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1日在長沙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市長 胡忠雄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8年工作回顧
2018年,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著力建設現代化長沙和“三個中心”,砥礪奮進、攻堅克難,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預計數,下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09%;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6%。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趨優,民生實事全面完成,連續11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老百姓和市場主體擁有更多獲得感。
——老百姓呼吸的空氣、飲用的水明顯提質。藍天保衛戰初戰告捷,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78天,較上年增加16天,“長沙藍”成為常態。“河長制”深入落實,“一河一策”全面實施,湘江長沙段水質達到Ⅲ類以上;雷鋒水廠建成運營,一水廠改造、七水廠新建、望城水廠擴建加快推進,株樹橋水庫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嚴格落實,柏家洲水源地保護區居民全部搬遷,城市供水水質合格率100%;新增20萬農村居民用上自來水。
——老百姓吃得舒心放心。米粉、豆制品實現集中生產、冷鏈配送,新增“明廚亮灶”餐飲單位5434家,整治違規夜市1.5萬處,打造精品夜市示范點11個,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通過省級驗收,“舌尖上的安全”保障有力。
——老百姓住房保障切實加強。“反炒房”攻堅戰取得階段性勝利,持續保持房價“洼地”優勢。完成棚戶區改造2.29萬戶,棚改經驗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改造農村危房5193戶;13個城中村實現拆遷清零,5580戶群眾分到了新房;9121戶居民新入住公租房,更多群眾實現了安居夢。
——老百姓交通出行方便快捷。成功創建國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公交分擔率達54.2%。地鐵4號線試運行,4個園區開通穿行巴士,20個社區公交直達地鐵站。新建公共停車場137個、停車位2.68萬個;新改建自行車道488.46公里,新建和提質改造人行道436.3公里;新建歷史文化步道32.8公里;打通6條瓶頸路、斷頭路。城市“一卡通”正式發行,帶上一張卡就能暢行長沙。
——老百姓安全感持續增強。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安保維穩“百日會戰”成效明顯,實現發案下降、破案上升、命案全破;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向好,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大幅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老百姓獲得廣泛實惠的民生福祉。“一圈兩場三道”建設全力推進,建成15分鐘生活圈241個,市民步行15分鐘就可以享受到14類公共服務;新改擴建農貿市場76個、生鮮門店46個。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33所;創建垃圾分類減量示范小區 20個;創建綠色示范村莊、示范社區100個;完成農村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7.04萬例、孕產婦免費產前篩查6.5萬例;為634名殘疾兒童實施搶救性康復救助;建成群眾性體育設施600處。
——長沙電力保障堅實有力。大力實施“630攻堅”,電網建設投資創歷史新高,凈增電力容量接近前5年總和,在725萬千瓦歷史用電負荷峰值下,實現了企業不拉閘、居民不限電。
——長沙企業享受到更多政策紅利。“千人幫千企百日大行動”解決企業各類問題3580個,向上爭取和兌現惠企政策資金32.5億元,促成銀企意向融資118億元,企業發展的信心更足、預期更穩。
——長沙智能制造走在全國前列。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項目)總數達27個,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湖南湘江新區智能駕駛測試區獲工信部授牌,成功躋身“國家隊”;第三屆中國軍民兩用技術創新應用大賽金獎數居全國第一。
——長沙內陸開放新高地加速崛起。獲批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文化出口基地;進出口總額增長40%,增速居中部省會城市首位。
一年來,著重抓了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聚焦“三大攻堅戰”。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有序推進。加快政府債務置換,嚴格預算管理,“停緩調撤”項目735個、涉及總投資2932億元,完成99家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撤并轉”。綜合運用PPP、專項債等形式破解融資瓶頸,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25個、總投資675億元,保障了重大項目順利推進。開展非法集資專項整治,關停非法融資平臺45家。精準脫貧攻堅戰持續發力。統籌市內精準脫貧、市外對口幫扶,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32506人,3.07萬貧困人口實現飲水安全;推進龍山縣對口幫扶和7個國家級貧困縣“攜手奔小康”,實施扶貧項目283個、投入2.83億元。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效。持續推進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和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交辦問題整改,平穩有序退出綠心保護區工業企業516家;率先全國推行盾構土環保處置,城區規模以上施工工地實現揚塵在線監測全覆蓋;新增純電動公交車957輛,查處高排放機動車3萬余輛,完成餐飲單位油煙凈化9650家、家庭餐廚油煙凈化8.8萬戶。整改問題排污口25個,新改建鄉鎮、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15座,岳麓尾水工程通水,24處黑臭水體治理通過國家驗收,成為全國首批城區黑臭水體治理達標城市。人工造林6.77萬畝,退耕還林還濕6285畝,森林覆蓋率提升到54.95%,綠色成為長沙的鮮明底色。
二是聚焦實體經濟。產業鏈建設成效明顯。深入開展“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重大產業項目完成投資2480.6億元,其中22條產業鏈項目完成投資963.2億元。先進儲能材料等產業鏈產值增幅達到30%以上。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規模以上服務業單位達1667家,增長23.8%,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8%,提高1.3個百分點。長沙銀行成為全省首家上市銀行;全域旅游加快推進,寧鄉市獲評全國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城市;智能制造峰會、移動互聯網岳麓峰會、糖酒會、農博會等展會成功舉辦。項目建設全速推進。省“五個100”項目任務全面完成。偉創力一期、杉杉能源正極材料、日寫觸控傳感器等項目建成投產;中聯智慧產業城、藍思科技黃花基地、健康生態科技產業園等“百億級”項目加快建設,騰訊、京東無人車總部、航天科技、德國大陸、天岳碳化硅等一批戰略投資項目和企業成功落戶,新簽約投資2億元以上項目178個。園區活力加快釋放。向園區下放市級審批權限28項,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基本實現園區事園區辦。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0.9%,長沙高新區在全國高新區綜合評價中居第12位,長沙經開區躋身全國經開區20強,寧鄉經開區、望城經開區、岳麓高新區分別獲批國家綠色園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政策覆蓋省級以上園區,新建院士專家工作站17家,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6%。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300家,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增長9.26%。獲批創建國家知識產權強市,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9.6件,居中部省會之首,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率先全國運營,湖南湘江新區專利大數據平臺上線運行。獲批知識產權軍民融合國家試點,軍民融合產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瀏陽市獲批創建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大力創建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參與制定國際標準7項、國家標準62項。
