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馬鞍山市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1月13日 葛斌)

2024-02-26 14:10 來源:馬鞍山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石蘭蘭)

馬鞍山市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1月13日 葛斌)

2024年02月26日 14:10   來源:馬鞍山日報   

  ——2024年1月13日在馬鞍山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市人民政府市長 葛斌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23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也是難中求成、極為不易的一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內外部環境,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錨定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新發展定位,緊扣高質量、全力拼經濟,迎難而進、真抓實干,加快建設“七個強市”,新時代馬鞍山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一年來,我們采取超常規舉措積極應對下行壓力,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全年GDP達2590.6億元、增長5.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8.4億元、增長1.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7%。

  一年來,我們堅持以制造業為綱,產業轉型持續加快。正奇電池片一期等172個制造業項目竣工投產,制造業投資占全部投資的46.3%。新增規上制造業企業188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總量均突破1000家,戰新產業產值、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8%、12.9%。成為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創新能力居全國第46。進入全國先進制造業城市60強。馬鋼獲評國家“數字領航”企業。市經開區營收突破千億元。4個縣區入選全省制造業發展綜合十強,3個縣區入選增速十強。

  一年來,我們聚力“七未”項目攻堅,有效投資持續擴大。庫迪咖啡等463個億元以上項目簽約,其中固定資產投資5億元以上重大項目47個;美利信新能源汽車結構件等388個重點項目開工、開工率113.8%,泉峰智能制造產業基地一期等270個重點項目竣工、竣工率134.3%。“七未”項目攻堅做法入選全省首提首創、改革創新攻堅克難典型案例。獲批全國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市。“畝均論英雄”獲評全國十大標桿案例。

  一年來,我們主動靠上去、精準接上去、全力融進去,一體化發展持續提效。寧馬城際架梁工程完成七成,巢馬高鐵建設進度過半,寧馬高速“四改八”馬鞍山段建成通車。與合肥市、省港航集團簽訂港口合作協議。引進滬蘇浙億元以上項目占省外投資項目的60.4%。在全省率先開展的“企聲響應”“無證明城市”等十余項創新舉措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肯定。獲國務院督查激勵事項數量居全省第3。連續3年入圍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強。

  一年來,我們致力“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群眾生活持續改善。“民聲呼應”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464個,暖民心行動和49項民生實事年度任務全面完成,創新實施城市困難群眾“困有所扶”集成改革,新建改造口袋公園38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全省第1,中等收入群體占比達58%、居全省首位。特殊技能人才技能評價、城鄉供水一體化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獲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文明城市測評居全國“優秀”等次。

  (一)堅持穩中求進,經濟運行“基本盤”更牢固。發揮投資關鍵作用。舉辦“投資馬鞍山行”等活動,實際利用內外資分別達1045億元、1.75億美元,均居全省前列。健全要素提級會商調度機制,蜂巢新能源二期等1113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963億元,1573個項目入選省新增謀劃重大項目庫、總投資超1.5萬億元。技改投資增長21%。發行專項債券53.7億元。清理處置閑置低效用地1.7萬畝,出讓工業“標準地”6317畝,新增工業用地綜合容積率提升10%,當涂、博望入選全國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鎖庫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獲批。強化企業支撐作用。支持企業發展壯大,新增“四上”企業417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133家。3家企業入選全省制造業20強,4家企業榮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居全省第3。營收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覆蓋率超80%;新創建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2家、優秀場景4家,均居全省第2。整合建立“1+3+X”產業政策體系,兌現政策資金4.6億元,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40.1億元。增強消費基礎作用。開展系列促消費活動,發放3輪7622萬元消費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047.7億元、增長9.3%。大青山野生動物園獲批4A級景區,長江不夜城、“創客+”文創園入選省級旅游休閑街區,全市實現旅游總收入371.5億元、較2019年增長4.7%。實現電商網銷額110.9億元、增長51.3%。精準調整公積金等政策,完成商品房銷售面積149.4萬平方米。

