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珠海市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2月8日 黃志豪)

2023年03月22日 14:14   來源:珠海市政府網   

點擊查閱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3年2月8日在珠海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市長 黃志豪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2年工作回顧

  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2022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珠海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市政協監督支持下,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堅定落實“產業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為要”工作總抓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較好地完成了市十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十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4045.5億元、增長2.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80.8億元、增長6.9%(全省排名第一);工業投資593.8億元、增長56.4%(全省排名第一),制造業投資522億元、增長81.6%(全省排名第一);高技術制造業投資305.7億元、增長89%;固定資產投資1972.6億元、下降8.8%;房地產開發投資757.2億元、下降34.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44.7億元、下降0.3%;外貿出口1928.7億元、增長2.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37.4億元、增長1.7%;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萬元、增長2.6%;全年珠澳口岸出入境9706.3萬人次(占全國出入境人數83.9%),日均26.6萬人次。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堅持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

  全力支持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完善常態化溝通對接機制,形成支持服務事項清單,積極配合制定《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促進條例》。積極承擔共建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的重大任務,推動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加快建設。黑白面將軍山隧道全線貫通,十字門隧道主體貫通。推動“澳車北上”落地實施。加快打造珠澳醫療健康服務合作平臺。實施《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發展60項措施》,全市新增港澳資企業1775家,港澳居民在珠海就醫18.5萬人次、參加醫療保險人數增長50.6%(總數7萬人)、參加養老保險人數增長8.2%(總數5.3萬人)。開通珠澳跨境仲裁合作平臺在線辦案系統。港澳人才跨境執業“小切口”立法入選中國年度改革案例。

  工業強勢挺起經濟發展脊梁。著力引項目、抓建設、促投資,工業發展逆勢上揚,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856.6億元、增長7.3%。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例從17.6%提升至30.1%。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3家(總數1683家),79家企業進入廣東省制造業500強(數量全省排名第二)。供應工業用地9500畝,是上年的2.5倍。工業用電量增長2.2%(珠三角排名第一)。

  全面實施政府流程再造。緊扣“流程”服務“目標”,制定政府流程再造“十條”,出臺重大項目落地標準化流程,推進“雙容雙承諾”“拿地即開工”。優化領導掛點服務重點企業工作機制,建立市級企業服務綜合專班。進行“一照通行”試點改革,40個涉企審批事項實現一次申請、并聯審批、限時辦結。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415個集成服務實現“一件事一次辦”,推進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快速兌現。

  著力穩住經濟發展大盤。出臺實施助企紓困“39條”、穩經濟一攬子政策“143條”。成立項目謀劃儲備工作領導小組,謀劃項目1026個、總投資5800億元。推動重大項目大提速,完成投資1439億元,為全年計劃的125%。獲得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39.7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13億元。金融業增加值增長6.9%,占GDP比重12.1%。新增上市企業3家(總數46家)。落實擴大進口、開拓市場、出口信保等多項穩外貿扶持政策。跨境電商進出口223億元,增長60%。加大市場主體紓困力度,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189億元(相當于全口徑稅收收入的近兩成)。

  (二)聚焦“產業第一”,實體經濟發展成效顯著

  大力建設5.0產業新空間。把政府的服務、國企的擔當和企業的發展、市場的優勢結合起來,創新招商載體,按照“低租金、高標準、規模化、配套全、運營優”的五大要點,探索建設5.0產業新空間,目標統籌建設2000萬平方米(新建1000萬平方米,改擴建、提升1000萬平方米)。上半年5.0產業新空間全面鋪開建設,已開工項目35個、建筑面積821萬平方米。為了建好5.0產業新空間,各區和格力、華發、大橫琴三家國企日夜奮戰,工地萬馬奔騰,在年底建成451萬平方米。堅持“建成即招滿”,至年底簽約租賃面積647.5萬平方米(其中定制化廠房占27%),協議投資額580.8億元,成功引進耀靈時代、緯景儲能等一批優質項目。

  促進產業園區提質增效。保障實體經濟發展空間,認真執行全國首部專門規范工業用地控制線的地方性法規,守好195平方公里工業用地紅線。實施“園區投入倍增”工程,全年對園區的道路、水電等配套總投入196億元,增長1.97倍。建立完善產業項目用地保障機制,推動土地整備攻堅,整備產業“熟地”62塊、面積8085.8畝。處置批而未供土地8.8平方公里、閑置土地3.8平方公里。

  實施招商引資攻堅行動。建立市“四套班子”領導牽頭的鏈長制,產業集聚實現新突破,“4+3”產業集群產值4182億元、增長13.5%,其中,新能源增長81.8%、高端裝備制造增長13.1%、精細化工增長11.3%。“一盤棋”統籌全市招商工作,設立市招商署。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產業項目578個、增長307%,計劃投資2689億元、增長122%。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363個、計劃投資1522億元。推動存量企業增資擴產,新增產值億元以上企業24個。

  推動產業發展強核賦能。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全市共2304家、增長11%,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2家、增長2倍。新增省重點實驗室3家、省新型研發機構5家,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啟動建設期考核評估“優秀”。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國排名從第185位上升至第60位,珠海高新區全國排名從第19位上升至第17位(在全省地級市中排第一)。優化實施“珠海英才計劃”,15人入選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全市人才總量突破85萬人,積極承辦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中國(珠海)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投入運行。

  (三)深化改革開放,發展動力活力不斷增強

  構建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道。積極拓展珠港跨境運輸合作,港珠澳大橋跨境貨車接駁能力提升至1500車次/天,日均跨境貨車實現“倍增”,增加開通冰鮮禽肉供港通道,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進出口值2700億元、增長96%。促進大橋延長線重要節點聯動發展,開工建設粵港澳物流園、港珠澳貿易全球中心倉,空港國際智慧物流園部分投入使用。

  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建設對外開放平臺,獲批設立廣東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高欄港綜合保稅區4個月內完成419萬立方米填土任務,順利封關預驗收。與香港機場管理局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成功舉辦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大會,入選中國最具競爭力十大會展地級市,獲評“商務吸引力領軍城市”。

