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3日在秦皇島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秦皇島市人民政府市長 丁偉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秦皇島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1年工作回顧
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正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一年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奮發有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較好完成市十四屆人大六次會議、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實現了“十四五”和現代化建設的良好開局。
——經濟發展實現穩中向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壓實“四方責任”,落實“四早”要求,建成“八支隊伍”和“七套信息化系統”,積極推進疫苗接種,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全市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平穩。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強經濟運行調度,積極擴大投資和內需,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經濟發展保持了良好態勢,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高。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8%,達到1843.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1.6%,進出口總額增長11.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增長8%。其中,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際利用外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2.2、1.3、6.3個百分點。
——項目建設全面提質提速。堅持“項目為王”,健全招商機制,開展專業招商、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舉辦專題招商推介活動55場,開展小團組招商洽談900余次,每季度開展項目集中簽約和開工活動,成功舉辦第四屆中國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創新大會。耀華退城進園項目、宏啟勝高端穿戴裝置SIP產品智能化生產線項目、禮鼎集成電路封裝載板智能制造項目、威卡威汽車零部件和新能源組件二期、中秦興龍康復輔具產業園、康泰醫學醫療設備改擴建項目、防威科技消防科技產業園、中關村生命園昌黎科創基地項目、啟浩生物100萬噸酶解蛋白項目、中糧鵬泰糧食加工項目等開工建設或建成投產。實施億元以上省市重點建設項目167項,完成投資350.89億元。全國投資熱度排行榜和促進城市發展科技能力指數均進入全國百強城市。
——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堅持以高新技術引領產業轉型發展,開展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提升行動,推進政校銀企對接合作,促進科技成果加速轉化,積極培育重點產業集群。裝備制造業營業收入達到824.5億元,成為推動工業增長第一動力。新增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44家和301家,總數分別達到356家和3509家,5家企業獲評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4.9%。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達到44家,新增市級以上創新平臺34家,技術合同成交額72.5億元,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居全省首位。電子信息產業利稅總額和出口交貨值分居全省第3位和第1位。中信戴卡入選世界“燈塔工廠”。農業科技取得新進展,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達到95%,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72.6%。
——沿海經濟崛起帶建設勢頭良好。建立秦皇島港轉型升級領導協調機制,積極推進秦皇島港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研究制定秦皇島港轉型升級發展規劃及實施方案,西港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批準實施。大力培育西港花園區域新興業態,積極推進進出口貿易、海上運動、帆船游艇、休閑旅游等新項目,58個帆船游艇泊位投入運營,國際旅游港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力爭取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區國家層面先行先試政策,省級向北戴河新區新下放28項行政許可事項。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中試基地搬遷入秦,京東集團北戴河產業基地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石藥生物醫藥研發基地主體工程竣工,遠洋蔚藍海岸、好萊塢魔法城、漁田小鎮等項目建成投運,阿那亞成為休閑度假現象級產品。山海關中國長城文化博物館開工建設,成功聯合舉辦首屆“一帶一路”·長城國際民間文化藝術節。
——改革開放加速釋放活力。承接落實138項改革和19項國家、省級改革試點任務,謀劃實施深化“放管服”改革等23項重點改革,1358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政府投資審批類、社會投資核準類、備案類項目立項至開工審批時限分別壓縮至30、28、25個工作日,企業開辦全市域標準化建設走在全省前列。全面落實助企紓困政策,為企業減稅降費11.67億元,新增市場主體4.1萬戶。深化開發區改革,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批省級能級提升示范開發區,海港經濟開發區獲評省級特色產業示范開發區,綜合保稅區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獲批,在國家年度綜合考評中由C級晉升為B級。金融、國企、農村等領域改革扎實推進。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城市地位和區域影響力不斷提升。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深入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整治141家涉VOCs企業和86家重點排污大戶,淘汰國三及以下重型柴油貨車7350輛,完成清潔取暖改造任務7.97萬戶,PM2.5平均濃度34微克/立方米,成為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城市。深入實施河湖長制、灣長制,持續整治河湖“四亂”,11個國省考核地表水斷面水質達標率、近岸海域優良海水比例均達到100%,旅游旺季水環境質量創歷史最佳,13條主要入海河流水質達到Ⅲ類,新河、洋河入選省“秀美河湖”,河長制經驗被推薦為中央改革辦典型案例。全面推行林長制,營造林27.4萬畝。加快推進違法違規用地專項整治,完成責任主體滅失礦山跡地治理57處。實現美麗與發展同行,藍天白云和綠水青山越來越多。
