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3年1月7日在廣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廣州市市長 郭永航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2年工作回顧
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對團結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而奮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2022年也是對廣州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一年。在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親切關懷下,國務院印發了《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批復同意設立華南國家植物園,賦予廣州新的重大機遇、重大使命,全市上下更加深刻感受到總書記、黨中央對廣州關懷之深、期望之高,廣州肩負使命之大、責任之重。
過去一年,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以及疫情超預期因素沖擊,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正確領導下,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毫不動搖堅持“兩個確立”、堅定不移做到“兩個維護”,堅決扛起推動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的使命任務,緊緊圍繞迎接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這條主線,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新一屆政府實現良好開局。重點做了以下工作:
(一)動真碰硬推進整改落地落實。堅持把抓好大規模遷移砍伐城市樹木問題整改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全力推動整改走深走實,確保整改成果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的檢驗。突出抓好政治整改。成立全市整改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掛牌成立老城市新活力研究院,持續深化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時常對標對表,及時校正偏差,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突出抓好思想整改。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悟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及總書記關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樹立正確政績觀、城市工作等重要論述精神,進一步增強宗旨意識,樹牢生態文明理念,厚植人文情懷,強化法治觀念,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堅持以黨的創新理論統領和指引廣州各項工作,更好把總書記教給的立場觀點方法貫徹到城市工作全過程各領域。突出抓好作風整改。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尊重群眾情感,回應群眾關切,接受群眾評判,引導組織專家學者、代表委員、公眾等多方參與推動和監督整改,推動讀懂廣州、熱愛廣州、奉獻廣州成為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心聲,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突出抓好能力整改。堅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慎重決策、慎重用權,制定“一項目一檔案、一項目一方案”整改措施,165項整改任務中立行立改任務全面完成,5個城市公園、87條道路和12個社區整改總體通過驗收評估,24項行政許可事項收回市級管理,城市治理能力水平進一步提升。突出抓好制度整改。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及時推動修訂綠化條例等法規,市區兩級制定科學綠化等制度文件236份,完善城市規劃、文物管理、歷史文化名城等機構運作,優化林業園林管理體系,推動2806個村居將生態保護、延續歷史文脈等內容依法納入村規民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制度更趨健全完善。
(二)凝心聚力推動經濟穩健發展。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強化創新引領作用,推動經濟穩定恢復、穩中提質。扎實推進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不斷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以“鏈長制”和工作專班形式抓產業鏈供應鏈,入選國家首批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國家首批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汽車產量突破300萬輛、穩居全國城市第一。推動華星光電T9、現代氫能、廣汽豐田五線等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國產大型超高清視頻轉播車實現產業化,工業投資超1230億元,同比增長12.6%,連續四年穩定在千億元以上,其中制造業投資超980億元,增長21.5%。推進國家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試點建設,新增8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2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55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全球“燈塔工廠”,培育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各7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1%,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61.6%、提高0.8個百分點。科技自立自強上新水平。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名躍居全球第十。廣州實驗室重大科研任務取得顯著進展,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入軌運行。人類細胞譜系、冷泉生態系統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航空輪胎大科學裝置項目竣工。獲批啟動實施人體蛋白質組導航國際大科學計劃。新增高水平企業研究院15家,生物醫藥與新型移動出行未來產業科技園納入全國首批試點。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首次突破10萬件,增長26%,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23萬家、創歷史新高。新增全球“獨角獸”企業9家,增量居全國各大城市第一。扎實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市建設,國家、省重點人才工程入選數再創新高,發放人才綠卡1890張。穩步推進重點項目建設。780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超4000億元。獲批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928.6億元、創歷年最高,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簽約項目35個、投放規模241.32億元。簽約注冊投資總額100億元以上項目26個。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啟動建設大灣區跨境理財和資管中心,新增上市公司19家。獲批國家數字人民幣等3個試點,廣州期貨交易所首個交易品種工業硅掛牌上市。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超67%。建設6個信創行業適配中心,廣州數據交易所掛牌運行。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超3600億元,增長1.7%。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天河路、北京路商圈獲評全國示范智慧商圈。廣交會展館四期建成投用,展覽規模和場次居全國首位。市級財政資金發放消費券1.3億元,舉辦中華美食薈、國際購物節、國際美食節、羊城夜市等品牌促消費活動。直播電商等新業態蓬勃發展,網店鋪數、直播場次、主播數量均居全國第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3萬億元,增長1.7%,增速居一線城市前列。千方百計幫助市場主體減負紓困。制定“穩經濟152條”等政策措施,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近1000億元。實施專項金融紓困政策,制造業貸款余額增長27.5%,小微貸款余額增長19.2%。市場主體315.55萬戶,增長3.9%。
