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6日在內江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內江市人民政府市長 ?李丹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22年工作回顧
2022年,面對多重困難疊加、多種風險交織的嚴峻復雜形勢,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講政治、抓發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總思路,按照市第八次黨代會、市委八屆五次全會決策部署和市八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最大程度降低疫情等因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各項工作扎實開展。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0.3%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0%。
一年來,我們堅持科學精準,疫情防控有力有效。
過去的一年,國內外疫情點多面廣,我市“內防反彈、外防輸入”面臨巨大壓力。我們慎終如始牢牢扎緊疫情防線,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決落實國省疫情防控要求,最大限度延緩了疫情向我市蔓延。克服財政困難,持續加強防控能力建設,核酸檢測能力、集中隔離房間、醫療機構和救治床位實現本地自足,全市疫苗免疫累計接種706.8萬劑次。我們堅決打贏疫情遭遇戰阻擊戰,立足“早、快、嚴”,有力處置突如其來的“9·08”“11·16”疫情,迅速構建扁平化戰時指揮體系,第一時間強化分類管控,精細化開展核酸檢測,爭分奪秒追陽流調、轉運隔離,分級分類實施醫療救治,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堅決遏制了疫情擴散蔓延勢頭。我們因時因勢優化防控措施,平穩有序做好政策銜接,加大防疫健康知識宣傳和群眾心理引導,繼續強化免疫接種,做好治療藥物和醫療資源準備,及時有效回應和滿足廣大群眾購藥就醫需求,讓各項防控工作做得更加精準、更有溫度。
在與病毒搏斗、與時間賽跑的戰爭中,廣大人民群眾風雨同舟、眾志成城,廣大醫務工作者、政法干警、工程建設者、交通運輸人員、環衛工人、村社區工作者、機關黨員干部、志愿者等群體逆行出征、沖鋒陷陣,市內外各界鼎力支持、無私援助,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創造了同疫情斗爭的歷史壯舉,成為內江人民永志不忘的共同記憶。
一年來,我們堅持綜合施策,經濟大盤保持穩定。
項目投資支撐有力。大力實施“產業項目攻堅年”,57個省級重點項目、321個市級重點項目分別完成投資296.5億元、712.5億元。川威集團釩鈦科技200萬噸板材、中國供銷內江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等24個重點項目建成投用。內江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外包產業園(一期)、港華燃氣應急調峰儲配基地等127個重點項目加快推進。紅牛飲料內江生產基地、內江融通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中顯智能新型觸控顯示模組生產基地等98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獲批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205個、發行84.3億元,獲批投放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項目9個、基金總額10.54億元。
工業發展提質增效。深入實施先進制造業強市戰略,持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先進材料、裝備制造、食品醫藥、綠色能源和電子信息五大先進制造業持續壯大,預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00億元,工業投資增長10%以上。全市293戶企業(項目)和6個園區納入省、市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白名單”。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更加完善,新創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個,新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5戶、創新型中小企業25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0戶。產業園區承載能力深入拓展,新增工業園區承載面積2.43平方公里,新開工標準廠房25萬平方米、新建成19.39萬平方米。威遠頁巖氣綜合利用化工園區獲批省級化工園區,園區一期基礎設施建設高效推進,已完成投資5.8億元。
服務消費持續復蘇。實施商貿服務業“轉企升規”“千戶培育計劃”攻堅行動,預計新增規模以上(限額以上)服務業單位180戶,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實現網絡交易額814.79億元、網絡零售額113.47億元,分別居全省第3位、第6位。開展線下促消費活動80余場次,預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4億元。文旅產業加快恢復,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1個、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2個。外貿發展逆勢提速,新增備案登記企業30戶、實績企業15戶,12戶企業進入全省“千戶重點外貿企業培育工程”,預計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8.5億元、增長29.5%。金融體系更加健全,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達4303億元、增長10%。
