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2日在珠海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市長 黃志豪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發展成就及2021年主要工作
過去五年,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入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落地實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開局起步的重要五年。習近平總書記對珠海高度重視、寄予厚望,親切勉勵珠海經濟特區要辦得更好、辦得水平更高,要求加快珠海經濟特區發展,對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橋、推進橫琴開發建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實力等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我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珠海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市委“特、大、高、多”戰略任務,在搶抓機遇中穩步前行,在攻堅克難中砥礪奮進,推動珠海經濟特區“二次創業”加快發展。
五年來,我們牢記橫琴開發的初心,珠澳合作開啟新篇章。出臺系列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政策措施,粵澳合作產業園、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粵澳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區等平臺的集聚效應不斷顯現,在橫琴營業的澳資企業超過4700家,橫琴支撐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作用更加凸顯。深入推進“灣區通”工程,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橫琴口岸新旅檢大廳、青茂口岸先后開通運行,澳門單牌車入出橫琴政策落地,實施“一地兩檢”通關模式,“澳門新街坊”動工建設,澳門居民在珠海工作生活更加便利。
五年來,我們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綜合實力再上新臺階。主要經濟指標爭先進位,全市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躍升至全省第六,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穩居全省第二,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全省第一。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超過1萬億元、總量位居全省第五。各類商事主體超40萬戶,上市公司43家,格力電器進入世界500強,華發集團入選國務院國企改革“雙百企業”。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入選國家工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規模位居全省第二,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57.1%、30.8%。金融、會展、物流等產業增長態勢良好,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提升至70.5%。
五年來,我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全市高新技術企業超2100家,涌現出世界最大兩棲飛機AG600等一批創新成果,9個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臺、中山大學“天琴計劃”、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落地,澳門4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橫琴設立分部。引進各類人才26萬余名,人才凈流入率居全省前列。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26%,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97件,成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和全國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高新區全國排名從第24位上升至第19位,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全國地級市第2位。
五年來,我們充分發揮經濟特區先行先試優勢,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橫琴自貿片區推出622項改革創新舉措,4項入選全國自貿區“最佳實踐案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累計為企業減負近300億元。實施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行動,全面鋪開政務服務“全城通辦”,數字政府、國資國企、投融資、區域管理體制等領域改革深入推進。新增國際友好城市4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1萬家,外商投資股權投資企業試點成效明顯,獲批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在2020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中排名第5位。成功舉辦第十二屆和第十三屆中國航展、中拉企業家高峰會、澳珠企業家峰會、“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傳播論壇等重大活動。
五年來,我們持續推進交通大會戰,交通建設實現新突破。港珠澳大橋開通,珠海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千萬人次,蓮洲通用機場建成啟用,高欄港貨物吞吐量突破億噸大關,廣珠城際珠海站通達城市74個,珠機城際軌道拱北至橫琴段開通運營。洪鶴大橋、金琴快線等建成通車,興業快線、香海大橋、金海大橋、黃茅海跨海通道、珠海隧道等項目建設全面鋪開。