(三)乘勢而上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搶抓《南沙方案》出臺重大歷史機遇,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釋放發展動力和活力。舉全市之力推進南沙開發開放。出臺落實《南沙方案》“1+3”政策體系。南沙港澳居民個人所得稅、15%企業所得稅、高新技術企業延長虧損結轉年限優惠政策落地,獲批開展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成功爭取新增100億元專項債額度單列。建立香港科學園南沙孵化基地,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正式開學。增強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深化跨境理財通、科研物資跨境自由流動等試點。建成50個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新增1所港澳子弟學校、18個港澳子弟班。廣州實驗室、鵬城實驗室在廣深兩市互設基地。推進廣佛、廣清、廣梅、廣湛等區域合作,高水平建設廣州都市圈。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三大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中新知識城等4個片區納入自貿區聯動發展區。黃埔區入選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獲批開展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大力發展跨境電商、數字貿易、保稅加油、平行汽車進口等新業態,中歐班列開行656列,增長2.4倍。成功舉辦國際金融論壇、國際投資年會、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十周年慶祝大會等國際會議。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09萬億元,增長1.1%,實際使用外資超570億元,增長5.7%。以優化營商環境為重點深化改革攻堅。推進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實施營商環境5.0改革,50項改革舉措在全國復制推廣,電子政務等3項指標代表國家向世界推介。12345熱線獲評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率先開展最具獲得感改革案例評選。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沖刺收官,企業經理層成員全部實行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雙百企業增至6家、科改示范企業增至4家。
(四)強基固底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堅持尊重城市發展規律,強化規劃引領和剛性管控,構建城市活力評價指標體系,劃定啟用“三區三線”,不斷提升超大城市規劃建設治理現代化水平。鞏固提升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功能。白云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首個項目封頂。南沙港區四期投入自動化調試,廣州港環大虎島公用航道工程投入試運行。地鐵22號線首通段、7號線一期西延段開通運營,新增地鐵運營里程31公里、總里程達621公里。廣佛環線佛山西至廣州北段開工。建成廣連高速二期等13個道路項目和11個斷頭路瓶頸路貫通工程。承接珠三角城際軌道建設運營。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治理。堅持黨建引領城中村綜合治理,完成15個舊廠房“工改工”微改造、49個老舊小區改造,治理違法建設2557.82萬平方米。擦亮“穗好辦”“穗智管”品牌,新建5G基站1.36萬座,人工智能融合賦能中心掛牌。入選全國首批創建“新城建”產業與應用示范基地城市,完成“新城建”項目42個,智慧城管、智慧水務、智慧交通建設取得新成效。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制定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政策,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超1倍,新開工綠色建筑超3000萬平方米,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成交額居全國首位。PM2.5全年每天達標,平均濃度創新低,在國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優;累計完成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350條,建設達標排水單元2萬個,20個地表水考核斷面全面達標;建成5座資源熱力電廠二期項目,清理“散亂污”場所2049個,獲批全國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造林與生態修復4.1萬畝,新增口袋公園52個、碧道200公里,建成珠江沿岸品牌示范段11.7公里,南崗河入選國家首批幸福河湖建設項目。
(五)用心用情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堅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民生領域財政支出達2100.3億元,增長3.6%,十件民生實事按時保質完成。切實兜牢基本民生底線。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3.3%和5.1%。“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羊城行動培訓28.16萬人次。建成首批村居(社區)就業驛站62家,城鎮新增就業30.55萬人。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建成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2975個,發放退役軍人優待證19.1萬張。穩步提高城鄉低保、退休人員養老金和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推動長護險、穗歲康提質增效,完成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改革,城鄉居民醫保覆蓋持居住證的非戶籍人員。廣式養老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頤康服務站覆蓋53%村居,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覆蓋全市鎮(街),特困、孤寡等八類特殊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7602套,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3萬套,舊樓加裝電梯數量穩居全國首位。來穗人員積分制入戶指標大幅增加。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新增公辦基礎教育學位14.5萬個,完成75所“公參民”學校治理。義務教育教職工編制全面達標。“雙減”工作走在全國前列。首批2所職業院校進駐廣州科教城,廣州醫科大學納入“雙一流”建設高校。廣州成為2022年度唯一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學習型城市網絡會員的中國城市。全力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入選全國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廣州呼吸中心、廣醫三院黃埔院區、市婦兒中心增城院區等投入使用,中大附一南沙醫院建成,市針灸醫院掛牌。強化應急醫療救治能力建設,市財政首批投入經費6億元,支持省部屬、市屬三級醫院設置綜合重癥監護室,可轉換重癥床位數占總開放床位比例超過8%,成立10個區域急救醫療中心。村衛生站“一元錢看病”覆蓋率97.1%,“四級”公共衛生委員會工作初見成效。大力提升文化綜合實力。團一大紀念館建成開放,完成打造15分鐘文明實踐服務圈。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廣州文化館新館、粵劇院新館等文化新地標投入運營,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王墓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電影《中國醫生》等2部作品入選中宣部“五個一工程”,話劇《大道》等4部作品斬獲文華獎、群星獎。永慶坊獲評首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長隆旅游度假區、廣州塔入選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群體通”上線廣州各類體育場館640家,廣州運動員實現首次參加冬奧會,組團參加省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獲團體總分、獎牌總數、一等獎三個第一,實現六連冠。推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獲珠三角核心區四連冠,15項專項工作中6項全省第一。國家“菜籃子”考核再獲優秀。培育壯大6條都市現代農業產業分鏈,新增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15個,增城荔枝入選全國農業品牌精品。建成美麗鄉村群21個、精品新鄉村示范帶7條,9成以上行政村達到省定美麗宜居村標準。農村集體產權流轉管理服務平臺累計交易總額超3000億元,居全國各大城市首位。深入推進東西部協作和對口幫扶、支援、合作等工作,撥付幫扶資金超40億元,啟動幫扶項目2193個,幫助銷售農產品228億元。
