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7日在陜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陜西省省長 劉國中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8年工作回顧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陜西發展進程中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各種風險挑戰和繁重發展任務,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領導下,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扣追趕超越和“五個扎實”要求,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大局穩定。實現生產總值2.44萬億元,增長8.3%,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243.1億元,增長11.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1%和9.2%,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預計下降4.7%,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1%,較好完成了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一)經濟保持穩定增長。采取有力措施強農業、穩工業、上三產、促投資、擴消費、優出口,經濟運行呈總體平穩、活力增強、質效提升態勢。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新建省級農業產業園11個,糧食總產增長2.7%,果業、畜牧業、設施農業、茶葉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綜合施策支持企業穩產促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2%。積極開展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大力發展金融、物流等現代服務業,金融機構總資產、存貸款余額分別突破5萬億、4萬億和3萬億元,西安、寶雞和延安被列為國家物流樞紐布局承載城市,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8%。狠抓重大項目建設,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4%,其中民間投資增長22.3%。咸陽秦星、西安吉利等項目簽約落地,三星二期、榆林煤油氣綜合利用等項目順利推進,寶雞吉利發動機、延安煤油氣綜合利用等項目建成投產,引漢濟渭等一批水利工程取得重大進展,延安南泥灣機場實現通航,西安地鐵4號線及柞水至山陽等5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西延高鐵建設穩步推進。開展高品質消費供給和放心消費創建活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2%。實施品牌產品出口振興工程,出口增長25.3%。
(二)三大攻堅戰扎實推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秦嶺保護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領導下,全面徹底整治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問題,依法依規做好撤銷立項、違建拆除、資金追繳、土地收回、覆土復綠等工作,拆除違建別墅1185棟,沒收9棟,回收國有土地4557畝,退還集體土地3257畝,復綠2646畝,舉一反三督促涉秦嶺各市開展全面整治,實現了政治上查清、整治上徹底、長遠上規范的目標。自覺從中接受教育警醒、汲取深刻教訓,正在認真開展“講政治、敢擔當、改作風”專題教育。
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嚴格管控政府隱性債務,不良貸款率降至全國平均水平以下。扎實推進脫貧攻堅,省級財政扶貧資金投入30億元,增長30.4%,其中對深度貧困縣投入增長50.5%。精準實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著力打造“3+X”農業特色產業體系,23個縣、104.5萬人即將摘帽脫貧。全年貧困人口轉移就業28.8萬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竣工9.1萬套,危房改造7.9萬套,貧困人口大病救治率99.4%,新改建農村公路1.2萬多公里,蘇陜扶貧協作項目帶動18萬人脫貧。大力實施散煤和“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強化汾渭平原聯防聯控,全省PM2.5平均濃度下降10.5%,重污染天數下降20.7%。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開展水源地整治和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主要河流水質穩步改善。實施固體廢物污染專項防治,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和土壤詳查穩步推進。治理沙化土地105.5萬畝,完成造林749萬畝。
(三)發展新動能加快培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精心打造創新平臺,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中科院西安科學園建設扎實推進,陜西空天動力研究院注冊運行,西北首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落地。積極引導“軍轉民”、“民參軍”,軍民融合企業超過1000家,產業規模居全國第2位。以企業為主體加強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體系建設,33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全省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1100億元,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居全國第7位。圍繞工業六大支柱產業布局產業鏈,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70%和36.9%,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0.4%。加快建設西咸新區等4個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孵化企業和團隊超過1.4萬個。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培育壯大網絡娛樂、數字出版、文化創意等產業,一批文化旅游項目啟動建設或建成運營,全省接待境內外游客6.3億人次,增長20.5%,旅游總收入5994.6億元,增長24.5%。扎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煤炭去產能596萬噸,處置“僵尸企業”70戶,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取消省級涉企金融服務和行政事業性收費,為企業降低成本800多億元。大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啟動,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起步,進一步支持楊凌示范區發展若干政策建議獲國務院批復,關中協同創新發展取得新成效;陜北轉型持續發展穩步推進,延安、榆林經濟增速創近年新高;陜南綠色循環發展步伐加快,漢中、安康、商洛經濟結構及增速繼續向好。著力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以縣城為重點打造區域性中小城市,重點示范鎮和文化旅游名鎮完成投資150億元,全省城鎮化率達到58.1%。
