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新村是位于常州市武進區遙觀鎮東北部的一個行政村,該村共有常住居民2500多人。近日,有當地村民反映,只有10名工作人員的勤新村村委會,卻在離老村委500米遠的地方建起了一幢三層總面積1500多平方米的辦公樓。就在8月7日,常州本地知名論壇也出現了一條直指勤新村委耗巨資占幾十畝地建造豪華辦公樓的帖子。近日,本網編輯就此展開實地調查。
現狀:村委新辦公樓已基本成型
1500平方米的辦公大樓
院內的12生肖石柱
8日上午,在當地村民的指引下,本網編輯驅車40分鐘,終于在劍橫路邊找到了位于常州市武進區遙觀鎮東北部的勤新村委會新辦公大樓。由于大樓的南邊與北邊都是居住區,映入眼簾的勤新村委綜合大樓顯得特有氣勢,特別是高大的門樓甚是大氣。
該綜合大樓占地十余畝,由3座造型不同的建筑組成,高約1.5米的圍墻讓建筑整體性體現的極不協調。整個建筑粉墻黛瓦,坐北朝南的辦公大樓分為三層,內部裝修已基本結束,門前的廣場上幾個施工人員正在冒著酷暑鋪設地磚。
“建好后這里肯定漂亮,學校也沒有這里漂亮。”施工人員口中所說的漂亮還體現在,院內較為精致的12生肖柱,和規劃中的休息亭、綠化設施等等。
正巧路過的一位村民表示,勤新村委的老辦公樓就在往北500米的地方,老辦公樓只有200平米,平時有點事都是人擠人,新大樓村里投資了好幾百萬,這下以后就不要再擠了。
針對新辦公樓的豪華,常州本地知名論壇上的不少網友也跟帖表示,“不是說停建所有樓堂館所了嗎?怎么還有人這么大膽?”、“這要是能建成學校該多好啊”、“小小村委造這么豪華的辦公樓我真不知道村書記能耐這么大”。
村書記回應:辦公樓除了大點談不上豪華
勤新村委新辦公樓是否手續健全?勤新村委張華興書記表示,“新建的大樓在2011年通過了規劃審批,然后公示,2012年7月動工,2012年9月基建完工。該地塊原先是一廢舊的工廠。”
張華興坦言,在2004年以前,勤新村一直屬于武進的經濟薄弱村,但從2004年以來,隨著工業經濟的迅猛發展,村級收入就逐年提高。村里有了錢,想建個像樣的辦公樓已想了好幾年。
“村委10個村干部,平常擠在180平方米的辦公室里是夠了,但當我們老百姓有需求的時候,都擠得滿滿的,門口連停自行車的地方都很難擠出來。碰上什么黨員會議還得到附近的工廠借辦公室,但也經常是一半人只能在外邊旁聽。”一徐姓村民認為建新大樓還是很有需要的。
“新綜合大樓占地11畝,包含一幢1500平方米的辦公大樓和2幢健身及老年活動大樓。”張華興說,1500平方米的辦公大樓涵蓋了綜合服務中心、辦公室、檔案室等。
關于綜合大樓的投資金額,張華興毫不避諱,“1500平方米辦公大樓村級資金投入170萬,裝修30萬,總共200萬。2幢健身及老年活動大樓是由光彩基金投資,共計100萬。主體大樓之外的其他項目,包括12生肖柱等都是由熱衷于勤新村建設的企業家和個人捐資建設。”
“辦公樓除了大點,哪里都談不上豪華。”張華興表示,村委建樓的宗旨還是更希望滿足服務百姓的功能,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務,有個大型的休閑廣場讓他們有個好去處。
勤新村新村委外景
鎮政府:村委辦公場所實為160平方米
9日晚,遙觀鎮人民政府給本網發來了一份關于勤新村綜合服務中心的情況說明。該說明稱:勤新村于2001年由原勤建村、馬池溝村、華莊村三村合并,原村委辦公場所為原勤建村老村委辦公樓,共180平方米,不能提供農村綜合服務。為了提升農村綜合服務功能,勤新村于2011年計劃建設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并非什么“豪華辦公樓”,此與事實嚴重不符!
2012年底,勤新村村級綜合服務中心主體工程完工。按照武進區村級”四有一責“建設活動“有功能齊全的活動陣地”的要求,一樓主要是“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圖書室、電子閱覽室、調解室、環境長效管理辦公室,二樓主要是村委綜合辦公室(共160平方米)、小型會議室、志愿者服務站、村民議事室、監委會、檔案室、人大(政協)代表之家,三樓為綜合會議室、黨員之家、關工委“陽光驛站”另外建有警務室、老年活動室、村級體育健身俱樂部,同時,綜合服務中心還有占地1800平方米室外健身廣場, 2個村級籃球場,以及健身器械活動區域,實現了健身場地內外有。綜合服務中心總投資200萬,“城鄉共建光彩行動”企業捐贈為100萬元(含廣場上所有綠化、亭子、牌樓、十二生肖柱等)。
說明中還特別強調,勤新村實際用于村委辦公場所為160平方米。
誠如遙觀鎮政府所述,勤新村村委會以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建設村委綜合服務大樓本意是好的,但高大的門樓和長長的圍墻讓村干部與百姓間產生了距離。7月2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省領導干部座談會上說,“為老百姓服務的場所、便民利民的場所搞得好一點,我看著心里舒服,如果是官衙搞得堂皇富麗,我看著不舒服。”希望遙觀鎮政府及勤新村委能在不違法、不違規的情況下,以民生幸福為主,按照“情況說明”中的承諾如實開展工作。本網將繼續關注此事。
(責任編輯: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