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2月1日在六盤水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
市長 李剛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三五”工作回顧
“十三五”時期,面對風險挑戰和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的復雜局勢,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守好三條底線,打好三大攻堅戰,實施三大戰略行動,各項工作邁上新的臺階,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一)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徹底撕掉絕對貧困標簽。堅決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全力打好“四場硬仗”,“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脫貧攻堅成效考核連續5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陣、2019年排名全省第一。農村產業革命成果豐碩,以“涼都三寶”為重點的特色農業種植面積達到399萬畝,產業扶貧實現貧困人口全覆蓋,“三變”改革持續助農增收。“十三五”規劃的11.6萬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提前一年完成,以“五個體系”和“兩個社區”建設為抓手,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順利推進。建成“組組通”公路6434公里,實現30戶以上村民組硬化路和4G網絡全覆蓋,累計解決155.4萬農村人口供水問題,農村全部達到“飲水不愁”的標準。貧困家庭輟學學生全部動態清零,貧困人口實現參合參保和“三重醫療保障”全覆蓋。農村危房改造任務提前一年完成,現有農村老舊住房透風漏雨現象全面消除。與大連東西部扶貧協作國家成效考核連續兩年為“好”,是全省唯一連續兩年“好”的市州,中國科學院、中國科技大學、鞍鋼集團定點幫扶有力有效,社會幫扶取得新的成效。經過五年合力攻堅,3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摘帽”,61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累計實現43.98萬貧困人口脫貧,全市提前一年整體擺脫絕對貧困,書寫了貴州脫貧攻堅的六盤水精彩篇章!
(二)堅持走產業轉型升級之路,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堅持一手抓傳統產業升級改造、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實施煤炭工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產能提升三年攻堅行動,累計釋放優質產能3151萬噸/年,發耳煤礦建成西南地區第一個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山腳樹煤礦和發耳煤礦入選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設煤礦,急傾斜煤層機械化開采技術實現重大突破,正常生產煤礦實現“兩化”改造全覆蓋;建成六枝2×66萬千瓦超臨界發電項目,開工建設全省第一座超超臨界火電廠盤江新光電廠,啟動實施威箐焦化200萬噸/年焦化異地搬遷技改、野馬寨熱電聯產改造等重大項目,省下達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全面完成;首鋼水鋼連續4年保持盈利,在全省率先將機器人用于鋼鐵生產。謀劃推進七大產業板塊全鏈條發展,省內第一條無水染整生產線建成投運,省內第一個制氫工廠開工建設,形成省內鏈條最完整的鋁及鋁加工產業集群,2020年物流產業完成增加值89億元、其他六個板塊實現總產值154.7億元。大力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刺梨種植和加工規模全國最大,紅心獼猴桃種植規模全省最大,盤州刺梨、水城紅心獼猴桃獲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認定,水城茶葉、水城獼猴桃獲批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國家農業龍頭企業實現零的突破,所有壩區成為省級達標以上壩區。市域一體化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新增4A級景區10個、省級旅游度假區9家,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達到6個,全省“十大康養度假旅游基地”我市占2個,盤州市成功創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區成功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經過五年鞏固提升,產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獲批建設全國第二批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為成就貴州趕超進位的“黃金十年”作出了六盤水貢獻!
(三)堅持城鄉建設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深入實施“六網會戰”,大力推進“兩新一重”建設,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大幅提升。滬昆高鐵境內段、安六高鐵建成通車,在全省率先實現“縣縣通高鐵”;盤州至興義高鐵開工建設。赫章至六盤水、納雍至晴隆、六枝至安龍高速公路境內段開工建設;盤州至興義、六盤水至威寧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全市“三橫一縱一環”高速公路主骨架全面形成,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440公里;鄉鎮二級公路通暢率達71.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7個百分點,建制村通暢率達100%,成為全省第一個國家級或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全覆蓋的地級市。盤州官山機場項目獲批立項。建成7座中型水庫、24座小型水庫,在全省率先實現市級有大型水庫、縣縣有中型水庫、鄉鄉有穩定水源,工程性缺水問題基本解決。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提前完成,戶均容量、供電可靠性及電壓合格率提前一年達到國家要求。天然氣管道實現“縣縣通”。5G基站覆蓋全市城區及重點區域,實現與貴陽·貴安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的高速互聯和窄帶物聯網全覆蓋。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3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個百分點。經過五年加快建設,城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有力支撐了區域競爭力不斷提升!
(四)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改善。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狠抓中央和省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等反饋問題整改落實。深入開展中心城區揚塵污染整治六大專項行動,自2018年3月23日以來,市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一直保持100%優良率。成功獲批創建國家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市中心城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壓緊壓實河長制,省控以上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小城鎮生活垃圾清運實現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行政村覆蓋率達到97.3%、保持全省前列,鐘山、六枝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成投運。在全省率先完成“十三五”綠色礦山建設任務。經過五年持續治理,污染防治“五場戰役”連戰連捷,生物多樣性加快恢復,森林覆蓋率達到6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個百分點,綠色成為涼都最靚麗的底色!