(六)居安思危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持續開展維護政治安全專項行動,做好重大活動和敏感節點安保維穩工作,切實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全力維護經濟金融安全。穩妥處置高風險類企業,精準處置房地產、P2P等重點領域風險,高質高效完成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切實保障糧食安全,建成高標準農田2.97萬畝,撂荒耕地復耕復種4658畝,糧食播種面積、產量實現只增不減。加強能源電力保供,粵電花都熱電聯產等項目建成投產。堅決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創新設立市域社會治理“紅棉指數”,建成最小應急單元2.3萬個、“廣州街坊”群防共治隊伍410支,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2.8萬個,網格事件辦結率99.5%,基層治理“五社聯動”實踐經驗在全國推廣。縱深推進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嚴厲打擊整治突出違法犯罪,刑事警情和立案數分別下降3.9%、9.3%。有效保障城市運行安全。深入推進重點行業領域大檢查大督查行動,整改各類隱患70.7萬處,處置易澇風險點488宗,排查自建房214萬棟、高層建筑3.56萬棟次,電梯應急處置水平保持全國領先。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成功防御多輪強降雨和“馬鞍”等臺風,海綿城市示范建設獲中央績效評價最高檔。防災減災救災體系不斷完善,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亡人數分別下降19.2%、13.2%,連續10年沒有發生重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七)持之以恒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縱深推進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切實把“兩個確立”轉化為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不折不扣貫徹落實總書記、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法治政府建設走在前列,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各級人大代表建議547件、政協提案461件,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法規草案12件,制定修改政府規章8件,廢止政府規章3件,在全國率先制定法治鎮街指標體系,政府透明度、財政透明度均排名全國第一。勇于自我革命,以釘釘子精神糾治“四風”,嚴格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動審計監督全覆蓋,扎實做好督查督辦,堅持常態化過緊日子,政府作風持續轉變。此外,貿促、供銷、統計、保密、檔案、參事、文史、修志、對臺、僑務、仲裁、信訪、婦女兒童、殘疾人、慈善、紅十字會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各位代表!三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攬全局、科學研判,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政策,我國新冠病毒感染率和死亡人數長期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在病毒最兇猛的階段有效保護了14億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2020年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2021年經濟總量占全球比重超過18%,2022年以來國民經濟總體延續恢復態勢,最大限度減少了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實踐充分證明,黨中央確定的疫情防控大政方針是完全正確的,防控政策是科學有效的,防控效果也是最好的,真正做到了以戰略的穩定性、措施的靈活性有效應對了病毒變異和疫情形勢的不確定性。
三年來,廣州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堅持科學精準處置疫情,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筑起了同心抗疫的鋼鐵長城。去年10月以來,我們先后遭遇了南沙、花都、白云等區聚集性疫情,特別是海珠區疫情在局部地區集中暴發,持續時間之長、感染病例之多、應對難度之大三年來前所未有,靠著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國家工作組全程指導,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統籌指揮,靠著兄弟城市風雨同舟、傾力相助,靠著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積極配合和無私奉獻,我們始終將疫情控制在局部區域,為全省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基礎性貢獻。回顧這場大戰大考,難忘的是全市醫療機構和廣大醫務工作者白衣執甲、逆行出征,難忘的是基層工作者日夜奮戰、嚴防死守,難忘的是廣大公安政法干警義無反顧、沖鋒在前,難忘的是全市黨員干部頑強拼搏、砥礪前行,而最難忘的,是廣大市民群眾以強烈的主人翁意識,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戰爭,團結一致、顧全大局、咬緊牙關、默默堅守,筑牢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線。廣州這場驚心動魄、艱苦卓絕的疫情防控攻堅戰,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筑就了堅固屏障,為提升應急醫療救治能力搶來了寶貴時間,為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贏得了戰略主動。事實證明,歷經風雨而堅韌不拔的廣州不愧為英雄的城市,直面困難而勇毅前行的廣州人民不愧為英雄的人民,我們將永遠銘記廣州人民的非凡勇氣和英雄壯舉,將疫情防控中煥發的昂揚斗志轉化為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各位代表!奮斗充滿艱辛,成就令人鼓舞。過去一年我們經受了世界變局加快演變、新冠疫情沖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多重考驗,實現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根本在于習近平同志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也是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正確領導下,戮力同心、砥礪奮進的結果,是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個崗位上辛勤工作、無私奉獻的廣州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駐穗單位,向駐穗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向關心和支持廣州現代化建設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致以誠摯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項,在復雜嚴峻形勢下更加凸顯:全球疫情蔓延、地緣政治沖突持續對產業鏈供應鏈造成較大沖擊,零部件就地就近配套不足,零售、交通、文旅等接觸性行業恢復緩慢,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科技創新能力和效率不高,創新鏈產業鏈融合有待深化,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尚未完成,改革創新意識和能力仍需進一步增強;城市治理能力與超大城市發展方式轉變要求還不相適應,重點企業風險隱患仍待化解,污染防治攻堅成果不夠穩固,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義務教育學位階段性、區域性不足,基層醫療能力短板需要補齊,群眾在托育、住房、養老等方面還存在不少難題;部分政府工作人員缺乏擔當精神,斗爭本領不強,腐敗問題仍然禁而不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仍較突出,也發生了省運會假球事件;另外,去年10月以來的疫情處置暴露出城中村綜合治理的頑瘴痼疾,以及極端情況下城市運行保障和應急管理體系的短板弱項。以上這些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二、2023年工作安排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時代號角。在完整、準確、全面領會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中,我們進一步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的崇高使命是廣州奮進新征程的根本遵循,進一步深刻領會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對廣州地位、方位、定位的科學判斷和戰略意圖,進一步深刻領悟只有把廣州的事放在黨和國家大局中去思考、謀劃和推進,以擔當顯格局、以貢獻論英雄,才能在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大潮中造就輝煌、取得榮光。踏上新征程,我們必須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牢記總書記賦予的使命任務,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及市委決策部署,立足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大灣區核心引擎、省會城市的戰略定位,向著新的奮斗目標出發,為全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作出應有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大潮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國際環境動蕩不安、發展形勢錯綜復雜,疫情連續作戰之艱、經濟下行壓力之大、矛盾風險疊加之重、市場主體經營之難,都給今年工作增加了不確定性。非常之時,必行非常之舉,成就非凡之功。我們要篤定信心、穩中求進,切實把高質量發展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和總抓手,把聚焦高質量發展作為強烈共識和重要方法論,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更好統籌經濟政策和其他政策,更好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更好統籌當前和長遠,大抓經濟、大抓產業、大抓投資、大抓招商,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以高質量發展的步步推進贏得廣州現代化建設的節節勝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生動實踐充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光明前景!