——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北戴河地區國土空間規劃等取得階段性成果。秦唐高速秦皇島段前期工作全面完成,遵秦高速秦皇島段加快建設,海濱路東西延伸工程竣工通車。供水、供氣和垃圾處理能力顯著提升。開展城市、城鄉接合部和農村環境整治,全面清理背街小巷死角死面和城鄉垃圾,各縣區全部達到“潔凈城市”標準。新建和改造公園游園40座,5.44公里的西環路帶狀體育公園建成開放。新增城市公共停車位10930個。開展縣城建設提質升級三年行動,啟動實施公共服務項目25項。改造提升“四好農村路”522公里,完成5.5萬座農村戶廁改造、139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順利通過全國文明城市測評,獲評國家衛生城市稱號,被世界衛生組織授予2021年“世界無煙日獎”,入選“2021文旅高質量發展城市名錄”,一流國際旅游城市建設取得新進步。
——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高。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高質量推進省20項民生工程、市20件民生實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4%。基本養老、醫療、低保等保障水平持續提高,城鎮新增就業6.5萬人。改造老舊小區98個、棚戶區7811套,建成智慧安防小區1323個,海陽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項目一期基本建成。新建擴建中小學15所,課后服務和城鄉幼兒園實現全覆蓋。北醫三院秦皇島醫院獲批國家第二批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市第一醫院成為全省首家實行預住院管理模式試點單位,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覆蓋率達到93.3%。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全民健身與競技體育互促互進。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穩定向好。公安系統“八大攻堅戰”取得顯著戰果。旅游旺季服務保障再創歷史最好。
過去一年,我們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四史”宣傳教育,政治建設更加堅強。深入開展“三重四創五優化”活動,優化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和智慧城管平臺,幫助群眾解決訴求超過47萬件。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696件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全部按時辦復,滿意率達到100%,在省政府系統考核中獲評優秀承辦單位,全省排名第一。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法治政府建設邁出新步伐。國防動員、民族宗教、新聞出版、外事僑務、海關海事、人防海防、審計統計、氣象地震、史志檔案、援疆援藏、婦女兒童、老齡和關心下一代、殘疾人、紅十字等事業取得新進步。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面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的形勢,我們主動作為,克難奮進,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實屬不易。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干部群眾拼搏奮斗、共同努力、積極進取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有力監督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秦皇島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向駐秦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向中省屬駐秦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秦皇島發展建設的社會各界人士和海內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許多矛盾和問題,疫情變化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經濟增長的基礎不牢固;市場投資意愿不振,內需恢復偏弱,旅游消費尚未恢復到正常年份;上游產品價格波動較大,產業鏈供應鏈還存在堵點斷點,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出現困難;教育、醫療等民生保障還有短板,城鄉人居環境方面存在不少薄弱環節,生態環境治理任重道遠;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同程度存在,營商環境亟待改善,作風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對此,我們一定要堅持問題導向,以更大決心和力度切實加以解決。
二、2022年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有挑戰更有機遇,有壓力更有動力,有困難更有空間。只要我們胸懷“兩個大局”,加強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勇擔使命,銳意進取,就一定能夠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乘風破浪、行穩致遠,開創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工作要求,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化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深化污染防治和生態文明建設,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突出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抓投資、上項目、促發展,優化營商環境,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奮力開創一流國際旅游城市建設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綜合考慮國內外發展環境和我市各方面支撐條件,與“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相銜接,確定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進出口總額增長5.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以內,PM2.5平均濃度34微克/立方米,每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5%以上。上述目標的設定,體現了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要求,兼顧當前需求和未來發展,有利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是積極的、可行的。這里特別需要說明的是,今年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在經濟增長7%左右的基礎上,努力多超,以進促穩,力爭經濟總量突破2000億元,早日邁上新臺階。