  (二)堅持“四鏈協同”,構建產業“生態圈”更有力。做強創新鏈。“雙清零”目標全面完成,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居全省首位。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27個,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超300億元、增長1.6倍。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6.3件,居全省第3。入選中國科技創新中心100強。十七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評價居全國建筑施工行業第2。拉長產業鏈。扎實推進“1+3+N”產業集群建設,出臺縣區、開發園區產業發展指導目錄,組建6個新興產業招商研究小組,96.5%的新簽約項目符合新興產業領域。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產值達1754億元,馬鋼新特鋼一期、寶武特冶馬鞍山基地一期等投產;汽車產業增加值增長近1倍,漢馬科技新能源重卡市場占有率居國內同行業前列。含山獲評中國鑄造產業集群縣。數字經濟等產業加速布局,組建市大數據資產運營公司,獲評省級大數據企業22家,新增省級以上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2個。建筑業產值、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2%、6.3%。完善資金鏈。新增信貸453.7億元、增長15.6%,存貸比達95.3%、提升10個百分點。新設高質量發展母基金和江東百億產業基金,政府參股基金總數39支、總規模390億元。新增上市輔導備案企業1家、掛牌企業20家,完成直接融資136.5億元。補齊人才鏈。迭代實施人才新政5.0版,成立市科創和人才發展集團,走進70多所高校開展“才聚詩城高校行”等活動,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45個,引育各類人才5.1萬人。新設產業工程師學院2家。本地高校應屆畢業生留馬就業率達28.3%、提升2.4個百分點。

  (三)堅持改革開放,內生發展“驅動力”更強勁。深化重點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務服務“全市一單”,超七成事項實現1日內辦結。市級證明材料免提交率達57.2%。迭代升級畝均效益評價4.0版,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達23.6萬元、居全省第3。組建市國控集團、江東交投公司等,提級管理江東文旅集團,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成效居全省第3。優化為企服務。《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全面施行。制定實施157項對標提升舉措,近70%營商環境指標達到全省標桿水平。開展“優環境、穩經濟”大走訪等活動,實現“四上”企業走訪全覆蓋。常態化舉辦“采石會客廳”63場,整合升級企業服務中心功能,收集企業訴求7132件、辦結率達100%。強化開放融入。深入開展“徽動全球”萬企百團出海等行動,完成進出口總額61.9億美元。組建大物流專班,開辟多式聯運示范線路7條,馬鋼物流榮獲國家示范工程;馬鞍山港納入全省高速公路收費減半名單,港口貨物吞吐量達1.33億噸、居全省第3。江寧-博望新型功能區完成投資41億元。與滬蘇浙地區新簽訂園區合作協議5個,輪值承辦南京都市圈黨政聯席會。墨西哥特拉內潘特拉市參訪團等來馬訪問,舉辦“詩城僑英薈”、皖臺職工技能競賽交流等活動。

  (四)堅持統籌協調,城鄉融合“新格局”更凸顯。著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開展36個專項規劃研究編制,制定開發園區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導則。323個城鄉建設“四合一”項目完成投資477.6億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89個,棚改新開工3580套,啟動10個完整社區建設。新增停車泊位2.9萬個、充電樁9111個。海綿城市達標面積占建成區的47.5%。佳山、雨山等環山步道貫通,慈湖河體育公園等建成。改造市政管道612.7公里,更換寬邊防沉降窨井蓋1185個。秀山片區建設穩步推進,陽湖片區一期路網基本建成。出臺文明創建常態長效管理措施,開展爭創“最干凈城市”行動,珍珠園驛站獲評全國“最美驛站”,主城區生活垃圾分類、道路保潔一體化管理、城市小區物業服務實現全覆蓋。“城市大腦”一期建成試運行。入選中國新型智慧城市百強。著力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創新開展“五統五促”行動,新增耕地8009畝,建設高標準農田12.5萬畝,加固中小河流堤防75.8公里,糧食總產量達21.7億斤、實現“二十連豐”。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新認證“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42個,新培育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7家。全面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善厚、黃池入選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關鎮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8個村入選省級精品示范村。村均集體經濟年經營收益突破85萬元。脫貧戶人均純收入居全省前列。著力完善綜合交通體系。揚馬城際安徽段可研獲批,寧蕪鐵路擴能改造先期工程開工。寧和高速、滬武高速博望互通等加快推進,S446改建工程開工建設,S205圍烏路一期建成通車。實施城區道路貫通工程34個。提質改造農村公路80公里,累計完成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52條。長江航道整治二期完工。