  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落地9個方面66項改革任務,營商環境評價排名全省前列。深化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持續為國企增資,增強國企實力,激勵國企在產業發展、招商引資、鄉村振興等方面承擔更大責任。市屬國有企業積極作為,圍繞布局產業新賽道,“以投促引”項目30個、總投資82.2億元。深化政府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組建“大刀隊”,推進事前績效管理改革,節約財政資金72.1億元,財政透明度排名全國第七。組建珠海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出臺珠海市學校建設基本規范。完成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及國企物業資產核查工作。加強市域治理“一網統管”建設,疫情防控、應急管理、社會治理等17個領域業務、40個場景實現一屏全觀、協同治理。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在金灣區率先放寬產業工人入戶條件。構建“金融三張網”(金融“血管網”“信用網”“法治網”),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突破萬億,制造業貸款余額突破千億、增長78.9%(增速全省排名第一)。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產業投資基金的戰略合作,與南京審計大學共建的珠海市地方金融風險監測中心掛牌運作。

  (四)推進交通提升,“三大戰略通道”建設全面提速

  完善對外通道建設。緊緊圍繞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加快構建全市域15分鐘上高速、1小時通達深港的快速交通體系,推進三大戰略通道建設,研究梳理14個對接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橋戰略通道相關工程建設計劃,總投資562.7億元。聚焦“貨運提升、港鐵聯運”目標,全面改革廣珠鐵路經營管理機制,推出“廣珠鐵路熱點連接計劃”,全年貨運量1432萬噸、增長12.6%。珠肇高鐵珠海至江門段具備全線開工條件。

  暢通市內主干路網。香海大橋正式通車。建成南屏二橋、環屏路、金琴快線北延段一期等項目,興業快線北段主隧道、菱角咀隧道全線貫通,鶴港高速二期控制性工程雞啼門特大橋和衛東隧道貫通。金海公路大橋主跨合攏,珠海隧道進入盾構施工階段,珠機城際二期橋梁、隧道以及井灣站、三灶東站主體工程完工。開工建設香海大橋西延線。唐家港碼頭客運站、香洲港客運碼頭改擴建主體工程完工。

  系統治理交通擁堵。開展中心城區交通綜合治理三年行動,“一點一策”整治學校、醫院等周邊擁堵路段,新購置公交車150臺,開通24條“勤學專線”和11條“勤業專線”,新建人行立體過街設施10個,打通斷頭路、半幅路28條,新增停車位10萬個(比上年增長7.8倍),市區重點路段、重點區域在高峰時段擁堵現象得到緩解。

  (五)提升功能品質,珠海城市名片進一步擦亮

  推進城市擴容提質。做好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劃定“三區三線”。出臺支持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加快規劃建設斗門與金灣快速連接線。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深入開展“十大專項行動”。完成“三舊”改造面積106萬平方米,新增老舊小區改造面積105萬平方米,完成370棟老舊小區樓本體改造,開工加裝電梯220臺。為170個老舊小區加建燃氣管道。水利防災減災工程項目完工13個,新開工7個。建成市糧食物流交易中心、香洲區新糧庫。做好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推動文化產業加快發展。高水平舉辦第二屆珠海藝術節、首屆華語紀錄電影大會、首屆珠海時尚周等活動,持續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鞏固生態環境優勢。全面推進“美麗中國”珠海實踐五年實施計劃,謀劃項目183個、總投資519.7億元。把“十四五”五年的污水管網建設任務壓縮到一年來做,新建改建污水管網612公里、增長98%。開展“美麗園區”污水零直排試點建設,完成48條問題河涌治理。開展VOCs深度治理等空氣質量提升項目,空氣質量穩居全國前列。建成一批固體廢物、廚余垃圾處理項目,土地環境質量狀況總體良好。超額完成東澳島東澳灣、桂山島海豚灣等海岸線、重點海灣修復工程,三角島生態修復項目入選省十大范例。

  成功舉辦第十四屆中國航展。在疫情防控嚴峻形勢下,與15家主辦單位和相關單位緊密合作、無縫對接,辦成了一屆規模盛大、亮點紛呈、安全順利、世界矚目的航空航天盛會。43個國家和地區的740多家企業線上線下參展,簽約各種型號飛機549架、較上屆增長245%,貿易成交398億美元、增長2.2倍。與中央電視臺合作進行航展六天“全程直播”,海內外媒體廣泛傳播,全網話題閱讀量累計超110億次。積極傳播航展文化,舉辦嘉年華系列活動,與中國攝影家協會共同舉辦航展攝影大賽。

  (六)推進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加快

  鄉村產業加快發展。規劃建設1250畝的斗門區預制菜產業園,大力發展預制菜產業。高質量舉辦廣東省慶祝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斗門)、首屆中國“年魚”產業大會,乘“豐收節”東風,全年鱸魚產量達16萬噸,價格增長14.6%,養殖戶增收25.3%。提高種糧扶持標準,糧食播種面積8.2萬畝、增長10.3%,糧食總產量3萬噸、增長5%。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9.8億元,增長7.5%。

  海洋海島有序開發。海島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建成桂山島海水淡化廠、外伶仃島水廠,投入使用東澳島新碼頭、萬山島客運碼頭、三角島碼頭,開工東澳島南沙灣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大力發展深遠海養殖產業,新增一批深水大網箱,建設大型深遠海養殖平臺,成功舉辦2022年“萬山論釣”大賽。“公益+旅游”開發模式的三角島項目試運營。

  鄉村環境持續改善。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新改建公路55公里,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100%,光纖入戶114.5萬戶,完成30個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全部村莊達到省定干凈整潔村標準,80%自然村達到省定美麗宜居村標準。實施美麗圩鎮建設攻堅行動,15個圩鎮全部達到宜居圩鎮標準,其中6個達到示范圩鎮標準。

  鄉村治理穩步推進。實施“村村有物業”計劃,全市122條村集體總收入增長8.9%,其中排名最后的十條村總收入增長68.2%。完成金灣區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全國先行試點工作,推進斗門區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亂占耕地住宅類房屋整治全國試點工作。7個村鎮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

  對口支援、對口幫扶工作扎實開展。做好省內產業幫扶及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推動落實對口貴州遵義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西藏林芝市米林縣、米林農場和重慶巫山縣,全國東西部協作考核連續4年獲評“好”的等次,省東西部協作成效考核獲評“好”的等次。

