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7日在包頭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市長 張銳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回顧2023年,我們樹牢雄心壯志緊抓快干、趕超跨越,回到歷史最高水平的根基更穩、底氣更足
剛剛過去的2023年,是包頭發展史上極具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內蒙古考察,殷切囑托我們建設“兩個稀土基地”,讓我們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增干勁。一年來,我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忠誠踐行“一個創新、三個實現”重要指示,聚焦聚力辦好兩件大事,錨定在全國百強城市中前進10位左右的奮斗目標,鉚足回到歷史最高水平的決心和干勁,凝心聚力抓經濟、補短板、強基礎、提效能、防風險,交出一份頂壓前行、量質齊升的發展答卷,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體魄更加強健、筋骨更加壯實。
——我們堅決扛起光榮使命、牢牢把握重大機遇,加速推動“兩個稀土基地”和“世界綠色硅都”建設,新探明稀土資源儲量遠超當前,發現戰略性關鍵金屬鈮包頭礦和重稀土白云釔鋇礦,中重稀土金屬產品實現規模化生產,全球最大稀土綠色冶煉項目開工建設,世界首條固態低壓儲氫生產線建成投產,全國首家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正式運行,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國家稀土技術標準創新基地順利通過驗收,稀土永磁電機產業園建設全面啟動,金力、天和等22個項目竣工投產,稀土產業產值達到800億元。弘元16GW高效電池片補齊光伏全產業鏈版圖,韋爾新一代半導體智能制造項目生產出第一顆“內蒙芯”,多晶硅、單晶硅產能達到全國第一,切片、電池片、組件產能分別達到45GW、16GW和17GW,產業配套率由32%提高到55%,晶硅光伏產業產值達到1200億元,被全球綠色能源理事會授予“世界綠色硅都”稱號,入圍全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最高城市50強。兩大旗幟型產業集聚成勢,成為包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支撐,展現了滿弓緊弦、實打實干的包頭力度。
——我們沉著應對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行壓力,綜合施策、精準發力,市四套班子領導掛帥包聯企業、包保項目,把穩運行、增信心、添動力貫穿全年,緊盯落地、投產、達產、納統全流程,以“一張表、一臺賬、一專班”機制做好跟蹤服務,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各項經濟指標逆勢而上、穩中快進,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2%,增速連續12個季度保持全區第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3.4%,連續40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200億元、增長15.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3%和6.4%。經濟總量在全國百強城市中上升10位左右,極大地增強了各方面看好包頭、投資包頭的信心與預期,彰顯了向上向好、活力滿滿的包頭韌度。
——我們拿出闖勁和擔當向多重約束條件下“難而正確”的關鍵事項發起攻堅,以“有解思維”破解堵點難點,打通制約發展的卡點瓶頸,用不到半年時間完成了復興大街快速化改造和賽汗路北延工程,北梁遺留問題處置工作加快推進,涉及553戶居民的“夾心房”改造工程全面啟動,停工十幾年的新福地商住樓一期等項目竣工交房,19個政府投資類“半拉子”工程全部銷號,249個工商企業項目土地、廠房取得不動產登記證書,包頭賓館、南郊污水處理廠依法依規接管,力德汽車城項目用地加速盤活,4條河道實現了還水于河、還水于民,市本級債務退出紅色等級,一塊塊“硬骨頭”被啃下,一個個“老大難”問題被化解,搬掉了發展“攔路虎”,體現了動真碰硬、難中求成的包頭態度。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樹牢“兩新”導向,“進”的態勢更為強勁。全力擴投資,堅持用新增規上企業衡量檢驗項目建設是不是抓成了,開展以季度為單元的重大項目觀摩測評,621個重大項目竣工310個、完成投資2064.5億元。神華包頭煤制烯烴升級示范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開工建設,樂橙碳纖維等項目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晶澳5GW光伏組件刷新項目建設“包頭速度”。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18戶、限上服務業企業34家、限上貿易企業248家。堅持用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衡量檢驗招商引資是不是抓實了,舉辦第十五屆中國包頭·稀土產業論壇、中國硅業大會、戰新產業江蘇對接會等近百場主題活動,形成產業鏈招商主形態,推出場景招商新模式,全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374個,其中產業類項目265個、完成投資1293.9億元,引進國內(區外)到位資金790億元、增長37%,榮獲“中國投資熱點城市”。包銀高鐵(包頭段)、包西高鐵(包鄂段)加快推進,國道110線北繞城公路全線通車,建成5G基站6031座,獲評國家“雙千兆試點城市”。全力穩企業,制定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建立服務保障重點企業專班,強化政策精準滴灌、直達快下,全年減免稅費32.7億元,解決用工2.87萬人,發放穩崗返還資金6692.6萬元。全力打好電力供應保障“一個保衛戰、三大攻堅戰”,包風1新能源輸變電通道和包頭電網縱向通道加強工程建成投運,全社會用電量增長22.8%。全力促消費,“金秋消費季”等700場大型促銷活動拉動消費70.7億元,引進首店、旗艦店31家,創新推出“街頭演唱會”、“博物館之夜”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品牌活動,包頭金街、賽汗塔拉分別獲評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入選全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