農業生產穩產增收。聚焦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落實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嚴格落實田長制,復耕撂荒地7.29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19萬畝。強化糧經復合種植,優化改造種植園地2.33萬畝。強力組織抗旱保豐收,糧食播種468.2萬畝、預計產量173.4萬噸以上,大豆播栽面積63.5萬畝,糧食生產實現“十五連豐”。實施生豬補欄行動,預計出欄生豬260萬頭、增長3.8%。內江黑豬產能達30萬頭,資中血橙產量達40萬噸,威遠無花果榮獲“巴蜀氣候好產品”稱號、產業實現綜合產值13.7億元,精品蔬菜產業實現綜合產值25億元,肉牛羊產業實現綜合產值75億元。白烏魚新品種烏鱧“玉龍一號”通過國家審定,實現四川省水產新品種“零”的突破,漁業經濟實現綜合產值90億元。“內江天冬”榮獲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新認定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省級現代林業園區1個,資中縣建成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隆昌市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中期評估,威遠縣建成第三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縣域經濟競相發展。區域發展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持續優化,縣域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市中區獲評省級農村改革工作先進區、省級健康促進區,東興區獲評四川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天府旅游名縣候選縣,隆昌市獲評全國創新型縣(市)、天府旅游名縣,資中縣獲評全省“以糧為主、糧經統籌”示范縣、全省首批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示范縣,威遠縣連續三年進入中國西部百強縣(市)榜單、獲評全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佳縣,內江經開區建成全市首家國家眾創空間,內江高新區成為全省首批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全省首批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編制完成50個鎮村片區規劃,威遠縣連界鎮、市中區白馬鎮被命名為全省首批“省級百強中心鎮”。
財政收支實現“緊平衡”。努力克服減稅降費、土地市場低迷等不利因素影響,千方百計開源節流、增收節支,積極應對預算平衡壓力。依法依規加強稅收、非稅收入征管,統籌上年結轉資金、調入資金,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國有資源資產等增強可用財力。向上爭取補助資金198.42億元、增長17.2%。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嚴控會議費、培訓費、差旅費等一般性支出,“三公”經費壓減6.8%,集中財力保障疫情防控、“三保”等重點剛性支出,有效緩解財政運行困難。
一年來,我們堅持戰略引領,融入“雙圈”成勢見效。
內江新區夯基蓄勢。新區黨工委、管委會掛牌運行,新區投資發展公司完成組建。戰略發展總體規劃、直管區各片區控制性詳規、產業規劃等“1+5+N”規劃編制有序開展,內江國際物流港、鄧家壩片區基礎設施等項目快速推進,圣水寺片區老舊小區更新改造啟動實施。
毗鄰合作有序推進。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方案已上報國務院待批,46項重點任務全力推進。內榮現代農高區加快建設,2個合作園區入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業、農業合作園區建設名單,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內江運營中心等“10+30”年度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73億元。內自同城化深入實施,內自合作園區食品產業園有序推進,成渝糧食應急保供物流基地等7個項目開工建設。
樞紐地位更加鞏固。成渝鐵路成隆段擴能改造、綿遂內鐵路前期工作有序開展,成自宜高鐵全線隧道貫通,連界至樂山鐵路(內江段)竣工投運。內江至大足高速公路、自隆高速公路連接線加快建設,資中至銅梁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城市過境高速公路高橋互通連接線竣工投用。內江機場臨時氣象觀測站建成投用。首發中歐班列·(成渝)甜城號,持續開行“蓉歐+”東盟國際班列,渤商西部物流中心、渝威國際農批冷鏈物流園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新增3A級物流企業1戶。
一年來,我們堅持改革開放,發展動能不斷增強。
重點改革深入推進。139項重點改革任務穩步實施,55項年度改革任務如期完成。“揭榜掛帥”行動全力攻堅,25項重大任務成效顯著。國企改革三年任務全面完成,市縣兩級國企聯合組建頁巖氣產業發展公司,創新推進重點園區和輸氣管網建設,杭蕭鋼構、浙新農科2戶企業入圍全省“天府綜改企業”。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拓展,新發展市場主體2.94萬戶。農村改革全面深化,市中區尚騰新村入選四川省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十大優秀案例。推進內江協同改革先行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下放市場監管、行政執法等領域需求事項456項。
營商環境逐步優化。扎實開展優化營商環境“集中提升行動”,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100%、全程網辦率98.1%,不動產登記、一般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分別壓減至1個、69個工作日以內,企業開辦時間壓減至1.5小時,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壓減13.7%、61.6%。深入推進“川渝通辦”改革,311項政務服務事項異地可辦,177項高頻事項全程網辦。出臺穩增長配套政策文件19個,全面落實助企紓困政策措施,兌現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21.04億元。
開放合作成效顯著。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一把手工程”,內江市外來投資企業家協會成立,搭建“云招商”平臺,建立“投資成渝、首選內江”全媒體宣傳矩陣。引進西部(威遠)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產業基地等5億元以上重大項目85個,投資金額730億元,到位市外資金增長30.5%。到位外商直接投資4496萬美元,增幅居全省第1位,總量居全省第3位。新引進字節跳動、日本大宇宙等服務外包企業11戶,預計服務外包產業完成執行額12.3億元、增長26.8%。積極推動與巴西、阿根廷、捷克等國家的城市或行業組織簽署合作備忘錄,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
