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3年1月1日在烏海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烏海市人民政府市長 楊進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各位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2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本屆政府開局起步卓有成效的一年。一年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團結奮斗迎接黨的二十大、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這一主線,堅決貫徹黨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緊扣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謀劃事業、推動發展,緊盯市第八次黨代會確定的發展思路抓落實、促落地,承壓負重、穩中求進,較好完成了全年各項發展目標任務。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創歷史新高,增長25%左右,增速居各盟市第二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6%以上,增速居各盟市首位;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和7%。
。ㄒ唬﹫猿址字當頭,在攻堅克難中穩住經濟大盤。牢記“國之大者”,堅決頂住疫情波動、經濟下行壓力,全面落實國務院33條、自治區40條穩大盤政策及接續政策,制定實施穩增長系列配套措施,全力以赴擴投資、促消費、穩主體,推動經濟運行穩中向好、逆勢上揚。實施“2022重點項目攻堅行動”,186個重點項目全部開復工,完成投資同比增長83.8%;其中民營經濟完成投資190億元、同比增長80%。以“鏈長制”為抓手開展精準招商,新簽約項目102個,預計引進到位資金184.8億元,同比增長93.9%。大力發展“四個經濟”,多措并舉提振消費信心,52家首店品牌入駐,摩爾城開業運行,一批休閑街區夜市、線上服務平臺穩定運營,“烏海有禮”公共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約惠烏!薄俺鞘忻篮蒙罟潯钡然顒映掷m點燃城市“煙火氣”。以“真金白銀”惠企利民,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超36億元,金融機構發放貸款317.6億元,貸款余額近500億元。新增市場主體8897戶,同比增長4.2%,12家企業入圍內蒙古民營企業100強,經濟發展更具韌性和潛力。
。ǘ┚劢箘幽苻D換,在提質擴容中推進產業轉型。全力以赴調結構、轉功能、提質量,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傳統產業存量煥新。焦化產業整合重組升級穩步推進,500萬噸焦化聯產項目建成,300萬噸焦化聯產項目獲批,淘汰落后焦化產能342萬噸。釋放企業產能、提升保供能力,預計原煤產量4930萬噸、發電量206億度。以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建成智慧礦山、智能工廠、綠色工廠15個,“登云”企業突破3000家,3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交易額121.3億元,創歷史新高。新興產業增量做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厚成勢,抽水蓄能電站、“光伏+礦山”生態修復、1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等項目加快建設,總裝機35萬千瓦的風電和光伏項目成功并網,可降解材料、有機硅等一體化項目進展順利,全球最大的1,4-丁二醇一體化生產基地投產,舉辦可降解塑料產業高峰論壇,產業影響力話語權進一步提升。產業平臺容量擴展。投入3.67億元完善低碳產業園基礎設施,天然氣高壓輸氣管道等項目建成投用,鐵路專用線等12個項目加快建設,累計入駐企業19家,落地項目總投資達866億元。以要素保障力提升園區承載力,微咸水改造、非常規水源綜合利用等項目進展順利,完成25戶企業節能節水技改。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列入全國省級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百強。文旅產業“留”量增多。依托“山、水、沙、城”獨特景觀資源,推出“烏海十景”精品線路,提質改造烏海湖景區、小三線軍工企業遺址,澤園新村獲評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文旅融合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更多“過境游”變為“過夜游”,F代農業質量提升。出臺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萬余畝,生豬、蛋雞、對蝦等規;B殖和特色水產養殖項目建成,設施葡萄種植、閑置溫室盤活等項目穩步推進,“糧袋子”“菜籃子”實現雙豐收。
(三)踐行生態優先,在綜合治理中夯實綠色本底。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著力抓好烏海及周邊地區等重點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進生態治理三年行動,聚焦“七治”全面發力,新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加快推進,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強化黃河流域大保護大治理,在全區率先完成灘區居民遷建,水土保持工作連續三年位列全區優秀等次,黃河烏海段水質連續五年保持Ⅱ類。狠抓礦區環境綜合整治,完成礦區集中連片治理11平方公里,礦權整合工作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創建成果不斷鞏固。強化面源污染治理,實施臭氧和PM10專項整治,開展油品儲運銷等10項揮發性有機物攻堅行動,51個工業污染治理項目有序推進,清理“散亂污”企業34家,建成區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淘汰。落實全面節約戰略,強力推進“五個大起底”行動,提前完成沉淀資金、待批項目、閑置土地起底任務,“半拉子”工程、開發區建設整改整治工作進展順利。嚴格能耗“雙控”要求,單位GDP能耗預計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目標任務。