強化創新引領,“新”的動能加快形成。堅持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城市發展的基本戰略,全面開展“科技特派員”、“科技體檢”和“四個一”活動,存量和新增規上工業企業有研發活動占比分別達到40.5%和61%,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連續三年保持全區第一。深入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雙倍增”行動,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6家、國家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177家。包頭稀土研究院杭州分院、浙大包頭硅材料聯合研究中心等揭牌成立,天和磁材獲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新增院士工作站3家、自治區以上創新平臺71家。實施關鍵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63項,“5N高純氧化鋁”等多項技術、產品填補國內外空白。設立“包頭科技創新日”,開展第二屆“包頭創新發展獎”評選活動,創新推出“事業編企業用”、“人才政策包550”等政策,引進專家團隊34個、高層次和緊缺急需人才8365人,入選全國創新驅動示范市、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百強城市。
優化產業結構,“聚”的優勢更加凸顯。戰新產業加速集聚,明陽全球最大葉輪直徑陸上葉片等高端產品投入市場,國內首條6毫米高規格熱鍍鋅鋁鎂生產線、比亞迪2.5萬噸鋰電超薄銅箔等項目正式投產,金鄂博30萬噸氫氟酸等項目填補產業空白,全國首臺300噸級全面國產化礦用自卸車和百噸氫電混動礦用車成功下線,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8.8%和9.6%。新增新能源并網170萬千瓦,裝機容量占比突破40%。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進程加快,實施工業技術類改造、數字化項目353個,建成國家級綠色園區3個、綠色工廠10家,北方稀土榮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北方創業、一機集團入選國家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示范名單,美科、新特入選國家智能制造示范試點。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4戶、自治區創新型中小企業80戶,連續兩年獲批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成效明顯城市。現代服務業提檔升級,萬科印象城、騏驥酒店開業運營。鑫港源順物流園區成功申報國家示范物流園區,獲評國家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入選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騎士乳業成為北交所乳業第一股,天和磁材、英思特稀磁通過上市審核。推出打造游客友好型城市八項舉措,絲路夢郡景區獲評國家4A級景區,包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博物館建成運營,“1+4”馬拉松、馬術系列賽等活動火熱出圈,北方重工工業旅游區獲評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固陽縣榮獲中國最美鄉村旅游名縣。舉辦應急裝備展等大型展會10場,交易額達到60億元。現代農牧業提質增效,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新建高效節水高標準農田1萬畝,改造設施農業2.1萬畝,糧食產量實現“十二連豐”。建成3個3000頭奶牛規模牧場,奶產量增長14%,肉類產量增長7.2%。蒙特威酪蛋白、蒙綏元900萬羽禽類加工等22個項目竣工投產,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9%。建華禽業晉級國家龍頭企業,九原區成功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固陽黃芪列入國家“藥食同源”目錄,15個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深化改革開放,“闖”的紅利加速釋放。市屬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與專業化整合全面完成,營業收入增長27.5%,盈利企業實現利潤1.58億元。財政“大資產”管理改革入選“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深入推進“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多測合一”,辦事要件、時限、程序環節大幅精簡壓縮,“個轉企”便利化改革實現1個環節、1天辦結,“拿地即拿證”實現常態化,中心城區“標準地”供應率達到100%。