(五)堅持改革開放創新,發展活力動力持續增強。累計完成437項改革任務,其中國家級和省級改革試點任務70個。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零基預算、國有企業、醫藥衛生體制等改革多點突破。被列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三變”改革8次寫入中央文件。盤州撤縣設市,水城撤縣設區,六盤水高新區掛牌成立。水城、盤北和六枝經濟開發區獲批全國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六盤水海關成立并實現通關。連續舉辦三屆物聯網高峰論壇、兩屆六盤水工業產品產銷對接會,妥樂論壇上升到省級層面舉辦。“放管服”改革扎實推進,累計承接、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156項,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401項,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100%,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和綜合考核排名位居全省前列。在全省首推由紀委監委牽頭開展營商環境檢查整治,營商環境排名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引進500強企業25家。市場主體總量、注冊資本分別年均增長11%和25.6%,民營經濟比重提高到60%。六盤水紅心獼猴桃產業創新基地獲批成為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建成國家果蔬檢測重點實驗室,六盤水市科技企業孵化器成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中國專利獎、院士工作站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實現零的突破。經過五年開拓進取,開放創新的六盤水已成為充滿生機的投資熱土!
(六)堅持強化風險意識,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多措并舉防范化解政府債務和金融風險,守住了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深入開展安全風險防范大排查大整治大演練,啟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連續五年實現“雙降”。堅持地質災害防治“三個必須管”,全面落實地質災害“防、避、治”措施,隱患總量和受脅人數分別下降29%和34%。科學有力有序有效完成水城“7·23”特大山體滑坡災害搶險救援和災后重建。大力推進平安涼都建設,深化全國掃黑除惡重點培育市創建,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分別提升到98.96%和98.16%。經過五年嚴密防范,全市社會大局持續保持和諧穩定,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強保障!
(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民生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實施基礎教育改革發展追趕跨越三年攻堅,在全省率先對城鎮低收入困難家庭子女就學進行資助、率先實現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率先開展公辦學校教師員額制管理改革試點、率先落實教育綜合改革經費保障;新建改擴建學校693所,新增學位9萬余個,小學實現劃片招生,小學適齡兒童入學年齡由6.5歲降到6歲,義務教育大班額基本消除,提前兩年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六盤水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獲批成立并順利實現招生,六盤水師范學院二期工程建成投用。成功奪取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在全省率先實現所有縣區省級文明城市全覆蓋。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在全省率先開展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試點。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5.3%,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新增10萬余人,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通過國家驗收。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通過評審,消夏文化避暑旅游季成為“開放的平臺,百姓的舞臺”,“一縣一品”體育賽事活動成熟定型,“六馬”成為國際田聯“銅標賽事”和中國田徑協會“金牌賽事”。全國雙擁模范城實現“四連冠”,成功創建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質量工作考核連續5年保持全省第一方陣,在全省“菜籃子”市(州)長負責制首次考核中獲優秀等級。堅持每年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九大類重點民生支出累計達1156.4億元。國防動員、民族、宗教、外事、人防、青年、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各項事業取得新進步。經過五年實干為民,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
五年來,我們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定不移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化實施“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教育,全市政府系統“四個意識”更加牢固、“四個自信”更加堅定、“兩個維護”更加自覺。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的決策部署,自覺把政府工作置于市委領導之下,重要情況主動向市委請示匯報,重大問題及時提請市委研究決策。縱深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高質量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堅決懲治腐敗、糾治不正之風,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不斷向縱深推進。堅持勤儉節約,嚴格預算執行管理,強化剛性約束,規范經費審批,嚴控一般性支出,把寶貴的資金更多用于為發展添動力、為民生增福祉,用政府的“緊日子”“苦日子”換取老百姓的“好日子”。扎實開展政府系統深化落實年、效能提升年活動,深化拓展基層減負工作,政府治理效能進一步增強。全市干部用實干踐行初心,用擔當承載使命,與全市人民群眾勠力同心、排難而進,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
各位代表!2020年,一路走來,一路考驗,一路挑戰,一路艱辛。面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決勝脫貧攻堅、落實“六穩”“六保”、加快復工復產、抗御自然災害、防范重大風險等一道道“必答題”“加試題”,一場場“保衛戰”“攻堅戰”,我們狠抓中央和省的部署落實,統籌疫情防控、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在重重考驗中取得了極其不易的成績,在歷史性大戰大考中交出了優異答卷。我們堅持“守好底線”,面對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僅用15天時間就遏制住了疫情蔓延勢頭,3月13日以來實現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三清零”,守住了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底線;面對多重考驗的脫貧攻堅收官戰,落實“四個不摘”,強化“三個不能”,年初剩余的1.2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守住了全面小康的底線;同時,統籌守住安全生產、生態環保、政府債務等風險防控的底線,為克服各種困難挑戰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我們堅持“穩住根本”,及時出臺支持工業企業、商貿單位平穩健康發展等政策措施,真金白銀、真刀真槍助企紓困,市場主體總量超過22萬戶、增長9.7%,穩住了市場主體;建立市縣鄉村四級農民工返崗聯動機制,出臺促進農民工返崗就業、促進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就業增收等系列政策措施,城鎮新增就業7.45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12%,穩住了就業;啟動項目建設年行動,采取支持夜市經濟和小店經濟發展、旅游優惠激勵、暢通產銷對接等舉措,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6%,穩住了有效需求。我們堅持“捕捉機遇”,把自身發力與向上借力結合起來,搶抓中央和省加大政府專項債投入、新增財政資金、降低電價、加大助企紓困力度等政策機遇,共爭取上級補助資金209.2億元、增長15.3%,中央新增“兩直達”資金21.7億元;獲得專項債券資金94.1億元、一般債券資金91.8億元、土地紓困資金9.3億元;搶抓東部地區產業轉移機遇,加大產業招商引資力度,新引進優強企業164家,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我們堅持“奮力提速”,千方百計推進企業加快恢復、擴大生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自7月轉正以來逐月提高,全年增長5.1%;圍繞“做實工作、做精品質、做高效益”,實施農業提質增效年行動和“千家萬戶小康菜園”工程,一產增速穩中有進,全年增長5.9%;圍繞承辦省第十五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打造新業態,提升產品品質,加強宣傳營銷,接待游客數量和旅游總收入恢復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通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經濟運行逐季改善,在一季度經濟增速同比下降3.6%的情況下,上半年同比增長1.2%,全年增長4.5%。
