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民生之基。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發布,部署拓展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成才渠道、保障平等就業權利等二十四條舉措,把“就業優先”落到實處。
作為人口大省、經濟大省,廣東如何鋪好“就業路”?近年來,廣東深入實施“民生十大工程”就業領域五年行動計劃,努力實現“就業穩、人氣旺、經濟活、事業興”,以高質量充分就業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廣東實踐。
數據顯示,廣東全省每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保持在130萬人以上,專技人才和技能人才兩支隊伍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持續優化。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的背后,是廣東強勁發展吸引力,也是一系列穩就業政策落地生根、服務下沉帶來的一場場雙向奔赴。
更精準:人才交流對接活動“小而精、專而優”
高質量充分就業要求更大的政策力度。近年來,廣東先后出臺“穩就業十六條”、延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17條舉措助力民營經濟,扎實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大行動,一系列穩就業政策集中發力。
做好頂層設計的同時,還要讓崗位資源和求職者實現精準的無縫對接。9月23日,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駐京辦聯合主辦的北京大學專場人才對接會現場人才濟濟,35家廣東單位攜帶超4000個優質崗位攬才。如此供需兩旺的喜人場景,只是廣東今年以來開展引才活動的生動一隅。
當天,“粵好服務·粵聚人才”2024-2025年度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人才對接會系列活動正式啟動,重點面向高校畢業生,發布年度22場人才交流對接會。系列人才交流對接活動既有較大規模的組團招聘,也有“小而精、專而優”的雙選會。廣東各地的“引才專列”還將赴省外多所知名高校,點對點為廣東戰略性產業及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精準引才。
就業圍著產業轉,一場更大范圍、更精準的“跨界”正在不斷擴大企業和求職者的供需半徑。自去年以來,廣東省人社系統已分行業、分領域舉辦了超百場主題鮮明的青年人才對接會,涵蓋了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金融、材料、文化等多個領域。
更適配:產教融合實現“畢業”即“就業”
2024年佛山市產教評技能生態鏈首批學生學徒制培訓于8月份開班,117名技校生開啟學徒生涯。通過創新打造產教評技能生態鏈,廣東技能小將實現了拜師學藝上崗“一條龍”。
“學生學徒在考核合格后能直接上崗,大幅縮短了崗位適配的時間。”中海萬泰技術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毛衛東表示,培訓時,企業提供生產材料、刀具、設備等,供學生到企業開展實操。學校的老師按照企業所定教材對學生進行教學。
在西門子數字化工業集團廣東西總經理鄺敏杰看來,學生在學校里就能了解企業所需的先進技術,成長為企業所需的人才,這其實相當于企業提前布局。就在今年,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與廣東4所技工院校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并向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等8所院校授予“西門子智能制造工程人才認證授權證書”。
產教融合,是企業高質量發展剛需,是廣東蹚出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新路的關鍵一招。瞄準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廣東創新打造產教評技能生態鏈,建立起了從招生、培養、使用、就業到提升于一體的人才鏈閉環,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新動能。
首批63條產教評技能生態鏈,吸引了3000余家生態企業、432家院校參與建設,經過對接挖掘,將拿出10萬多個崗位開展學生學徒、技培生學徒培養。
更接地氣:就業服務網絡深入“家門口”
東西南北中,廣東好揾工。
面對就業新形勢,廣東各地人社部門紛紛出招,不斷創新招聘活動和招聘形式,努力打通就業服務“最后一公里”,構建“15分鐘就業服務圈”:廣州將招聘會開在了“家門口”;佛山將公共就業服務前置到校園;東莞借助夜市煙火氣吸引人才聚人氣;中山打造“10分鐘人才圈”……招聘服務“卷”出新高度,一個個就業場景新的打開方式,正在成為廣東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在廣東,求職不再是“大海撈針”,通過零工市場、就業驛站等方式將人力資源對接服務關口再前移。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計建成513個就業驛站和200余個零工市場。就業服務向基層延伸,讓求職者觸手可及。
就業服務半徑可以再縮短嗎?廣東給出新解:讓線上線下的“高流量”帶動就業“高質量”。今年春節剛結束沒多久,廣東便把招聘會開進了交通樞紐——廣州南站,讓求職者到站即選崗,當天企業多、“薪”意足、人氣旺,逾1300家企業提供7萬多個崗位,初步達成就業意向近9300人次。4月份以來,廣東已累計舉辦12場“揾工在廣東”重點企業直播帶崗系列活動,提供超萬個崗位,充分利用“互聯網+”,讓招聘會更加有“數”。
廣東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搭建供需平臺,以“煙火氣”有力為就業公共服務“聚人氣”,在努力實現“求職放心、就業安心”中,深切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