2023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廣州路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舉全市之力推動南沙開發開放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高質量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3.2%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有效防范經濟金融風險。
我們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狠抓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推動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政策措施向實體經濟傾斜、工作力量向實體經濟加強,筑牢經濟行穩致遠、贏得競爭主動的根基。
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實施先進制造業強市戰略,建設“兩城兩都兩高地”,著力推動“3+5+X”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鏈集群發展,加快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近地化園區布局建設,支持互聯網龍頭企業擴大產業布局,全力打造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軟件和信創、時尚產業、文化創意等8個萬億級產業鏈群,超高清視頻和新型顯示、現代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綠色石化和新材料、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新能源等13個千億級產業鏈群,以及一大批百億級產業鏈群,形成“萬千百”規模化產業鏈群梯隊。發揮“鏈長制”和工作專班作用,推進國家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強化產業鏈協同創新,促進制造業領域自主創新和成果產業化應用。落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三年行動,推動重點行業領域開展項目、技術和供需對接,鼓勵“鏈主”企業開放應用場景和產品配套,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開展“四化”平臺賦能企業提升專項行動,建設一批典型場景和示范園區,推動317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創建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打造更多國際知名品牌。
高標準打造產業發展載體。構建“一核引領、一廊貫通、三區五極、多園支撐”產業發展新格局,塑造集約高品質產業空間。支持中新知識城建設創新拓展區、打造“三集群兩高地”。提升廣州科學城、國際生物島、中大國際創新生態谷、天河智慧城、白云湖數字科技城、海龍圍科創區、花果山超高清視頻特色小鎮等創新節點能級,帶動全域全面起勢。加大重點功能區土地出讓,增加滿足“拿地即開工”條件用地供應,推進新型產業用地有效供應,分批次有步驟推進村鎮工業集聚區改造,推動產業園區通用廠房、科研大樓、員工宿舍、基礎設施一體建設。加快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產業導入,深化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建設,鼓勵新技術、新產品率先示范應用。
加大市場主體培育扶持力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提振民營企業信心,健全常態化聯系服務民營企業機制,加快推進企業合規建設,支持民營科技園改革創新發展,深入創建“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范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推進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進職業經理人改革,力爭完成1-2家上市公司并購和2家左右市屬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開展新一輪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專項行動,進一步加大企業上市資源培育力度。落實助企紓困措施,抓好企業服務、經濟運行監測、小升規等工作,加大普惠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等政策力度,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弘揚企業家精神,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完善政策和制度環境,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
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能級。出臺金融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加大對金融業的扶持力度,吸引金融機構總部、區域總部、金融交易平臺集聚發展。推動金融數字化綠色化國際化轉型,爭取將廣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升級為示范區,拓展數字人民幣示范應用,推進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和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高標準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大灣區跨境理財和資管中心。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高端專業服務業。實施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建好廣州數據交易所,探索數據資產化。加快建設中國人工智能(廣州)產業園等一批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項目,推動信創行業適配中心建設,培育壯大數字產業集群。推進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設,促進工業設計創新發展,打造廣州設計之都等高端產業服務平臺。創建全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
(二)堅持擴大需求、暢通循環,全力以赴穩定經濟增長。充分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不斷拓展對外經貿合作,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大抓有效投資潛力釋放。以重大關鍵項目牽引投資增長,安排市重點項目800個,年度計劃投資3785億元,帶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力爭全年投資總量突破1萬億元。加快項目開工進度,做到應開盡開、能開早開。把握好時、度、效,優先安排能迅速形成實物工作量和現實生產力的重大項目,重點推進機場、客運樞紐、軌道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力爭基礎設施投資超2500億元;推進增芯半導體、廣汽自主電池等重大制造業項目,力爭工業投資超1800億元;加快廣州新中軸線(海珠)片區、廣州火車站片區、羅沖圍片區等區域連片提升改造,力爭城市更新投資超2000億元。完善重大項目并聯審批要素保障機制,用足用好政策性金融工具、專項債,建立健全滾動接續的項目儲備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維護,組建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基金,爭取地鐵3號線等項目納入基礎設施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試點,推動存量資產證券化,營造“天下資本投廣州、投資興業在廣州”的生動局面。
大抓“五外聯動”發展。完善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體系,落實外貿發展一攬子政策。繼續擦亮廣交會名片,建設南沙、黃埔國際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創建知識城綜合保稅區,開展離岸貿易先行先試,推進市場采購擴區拓品類,打造全球跨境電商賣家服務中心、超級供應鏈中心、生態創新中心。扎實開展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實施促進外資高質量發展20條,堅持市區聯動、部門聯動,探索“廣州+”等聯合招商,形成招大商、大招商的招商格局。探索“鏈主點題、政府招引”,引進一批具有龍頭引領、造血強鏈功能、能夠迅速形成現實生產力的上下游重點產業項目。實施帶廠、帶需、帶樓招商,強化招投聯動、投引聯動,全力打通產業項目招商落地“最后100米”。高標準建設國家級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建好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重點打造人工智能、檢驗檢測、時尚設計等7條服務外包產業鏈。支持高成長性企業實施國際化戰略,實施新一輪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行動。研究設立“五外聯動”工作聯絡站點。
大抓消費加快恢復增長。優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整體布局,加快推進地標性商業綜合體建設,推動天河路、北京路等商圈高質量發展。加大政企聯合促消費力度,繼續辦好直播電商節、網上年貨節、時尚產業大會等促消費活動,做強食在廣州、羊城夜市消費品牌,推動住宿餐飲、批發零售、文化旅游、會展貿易、物流交通等行業加快復蘇,培育城市度假、潮流活動、親子研學、露營經濟等新興消費模式。用好國家鼓勵政策,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建設一批市級農產品批發市場,促進農產品消費。加快文商旅融合,培育壯大郵輪游艇產業等新增長點,打造世界級消費旅游目的地。
