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3年1月11日在江西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省長 葉建春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同志提出意見。
一、2022年及本屆政府工作回顧
2022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和疫情散發多發、歷史極值干旱等超預期考驗,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堅決落實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接續實施強勁開局一季度、強攻二季度、拼搏三季度、決戰四季度,保持了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經濟運行企穩向好。成功應對省內多輪疫情,科學精準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全力支援大上海保衛戰和吉林、新疆、重慶等地抗擊疫情。及時啟動抗旱應急響應,實施鄱陽湖流域水庫群抗旱保供水聯合調度,開展局部應急送水,有效保障了用水安全。出臺降本增效“30條”、紓困解難“28條”、穩經濟“43條”及接續措施“24條”,為市場主體減負超2000億元。開展六大領域“項目大會戰”和項目建設“四大攻堅行動”,實行節假日“重大項目不停工、重點企業不停產”,專項債項目支出進度、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項目簽約投放額居全國前列,信豐電廠、豐電三期、宜春至遂川高速公路、共青城通用機場、信江八字嘴航電樞紐、吉利新能源城市商用車、格力電器(贛州)智能制造基地等投運投產,滬昆高速改擴建、昌九高鐵、長贛高鐵、瑞梅鐵路、梅江灌區、武漢至南昌特高壓工程、奉新抽水蓄能電站、富士康工業互聯智能制造、晶科能源24GW光伏組件等開工建設,江西入選全國首批省級水網建設先導區,鄱陽湖水利樞紐環評正式受理。實施促進商貿消費提質擴容三年行動,“大宗商品消費季”“百城百夜文化和旅游消費季”等活動成效明顯,三百山獲評5A級景區,仙女湖、丫山入選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萍鄉武功山入選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全年GDP增長4.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3%,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位居全國前列。
——轉型升級持續深化。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通過驗收,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國家中藥先進制造與現代中藥產業創新中心落地,全球陶瓷產品創新中心啟動建設,國內首條稀土永磁磁浮軌道工程試驗線竣工,助力全球首架C919成功交付,江西師大一號環境遙感衛星成功發射,我省首個農業領域“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獲批立項。出臺省實驗室建設工作總體方案,組建24個產業科技創新聯合體,南昌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新余入選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名單。大力推進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南昌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開通,全國唯一鋰電標識解析二級節點上線,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躍居全國第4位,算力整體規模居全國第11位,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望達7.5%,南昌入選2022年度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和推進產業數字化成效明顯市推薦名單。贛州稀土新材料及應用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上饒高鐵經濟試驗區(大數據)入選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高安建陶基地入選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江西理工大學先進銅產業學院入選全國首批現代產業學院,宜春入選2022年度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推薦名單。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5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0家。全省首屆職業技能大賽成功舉辦,展現了“贛鄱工匠”新時代風采。
——市場活力更大激發。全力實施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營商環境明顯提升,凈增市場主體80.2萬戶,實有市場主體超480萬戶。省政務服務中心正式運行,“贛服通”5.0版、“贛政通”2.0版和“惠企通”上線,全國首個政務服務數字人“小贛事”上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圓滿收官,省級萬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千億現代產業引導基金組建,新鋼集團與中國寶武實現聯合重組。贛江新區、吉州、于都入選全國首批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新增上市公司14家,創歷史最好成績。世界VR產業大會、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廬山全球商界領袖大會、贛臺會、“進博會走進江西”、第五屆“阿拉伯藝術節”等活動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國際陶瓷教育聯盟成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實現全覆蓋,冷鏈中歐班列、中老班列等開行,贛州國際陸港入選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景德鎮陶瓷交易市場獲批設立全國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鷹潭國際綜合港經濟區正式運行,外貿進出口額增長34.9%。
——協同發展繼續推進。出臺深入實施強省會戰略推動南昌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支持贛江新區激發活力增強實力等政策措施,贛江新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南昌入選國際濕地城市、國家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九江、撫州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贛州獲批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累計識別防止返貧監測4.6萬戶16.8萬人,戶均享受幫扶措施2.8項,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啟動農業七大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在全國省級率先出臺促進山茶油產業發展條例,宜黃、南城、橫峰、湘東區入選國家級制種大縣,婺源、瑞昌入選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于都、泰和、鄱陽、浮梁入選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井岡山市和寧都、武寧、橫峰獲批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吉水、瑞金入選國家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市、區)。完成“三區三線”劃定,制定碳達峰實施方案,完善分時電價機制,施行江西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在全國率先出臺礦山生態修復與利用條例、開展跨省流域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專項檢查行動,率先推出“碳足跡”披露支持貸款。部省共建長江江豚保護基地開工。上堡梯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全省PM2.5年平均濃度27微克/立方米,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96.2%,再創歷史最優。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年初確定的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城鎮新增就業、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分別完成年計劃的113%、121.4%。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8%、6.7%,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開展贛鄱無農民工欠薪項目試點,上線“農民工”地圖,59萬返鄉農民工實現再就業。出臺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條例、醫保基金監管辦法、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清單,贛州、撫州、新余入選全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地區名單。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整省試點、“大思政課”建設綜合改革試驗區獲批,撫州入選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鄉村教師學歷提升計劃啟動,探索開展高校分類管理和本科新生學分制收費改革,高校畢業生留贛率提高到59.96%。7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獲批,中國肝病基因工程創新中心落戶,我省首個自主研發道地藥材中藥配方顆粒標準發布,健康社區建設地方標準出臺,智慧醫保村村通運行。嬰幼兒入托補貼制度全面建立。紅色基因傳承示范區建設全面啟動,全國紅色基因傳承研究中心運行,5件作品入選“五個一工程”。省第十六屆運動會成功舉辦,崇義入選全國首批全民運動健身模范縣。中小學生溺水事故起數和溺亡人數分別下降31.88%、30.35%,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38.9%、38.1%,公眾安全感和群眾滿意度分別達98.71%、98.07%。
