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蘇州市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1月8日 李亞平)

2020年02月03日 15:29   來源:蘇州日報   

  點擊查閱更多2020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1月8日在蘇州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上

  市長李亞平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蘇州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我們在中共蘇州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團結依靠全市人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抓好“六穩”工作,突出打好三大攻堅戰,推動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強富美高”蘇州實踐取得階段性成效。

  1.經濟發展增實力。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3萬億元,增長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21.8億元,增長4.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90億元,增長6%。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20億元,增長8%,其中工業投資1200億元,增長8.9%。工業經濟穩中向好,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34萬億元,工業增加值率提高0.5個百分點;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3.4%,提高1個百分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四大先導產業產值占比達到21%,生物醫藥產業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新增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9個、特色基地2家,啟動建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體驗中心。服務業質效提升,實現增加值9700億元,增長7.5%。旅游總收入增長8%,文化產業營業收入增長5.9%。獲評省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示范區4家,新增服務業創新型示范企業33家、總部企業19家,數字經濟規模突破2000億元,國家超級計算昆山中心建成運行,我市榮獲中國軟件特色名城稱號。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停低端落后及過剩產能企業(作坊)1819家,“補短板”項目完成投資任務。建立和實施差別化用地、用能、信貸和排污政策,工業企業綜合評價實現全覆蓋。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和惠企減費舉措,減輕企業成本負擔620億元。高水平完成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25%。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160家、省民營科技企業2142家、瞪羚企業368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8%。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工業設計中心各2個。由盛虹集團牽頭組建的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成為我省首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新建14家市自主品牌大企業和領軍企業先進技術研究院,5家企業通過首批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認定。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獲批設立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成為江蘇地方首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市產業技術研究院、深時數字地球研究中心等加快建設,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蘇州研究院、賽迪研究院蘇州分院、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等一批重大研發機構相繼設立。精心組織第11屆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等活動,新增高層次人才2.4萬人、高技能人才6.4萬人。中國(蘇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獲批運行,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58.3件。

  2.改革開放增動力。政府機構改革任務如期完成,第二批7個經濟發達鎮改革通過省評估驗收。昆山市、蘇州工業園區入選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試點。“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新增市場主體43.2萬戶,累計達到188萬戶。創新服務保障民營企業發展舉措,建立服務企業沙龍、微信群聯系、信息直報三項機制。全面實行“證照分離”改革,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95%實現不見面審批,開通“12345”蘇州企業服務專線。全面推行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的新型監管機制,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優化提升市級政務云,加快推動政務數據整合共享。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3522億元,貸款余額達到3.01萬億元,銀行業貸款不良率為0.65%。實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融資暢通工程,獲批設立全國首家小微企業數字征信實驗區,普惠型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貸款余額分別比年初增長33%和14%,蘇州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累計為企業解決融資需求超6600億元。新增上市企業21家,創歷年新高,其中科創板上市企業6家,數量位居全國城市第3位。我市企業債券工作創新和風險防范成效明顯,獲國務院督查激勵表彰。國資國企改革加快推進,新設混合所有制企業18家。

  開放型經濟量穩質優。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對外貿易總體穩定,進出口總額達到3141億美元,國家級開放創新試點成效顯著,跨境電商交易額、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分別增長10%和8%。做好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有關工作,我市采購成交額等指標全省第一。新設外資項目994個,新引育具有地區總部特征或共享功能的外資企業30家,全市實際使用外資達到46.2億美元。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蘇州片區獲批建設并實現良好開局,中德(太倉)創新合作加快推進。深化通關一體化改革,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貨物申報等主要業務應用率達到100%。以“一帶一路”為重點加快走出去步伐,全市完成境外中方協議投資額29億美元,江蘇(蘇州)國際鐵路物流中心口岸建設穩步推進。太倉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515萬標箱。外事、對臺、港澳、僑務工作得到加強。