(三)堅持面向世界、對標一流,以南沙為牽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緊緊扭住大灣區建設這個“綱”,著力推動南沙開發開放,把南沙建設成為世界水準、中國氣派、灣區特色、嶺南風韻的城市發展標桿,牽引帶動全市制度型開放上新臺階新水平。
打造南沙重大戰略性平臺。按照“精明增長、精致城區、嶺南特色、田園風格、中國氣派”的理念,加快開展新一輪南沙總體發展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打造廣州城市新核心區。加大開發建設強度,集中力量建設南沙灣、慶盛樞紐、南沙樞紐先行啟動區,高水平規劃建設南沙科學城、廣州臨港經濟區、“三谷”等重大載體,著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集成電路、生命健康、創新金融等重點產業,把南沙建設成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和新引擎。加快籌設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建設大灣區航運聯合交易中心、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落實自貿區提升戰略,深化自貿區創新集成。率先推動與港澳在科技創新、創業就業、金融、民生和公共服務等領域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加快香港科技大學(二期)、港式國際化社區、創享灣等平臺建設,打造港澳臺青年安居樂業新家園。
全力服務重大戰略任務落實。推進與港澳全面合作。有序落實兩批與港澳規則銜接事項清單。深化穗港澳科技合作,強化基礎研究、應用研發及產業化聯動發展,推進華南(廣州)技術轉移中心、香港科技大學科創成果內地轉移轉化總部基地等項目建設,賦予穗港澳科研機構聯合組織科技創新項目更大自主權。深化與港澳產業聯動發展,推動穗港智造合作區、穗港科技合作園、穗澳創新園、穗港現代馬產業經濟圈等合作建設取得新進展。制定實施“五樂”計劃2.0版,推動港澳臺青年來穗創新創業,加強與港澳社會保障、教育、養老、醫療等公共服務對接。深化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建設。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積極借鑒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經驗。推進廣佛全域同城化、廣清一體化,加快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建設,推動出臺廣州都市圈發展規劃。加強與東莞、中山、梅州等城市合作,用好廣州、湛江“核+副中心”動力機制,引領帶動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
高水平推進制度型開放。對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高標準經貿協議,深化規則、規制、管理、標準改革,爭取更多制度型開放先行先試,實行更大程度壓力測試。辦好“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從都國際論壇、大灣區科學論壇、海絲博覽會、第六屆廣州獎暨全球市長論壇、國際金融論壇等國際會議,爭取承辦國家主場外交活動。實施國際友城“百城+”計劃,推進國際化街區試點建設,落實“外事+”行動,服務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化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以企業和市民感受為第一標準,推動新一輪營商環境改革。制定貫徹落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政策文件,實施國家市場準入效能評估試點。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推動省市共建大灣區市民中心,提升“穗好辦”基層智慧服務能力,推廣“一件事·隨心辦”,推行規劃審批“一件事”“不見面”辦理模式。推動不動產登記、開辦企業等“全流程網辦”“跨城通辦”“全城通辦”。加快“信用+風險”稅務監管等試點改革任務落地。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打造“一區一品牌”信用建設工程,開展信用街鎮(園區)建設試點。深化公平競爭集中審查試點,建設商業秘密保護基地。
(四)堅持科教興市、人才強市,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貫徹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重要要求,努力把科教人才資源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勝勢,支撐建設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
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實施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中小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清華附中灣區學校二期等項目建設,確保公辦義務教育學位占比達95%。推進職業院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加快廣州科教城建設,推動開展本科職業教育試點。支持廣州醫科大學“雙一流”高校建設、廣州大學一流學科建設。推進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建設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推動廣州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共建全國重點實驗室,加快籌建廣州交通大學。發展老年教育和特殊教育。促進家庭教育。健全校外培訓長效監管機制。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學素質。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全方位服務保障廣州實驗室建設,籌建人工智能、海洋領域國家實驗室基地。推進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直屬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建設人類細胞譜系、冷泉生態系統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推進啟動人體蛋白質組導航國際大科學計劃前期工作。推動建設國家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先進高分子材料產業創新中心、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創建納米領域產業創新中心。支持在穗高校成為基礎研究主力軍,促進教研融合發展。積極參與國家重大專項和省“強芯”工程、核心軟件攻關工程、“璀璨”行動,推動國家、省重大攻關成果在穗轉化落地。
促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實施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行動計劃,構建企業全生命周期發展支持體系,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提質增量,打造一批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隱形冠軍”。建立健全“產業界出題、科技界答題”機制,推動“領軍企業+產業園區+大院大所”協同創新,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圍繞產業創新面臨的重大和關鍵共性問題開展科研攻關。高起點建設生物醫藥與新型移動出行未來產業科技園,建好環五山創新策源區和環中大、環大學城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持續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完善以科技金融為主線的產業創新支持體系,用好廣州科技創新母基金及直投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做強做優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推進中國(廣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打造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高地。
打造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引擎。全面實施“廣聚英才”人才工程,構建認定遴選擇優并重的高層次人才選拔體系。依托廣州實驗室、華南國家植物園、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等重大平臺,加快吸引集聚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實施重點產業人才開發“一區一品”培育工程。構建“穗歲平安”綜合服務保障體系。深化“人才政策宣講官”制度,打造“廣為人知”人才文化品牌,提升對人才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五)堅持尊重規律、精細治理,加快超大城市發展方式轉變。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全面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著力打造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世界城市。
強化規劃引領高質量發展。高標準編制面向2049的城市發展戰略規劃,優化形成“一廊一帶、雙核五極”的多中心、網絡化城市結構。高水平規劃建設科技創新走廊,推動科技創新、現代產業關鍵節點串珠成鏈。高水平規劃建設珠江高質量發展帶,統籌推進珠江沿岸產業深度融合。全面增強中心城區、南沙新區“雙核”能級。推進北部增長極、國家知識中心城、東部樞紐、番禺智造創新城、從化綠色發展示范區等重大平臺、重點片區規劃編制。優化軌道線網規劃,編制實施軌道交通場站綜合體規劃,促進鐵路樞紐與城市融合發展。