各位代表!在過去五年極為艱辛、極其不易的發展歷程中,我們深切體會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越是在重大歷史關頭、重大考驗面前,越要把“兩個維護”作為迎難而上的根本依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把中央和省的決策部署轉化為具體行動和工作實效,以實干實績詮釋對黨的絕對忠誠;必須時刻牢記人民至上,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著力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緊緊依靠人民作出正確決策、戰勝艱難險阻;必須更加注重系統謀劃,切實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善于用系統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發展、解決問題,善于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統籌推進,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和安全相統一;必須勇于擔當奮發有為,時刻牢記初心使命,保持只爭朝夕的奮斗姿態和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斗爭精神,以知重負重、攻堅克難的實際行動,說實話、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用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和地區的發展指數;必須凝心聚力團結奮進,樹牢“一盤棋”思想,強化大局意識、全局觀念,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同志之間的團結、班子之間的團結和各族人民大團結,上下一條心、擰成一股繩,沿著高質量發展之路,干好六盤水自己的事!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關懷厚愛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市委正確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眾團結一心、苦干實干的結果。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干部群眾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向駐市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向廣大醫務工作者,向所有關心支持六盤水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經濟總量偏小,人均水平偏低,發展質量和效益有待提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鄉村振興任重道遠;財政收支矛盾突出,政府債務負擔較重;安全生產、自然災害防治等領域還存在薄弱環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任務艱巨;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務仍有短板,與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還有差距;政府系統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還不同程度存在,政府治理效能需進一步提升。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正視問題,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逐步解決。
二、“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
“十四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根據《中共六盤水市委關于制定六盤水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市政府編制了《六盤水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一并提交大會審議。
“十四五”時期,我們將按照省委“一二三四”總體思路,圍繞市委七屆十二次全會提出的“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著力打造轉型升級新樣板、厚植區域競爭新優勢、構筑對外開放新高地、提升市域治理新效能、開啟幸福六盤水新生活”的“一二三四五”總體思路,通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左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7萬元左右;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年均增長7%左右和9%左右,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2%;制造業增加值、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明顯提高,經濟發展、生態建設、人民生活、開放水平、社會文明程度和社會治理能力邁上新臺階。
圍繞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瞄準主攻方向、保持戰略定力、精心謀劃實施,奮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
(一)以轉型升級為主線,形成高質量發展的特色產業體系。堅持把新型工業化放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首要位置,搶抓碳達峰、碳中和的窗口期,推動“兩手抓、兩促進”取得新突破。到2025年,原煤產量達到1億噸、焦炭產能超過1000萬噸、電力裝機總量達到1800萬千瓦,推動首鋼水鋼鋼鐵主業與多元產業“兩翼齊飛”,再生資源和新型建筑建材產業加快發展;七大產業板塊實現板塊布局、產業耦合、鏈條發展、集聚建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堅持以農業現代化為目標,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持續推動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增效,到2025年,建成10萬畝獼猴桃“噸產園”、35萬畝刺梨“千斤園”、5萬畝茶葉“萬元田”,集中力量打造“涼都三寶”品牌優勢。堅持推進旅游產業化,市域一體化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打造國際一流避暑度假和山地戶外運動目的地。堅持把產業園區和首位產業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按照“首位產業引領、產業園區先行、全市轉型提升”的思路,努力建成全國有特色、有影響力的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
(二)以提升區域競爭力為核心,構建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城鎮體系。圍繞市中心城區建成百萬人口城市、盤州城區建成50萬人口城市、六枝城區建成25萬人口城市的目標,推動“一主兩副”三中心齊頭并進,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到2025年,市中心城區建成川滇黔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盤州打造成為“貴昆經濟走廊”中心支點城市,六枝打造成為“黔中經濟區”重要節點城市。堅持分級分類原則,著力發展一批3—10萬人的重要節點城鎮,因地制宜發展一批小而精的特色小鎮。注重保護和延續城市文脈,進一步提煉城市精神,增強城市的凝聚力和群眾的歸宿感。到“十四五”末,市中心城區輻射帶動能力明顯提升,六枝、盤州縣城和小城鎮承載能力顯著增強,形成充滿活力的現代城鎮體系。