  (五)堅持綠色宜居,生態環保“金名片”更亮麗。狠抓環境治理。縱深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十大攻堅行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繼續保持全省前列。PM2.5平均濃度連續3年達國家二級標準,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3.6%、改善幅度居全省第2。整治長江干流入河排污口931個、農村黑臭水體53條,建設省級幸福河湖4條;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首次均達100%。加快“無廢城市”建設,完成4座廢棄礦山治理。狠抓生態修復。實施美麗長江(馬鞍山)經濟帶新一輪提升工程,設立“長江保護日”,寧馬協同開展長江蘇皖交界水域生態環境保護入選國家創新實踐案例,薛家洼成為最美岸線。向山地區綜合整治十大工程44個項目完工15個,累計完成投資44.6億元。開展2輪自然保護地問題排查整治專項行動,修復濕地2613畝。新增造林6544畝。狠抓綠色轉型。制定實施碳達峰碳中和“1+8”方案,燃煤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改造,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41.8萬千瓦,單位GDP能耗下降1.1%。新增綠色建筑399.7萬平方米。當涂經開區入選國家級綠色園區。新認定中鋼天源等國家級綠色工廠5家,馬鋼成為全省首批環保績效A級企業。

  (六)堅持民生為本,廣大群眾“獲得感”更充實。聚力辦好民生實事。民生支出270億元,占財政支出的8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6.3萬元、3.3萬元,分別增長6%、7.5%。開展“民呼我應惠萬家”專項行動,推出低保申報快速通道等10項便民措施。建成“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59個,城鎮新增就業4.3萬人、登記失業率2.4%。建成全省首家老年助餐中央廚房集配中心,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考核居中部地區第1。改造提升菜市場28個。社會保障水平保持全省前列。大力發展社會事業。認定普惠托育機構20家、新增托位3563個,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3所、中小學4所,紅星中學新校區投入使用,中小學集團化辦學覆蓋學校43所。新增三級醫院3家,市人民醫院東院二期竣工,市口腔醫院開診,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被全國愛衛辦評為安徽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爐火照天地》入選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3部作品獲省“五個一工程”獎。成功舉辦首屆長江文化論壇,中國凌家灘文化論壇、李白詩歌節影響力不斷擴大,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科普、檔案史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績。在全省率先實施“鄉村道德積分”試點,新當選中國好人和安徽好人數居全省第1。成功舉辦市運會、市殘運會、采石磯半程馬拉松等賽事。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慈善、紅十字等事業取得新進步。全力保持大局穩定。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建成市應急指揮中心,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推深做實信訪“門診”制度,初信初訪一次性化解率達98.6%,醫療糾紛“導、解、防”工作法獲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處置風險樓盤7個,提前10個月完成“難安置”專項治理任務。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系統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5年以上非法集資陳案全部清零,群眾安全感持續提升。市本級及3個縣區獲批財政部隱性債務化解試點,置換額度居全省第1。成為首批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國防動員、全民國防教育、退役軍人工作進一步加強,藥品安全、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年來,我們狠抓政府自身建設,履職效能得到新提升。加強政治建設。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政治能力不斷增強。嚴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累計向市委請示報告33次。加強作風建設。深入開展“五大”和“六破六立”大討論,經常性對照檢視“五問”,舉辦專題講座13次,大興調查研究,清單化閉環式抓落實成為常態。市政府會議、文件和督查考核數量持續下降。加強法治建設。制定政府規章2件,出臺市政府投資項目全流程管理規定,健全“府院聯動”“府檢聯動”機制,獲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各方面監督,辦理市人大議案建議166件、市政協提案252件。加強廉政建設。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得到加強。全面實施“零基預算”改革,清收結余資金11.5億元。審計監督、公共資源交易促進增收節支40.2億元。主動發布政府信息18萬余條。12345熱線服務水平測評居全省第1。

  各位代表!

  奮斗飽含艱辛,成績殊為不易。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有力監督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駐馬單位攜手奮進的結果,也是全市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個崗位辛勤工作的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駐馬單位,向駐馬解放軍、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馬鞍山現代化建設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政府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受宏觀經濟、鋼鐵行業周期性等綜合因素影響,經濟恢復的基礎還不牢固;產業轉型升級仍需加快,一些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資源環境約束日益緊張,綠色低碳發展任重道遠;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仍需提升,基礎設施還有不少短板;財政收支矛盾凸顯,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不夠充分,安全生產等重點領域風險仍較突出;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一些工作人員專業能力不足、擔當意識不強。我們將直面問題,采取更為有力的措施加以解決。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奮進新征程、走出新時代馬鞍山高質量發展新路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踏上新征程,我市正處在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的上升期、關鍵期;特別是市委圍繞踐行新發展定位,明確提出“七個強市”奮斗目標,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底氣。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只要我們始終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想在前、干在前、沖鋒在前,就一定能戰勝任何困難、迎來更加精彩的綻放。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錨定新發展定位,緊扣“七個強市”奮斗目標,把數字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牽引性抓手,持續推進制造業倍增,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努力推動各項工作進入并保持全省第一方陣,奮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全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馬鞍山新篇章。