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推進白云機場三期建設及征拆安置,同步實施配套工程及專軌預留工程。高標準推進廣州航空客貨運“雙樞紐”和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建成南沙港區糧食及通用碼頭、廣州港桂山錨地擴建工程,加快南沙港區五期、廣州港20萬噸級航道等工程前期工作。完善鐵路樞紐布局,力爭建成開通廣汕高鐵、白云站、新白廣城際、地鐵5號線東延段、7號線二期,開工建設廣州站至廣州南站聯絡線、南珠中城際、地鐵8號線北延段,推進3個國鐵、9個城際、10個地鐵、9個綜合交通樞紐等續建項目建設,加快廣湛、深江、廣珠(澳)、廣河、廣清永、貴廣高鐵廣寧至廣州北聯絡線等高鐵線路規劃建設,打造以廣州為中心的1小時通勤圈。開工建設廣州東部快線,提升中心城區和廣州東部、南部區域路網互聯互通水平。建成從埔高速、佛清從高速、街北高速擴建工程,推進增天高速等9個高速公路項目和東曉南路—廣州南站連接線工程等30余個市政路橋工程。
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出臺城市更新條例。堅持“拆、治、興”并舉,推進舊村莊、舊廠房、舊城鎮改造,在更新改造中延續城脈、文脈、商脈。加強片區統籌謀劃,強力推進中心城區城中村改造。加快珠江沿岸貫通,推動各區濱江示范段建設。以“繡花”功夫推進100個以上老舊小區改造,推進北京路二期、上下九街區、聚龍灣片區(首期)等活化利用項目,打造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典范。統籌違法建設治理與城市更新,促進違法建設科學分類治理。實現中心城區地下綜合管廊等4個市屬管廊全線貫通,推動管線入廊。
促進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融合建設。深化應用國際IPv6根服務器,推進5G基站、算力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國際數字信息樞紐。建設城市大數據平臺,完善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創新公共數據運營模式。拓展“穗智管”應用場景,創建“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市,提升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水務、智慧海防等信息化水平。拓展城市信息模型應用場景,推進全國“新城建”和“雙智”試點工作,打造“新城建”產業與應用示范基地。
(六)堅持城鄉融合、協調聯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施鄉村振興促進法,落實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部署,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推動鄉村振興走深走實,持續當好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和表率。
高質量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創建國家級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推進番禺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建設,提升南沙區預制菜產業園建設水平。穩步推進從化區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共建先行縣和鰲頭鎮萬畝良田示范項目。實施現代特色種業振興行動,支持南沙區籌建灣區現代種業研究院。支持市屬農業科研院所、農業龍頭企業與華南國家植物園等加強合作。落實農業龍頭企業獎勵和農業項目投資補助政策,爭創一批國家級、省級農業龍頭企業。
高標準推進鄉村建設行動。制定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方案,繼續打造一批精品新鄉村示范帶,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深化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培育壯大精品民宿、休閑農業等新業態。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推進農村廁所革命,開展村莊清潔行動,鞏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大力度促進農民富裕富足。實施“強村富民”行動,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強化重點農業投資項目聯農帶農機制,大力發展新型集體經濟。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完善農村集體產權流轉管理服務平臺。促進農村承包地經營權流轉,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有序引導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穩慎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推動廣清接合片區改革試驗任務落地見效。深化與畢節、安順、黔南東西部協作和與齊齊哈爾、清遠、湛江對口合作,推進與龍巖、梅州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加強省內駐鎮幫鎮扶村工作,落實強鎮興村措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七)堅持人民至上、民生為本,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牢記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落實省“民生十大工程”部署,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健全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鼓勵勤勞致富,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支持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新增城鎮就業23萬人。抓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穩步提升待遇水平。推廣小微企業勞動關系事務托管服務,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深化按病種分值付費改革和穗歲康試點,優化完善長護險試點。完善普惠性托育服務體系。提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品質,加快村居頤康服務站建設。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深化社會救助服務改革,提升“穗救易”品牌效能。建設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
更好提高人民居住水平。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完善房地產長效機制,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完善住房保障體系,適當提高公租房保障收入準入線和租賃補貼標準,土地集中出讓配建政策性住房不少于10%。優化租賃住房供給結構,推進存量住房改造和“城中村”租賃住房品質提升。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7.5萬套,基本建成公租房、共有產權住房不少于5500套,發放住房租賃補貼1.8萬戶。
推進健康廣州建設。優化生育支持政策,加強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健康服務,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體系。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爭取國家精神區域醫療中心落戶,支持市第一人民醫院申報國家老年醫學區域醫療中心。加快省市共建五大醫學中心,推進高水平特色醫院、臨床研究型醫院、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做實全國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市(縣),支持建設中華老字號時尚中藥谷(產業園),共建產學研醫投緊密結合的創新聯合體,推進中醫藥現代化、時尚化、國際化。完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深化疾控體制改革,加強疾控能力建設。實施職業健康保護行動,有效預防和控制職業病危害。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做細做優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堅決落實國家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健全應急醫療救治體系,加快市直屬院前急救隊伍組建,推進三級醫院重癥救治能力建設,實現可轉換重癥床位數達到總開放床位10%,全力守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持續深化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全域文明創建,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推進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廣州文化館、美術館、粵劇院新館、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高水平運營,規劃建設廣州博物館新館、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新館、廣州科技圖書館、鴉片戰爭海防遺址公園,推動南石頭監獄遺址原址保護利用,籌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支持建設嶺南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完善海絲申遺城市聯盟,推進廣州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實施文藝精品創作工程。精心組織廣州藝術季、“羊城之夏”等文化惠民活動。繼續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百園提質計劃,創建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加大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力度,扶持重大文化旅游產業項目發展,辦好文交會、國際紀錄片節、非遺品牌大會等高端展會。建設世界體育名城,弘揚中華體育精神,推進國家級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廣州專業足球場建設,實施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廣泛開展群眾體育活動,嚴格賽風賽紀,備戰首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辦好廣州馬拉松、國際龍舟邀請賽等重大賽事。