(三)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動能支撐體系。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完善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和收益管理制度,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改革,用改革的辦法、市場化的手段降低企業用電、用氣、物流等成本。繼續深化國資國企、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深入實施市場主體培育工程,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到2025年民營經濟占比達到63%。堅持以交通帶流通促暢通,力爭六威昭城際鐵路、盤州官山機場早日開工建設,爭取玉普高速公路和畢節經六盤水至盤州鐵路等項目進入國家“盤子”并加快推進前期工作,進一步拓展進出通道,主動參與“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加強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地區的交流協作,以市場換投資、產品換消費、資源換產業,更好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四)以安全發展為底線,筑牢高質量發展的安全生產體系。堅定不移把安全發展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堅持守好“一條底線”,把“人命關天、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底線來堅守。堅決做到“兩個必須”,把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作為硬性要求,壓緊壓實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堅定不移強化“三個監管”,督促行業主管部門落實直接監管責任、安全監管部門落實綜合監管責任、地方政府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建立政府、主管部門、企業為一體的監管機制。堅決確保“四個到位”,督促企業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訓到位、技術管理到位、應急救援到位,為全市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提供基礎支撐。到“十四五”末,形成嚴密層級治理和行業治理、政府治理、社會治理相結合的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全市安全防范治理能力持續增強。
(五)以幸福六盤水為愿景,夯實高質量發展的民生保障體系。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落腳點,隨時關注和掌握人民群眾對幸福的主觀感受和動態感受,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提升城鄉居民收入,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統籌推進教育、社保、醫療衛生、養老等各項事業,確保高質量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到2025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到33萬人以上,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2年以上,每千人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9張,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以上,實現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民、兜住底線、均等享有。健全完善違法犯罪打擊整治長效機制,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通過更高水平的社會治理,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更有安全感。圍繞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修復,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到“十四五”末,打造成為具有時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生態綠都”。
三、2021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務
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我們黨成立100周年。今年所有工作要圍繞開好局、起好步來展開,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貫徹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七屆十二次全會、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聚焦聚力“一二三四五”發展思路,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塑造新優勢、培育新動能,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左右,一、二、三產增加值分別增長6.3%左右、10.4%左右和7%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左右;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和9%左右,城鎮新增就業6.65萬人以上;綠色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國家調控范圍內。
高質量發展主要目標是: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20%左右,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40%左右;研發支出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1.3%,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12%;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8%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下降到3.08;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幅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5年。
圍繞實現全年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奮力推進工業大突破。堅持工業強市戰略,實施工業產業提升行動,促進產業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發展,在大突破中實現大提升。以首位產業為引領,推動集群集聚發展實現新突破。依托資源、依據市場、依靠創新、依賴環境,科學審慎選準首位產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推動資源要素向首位產業傾斜、配套關聯企業向龍頭企業靠攏,提升產業鏈和產品質量、檔次。縣級和各產業園區分別聚焦1至2個首位產業重點突破,打造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實施企業上市培育行動,建立重點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一企一策”加強服務指導,加快巖博酒業、貴州貴能等企業上市步伐。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實現新突破。實施煤電擴能增容提質行動,推動馬依西一井、聚鑫煤礦等新建大型煤礦加快建成投產,建成安全高效示范礦井44個,積極推進急傾斜煤層機械化開采技術應用,完成19處技改煤礦“兩化”改造,加快釋放煤炭優質產能,原煤產量達到6700萬噸;圍繞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盤江新光超超臨界火電廠、威箐焦化異地搬遷技改、貴州航天數海原料煤本地化技改等項目建設,力爭開工盤南低熱值煤發電、盤北經濟開發區320萬噸/年煤焦化和12萬噸/年針狀焦等項目,加快推進首鋼水鋼高質量發展焦系統結構調整、中青煤焦化產業轉型升級示范項目等前期工作。加大煤層氣、頁巖氣開發利用力度。建成水鋼同鑫晟20萬噸/年金屬制品異地改擴建二期工程,啟動建設海螺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技改項目。以產業園區為載體,推動七大產業板塊全鏈條發展實現新突破。開展產業園區主導產業培育提升行動,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和研發、物流、服務平臺功能,以“畝產論英雄”,推動低產低效企業逐步退出園區,實現“騰籠換鳥”,全年省級園區總產值和單位面積產出均增長10%以上。編制2021年七大產業板塊“一圖一表一說明”,確保每個產業板塊落地實施5個以上重點項目。加快建設10萬噸/年綠色染整示范園區及染料工廠項目,完成野馬寨熱電聯產改造;加大玄武巖連續纖維產品市場開拓力度,推進冷軋鋁卷、熱軋鋁板、鋁圓片等項目建設;建成天能焦化制氫工廠一期技改項目,力爭開工建設合眾錳業10萬噸/年高純硫酸錳生產項目;盤縣火腿加工廠建成投產,支持刺力王、天刺力、初好等企業加強產品研發;推動煙霧感應器、紅外探測器、煤礦智能化綜合運輸設備、物聯網礦用終端設備等產品本地化生產;支持現有煤機企業開發產品、拓展市場,啟動建設紅果能礦裝備產業園。以評估指標為導向,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實現新突破。堅持把建設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圍繞評估指標,加快補齊短板和弱項。積極爭取省加大支持力度,健全省市聯動、市縣推動工作機制,用足用活用好省直部門支持我市建設示范區的各項政策措施,最大限度釋放政策“紅利”。建立產業、企業、項目、投資等網上通報和會議交流機制,加大宣傳引導力度,營造全市上下關心支持、積極參與示范區建設的濃厚氛圍。