三是聚焦改革開放。重點改革統籌推進。28項國家級、18項省級、12項市級改革年度任務全面完成。“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明顯,“四個一”“四個辦”強力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成功上線,市本級“最多跑一次”事項、“一次也不跑”事項分別達1401項、208項,企業開辦時間縮短到4個工作日;寧鄉市“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證照分離”改革縱深推進,取消、簡化、優化行政許可99項,市場活力不斷增強,市場主體總數達92.42萬戶。國資國企改革加快推進,分層分類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市屬國企資產突破萬億元;駐長央企、省企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試點走在全國前列。農村改革試點順利推進,瀏陽市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雨花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國家試點全面完成,望城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改革深入實施,長沙縣農村綜合性改革獲批國家試點。對外開放步伐加快。開放通道有效拓展,新開通國際客貨運航線8條,完成黃花機場T1航站樓改造;中歐班列(長沙)線路增至11條;霞凝新港三期建設有序推進,銅官港試運營。開放主體不斷壯大,進出口總額5000萬美元以上外貿企業達50家,增長30%,跨境電商試點企業達51家。開放政策日益完善,開放型經濟“2+4”政策加快落地,外貿擴規模、提質量“1+10”政策制定實施。交流合作不斷深化。新增國際友好城市3個,圓滿承辦“一帶一路”青年創意與遺產論壇、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高官會、國際商事法律論壇、中部(長沙)進口博覽會,長沙與世界精彩互動。成功舉辦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會商會、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聯席會、湘贛邊區域開放合作主題聯席會,區域合作更加密切。
四是聚焦重大平臺。湖南湘江新區“三區一高地”格局加快形成,華誼兄弟電影小鎮等項目建成,宜家薈聚、卓伯根總部等項目加快推進,中國長城、湖南天玥等重大項目成功落戶;集聚創新創業服務平臺550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2%。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建設成效明顯,麓山南路、后湖綜合整治完成;中南大學科技園總部建成運營,引進企業102家;桃子湖高校雙創街、西湖互聯網58小鎮等加快建設,后湖藝術園開園。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建設步入“快車道”,獲批首家國家級廣播電視產業園,創夢天地等企業區域總部紛紛落戶,注冊落地企業171家。臨空經濟示范區配套設施建設提速,黃花綜保區注冊企業284家,實現進出口額25億美元。高鐵會展新城建設加快推進,長沙國際會議中心、城際空間站等加快建設,舉辦品牌會展53個,帶動商品交易864.4億元。湖南金融中心集聚能力持續增強,入駐金融機構及配套企業300家,總注冊資本360億元;湘江基金小鎮基金管理規模達2025億元,榮獲特色小鎮發展潛力獎。南部片區規劃綱要公開發布,鋪排重大項目21個,人力資源產業園開園。
五是聚焦鄉村振興。農村“五治”強力實施。完成改廁2.8萬座,瀏陽市率先全省實現旱廁清零;全市農村垃圾分類減量50%以上,長沙縣農村垃圾分類處置體系全面建立;清理整治“一戶多宅”“空心房”1.92萬戶306萬平方米;16萬個小微水體納入“河長制”責任體系;移風易俗成為新時尚,涌現出望城區靜慎村、長沙縣金橋村、瀏陽市秧田村等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新型村級集體經濟來勢良好。實施“四型”集體經濟項目448個,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創收5.3億元、農民增收3.8億元,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283個,長沙縣率先全省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現代農業加速發展。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分別新增1374家、676家、854家、108家,分別增長11.6 %、17.8 %、7.9%和136%;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29.55萬畝,形成30個千畝、4個萬畝特色種植片區;“三品一標”農產品615個;實現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2319億元。農村基礎設施加快完善。新建農村公路1227公里,提質改造農村公路700公里。清淤山塘2.8萬畝,修復水毀工程3.9萬處,整修小河壩823座。白石洞水庫加快建設,椒花水利樞紐納入國家重大水利項目庫。
六是聚焦城市品質。城市規劃不斷優化。全域劃定“三區三線”,建立全要素空間管控體系;形成新一輪城市總規修編初步成果,編制村莊規劃400個;“多規合一”在線審批平臺正式運行。城市建設加快推進。長益常鐵路、蒙華鐵路長沙段加快建設;岳望高速、岳寧大道全線通車;西二環拓改、橘子洲大橋提質改造、洞井路和曙光路跨京廣鐵路橋等工程竣工。地下綜合管廊試點通過國家驗收;新增城市公園84個;新建綠色建筑1151萬平方米;長沙國金中心建成運營,刷新城市新高度。修復損毀堤防53公里,敢勝垸等15個城市防洪圈加快建設。城市運營提質提效。健全市、區兩級城市建設投入責任與收益分配機制。劃定城市有機更新單元24個,潮宗街、白果園、太平街等街區和紅星、雅塘等片區有機更新抓緊推進,改造老舊社區50個。城市管理持續加強。“數字城管”與網格化管理有機融合,城市管理下沉到627個網格,基本實現問題發現在網格、解決在網格。主城區清掃保潔實現全覆蓋,拆除違法建筑73萬平方米;城區生活垃圾減量13.37%,市生活垃圾深度綜合處理項目正式運行。“大數據+靶向治理”交通管理經驗在全國推介。
七是聚焦社會事業。就業服務不斷優化,城鎮新增就業14.4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社會保障加快完善,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分別實現14連調、13連調;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實現普惠提標;新增城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31家、養老床位2956張;城鄉低保提高至每人每月550元,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分別達到每人每月120元、80元。教育事業持續發展,建成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303所,新增學位7.6萬個;完成小區配套幼兒園移交188所,全市普惠性幼兒園占比達80%;關停無證辦學機構1656家;完成衛生職院新校區主體工程。健康長沙深入推進,市級醫院提質提檔工程進展順利,新改擴建鄉鎮、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36個、醫聯體79個,成功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市;城鄉居民醫保補助提高至每人每年490元。文體事業日益繁榮,建設示范性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00個,新華聯銅官窯古鎮、田漢文化園、銅官窯博物館、非遺展示館建成開放,《鄉村國是》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成功舉辦國際馬拉松賽、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實現省運會金牌、總分“雙第一”。新青少年宮建成開放。成功舉辦紀念劉少奇同志誕辰120周年活動。其他事業協調推進,社科普及、科普服務、供銷、移民、糧食、職工維權、婦女兒童等工作取得新進展,民族宗教、港澳臺僑、機關事務、公積金、地方志、檔案、氣象、水文、地震、慈善、紅十字等工作發揮新作用。