  (七)增進民生福祉,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廣大市民

  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城鎮新增就業4.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36%。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大行動,舉辦“2022珠海引才高校行”、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就業實習雙選會。面向珠海產業工人,組織實施中小企業員工培訓“百萬行”(政府資助組織培訓全市100萬產業工人)三年行動計劃,深度嵌入珠海市情、疫情防控、安全生產、職業技能等課程,累計培訓35萬人次。創業孵化基地孵化企業(項目)4999個,帶動就業4.3萬人。

  公共服務供給快速增加。加快構建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產業體系、住房保障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實施珠海“有業有住有家”計劃。實施“學校建設投資倍增”計劃和基礎教育學位攻堅行動,組建20個優質教育集團,新建改擴建38所學校,新增基礎教育公辦學位3.2萬個(高中學位3000個,義務教育學位20650個,幼兒園學位8190個)、增長21.9%。與北師大合作在21所中小學(重點是金灣區、斗門區的薄弱學校)開展“基礎教育教師育人能力提升工程”。推進“區區有名校”工作,在金灣區、斗門區、高新區新打造9所初中名校,新引進名校長14名。實施職業教育“行行出狀元”工程,舉辦首屆“行行出狀元”大賽。統籌推進健康珠海22個專項行動,省中醫院珠海醫院二期開工建設。實施“一老一小”優養優育計劃,市養老中心正式運營、總床位1100張,建設20家普惠嬰幼兒托育機構。市民服務中心、香山文化中心建設順利推進。話劇《龍騰伶仃洋》、長篇小說《平安批》榮獲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升。社保覆蓋面進一步擴大,五險參保775.6萬人次、增長7.8%。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提高困難群眾低保標準至1180元/人/月、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至1888元/人/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貼追加至720元/人/年,在全省率先實現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定點醫院全覆蓋。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2萬套。

  (八)堅持安全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扎實高效

  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面對疫情多點、多源、多鏈交替疊加的考驗,全市上下眾志成城、迎難而上,堅持“前、早、防、細、快、靈”,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相結合,全面優化圍合式管理,實施分布式核酸檢測,確保重點環節重點行業重點人群“密而不漏”、社會面“疏而不漏”,努力減少核酸檢測對群眾日常生活、企業正常生產的影響,有力有序應對69次本土疫情沖擊。珠澳聯防聯控機制高效運轉,全年24次動態調整珠澳口岸通關疫情防控政策,支持澳門成功抗擊“06?19”疫情,派出643名核酸采樣隊員,保持對澳生鮮物資供應及時、優質、充足,有效保障了澳門生產生活平穩運轉,充分體現“珠澳一家親”。開行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9000班次、運送旅客16.6萬人次,為旅客提供健康驛站、隔離酒店服務9.6萬間次。扎實落實“二十條優化措施”和“新十條”,順利實現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加強醫療救治資源統籌,全市發熱門診“應設盡設”,建立“醫院包鎮街”“科室包社區”“專家包患者”等工作機制,每天數百名專家下沉到社區、學校、企業。對布洛芬等退熱類藥品銷售全面實施“定點、限量、拆零、限價”,有效緩解了廣大市民對“治療難、買藥難”的焦慮情緒,較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需求。

  深入推進平安珠海建設。實施安全生產大檢查和百日攻堅專項行動,著力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城鎮燃氣、危化品、建筑施工等領域安全風險,生產安全事故數下降24.5%、死亡人數下降39.1%。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進一步加強,省級藥品安全責任考核獲評A級。完成自建房安全排查15.5萬棟。開設出租屋逃生窗、配備逃生設施27.1萬戶。整治地質災害隱患點33處、內澇點30處。成功應對多輪強降雨、洪水和臺風等災害。全市違法犯罪警情數下降18.8%。

  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加快推進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建設。投入專項資金3.5億元,完成民生微實事項目5517個。對住宅小區物業服務進行評“星”管理,開展13個無物業小區管理試點工作。出臺城鄉社區公共服務標準。建成24個鎮街社會工作服務站、75個村居社會工作服務點,實現“雙百工程”全覆蓋。實施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新增國家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2個、省級9個,連續5年法治廣東建設考評“優秀”。推進行政復議“全城通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為91.8%。有效化解一批重復信訪積案難案。

  一年來,我們不斷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入推進政府自身建設,依法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自覺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統計、民族、宗教、外事、對臺、港澳、僑務、婦女、兒童、青少年、殘疾人、人防、地方志、檔案、氣象、供銷、流漁、慈善、工會、紅十字會、信訪維穩、海防打私、國防動員、雙擁共建等工作都取得新進展。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也是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共同奮斗的結果。在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駐珠單位,向駐珠部隊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人員,向關心支持珠海改革發展的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2023年是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后的奮進之年,我們清醒認識到珠海發展面臨的問題和短板: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企業發展普遍面臨新的挑戰;澳珠極點的輻射帶動功能還有待進一步發揮;5.0產業新空間配套設施建設有待提速,“4+3”產業集群規模還偏弱偏小;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保障還有短板,公共服務水平與人民群眾的期望仍有差距;一些領域存在風險隱患,安全生產有效監管的基礎還不夠牢固。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加快解決。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要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胸懷“兩個大局”、牢記“國之大者”,努力實現更好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珠海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精神、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市委九屆五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把高質量發展作為珠海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堅持“制造業當家”,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化落實“產業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為要”工作總抓手,全力支持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高質量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努力成為全省發展又一重要引擎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工業投資大幅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進出口總額實現正增長,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5%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

  重點抓好九個方面工作:

  (一)強化特區使命擔當,為粵港澳大灣區澳珠極點發展拓展新空間

  珠海是一座有特殊使命的城市,要心懷“國之大者”,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提升與港澳深度合作質量和水平,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支持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推動落實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促進條例》,圍繞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全力支持合作區建設。加快與合作區共建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構建聯動港澳的高水平金融開放體系和跨境金融管理機制,建設珠澳金融人才培訓合作中心,爭取開展數字貨幣跨境創新試點。探索建立國際互聯網跨境數據管理體系。合作共建涉外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支持杧洲隧道等項目建設,配合推進橫琴封關運作,聯動合作區持續構建與澳門深度對接的民生公共服務體系。

