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深圳市規上工業總產值45500.27億元,連續4年穩居全國城市首位;全部工業增加值11357.09億元,總量首次躍居全國城市第一。深圳首次成為國內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全部工業增加值“雙第一”城市。
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余錫權告訴記者,2022年,面對世界經濟下行、國內疫情散發多發等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深圳堅持把穩增長擺在突出位置,強化運行調度,全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制定出臺“工業經濟30條”等重要政策,確保工業生產平穩運行。
“穩增長的同時,2022年深圳著力打造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20+8’產業集群,為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能。”余錫權表示,近年來,深圳緊抓轉型升級不動搖,持續推進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深圳蟬聯先進制造業百強市首位,新一代信息通信等4個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居全國首位。
值得關注的是,從2009年開始,深圳著力培育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長強勁,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04.5%,拉動深圳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個百分點;主要高技術產品產量持續快速增長,首臺國產體外膜肺氧合機獲批上市并投入使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民用無人機、5G智能手機產量分別增長183.4%、113.8%、34.7%、22.3%。
比亞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在深圳扎根近20年的大型制造業企業。“2022年以來,公司在經營、用工成本上承受了較大壓力。深圳為此出臺推動工業制造業發展的系列政策,切實讓企業享受到了政策紅利,對企業產生了積極且正面的影響。”比亞迪精密制造公司總經理唐建國表示,公司目前正著力提高自動化水平,提升生產效率,推動智能化轉型升級;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通過綠色技術、產品及解決方案助力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一直以來,產業空間不足是制約深圳工業發展的難題所在。“工業上樓”成為深圳破題的關鍵之舉。2022年,深圳明確提出堅持制造業立市之本、開創工業立市新格局,規劃建設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實施“工業上樓”廠房空間建設計劃,全力保障工業發展空間。根據規劃,深圳將按照每年建設不少于2000萬平方米、連續實施5年的進度,向企業提供“工業上樓”高品質、低成本、定制化產業空間,全力推進“20+8”產業集群落地生根,夯實深圳制造業“底盤”、夯實深圳高質量發展根基。
以新橋東先進制造產業園為例,這是深圳市寶安區政府與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聯手打造的深圳最大“工業上樓”試點園區,項目建成后將提供約160萬平方米廠房、100萬平方米研發用房、160萬平方米的居住和商業配套空間。同時,落實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要求,把新橋東產業園打造成為“工業上樓”示范樣本、“先進制造”示范園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標桿園區。得益于產業空間制約難題逐步破解,2022年,深圳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35.1%,實現了多年來的首次回升;工業對深圳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50%,貢獻率在各行業中排名第一,支柱作用更加突出。
如今,一批重大項目正加快落地深圳。深圳如何讓企業安心扎根?“這需要我們在企業培育和服務兩方面發力。”余錫權表示,2022年以來,深圳陸續出臺了培育壯大市場主體“30條”,開展“萬名干部助企行”,新增一大批優質企業。為切實幫助中小微企業應對當前面臨的困難,促進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2月6日,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稅務局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中小微企業紓困及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在全面落實中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延續階段性降費緩繳政策,并推出包括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有效擴大市場需求、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等四方面20項具體舉措。
“一直以來,深圳積極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鼓勵創新在制造業中扮演重要角色,高度重視科技創新與高端制造業的融合。深圳工業取得‘雙第一’的成果是政府和市場主體共同努力的結果。”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二十一世紀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想表示,面向未來,深圳制造業需要繼續內外兼修,一方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強化優勢產業集群落地生根,夯實制造業“底盤”,進一步提升科技核心、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進一步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鏈接全球創新資源、布局全球創新市場,完善制造業產品“賣全球”“買全球”布局,持續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楊陽騰)
(責任編輯:石蘭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