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成功創建首批省級創新型城市,新引進各類緊缺和高層次人才349名,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25.8%,增速居全省第3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34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446戶,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利潤率居全省第3位。建成省級研學實踐教育基地10個,新增國家檢測實驗室1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數字內江”加快建設,川渝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產業中試研發平臺正式啟用,5G發展綜合評分居全省第5位,數字生態環境評價指數居全省第2位。建成中國首家異種大器官移植醫用豬培育基地。
一年來,我們堅持建管并重,城鄉面貌逐步改善。
城市建設上檔提質。科學劃定“三區三線”,新增城鎮建設用地34.2平方公里。入選全國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四川省城市更新試點城市,實施城市更新項目25個,改造老舊小區118個,更新改造燃氣管網62.4公里。打通城市“斷頭路”13條,麻柳壩大橋、水心壩大橋加快建設。新開工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項目61個、完工31個。建成“甜城綠道”100公里,新增城區公園綠地39萬平方米。加強城市管理,深入開展市容環境整治,新(改)建公廁400座,生活垃圾分類“甜城碼上收”模式在全省推廣,相關工作在全國同類城市保持前列。
鄉村振興全面推進。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穩步提升脫貧戶、監測戶“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水平,內江獲評全省鄉村振興先進市,資中縣入選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啟動市中區永安鎮園村一體融合發展試點,累計建成美麗宜居鄉村708個。新(改)建農村公路749公里,東興區獲評“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隆昌市獲評全省首批鄉村運輸“金通工程”樣板縣。向家壩灌區北總干渠一期一步內江供水管網工程、兩河口水庫、大石包水庫建設有序推進;深入實施農村水網建設,農村規模化供水率達81.9%,自來水普及率達85.9%,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扎實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暨“五清”行動,10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無害化處理,75.9%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完成181個村、4.8萬戶“廁所革命”整村推進建設任務,全市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2.2%。
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堅持不懈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中央、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年度整改任務全面完成,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501個。城區PM2.5平均濃度為32微克每立方米,下降8.6%。建成122個內江沱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PPP子項目,全市12個國、省控考核斷面水質首次全面達標,縣級及以上城市和鄉鎮在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率達100%。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管理處置能力持續提升,土壤、噪音環境質量保持總體穩定。全面推行林長制,營(造)林6.1萬畝,完成天然林資源管護32.11萬畝。
一年來,我們堅持發展為民,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民生實事落地落實。堅持辦好“十項民生工程”和“30件甜蜜內江民生實事”,民生支出168.41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66.3%。城鎮新增就業4.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57%。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8%,“甜惠保”惠及42萬人,入選“兩病”門診用藥保障國家級示范城市。推行醫療救助市級統籌,落實藥械集中帶量采購,減輕群眾醫療費用負擔超2億元。9.79萬名低保對象、3.31萬名特困人員、7544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為2218戶家庭發放城鎮住房保障租賃補貼106.8萬元。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務實開展優教行動,穩步推進基礎教育學校布局調整和縣域學區制改革,高考本科硬上線人數首次突破1.1萬人大關,7項成果榮獲省政府教學成果一等獎。內江師院全部搬入新校區,內江高級技工學校新校區建成投用,內江二中城南校區等項目加快推進,累計新(改)建幼兒園、中小學52所,新增學位2.65萬個。市一醫院呼吸內科、市二醫院腫瘤科被納入四川省“十四五”期間首批臨床重點專科。市疾控中心建成全省首批疫苗臨床研究基地,隆昌市、資中縣、威遠縣人民醫院納入國家“千縣工程”縣醫院能力提升榜單。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新增養老床位1608張,初步建成“5+27+N”農村養老三級服務網絡。持續深化“百姓大舞臺”“書畫大展場”“公益大講堂”等品牌文化活動,建成“甜城寶貝屋”“甜城悅讀”書吧1030個,137個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持續協調發展,內江籍運動員在國際國內賽事上取得佳績,內江代表團榮獲省第十四屆運動會獎牌榜第6位、金牌榜第8位,成功聯合申辦四川省第十五屆運動會。