  推動珠澳合作上新臺階。加快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要素流動“軟聯通”,促進珠澳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大灣區澳珠極點。推動澳珠軌道線網聯通工程,支持澳門融入國家高鐵網。推進拱北口岸提升改造,促進出入境更順暢、更高效、更安全。加快珠澳水資源保障工程可行性研究,提高珠澳水資源戰略保障水平。推動產業協同發展,探索開發互補性旅游產品,采取“一會兩地”“一展兩地”“珠澳合辦”等方式共同培育品牌會展,積極爭取舉辦澳珠企業家峰會,發揮中醫藥藥食同源和澳門食品加工傳統優勢,發展新型保健食品產業。搭建多層次交流合作平臺,推出支持澳門青年大灣區(珠海)實習就業計劃,辦好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就業實習雙選會,推動建設珠澳法治理論研究與實踐基地,深化珠澳“文化走親”交流合作,為澳門居民在珠發展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和更精準的政策指引。

  全面建設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道。港珠澳大橋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的大平臺,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橋是我們的責任,也是珠海發展的重要機遇。我們要進一步打通供應鏈、產業鏈、服務鏈,暢通人流、物流、資金流、創新流,拓展港珠澳大橋與珠海機場、高欄港、廣珠鐵路、珠海西部地區以及珠江口西岸發展聯動空間。加強與香港機場合作,推出“經珠港飛”服務,探索推進珠港澳航空打板合作。建成運營粵港澳物流園一期,推動構建“東進東出、西進西出”物流運輸格局。加快推進港珠澳大橋旅游開發,讓珠海口岸出發往返藍海豚島旅游成為現實。“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項重大政策創新,進出內地的唯一通道就是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我們將完善配套、優化服務,讓更多“港車”“澳車”通過珠海連接更廣闊的空間。打好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組合拳,培育國際貿易新渠道、新主體、新品牌,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促進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提質擴量增效,力爭跨境電商3年內翻兩番。持續拓寬利用外資渠道,鼓勵外資企業增資擴產。

  積極推進灣區城市合作。抓住省委省政府“推進大灣區珠江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試點”的機遇,大力推動與灣區城市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的合作。用足用好經濟特區立法權,在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中做更多探索。加快黃茅海跨海通道、深中通道連接線建設,積極推進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廣佛江珠城際前期工作,加強高欄港與南沙港聯動發展,力爭伶仃洋(深珠)通道早日納入規劃建設。充分利用好機場、港口、鐵路及西江航道等大樞紐、大通道作用,大力推動灣區城市合作。

  更好發揮口岸城市功能。加快建設面向全省的進出口基地,聚焦大宗商品、電子元器件、飛機、汽車、農副產品、中高端消費品等重點產品,依托高欄港神華碼頭謀劃打造華南煤炭貿易集散中心,依托中海油珠海LNG項目建設華南綠能港,提升商品進出口配置、交易功能。強化政策創新,推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優化整合,推動廣東自貿區珠海聯動發展區、珠澳跨境工業區、高欄港綜合保稅區跨越發展,更好發揮澳珠極點輻射引領作用。

  (二)突出“制造業當家”,進一步加快“產業集聚”良好態勢

  立足建設產業大市、產業強市,把握全球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加快打造“4+3”產業集群,為“產業第一”戰略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夯實基礎,力爭全年工業投資邁上千億元臺階,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制造業產業集群。

  實施“項目落地攻堅年”行動。構建大招商工作格局,積極走出去招商。既重視引進新項目,也積極鼓勵現有項目增資擴產,優先保障重大項目用地、用能、資金等要素需求,清單化、專班化推進項目落地投產達產。直面廣大科技企業迅猛發展中出現的難點、痛點問題,加快速度、完善配套,“持續添柴燒開水”,全面建設好5.0產業新空間,讓5.0產業新空間成為珠海制造業發展的主戰場和最大增長點。支持各區立足實際、做出特色,發揮香洲區、高新區基礎設施及配套比較完善、企業相對集聚、居住環境好的優勢,快速布局一批成長性高、創新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項目和企業,強化科技企業集聚、科技人才集聚的態勢,讓創新驅動成為香洲區、高新區產業集聚、成長、裂變、爆發式增長的核心推動力;發揮金灣區、斗門區連片產業用地、廠房規模較大的優勢,以大空間、大載體牽引大項目、大產業,推動用地高效集約、上下游配套企業加速聚集,布局一批新能源等新賽道大項目,打造珠江口西岸新能源產業鏈的創新陣地,讓產業發展“成行成市”。進一步加快5.0產業新空間建設進度,緊盯目標2000萬平方米“不變樣、不停步”,重點加快藍領宿舍配套、園區配套建設,創造性優化園區運營服務,成就更多企業家的夢想,助力廣大中小企業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實現“夢想有多大,空間就有多大”!

  深入實施“產業立柱”行動。加快搭建“4+3”產業體系的“四梁八柱”,在新能源、新型儲能、集成電路、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加快引進具有龍頭企業影響力的重大項目,加快構建珠海萬億級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支點。順應廣東省正在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第三極戰略部署,加快珠海芯片特別是芯片設計產業發展。搶抓產業風口機遇,抓緊推進鋰電池材料、光伏電池、光伏組件等龍頭項目,迅速形成新能源產業集聚發展生態圈,力爭三年內打造5000億元規模的新能源產業集群,支撐珠海工業“半壁江山”。加快建立分層次的企業培育機制,加快“個轉企、小升規、規轉股、股上市”,實施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項培育工程,推動350家以上企業“小升規”。

  建設高水平產業集聚區。準確把握產業集聚發展的規律,努力打造龍頭企業引領、主導產業突出、產業鏈供應鏈支撐有力、生產生活配套完善、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的新型產業集聚區,推動園區企業、科技人才、產業工人實現“生產有效率、創新有激情、生活有樂趣”。加快建設珠海大型產業集聚區,優化珠海高新區“一區多園”建設和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做優三灶科技工業園、聯港工業園、新青科技工業園等園區,改造提升南屏科技工業園,支持富山工業園塑造5.0產業新空間核心競爭力,努力把南屏科技工業園、珠海國際健康港、富山工業園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當家”的示范園區。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改造舊園區、舊廠房。整備土地8000畝以上,其中千畝以上連片土地不少于3塊。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強化部門、行業、區域數字化發展的聯動,努力營造全市數字化一體化發展新態勢。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優化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環境,加快實施戰略性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工程,推動PCB、智能電器、打印耗材產業集群爭取省級產業集群數字化試點。鼓勵企業“上云用云”,支持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做強做大數字經濟。