做好今年工作,必須進一步突出重點,以重點工作的突破帶動全局的發展,凝心聚力抓好“六件大事”:聚焦“好于往年、歷史最好”目標,高標準做好旅游旺季服務保障;聚焦國家重大文化工程,高質量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秦皇島段)建設;聚焦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推進一流國際旅游城市建設;聚焦延鏈補鏈強鏈,加快沿海經濟崛起帶建設;聚焦用足用好政策機遇,全力建設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區;聚焦港產城融合,堅定不移推動港口轉型升級。“六件大事”是省委省政府交給秦皇島重大而艱巨的任務,相互支撐、彼此融合,契合秦皇島的功能定位和發展需要,全市上下一定要抓好落實。
做好今年各項工作,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切實做到“六個更加注重”。必須更加注重項目和投資,把項目建設和投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大增量優化總量,全力以赴擴大有效投資,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增長極。必須更加注重創新和改革,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推動科技創新力量布局、要素配置、人才隊伍體系化、協同化,切實破除制約創新和發展的制度藩籬,激發創新創業和創造活力。必須更加注重企業和企業家,弘揚企業家精神,尊重、愛護企業家,下大力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為企業和企業家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打牢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必須更加注重優化服務和環境,樹立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的理念,精準高效為群眾和市場主體解決困難和問題,堅決破除影響項目落地、企業發展的各種障礙,營造重商親商的濃厚氛圍。必須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定決策、辦事情充分考慮民愿民盼,從最具體工作抓起,把民生實事一件一件辦好,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必須更加注重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樹立底線思維,注重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
三、2022年重點工作任務
做好今年工作,必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整體推進,下大力抓好十方面工作:
(一)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充分釋放內需潛力。緊緊扭住發展第一要務,把擴大投資和消費作為經濟工作的重點,充分發揮擴大內需對經濟的拉動和促進作用。大力抓好項目建設。堅持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聚焦項目干,把項目建設同招商引資、園區建設、科技創新、產業培育一起抓,聚焦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低碳產業、現代農業和服務業及“兩新一重”、民生短板弱項等重點領域,做好項目謀劃和儲備,緊盯項目簽約率、開工率、投產率,一環扣一環抓好項目建設。今年安排省市重點建設項目257項,全年完成投資400億元以上,持續抓好耀華玻璃、禮鼎科技載板、益海嘉里食品工業園、康泰醫學產業園、京東智慧谷、聯動天翼新能源重卡等重大項目建設。謀劃和管好用好政府專項債券,扎實做好項目前期,加快資金投放和項目建設進度,加強債券資金使用管理,盡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突出抓好“實、考、保、包、促、評”,強化清單管理,落實包聯責任,建立項目落地保障和考評激勵機制,繼續組織開展季度項目集中簽約、集中開工和定期觀摩活動,形成謀劃、開工、投產、儲備“四個一批”的梯次發展格局。促進消費加速恢復。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加大對旅游、商業、賓館飯店等服務業企業的支持,精心組織營銷促銷活動,做活新茂業、萬達、太陽城、世紀港灣等重點商圈,打造一批購物街區、美食街區、“夜經濟”街區和商業消費體驗中心,推動傳統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穩定大宗消費,促進汽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消費。堅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鼓勵定制、綠色、體驗消費,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模式融合發展,規范發展直播帶貨、網紅經濟、社交電商等新業態,打造一批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和企業。完善縣鄉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體系,加快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全面激活農村消費市場。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加強經濟運行調度,確保經濟穩定運行,指標持續向好。全面落實減稅降費等惠企政策,確保直達企業直達群眾,幫助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減負紓困。常態化開展政銀企對接活動,深入企業走訪,定期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加大對企業的工作支持和政策支持,通過多種方式引導社會預期,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振市場信心。同時,抓好“煤、電、油、氣、運”等生產要素保障,研究制定運行保障方案和應急保供方案,加強能源應急儲備體系建設,全力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二)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創新培育新的產業支撐、打造新的發展引擎。培育壯大科技創新主體。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培育產業競爭新優勢的引領作用,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提質躍升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梯次培育工程,扎實推進“千項技改”“百項示范”項目,鼓勵企業引進先進裝備、先進技術和優秀人才,穩步提升科技研發投入,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0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家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壯大科技創新的主力軍、生力軍。