(四)改革開放邁出堅實步伐。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取消、下放或委托行政審批事項247項,精簡25%,推進審批服務“顆粒化”管理、“三級四同”和“一網通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實現全覆蓋,營商環境各項指標大幅提升,市場主體總量增長29.1%。省政府機構改革順利實施,市縣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改革穩步推進。國資監管、評價、考核體系進一步完善,省屬國企營業收入增長10.8%,利潤增長15.6%,所有者權益增長13.3%,“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基本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全面完成,60%的村成立集體經濟組織,96%的村完成清產核資,854個試點村“三變”改革成效明顯,99個縣建成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農村土地流轉率達到26.9%。國有林場改革主體任務全面完成。集中清理整治“大棚房”問題,農地非農化苗頭得到遏制。
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設立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組建西北國際貨運航空公司,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客運吞吐量實現晉位且獲批第五航權,中歐班列長安號實載開行1235列,重載率、滿載率均居全國第1位,鐵路旅客發送人數、貨物發送量增幅分別居全國第1位和第2位。自貿區建設扎實推進,165項試點任務基本完成,7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海關通關一體化改革成效顯著,全省新增5個海關機構。絲博會、農高會、“絲綢之路品牌萬里行”、陜粵港澳活動周順利舉辦。全年實際利用內資、外資分別增長15.1%和16.2%。
(五)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高。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城鎮新增就業4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農村轉移就業624.5萬人,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89.3%,退役軍人安置工作得到加強。切實治理欠薪,為2.35萬農民工追討工資2.2億元,討薪人數、投訴起數分別下降65%和51%。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6.8%,改造農村薄弱學校1288所,省級標準化高中占比達到80.8%,高校“四個一流”建設全面推進。持續完善社保政策,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醫保補助標準繼續提高,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全面實現。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分級診療覆蓋90%的縣級醫院和70%的鄉鎮衛生院,累計治療大骨節病等地方病患者2.8萬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實現中醫館全覆蓋。城鎮12.5萬和農村57.6萬低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住房租賃補貼惠及居民7.78萬戶,解決和改善了594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加快完善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組織文化下鄉演出1萬多場,銅川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80個景區實現門票降價或免費開放,電視劇《歲歲年年柿柿紅》《黃土高天》和話劇《平凡的世界》等一批文藝精品佳作深受群眾喜愛。成功舉辦第十六屆省運會,啟動群眾足球三級聯賽。
(六)政府建設和治理創新取得新成效。深入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憲法,切實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紀委監委監督,681件代表建議和742件委員提案全部辦結。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持之以恒糾正“四風”,修改廢止政府規章和文件918件,“三公經費”繼續壓減,公共資金存放、使用、監管制度得到加強。持續深化城鄉基層治理和平安陜西建設,信訪工作成效明顯,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健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入開展,全省公眾安全感達到94.2%。狠抓安全生產工作,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24.6%和17.7%。加強氣象預警,有效應對汛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民族、宗教、外事、人防、地震、測繪、檔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2018年成績的取得,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省委帶領全省人民努力奮斗的結果,是海內外各界人士長期關心、大力支持的結果。我代表省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向全省廣大干部群眾,向駐陜部隊官兵,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港澳臺同胞、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我們深知,陜西發展仍面臨不少問題:經濟結構不優,調整力度不夠;民營經濟發展滯后,營商環境仍需優化;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群眾收入水平不高,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污染防治工作亟待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任務艱巨;安全生產基層基礎薄弱,風險隱患亟需整治;政府工作中還存在不扎實、不落實等問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還比較突出。我們將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19年總體要求和預期目標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做好政府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緊扣追趕超越和“五個扎實”要求,全面落實“五新”戰略任務,大力發展“三個經濟”,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著力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全省經濟社會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7.5%—8%,地方財政收入增長6%,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和9%,城鎮登記失業率和調查失業率分別控制在4.5%和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8%。
完成以上目標任務,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推動經濟平穩運行,向高質量發展。要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嚴格執行產能退出標準,精準落實各項降成本政策,加大基礎設施等領域補短板力度,促進更多資源要素從低質低效領域向優質高效領域流動。要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推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著力破除各類要素流動壁壘,創造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激發企業家創業熱情,支持優質企業做強做大。要提升產業鏈水平,充分發揮科教資源優勢和產業基金引導激勵作用,加強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建設,構建配套化發展的產業組織形式,打造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產業集群。要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促進要素集聚和優化組合,形成國內市場和生產主體、經濟增長和就業擴大、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