一年來,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有力推動了長沙發展。實行市領導領辦民生建議和重點提案,辦理人大代表建議357件、政協提案408件,辦復率100%。辦結中央巡視組移交信訪件1223件;依法審查規范性文件643件、政府合同320件,公共法律服務站實現村級全覆蓋,成功調解矛盾糾紛4.2萬件;完成公共資源交易4783宗;完成審計項目82個,挽回損失3.57億元。支持軍隊改革,加強國防動員、后備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設,落實雙擁優撫安置,軍政軍民更加團結。
各位代表!“時光荏苒,歲月留香”。時間蘊藏著偉力,奮斗見證著輝煌。改革開放40年,“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長沙人民風雨同舟、奮楫爭先,用智慧和汗水創造了無愧于時代的業績。40年來,長沙經濟總量從不足20億元先后跨越百億、千億臺階,步入萬億俱樂部,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40年來,長沙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8倍,由“五一路時代”邁入“湘江時代”,開拓了“一江兩岸、比翼齊飛”的城市新格局,躋身國內新一線城市;40年來,長沙城鎮、農村居民收入(扣除物價增長因素)分別增長20.1倍和25.7倍,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由3.97平方米增加到40.4平方米,老百姓獲得感越來越強,幸福成為長沙的鮮明標識。“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向駐長部隊、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長沙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誠摯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猶長”。我們清醒地看到,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傳統制造業智能化改造亟待加快,新興產業仍處于成長期,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集群、龍頭企業不多,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未達到預期目標,外向型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的短板明顯,產業結構與高質量發展要求仍存在差距;中小微企業、個體戶生產經營面臨困難,融資、用地、用工等問題比較突出,生產要素配置與做強市場主體要求仍存在差距;農業產業發展碎片化較為嚴重,“散、小、弱”問題突出,與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仍存在差距;城市管理精細化、數字化水平有待提升,教育、醫療、養老、食品安全等公共服務有待優化,與市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仍存在差距;一些干部不敢擔當、不想作為、慢作為的問題較為明顯,與求真務實、一抓到底的要求仍存在差距。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2019年形勢與任務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長沙發展與全國、全省一樣,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相比之下,外部環境比去年難,但內部條件比去年好。從大局看,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形勢錯綜復雜,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危和機同生并存;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面臨下行壓力,但國家宏觀政策強化逆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鞏固、增強、提升、暢通”,政策環境總體向好。從長沙看,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是長沙產業鏈成長壯大,開放型經濟加速崛起,營商環境不斷優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更加夯實;挑戰是投資增長乏力、消費結構亟待優化,轉型升級壓力較大,正處于爬坡過坎、不進則退的關鍵階段。我們必須保持戰略定力、聚焦主要矛盾,真抓實干、穩扎穩打,化壓力為動力、變不利為有利,走在改革最前列,搶占發展制高點。
今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堅持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深入推進現代化長沙和“三個中心”建設,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著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創新成果轉化、新舊動能轉換、政府職能轉變,全面實施改革開放提效、城市品質提升、鄉村振興提速、民生保障提標,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2.8%以上;產業項目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45%以上,制造業(含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35%;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減排任務完成省定指標;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3左右。
為實現上述目標,工作中必須牢牢把握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突出省會擔當。把握省會城市這一最基本的定位,牢記使命、不負重托,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發揮“一帶一部”首位城市優勢,推動中央各項戰略部署在長沙落地生根,帶頭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在引領全省發展特別是長株潭一體化發展中強化省會擔當,在服務全省大局上發揮省會作用,當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的排頭兵。
二是突出智能制造。繼續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堅持以智能制造為統領,以產業鏈建設為著力點,加快動能轉換,落實“三智一自主”產業布局,推進智能化改造擴面升級,打造更多智能化企業和產品,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爭當智能制造領跑者。
三是突出平臺支撐。充分發揮湖南湘江新區等國家級戰略平臺優勢,持續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建好用好園區平臺、創新平臺、開放平臺,推動政策制定精準化、運營服務專業化、資源集聚高效化,打造制度高地、創新高地、開放高地、人才高地,加速將潛在競爭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四是突出環境優化。開展“營商環境優化年”活動,把“安不安全、方不方便、賺不賺錢、清不清廉”作為重要標尺,以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為引領,實施流程再造、效能革命,加快建設更高效的政務環境、更開放的投資環境、更優良的生產環境、更便利的貿易環境,讓政務運行透明公開、企業發展預期穩定、群眾辦事方便快捷,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五是突出民生改善。堅持保基本兜底線,推動公共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弱勢群體傾斜,進一步解決好就業、上學、養老、醫療、出行、居住等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讓全市人民享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2019年工作重點
