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小麥鎮壓機穿梭作業,植保無人機靶向打藥、5G云平臺精細化管理……春耕備耕時,高標準農田里盡顯“科技范兒”。
近年來,我省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截至2021年底,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778萬畝,為全省全年糧食產量首破1100億斤大關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今年,我省計劃新建高標準農田665萬畝。高標準農田,“高”在哪兒?近日,記者進行了采訪。
缺什么補什么,基礎設施日益完備
“以前澆地都是靠抽水機,浪費不說,還澆不透,各村之間還有矛盾,現在有了新泵站和機井,再也不用愁了。”日前,樂陵市郭家街道大張村黨支部書記王秋林看著村里剛剛改造提升的700畝高標準農田說,今春剛投入使用的各類農田新設施讓村民心里很踏實。
不僅澆地的難題解決了,泥濘的道路也一并得到了改善。王秋林指著一條水泥路說,“以前這路窄不說,還全是泥,趕上下雨天別說機械了,人都進不去。現在土路變成了水泥路,村民開著小汽車直接到地頭。”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我省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在建設區域方面,新建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向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產糧大縣傾斜,集中打造全省糧食生產重點區域;在建設內容方面,在堅持因地制宜、“缺什么補什么”和田、土、水、林、路、電、機、管綜合配套的基礎上,突出耕地質量提升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切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經評估,建成的高標準農田,耕地質量大約提升1.5個等級,畝均增產糧食150斤以上,特別是在嚴重氣象災害年份,項目區糧食產能穩定性明顯高于非項目區。
“除了今年要新建11.3萬畝高標準農田外,樂陵市還針對老項目區設施年久失修等問題開展‘回頭看’,為丁塢鎮修繕了橋帶閘,為黃夾鎮架設了農用電,為花園鎮、化樓鎮和鄭店鎮修建了部分路橋。”樂陵市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副主任齊斌介紹。
5G+機械化,盡顯“科技范兒”
3月16日上午,濟南市章丘區龍山街道辛店村北側綠油油的麥田邊,兩臺挖掘機正對田間的智能噴灌閥門井進行回填,項目公司施工人員于洪波則在地頭對電磁閥和泵房進行調試。只見他打開手機上的App,選擇“灌溉控制”,輕輕一點,田間的噴頭就開始呲呲噴水。
智能噴灌的背后是物聯網技術,大約每10畝農田設一個“區”,每個“區”設置24個噴頭,由1個電磁閥控制開關和澆水時間。
看著腳下濺起的泥點子,種糧大戶楊在福咧嘴笑了。去年麥收以后,他承包了500畝耕地。“沒想到這片地被選中打造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平整地塊、深耕、安裝智能化設備,都不用咱自己掏錢,種地更省時省力省成本了。”他說,現在點點手機就能澆水了。
“以前這500畝地由130多戶耕種,一塊塊的,每塊地之間都得有25厘米寬的壟子,現在全部打通,僅這一項就能增加50畝左右的種植面積。”辛店村黨總支書記張慶華介紹,為打造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土地集中流轉到種糧大戶手中后,政府出資進行了田塊整治,還通過秸稈還田和深耕增加了土壤肥力。
今年,山東將新建高標準農田665萬畝,各地不斷創新“高標準農田+”建設模式,以項目建設為載體,推動基礎設施配套、耕地地力提升、技術推廣應用、土壤墑情監測等資源要素集成,全面提高項目建設質量和綜合效益,為糧食穩產增收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這個項目將實現播種、鋤草、收割等全程無人駕駛。以播種為例,農機手只要根據5G精準導航系統定好位,播種機自動播種,不會出現偏差。”在龍山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楊玉平看來,“5G+機械化”將為糧食穩產增收提供更大助力。
建成一畝,管好一畝
3月17日一早,高唐縣尹集鎮張官屯村高標準農田“井長”鞏太江便出現在自己負責的地塊,仔細排查各管道出水口的情況。每逢春耕春管、秋種秋耕時節,鞏太江都要提前對農田中的井泵、節水管道、輸電線路等設施進行維護和更新。
高標準農田“三分靠建、七分靠管”。
“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規模較大,建設內容繁多,有些田間工程建成后存在設施產權不明晰,管護資金不足,監管機制和維護措施不到位等問題。”聊城市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管理科科長劉法正介紹,聊城通過采取“網格員”“井長制”等方式,探索出以管護措施前移帶動管護責任下沉,推進建管護一體化機制的好路子。
“在全面推行‘井長制’的基礎上,我們還全面推廣高標準農田‘熱線電話’,將其噴寫在機井蓋上,并建立高標準農田服務熱線承辦問題冊,助力高標準農田管護。”聊城市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主任王廷才說。
“建管并重”,我省建立“縣負總責、鄉鎮落實、村為主體、所有者管護、使用者自護、受益者參與”的工程管護機制,落實管護責任。另外,組織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質量大檢查、灌溉機電井專項治理和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回頭看”活動,全面排查整改質量安全隱患,確保建成的各類工程長期發揮效益。
(□ 本報記者 張雙雙 王健 孫亞飛 本報通訊員 張梓琪 劉書健 張巧 統稿 毛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