構建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投用充(換)電站16座,推廣應用新能源車輛1650輛。中心城區空氣優良天數305天,優良率83.6%,創有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四)樹立有解思維,在改革創新中激發內生動力。堅持改革推動、創新驅動、開放帶動,凝心聚力破難點、疏堵點、創亮點,發展新動能充分激發。推動更深層次改革。經濟、生態等領域114項重點改革任務有序推進,14項國家、自治區改革試點交出亮眼“答卷”。主動回應企業和群眾關切,以“放管服”改革為突破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廣應用“蒙速辦·四辦”服務,政務服務事項承諾時限比法定時限壓減86%,“一網通辦”事項占比達92.6%,周末不打烊、自然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辦”等措施獲得市民點贊,4項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獲全區推廣。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圓滿收官,58戶市屬國企整合重組為5戶集團公司,經營效益顯著提升。財政預算管理改革成效明顯。在全區率先實現行政事業單位物業集中統一管理。鍛造更強科創引擎。強化“科技興蒙”行動舉措落地,全面啟動國家級高新區創建,研發投入強度位居全區第三位。推進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科技創新孵化中心建設進展順利,成立企業科技特派員工作站,高新技術企業達4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21家,技術合同成交額近4億元。實施技能強企計劃,新增技能人才1萬余人、高技能人才近2000人。促進更高水平開放。對外貿易“朋友圈”擴大至77個國家和地區,更多“烏海制造”走向世界。外貿全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預計總額達20.5億元,同比增長36%。加強與周邊地區交流合作,共同制定《推進沿黃五盟市協同發展實施方案》,九方面合作事項有序推進。
。ㄎ澹﹫允貫槊癯跣,在改善民生中促進普惠共享。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推進城市轉型提升宜居品質,常態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民生支出占全部財力的70%以上,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以5個社區為試點完善服務業態,“一刻鐘社區生活圈”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提速推進濱河二期開發,投入資金14.6億元,抓好電力管廊等基礎設施建設,市一中新校區、二中濱河校區、公共文化中心開工,一批改善性住房項目加快實施。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市政管網等83項補短板工程開工建設,老百姓期盼的59個老舊小區、2110套棚戶區住房完成改造,人民路等10條“老舊路”提質升級,團結路等4條“斷頭路”全部打通。化解“問題樓盤”14個,解決延期交房4518套,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三難”項目總體解決率達99.8%。新建“口袋公園”24座,新增綠地面積33.9萬平方米,推窗見綠、出門見景的“一刻鐘城市綠地圈”初具形態。開展中心城區城市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市容環境、交通秩序等全面改善。構建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S217海勃灣繞城段主線建成通車,包銀高鐵烏海段等項目加快建設,烏海機場14條航線直通一線城市,公路、鐵路密度分別為全區平均值的3.5倍、6.4倍,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達23.5%。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3個美麗鄉村示范片區開工建設,新改建“四好農村路”30公里,農區衛生戶廁普及率達77.9%。民生福祉持續增進。統籌抓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服務,發放援企穩崗返還資金、留工培訓補助、創業擔保貸款1.78億元,城鎮新增就業超額完成年度目標。推行全民參保計劃,推動適齡人員“應保盡!,困難群體參保率100%。社會救助標準“六連升”、提標增幅居全區前列。提升養老服務水平,建成宜和老年公寓二期、智慧養老監管服務中心,“一刻鐘養老服務圈”實現社區(村)全覆蓋,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任務圓滿完成。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出臺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1+N”政策,公辦普通高中一本上線人數實現“五連增”,海南區順利通過自治區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督導評估,烏達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先行區創建達到驗收標準。烏海職業技術學院升級應用型本科院校工作有序推進,教學樓和綜合服務樓竣工投用,成為自治區“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我市入選內蒙古“互聯網+教育”示范區。構建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1+N”政策體系,開展醫防協同試點、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啟動疾控機構標準化建設,市人民醫院新建綜合樓投用、感染性疾病區開工,15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中醫館全覆蓋,跨省異地就醫實現直接結算,市婦幼保健院榮獲“健康中國”優秀案例單位,醫保DRG支付方式改革試點工作被評為全國“優秀”等次?朔N種難以預見的困難,果斷快速應對多輪疫情,適時優化疫情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大力實施文體惠民工程,桌子山巖畫群數字化保護、召燒溝巖畫遺址博物館等項目啟動實施,工業文化長廊建成,舉辦“書香烏!敝黝}閱讀活動150余場,開展全民健身、送文化進基層等賽事活動2200余場,惠及群眾近90萬人次。