“一件事一次辦”事項達到278項,“網上辦”占比達到99.8%,“最多跑一次”實現全覆蓋,“跨省通辦”、“跨市互辦”事項分別達到162、587項,幫助4.4萬戶企業修復信用,全年新增各類市場主體3.5萬戶、增長39.6%。堅持企業發展需求導向,出臺法治化營商環境二十條,落實政商懇談早餐會事項,開展“我為企業找市場”活動,受到企業家廣泛好評。榮獲“2023全國數字政府管理創新獎”,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獲評全國品質躍升典范和服務優化典范獎。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滿都拉口岸過貨量突破500萬噸,航空口岸實現對外開放,新設立外資企業18家,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上線運行,進出口總值突破300億元、增長24.5%。
完善城市功能,“美”的顏值接續彰顯。編制完成《包頭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實施路網改造工程30項,打通斷頭路30條,建成公共充電樁5077個。新建口袋公園、小微綠地102處,改造體育公園15處,整治城區裸露黃土8.6萬平方米,“無界公園”等舉措受到群眾點贊。改造城鎮老舊小區450.2萬平方米、惠及居民5.2萬戶,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2376套,3年9.1萬戶清潔取暖試點任務全部完成,連續三年入選全國城市體檢樣本城市。常態化開展馬路辦公,治理背街小巷54條,拆除違建10.5萬平方米,市五區“紅色物業”實現全覆蓋。新改建農村公路340公里、衛生戶廁4183個,農村牧區生活垃圾收運覆蓋率達到96%,4個村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改善生態環境,“綠”的底色不斷厚植。全面啟動防沙治沙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完成國家林業重點工程30.5萬畝、大青山南坡綠化提質增效工程6.4萬畝、草原保護修復106.7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0萬平方公里,草原植被蓋度、森林覆蓋率分別達到35.1%和18.8%,達茂旗被確定為國家草原保護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草畜平衡示范建設試點”和“草原科學修復治理體系試點”。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包鋼超低排放改造提前兩年完成,8643輛重型柴油貨車實現遠程在線監控,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86.5%。深入落實河湖長制,整改問題36處,雨污分流綜合治理21個月攻堅戰全面展開,806處雨污混接點全部整改完畢,8個地表水國考斷面和4條主要入黃支流水質首次實現全面消劣。推廣應用加厚高強度地膜100萬畝、全生物可降解地膜22萬畝,修復治理礦山11.2平方公里。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54%。深入開展“一治三轉”百日攻堅行動,一批環保督察“釘子戶”問題得到有效治理。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高效利用,騰挪釋放土地6500畝,配置水權轉讓指標2300萬立方米,各行業節水1212萬立方米,新增再生水利用能力2500萬立方米,入選國家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重點城市和全國再生水利用配置優秀試點城市。國家碳計量中心(內蒙古)包頭分中心掛牌成立,發放全區首筆“林草碳票貸”,推出7項林草碳匯地方標準,開展碳匯跨區域交易和區域補償,入選國家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
保障改善民生,“惠”的力度持續加大。20項重點民生實事全部完成。全力打造教育高地,新改擴建幼兒園、中小學校22所,分別新增學位2710個、10080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典型經驗在全國推廣。建成各類別教育發展集團21個,培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學校3所、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學校5所。職業院校“訂單班”達到150個,高校畢業生留包率提高5.6個百分點,獲批自治區首批市域產教聯合體試點盟市。全力打造醫療高地,10家市屬公立醫院全部扭虧,包醫二附院晉升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包醫一附院干細胞研究所、包鋼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填補全區空白,獲評國家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城市。定點醫藥機構全部開通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檢驗檢查類、醫用耗材、藥品價格全面下降,全市199家醫療機構實現DIP支付全覆蓋,2085家零售藥店“互聯網+電子處方”全部上線,外地來包就診人數增長133%。通過國家衛生城市現場評估,入選全國“省級健康城市樣板市”。全力打造文化高地,創新推出“圖書館音樂會”、“音樂巴士”等活動,建成文化惠民超市20個、“群星小舞臺”20個,舉辦文化惠民活動1500多場,歌劇《雙翼神馬》榮獲全國優秀劇目獎。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0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94%。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83億元,“創業包頭云”網絡服務平臺入選全國地方就業創新事件。