保質保量辦好民生實事。我們堅持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的導向,按照項目具體、措施明確、進度量化、可測可評的準則,廣泛征集社會公眾、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意見建議,形成了開展食用農產品快檢等12項民生實事候選項目。我們將在本次大會票決具體項目后,全力組織實施,以實際行動兌現惠民承諾。
(八)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高水平建設綠美廣州。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構建綠美廣州生態新格局,讓廣州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更優美。
全面提升城市生態綠化品質。以建設華南國家植物園體系為統領,實施綠化美化和生態建設“八大工程”。全力支持華南國家植物園高標準建設世界一流植物園。全面推行林長制,科學實施城鄉綠化,嚴格保護古樹名木及其自然生境,實施森林質量提升行動,建造高質量水源林3.7萬畝。推進市兒童公園續建工程,每個區建設口袋公園3-5個。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加大土地恢復力度,推進從化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家試點。深化節水工作,推進北江引水、牛路水庫、南大水庫、沙逕水庫等工程建設。
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全力抓好中央和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推進空氣質量穩中向好,加強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突出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減排,切實抓好移動源、工業源、揚塵源污染防治。深化河湖長制,加快合流渠箱改造、排水單元達標建設,大力推進番禺治水攻堅戰,完善黑臭水體治理工程體系和管理體系,力爭重點區域一級支流全面消除劣Ⅴ類,鞏固提升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達標成效。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治,深入推進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農用地安全利用。有序推進“無廢城市”和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深化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完善設施運營管理,開展垃圾填埋場存量垃圾開挖焚燒工作。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開展“三線一單”減污降碳協同管控試點。推進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行業領域減污降碳行動。開展碳普惠自愿減排項目和碳中和試點示范活動。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組建碳達峰碳中和產業聯盟和發展基金,建設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項目。加快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創新發展,積極參與大灣區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建設。開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倡導簡約適度的生活方式,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時尚。
(九)堅持底線思想、極限思維,推進城市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筑牢國家安全人民防線,統籌做好各方面各環節安全工作,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廣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加強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1.6萬畝,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加強能源安全供應保障,建成廣州開發區東區“氣代煤”熱電聯產、廣州LNG應急調峰氣源站等項目,積極發展氫能等新能源,加強煤電兜底保障。深化地方金融監管和金融風險防控創新,加大力度化解重點企業、重點樓盤等金融、房地產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防范財政運行風險,推進分領域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改革,規范舉債融資行為。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推進安全生產風險專項整治,加強建筑施工、交通運輸、城鎮燃氣、危化品、消防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切實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完善應急值守和應急響應體系。加強食品藥品監管。編制全市網絡和數據安全建設三年規劃,健全數據安全管理體系,筑牢網絡數據安全“防火墻”。
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深化基層民主協商議事。加強編外人員規范管理。鞏固城中村專項治理成效,穩步有序推進新一輪來穗人員融合行動,提升12345熱線賦能基層治理水平,推廣紅棉碼、粵居碼應用。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城市創建。鞏固軍政軍民團結,全力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十連冠。深化慈善、社工、志愿服務融合發展,推動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完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培育養成信訪“家文化”,常態化開展社會風險研判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嚴厲打擊盜搶騙、黃賭毒、食藥環等突出違法犯罪,力爭新發命案、“兩搶”案件100%破案。發展壯大群防群治力量,持續擦亮“廣州街坊”、最小應急單元品牌,推進鎮街全域服務治理試點,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十)堅持黨建引領、善政有為,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始終牢記“三個務必”,以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的清醒堅定不移推進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干事創業,在新的趕考之路上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始終做到對黨忠誠。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進一步增強堅持“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確保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總書記、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廣州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
始終做到依法行政。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紀檢監察專責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強化審計監督和統計監督,主動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意見。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推進重大行政決策事項規范化建設,深化落實政府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制度。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健全行政裁量基準。做好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
始終做到勤政廉政。堅定踐行正確政績觀,帶頭深入調查研究,撲下身子干實事、謀實招、求實效。完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強化執行容錯糾錯機制,讓干部敢為、基層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強化績效監管約束,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持續深化政務公開。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深化糾治“四風”,以零容忍態度反腐懲惡,永葆為民務實清廉的政治本色。各級政府工作人員要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堅守根本宗旨,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以執政為民的實際行動展現新形象、干出新業績!