(二)全力推動鄉村振興。以高質量發展統攬“三農”工作全局,全力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用好五年過渡期政策,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注重開發式幫扶和保障性措施相結合,突出抓好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完善提升“五個體系”和“兩個社區”建設,持續增強易扶安置社區的生命、文化、經濟和政治“四個活力”,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監督管理。珍惜用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扶貧和社會幫扶等各方幫扶資源。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完成12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糧食產量。繼續推進農業提質增效,建成獼猴桃“噸產園”1萬畝、刺梨“千斤園”10萬畝、茶葉“萬元田”1萬畝。因地制宜做大做強食用菌、生態畜牧業等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積極發展林業產業和林下經濟,穩定烤煙種植面積,繼續實施“千家萬戶小康菜園”工程。推廣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組合式山地農業機具,拓展農業物聯網應用覆蓋面,大力提升農業園區機械化智能化水平。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和品牌強農戰略,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增強農產品核心競爭力。繼續開展農村勞動力全員培訓,加快培養一批知識型、創新型、技能型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職業經紀人隊伍。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圍繞“特色產業、特色生態、特色文化,田園建筑、田園生活、田園風光,美麗鄉村、宜居鄉村、活力鄉村”,打造一批特色田園鄉村示范點。堅持規劃先行、分類指導,強化村莊規劃管控,進一步規范農村建設行為,逐步形成良好的村莊風貌。實施村莊基礎設施改善工程,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實現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全覆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0%,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20%。加快創建“四好農村路”示范市。深化鄉村治理,加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全面深化“三變”改革。加快盤活農村資源資產,深化“三權分置”,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優化生產經營方式,加快構建企業和農戶產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實施“三變”經營主體培育壯大行動,全力打造一批主業突出、運作規范、善于經營、經濟效益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優強龍頭企業、優秀合作社和示范家庭農場。進一步健全“聯股聯業、聯股聯責、聯股聯心”的利益聯結機制,全面落實農戶在產業鏈、利益鏈、價值鏈中的環節和份額,讓農民有活干、有錢賺,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鼓勵引導能人回鄉、企業下鄉、科技強鄉、人才興鄉,推動更多城市資本、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持續打造“三變”改革升級版,深化推進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進一步推動“三變”改革成為我市農村改革的重要品牌和獨特標識。
(三)千方百計擴大投資和消費。充分發揮有效投資關鍵作用,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完成“六網會戰”投資300億元以上,分別完成工業、農業、服務業投資350億元、50億元和150億元。大力推進盤州至興義高鐵建設,建成赫章至六盤水高速公路,加快建設納雍至晴隆、六枝至安龍高速公路境內段,力爭開工安順至盤州高速公路。加快鍋圈洞、朱昌河、出水洞中型水庫建設,力爭開工英武大型水庫和2座中型水庫,建設一批引水提水和輸配水網工程。啟動盤州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完成紅香一回線路擴容改造。實施新基建三年行動,新建5G基站1600個以上,加快5G商用和示范應用場景建設。
聚力推進旅游產業大提質,積極構建后疫情時代旅游發展新格局,進一步實現“三增一降”目標,提升旅游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力和貢獻度。適應旅游市場結構的變化,針對國際游“回流”、國內游“下沉”的趨勢,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實施景區擴容提質工程,通過合作經營、委托經營等方式,引進優強企業參與景區經營管理,提升景區經營管理水平和效益。大力開展旅游市場秩序整治,提升旅游服務質量。適應旅游產品需求的變化,以豐富業態為重點,大力開發山地旅游新業態新產品,滿足游客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啟動梅花山景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推動妥樂古銀杏景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新增國家4A級景區或省級旅游度假區2家以上。適應旅游體驗需求的變化,以融合發展為途徑,大力推進“旅游+”多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延長旅游產業鏈,通過文旅融合實現文化留心、農旅融合實現鄉愁留心、工旅融合實現情懷留心、康旅融合實現健康留心、體旅融合實現運動留心。適應旅游出行方式的變化,圍繞構建“快進慢游”新格局,大力發展自駕游、旅游汽車和房車租賃等業務,積極發展房車改裝產業,切實提高游客出行的自由度、舒適度和安全度。
充分發揮消費基礎作用,實施消費擴容提質大行動,擴大家電、家具、家裝消費,打造15分鐘社區便民生活圈,大力發展步行街經濟、假日經濟、夜間經濟、首店經濟、會展經濟,繼續舉辦農產品、汽車等促銷活動,釋放鄉鎮消費潛力,培育消費新業態,激發市場新需求。
(四)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推動城鎮大提升,進一步增強城鎮人口承載力、內需帶動力、發展競爭力。圍繞做強支撐,加快建設烏蒙大道、鋼城大道,有序推進麒麟北路建設,力爭建成鳳凰路東段,完成城市地下管網改造457公里,有序推進六盤水高鐵站片區規劃建設,深入推進鐘山、水城、紅橋協同發展,統籌三地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配置和產業布局,推動以城聚產、以產興城、產城融合,共同支撐市中心城區提升輻射帶動力。支持水城進一步找準定位,加快城市規劃建設,打造美麗東城區;指導和推進六枝、盤州縣城高質量建設發展。圍繞提升品質,推進具備條件的公共場所和住宅小區建設集中供熱設施,加快打造南方地區集中供熱試點城市。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注重統籌共性、兼顧個性,堅持把基礎設施作為“骨架”、公共服務作為“血肉”、城市文化作為“靈魂”,完善“建管運”一體化機制,打造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共同家園。建成鐘山區建設路文明巷老舊小區改造示范工程。全面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以背街小巷、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為重點,加大城市綜合環境整治。推進物業行業示范小區建設。圍繞聚集人口,落實全面放開城鎮落戶政策,健全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農業轉移人口公共服務同等待遇政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堅持“房住不炒”,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基本建成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5768套,加大租賃住房供給,著力解決城市新市民和年輕人住房問題。