重大風險有效防控。鞏固拓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成果,全市不良貸款總額、不良貸款率實現雙下降。政府債務風險安全可控。統籌推進森林防滅火、防汛救災、地災隱患防治等工作,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形勢平穩。積極應對196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嚴重高溫天氣和旱情,有效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用水困難。有力應對多年未見的夏季供電緊張形勢,最大限度減少拉閘限電,全力保障了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有力維護黨的二十大等重要時間節點社會安全穩定,扎實做好信訪維穩、社會治理、矛盾排查化解、掃黑除惡、禁毒防艾、打擊電信詐騙、破獲重大積案、輿情引導等工作,法治內江、平安內江建設順利推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國家安全、國防動員、國防教育、人民防空、退役軍人和雙擁共建等工作取得新進步,統計調查、氣象水文、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臺事務、供銷社、郵政、志愿服務、慈善、友協、保密、檔案、史志和無線電管理等工作實現新發展,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僑聯、殘聯、紅十字會、關工委等群團組織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年來,我們堅持強基固本,自身建設全面加強。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省政府、市委決策部署,主動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市政協通報情況,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182件、政協委員提案360件,滿意率均為100%。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意見。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制定市政府年度立法計劃,完成《內江市甜城湖保護條例(修訂稿)》《內江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草案)》的起草工作,頒布實施《內江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內江市城區農貿市場管理辦法》,行政應訴、行政復議、政務公開、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等工作有效開展。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精文減會深入推進。強化行政權力運行監督,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和審計監督,持續鞏固國企、醫療、政法等領域反腐敗成果,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深入推進。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和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向中直和省直駐內單位,向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向所有關心支持內江發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受宏觀經濟下行和高溫干旱、缺電保供、疫情反復等多重因素影響,部分重點企業產能釋放不足,不少企業上下游物流不暢,部分經濟指標與年初預期存在較大差距;經濟總量不大、結構不優、質量不高,工業占比過早過快下降;財政收支平衡壓力較大;城鄉建設仍有短板,城市老舊小區條件較差,農村人居環境有待改善;就業、就醫、入學等保障能力仍有不足,民生社會事業與群眾期盼還有差距;政府系統干部隊伍作風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政府自身建設仍需加強等。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
二、2023年工作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八屆五次全會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內江現代化建設,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以“做大工業、做強物流、美鄉優城、共同富裕”為總抓手,扎實推進六項重點任務,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產業強市和區域物流樞紐,確保新時代新征程內江現代化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0%左右。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4.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0%,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完成省下達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目標任務。
圍繞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產業強市
實施工業倍增計劃。努力實現2030年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的目標。聚焦“做大工業”,持續拓展壯大先進材料、裝備制造、食品醫藥、綠色能源和電子信息五大先進制造業,特別突出“頁巖氣+、釩鈦+、甜味+、裝備+”四大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發展,全力構建以制造業為核心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實施大企業培育倍增行動和中小微企業“育苗壯干”計劃,建立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力爭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0戶以上。扎實開展項目服務提升攻堅行動,加快推進紅牛飲料內江生產基地、上海晶華膠粘新材料西南生產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推動先進制造業延鏈強鏈集聚發展。持續推進園區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全面推行園區“畝均論英雄”評價機制,推進工業投資項目“標準地”改革,新開工建設標準廠房50萬平方米以上。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推動威遠頁巖氣綜合利用化工園區一期全面具備承載能力,加快構建頁巖氣精細化工全產業鏈。加快推進漢興能源制氫、川威集團釩電解液制取等項目建設。構建以“甜品”“甜飲”“甜果”為主體的食品產業體系,鼓勵發展休閑食品、功能飲料、水果精深加工、預制菜等細分產業,創建一批主業鮮明、配套完善的食品產業園區,打造“中國甜食之都”。推進產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建設內江特色工業互聯網示范項目10個,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上云”用戶50戶以上。