突出抓好以下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強力推進現代產業發展。堅持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以智能制造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緊盯產業鏈建設,聚焦產業高端和終端,培育產業聯盟,完善“兩圖兩庫兩池兩報告”,實現產業投資子基金對產業鏈的全覆蓋,加快形成更為完善的產業鏈生態體系。著力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突出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綠色經濟、創意經濟、共享經濟“五大新經濟形態”,強化新一代人工智能、新能源、功能材料、信息終端、生物基因、視頻等“六大技術”攻關,打造智能網聯汽車、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移動支付、分享經濟、區塊鏈“七大應用場景”;爭創國家級網絡安全產業園區。加快推進企業智能化改造,力爭智能制造試點企業達到600家。堅持質量引領,推進中國計量院長沙基地建設,打造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支持中國一鄉一品產業促進中心建設,著力打造國家級產業融合發展平臺。推進高新、高效、智慧、綠色園區建設,強化產業定位,實現市、區(縣、市)兩級行政審批權限對省級以上園區應放盡放,完善以畝均效益和項目履約率為重點的考核體系。持續推進“五個100”項目建設,強化招商市級統籌,引進更多龍頭型、基地型、旗艦型項目和500強企業、行業領軍企業;抓好8英寸集成電路裝備驗證工藝線、大陸集團中央電子工廠、群顯科技顯示屏等項目,建成投產華智生物、格力智能裝備、豪恩聲學等項目。以消費升級助推現代服務業發展。圍繞滿足最終需求,加快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以上。大力發展現代商貿,高品質規劃建設現代化集中商業區,提質改造五一、紅星等商圈和金星路等商業街區;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改善消費環境,培育網絡消費、定制消費、體驗消費等新熱點,推動消費升級,推廣應用和包支付,打造中國“移動支付第三城”。提質發展現代金融,深入實施企業上市行動計劃,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積極發展普惠金融,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等薄弱領域的金融支持。創新發展現代物流,加快供應鏈體系試點建設,提升物流標準化、信息化水平,社會物流總費用占地區生產總值比率降至14.8%;支持紅星市場申報進出口水果查驗平臺,加快海吉星農副產品市場、大河西農產品物流中心等建設發展。著力發展現代會展,引進3個以上國際高端展會落戶,辦好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中國國際工程機械展等展會,繼續辦好移動互聯網岳麓峰會、智能制造峰會、“一帶一路”青年創意與遺產論壇、國際商事法律論壇等活動。集聚發展現代樓宇,打造一批特色樓宇、品質樓宇。融合發展現代文旅,支持耀邦故里、洋湖濕地創建5A級景區,實現華強文化產業園開園;推進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市戲劇藝術中心建設,高水平建設長沙交響樂團,高標準打造世界媒體藝術之都,用文化演繹長沙元素、講述長沙故事、彰顯長沙力量。
(二)強力推進“三大攻堅戰”。針對突出問題,強化精準施策,打好重點戰役。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堅持控增量、調結構、守底線,進一步規范政府舉債行為,嚴格債務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完成23家平臺公司“撤并轉”任務。堅持化解政府債務與擴大有效投資相統籌,更好地發揮專項債券對穩投資、擴內需、補短板的作用,突出增加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有效投資,帶動社會投資。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等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緊扣“兩不愁、三保障”標準,確保84個省定貧困村穩定退出,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6000人以上,減少和防止貧困人口返貧。突出產業和就業扶貧,實施產業扶貧項目500個,新增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000人。對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體制定支持政策。加強對口幫扶,助推龍山縣精準脫貧,與7個國家級貧困縣攜手奔小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抓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嚴格綠心地區項目準入,完成剩余10個工業企業(項目)退出,幫助企業制定環境治理解決方案,推進綠心地區生態修復。打贏藍天保衛戰,深入推進“六控十禁”,加強工業廢氣、揚塵、機動車排放等污染防治,加大科技治霾力度,完成社區餐廚油煙治理6萬戶以上,空氣質量優良率78%以上。打好碧水保衛戰,縱深推進湘江保護與治理“一號重點工程”,嚴格落實“河長制”,持續抓好“一江六河”截污治污,深入開展河湖“清四亂”等專項整治,加強黑臭水體治理和鄉鎮污水處理廠運營管理,擴容提標金霞等5個污水處理廠,建成運營蘇圫垸等污水處理廠。推進凈土保衛戰,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快黑麋峰環保主題公園建設。實施靜音保衛戰,重點加強交通噪音治理。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讓長沙處處呈現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美景。
(三)強力推進改革開放。堅持以改革推動開放、以開放倒逼改革,實現改革開放互動并進。深化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各項改革。深入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7”政策,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全面完成國家級、省級改革年度任務和市縣兩級政府機構改革。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一次辦”“網上辦”比率均達95%以上,證明材料再精簡30%以上。全域推行“證照分離”改革,實現市場主體“一照一碼走天下”。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穩妥推進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強化全口徑預算管理、預算績效評價及剛性約束,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單位和社區集體戶制度,抓好已在城鎮就業農業轉移人口的落戶工作。全面推進自然資源綜合管理制度改革,實施全域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穩妥推進統計體制、供銷合作社、糧食收儲制度等改革。積極推進全方位對外開放。加快臨空經濟示范區、黃花綜保區、跨境電商綜試區融合發展,大力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力爭跨境電商交易額突破10億美元。發揮國家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外貿轉型升級基地作用,加快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開放型經濟指標高速增長。積極申建霞凝鐵路一類口岸、國際航空郵件經轉口岸,加快霞凝新港三期、銅官港二期建設,推進中歐班列(長沙)、“五定”班列(輪)平穩高效運營,新開5條以上國際客貨運航線,打造多式聯運新優勢。加快智慧口岸建設,全面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提升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進一步完善國際標志標識,加快建設國際學校、社區和醫療機構,推動更多外國政商機構、國際組織分支機構落戶長沙。務實推進區域協同發展。加快推進長株潭一體化,帶頭開好聯席會議,帶頭落實2019年行動計劃,帶頭辦好“三干兩軌”“一卡通”等20項合作實事;依托南部片區和湖南湘江新區,雙向對接株洲、湘潭發展。深度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主動融入泛珠三角區域創新發展,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推動設立國家級湘贛開放合作試驗區。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推進長沙港與上海港、城陵磯港深度合作,強化與長三角、長江中游城市群在貿易、產業等領域合作。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支持企業重點拓展東歐、東南亞市場,積極走進非洲、對接非洲、深耕非洲,精心辦好埃塞—湖南工業園等境外經貿園區,積極籌建烏干達—湖南產業園,大力發展“走出去”聯盟,擴大產品進出口和國際產能合作,引導長沙企業抱團出海,打造揚帆遠航的“聯合艦隊”。