(五)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推動綠色發展,努力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嚴字當頭強化環境污染防治。切實抓好中央、省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省生態環境警示片等反饋問題整改。鞏固提升國家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創建成果,城市污水處理率提高到95%。總結推廣藍天保衛戰經驗做法,確保環境空氣質量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加強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繼續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河長制,省控以上斷面水質和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建成盤州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制定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嚴格生態環境執法監管,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大力提升生態建設質量。以第四次石漠化綜合治理生態效益監測、露天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等為抓手,鞏固拓展生態建設成果,完成營造林5萬畝、石漠化治理5萬畝;全面實行林長制,切實加強森林資源保護,著力提升森林質量,森林覆蓋率保持62%以上。高質量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啟動野生動植物調查,積極申報野鐘黑葉猴省級自然保護區。加快綠色轉型。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推進綠色經濟倍增計劃,創建綠色礦山、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加快“四型十五種”產業發展。倡導綠色出行,鼓勵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新車輛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80%。制止餐飲浪費行為。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城鎮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提高10個百分點。實施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推動排污權、碳排放權等市場化交易。
(六)加大改革開放創新力度。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發揮好創新第一動力作用,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全面推進零基預算改革,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和預算剛性。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行政審批“三減一降”和“全省通辦”“跨省通辦”事項落實,常態化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現“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市級“一窗”受理事項占比達到90%。深化機關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改革。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積極爭取開展“標準地”、混合用地改革試點。擴大電力市場化交易,“一園一策”編制園區供水方案,降低企業用電、用水成本。分門別類、穩步推進國企三年改革工作,加快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全方位擴大開放。用好數博會、酒博會、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等重大開放平臺,更好發揮妥樂論壇作用,把工業產品產銷對接會打造成為區域交流合作平臺。實施貿易高質量發展行動,積極發展進出口貿易,大力推動以“涼都三寶”為重點的特色農產品走向全國、出口世界。優化營商環境,繼續開展服務民營企業六大專項行動,民營經濟占比達到60.5%。強化產業大招商,推行“鏈長制”“專班制”招商,加大“四+”“五區”和央企招商力度,新增重點產業項目到位資金520億元左右。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六盤水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深入開展“千企面對面”科技服務行動,加強與中國科學院、中國科技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的交流合作,力爭在鋁、錳、玄武巖等資源精深加工和煤機生產、智能采掘等領域取得突破。促進“產學研用”融合,申報省級以上創新平臺2家,用好六盤水高新區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力培育和扶持一批高新技術中小企業。奮力推進人才大匯聚,千方百計引進、留住和用好人才。
(七)堅決防范化解各類風險。強化底線思維,統籌抓好維護安全穩定各項工作,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守土有效。常態化加強疫情防控,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實“四方”責任,落實“科學防控、精準防控、人物同防、閉環管理”的防控策略,筑牢“查、防、備、治、穩”綜合防控體系,有序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堅決守住疫情不反彈底線。實施更加嚴格的政府債務管理措施,堅決遏制增量,多渠道化解存量,有效防范債務違約風險。加強金融風險隱患排查,重拳打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違法行為和逃廢債行為。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統籌抓好煤礦、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非煤礦山、危化物品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堅持“防、避、治”并舉,壓實防災責任,強化源頭管控,實施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常態化開展群防群治和自動化監測預警。大力實施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十百千”工程,著力提高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堅決鞏固拓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果,健全立體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和“黨小組+網格員+十聯戶”治理機制落實,構建源頭防控、排查梳理、糾紛化解、應急處置的社會矛盾綜合治理機制。
(八)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適應人民群眾需求新變化,圍繞民之所需、民之所盼,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完善市縣鄉村四級農民工返崗聯動機制,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工作,持續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促進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質量。完成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實施義務教育公辦強校計劃,積極申報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學前教育普及普惠試點縣。啟動實施高中教育三年提質工程,加快普通高中示范優質特色多樣化發展。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就業緊密銜接,創建省級示范中職學校1所以上。推進六盤水師范學院區域性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相關項目落地,加快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二期工程和省級高水平公共實訓平臺、六盤水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二期工程建設。全面發展民辦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繼續教育、老年教育。健全教師工資待遇保障長效機制,強化師德師風建設,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推進健康六盤水建設。實施“三甲”創建提升工程,積極創建國家“三級醫院”和“三級中醫醫院”。積極爭取中央和省支持,啟動建設省級區域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加快六枝、水城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項目建設,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深化“三醫”聯動改革,完善分級診療制度,提升鄉村、社區醫療服務能力。持續推進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國家試點,加強醫保基金運行監管。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完善城鄉居民醫療、養老保險制度,穩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改善城市困難職工、低收入群體等困難群眾生活,加強留守兒童、失獨家庭、殘疾人關愛服務。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做好豬肉、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強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推進盤縣會議會址保護展示工程等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項目建設。圍繞慶祝建黨100周年創作一批文藝作品、舉辦一批群眾文化活動。倡導全民健身和全民閱讀。繼續辦好涼都消夏文化避暑旅游季、涼都·六盤水夏季國際馬拉松賽、冬季冰雪運動旅游季等系列活動賽事,積極籌備省第十一屆運動會和省第七屆殘疾人運動會。加強國家安全、國防動員、雙擁共建、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史志檔案、氣象地震等工作,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紅十字會等事業發展。