加快發展特色農業。落實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各項部署,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強化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大豆帶狀復合種植23萬畝以上,糧食產量穩定在172萬噸以上。全面推行田長制,鞏固撂荒地整治成果,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科學制定計劃,逐步恢復2020年流出的8萬余畝耕地。大力推廣“五良”融合宜機化改造,新建成高標準農田10萬畝以上。扎實做好生豬穩產保供,狠抓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年出欄生豬254萬頭以上。突破性發展肉牛羊產業,做大做強內江黑豬、特色水產、精品蔬菜等特色產業,支持血橙、無花果、稻漁、白烏魚、天冬等重點產業發展。強化特色產業全鏈成鏈發展,提升農特產品工業化水平,補齊現代種業、農機裝備、烘干冷鏈物流等短板,積極創建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高水平規劃建設一批現代農業園區,爭創國家級、認定升星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各1個。辦好2023年第七屆世界無花果大會。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建成投用內江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外包產業園(一期),加快引進金融等領域服務外包企業,拓展服務外包行業高端價值鏈。打造開放共享電商新業態,鼓勵推廣短視頻、直播等營銷新模式,加快郵政快遞業發展,確保電商網絡交易額穩居全省前3位。主動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動成渝古道內江段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建設成渝地區文化旅游消費集聚區、研學旅行新高地。持續開展天府旅游名縣和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推進隆昌市稻蝦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資中縣龍江湖片區鄉村民宿集群發展,推動威遠穹窿地質、生態、古寨資源整體開發。
有序發展房地產和建筑業。堅持市場導向,動態調整開發規模、投資重點和戶型結構,提升住房供給品質,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落實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10條措施,搭建金融機構支持房地產市場對接平臺,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著力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加快“問題樓盤”化解處置,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規范整治房地產市場秩序,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深入實施提升裝配式建筑發展質量五年行動,探索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路徑,加快培育壯大本土建筑龍頭企業,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
(二)建設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區域物流樞紐
不斷拓展交通網絡。加快實施一批重大鐵路、高速公路項目,建成投用成自宜高鐵、內江至大足高速公路、自隆高速公路連接線,加快建設資中至銅梁高速公路,全力推動成渝鐵路成隆段擴能改造、綿遂內鐵路(內遂段)、成渝高速公路擴容、自貢至永川高速公路、資中至樂山高速公路、成自瀘高速公路連界互通擴容等項目開工建設,加快推進內昆鐵路(內宜段)擴能改造、內江至南溪高速公路、樂至經資中至犍為高速公路、內江機場等項目前期工作。
全力做強物流產業。立足成渝發展主軸和西部陸海新通道西線必經節點的顯著交通區位優勢,全力將其轉化為物流產業集聚發展優勢。高水平規劃建設內江國際物流產業園,加快申報保稅物流中心(B型),推進“蓉歐+”東盟國際物流中心等項目建設,提升內江國際物流港綜合承載能力;加快建設內江二級鐵路物流基地、內江高鐵快運基地;加快推進資中火車站集裝箱作業場所改造投運;結合內江機場前期工作,做好空港物流規劃。建設隆昌隆黃鐵路物流園、資中公鐵聯運物流港、威遠綜合物流園和川南渝西物流產業帶,常態化開行中歐、“蓉歐+”東盟國際班列。創新“物流+”產業模式,大力發展冷鏈物流、商貿物流、智慧物流、鐵路物流等新業態,加快推進成渝糧食應急保供物流基地等重大項目,新增國家A級以上物流企業1戶。
建設區域合作陣地。用足用好支持成渝地區中部崛起系列政策,加強與自貢、資陽、遂寧等溝通協作,深化川南一體化、內自同城化發展,高標準建設內自合作園區食品產業園,加快建設承接產業轉移創新發展示范區。加快推進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內榮現代農高區等川渝毗鄰合作功能平臺建設,配合編制完成《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發展規劃》,印發實施《內榮現代農高區建設實施方案》,清單式完成年度重點任務,加快建設榮昌隆昌產業合作示范園區、內江榮昌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合作園區、國家畜牧科技城。
(三)落實擴大內需戰略部署增強發展后勁
著力擴大有效投資。確保固定資產投資在較長時期內保持兩位數增長。落實項目“周監測、月通報、季拉練、年考核”制度,發揮“紅黑榜”等機制激勵作用,圍繞產業發展、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等領域,大力推進25個獨立考核省級重點項目、360余個市級重點項目建設,確保分別完成投資200億元、750億元以上。圍繞國、省政策投向,爭取更多中省預算內項目、專項債券項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項目等資金支持,鼓勵發行企業債券。做好向家壩灌區北總干渠一期二步、長征渠引水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山川機械鉆采及商用車減震彈簧生產線、澳彩新型材料生產基地等項目建設,推動富樂華功率半導體模組陶瓷基板、天府烤鹵食品加工基地等項目建成投用。
有效促進市場消費。持續推進中心城區和三縣(市)城區現代化商圈建設,抓好奧特萊斯、愛琴海、三元匯、大千印巷、悅動廣場等重點消費項目建設。實施“一縣(市、區)一特色街”提升工程,打造消費新場景、新業態。舉辦家具博覽會、汽車文化周、美食節等特色促銷活動,參加惠民購物全川行、川貨全國行等活動,拓展“甜城味”銷售渠道,加快建設全省區域消費中心城市。深入實施百戶外貿企業培育工程,提升進出口一體化專業服務水平,鼓勵更多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20%以上。