  推動現代服務業提質升級。加快發展都市經濟,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加強與港澳及國際金融市場的合作,用好QFLP、QDLP等政策,重點發展跨境金融、特色金融、資金管理、保險服務,加快引進金融機構法人、區域性總部、業務總部,聯動澳門、橫琴建設“十字門金融區”,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打造廣東金融發展“第三極”。積極培育直播電商,加快建設“一站式”直播電商新空間。大力發展特色會展。集聚發展總部經濟,大力發展信息服務、科技服務、供應鏈服務、專業服務、工業設計、文化創意等生產性服務業。

  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落實海洋強國戰略,依托珠海9348平方公里海域、262個海島資源,吹響“向海圖強”進軍號角。建設萬山海域、外伶仃海域兩大國家級海洋牧場,大力發展深遠海養殖和遠洋捕撈,做強現代漁業產業鏈。依托洪灣漁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海產品交易中心,提升金融租賃、農業保險、冷鏈物流等配套服務。推進海洋重工、海上風電、物流碼頭等重點項目建設,培育招引涉海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加快創建藍海科技產業園,做強做大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材料等產業。整合國有海島物業資源,促進海島旅游和鄉村旅游聯動發展,科學開發海島、岸線資源,積極發展海釣、潛水、帆船、賽艇等水上運動。

  (三)以“科技”“金融”雙翼,助力科技企業騰飛

  建設廣珠澳科創走廊,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吸引更多科技企業集聚,形成若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產業集群。

  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信用鏈融合聯動。全面深化“金融三張網”建設,營造良好金融發展環境,促進澳珠極點金融創新。推動做好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我們認識到,中小企業“融資難”和“講信用”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推進“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中小企業“講信用、樹品牌”是兩項密不可分的同步行動,推動國企帶頭做示范、做表率,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在全社會樹立“有信用就有錢”的正確導向,促進銀企合作、金融交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豐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新實踐。進一步發揮各類金融機構集聚的澳珠極點優勢和省政府下放珠海農商行管理權的政策優勢,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實施“珠海普惠金融戶戶通”工程,讓金融“毛細血管”遍布廣大中小微企業,進入千家萬戶。用好用足科技信貸風險補償金、科技天使基金。加快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建設,打造區域性知識產權中心。

  強化示范企業引領作用。繼續實施“高企倍增”行動,年內新增高企600家以上,推動600家以上企業實施技術改造。開展核心技術攻關計劃。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培育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建設“一站式”服務平臺,發揮格力電器等企業的質量示范引領作用,鼓勵鏈主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提升質量標準。

  更好發揮科創平臺功能。支持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統籌國家戰略和地方所需,聚焦海洋科技重點研發領域開展創新,配合國家海洋局和省政府推進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建設,上半年建成港珠澳海洋風險監測預警中心。加快建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支持珠海南方集成電路設計服務中心發展。深化與大院大所合作,促進更多科研成果在珠海落地轉化。發揮中國-葡語系國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及澳珠產學研創新聯盟作用,促進境內外成果轉移及國際合作。

  加快建設青少年科普中心。發揮中國航展等重大平臺優勢,提高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科學素質。充分利用現有展館和第十四屆中國航展部分展覽精品,在珠海航展中心建設珠海太空中心,常態化展示國家航天、航空、國防領域最新成果與明星展品,打造“永不落幕”的航展、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借助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國家綜合海洋試驗場等資源,啟動建設珠海海洋科普中心,同時作為珠海科技館。

  (四)實施“市、區、鎮、村”四級聯動工程,推動全域高質量發展

  落實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切實增強區、鎮、村內生發展動力,推動珠海城鄉融合發展、全域高質量發展。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大力實施西部開發戰略,加強市級對金灣區、斗門區城市建設、園區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的協調聯動,推動優質資源向西部地區傾斜。深入推進香洲區、高新區超級創新孵化載體建設,加快推進香洲北工業區連片改造項目,推動拱北口岸商貿中心煥發新活力。推進“洪保十”片區建設,全面啟動珠海中心站(鶴洲)高鐵樞紐站開發建設。高標準推進高新區未來科技城規劃建設。

  發揮重點項目帶動作用。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帶動全社會投資,統籌推進“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推動457個項目開工、387個在建項目提速,其中,市級項目137個,區級項目568個,鎮級項目127個,村級項目12個,鎮村項目中“三農”、水利項目占43.2%。健全重點項目并聯審批機制、掛圖作戰協調督辦機制,優先保障重大項目用地、資金等要素需求,提高重大項目開工率、竣工率和達產率。

  促進全域聯動消費。加快建設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大力增加文化、旅游等高品質服務供給,集聚更多人氣。推出“全域旅游區區有網紅新熱點”計劃,重點圍繞香洲區的“情侶路”浪漫風情海岸帶和“港珠澳大橋旅游”、金灣區的“珠海太空中心”、斗門區的“嶺南大地田園綜合體”等鄉村旅游、高新區的“唐家古鎮”、鶴洲新區的“海島旅游”,聯同橫琴長隆,打造一批網紅新熱點。做大口岸、免稅經濟,打造環口岸消費帶,建設一批服務港澳青年的跨境電商直播基地。支持水上運動、內河游艇游輪、水文旅文創、濱水休閑康養等發展前景廣闊的涉水產業發展。舉辦賽車、無人機表演、馬拉松賽、沙灘音樂節等系列活動,打造情侶路魅力濱海活力帶。

  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著力穩定糧食生產,高標準建設312平方公里的斗門生態農業園。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轉型發展,加快推進集中連片內陸養殖魚塘標準化和尾水治理項目。大力發展預制菜產業,推動國聯、恒興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落地,打造預制菜產業“燈塔園區”。順應當前全國性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的高潮,支持格力電器牽頭打造1000億元規模的預制菜裝備產業聯盟,推動預制菜在珠海“接二連三”(接第二產業、連第三產業)。加快打造全國最大的海鱸交易平臺,發展數字農業、“年魚經濟”、休閑漁業等新業態,并延伸到港澳市場、國際市場。增加土地專項指標,加大市區聯動特別是市屬、區屬國企與區、鎮、村的聯動,鼓勵市屬國企全面參與各區產業園區和城鎮化建設,參與村級物業開發建設,全面鋪開“村村有物業”工作,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讓全市30萬村民增加財產性收入,進一步提升獲得感、幸福感。