全市養老保險擴面新增5.2萬人,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至每人每月882元和661元,救助困難群眾4.1萬人。“鹿城保”榮獲國家“2023年惠民保卓越獎”,獲批全國開展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試點城市。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鞏固拓展,2207戶易返貧致貧戶實現應納盡納、應幫盡幫。新增城鄉養老服務中心22個、家庭養老床位1311張,6個社區獲評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在全國首創食品安全評星定級機制,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通過自治區初評。信訪總量下降13.4%,安全生產事故數量下降24.7%,入選中央救災物資前置儲備試點地區。第五次經濟普查工作全面推開,昆區圓滿完成國家試點任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更加深入人心,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大部門大警種”制改革受到公安部通報表揚,“24小時警局”獲評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精品案例,入選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審計、新聞出版廣電、外事僑務、國防動員、史志檔案、統計調查、氣象地震等事業取得新成效,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工商聯、貿促會、文聯、殘聯、社科聯、紅十字會、關工委、老齡委等組織發揮新作用。
過去一年,我們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和“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群眾教育實踐活動,堅持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忠誠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嚴格執行重大事項向市委請示報告制度,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開展“傾聽代表委員心聲、加強改進政府工作”專項行動,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辦復率、滿意率均達到100%。“八五”普法中期評估通過驗收,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100%。堅持“過緊日子”,市本級一般性支出壓減6%。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深入開展“改作風、提效能”專項行動,“三多三少三慢”、“慢粗虛”和“五不”問題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市上下干事創業的狀態越來越好、勁頭越來越足、氛圍越來越濃。
各位代表!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面對過去一年的復雜局面和嚴峻挑戰,我們從最難處著手、做最有力應對、朝最好方向努力,把目標付諸落實,讓愿景變為現實,一處處建設工地熱火朝天、一幕幕消費場景煙火升騰、一個個瓶頸難題迎刃而解、一件件民生實事可感可及,我們走過的每一步都浸透著汗水,奮斗的每一天都飽含著心血,收獲的每一張成績單都凝結著拼搏,一個充滿發展預期、生機勃勃的新包頭正呈現在世人面前。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生動實踐的結果,是自治區黨委、政府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市委總攬全局、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有效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團結奮斗、努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干部群眾,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向駐包部隊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隊伍和駐地單位,向各位老領導、老同志和所有關心支持包頭改革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思危方可居安,知憂才能克難。在取得這些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產業結構還不夠優化,稀土、晶硅光伏等產業的中后端弱,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仍需持續加力,未來產業缺前瞻謀劃、少前沿布局;科技創新攻關與產業關聯度不高、可產業化的成果少,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現代服務業缺乏標志性引領性的項目和業態,消費潛力沒有得到充分釋放;大氣、水環境治理與群眾期待還有差距,就業、教育、醫療等民生工作還有不少短板和弱項,安全生產、防災減災等領域風險隱患不容忽視;政府系統奮勇爭先的意識、攻堅克難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等等。這些都是前進中的問題、發展中的阻滯和轉型中的陣痛,我們一定增強憂患意識,有效應對解決,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