經過全省上下不懈努力,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本屆政府目標勝利實現,全省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江西新征程。
一是經濟發展量質雙升。GDP突破3萬億元,全國排名由第18位前移至第15位,人均突破1萬美元;工業增加值突破萬億元、居全國第13位,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33%左右、居全國前列,進入新興工業大省行列。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萬億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5%,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居全國第8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突破40%,比2017年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鄱陽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獲批,全社會研發投入實現翻番,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2倍以上,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6倍以上,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在全國排名“7連進”。新增千億產業3個,總數達14個,建筑業成為萬億產業。
二是改革開放走深走實。“贛服通”、“贛政通”、網上中介服務超市等平臺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編制統一行政許可清單、延時錯時預約服務等做法在全國推廣,實有市場主體實現倍增。國有企業資產突破7萬億元,營業收入突破萬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均突破5萬億元,A股上市公司實現倍增,企業直接融資規模突破5000億元。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在贛投資的具有世界500強背景企業達212家;6家企業入選“全球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數量居全國第4位;外貿進出口、對外直接投資均實現翻番,利用省外項目資金突破萬億元。
三是區域城鄉協調共進。“一圈引領、兩軸驅動、三區協同”區域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上升為國家戰略,鷹潭入選首批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鐵路運營里程突破5000公里,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實現翻番,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6700公里,“一主一次五支” 機場格局基本形成,油氣長輸管道運營里程突破4000公里,電網邁入特高壓時代,5G網絡實現“鄉鄉通”。糧食產量連續10年穩定在430億斤以上,97%的村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超過10萬元。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突破60%,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以上。
四是生態優勢鞏固提升。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階段性任務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連續2年、水資源管理考核連續4年獲全國優秀,生態質量指數居全國前列,退捕禁捕工作全國領先,長江干流江西段連續5年、贛江干流連續2年達到Ⅱ類水質,設區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達標率100%。空氣質量居中部地區第1位、全國前列。森林覆蓋率居全國第2位,國家森林城市、園林城市實現設區市全覆蓋。累計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8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4個,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13個,綠色發展指數連續9年居中部地區第1位。
五是人民生活全面改善。2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305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城鎮困難群眾全部解困脫困,江西成為全國首批承接上合組織扶貧培訓的5個省份之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萬元。全域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并向優質均衡邁進,學前教育毛入學率突破9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突破50%。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縣級文化館、公共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實現全覆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5%以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人均待遇水平居中部地區第1位,連續3年獲評“健康中國行動優秀省份”。連續3年在國務院對省級政府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考核中獲評優秀,連續16年獲評全國平安建設(綜治工作)考評優秀省。
六是政府效能明顯增強。機構改革任務全面完成,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基本完成。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五型”政府建設有力推進,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臺賬清單和督辦機制不斷健全,17項工作獲2022年國務院督查激勵、創歷史最好水平。建立解決制約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突出難題長效機制,6輪次征集梳理的1333個問題如期辦結。建立及時獎勵制度,對128個集體和49名個人進行獎勵。“三公”經費支出連續9年下降。
深化國防動員體制改革,創新構建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征兵工作走在全國前列,軍政軍民團結持續鞏固。
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團結帶領全省干部群眾感恩奮進的結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贛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向中央駐贛單位,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江西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謝!
回顧五年工作,我們積累了寶貴經驗,得到了有益啟示。一是必須強化政治引領。五年來,我們堅定不移朝著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江西改革發展指明的方向、擘畫的藍圖篤定前行,堅定不移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定不移從黨中央對革命老區的無限牽掛、親切關懷中汲取奮進力量,這是打開事業新局面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二是必須優化戰略策略。五年來,我們把握江西發展階段性特征,抓住主要矛盾,創新實施“2+6+N”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行動計劃、“三請三回”和“三企”入贛、開發區集群式項目滿園擴園和兩型三化管理提標提檔行動、產業鏈鏈長制、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強省會、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和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等一系列戰略策略,為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力抓手。三是必須突出問題導向。五年來,我們有效應對世紀疫情、超歷史大洪水和超歷史干旱等多重考驗,推行“高位化統籌、集成化作戰、扁平化協調、一體化辦理”工作模式,解決了許多棘手難題,辦成了許多大事要事,為各項事業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必須增進民生福祉。五年來,我們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使人民期待的事成為政府要干的事、政府在干的事成為人民擁護并積極參與的事、政府干成的事成為人民受益并贊成叫好的事,極大激發了全省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五是必須砥礪過硬作風。五年來,我們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和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積極倡導“事事馬上辦、人人釘釘子、個個敢擔當”“不為不辦找理由、只為辦好想辦法”,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怕慢假庸散”作風頑疾,以干部創先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新征程上,我們要繼續堅持、發揚光大。
我們清醒認識到,前進道路上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不大,人均水平偏低,發展不足仍然是我省最大矛盾;創新能力較弱,產業結構不優,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彰顯特色、優勢互補的全域發展格局亟待構建;群眾生活品質有待提高,社會事業仍有不少短板;各類風險交織疊加,安全保障有待加強;一些干部思想不夠解放、斗爭意識和斗爭本領不強、實干精神不足,仍有少數干部規矩意識淡薄、用權任性、以權謀私,等等。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加大力度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