  扎實推進對口支援、對口幫扶工作。用心用情對口支援西藏林芝市米林縣、米林農場及重慶巫山縣,繼續推進對口貴州遵義東西部協作和省內產業幫扶及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深化與黑河市的對口合作。

  (五)優化城市發展格局,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高度重視未來一段時間珠海人口、企業較大幅度增長的發展趨勢,把握城市發展規律,優化城市規劃建設,促進產業布局、人口布局、口岸布局、交通布局與城市格局在更高水平上相協調、相適應。

  完善城市交通網絡。加快建設三大戰略通道,打造三條與城市產業緊密銜接、高效聯動的經濟走廊,建成高品質城市發展軸帶。其中,深中通道連接線串聯高新區、香洲區、西部中心城區、富山,是直通深圳前海綜合時效最高的快速通道;港珠澳大橋連接線串聯香洲、鶴洲、高欄港和珠海西部地區,直連香港、澳門,輻射珠江口西岸廣闊地域;市域軌道環線依托珠機城際、珠斗城際、廣佛江珠城際,串聯東西城區。加快構建全市域15分鐘上高快速路網交通體系,打造“3060”通勤圈。加快興業快線南段、機場北快線等交通項目建設,建成金海公路大橋一期、鶴港高速二期、興業快線北段,動工建設珠峰大道快速化提升工程。今年建成珠機城際二期,實現香洲拱北到珠海機場30分鐘輕松到達。年內完成香海大橋西延線先行段主體工程,京珠高速連接線快速化改造工程實現主線貫通。開工建設珠海大道、九洲大道、人民路等快速化提升工程。加快建設珠海機場綜合交通樞紐。

  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深入實施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里子”工程,以“繡花功夫”持續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加大公共資源統籌力度,新增公共停車位1.9萬個,其中新建智慧停車場35處、新增公共智慧停車位1.3萬個。新建市政燃氣管道30公里,開工改造65個老舊小區項目,整治一批內澇點。提升垃圾分類質效,推動建設環保生物質熱點工程三期和生活垃圾轉運站項目。加快“城市之心”等項目建設,打造更多城市公共空間。科學有序推進城中村改造。加快洪灣二期天然氣熱電聯產等骨干電源項目,推進臨港、依海二期等氣電項目前期工作。提升糧食安全保障水平,建成珠海中心糧庫(二期)。加快推進梅溪水廠、唐家水廠建設。系統推進小林聯圍、乾務赤坎大聯圍、白蕉聯圍海堤提升工程,加快病險水閘重建和重點堤段提升。

  涵養城市文化氣質。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深入挖掘文化資源,規劃建設珠海歷史文化遺產游徑線路,積極申報歷史文化名城。優化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文化站、村居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建設特色公共文化空間,打造一批“城市書房”“小劇場”等城市文化新地標。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珠海”。舉辦珠海藝術節、華語紀錄電影大會、珠海市民藝術薈等文化活動。大力支持精品創作,打造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原創文藝精品。持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扶持國有文化企業集團做強做大。做好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推動文化產業加快發展。

  啟動第十五屆中國航展籌備工作。2024年11月第十五屆中國航展將在珠海舉行,我們要積極履行好中國航展執委會單位職責,加強與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中國空軍等15家主辦單位的溝通聯系,大力推動軍民融合,拓展合作空間。實施航展場館優化提升“六大工程”(新建珠海太空中心新館、航展中心綜合館和航空航天館,建設地面停車下沉工程、金鳳臺擴建工程,新建無人船動態演示區、斗門蓮洲機場無人機飛行區)。舉辦首屆亞洲通用航空展(11月23-26日),實現“雙年看航展,單年看通用航空展”。

  (六)建設綠美珠海,加快低碳發展

  深入貫徹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工作部署,實施綠美珠海建設“九大行動”,創造性實施“美麗中國”珠海實踐項目。

  加快綠色轉型發展。珠海擁有良好的生態基礎,我們要順應時代潮流,加快培育低碳零碳負碳等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和光伏設備產業,布局發展智能電網產業,推動光伏等新能源有序并網。以富山工業園的新能源領軍企業及周邊區域為載體,規劃建設零碳科技城。加快推進9個省級以上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全市新建民用建筑保持100%達到綠色建筑標準。倡導綠色出行,力爭電動巡游出租車和網約車占比超70%。嚴格落實“三區三線”,強化綠色規劃管控。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美麗中國”珠海實踐,建成一批示范項目。持續開展顆粒物和臭氧協同防控,確保空氣質量保持全國前列。推進水環境治理攻堅,加快推進3座工業污水處理廠和蓮洲水質凈化廠建設,實現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推動污水處理水量和濃度“雙提升”。推進受污染土地安全利用,加強土壤與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

  科學精準擴綠增綠。加快打造城市森林,構建完善全市域生態公園、城市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四級城鄉公園體系。做好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復審迎檢工作。在“護綠”上下功夫,優化林分、改善林相,提升森林城市生態價值。用好鄉土樹種開展植樹造林,因地制宜擴大闊葉林、混交林種植面積,高質量完成年度植樹造林任務。開展“人人動手、綠美珠海”活動,讓大自然之綠、之美不僅體現在珠海的山川河海,也體現在千家萬戶,在身邊、在眼前。

  實施生態保護修復。統籌推進生態修復六大任務,開展紅樹林生態修復、海岸線修復和海洋生態屏障建設,示范建設一批美麗海灣,實施各類排洪渠生態廊道等水生態修復工程,系統開展礦山石場生態修復。

  (七)深化全齡友好型城市“三大工程”,更好滿足市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珠海是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過去五年,珠海小學生人數增長18.3%、各類人才總數增長55%,充分展現了珠海對人口的吸引力、凝聚力。我們將深化實施“三大工程”,持續優化公共服務供給,深化港珠澳民生融通,努力把每個人的幸福都融入到珠海經濟社會發展圖景中。

  深化實施“珠海英才計劃”。開展產業創新高層次人才倍增、創新創業團隊倍增、青年人才倍增等行動。支持用人企業自主開展人才評定,優化“英才卡”服務機制,完善人才安居、子女教育、金融支持等全方位服務保障體系,營造人才友好發展生態。積極舉辦各類創新創業賽事,推動形成尊重科學、重視人才、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

  深化實施年輕人、產業工人、新市民“有業有住有家”計劃。加快構建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就業體系、住房保障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全面落實“產業第一”戰略,大力發展產業,為年輕人、產業工人、新市民拓展就業空間和職業成長空間。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建設高水平職校。抓好在職培訓,繼續實施中小企業員工培訓“百萬行”三年行動計劃,全年再培訓40萬人次。創新開展“行行出狀元”工程,讓職業院校的學生有前途、有榮譽、有機會,“點燃一片,拓展成才新賽道”。抓好職業教育改革,謀劃推出“珠海產業新工匠培育工程”,與行業協會、行業龍頭企業等合作廣泛建立各層次的“工匠學院”,支持格力職業學院等民辦職校、培訓中心建設,面向高校畢業生進行3-6個月實訓,訂單式精準培養緊缺產業工程師,讓“產業工匠”成為珠海“制造業當家”的亮麗名片,讓珠海成為廣大產業工人的安居樂業之家!