站在新的起點,我們將把改革的大旗舉得更高,把開放的步子邁得更大,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四)強力推進民營經濟發展。真心實意、真金白銀支持民營企業,推動民營經濟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支持民營企業做強做優。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發展更多“專精特新”科技型“小巨人”企業;支持企業“入規”、上市、“升高”,在做大規模、直接融資、高新技術發展上取得新突破;實現市場主體突破100萬戶。爭創民營經濟改革創新示范區。促進民營企業減稅降負。全面落實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繳費費率、養老保險過渡費率試點、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等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天然氣用戶轉供改直供,落實一般工商業用電降價政策,將價格紅利傳導到終端用戶。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引導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加快組建融資擔保公司;鼓勵金融機構落實無還本續貸制度,提高中長期貸款比例;落實國家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降費獎補等政策,把更多金融“活水”引向小微企業。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全面清理和廢止阻礙民營經濟市場主體參與公平競爭的政策文件,保障民營企業平等地位。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限,企業開辦、不動產登記、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證審批周期分別減少到3個、5個、45個工作日內。引導民營企業參與養老服務機構、文化體育設施建設運營,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重大投資、成果轉化和資產整合項目。大力支持建筑業發展。保障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建立民營企業家與涉企部門負責人常態化溝通制度,鼓勵聘請企業家作為經濟顧問。營造法治化制度環境,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倡導誠信守法經營,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讓長沙成為企業家的投資旺地、成長勝地、生活福地。
(五)強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以創新型城市建設為統攬,加快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以科技創新帶動全面創新,打造發展新引擎。夯實創新基礎。堅持技術研發平臺重點聚集技術孵化、園區平臺重點聚集成果轉化,以湘江智谷、中國V谷、種業硅谷、高新麓谷等為依托,圍繞產業鏈建設,培育引進更多高水平研發機構、優秀創新團隊、高端創新人才,創建岳麓山實驗室、國家生物種業技術創新中心。推進軍民深度融合,加快省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產業園、知識產權軍民融合試點建設,引導創建軍民融合企業技術中心,積極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實現軍民融合產業總產值增長20%以上。繼續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強基工程”行動,高新技術企業達250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35%以上。優化創新環境。健全以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激勵企業推動產業鏈協同創新和產業孵化集聚創新,成立市級科技創新基金,擴大科技創新券發放對象和適用范圍。深入推進知識產權強市創建,充分發揮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作用,完善新興領域、新興業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吸納創新人才。全面推進“芙蓉人才行動計劃”“人才政策22條”落地落細,釋放政策疊加效應。發揮海外引才聯絡站等平臺作用,緊盯企業、園區和創新研發平臺的人才需求,突出高端人才、青年人才、工匠人才,在引進培育、創新創業、服務保障等方面持續發力,把長沙打造成創新的藍海、創業的沃土、創客的樂園。
(六)強力推進湖南湘江新區和重大片區建設。強化發展規劃引領、重大項目支撐、管理體制創新,打造經濟發展的引爆點、彰顯品質長沙的新優勢。突出提升湖南湘江新區引領示范作用。以高端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為重點,著力打造全國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和產業化高地,推動新區走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前列。大力推進洋湖總部經濟區、月亮島文旅新城、長沙高鐵西城等片區建設,加快人和未來、和光文化產業基地建設,實現湘江歡樂城、恒大文化旅游城開園。統籌河西基礎設施配套,加快麓景路南延線、長望路西延線和湖南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建設,實現雷鋒水質凈化廠(一期)竣工。鋪排重大項目450個,完成投資1200億元以上。加快推進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產城深度融合。以“一圈一廊一街一鎮一區”為重點,加快發展科創經濟,新引進項目100個以上,完成投資50億元以上。提質改造阜埠河路、牌樓路,加快建設中建國際產業園、后湖之芯,設立大科城知識產權交易服務中心,引導更多高端創新資源進入中南大學研發總部等平臺,向著世界一流大學城的目標邁進。高質高效抓好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建設。落實“部省共建”協議,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視頻文創產業園區。推進馬欄山(月湖)文創基地、馬欄山公園、鴨子鋪片區主次干道等綜合配套建設;突出產業引領,瞄準行業龍頭,新引進視頻文創企業200家,完成投資50億元以上。辦好中國新媒體大會。對標全國一流提升臨空經濟示范區發展水平。做大做強保稅加工、口岸貿易、跨境電商、金融服務四大平臺,加快跨境電商產業園、藥品物流基地、全球海鮮長沙集散中心和商品分撥中心建設,集聚發展臨空偏好型產業,新引進項目200個,完成投資50億元以上。推進龍峰大道、機場北輔道等道路建設,加快構建以機場為核心的綜合交通體系。著力推進高鐵會展新城發展。主攻高鐵商務區、會展功能區,提質會展產業生態系統,新引進項目200個,完成投資100億元以上,全力打造國際中高端會議承辦地、現代服務業聚集新區。加快長沙國際會議中心、國際交流區等項目建設,完善會議中心周邊景觀、高鐵片區產業、公共服務等項目配套。加快湖南金融中心建設。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新引進金融科技領軍企業、大型金融機構、基金機構不少于100家,完成投資45億元以上。
推進科技普惠金融國家試點,爭取金融數據交易中心、大數據實驗室等公共平臺項目落戶。加快湘江基金小鎮建設,大力發展產業風險投資、股權投資等基金,構建“湘江基金群”,辦好湘江金融峰會。實質性推動南部片區建設。統籌片區重大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環境建設,新引進項目100個以上,完成投資50億元以上,打造融城發展生態圈。有序推進牛角塘、中信新城等區域建設,加快實施韶山南路、紅旗路南延線和湘雅五醫院等項目,重點發展文化旅游、健康養老、地理信息等產業,創建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將南部片區加快建設成為兩型發展引領區、融合發展核心區、創新發展示范區。