  3.城鄉建設增活力。扎實推進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35)編制工作,“多規合一”空間規劃信息平臺榮獲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金獎。主動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大局,制定實施蘇州行動計劃,啟動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基礎設施加快完善,滬通鐵路長江大橋主跨順利合龍,江蘇南沿江城際鐵路施工全面展開,太倉港疏港鐵路專用線開工建設。蘇同黎、南湖路快速化改造和太倉港集裝箱四期碼頭、獨墅湖第二通道、桐涇路北延等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太倉岳鹿路對接上海工程建成通車。軌道交通3號線開通運營,5號線全線車站完成主體結構施工,6號線、S1線加快建設,7號線、8號線順利開工。省四好農村路示范市建設成果得到鞏固提升。大運河蘇州段堤防加固工程扎實推進,望虞河西岸控制工程、東太湖綜合整治后續工程全面完工。1000千伏特高壓淮上線蘇通管廊工程建成投運。新增人防設施130萬平方米。加快5G試點建設,建成5G基站5461個。編制完成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規劃(2035),持續實施平江片區示范工程等古城保護項目,按期完成中心城區架空線整治年度任務,我市入選全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

  鄉村振興有力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深入實施,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面完成,吳中區入選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典型,新增昆山市農村閑置宅基地盤活利用等3項國家試驗試點。蘇繡小鎮典型經驗在全國得到推廣。鄉村振興建設引導基金規模達到90億元,清產核資后農村集體總資產達到3180億元。“三資”監管平臺和農村產權線上交易平臺實現互聯互通。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新增高標準農田9萬畝、現代農業園區4.2萬畝、標準化改造池塘2.4萬畝。新增“蘇州水八仙”等7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吳中“洞庭山碧螺春”產區獲評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昆山市、吳江區成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新增市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28家、共享農莊14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3073名。

  4.生態環境增魅力。統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加強環境突出問題整治,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等反饋問題均按進度要求完成整改。推進711項治氣工程項目,完成燃煤鍋爐整治、堆場揚塵治理、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等年度任務,PM2.5平均濃度每立方米39微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77.8%。實施“水十條”、太湖治理、陽澄湖生態優化行動等重點項目575個,完成4.5萬畝太湖網圍清拆和陽澄湖生態修復一期工程,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分別達到87.5%和86%、提高18.8和10個百分點。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得到全國人大執法檢查組充分肯定,河湖長制工作入選全國主題教育攻堅克難案例。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加快原蘇化廠二期等污染地塊土壤修復。深化“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削減非電行業煤炭消費總量478萬噸,整治“散亂污”企業6709家,完成72家化工企業關閉退出、1個化工集中區取消定位。清理取締非法碼頭268家。深入實施垃圾處置重點工程,新增危險廢物年焚燒處置能力9.8萬噸,新增垃圾分類小區1868個、行政村230個。實施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城鄉面貌不斷改善。全力保護修復長江生態,完成長江蘇州段沿岸造林綠化8071畝,市區新增及改造綠地350萬平方米,全市陸地森林覆蓋率達到30%。新增受保護濕地2.2萬畝,吳江同里國家濕地公園通過試點驗收。編制發布蘇州生態涵養發展實驗區規劃。城鄉河道水質繼續改善,整治農村黑臭河道178條。完成海綿城市試點區項目建設26個。扎實開展城中村、老舊小區和“兩掃”“兩小”整治行動,市容市貌持續提升。加強美麗鎮村建設,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力度,優化提升被撤并鎮的鎮區67個,新建三星級康居鄉村350個、康居特色村10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試點6個。

  5.公共服務增能力。持續擴大教育服務供給,建成投用中小學幼兒園80所,增加學位7.3萬個,普通高中繼續擴招。名師公益線上教育實現全市覆蓋,入選國家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項目。課后延時服務惠及21.6萬名中小學生。加強校外培訓機構長效治理,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和無證幼兒園清理。成功承辦全國第六屆中小學藝術展演活動。深化名城名校融合發展戰略,南京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在蘇新建校區,蘇州大學未來校區、西交利物浦大學太倉校區、昆山杜克大學二期工程開工建設。職業教育卓越提升行動深入開展。深入實施健康蘇州系列行動計劃,加快醫療衛生資源補缺補短,市第九人民醫院建成投用,蘇大附一院二期、市中醫院二期等工程扎實推進,新建、改擴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0家,新增慢病社區防治站105家。完善分級診療制度,新增醫聯體26個、專科專病聯盟20個、遠程醫療協作網4個,全科醫生達到每萬人4.18名。提高職工生育保險、大病保險及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等醫保待遇,持續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國家試點工作。啟動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吳江醫保全面融入蘇州市區。我市與上海、浙江跨省異地就醫門診費用實現直接結算。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文化蘇州云”平臺上線,蘇州第二圖書館啟用,346個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施標準化建設。成功舉辦首屆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游節,蘇劇《國鼎魂》摘得第十六屆文華大獎。《蘇州通史》《蘇州志略》出版發行。新增國家文物保護單位2個,可園修復項目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持續開展體育惠民行動,新增健身步道270公里,市運河體育公園、蘇州體育博物館建成開放。成功申獲2021年“蘇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團體錦標賽舉辦權,成為2023年“亞洲杯”足球賽承辦城市。