繼續辦好“十件民生實事”。(1)新增城市集中供熱面積80萬平方米以上,其中新實施8所中小學及幼兒園集中供熱。(2)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及幼兒園10所。(3)改造升級5個養老機構,設置護理型養老床位1000張。(4)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4萬人次,設置3350個公益崗位解決困難人員就業,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8萬人。(5)選派130名科技特派員到基層開展農業技術服務;實施2個“千噸萬人”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6)六盤水市中醫院、六枝特區中醫院、盤州市中醫院、盤州市人民醫院二期建成投用,建成六盤水市第六人民醫院(六盤水市腫瘤醫院),加快建設盤州市醫學中心、水城區兒童醫院、鐘山區人民醫院二期。(7)城鎮老舊小區改造2.4萬戶,完善157個小區特殊群體無障礙設施;新增城市公共停車位3000個。(8)建設城市主題書房1個,創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綜合文化中心標準化示范點10個,改造提升旅游高標準示范廁所10個。(9)建成縣鄉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200公里。(10)新建、改造農村電網中低壓線路671千米,新建配電變壓器226臺、新增容量3.5萬千伏安。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進入“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已經開啟。面對新的時代和新的使命,我們要不斷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斷提高適應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戰略眼光、專業水平。
(一)全面加強政治建設。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講政治作為根本要求,增強政治意識,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在貫徹落實中央和省決策部署上勇于擔當,以高質量發展實效詮釋對黨的絕對忠誠。
(二)堅決做到依法行政。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依憲執政、依法行政,全面建設法治政府。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做好行政復議、政務公開等工作,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推動政府系統領導干部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自覺接受各方面監督。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全面實施“八五”普法規劃,引導帶動全民守法。
(三)更加注重市場導向。提高對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和駕馭能力,主動適應市場規則,厘清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邊界,善于用市場經濟的辦法謀劃工作、破解難題,減少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讓市場更加有效、政府更加有為。加強誠信政府建設,履行依法作出的承諾。
(四)始終堅持統籌兼顧。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推動各環節各方面有效銜接、緊密協同、相互促進。樹立系統觀念,注重各項工作、各種要素的關聯性,善于彈“鋼琴”、轉“盤子”,在統籌兼顧中實現協同發展,避免只抓一樣、不及其余,避免顧此失彼、進退失據。在總攬全局、兼顧全面的前提下,突出抓好“牛鼻子”和關鍵點,以重點環節的攻堅突破,帶動全局工作的整體提升。
(五)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始終懷抱對黨的赤膽忠心、為民的赤子之情,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張藍圖干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努力創造經得起檢驗的業績。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使各項決策部署更加符合客觀規律、符合時代要求、符合群眾愿望。時刻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踏實勤奮的工作作風,不懼辛勞、擔當實干。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發展觀,堅決反對虛報浮夸和弄虛作假,杜絕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堅持過“緊日子”“苦日子”,堅決反對鋪張浪費,集中財力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
(六)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以更堅決的態度、更有力的舉措,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強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關鍵崗位的監督管理,堅決打掉權力尋租空間、鏟除腐敗滋生土壤。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和省委、市委作風建設有關規定,持續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自覺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保持干事創業的底線操守,做到奉公守節、清正廉潔、勤政為民。全面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健全激勵評價和容錯糾錯機制,營造“為擔當者擔當,為干事者撐腰”的良好氛圍。
各位代表!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我們踏上了新時代六盤水新的長征路。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闊步前進!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有關術語說明
1.三條底線:指發展底線、生態底線、安全底線。
2.三大攻堅戰: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精準脫貧攻堅戰、污染防治攻堅戰。
3.三大戰略行動:2017年4月,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全力實施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2020年12月,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提出,脫貧攻堅圓滿收官后,與時俱進實施鄉村振興、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
4.六個精準:指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即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5.五個一批:指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6.四場硬仗:指基礎設施建設硬仗、易地扶貧搬遷硬仗、產業扶貧硬仗、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硬仗。
7.兩不愁三保障:指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8.“三變”改革:指發源于我市的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改革經驗,并在全國推廣。
9.易地搬遷后續扶持“五個體系”:指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培訓和就業服務體系、文化服務體系、社區治理體系、基層黨建體系。
10.兩個社區:指和諧社區、活力社區。
11.三重醫療保障:指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機制。
12.兩化:指煤礦采煤機械化、輔助系統智能化。
13.新增4A級景區10個:六枝特區迴龍溪康養休閑度假旅游景區、牂牁江景區;盤州市烏蒙大草原景區、娘娘山旅游景區、妥樂古銀杏旅游景區、噠啦仙谷旅游景區;水城區百車河景區;鐘山區韭菜坪景區、梅花山旅游景區、貴州三線建設博物館景區。
14.省級旅游度假區新增9家:六枝特區牂牁江湖濱旅游度假區;盤州市噠啦養生谷旅游度假區、烏蒙山生態旅游度假區、妥樂銀杏谷鄉村旅游度假區、娘娘山高原濕地生態養生旅游度假區;水城區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區、百車河溫泉旅游度假區;鐘山區梅花山山地旅游度假區、比女街旅游度假區。