著力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頭部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重點實施一批技術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產業鏈條長的重大項目,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和發展未來高潛產業。打造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發揮我市高校聚集優勢,調動高校、企業雙方積極性,建立企業需求信息和高校科研成果發布平臺,開通供需對接“直通車”,促成更多科研成果在我市轉化。支持企業與高校共建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在產品研發、技術攻關和行業標準制定等方面開展合作。爭創國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推進亞穩材料制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提升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眾創空間等創新創業載體效能,新增市級以上重點科技創新平臺20家,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50億元。培養引進用好創新人才。推進“人才強秦”工程,完善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激勵機制,實施“港城英才”支持計劃,培養支持一批“秦皇島市領軍人才”“秦皇島市創新創業人才”“秦皇島市青年拔尖人才”,積極落實科學研究、子女入學、住房保障、醫療服務等方面政策,讓創新人才在秦皇島大有可為、大有作為,讓創新創業成為秦皇島的城市基因、精神風尚。
(三)全力延鏈補鏈強鏈,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圍繞生命健康、文化旅游、先進裝備制造三大產業板塊,開展延鏈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培育重點產業集群,提升三大產業核心競爭力。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豐富旅游業態,優化產品供給,推動旅游與文化、體育、康養和城市深度融合發展。依托濱海旅游和長城文化兩大核心資源,高質量建好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秦皇島段),加快山海關中國長城文化博物館建設。抓好北戴河、北戴河新區、山海關、西港片區、祖山景區、碣石山景區等重點旅游聚集區建設,推進金夢海灣區域五星級酒店和公共旅游設施建設。辦好“一帶一路”·長城國際民間文化藝術節、旅發大會、葡萄酒節、阿那亞戲劇節等品牌活動,年內秦皇島博物館高水平開館。開拓早春、晚秋和冬季旅游市場,補齊季節性旅游短板,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做大做強先進制造產業。圍繞建設制造業強市,深化“鏈長制”,實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遞增計劃,積極推進與京東集團、臻鼎科技、益海嘉里、凱盛科技、聯動天翼等企業集團的戰略合作,重點發展醫藥醫療、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糧油食品加工、新型材料等6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引進先進技術和資本,推進企業集群集聚發展。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重點,加快5G+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以數字經濟賦能先進制造業。發展壯大重型裝備制造、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出海口基地。全年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產業增加值、汽車零部件產業增加值和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全部增長10%以上,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家。全面推進生命健康產業。積極爭取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區國家先行先試政策落地,爭創第二類醫療經營備案“全程網辦”試點城市和醫療器械跨省互認試點城市,大力引進國內外優質醫療資源,加快布局醫療康養項目,創新管理體制機制,著力構建醫藥養健游五位一體、醫藥、醫療設備和康復輔具齊頭并進的生命健康產業體系。抓好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區、康泰醫學產業園、中秦興龍康復輔具產業園、中關村生命園昌黎科創基地、河港集團健康大數據產業園等5個重點園區建設。加快推進醫療器械產業港、京東生命健康研發基地、現代化中藥示范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辦好第五屆中國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創新大會、第六屆中國康養產業發展論壇、北戴河生命科學峰會等重大活動,推動生命健康領域招商引資和產業聚集有新突破。
(四)堅定擴大對外開放,著力打造競爭優勢。把開放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戰略機遇,因地制宜促進高水平開放。打造高能級產業園區。實施開發區能級提升、動力提升、活力提升攻堅行動,推進人事、薪酬、審批和財政等制度改革,激發開發區發展內生動力。鞏固和保持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全省的領先地位,對標全國第一方陣開發區,提升規模、能級和質量。推動省級開發區快速發展,海港經濟開發區、昌黎經濟開發區加快建設千億級園區,加快實現百億以下省級開發區全部清零。加快北戴河新區醫藥養健游全產業鏈發展,推進秦皇島高新區項目建設取得新突破,產業項目及配套設施投資突破百億。加快融資租賃、保稅展示交易等自貿區政策向綜合保稅區延伸,充分發揮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政策潛力,確保進入全國百強保稅區行列。推進沿海經濟崛起帶建設。充分發揮臨港臨海優勢,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加快秦皇島港總體規劃和轉型升級發展規劃報批,積極推進秦皇島港轉型發展,建設國際旅游港和現代綜合貿易港。加快西港片區開發建設,推進東港區糧油食品園區建設,統籌做好煤炭運輸轉移、新型業態培育、西港花園建設等重點工作,打造港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加快臨港經濟、海洋經濟創新發展,擴大境外船舶維護和維修服務貿易,大力發展船艇及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等重點產業,開拓修船業務新領域和船舶配套產業,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放大外資外貿基本盤。落實外貿主體壯大、外貿新業態培育等“六大工程”,打造一批外貿龍頭企業,推動外貿新模式、新業態加快發展。實施跨境電子商務健康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建設好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城市。支持外貿企業參加廣交會、亞歐博覽會等國際性展會,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出口規模。落實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以外投資無限制政策,吸引更多外商投資,推動外資項目加速落地。通過擴大高水平開放,釋放潛在發展優勢,廣聚優質發展要素,打造沿海開放新高地。