  綜合考慮,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GDP增長7%左右、在實際工作中力爭更好結果,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進出口總額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和7%,全員勞動生產率23.5萬元/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單位GDP能耗、生態環境質量指標完成省下達年度目標任務。

  重點做好10個方面工作:

  (一)堅定不移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奮力書寫美麗馬鞍山新畫卷

  扎實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新增省級以上綠色工廠5家,積極培育零碳工業、零碳園區、綠色供應鏈企業;持續開展單位能耗產出評價,統籌形成10萬噸標煤以上能耗指標供給。裝配式建筑占新開工建筑的35%。持續優化能源結構,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超15萬千瓦。完善交通運輸結構,加快發展多式聯運。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探索更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系統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全力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深入實施美麗長江(馬鞍山)經濟帶新一輪提升工程,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完成1837個入河排污口整治,加快實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環。持續推進向山地區綜合整治,加快制造、文旅、康養等產業導入,完成投資14億元。推深做實河湖長制、林長制,建設市級以上幸福河湖8條,修復濕地2800畝;新增造林6000畝,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統籌推進廢棄礦坑、排土場、尾礦庫綜合利用。

  深入推進環境治理攻堅。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實施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治理,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穩定提升。持續開展地表水環境質量提升攻堅行動,新建改造城鎮污水管網86公里;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完成率達70%,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力爭保持100%。推進全域“無廢城市”建設,有序實施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修復。扎實推進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切實解決群眾“家門口”的油煙、噪聲等問題。

  (二)堅定不移擴大有效需求,奮力穩定經濟增長

  招引更有質量的項目。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著力招引一批“鏈主”項目、“總部經濟+制造基地+研發中心+銷售中心”項目,新簽約固定資產投資5億元以上項目45個、50億元以上項目3個,實際利用省外億元以上項目到位資金增長5%。加強產業研究,指導縣區、開發園區分別聚焦主導產業的1-2個細分領域,精準制定招商地圖。完善市級統籌、項目論證、統一賦碼、核查回溯、合同約定等機制,簽約項目當年開工率超50%。

  擴大更有效益的投資。深入開展有效投資專項行動,實施重點項目1180個,年度計劃投資超千億元。健全“七未”項目管理機制,推動天能鈉電正極材料等324個項目開工,確保前三季度開工率分別達55%、80%、100%,爭取開工項目次月入庫、第三個月納統。推動華旺二期等235個項目竣工,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四個季度分別達35%、60%、85%、100%。實施“百千萬”重大項目謀劃行動,力爭60%以上市級儲備項目達到可研深度,轉化率達20%以上。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拓展民間投資空間。

  配置更有效率的要素。健全要素保障全市協同聯動機制。推動“標準地”改革向服務業延伸,供應建設用地1.6萬畝。系統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改革試點,加強閑置建設用地、工業低效用地“全域治理”,推動“工業上樓”“汽車上頂”,新增工業用地綜合容積率提高10%。推動林地資源高效合理利用。強化畝均效益評價結果運用,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增長10%。

  激發更有潛能的消費。實施消費促進“四季有約”行動,堅持線上線下同步發力,提高消費券發放精準度,提升傳統消費,擴大新能源汽車等大宗消費,大力發展數字、綠色、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加快金鷹-八佰伴等現代商圈建設,壯大夜間消費街區,優化15分鐘便民生活圈服務資源配置,讓城市煙火氣更旺、生活味更濃。

  (三)堅定不移加快轉型升級,奮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全面實施數字賦能工程。深入開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等“六大行動”,分行業、分領域推進企業“智改數轉網聯”,打造省級數字化轉型典型示范項目6個,培育省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15個,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500臺以上。深入對接羚羊平臺,新增工業互聯網平臺5個,平臺應用普及率達35%。支持馬鞍山軟件園加快發展,力爭營收突破200億元。適度超前部署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8%。

