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8日在衡水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市長 董曉航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3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北重要講話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在市委堅強領導下,解放思想、奮發進取,爭先進位、勇闖新路,較好完成了既定目標任務。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8%,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經濟運行回升向好。堅持投資、消費、出口協同發力,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千方百計增投資。強化重點項目調度,健全“三個三”推進機制,動態更新7個項目庫,舉辦系列招商活動,引進央企三級子公司21家,簽約超5000萬元省外項目338個,286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02億元,工業投資、技改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速和民間投資比重居全省前列。多措并舉促消費。落實國家恢復和擴大消費政策,實施居民消費提振年行動,舉辦新能源汽車下鄉、惠民家居節等促消費活動,網絡零售額420.8億元。旅游業全面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成功舉辦首屆省研學旅游大會、衡水湖馬拉松賽、全國低空無人機飛行大賽。精準施策穩出口。出臺促進對外貿易便利化15條措施,優化通關、退稅、信保、展會服務,出口形勢趨穩向好。安平國際絲網博覽會、大營國際皮草交易會成交額均創歷史新高。
(二)轉型升級步伐堅實。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創新能力穩步提高。持續推動衡水學子回歸,高校畢業生實現返衡就業創業近2萬人。深化“揭榜掛帥”和科技特派團入企服務,連續4年舉辦中國創新挑戰賽,凈增高新技術企業82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49家,縣域創新能力C類縣動態清零。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企業戶數和金額增幅均超15%。中科衡發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裝備項目進入產業化階段,中科院智能導鉆國家專項通過驗收。雄安(衡水)超算中心投入運營。工業經濟提質提效。絲網產業產值超千億元,橡塑管業入選國家百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提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6.5%,居全省首位。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家、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領跑者”企業24家。國家級質量標桿、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實現“零”的突破。農業發展態勢良好。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28.8萬畝,糧食生產實現“二十連豐”。積極創建高品質果蔬產業示范區,新建和改造提升設施果蔬3.2萬畝,新發地城市保供倉、北江農產品批發市場、致信數字育苗育種等項目順利實施,冀州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初具規模,第六屆京津冀蔬菜產業發展大會、“河北凈菜”進京直通車首發儀式在我市舉行,蔬菜在首都市場占有率提升至7%,成功進入天津5大農產品批發市場。
(三)城鄉建設協同推進。統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完善提升城鄉功能品質,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中心城區承載力進一步增強。奧體公園一期建成開放,沁香路、清雅路、滏陽路改造提升工程竣工通車,高鐵南站片區前期加快推進。實施城市更新項目184個,完成投資58.5億元,新建和改造市政管網219公里,新增公共停車位4500個,新建“口袋公園”11個。縣城和小城鎮建設短板加速補齊。圍繞縣城容貌、道路交通、內澇治理等11個重點領域,實施宜居縣城項目124個,完成投資30.1億元。景縣入選省城鄉融合發展綜合試點,周窩音樂小鎮、以嶺金蟬小鎮、同岳樂活小鎮入選省級特色小鎮創建清單,冀州冀建胡同老舊小區改造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深化整治。開展廁所革命、生活污水、農村垃圾、黑臭水體整治4個專項行動,完成“五化”提升村莊1555個,打造和美鄉村219個。深州入選全國“五好兩宜”和美鄉村試點,故城入選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阜城獲評國家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石衡高速建成通車,雄商高鐵、石衡滄港城際鐵路、邯港高速衡水段、國際陸港等項目順利實施,“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實現全覆蓋。
(四)改革活力加速釋放。堅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打造優質高效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改革蹄疾步穩。用好省支持衡水發展15項政策,實施全面深化改革12項提質行動,爭取國家級試點示范59項,成功入選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市、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示范項目,武邑入列全國農村集體資產權屬歸位試點,深州入列全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開辟重點建設項目審批綠色通道,打造“標準地+承諾制”2.0版,實現工業項目“拿地即開工”。高標準開展“個轉企”國家級試點,成功發放全省首張“個轉企”營業執照。瑞星燃氣在北交所上市。不動產登記+水電氣暖聯動過戶等改革順利推進。營商環境全面優化。推行招標投標“雙盲”評審改革,涉企和民生審批事項全部進駐服務大廳,審批事項動態保持全省數量最少,提升“12345+衡企通”服務熱線質效,設立營商環境服務專線,市場主體訴求一鍵直達。建立市縣黨政主要領導常態化聯系企業家機制,高規格舉辦“衡水企業家日”大會,深入實施“九撈九助”暖企行動。全年凈增經營主體2.8萬戶。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進展。定期舉辦擂臺賽,12家省級開發區全面推行市場化運營“園中園”模式,衡水高新區加入京津冀國家高新區聯盟,省級開發區發展績效專項考核實現C檔次清零。雄安衡水協作區“三區五園”發展格局加速形成,正在成為全市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五)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堅決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居全省第四,地表水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2.3%,農業固體廢棄物氣、電、熱、肥聯產生態循環模式向全國推廣。