(五)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發揮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以直面問題、自我革命的勇氣,加快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持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簡政放權“點菜”“端菜”對接機制,全面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快行政許可事項標準化、證照分離、證照聯辦、投資項目審批改革,實現涉企經營和民生服務常辦、常用電子證照全覆蓋,高頻便民服務全部自助辦理,市縣兩級727項事項全流程網辦,“一次不用跑”和“最多跑一次”事項分別達到80%和85%,網上可辦率達到100%。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打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戰,做大做強國有重點融資平臺,支持耀華重塑百年輝煌。深化財稅改革,健全預算管理機制,加強財政資源統籌,管好用好一般預算資金、政府性基金和國有資本收益。加快農信社改革,大力發展普惠性金融。完善企業掛牌上市獎勵政策,建立多層次擬掛牌上市重點企業后備資源庫,支持鼓勵更多企業上市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深化農業農村綜合改革,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完成青龍滿族自治縣宅基地改革省級試點建設任務,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土地流轉規范率達到91%以上。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全面對標先進地區先進經驗,實施市場、政務、法治、金融、信用環境提升工程,緊緊扭住為企業解決“急難愁盼”問題這個“牛鼻子”,找準影響營商環境的堵點難點,加快推動政務環境、服務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的根本性改善。政務服務大廳增設“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暢通企業反映問題渠道,做到無事不擾、有呼必應。建立快速辦理機制,加強職能部門協作配合,抓好政策銜接落實,構建橫向協同、縱向聯動的一體化辦理機制。建立服務企業直通車長效機制,實現企業問題和訴求收集、辦理、反饋、督辦、評價全過程管理,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加快推進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落實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爭創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落地落細落實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政策,堅決打破各種“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保障民營企業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實施龍頭企業“培強扶優”工程,引導中小企業向產業集群協作配套轉型,讓更多企業進入全省百強行列,真正發揮民營經濟在經濟發展中的生力軍作用。
(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升“三農”工作水平。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促進農業產業發展穩基礎提效益、鄉村建設穩步伐提質量、農民增收穩勢頭提后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過渡期內幫扶政策穩定,健全防貧防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做到有返貧致貧風險和突發嚴重困難的農戶監測全覆蓋,全面落實“2+3”幫扶政策,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深化產業、就業、科技和易地搬遷后續幫扶,持續開展“百企興百村”行動,推動農民群眾生活水平持續改善。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切實保障糧食安全,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確保耕地保有量259萬畝以上,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92.8萬畝以上。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昌黎葡萄、山海關大櫻桃、青龍板栗、盧龍甘薯、撫寧生豬,以及蔬菜、肉雞、海產品等優勢產業,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農業標準化覆蓋率達到74%以上,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技術覆蓋率達到45%以上,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2%以上。加快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推廣應用,打造提升農業創新精品驛站4家,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著力培育現代農業園區,培育和發展農產品物流、倉儲和加工業,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注冊家庭農場600家,農民合作社省級示范社達到70家以上,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做好村莊規劃編制,推動鄉村振興示范區創建,實現全市鄉村振興示范區數量、質量“雙提升”,打造青龍肖營子鄉村振興省級示范區。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完善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收集處理體系,改造農村戶廁4.2萬座,完成968個村的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工程,實現具備條件的村莊分類施策無害化處理設施全覆蓋。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改造“四好農村路”318公里,打造美麗鄉村50個以上,創建縣級以上文明村鎮比例達到65%以上,繼續做好農村清潔取暖工作,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特色風貌。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制定實施縣域經濟加快增長計劃,開展縣域特色產業振興行動,圍繞6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做強做優立縣特色主導產業,推動縣域產業集中集約集群發展。建立龍頭企業培育庫,以龍頭企業、重大項目和重點產品為抓手,積極發展上下游關聯產業、配套產業和支撐產業,促進縣域經濟特色化、特色經濟集群化,提升縣域經濟發展能級。推進縣城建設提質升級三年行動,分類引導小城鎮特色化發展,提升重點鎮、特色小鎮、中心村的規模和品質。落實城市區、縣城鎮、建制鎮“零門檻”落戶政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左右。