  全面加強企業梯度培育。大力推進“個轉企、小升規”,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00家以上、限上批零住餐企業100家以上、規上服務業企業和資質建筑業企業各30家以上,經營主體總量突破31萬戶。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倍增行動,促進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力爭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家。強化營收50億級、百億級企業培育。支持馬鋼打造全省鋼鐵產業“鏈主”企業。

  全面做強做優做大主導產業。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1+3+N”產業集群產值增長10%。爭創國家級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加快馬鋼“1+8”產業基地建設,推動鐵基、鋁基等基礎材料產業集聚發展,支持中鋼天源等做強磁性材料產業。堅持整車、零部件、后市場三位一體全面發力,支持漢馬科技加快轉型升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先進光伏、新型儲能等風口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戰新產業產值增長13%。實施億元以上技改項目140個,技改投資增長15%。建筑業產值增長9%。

  全面繁榮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軟件信息、現代物流、科技服務等產業,做大做強工程咨詢、監理造價等業態,積極創建省級“兩業融合”試點和服務業集聚創新區。堅持“制造+服務”,推動制造業向研發設計、信息服務等高附加值環節延伸,新增省級以上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平臺)3家。大力發展會展經濟,提升辦展能力水平。力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

  全面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完善園區管理運行機制,支持打造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力爭市經開區、慈湖高新區、當涂經開區營收分別突破1100億元、900億元、850億元。按照“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原則,完善園區教育醫療、商業娛樂等配套功能,加快工業鄰里中心打造,推動產業園區向產業社區升級。支持宿馬產業園加快發展。

  (四)堅定不移塑造發展動能,奮力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城市

  多層次打造優質創新平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創新平臺提升工程,新增省級平臺40家、企業牽頭組建占80%;推動馬鋼等企業爭創國家級平臺,支持中鋼礦院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積極參與長三角科創共同體建設,推動我市長三角科技創新券全國通用通兌。加快“研發飛地”建設,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350億元。新增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10家。爭創質量強國標桿城市。

  多舉措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完善與高校院所對接合作機制。深入實施“雙倍增”及科技領軍企業培育建設行動,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3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00家,認定市級獨角獸、哪吒、瞪羚等企業10家,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6.4件。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3.23%。

  多渠道引育留用各類人才。持續實施“詩城英才”計劃,迭代推出人才政策6.0版,做優做活市科創和人才發展集團,開展“人才安徽行”馬鞍山系列活動,引育各類人才5萬人、高層次人才團隊40個,本地高校應屆畢業生留馬就業率超30%。加快建設創業城市,辦好各類創新創業賽事,打造近悅遠來“養人”生態。新增技能人才1.9萬人以上,爭創省級示范產業工程師學院。

  多元化推進教育優先發展。實施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工程,新增學前公辦學位3200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保持90%以上。新建改擴建中小學項目6個,深化緊密型集團化辦學,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支持馬鞍山二中打造全省一流高中。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支持安工大建設國家一流學科高校,推動師專、馬鞍山職院“升本”。深化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共同體建設。完善全民終身學習推進機制。

  (五)堅定不移加強開放合作,奮力拓展發展空間

  持續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深度融入南京、合肥都市圈,加快構建互聯互通綜合立體交通網,推動巢馬高鐵全面投資放量、寧馬城際工程建設基本完成,提速S205圍烏路、寧和高速建設,開工建設湖北路過江通道,深入推進長江公鐵大橋連接線、G205快速化改造、揚馬城際等項目,加快貫通省際“斷頭路”。大力承接滬蘇浙優質產業轉移,高水平建設江寧-博望新型功能區、力爭產值超120億元,支持浦和產業合作示范區創建省際新型功能區;加快馬鞍山青浦工業園、巢含產業合作園區等發展。

  持續打造高能級物流樞紐。做好“向海而興、借船出海”大文章,優化港口規劃布局,強化船港企對接服務,港口貨物吞吐量達1.2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15萬標箱。支持鄭蒲港大物流體系建設,加快港口二期建設、港池清淤,全力打造“飛地港口”,推動與上海港、寧波舟山港共建合作港區。加快建設現代物流產業集聚區。積極創建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持續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實施外貿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攻堅行動,加快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增外貿實績企業80家。加快綜保區等開放平臺建設,鼓勵十七冶、中冶華天等重點企業開拓“一帶一路”、RCEP市場。加強與國際組織、投資機構合作,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5%以上。加快中泰“兩國雙園”創建。加強對臺、僑務和外事工作。