高效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建立地下水位動態監測預警機制,整治河渠582公里,引蓄農灌外調水9.6億立方米,建成五星級幸福河湖5條(個)。衡水湖完成首次“洗湖”,水質總體穩定保持Ⅲ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人與生物圈自然教育基地試點,成功入選全國首批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完成營造林34萬畝。加快推進綠色發展。制定碳達峰實施方案,強化資源節約集約利用,14家企業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24個住宅小區開展“無廢小區”示范創建,簽約全省首筆自主促成的排污權抵質押貸款,完成全省地級市用水權試點首單交易,縣域節水型社會和節水型城市實現全覆蓋。
(六)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帶著感情辦好民生實事,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省20項民生工程涉及我市任務和市20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社會保障不斷加強。打造零工超市2.0版,創新開辦人才夜市,城鎮新增就業4.3萬人。健全防貧監測幫扶機制,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脫貧人口收入實現穩定增長。養老金、失業保險金、城鄉低保標準持續提高,基本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在全省率先實現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家庭共濟。新開工棚改安置房3228套,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18個。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新建和改擴建公辦中小學、幼兒園15所,增加公辦義務教育學位2.1萬個。衡水學院濱湖校區一期和衡水職業技術學院武邑校區正式投用,衡水健康科技職業學院獲批設立并招生。京衡中醫藥協同發展“名片”工程3.0版深入實施,哈院南院區轉入運營期,北京玉泉醫院深州協作醫院開診運營,阜城成功創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縣。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30個重點項目全部開工。京津冀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推進活動在武強舉辦。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穩妥化解地方債務、金融、房地產等風險,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掃黑除惡常態化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成效明顯,群眾安全感和政法隊伍綜合滿意度測評位居全省前列,故城入選全國信訪法治化建設試點縣。
面對特大暴雨洪災的嚴重沖擊,我們爭分奪秒抗洪搶險,緊急轉移群眾5.64萬人,最大限度維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集中力量加快恢復重建,17.8萬受災群眾在最短時間內恢復正常生產生活,58個項目獲國家支持,全省單體投資最大、審批最快、開工最早的交通項目保臺公路姚莊橋改造提升工程順利實施。在這場大戰大考中,全市上下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關懷轉化為強大動力,眾志成城、頑強拼搏,不怕困難、敢于勝利,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偉大抗洪精神!
我們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解決了一批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的突出問題。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加強巡視巡察整改,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166件人大代表建議、322件政協提案全部辦復,獲評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不斷加強,軍民融合、雙擁共建、國防教育扎實開展,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民族宗教、審計、統計、新聞出版廣電、外事僑務、史志檔案、氣象地震、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會、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殘疾人、紅十字等事業取得新進步。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前所未有,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委帶領全市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向中直、省直駐衡各單位,向駐衡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向所有關心支持衡水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回升基礎尚不牢固,科技創新仍需加強,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城市韌性有待提升,生態環境治理仍需鞏固,民生領域還有短板,風險隱患仍然較多,政府部門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下大氣力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