(七)對標對表一流標準,精細建設管理城市。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統籌做好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打造最干凈最綠色最美麗海濱城市。全面提升規劃水平。堅持多規合一,科學劃定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完成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推進縣、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加快北戴河地區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報審,全面開展城市設計,持續推進控制性詳細規劃維護更新,建立城市(縣城)特色風貌管控正負面清單,加快形成與一流國際旅游城市相適應的規劃體系。系統推進城市更新。圍繞打造城市亮點和解決城市發展中的短板問題,實施棚戶區改造提升、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歷史資源保護利用、基礎設施提質擴能、城市容貌綜合治理等6個專項行動,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加強完善城市路網建設,開工建設民族南路延伸、燕山大街西延伸、河北大街東段新開河橋等工程,接續打通“斷頭路”。推進遵秦高速、秦唐高速、盧新高速支線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設。推進秦皇島火車站北站房北廣場建設,帶動中心城區鐵路北部地區開發。實施中心城區五大片棚戶區改造,新開工棚戶區改造1600套以上、基本建成2100套以上,集中力量抓好返遷房建設和回遷工作,確保群眾盡早回遷入住。積極探索老舊小區改造新機制、新模式,完成61個老舊小區改造提升。推動實施市政老舊管網和燃氣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完成第一、第三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實現城市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全覆蓋。綜合整治城市環境。以繡花針功夫治理城市,全面推進智慧城管平臺建設,強化線下整治整改,案件按時辦結率達到90%以上,實現城市運行線上線下“一網統管”。推進凈化綠化亮化美化,改造提升“四化”樣板示范街道27條,新增公共停車位8000個,新建提升公園游園20座,新建口袋公園、小微綠地40個。堅持“以克論凈”清掃城市道路,積塵負荷比去年下降20%以上。完成主城西部、昌黎、盧龍、青龍4座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北戴河區、北戴河新區建成全區域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區。
(八)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以良好生態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實施空氣質量提升行動,開展“煤企車塵港”五源同治,推進PM2.5、PM10、O3等污染物協同治理,加快VOCs示范區建設,深化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績效分級和差異化管控。持續推進水污染防治工程,嚴格落實河湖長制、灣長制,抓好生態修復、河道清理、截污納管、地下水超采治理等工程建設,解決傍河沿河養殖問題,確保河流水質穩定達標,旅游旺季主要入海河流達到Ⅲ類水質,北戴河主要海水浴場水質達到Ⅰ類標準。強化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加快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嚴格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處置等違法行為。統籌山水林田湖海治理修復。實施國土空間綠化工程,完成營造林25萬畝。加強5類11處自然保護地管控,實施好灤河口及七里海濕地生態修復。深化林長制,開展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試點工作,探索建立自然資源資產儲備、保護和利用制度。嚴厲打擊非法采礦、采石、采砂行為,規范有證礦山企業生產活動,推進礦山整合重組,加強關閉取締礦山治理、地表修復和土地復墾,讓閉礦和廢棄礦山披綠重生。推進縣區創建省級森林城市、森林鄉村。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編制碳達峰實施方案、碳達峰碳中和保障方案,下大力調整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開展可再生能源替代和重點行業減污降碳行動,推進用能權、排污權交易改革,積極發展光伏、風電、氫能、儲能。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讓美麗港城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藍天永駐。
(九)突出辦好民生實事,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組織實施好20項民生實事,加快補齊民生短板,讓更多改革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群眾。大力促進就業創業。堅持就業優先,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城鎮新增就業5.25萬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4.48萬人次。實施就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積極搭建供需平臺,推動企業用工需求、職業技能培訓、勞動者就業意愿精準對接。提升“港城福嫂”家政服務品牌。全面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補貼等政策,優化創業創新環境,放大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推進社保擴面提質增效。深化“四醫聯動”改革,建立全市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救助制度,提升職工醫保門診待遇水平和大病保障能力,構建醫保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機制。開展城鄉低保提標和特困救助供養標準調整。做好社會救助、優撫安置工作。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優化基礎教育資源配置,新改擴建中小學10所,推進“教育十條”,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動高中教育提質發展,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落實“雙減”政策,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完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辦學體制,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服務駐秦高校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支持燕山大學“雙一流”建設,支持東北大學海洋工程國際聯合研究院建設。