全力開展招商引資。持續深化制造業招商引資集中攻堅行動,緊盯“3類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瞄準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等重點地區,聚焦“頁巖氣+、釩鈦+、甜味+、裝備+”等工業項目和物流項目,組建產業招商工作組,充分發揮中介機構、駐外招商小組作用,積極組織參加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等重大投促活動,實施全員全域全力招商,引進一批帶動性強、影響力大的重大產業項目和區域總部項目,確保招引5億元以上項目不少于50個,招商引資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增長15%,持續提高利用外資水平。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毫不動搖地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全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政策措施,深入實施領導干部聯系幫扶重點企業等制度,定期召開困難問題會商會,為民營企業排憂解難。引導金融機構將新增信貸資金重點投向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著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開展產權保護、市場準入等領域專項督查,清理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堅決破除各類顯性和隱性壁壘,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推動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四)統籌推進美鄉優城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扎實做好易地搬遷后續幫扶工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聚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施農村面貌改善行動,全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重點實施村莊清潔、生活垃圾治理、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完成18個鎮(街道)農村面貌試點改造,力爭用5年時間實現全市農村面貌顯著改善。持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新(改)建農村公路200公里以上,深入開展“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和鄉村客運“金通工程”樣板縣創建。實施農村供水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加快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完善鄉村治理體系,開展鄉風文明示范行動,合理規劃布局村級便民服務設施,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引導外出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因地制宜改造提升棚戶區、城中村,集中推進糖廠工業區、棉紡廠等老舊廠區和四方塊等老舊商貿區改造更新,系統實施城市公共空間微更新,著力夯實濱水公園、宜居宜業的城市基礎。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48個,有序推進鄧家壩片區整體開發更新改造,完成石油容器廠整體搬遷。加快推進麻柳壩大橋建設,建成水心壩大橋及連接線項目。強化城市體檢工作,有序推進城市歷史文化資源保護開發,新建成“甜城綠道”35公里以上,進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抓好市第二污水處理廠二期、市第三水廠配套引水管道工程、市應急供水搶險基地等項目建設,推動城鎮污水收集處理提質增效。加快海綿城市、韌性城市建設,逐步消除城市內澇點。加強城市管理,狠抓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城市空閑地塊管理利用,持續規范市容秩序。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堅持一縣一策、錯位發展,推動形成各具特色、競相發展的良好態勢。支持市中區加快打造食品加工、節能環保、新經濟三個百億產業集群。支持東興區發展中醫藥大健康、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外包、新材料制造業三大百億主導產業。支持隆昌市發展裝備制造、玻瓶陶瓷、食品飲料三大百億主導產業,打造成渝發展主軸高端裝備制造業配套基地。支持資中縣打造血橙、鯰魚等百億特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集群,加快建設臨空產業承載區。支持威遠縣發展頁巖氣精細化工、釩鈦新材料、清潔能源三大主導產業,打造中國西部頁巖氣精細化工產業示范基地。支持內江經開區、內江高新區加快打造西部光電顯示及智能終端產業集中區、百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開展中心鎮培育,爭創“省級百強中心鎮”。
(五)深化改革創新釋放發展潛能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牢固樹立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的理念,系統性優化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和社會環境。縱深推進“一網通辦”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大政務服務事項下放和服務標準化力度,全面推行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突出抓好商事制度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推進審批服務再提速。規范涉企執法檢查,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聯合監管、“包容審慎”監管、“互聯網+”監管和信用監管。加強誠信政府建設,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營造尊商重商社會環境。
推進關鍵領域改革。積極爭取國省重大改革試點,深入實施重大任務“揭榜掛帥”行動。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引導國有企業突出主業、整合資源、科學管理,提高核心競爭力。優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特色金融改革創新,提高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效能。抓好自貿試驗放權賦能,做好“負面清單+差異化”賦權承接工作,探索更多制度創新成果。統籌推進社會民生、生態文明、司法行政等領域改革。推進隆昌市縣域集成改革試點。