各位代表!新征程呼喚新擔當,新使命要有新作為。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高質量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附件
名詞解釋
1.“燈塔工廠”:由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與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合作開展遴選,被譽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具有榜樣意義的“數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示范者,代表當今全球制造業領域智能制造和數字化最高水平。
2.“獨角獸”企業:投資行業尤其是風險投資業的術語,一般指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創業公司。
3.營商環境5.0改革:2022年1月印發《廣州市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實施方案》,總體思路以“激發活力”為主線,進一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企業創新發展松綁減負。營商環境5.0改革從10個方面提出40項重點改革任務、223項落實舉措、76項特色舉措。
4.“三區三線”:根據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三種類型的空間,分別對應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三條控制線。
5.“公參民”學校: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簡稱“公參民”學校。
6.10個區域急救醫療中心:將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云、黃埔等6個中心城區劃分為5個片區,在每個片區依托綜合實力較強的醫院各設置2個、共計10個區域急救醫療中心,實現急救醫療區域全覆蓋,整體提升廣州地區急救醫療服務能力。
7.“一元錢看病”:行政村戶籍居民在實施農村一元錢看病的村衛生站看病,個人只需支付一元錢掛號費(如要注射,只需再加一元),其一般診療費和藥費(醫保報銷額度和門診報銷目錄范圍內的)經醫保報銷后,醫保基金按規定應付盡付后,剩下部分由財政兜底。
8.“紅棉指數”:根據廣州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目標要求,通過“5+1”指標體系,從社會安全度、法治保障度、德治建設度、公眾參與度、智慧支撐度等5個維度提取市級各黨政部門原始運行數據作為關鍵性客觀指標,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分析形成廣州市域社會治理風險預警報告,定期對全市11個行政區的社會治理狀況進行監測形成的綜合性評價指數。
9.“五社聯動”:“五社”是指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五社聯動”是指以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建設“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為目標,堅持黨建引領,社區居委會(村委會)發揮組織作用,以社區為平臺、以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會工作者為支撐、以社區志愿者為輔助、以社會慈善資源為補充的現代基層治理行動框架。
10.“兩城兩都兩高地”:2022年6月公布《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大力建設“兩城兩都兩高地”,即智車之城、軟件名城、顯示之都、定制之都、新材高地、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高地,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形成數字經濟引領的現代工業和信息化產業體系。
11.“3+5+X”戰略性新興產業:“3”是指三大新興支柱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5”是五大新興優勢產業,包括智能裝備與機器人、軌道交通、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材料與精細化工、數字創意;“X”是未來產業,瞄準量子科技、區塊鏈、太赫茲、天然氣水合物、納米科技等一批面向未來的前沿產業。
12.“四化”平臺:黨的二十大提出“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結合廣東省“制造業當家”有關部署和廣州市“制造業立市”要求提出開展“四化”行動,即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改造、綠色化提升。“四化”平臺是以賦能制造業“四化”轉型升級為主線,提供創新型、基礎型、服務型支撐的專業化平臺。
13.“一核引領、一廊貫通、三區五極、多園支撐”:圍繞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打造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核心區;依托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聯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創新資源,打造產業聯動、空間聯結、功能貫穿的創新經濟帶;重點發展廣州開發區、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加速建設番禺經濟技術開發區、白云民營科技園、廣州臨空經濟示范區、花都經濟開發區、從化經濟開發區五個區域產業發展極。
14.“三集群兩高地”:充分發揮知識城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平臺優勢,聚焦知識密集型產業,推動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建設納米技術產業化高地、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高地,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
15.“五外聯動”:廣東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報告提出,優化對外開放布局,打好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組合拳,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為現代化建設釋放充沛活力、注入強勁動力。
16.“三谷”:即生物谷、數字谷、健康谷,位于南沙南部地區,緊鄰粵港澳西岸產業發展帶,是粵港澳創新合作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17.“五樂”計劃2.0版:進一步優化提升港澳臺青年來穗發展工作“樂游廣州”“樂學廣州”“樂業廣州”“樂創廣州”“樂居廣州”5個計劃,完善升級港澳臺青年來穗發展便利化服務措施,促進穗港澳臺深入交流合作。
18.“一廊一帶、雙核五極”:高水平規劃建設活力創新走廊和珠江高質量發展帶,全面增強廣州中心城區和南沙新區“雙核”能級,推進建設北部增長極、國家知識中心城、東部樞紐、番禺智造創新城、從化綠色發展示范區五個外圍綜合新城,推動廣州高質量發展根植“云山珠水”、東西“兩翼齊飛”、邁向“海闊天空”。
19.3個國鐵、9個城際、10個地鐵、9個綜合交通樞紐:3個國鐵是指廣汕鐵路、廣湛高鐵、深江鐵路;9個城際是佛莞城際、廣佛環線佛山西至廣州南段、廣佛環線廣州南至白云機場段、穗莞深城際琶洲支線、廣清城際廣州白云至廣州北段、新白廣城際新塘至白云機場段、廣州東至花都天貴城際、芳村至白云機場城際、廣佛環線佛山西站至廣州北站段;10個地鐵是3號線東延段、5號線東延段、7號線二期、13號線二期、14號線二期、18號線后通段、10號線、11號線、12號線、22號線后通段;9個綜合交通樞紐是白云站、新塘站、增城南站、金融城站、鎮龍站、廣州北站(花都站)、白云機場T3軌道交通預留工程、南沙站、東部公鐵聯運樞紐。
20.9個高速公路:機場第二高速南段、從埔高速、南中高速、增天高速、獅子洋通道(廣州段)、惠州至肇慶高速公路白云至三水段、沈陽至海口國家高速火村至龍山段改擴建工程、清遠清新至廣州花都高速公路、佛(山)清(遠)從(化)高速公路北段(廣州段)項目。
21.4個市屬管廊:廣花一級公路地下綜合管廊及道路快捷化改造配套工程、廣州市中心城區地下綜合管廊(沿軌道交通十一號線)工程、天河智慧城地下綜合管廊工程、琶洲西區地下綜合管廊工程。
22.IPv6根服務器:根服務器是架構因特網所必須的基礎設施,主要用來管理互聯網的主目錄。IPv6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互聯網協議第6版)的縮寫,是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設計的用于替代IPv4的下一代IP協議,可提供地址總量為2的128次方。
23.“雙智”試點: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
24.五大醫學中心: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建設廣州呼吸醫學中心,在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建設廣州腎臟病醫學中心,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建設廣州腫瘤醫學中心,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建設國際精準醫學中心,在省人民醫院建設心血管國際醫學中心。
25.綠化美化和生態建設“八大工程”:森林質量優化提升工程、城鄉一體綠美家園優化建設工程、保護地建設提升工程、生物多樣性保護培育工程、活力精品綠廊提升美化工程、古樹名木保護修復工程、現代惠民林業集聚發展工程、全民愛綠護綠植綠工程。
26.“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