加快建設健康秦皇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鞏固提升鄉村一體化管理成果,抓好鄉村衛生隊伍建設,增強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加快北醫三院秦皇島醫院、市第一醫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市第三醫院遷建等重大衛生項目建設,加速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建設。抓好“一老一小”服務工程,加快建設居家和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為1041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實施嬰幼兒照護服務試點示范工程,開展孕婦產前基因免費篩查,提高養老育幼水平。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實施文化體育惠民工程,完善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設施,開展全民藝術普及等文化惠民項目。辦好北戴河國際輪滑節、中式臺球國際大師賽等品牌賽事,舉辦“帆船運動季”“歡樂冰雪季”活動,做好后冬奧時期文章。更新健身設施420處,創建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通過組織實施民生實事項目,解決好群眾所思所盼,把秦皇島建設得更有“溫度”、更有“質感”。
(十)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建設安全韌性城市。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樹牢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推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秦皇島。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壓實“四方責任”,落實“四早”要求,抓細抓實“十個常態化”30項措施,健全高效運轉防控指揮作戰體系,夯實基層基礎工作,專群結合,群防群治,提高疫情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全市公共衛生應急保障體系建設,加快實現疫苗接種全覆蓋,構建全民免疫屏障,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提供堅實保障。有效防范化解風險隱患。堅持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開展政府債務、金融、房地產等重點領域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推進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化解,嚴控政府擔保和舉債行為,堅決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開展全市金融風險化解行動,堅決打擊亂辦金融、非法集資等違法行為,規范民間借貸行為,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開展整治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專項行動,扎實推進涉房地產信訪問題專項整治。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和社會穩定。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強化礦山、化工、危爆、道路交通等安全生產重點行業領域風險管控和隱患治理,全面排查整治城鎮燃氣安全隱患,堅決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提升事故防范、災害防御、統籌指揮、搶險救援和基層基礎能力。做好森林防滅火和汛期防汛工作。健全欠薪治理長效機制,推動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鞏固信訪積案化解成果。深入推進“八大攻堅戰”,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對各類違法犯罪持續保持高壓嚴打態勢,爭創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
加強國防動員和征兵工作,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鞏固“雙擁”工作良好局面,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發揮好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橋梁紐帶作用,支持社會組織、人道救援、志愿服務等健康發展,做好民族宗教、新聞出版廣電、外事僑務、人防海防、氣象地震、援疆援藏、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紅十字、關心下一代等工作。
各位代表,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們一定銘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踐行初心使命,忠誠履職盡責,建設講政治、勇擔當、高效率和有力度、有尺度、有溫度的人民滿意政府。我們要加強政治建設。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折不扣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努力向黨和人民交出滿意答卷。我們要堅持依法行政。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把法治精神、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融入政府工作全過程,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職權,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社會輿論監督,強化審計、統計監督,高標準建設法治政府。我們要強化擔當作為。堅持正確政績觀,踐行“三嚴三實”,堅持干字當頭、實字打底,以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勁推動工作落實,完善目標責任、考核體系、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為負責者負責,為干事者撐腰。我們要堅守清正廉潔。堅決貫徹全面從嚴治黨戰略部署和各項要求,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馳而不息糾治“四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勤儉節約,帶頭過緊日子,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每一位港城兒女都是追夢人、圓夢人,每一滴汗水和每一次拼搏,都在為現代化國際化沿海強市、美麗港城添磚加瓦。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解放思想,敢于擔當,開拓創新,埋頭苦干,勇毅前行,奮力開創一流國際旅游城市建設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