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2日在常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市長 丁純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常州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8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市政府在中共常州市委的堅強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依靠全市人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扎實推進種好幸福樹、建好明星城各項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市委十二屆五次、六次全會和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高質量發展實現良好起步。
一年來,全市經濟社會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一是主要指標平穩增長。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050.27億元,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其中工業投資增長7.1%;完成進出口總額2266.4億元,增長7%;實際到賬外資26.11億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1%。二是質量效益明顯提升。完成稅收收入915.17億元、增長10.4%,總量前進一位、列全省第四;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60.3億元、增長8%,稅比87.3%、全省第二;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19.1%,其中民營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2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47%以上;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3.3%。三是創新活力顯著增強。全社會研發經費占比達2.81%,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8%,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32.5件,實現中國專利金獎零的突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80家、市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220家,科教城連續5年榮膺中國最佳創業園區第二名。四是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物價保持平穩運行,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2.2%左右。30件民生實事扎實推進,解決了安陽里危積陋改造等一批百姓關注的操心事煩心事。全面小康指數位居江蘇第四、全國第十二位。
一年來,我們迎難而上、主動作為,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專注干好自己的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提質增效,實體經濟呈現新發展。抓牢實體經濟這個根本,突出質量效益導向,全力以赴抓轉型、調結構。扎實開展“重大項目增效年”活動,新增簽約30億元或3億美元以上重大項目20個,其中時代新能源三期等3個項目超100億元或10億美元,新恒東光學薄膜一期、蒂森克虜伯汽車轉向柱等41個項目竣工。深入實施“三位一體”工業轉型升級戰略,十大產業鏈產值增長12.8%、占比達42%,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產值分別增長24.2%、35.3%、19.8%。全域旅游加快推進,接待游客7244.91萬人次、增長9.8%,旅游總收入1088.64億元、增長14.2%;溧陽曹山獲批省級旅游度假區。創新發展現代服務業,常州高新區成為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武進綠建區等3家單位獲評省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示范區,萬幫充電獲批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園創成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穩步發展現代農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成效顯著。糧農產品生產供應穩定,供銷社綜合改革不斷深化。扎實推進質量強市建設,中國馳名商標累計107件、全省第二。
(二)聚焦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實現新突破。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持續推進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雙創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引進公共研發創新平臺3家、新型研發機構4家,新增省市共建重大科技載體平臺項目5個,新能源汽車能源與信息創新中心、石墨烯創新中心獲批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試點,新增省級以上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等科技創業平臺23家。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提升,天合光能和上上電纜獲第五屆中國工業大獎、武進不銹獲提名獎,5家企業中標國家工業強基工程項目、累計15家,均居全國地級市第一;常州大學等單位參與的3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獲評工信部單項冠軍4個、省隱形冠軍企業5家,新增11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工業互聯網四星以上上云企業13家,均居全省第一。積極培育發展“四新經濟”,航天云網、中機云創、蘇文電能、天正工業互聯網等新業態新模式加速發展,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與產業園加快建設。深入實施“龍城英才計劃”,引進創業人才項目247個、各類高層次緊缺人才600多名,每萬名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數連續五年全省第一。大力推進企業上市,新增上市企業4家,總數達58家;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10家,總數達113家。
(三)聚焦改革開放,發展環境得到新優化。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關鍵一招”,全面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提升雙向開放水平,位居福布斯2018年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30強第四位。產城融合綜合改革穩步推進,探索形成綜合提升型、專業集聚型、公共服務優化型等融合發展路徑。落實中央和省統一要求,穩步推進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改革。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進“一網通辦”,在全省率先實現工商登記和不動產登記“一城通辦”,高質量實現“3550”改革目標。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表彰改革開放40年50位杰出民營企業家,出臺系列政策措施,兌現各類減免稅優惠超500億元;強化金融服務功能,新增貸款841億元、歷史最多,設立50億元產業投資引導基金;積極防范金融風險,主動化解重點企業資金鏈問題,成立首期30億元的上市公司紓困基金。深入推進市屬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在全省率先出臺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差異化發展定位,完成新一輪戰略性重組。有序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溧陽市實施土地綜合整治新增耕地2.47萬畝;武進區順利完成國家農村土地制度“三項改革”試點任務,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8萬畝,走在全國前列。全面推進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綜合評價,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指數位居全國前十。積極應對中美貿易摩擦,推出“九法聯用”舉措,外資外貿保持平穩增長,制造業實際到賬外資增長58.2%。積極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貨物通關時間壓縮三分之一。常州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30萬人次。大力推進園區平臺高質量發展,常州經開區通過三年奮進成為全市經濟重要增長極,江蘇中關村獲批省級高新區,蘇澳合作園區建設穩步推進,新增省級特色小鎮3家。