  深化實施“一老一小”優養優育計劃。讓五湖四海的人才到珠海安居樂業,需要解決后顧之憂。要統籌推動老齡事業發展,加快養老服務設施的規劃建設,推進老齡友好型社區、老年友好型醫療機構建設,開展老年人關愛服務行動。推行“托幼一體化”服務發展模式,加快建設示范性托育服務機構,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托育機構。

  提升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加快推進基礎教育學位攻堅行動,新建(改擴建)學校48所,新增公辦學位不少于3.2萬個。加強與北師大合作,實施基礎教育“名校名師倍增”工程。加快“健康珠海”建設,支持市人民醫院建設高質量省級區域醫療中心、中大五院建設省級高水平醫院,推動省中醫院珠海醫院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支持遵醫五院打造西部醫療高地。推進基層衛生人才“區管鎮用”改革,加強醫聯體和院辦院管的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建設。加強群眾體育工作,推進體育中心整體升級改造工程,建成全民健身綜合訓練館。強化社會保險擴面征繳,穩步提高社保待遇水平,實施靈活就業和新業態從業人員參保辦法。加快推進社保經辦服務數字化轉型,實施“珠澳社保服務通”。推進門診共濟保障改革,持續完善高血壓、糖尿病“兩病”門診用藥保障機制。健全分類分層的社會救助體系,推動生活型救助向綜合型服務延伸。推進無障礙城市建設。發揮好市安居集團等國企作用,加強全市資源統籌,年內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不少于2萬套。扎實辦好十件民生實事。

  鞏固軍政軍民團結。加強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強化軍民融合、雙擁共建、國防教育、人防海防等工作,努力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十連冠”。

  (八)統籌發展和安全,營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

  加強源頭治理和風險防范,筑牢城市安全底線,把安全發展貫穿發展各領域全過程。

  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認真做好新階段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落實“乙類乙管”要求,完善分級診療機制,保障好群眾的就醫用藥,著力保健康、防重癥。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踐行“健康珠海”行動。

  提高安全生產監管水平。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繼續開展安全生產和消防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加強道路交通、城鎮燃氣、自建房、危化品、消防、水上交通和漁業船舶等重點領域安全監管,強化高層建筑、塔吊、村鎮工業園等隱患排查整治。增強應急救援、全災種保障能力,構建覆蓋全域的風險智能監測感知網絡。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全方位構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機制,未雨綢繆保安全。同時,科學認識風險,發展金融不是追求零風險,而是在風險可控和及時防范化解風險的基礎上實現“資金融通、錢生錢”。加強金融風險監測預警,發揮珠海市地方金融風險監測中心作用,抓早抓小,在促進金融大發展的同時有效防范化解風險。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推動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深入推進平安珠海法治珠海建設。因地制宜傳承與發展好“楓橋經驗”,推動基層矛盾糾紛信訪問題多元化解。加強村(社區)組織動員能力建設,提升基層治理網格化、精細化、信息化水平。推動物業管理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構建物業管理長效工作機制,特別是要解決好“無物業管理小區”等問題。強化協作聯動和綜合治理,分級分類做好出租屋管理。積極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加快建設鎮街社會組織樞紐平臺。繼續推進常態化掃黑除惡,依法嚴懲電信網絡詐騙、跨境賭博、偷渡走私等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犯罪行為。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九)推進“集成式”改革,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認真落實市委各項決策部署,努力建設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廉潔政府。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嚴格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強化法治思維,全面提升政府依法履職能力。扎實推進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嚴格落實“一崗雙責”,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嚴肅廉潔紀律和財經紀律,加強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的監督,堅決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深化糾治“四風”。加強審計監督、統計監督,認真做好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緊緊圍繞“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統籌好國企、土地、財政三大資源,打通與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聯動渠道,提高地方政府服務企業和推動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優化珠海機場、珠海港、廣珠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管理機制,理順市、區兩級港口管理體制。深化財政預算管理改革,用好“大刀隊”機制,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的預算審查。推動全市國有物業資產“一盤棋”,盤活用好低效、閑置資產。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深入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推進政府規則再造,對政府現有政策制度進行梳理,全面構建信用激勵與約束機制,強化政策引導與服務,努力在珠海營造“鼓勵創新”“支持各類企業發展”政策環境。

  以政府“自我革命”優化企業服務。政府各級各部門要深入了解產業動態,傾聽企業聲音,進一步穩預期、強預期,全面落實援企惠企穩企安企政策措施,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支持各類企業發展”就是要為企業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優質服務,圍繞“聚神、聚焦、聚力、聚氣”,在土地使用、廠房租賃、物流倉儲、辦公樓群、產業園區、政府審批備案等方面給予服務支持、配套支持、經營支持、運營支持,方式靈活多樣,凡是投資客商需要咨詢、商洽的各類事宜,隨時可以線上線下聯系政府及相關部門,讓“一站式”全方位優質服務成為珠海發展的強大動力。同時,我們還要打造一支“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勞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政府系統干部隊伍,為珠海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以“強黨建、強授權、強激勵、強監督”提高國企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以“法治、信用、質量、人才、數字化、品牌”六大工程促進各類企業發展,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支持外企扎根發展,努力形成國企有擔當、民企有活力、外企有信心的良好局面。鞏固提升市、區、鎮(街)服務企業、服務居民的好做法好機制,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府工作效能。一個地方的發展,短期靠政策、中期靠人口、長期靠服務!今年我們將全面推進政府流程再造、規則再造,全面提升珠海的政府服務水平,把“珠海政府服務”打造成為與“珠海情侶路”“港珠澳大橋”“中國航展”一樣聲名遠播的珠海品牌,促進“產業第一”走深走實,把珠海建設成為創新企業集聚的“產業森林”、五湖四海人才集聚的“美好家園”,豐富“青春之城、活力之都”內涵,打造“珠海:百島之市、年輕人夢想之地”城市品牌。