  (六)堅定不移強化改革攻堅,奮力創優一流營商環境

  持之以恒助企紓困解難。樹牢“滬蘇浙能干、我們就能干”的理念,實施創優營商環境對標提升舉措2024版,確保營商環境持續居全省前列。深化“企聲響應”專項行動,完善為企辦實事清單,做到無事不擾、難時出手。持續落實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優化升級“惠企通”服務平臺,提升涉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精準直達水平。持續實施民營經濟上臺階行動計劃。

  持之以恒改進政務服務。擴大政務服務大廳“一窗受理”范圍,推行行政審批“極簡化”,新增“辦好一件事”套餐服務10個;深化“一網通辦”,推進“皖事通”“皖企通”“皖政通”政務服務新模式,推動更多事項“一次辦”“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讓群眾、企業辦事更便捷、更智慧。加快“無證明城市”建設,確保80%以上證明材料免提交。持續深化“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建設。

  持之以恒深化重點改革。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任務。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妨礙統一大市場和公平競爭政策措施。啟動財稅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市屬稅源企業下劃屬地管理,加大國有資產盤活力度,增強財政可持續性和市級統籌能力。深入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支持江東控股集團加快發展,推進江東文旅集團、兩山公司市場化運營。統籌推進公共資源交易、社會信用等領域改革。

  持之以恒激發金融活力。深化政銀企對接,加強信貸政策與財政政策聯動,新增信貸500億元以上、普惠小微企業貸款100億元以上。加強上市企業培育,持續壯大后備資源庫,新增上市企業1家、掛牌企業20家;直接融資超150億元。持續打造母基金+重點產業子基金+科創、天使等基金的“基金叢林”,基金規模超500億元。

  (七)堅定不移提升功能品質,奮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健全“三級三類”規劃管理體系,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引領管控作用,加快編制物流體系等“30+N”專項規劃,加強各類規劃銜接,推動全域全要素融合。嚴格落實“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全面規范各類開發建設活動。加強重點區域城市設計,積極構建“總體-片區-街坊”三級城市設計體系。

  推進城市開發建設。堅持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實施城鄉建設“四合一”項目353個,年度計劃投資475億元。持續優化城市路網和交通組織。堅持以公共服務引領片區開發,加快陽湖片區鄰里中心等配套設施建設,建成陽湖公園;持續完善秀山片區功能,積極推進高鐵新城建設。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優化城市開發時序、項目組合、資源配置、經營模式,實現內涵式增長。

  加快城市有機更新。堅持保留城市肌理、織補城市功能、留住城市記憶,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1個,新增保障性住房2636套,推進10個完整社區建設,推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35部。改造市政管道460公里,完成13個小區二次供水改造,穩步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完成雨山湖東區排水韌性能力提升工程,海綿城市達標面積占建成區的50%。新建改造口袋公園30個、綠地155萬平方米、綠道12公里,逐步打造環城百里山水長廊。

  加強城市精細治理。深入推進“最干凈城市”創建2.0版,打造示范道路30條、城市驛站6個。全面提升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水平,物業服務和業委會組建實現全覆蓋。改建垃圾中轉站13座,生活垃圾分類三縣城區覆蓋率超70%;新增公共充電樁1500個、城市停車泊位2萬個,深入推進智慧停車。啟動實施“城市大腦”二期項目,新增標桿示范場景10個。

  (八)堅定不移推進鄉村振興,奮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以筑牢糧食安全根基為底線。扛穩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實施新增5億斤糧食產能建設行動,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分別達265萬畝、22億斤以上。深化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整治,恢復耕地4.5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16萬畝。推廣現代農業先進技術,培育種業新品種5個以上。加強大中型灌區建設,加快推進姑溪河當涂閘、滁河防洪治理等水利工程。

  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為重點。做精“土特產”,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持續推進含山大米、和縣蔬菜、當涂水產等“一縣一特”全產業鏈建設,辦好中國蔬菜產業大會。肉牛飼養量突破5800頭。農業總產值超200億元,預制菜產業產值增長20%。培育壯大基層供銷社,新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00個。村均集體經濟年經營收益超90萬元。

  以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目標。大力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力爭新增精品示范村10個。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改造提升農村衛生廁所5185戶,完成26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提高農村交通物流服務能力,提質改造農村公路82公里。加快市政公用設施、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全面完成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建設。持續完善鄉村治理體系。