著力提高創新能力。全面融入成渝科技創新走廊,加快打造成渝地區創新驅動發展先行市和成渝重大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實施創新主體培育工程,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分行業分領域健全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培育后備庫。支持大專院校、大型企業建設重點實驗室、科技企業孵化器、院士(專家)工作站、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籌建頁巖氣產業經濟技術研究院,建成頁巖氣產業檢驗檢測中心,提升國家(級)園區科技創新能力。促進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快創新研發和成果轉化,確保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8%以上。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持續完善“數字內江”體系,推進內江市智慧城市和大數據管理運營中心市、縣(市、區)一體化分平臺及智慧應用建設,全力打造內江“城市大腦”。強化科技人才支撐,大力培養創新型本土人才,引進一批優秀人才和高層次緊缺人才。
(六)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展顆粒物污染防治、臭氧污染防治、移動源污染治理和噪聲污染治理攻堅,抓好煙花爆竹全域全時段禁燃禁放,確保空氣質量穩步提升。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抓好全國第二批沱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全國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深入實施國、省控考核斷面重點流域水質鞏固攻堅行動。推動重點河流環境應急“一河一策一圖”項目建設,提升飲用水水源地應急保護能力。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有序開展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調查和成因分析。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加快建設“無廢城市”。扎實推進各類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深化毗鄰地區環境共建共保,落實環境信用評價、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等制度,不斷提升治污水平。
持續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生態修復。嚴格落實林長制,做好新一輪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推進全域綠化和國家儲備林建設,開展天然林保護修復,實施油茶、竹基地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切實加強甜城湖保護管理,持續開展沱江流域十年禁漁,加強生態資源保護,提高生物多樣性,加快建設沱江流域(內江)生態廊道。編制美麗內江建設戰略規劃,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和美麗河湖建設。
積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制定鋼鐵、焦炭等重點行業達峰行動方案,加強產業園區綠色化、循環化改造。開展清潔能源替換,推進氫能源公交車和重載車型試點。持續推廣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回收,深入開展綠色創建活動,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籌建川渝綠色低碳研究中心。
(七)以共同富裕為導向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堅持就業優先。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就業服務平臺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提升業務協同辦理能力。加大援企穩崗和就業技能培訓力度,培育勞務品牌,促進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殘疾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加大就業困難群體幫扶,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新增城鎮就業3.5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以內。
推進健康內江建設。嚴格落實國、省疫情防控政策,加大老弱病殘等重點人群幫扶救助,持續推進新冠疫苗適宜人群接種查漏補缺,做好防疫藥品供應保障,提供分類分級救治服務,避免醫療資源擠兌。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全面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深化醫療技術區域合作,構建高效協同的分級診療體系。將“兩病”門診用藥保障范圍擴大到職工醫保,推動藥品器械集采結果落地落實。實施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市(縣)創建計劃,推進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建設,開展國、省醫學重點專科學科建設,持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加快建設衛生健康強市和中醫藥強市。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進衛生城鎮建設。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實現基本醫療保險應保盡保、基本養老保險法定人群全覆蓋。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積極發展競技體育,做好省第十五屆運動會籌辦工作。
發展民生社會事業。全力推進民生實事項目和重點民生工程,確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大優質普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穩妥實施高考綜合改革,抓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高等教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特殊教育普惠發展,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開工建設內江鐵路中學改擴建項目。推進教師隊伍“賦能提質”,持續做好“雙減”工作,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打造“學在內江”教育品牌,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教育高地。強化社會救助,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加快大千畫派創研基地建設,辦好張大千國際青少年書畫大賽。建設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加強軍人軍屬榮譽激勵和權益保障。