(四)聚焦綠色發展,生態建設取得新進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嚴格落實“263”專項行動,全力做好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和省級環保督察交辦問題整改,切實解決了一大批生態環境問題。認真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編制完成沿江地區綠色轉型發展規劃,出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實施方案,統籌推進長江生態安全帶、太湖生態保護圈、武進生態保護引領區建設。組織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全年完成重點治氣工程1835項,專項整治化工、“散亂污”企業(作坊)、成品油取得階段性成果,關停化工企業205家,圓滿完成進博會等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任務。堅持科學治污、精準治污,開展重點區域污染源走航監測、綠色工業云精準監測,實施企業限停產豁免制度。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主城區暢流活水工程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省考以上斷面水質優Ⅲ類比例達60.6%、高于省定年度目標,完成84個黑臭水體治理。加快提升環境設施能力,全市危險廢物集中焚燒年處置能力達10.3萬噸,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5.5萬噸。推進綠色轉型,節能降耗完成省定目標,新增工信部綠色工廠7家、全省第二。提升生態綠城建設水平,建成老運河生態綠道和一批公園綠地,創成省生態園林城市。溧陽天目湖、金壇長蕩湖濕地公園成為國家濕地公園,溧陽市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稱號。
(五)聚焦區域融合,城鄉建設展現新面貌。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突出區域協調、城鄉統籌,城市集聚輻射帶動力不斷增強。高質量推進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溧高、常宜、溧寧、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以及蘇南沿江城際鐵路工程加快推進,常泰過江通道開工建設,德勝河航道整治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233國道金壇段、360省道溧陽段等國省公路項目有序實施,京滬鐵路常州站南北站房一體化改造工程竣工投用,新溝河延伸拓浚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加快完善城市路網,紫荊西路、河濱東路、大明路主線等項目竣工。地鐵1號線實現“洞通”“軌通”“電通”,2號線土建工程過半。大運河文化帶常州段規劃建設加快推進,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部分場館完成修繕。公用基礎設施加快建設,西石橋水廠、魏村水廠深度處理改造工程建成投運,完成天然氣利用三期項目。城市長效管理深入推進,成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國家試點城市。實施交通暢行工程,新增停車位1.2萬個,開辟校園定制公交和校車專線19條,投放有樁公共自行車2萬輛。統籌推進特色田園鄉村和全域美麗鄉村建設,2個村莊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7個村莊入選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加快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農村污水設施覆蓋率達80%。“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市創建通過驗收,溧陽創成“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1號公路”品牌進一步打響。創成全省首家全域省級節水型社會示范區。
(六)聚焦富民惠民,民生福祉獲得新提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回應群眾關切,聚力解決影響百姓生活的“關鍵小事”。扎實推進就業創業,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23萬人,扶持創業1.86萬人,實現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7700人。精準推進全民參保三年行動,社保擴面凈增8.5萬人。實施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茅山老區幫扶、“陽光扶貧”深入推進,在全省率先出臺支出型貧困家庭生活救助辦法,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慈善大病保險保障病種由4種擴大至30種,按照市定標準已脫貧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1.84萬戶、3.26萬人。大力改善百姓居住條件,11個易淹易澇片區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實施22萬平方米危舊房安全隱患專項整治,棚改工程新開工24807套、基本建成18135套,積極推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集團化辦學覆蓋率達66.86%;普高招生計劃占比提高到56%;常州大學西太湖校區建成投用。綜合醫改持續深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市婦幼保健院、市一院鐘樓院區建成投用。扎實推進國家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綜合創新試點,打造高品質現代健康養老“常州品牌”經驗做法得到國務院領導批示肯定。文化惠民與精品創作、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取得“雙豐收”,建成243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推出滑稽戲《陳奐生的吃飯問題》等一批藝術精品,成功舉辦第十五屆市運會,第十九屆省運會金牌數列全省第三。持續推進全域文明城市建設,在全省首推文明行為信用管理,社會文明測評指數全省第一,溧陽市躋身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在全省首創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與綜治中心、合成維穩中心“三中心合一”模式,網格化社會治理走在全省前列;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有力推進;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創成全域法治城市,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省雙擁模范城創建再次實現全域“滿堂紅”。國防動員、人民防空、防震減災、民族宗教、外事僑臺、檔案方志、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和關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年來,我們始終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兩個維護”,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開展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重要指示批示貫徹落實情況“回頭看”,認真落實中央巡視江蘇反饋意見整改。扎實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市政府黨組完成破解難題課題27個。深入推進作風建設,突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推行首問負責制,政府效能得到提升。認真落實“一崗雙責”,黨風廉政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進一步加強。健全地方政府性債務監管制度體系,債務風險整體可控。加強審計監督和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市級部門預算項目經費壓減10%,市級機關閑置資產清理工作基本完成。堅持依法行政,市政府常務會議常態化學紀學法,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3件,頒布政府規章3件,行政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深入實施。深化政務公開,舉辦政府開放日活動,加大政策解讀宣傳力度,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工作通過國家級驗收。堅持重大事項向市人大報告、與市政協民主協商,辦理市人大代表議案建議201件、市政協提案343件。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發展成就令人鼓舞。這是全市人民在中共常州市委正確領導下凝心聚力、團結奮斗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加強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個領域的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各界人士和離退休老同志,向駐常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和部省駐常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常州建設和發展的海內外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推進高質量發展進程中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反映在外部環境上,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實體經濟發展面臨較大困難;中美貿易摩擦帶來不確定性,直接影響外貿外資增長。反映在經濟發展上,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人才引育還不能適應轉型發展需要,結構調整、產業升級任重道遠;資源約束越發明顯,環境保護任務艱巨。反映在社會民生上,公共服務資源配置還不夠均衡,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還有不少“痛點”“堵點”;社會治理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部分領域風險隱患不容忽視。反映在工作推進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一定程度存在,抓落實的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這些問題,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