五年來,我們不斷擦亮生態宜居名片,城市品質有了新提升。建成香山湖公園等一批高品質公園,新增香山云道等一批網紅打卡點,珠海大劇院、珠海博物館、珠海規劃展覽館等成為城市文化新地標。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建設管理,改造提升拱北口岸、珠海大道、機場東路等一批城市重要節點,完成主城區道路“白改黑”和情侶路沿線沙灘修復工程,整體搬遷香洲漁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空氣質量穩居全國前列,完成前山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一期工程。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中國旅游休閑示范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五年來,我們著力提升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區域協調發展進入新階段。累計投入超1000億元,在西部地區建成一批優質教育、醫療、文體等設施,西部地區五年新增常住人口24.97萬人、增長30.82%。立足農業特色優勢,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23個。加大對鄉村、海島的基礎設施投入,“三清三拆三整治”全面完成,“廁所革命”入選全國典型范例,主要海島與市區用電同網同價、民生用水同城同價。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48萬元,年均增速8.7%。區域協作不斷加強,深珠互聯互通、創新協同、產業對接取得積極進展,珠中江陽合作務實推進。高質量完成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和省內精準扶貧、產業對口幫扶等任務,東西部扶貧協作連續4年被國家評為“好”等次,對口幫扶陽江、茂名精準扶貧連續5年被省評為“好”等次。
五年來,我們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持續加大民生投入,九項民生支出累計超2000億元、年均增長5.1%。城鎮新增就業年均4.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3%以內。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76萬個、中小學學位7.18萬個。建成市婦幼保健院南琴院區等一批醫療項目,推動基層衛生綜合改革,建立疾病預防控制三級網絡,居民人均壽命達83歲,被確定為全國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實現城鄉居民和職工醫保待遇均等化,鎮街養老綜合服務中心全覆蓋。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6.6萬套。市區鎮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1元公交”通達全城。構建退役軍人事務四級服務保障體系,實現全國雙擁模范城“九連冠”。有效應對“天鴿”“山竹”臺風等自然災害。高質量完成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工作。入選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成為全國首批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挑戰,我們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市九屆人大九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全市地區生產總值3881.75億元、增長6.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8%,固定資產投資額下降3.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8%,進出口總額增長2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8.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8%,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0.8%,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37%。
一年來,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推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順利起步。全面梳理橫琴人口、土地、商事主體等事項,主動配合國家有關部委和省有關部門開展政策研究。做好過渡期人員安置、工作交接,研究出臺珠海落實《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的行動方案。
二是著力促進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出臺實施推動經濟爭先進位發展“1+5”綜合性政策措施。推動591個項目加快建設,全市制造業投資增長20%。全年新簽約重點產業項目136個、投資總額超千億元。總投資170億元的高景大硅片項目在金灣建成投產,總投資180億元的愛旭光伏電池項目和總投資115億元的得爾塔攝像頭模組項目在斗門動工建設。全市新設外商投資企業超2500家,實際吸收外資27億美元,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總貨值增長三倍。舉辦各類會展活動超1200場,全市接待游客1800萬人次、增長19%。推動市屬企業高質量發展,營業總收入增長37.1%、利潤總額增長32.3%。“5+1”產業集群加快構建,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增長50.1%,舉辦“中國芯”集成電路產業促進大會,新材料產業規模增長33.2%,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200.81億元。
三是加快增強科技創新實力。大力培育創新主體,1170家企業納入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培育清單,新培育“單項冠軍”企業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48%。落地建設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廣東省科學院珠海產業技術研究院、深珠科技創新合作示范平臺。爭取了總規模90億元的廣東省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設計子基金、120億元的大灣區半導體產業投資基金、300億元的廣東省航空產業基金在珠海注冊。深入實施“珠海英才計劃”,新引進人才6.5萬人。
四是持續提升城市功能品質。開工建設珠海機場綜合交通樞紐項目主體工程,積極推進珠肇高鐵征地拆遷工作,鶴港高速一期全線通車,高欄港集裝箱碼頭二期泊位通過驗收。動工建設香洲北工業區等一批“三舊”改造項目,開工改造135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117個。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前山河石角咀斷面水質由Ⅳ類提升至Ⅲ類,國省控斷面劣V類水體全面消除,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體系。成功舉辦第十三屆中國航展,采取線上線下同步直播模式,傳播力、影響力大大增強,現場簽約總金額807億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2新年音樂會、中國超級跑車錦標賽在珠海舉辦,“青春珠海”“活力珠海”號主題客機投入使用,上榜中國十大“心儀之城”。