  各位代表!充滿希望的2023年,“產業第一”是珠海最堅定的前進方向,這一年是珠海騰飛轉型升級邁向“倍增快車道”的關鍵一年,光榮與夢想同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站在這樣一個新的起點上,讓政府每一個公職人員攜手并肩、滿懷信心、搶抓機遇,以專業、專注、專心的態度,創新、創意、創造的理念,打造珠海“制造業當家”創新品牌,力爭2-3年內實現珠海“規上工業企業倍增、百億工業企業倍增、高新技術企業倍增、外貿倍增”,進入工業總產值“萬億俱樂部”,在珠海高質量發展中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道固遠,篤行可至;事雖巨,堅為必成。”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高質量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附件

  名詞解釋和有關情況說明

  1.5.0產業新空間:指適應新形勢、賦能新技術、承載新產業,契合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的新型載體,具有快速承接并賦能中小微科技型創新型企業的顯著特點,是規避產業生命周期,推動工業用地高效使用,有效構建集群化供應鏈和生態鏈體系,塑造新的區域競爭優勢,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探索。其標準包括低租金、高標準、規模化、配套全、運營優五點。

  2.“澳車北上”:指澳門機動車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入出內地。

  3.“港車北上”:指香港機動車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入出內地。

  4.“4+3”產業集群:指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與健康4大主導產業,以及智能家電、裝備制造、精細化工3大優勢產業。

  5.“雙容雙承諾”:“雙容”就是對企業容缺、對政府容錯,改“先批后建”為“先建后驗”,允許企業在缺少非關鍵性材料的情況下開工建設;對審批責任單位和個人,只要其依法依規履行監管職責,且沒有與其他單位和個人串通惡意侵害公共利益和牟取私利的,免于追究相關行政和法律責任。“雙承諾”就是企業向政府承諾、政府向企業承諾,企業按照承諾清單在項目主體工程完工前補齊材料;政府按照承諾清單依法實施事中、事后監管,做到既不監管缺位,也不越權監管、加碼監管。

  6.“大刀隊”:指珠海市政府性資金事前績效評估領導小組,其職責主要是嚴格落實過“緊日子”要求,通過組織專業隊伍對重大項目和重大政策開展事前績效評估,集約政府資源,把每一分財政資金都用在刀刃上,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

  7“一網統管”:依托一體化政務大數據中心整合各類數據資源,搭建通用平臺,實現一網統觀全省、一網統連指揮、一網統籌決策。

  8.金融“三張網”:一是發展豐富多樣的金融機構,優化金融“毛細血管”,打造通達四方的金融“血管網”;二是推動大數據信用平臺和信用體系建設,打通信用體系與數字政府“一網統管”平臺、社會治理網格化的全面聯接,打造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信用網”;三是加強法治建設,強化市場主體的法治意識,打造公平公正的全社會“法治網”。

  9.“三大戰略通道”:指對接深中通道戰略通道、對接港珠澳大橋戰略通道和市域軌道環線戰略通道。

  10.“廣珠鐵路熱點連接計劃”:指推動廣珠鐵路運營業務往資源豐富、潛力巨大的熱點區域、熱點設施、熱點客戶連接,打造更多的合作點、更大的業務量、更好的績效空間,解決廣珠鐵路公司一攬子問題,保證廣珠鐵路2023~2025年連續三年貨運量增長率達到20%,2025年貨運量較2021年翻番,達到2420萬噸,實現現金流平衡;2027年貨運量達到3200 萬噸,實現盈虧平衡目標的系列舉措。

  11.“三區三線”:“三區”是指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三種類型的國土空間。“三線”分別對應在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三條控制線。

  12.“十大專項行動”:指珠海市2022年實施的,由市領導牽頭領辦的推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十大專項行動,包括無物業小區管理提升行動、消防設施補缺達標行動、停車亂象整治行動、建筑工地文明施工行動、空中纜線治理行動、市容市貌“三清”行動、公益廣告規范提升行動、文明養犬提質擴面行動、行人過街行為規范行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建設行動。

  13.“經珠港飛”:指珠海-香港機場國際客運聯程轉運項目,具體為通過港珠澳大橋陸路接駁,國內旅客經由“國內出發地-珠海機場-港珠澳大橋-香港機場-國外目的地”飛往國外,國際旅客經由“國外出發地-香港機場-港珠澳大橋-珠海機場-國內目的地”前往國內,以實現雙向引流,促進兩地機場協同發展。

  14.“東進東出、西進西出”:粵港跨境物流按照“東進東出、西進西出”進行組織。長期以來,粵港跨境貨運的貨源和服務配套都在珠江東岸,粵港跨境物流“東進東出”已成為行業默認的首選和最優選項。與東岸大規模的產業、充足的貨源相比,珠江西岸產業規模較小、貨量少,導致“西進西出”的物流需求明顯不足,推動粵港跨境貨物運輸“東進東出、西進西出”格局均衡發展需要一定時間。

  15.“接二連三”:預制菜被認為是一場“農業革命”,用工業的方法來做農業,一頭連著產地田頭,一頭連著市場餐桌,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對促進創業就業、消費升級和鄉村產業振興具有積極意義。

  16.“3060”通勤圈:指中心城區30分鐘時空圈全覆蓋,高峰時段東西城區60分鐘互達。

  17.“里子”工程:指珠海市計劃于2023年實施,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抓手,著力解決一批群眾關注度高、迫切要求解決,與城鄉環境面貌、社會文明程度、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城市管理基礎性問題,包括背街小巷提升工程、沿街商鋪規范管理工程、停車設施開源挖潛工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物業管理質量提升工程、空中纜線源頭治理工程、消防通道規范暢通工程、文明實踐提質升級工程、電動自行車規范管理工程、環境衛生精細管理工程。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珠海市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2月8日 黃志豪)

2023-03-22 14:14 來源:珠海市政府網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