  以推進新型城鎮化為引領。統籌推進縣域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確保縣域經濟增速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加快當涂與市區融合發展,推動含山、和縣-鄭蒲港新區、博望打造城市副中心。促進特色小鎮產業、功能、形態、體制機制全面升級。著力推動城鄉資源高效統籌,穩步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有序引導農業轉移人口進城定居、融入城市。

  (九)堅定不移推動傳承發展,奮力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

  加快文化強市建設步伐。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等“六大工程”。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積極參與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加快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提速申遺步伐。辦好第36屆李白詩歌節。啟動馬鋼9號高爐遷移異地保護。持續提高傳統村落、傳統建筑保護和活化利用水平。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出更多文化精品。繁榮發展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哲學社會科學,做好科普、檔案史志等工作。

  加快推進全域旅游發展。一體推進“旅游+文化+體育+鄉村”融合發展。推動采石磯景區與周邊景點聯動發展,加快褒禪山景區、香泉旅游區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串珠成鏈打造精品項目5個、線路6條,爭創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舉辦第二屆采石磯馬拉松,積極承辦大型賽事,延伸做強體育旅游產業鏈。新增鄉村旅游精品主題村2個。實現旅游總收入超450億元。

  加快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選樹宣傳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崗位標兵等先進典型。加快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著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管用育融”一體化發展,完善志愿服務體系。提升文明創建常態化工作水平。

  (十)堅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奮力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切實抓好民生實事。持續加大民生投入,集中精力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好事。以辦理“民聲呼應”事項為突破口,提升民生問題源頭治理水平。城鎮新增就業4.1萬人,爭創全國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示范城市。深入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擴圍中等收入群體。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持續做好城鄉困難群眾幫扶。

  切實優化公共服務。打造全齡友好型社會,新增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10家,完成家庭適老化改造1000戶;推進托幼一體化等建設,新增托位2000個,持續減輕生育養育教育負擔。加快健康馬鞍山建設,深化與安醫大、皖南醫學院等合作,大力引進滬蘇浙優質醫療資源。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改造提升便民體育設施240個。扎實開展社保提質擴量行動。大力發展紅十字等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全力打造“溫暖馬鞍山”。

  切實加強社會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大力推廣“六尺巷工作法”,加強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優化“馬上辦”網上為民服務品牌。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常態化開展領導干部接訪下訪。深化全民國防教育,加強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確保實現全國雙擁模范城“五連冠”。加強民族宗教等工作,更好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作用。扎實做好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

  切實維護安全穩定。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持續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啟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強化重點領域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深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依法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持續防范化解意識形態、金融、政府債務等領域風險。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越是任務繁重、形勢復雜,越是考驗政府的能力和水平。我們一定按照“五大”和“六破六立”要求,經常性對照檢視“五問”,更大力度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好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奮力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對黨忠誠講政治。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省決策部署,堅決擁護、自覺服從、認真執行市委決定。

  專業專注增本領。每月開展市政府專題講座,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服務群眾、防范化解風險本領。發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大興調查研究,不斷提出解決問題的新辦法。常態化對標滬蘇浙,謀劃用好牽引性、撬動性強的工作抓手,不斷創新手法步法打法,全力以赴爭政策、爭項目、爭資金、爭試點。

  求真務實勇擔當。牢記政府前面“人民”二字,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講真話、辦實事,始終用實績證明工作好壞。提升“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遇事先作“該不該辦”的價值判斷、再作“能不能辦”的技術判斷,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干,能多干就多干些。

  勤勉盡責提效能。始終把抓落實作為政府工作的生命線,健全“有部署、有落實、有檢查、有反饋”的工作閉環,不斷提升執行力、做到事事馬上辦。堅持“好”字當頭、“快”字當先,以嚴謹細致、極端負責、高質高效的作風推動各項工作。持續精文簡會,規范督查考核。

  弘揚正氣促法治。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制定修改規章2件,堅持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完善政府履約踐諾機制。強化府院、府檢聯動,提升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出庭應訴率。依法接受人大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持續做好新時代政務公開。

  廉潔奉公樹形象。認真履行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于律己、嚴負其責、嚴管所轄,堅決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省、市委實施細則,大力糾“四風”、樹新風、優作風。習慣過緊日子,一般性支出下降5%。健全重點領域監督制約機制,強化制度執行,使清正清廉清明成為政府的鮮明底色。

  各位代表!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只爭朝夕、頑強奮斗,為加快建設“七個強市”,奮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馬鞍山新篇章而奮勇前進!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