成功舉辦航空嘉年華、2022內蒙古民歌大會、全國百家機場書畫攝影作品巡展等重大活動,“中國書法城”建設取得新成效,城市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六)強化市域治理,在化解風險中維護大局穩定。推深做實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大腦”建成投用,市域社會治理、城市運營管理“兩中心”一體化運行,市域治理智能化綜合平臺入選全國智慧治理創新案例。城市“總客服”12345熱線榮獲全國政務熱線“服務創新獎”。加快全國信用體系示范市建設,強化合同履約監管創新舉措獲得國家肯定、在全區范圍推廣。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國家統編教材有序推行使用,建成民族政策理論宣傳、教育、研究、實踐基地11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創建扎實推進。強化財政金融風險防控,全面完成政府隱性債務化解任務,市本級、海南區退出債務紅色預警等級;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風險、重點企業債務風險得到有效處置。加強意識形態陣地管理,有效防范化解意識形態領域風險隱患。開展“化積案、治重訪、促穩定”攻堅行動,中聯辦交辦重復信訪事項總體化解率達98.7%,圓滿完成黨的二十大和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等重大會議活動期間維穩安保工作。深化平安烏海建設,“24小時警局”服務實現全覆蓋。;、燃氣、自建房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扎實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圓滿收官,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
一年來,我們強化協調聯動,統籌推進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全力支持各民主黨派、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供銷合作社等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國防動員、退役軍人、雙擁優撫、食藥安全、統計審計、地震氣象、社會科學、檔案史志、外事僑務、扶殘助殘、廣播影視等領域工作取得新成績。
一年來,我們從嚴從實加強自身建設,深學篤用黨的二十大精神,學深悟透《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重要理論著作,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在強化黨性鍛煉中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堅定踐行“兩個維護”。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政府及組成部門主動向市人大常委會述法,提請審議出臺地方性法規2件,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100%,“八五”普法扎實開展。廣泛吸納人大、政協關于碳達峰碳中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一批高質量調研成果,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復率、滿意率均100%。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出臺黨風廉政10條“硬核”措施,集中治理黨內政治生活庸俗化交易化問題,推動政府系統政治生態持續好轉。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執行市委改進作風“十個力戒”要求,扎實開展“轉作風、提效能、促發展”作風建設集中整頓,推深做實“雙曬”活動,廣大干部作風持續轉變。常態化治理煤炭資源領域違規違法問題,人防、高校、開發區等領域專項整治整改有序推進。
一年來,我們堅持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調動一切因素,匯聚磅礴力量,激發昂揚斗志,預計人均GDP達到14萬元左右、居全區前列,我市獲評全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全國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全國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全區服務類社會救助改革試點,被自治區推薦申報全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成效明顯地區,位居全國地級市信用綜合指數第7名、民生發展百強第11名,城市榮譽數量多、成色足,含金量創歷年之最。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在疫情態勢起伏反復、經濟形勢嚴峻復雜、轉型升級充滿挑戰的情況下,我們從最困難處著手,做最有力應對,朝最好方向努力,克難奮進、逆勢前行,雖然部分經濟指標未達預期,但經濟運行持續回穩向好,實現了現實條件下能夠達到的較好結果。成之惟艱、實屬不易。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自治區黨委、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廣大干部群眾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向所有關心支持烏海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居安,知憂才能克難。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經濟持續穩定向好的基礎不夠牢固,穩增長仍然面臨較大壓力;“四多四少”產業結構尚未根本改變,新動能培育有待加強;資源環境要素約束趨緊,綠色低碳發展還有許多難題需要破解;改革創新支撐不足,營商環境仍需優化;生態治理任務依然艱巨,礦區整治等工作還需持續用力;民生領域還有短板弱項,教育、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有待提升;部分領域風險隱患突出,社會治理弱項亟待加強;一些干部的作風能力還不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三多三少三慢”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對此,我們將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決不辜負人民群眾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