15.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6個:六枝特區落別鄉牛角村;盤州市淤泥鄉巖博村、普古鄉舍烹村、兩河街道巖腳村;水城區蟠龍鎮百車河村、營盤鄉高峰村。
16.入圍全省“十大康養度假旅游基地”2個:盤州娘娘山國家森林康養度假旅游基地、水城野玉海森林康養基地。
17.六網會戰:指路網、水網、電網、油氣網、地下管網、互聯網六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
18.兩新一重:指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
19.三橫一縱一環:三橫指滬昆高速、都香高速、杭瑞高速境內段,一縱指水興高速境內段,一環指市中心城區環線。
20.四好農村路:指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
21.窄帶物聯網:英文名稱是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是萬物互聯網絡的一個重要分支,構建于蜂窩網絡,支持低功耗設備在廣域網的蜂窩數據連接,也被叫作低功耗廣域網。
22.中心城區揚塵污染整治六大專項行動:指建筑工地施工揚塵專項整治行動,交通工程揚塵專項整治行動,工業企業堆場揚塵專項整治行動,砂石礦山、商混揚塵專項整治行動,道路揚塵專項整治行動,貨運車輛、冒黑煙車輛專項整治行動。
23.河長制:指為加強河流環境保護,由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本轄區內主要河流的“河長”,對本轄區內河流水環境質量負責,工作實績納入政績考核。
24.“零基預算”改革:在編制預算時,對所有預算支出均以零為基點,不考慮以往年度預算安排情況,從實際需要與可能出發,逐項審核各種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開支標準,結合財力狀況、輕重緩急、預算執行情況、績效情況等,在綜合平衡的基礎上編制預算。
25.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分四個階段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分別為動員部署階段(2020年4月)、排查整治階段(2020年5月至12月)、集中攻堅階段(2021年)、鞏固提升階段(2022年)。
26.地質災害防治“三個必須管”:指管行業必須管地質災害、管業務必須管地質災害、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地質災害。
27.基礎教育改革發展追趕跨越三年攻堅:利用2018—2020年3年時間,全面深化基礎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補齊教育發展短板,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統籌推進基礎教育整體發展水平在追趕中實現跨越式發展。
28.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試點:指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形成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構建更為緊密的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系。
29.“六馬”:指涼都·六盤水夏季國際馬拉松賽。
30.九大類重點民生支出:指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衛生健康支出、節能環保支出、農林水支出、住房保障支出。
31.四個不摘:對已脫貧摘帽縣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
32.三個不能:指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錯、一天不能耽誤。
33.省委“一二三四”總體思路:“一”指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二”指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三”指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四”指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
34.碳達峰:指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出現拐點并在此后開始下降。
35.碳中和: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36.兩手抓、兩促進:指一手抓傳統產業升級改造、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促進貧困群眾持續增收。
37.“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指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38.六穩:指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39.六保:指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40.一圖一表一說明:“一圖”指產業布局圖,“一表”指重點項目表,“一說明”指工作說明。
41.五年過渡期政策:黨中央決定,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要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
42.三權分置:指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
43.三增一降:指省外(境外)游客增加、過夜游客增加、購買本地旅游商品增加和旅游投訴下降。
44.三條控制線:指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
45.三線一單:指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46.四型十五種:(1)“生態利用型”產業,包括山地旅游業、大健康醫藥產業、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林業產業、飲用水產業5種產業;(2)“循環高效型”產業,包括原材料精深加工產業、綠色輕工業、再生資源產業3種產業;(3)“低碳清潔型”產業,包括大數據信息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型建筑建材產業、民族特色文化產業5種產業;(4)“環境治理型”產業,包括節能環保服務業、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業2種產業。
47.行政審批“三減一降”:指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降成本。
48.“雙隨機、一公開”:指在監管過程中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
49.標準地:指土地出讓方在完成相關區域評估(通常要完成區域環境影響評估、節能評估、防洪影響評價、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水資源論證報告、壓覆重要礦產資源評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文物保護及地震安全性評估等區域評估)的基礎上,帶著固定資產投資強度、容積率、單位能耗標準、產出強度等指標出讓的,用于企業工業投資項目的國有建設用地。
50.混合用地:指探索工業用地混合利用模式,鼓勵新產業、新業態的工業項目用地,在占總建筑面積一定控制比例下,兼容生產服務、行政辦公、生活服務以及研發、科技服務設施用地。如,在符合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前提下,現有制造業企業通過提高工業用地容積率、調整用地結構、增加服務型制造業設施和經營場所,其建筑面積比例不超過原總建筑面積15%的,可繼續按原用途使用土地,但不得分割轉讓。
51.國企改革三年行動:2020年8月,中央印發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對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進行部署。
52.涼都三寶:指“彌你紅”紅心獼猴桃、刺梨、“水城春”早春茶。
53.服務民營企業“六大專項行動”:指政策落實專項行動、金融服務專項行動、降本減負專項行動、擴大民間投資專項行動、營商環境整治專項行動、領導干部聯系服務企業專項行動。
54.四+:指“東部企業+貴州資源”“東部市場+貴州產品”“東部總部+貴州基地”“東部研發+貴州制造”。
55.五區:農業“壩區”、產業“園區”、創新“數區”、活力“城區”、旅游“景區”。
56.“四方”責任:指黨委和政府落實屬地責任,行業部門落實主管責任,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家庭和個人落實自我防護責任。
57.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十百千”工程:指設置10個鄉鎮應急物資儲備點、100個鄉鎮應急避難場所,培訓1000個災害信息員。
58.“三醫”聯動改革:指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
59.“三個區分開來”:把干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和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和錯誤,同上級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