚力,營造干事創業、爭先創優的濃厚氛圍,用實干篤定前行,用奮斗開啟未來。
(三)堅持高質高效。建設數字政府,注重數字賦能變革,優化業務流程再造,數字平臺集成應用,加快形成即時感知、科學決策、主動服務、高效運行、智能監管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大力推進優化財政供養人員比例改革,打造分工有序、辦事高效、運轉協調的行政管理機制。規范督查檢查考核,強化真抓實干督查激勵,以實績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用實績兌獎懲。
(四)堅守清廉本色。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堅持自我革命,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深化整治政府系統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的腐敗,堅決懲治群眾身邊的“蠅貪”。大力糾治“四風”,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持過“緊日子”思想,把有限的資源和財力用在推動發展、改善民生上,全面建設清廉政府,讓清正清廉成為政府的鮮明底色。
各位代表!團結才能勝利,奮斗才會成功。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謙虛謹慎、艱苦奮斗,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加快培育制造名城、建設幸福株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株洲而團結奮斗!
名詞解釋
1. 三大支撐八項重點:“電力、算力、動力”支撐;市場主體倍增工程、產業發展“千百十”工程、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行動、企業上市“金芙蓉”躍升行動、優化營商環境、“五好”園區建設、“四個十大”、湘商回歸。
2. 三比三看:比謀劃能力,看研究深度;比執行能力、看轉化時效;比協調能力,看建設進度。
3. “五好”園區:產業園區規劃定位好、創新平臺好、產業項目好、體制機制好、發展形象好。
4. “三微”:微公園、微亮化、微服務。
5. 六大強農:品牌強農、特色強農、產業融合強農、科技強農、人才強農、開放強農。
6. 三社合一: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信用服務社融合運行的新型農村合作經濟聯合社。
7. “六即”改革:洽談即服務、簽約即供地、拿地即開工、開工即配套、竣工即交證、投產即培育。
8. “五帶”:帶規劃指標、帶實景地圖、帶相關配套、帶社會環境、帶出讓方案。
9. N合一:整合維穩、信訪、退役軍人、涉眾金融、涉恐等部門力量,按照黨委主導、政府主責、部門齊抓共管的原則,形成幾塊牌子,一套人馬,一抓到底的全新機制,對全市社會治理風險防控工作進行全流程指揮調度和全方位統籌管理。
10. 一突破、兩進位、三覆蓋、六倍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在全省排位均前進一位;上市企業、億元稅收企業、世界500強企業投產項目縣市區全覆蓋;千億產業集群、規模工業增加值、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進出口總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上市企業數量實現倍增。
11. 先進制造業“七大工程”:產業基礎再造工程、企業梯度培育工程、數字技術賦能工程、質量品牌提升工程、園區提質升級工程、開放合作提升工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
12. “四個十大”改革舉措:十大改革深化行動、十大改革創新行動、十大改革重點項目、十大基層探索改革。
13. 三度:最高時效度、最優便利度、最好滿意度。
14. 四在:在產、在建、在談、在冊。
15. 五未:洽談未簽約、簽約未開工、開工未竣工、竣工未投產、投產未達產。
16. 四大攻堅行動:項目招引攻堅、征拆供地攻堅、園區項目攻堅、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攻堅。
17. 十大產業項目:中車時代功率半導體器件、三一株洲基地、航空動力重大專項、長株潭先進硬質材料產業園、北斗產業園一期、北京汽車產品升級、宏工智能自動化裝備、中車雙碳產業基地、東方希望現代化生豬養殖、株洲鐵路綜合物流基地。
18. 十大基礎設施項目:老工業基地設施提質、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智慧綠色能源互聯網、城區主干路網提質改造、跨區高速及國省干線公路建設、大唐華銀擴能升級、風光資源開發利用、引洮潤株、淥水流域系統治理、海綿城市建設。
19. 十大科技攻關項目:15兆瓦級海上漂浮式風力發電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示范、兆瓦級混合電推進系統關鍵技術、新能源汽車酰胺基石化新材料全產業鏈技術、超大功率高性能智能變流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應用、雙源重載汽車關鍵技術攻關及產業化、基于硬質合金基體與金剛石涂層適配性的高性能數控刀片、高性能透明微晶玻璃規模化生產成套技術及應用研發、大噸位礦用車制動電阻關鍵技術研究、高精度高可靠數字液壓閥關鍵技術研究、液態動力電池透氣防爆閥研發及產業化。
20. “3+3+2”現代產業體系:第一個“3”是指軌道交通、航空動力、先進硬質材料等3個優勢產業。第二個“3”是指電子信息、新能源、高分子新材料等3個戰略產業。“2”是指兩個一批:一是提升陶瓷、服飾、煙花爆竹等一批傳統產業;二是布局功率半導體、永磁動力、生物醫藥、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通用航空、新型功能玻璃、5G應用、深海裝備、北斗應用、算力基礎設施等一批新興和未來產業。
21. 四算一體:“算力、算網、算法、算據”一體。
22. “三生融合”“三態協同”: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規劃形態、園區業態、產業生態“三態協同”。
23. 兩品一標: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
24. 4+5+N:“4”是開展排水設施體系完善、城市更新“+海綿”、海綿城市建設產業引領、海綿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專項行動;“5”是建設金山新城、楓溪—青龍灣、田心、清水塘、云龍示范片區;“N”是打造一系列精品工程。
25. 兩帶一走廊:湘贛邊區域鄉村振興黨建示范帶、美麗鄉村示范帶和“兩山”鐵路美麗走廊。
26. 十大重點民生實事:①提升農村道路基礎設施水平:提質改造農村“三路”150公里、建設農村公路安防設施100公里、修繕和新建農村橋梁30座;②微公園(口袋公園)建設:建成微公園7個,新增公園綠地3萬平方米;③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及保障性住房建設:開工建設城鎮老舊小區改造70個、新開工保障性租賃住房293套、新籌集公共租賃住房291套;④全面推行“交房即交證”:完成28個商品房項目“交房即交證”,本年度新增預售商品房全部納入“交房即交證”范圍;⑤促進養老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至2023年底全市0—3歲托育服務托位建設達到1.5萬個、養老機構新增護理型床位180張、完成3012戶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⑥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101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依托中醫館標準化建設,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能熟練掌握和運用15項中醫藥適宜技術,中醫藥業務收入同期增長10%;75%的村衛生室能夠開展中醫藥服務,至少掌握4項中醫藥適宜技術;⑦打造幸福屋場,建設和美鄉村:開展農村“三清三小”(清垃圾、清淤泥、清雜物,小菜園、小果園、小庭院)秀美庭院創建500個、推廣“門前三小”(小廣場、小書屋、小講堂)經驗,建設幸福屋場50個;⑧城區道路治理:打通10處交通堵點、拉通10條以上城區未貫通道路、完善12條小街小巷路燈;⑨農村水源保障及灌溉能力提升: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6萬畝、農村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復建設180萬方、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36座;⑩幫扶救助生活困難群體:實現城鄉居民“兩病”門診用藥保障35萬人次以上、為生活困難群體辦理法律援助案件3000件、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6萬人、殘疾兒童康復救助490人、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700戶、農村殘疾人陽光增收360人、城鄉低保標準分別不低于650元/月、5000元/年。
27. 五控:控塵、控車、控排、控燒、控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