(八)堅決守牢安全穩定底線
防范化解財政金融風險。強化財政運行調度分析和動態監管,支持已有稅源穩定增長,推動形成新的稅收增長點,優化財政收入結構,提高財政收入質量。進一步盤活財政存量資金資產,強化各類資源統籌使用,積極爭取上級政策和資金支持,多措并舉提高財政保障能力。加強財稅體制改革,深入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堅決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切實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強化國庫資金管理、統籌精準調度資金。加大金融風險監測預警,深入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違法活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守牢安全生產底線。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十五條硬措施,深入開展25個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大檢查和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回頭看”,聚焦城鎮燃氣、道路交通、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自建房等重點領域,做好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加強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強化應急管理,統籌推進森林防滅火、防汛救災、地災隱患防治等工作。
提升社會治理水平。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升級建設“傘狀+警務網格”立體化多元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爭創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完善網格化管理機制,抓好社區和基層派出所建設,加強群防群治,弘揚見義勇為正氣,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深入開展“治重化積”,做好安保維穩、信訪服務、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等工作,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深化平安內江建設,始終保持對突出違法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持續打好禁毒人民戰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確保社會和諧有序。
同時,扎實做好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統籌做好國防動員、人防、民族宗教、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紅十字、慈善、關心下一代、外事僑務、港澳、對臺、公積金、氣象、統計調查、地方志、檔案等工作。
三、全面加強自身建設
邁步新時代,奮進新征程,我們一定牢記“三個務必”,“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有效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建設為民務實清廉的人民滿意政府。
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做好政府工作的根本保證。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加強政府系統黨的建設,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確保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推進依法行政。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化法治內江建設,完善法治建設體系。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監察監督、司法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做好地方立法工作。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持續開展“八五”普法。加強行政復議,深化政務公開,推進“府院法治共建”。嚴格執行重大事項決策制度,強化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規范性文件制定和備案審查,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政府。
優化作風效能。深入開展干部隊伍“作風能力專項提升行動”,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勇挑重擔、攻堅克難,確保政府工作高效率、快節奏推進。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把責任落實到最小工作單元,拿成果說話、以實績交卷。創新行政管理方式,不斷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強化理財意識,堅持過“緊日子”,嚴控非必要支出,降低行政運行成本,確保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
建設廉潔政府。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常態化開展廉政警示教育,將黨風廉政建設落實到政府工作全領域、全環節、全過程。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強化監督,切實抓好巡視、督察反饋問題和審計查出問題整改銷號,嚴肅查處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點、謀求新突破,是全市人民的殷切期盼,是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銳意進取、苦干實干,奮力譜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產業強市和區域物流樞紐的絢麗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