(七)強力推進品位品質品牌城市建設。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從舊有的經營城市理念中走出來,用精明增長理念指導城市發展。發揮規劃引領作用。高質量編制國土空間規劃,進一步優化“三區三線”,做到一本規劃、一張藍圖覆蓋全域。有序疏解核心城區功能,將金陽新城、金洲新城打造成長沙“一體兩翼”格局的重要支撐。完善城市承載功能。加快實施原107國道城市化改造和湘雅路過江通道建設,實現湘府路快改工程建成通車;推進黃花機場空鐵樞紐、渝長廈高鐵、長沙西站鐵路樞紐建設;加快長益高速復線建設,啟動寧韶、江干高速建設;進一步完善軌道線網規劃方案,推進5、6號線建設,確保4號線載客運營、3號線通車試運行。完成七水廠新建、一水廠提質改造、望城水廠擴建。持續推進“630攻堅”,確保500千伏瀏陽變等項目投產、1000千伏長沙特高壓等項目開工。加強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實施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打造全國文明城市“升級版”。完善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提升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社區覆蓋率達到100%。啟動市生活垃圾深度綜合處理二期、固廢處理場灰渣填埋場建設,加快瀏陽、寧鄉生活垃圾焚燒項目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城區公廁、垃圾中轉站和住宅小區垃圾站、環衛車輛新能源改造任務,在橘子洲景區打造全國首個新能源全智能化環衛保潔示范基地。加強智慧交通平臺建設,規范社會停車場管理,推進換電站、充電樁建設。推進城市有機更新。開展城市雙修,加強濕地保護,加快井塘示范公園建設,新增城區綠地300公頃以上,推進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落實“四增兩減”,持續推進棚改新三年行動計劃。提質改造老舊小區50個以上。精心打造白沙液街、潮宗街、文廟坪等歷史街區,保護賈誼故居等歷史遺存,讓一條條老街古巷留住長沙記憶,傳承歷史文脈。
(八)強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突出鄉村環境整治和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加快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現代化鄉村。發展現代都市農業。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調優農業產業結構。突出“一縣一特”,大力發展都市休閑、生態觀光、特色高效等新型農業,打通一二三產業鏈條,加快培育蔬菜、花豬、花卉苗木、綠茶、油茶等單一農產品產值過100億元、50億元的特色產業,支持瀏陽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寧鄉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長沙縣春華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突破2500億元。強化農業品牌建設,新增“三品一標”50個以上。推進“優質糧食”和“菜籃子”工程建設,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推動農民持續增收。著力將小農戶引進現代農業發展大格局,重點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新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00家以上。實施農民增收三年行動,探索農村勞務經紀人制度,帶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鼓勵農民就近創辦農業企業,支持農民采取合作、參股等方式發展產業經營項目,提升創業質量;突出盤活空閑農房和農地資源,推動民宿經濟發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以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大力推進農村“五治”,實現農村旱廁“清零”,強化新建農房規劃管控,鞏固提升移風易俗成效。強力推進畜禽糞污整治,確保資源化利用率超過80%。加強農村公路安防設施建設。繼續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啟動瀏陽清江等6個水廠擴容提質改造。加快城鄉防洪保護圈建設,推進大眾垸防洪綜合整治,完成湘江東岸防洪綜合改造和喬口、溈豐等大中型水閘除險加固,啟動椒花水利樞紐工程。開展鄉村振興示范創建行動,打造示范鄉鎮20個、示范村200個。關心支持邊遠鄉鎮發展,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讓邊遠鄉鎮不“邊緣”。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大力發展“四型”集體經濟,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繼續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用活耕地、激活集體建設用地,引導新增村級土地合作社100家、土地流轉面積占耕地總面積比重達到55%以上,讓農業更有干頭、農民更有賺頭、農村更有奔頭。
(九)強力推進民生福祉改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辦好民生實事,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產品。更好地推動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加快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提高普惠性幼兒園比例,繼續推進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移交;加快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建設,創建中小學標準化學校130所,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建成培智特殊教育學校;推進職業教育校企深度合作;完成長沙衛生職院新校區建設,加快湖南信息職院新校區、長沙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建設;支持長沙學院等市屬高校和“雙一流”大學高質量發展。推進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改革,規范校外托管和培訓機構管理;推行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更好地推動病有所醫、健有所保。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落實分級診療,加強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推進新一輪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加強縣級醫院建設和鄉村醫生、全科醫生培養,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提升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推進“健康長沙”PPP項目、“智慧醫療”項目和醫聯體建設,完成市四醫院濱水新城院區建設,啟動市婦幼、口腔等醫院分院建設前期工作,支持愛爾眼科發展,打造“眼健康”產業之都。推動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建設區域性全民健身中心,啟動長沙國際體育中心建設,辦好中日韓青少年運動會等賽事,打造體育名城。更好地推動勞有所得、弱有所扶。堅持就業優先,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城鎮困難人員等群體就業工作,城鎮新增就業13萬人;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維護職工權益。統籌各項救助資源,加大低保兜底對象和特困人員保障力度,解決因殘致貧家庭突出困難。提升社會福利、慈善、紅十字等公益服務水平。推進兒童友好型城市創建,讓孩子們更加安全、自由、快樂地成長。更好地推動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發展老齡事業和產業,推動社區醫療與養老資源結合,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居家養老。加快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豐富老年群體的精神文化生活,辦好老年大學,讓老人的晚年更加多姿多彩。更好地推動住有所居、居有所安。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要求,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嚴格規范房地產開發和中介企業經營行為,引導住房租賃市場發展,努力讓剛需人群有房可住、買得起房。規范小區物業管理,支持老舊住宅加裝電梯。辦好10件民生實事。一是高質量完成“一圈兩場三道”建設任務,完善智慧管理平臺功能,提升“15分鐘生活圈”服務水平,將溫暖工程、幸福工程送到老百姓“家門口”。二是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30所。三是全面啟動區縣(市)社會福利中心建設,建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30家、敬老院照料護理區30所。四是新改建農村公路1000公里,完成自然村通水泥瀝青公路省定目標任務。五是實現全市行政村(社區)小微水體管護全覆蓋,建設小微水體管護試點片區20個。六是建設標準化村(社區)綜合文化中心100個。七是免費實施新生兒多種遺傳代謝疾病篩查50000個,對全市0—18歲兒童青少年眼及視力篩查保健,建立健康電子檔案。八是新建全民健身工程600處、智慧健身驛站20個,新增公園70個,其中體育公園2個。九是提質改造小餐飲“透明廚房”4000家。十是完成城鎮棚戶區改造和老城區有機更新13500戶。同時,全面完成省定民生實事任務。