五是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投入近3億元整治農村人居環境,66%的村莊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加快建設四個現代農業產業園,洪灣漁港獲批“全國文明漁港”。推進金灣區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全國先行試點、斗門區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國試點工作。桂山島環島公路全線貫通,東澳島新客運碼頭開通啟用,建成東澳島海洋館、蜜月山公園等一批旅游打卡點,海島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覆蓋。
六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市級行政許可事項網上可辦率100%,新登記商事主體4.9萬戶。上線“珠澳通”APP,提供超100項跨境民生服務,澳人澳企減少跑動超10萬人次。完成珠海國際仲裁院體制機制改革。全面開展已供未用土地專項整治,處置已供未用土地240宗、面積1114公頃,處置2009年至2018年間形成的批而未供土地435.84公頃。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50億元。成為全國首個具備QDLP試點審批權限的地級市,新增上市企業5家。推動珠海農商行從省管到屬地管理。
七是大力發展民生事業。加大民生投入,九項民生支出454.76億元。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民生微實事”投入3.15億元、完成6940個惠民小項目。推出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就業崗位等十大措施,城鎮新增就業4.2萬人。城鄉居保基礎養老金、居民醫保財政補貼、城鄉低保以及特困人員、殘疾人、孤兒基本生活標準穩步提升,建成全國首個市級云醫保平臺。籌集1.8萬套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8940個、義務教育階段學位2.5萬個,設立文園中學斗門校區。落實“雙減”政策,提供校內課后托管服務。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市口腔醫院、市中心血站等項目投入使用,形成校地共建遵醫五院的發展新模式。舉辦首屆珠海藝術節,頒發第五屆文學藝術“漁女獎”。
八是不斷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制定基層自治、城鄉社區公共服務標準,建設城鄉社區綜合服務平臺,打造“15分鐘黨群服務圈”。建成人口和出租屋信息管理系統。學校食堂、養老機構、中央廚房和集體配餐單位全部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特保服務進校園”全覆蓋,交通事故總量下降15.7%。開工建設珠澳消防培訓基地。省應急救援航空指揮調度中心落戶珠海。實現政府隱性債務全域“清零”。成立涉外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成區級群眾信訪訴求綜合服務中心。持續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全市違法犯罪警情數不斷下降。完成“智慧邊海防”試點任務。
一年來,我們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實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分級分類管控措施,在全省率先啟用1800個房間的大型集中隔離場所國際健康驛站,中大五院承接省的任務全面收治珠中江的確診患者。在全球嚴峻的疫情形勢下,深化珠澳聯防聯控,有力有序應對突發疫情影響,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正常秩序,珠澳口岸出入境人數占全國八成。
一年來,我們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推進“兩個專項整治”,抓好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審計監督等反饋問題整改,依法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自覺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統計、民族、宗教、對臺、港澳、僑務、婦女、兒童、青少年、殘疾人、人防、地方志、檔案、氣象、供銷、流漁、慈善、紅十字會、信訪維穩、海防打私、國防動員、雙擁共建等工作都取得新進展。
各位代表,我們深刻體會到,2021年的成績來之不易,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也是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共同奮斗的結果。在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駐珠單位,向駐珠部隊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人員,向關心支持珠海改革發展的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統籌發展和安全,既是重大原則,又是當務之急,對安全生產我們必須警鐘長鳴!2021年第三季度以來,我們深刻吸取石景山隧道“7·15”透水事故教訓,全力以赴組織排查整治安全生產隱患,并舉一反三,開展秋冬消防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全面提高安全生產工作水平。
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珠海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工業園區配套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承載能力有待增強;傳統產業正進入轉型升級的攻堅階段,新產業新業態尚處于成長期,現代產業體系和產業集群生態有待加快完善,對人才的吸附力還有待增強;東、西“雙城”發展格局尚未成型,西部地區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提速;海、陸、空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有待提升,內暢外聯的交通體系建設需要加速,市內高峰時段交通擁堵問題比較突出;安全生產監管效率不夠高,部分區域消防安全隱患還需有效整治;民生保障存在短板,教育、醫療、養老托幼等優質公共資源分布不夠均衡,基層醫療水平有待提升;政府服務效能有待進一步提高,干部隊伍推動加快發展的創新意識、擔當作為的責任感需要進一步增強。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采取有力措施,認真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