  廣泛開展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全市人民愛國熱情空前高漲。深化文明城市長效管理,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健全網格化聯動機制,深化全科社工、智慧社區、協商共治、社區服務社會化等改革試點工作,城鄉社區“三社聯動”覆蓋面超過70%。深入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扎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整治非法金融活動,持續開展打擊黃賭毒、盜搶騙等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圓滿完成各項重大活動安保任務,社會治安持續向好。妥善處置群眾信訪訴求,化解信訪矛盾。大力支持駐蘇部隊建設,提高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強化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建設,實現市及市以下服務保障體系全覆蓋。姑蘇區獲評全國全面停止軍隊有償服務工作先進單位。我市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民政工作獲國務院表彰。深入實施安全生產全行業全領域大排查大整治行動,認真開展安全生產巡查,鞏固提升“331”專項整治成果,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7.1%和16.5%。

  6.民生保障增合力。多措并舉加大民生投入,城鄉公共服務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到78.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6.86萬元和3.5萬元、增長8%和8.1%。39項市級實事項目全部完成。更大力度推動就業創業,新增就業17.3萬人,扶持成功創業2萬人,培訓城鄉勞動者4.4萬人,發放穩崗補貼4.7億元。蘇州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8.7%,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2%以內。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穩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995元。優化升級臨時救助政策,全面落實“單人保”政策,臨時救助困難群眾5051戶次。發放臨時物價補貼2.4億元,惠及困難群眾28.2萬人。推進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新增養老機構床位1072張、日間照料中心105家,吳中區獲評全省首個國家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區。新建公共場所母乳哺育室112家。推進殘疾人“幸福亮居”工程,為680戶低保重度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拓展公共法律服務,法律援助案件達到1.66萬件。公益慈善事業蓬勃發展,全球首個紅十字國際學院在蘇成立。建立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出臺調控政策并取得成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開工建設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3.2萬套。新增繳存住房公積金職工78.1萬人,覆蓋面提高4.2個百分點。優化公交線網,新辟優化公交線路178條,其中省際公交線路7條,實現新能源公交內環高架內全覆蓋。新建公共自行車站點300個、投放自行車2萬輛。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糧油產銷存各環節監管進一步加強。深化食品藥品安全放心行動,食品安全電子追溯體系建設有序推進。拙政園等景區實行分時預約,旅游市場秩序更加規范。加強價格監控,加大豬肉收儲和供應力度,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3%。

  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我們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不斷提高政府服務效能。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堅定,干事創業精氣神進一步提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強化“一崗雙責”,政府系統黨建工作水平不斷提升。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和省委、市委各項規定,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大力精簡文件會議,統籌規范督查檢查考核和創建示范評比表彰,切實為基層減負。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深化“六個一”基層走訪調研,不斷鞏固與群眾的緊密聯系。堅決預防和懲治腐敗,狠抓重點領域反腐倡廉工作,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全面加強。厲行勤儉節約,節約型機關建設取得實效。廣泛開展法治政府示范創建活動,全市依法行政工作水平進一步提高。市政府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3件、修訂1件。調整完善行政權力清單,全面推進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促進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加強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等平臺建設,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不斷加強。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重大政策措施跟蹤審計、重點投資項目和國企國資等審計成效明顯。自覺接受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重大事項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向市政協通報,注重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參政議政作用。組織實施人大議案1件,辦復人大代表建議265件、政協提案347件。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復雜局面,凝心聚力、克難奮進,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這是中共蘇州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不懈奮斗的成果。在此,我代表蘇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向各人民團體、各界人士,向駐蘇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關心和支持蘇州建設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實體經濟發展面臨困難;構建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任務艱巨,自主創新和人才集聚能力亟需提高;優質教育、衛生健康、養老服務等方面的供給與老百姓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社會公共服務還需優化;豬肉價格上漲過大,給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生活帶來較大影響;生態建設、節能減排仍需加力,安全生產等領域風險隱患依然較多;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治理能力、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素質水平還要下更大力氣。對于這些問題,必須采取更為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責任編輯:伊一)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