(十)強力推進社會治理。加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讓城市安全運行、社會安定有序。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深化街道管理體制改革,推進資源配置下沉,將街道工作重心轉向優化公共服務。推進城市網格化管理,實現城市基層社會治理全網覆蓋、人網聯動。創新“三社聯動”服務,規范發展社會組織,加強專業社工和志愿者隊伍建設。夯實農村基層治理基礎,農村社區建設覆蓋率達85%。強化信息數據支撐,加快推進二維碼標準地址建設,筑牢智慧長沙建設基石。加大市場監管力度。理順監管體制,推動工作重心從事前審批轉向事中事后監管,實現“雙隨機”監管方式全覆蓋、檢查結果全公開。嚴格食品藥品監管,實現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全覆蓋,建成市民滿意的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完善質量標準體系,提升產品、服務、工程和環境質量,建設質量強市。提升應急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災害事故防范救援機制,加快構建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同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體系,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底線,加強道路交通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全面完成12個中心消防站和11個應急取水設施建設,完善相關配套,確保年內投入使用。提高氣象、水文等精準預警預報能力,實現氣象預報精準到鄉鎮。深化平安長沙建設。加快“星城快警”“一村一輔警” 建設,建立“互聯網+群防群治”體系,健全市場主體、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網狀治理模式,打造重點區域快速反應圈。持續深入開展“掃黑除惡”等專項斗爭,依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創新信訪服務模式,推動信訪積案化解常態化。開展人民陪審員選任,推進司法民主。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銜接聯動機制,提升社會矛盾預防化解能力。持續深化“七五”普法規劃實施,加快創建全國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示范城市。打好禁毒人民戰爭。推進全國禁毒示范城市創建,健全禁毒責任體系,強化重點人員、物品、場所管控,做實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探索婦聯組織參與禁毒工作、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新模式,保持打擊毒品違法犯罪高壓態勢,讓毒品遠離每個家庭,讓公平正義的陽光溫暖每個人的心田。
加強國防動員、后備力量建設;支持軍隊軍事政策制度改革,突出抓好民兵調整改革任務落實,完善退役軍人管理服務保障;深化普及全民國防教育,落實雙擁優撫工作,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七連冠”。推動全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示范城市創建。扎實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全面加強國家安全、人防、對臺、機關事務、地方志、檔案、地震、移民安置等工作。積極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文聯、僑聯、社科聯等群團組織工作。
四、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政府工作的追求目標。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把依憲施政、依法行政貫穿政府工作全過程,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堅持擔當干事。為官避事平生恥,重任千鈞惟擔當。政府工作的關鍵是落實,推進落實的根本在擔當。視使命如生命。政府工作人員絕對忠誠地擔負起建設現代化長沙的重大使命,積極投身改革發展主戰場、攻堅克難第一線、服務群眾最前沿,在履職盡責中體現作為、彰顯價值。市政府班子成員帶頭為改革擔當、為項目擔當、為發展擔當,帶頭領任務、解難題、促發展,確保重點工作統籌推進、分管領域亮點紛呈。憑實績論英雄。堅持以發展排座次、以項目比能力,把項目建設作為“賽馬場”,持續掀起新一輪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熱潮。政府各級各部門圍繞大局、緊扣中心、對標任務,強化政策執行、狠抓工作落實,確保事事有著落、件件都辦成。為擔當者擔當。健全、落實正向激勵機制、容錯糾錯機制、澄清關懷機制,保護改革者,鼓勵探索者,寬容失誤者,旗幟鮮明地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擔當、為敢于負責的干部負責,讓干部放下包袱、甩開膀子干事創業、建功立業。
堅持高效干事。起跑就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大力推進政府“效能革命”。讓管理服務更快捷。堅持以大數據、云平臺、互聯網為支撐,縱深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建設全市智慧城市運行中心,升級“多規合一”信息平臺,構建標準統一、四級聯動的政務服務平臺,加快線上線下融合,推動信息共享、流程優化、全市通辦。讓群眾辦事更方便。推動“四個辦”落實落細,將“就近辦”事項全面融入“15分鐘生活圈”,讓老百姓辦事不出社區、企業辦事不出園區;提高“網上辦”比率,拓展政務服務網上應用和移動應用,做到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加大“減證辦”力度,除政府公布的證明材料清單外,一律不再要求提供其他材料;探索“幫代辦”服務,擴大辦理事項范圍,不斷提升市民和市場主體滿意度。讓政務運行更透明。全面深化財政預決算、公共資源配置等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加強環境保護、突發事件、重大疫情等重點事項信息發布。大力推廣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穩步推進政府數據共享開放,讓陽光照亮權力運行的每個角落。
堅持務實干事。厚植公仆情懷,弘揚實干精神,帶著感情、帶著責任為群眾和企業解難題、辦好事。體察實情。持續開展企業幫扶活動,經濟部門班子成員每月走訪10家以上重點企業,推動政策入企惠企。嚴格落實“三走訪三簽字”,真正把脫貧攻堅工作做到困難群眾的心坎上。更加重視基層、關愛基層干部,改善基層工作條件,大力精簡會議報表材料,統籌規范督查檢查考核,為基層減負減壓。辦好實事。堅持新增財力向民生支出傾斜,全力辦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工作,突出抓好以“一圈兩場三道”為重點的民生實事,確保每件實事落地落細、落實到位,持續提升群眾幸福感。務求實效。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定、決議,竭誠辦好人大代表建議、意見和政協提案。嚴厲整肅庸政懶政怠政,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改進文風會風,政府系統規范性文件及會議均減少10%以上。厲行節約,部門預算的項目經費壓減5%以上。著力提升政府系統干部素質和執行力,讓“馬上就辦”蔚然成風、“真抓實干”落地生根。
堅持干凈干事。按照“嚴字當頭、全面從嚴、一嚴到底”的要求,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縱深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確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嚴守廉潔底線。把黨風廉政建設作為底線工作,與政府日常工作、重點工作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落實,層層壓實責任、傳導壓力。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廣泛開展法紀教育和警示教育,引導政府工作人員不斷增強廉潔自律意識,干干凈凈為人民做事。不越法紀紅線。落實“三重一大”事項決策機制,加強行政規范性文件監督管理,推進合法性審查全覆蓋;統籌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做到公正執法、文明執法。聚焦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打好三大攻堅戰、優化營商環境等重點,嚴查政府系統違紀違規案件,扎實開展“提籃子”“紅包禮金”等專項整治,堅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筑牢監督防線。緊盯公共權力、公共資金、公共工程、公共資源和資產,切實加強審計監督,支持開展派駐監督、巡查監督、監察監督。認真落實人大執法檢查、視察、專題詢問和政協協商意見,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為人民服務。
各位代表,奮斗成就夢想,實干開創未來。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以“不待揚鞭自奮蹄”的干勁,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盡力盡責為長沙謀發展,奮力譜寫建設現代化長沙的壯麗篇章,以高質量發展的優異成績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名詞解釋
1.三個中心:即國家智能制造中心、國家創新創意中心、國家交通物流中心。
2.一圈兩場三道:“一圈”指15分鐘生活圈,“兩場”指停車場、農貿市場,“三道”指人行道、自行車道、歷史文化步道。
3.630攻堅:指《長沙市電網供電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電網“主干網架”提質、“骨干網架”補短、“城鄉配網”升級三大工程建設,確保到2020年,長沙電網建設改造投資規模達150億元,滿足1000萬千瓦負荷下安全供用電需求。
4.撤并轉:即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撤銷、合并、轉型。
5.五個100:即100個重大產業項目、100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100個重大產品創新,引進100個500強企業、100個科技創新人才。
6.“四個一”“四個辦”:“四個一”即只上一張網、只看一張表、只進一個廳、最多跑一次,“四個辦”即網上辦、減證辦、就近辦、幫代辦。
7.三供一業:指國有企業承辦的供水、供電、供熱(氣)和物業管理等社會職能。
8.開放型經濟“2+4”政策:“2”即《關于加快實施開放崛起戰略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的實施意見》《開放型經濟考核辦法》,“4”即招商引資、對外貿易、企業“走出去”、“拓口興岸”四個行動方案。
9.外貿擴規模、提質量“1+10”政策:“1”即《長沙市外貿擴規模、提質量行動方案(2018—2020年)》,“10”即打造湘江新區外貿融資平臺、打造中芯供應鏈科技制造產業平臺、黃花綜保區特殊監管區擴規提質、金霞保稅物流中心特殊監管區擴規提質、打造跨境電子商務集聚區、打造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平臺、引進優質外向型項目、培育外貿龍頭企業、發揮指定口岸功能作用、打造國際物流通道等10個行動方案。
10.三區一高地:即湖南湘江新區的戰略定位,打造高端制造研發轉化基地和創新創意產業聚集區,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鎮化示范區,全國“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區,長江經濟帶內陸開放高地。
11.農村“五治”:即在農村開展治廁、治垃圾、治房、治水、治風工作。
12.“四型”集體經濟項目:即土地合作型、資源開發型、物業經營型、鄉村服務型村級集體經濟項目。
13.三品一標: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
14.三區三線:三區即城鎮空間、生態空間、農業空間,三線即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生態保護紅線。
15.多規合一:指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多個規劃融合到一個區域上,實現一個市縣一本規劃、一張藍圖,解決現有各類規劃自成體系、內容沖突、缺乏銜接等問題。
16.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17.一帶一部: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對湖南改革發展提出了“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新定位。
18.三智一自主:即智能裝備、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終端、自主可控及信息安全。
19.兩圖兩庫兩池兩報告:即產業全景圖、現狀圖,產業鏈客商庫、項目庫,資金池、人才池,產業發展報告、產業招商報告。
20.兩不愁、三保障:即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農村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21.六控十禁:即《長沙市“強力推進環境大治理,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明確的具體措施,“六控”為控塵、控煤、控車、控油、控排、控燒;“十禁”為嚴禁渣土車、混凝土攪拌車、運砂車等各類車輛帶泥上路,嚴禁違法傾倒渣土,嚴禁工地裸露黃土,嚴禁重污染天氣下土石方施工,嚴禁燃燒散煤,嚴禁燃放煙花爆竹,嚴禁露天焚燒垃圾,嚴禁露天燒烤,嚴禁露天焚燒秸稈,嚴禁拖拉機等高排放車輛進城。
22.一江六河:即湘江長沙段、瀏陽河、撈刀河、溈水、沙河、龍王港、靳江河。
23.清四亂:即水利部在全國部署開展的專項行動,自2018年7月20日起,用1年時間在全國范圍內對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河湖管理保護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清理整治行動。
24.一照一碼:即營業執照成為企業唯一“身份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成為企業唯一身份代碼。
25.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即由口岸辦、海關等多個部門共同打造的進出口貿易信息數據系統,國際貿易和運輸相關各方通過“單一窗口”系統的單一登陸點,遞交全部進口、出口和轉口相關業務的數據資料,相關業務監管部門通過“單一窗口”共享各部門數據。
26.三干兩軌:“三干”工程即潭州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芙蓉南路快捷化改造工程、洞株公路快捷化改造工程;“兩軌”工程即長沙地鐵3號線南延工程,長株潭城際鐵路運行優化。
27.入規:即引導和培育規模以下企業納入規模以上企業,包括當年產品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含)的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限額以上批發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限額以上零售業企業和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以上的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企業。
28.升高:即小微企業升級為高新技術企業。
29.芙蓉人才行動計劃:即《湖南省芙蓉人才行動計劃》,從支持特色優勢產業科技創新團隊發展、支持企業引進培育高素質人才等方面明確20條政策措施。
30.人才政策22條:即《長沙市建設創新創業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從人才引進培育、人才創新創業、人才體制機制創新、人才服務保障等方面明確22條政策措施。
31.一圈一廊一街一鎮一區:即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打造環后湖知識經濟圈、中南大學創新經濟走廊、桃子湖高校雙創街、西湖互聯網58小鎮、岳麓高新區。
32.城市雙修:即生態修復、城市修補。
33.四增兩減:即增加公共綠地、增加公共空間、增加配套設施、增加支路網密度,減少居住人口密度、減少開發強度。
34.雙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35.三社聯動:即社區、社工、社會組織聯動。
36.二維碼標準地址:即以警用標準地址庫地址信息為基礎,統一規范街路巷、小區名稱和地址門樓牌號,對應生成唯一編號的地址二維碼,可實現移動智能終端的自動識讀、接入應用。
37.雙隨機:即在監管過程中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
38.三重一大:即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大額資金的使用,必須經集體討論作出決定的制度。
(責任編輯:宋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