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十堰市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1月4日 王永輝)

2023年03月20日 16:22   來源:十堰市政府網   

點擊查閱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3年1月4日在十堰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代市長?王永輝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2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十堰發展史上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堅決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頂壓奮進,篤定前行,有效應對國內疫情反復、商用車市場持續低迷、連續極端高溫干旱天氣等不利影響,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難關,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硬仗,拼出了一份超出預期、來之不易的成績單。

  一年來,我們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制定出臺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實施方案,科學搭建四梁八柱,推動發展路徑整體性重構、系統性重塑,示范區建設破題開篇。我們聚焦穩增長、促發展,落實中央和省一攬子政策及接續措施,推出產業升級貸、產業協作促消費等配套措施,為市場主體減免緩退稅費95億元,拼出了經濟企穩回升、持續向好的拐點。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5%左右,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可比增長10.5%。我們積極上項目、擴投資,爭取各類資金345億元,集中開工重大項目2489個,引江補漢、十巫高速南段、潘口抽水蓄能、東風汽車博物館等開工建設,西十高鐵、武當山機場改擴建、十巫高速北段、京能熱電二期等快速推進,十淅高速湖北段全線貫通,玄岳大道城區段、三峽路等建成通車,昊朔新能源一期等投產達效。新落地規模項目440個,到位資金突破800億元,投資過百億元的遠景動力、正威智造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十堰。我們全力守底線、保安全,安全生產三年行動圓滿收官,毫不松懈推進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全面開展燃氣設施“查改換加巡”,30年以上中壓管網、20年以上庭院管網應改盡改,在全省率先開展企業安全技術、設計復核。地災防治成效明顯,迎峰度夏安全有序,水電氣暖保障有力,本質安全水平大幅提升。我們突出抓大事、辦要事,成功舉辦楚商年會,達成意向投資1670億元,嘉賓規格之高、活動影響之大、招商效果之好均創我市近年之最。獲批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躋身全國Ⅱ型大城市,榮獲中國氣候宜居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成功復牌,創成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商用車制造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武襄十隨”汽車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鄖縣人頭骨化石”入選2022國際十大考古新聞首條。十堰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頂住壓力、攻堅克難,經濟大盤持續穩固。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200個、竣工1050個,完成投資1720億元。征地獲批3萬畝,有力保障了重大項目建設。開展“解難題、穩增長、促發展”企業幫扶活動,解決難題2000多個,化解不動產歷史遺留問題412個。出臺城區“國三”限行、車輛換購補貼等政策,助力東風擴大銷售。引導金融機構投放貸款1230億元。新登記市場主體9.6萬戶,新增規上工業及服務業企業298家、高新技術企業1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7家、限上商貿企業200家。舉辦促銷活動200多場次,發放消費券17批次,拉動消費10億元以上。入選全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和全省消費五強城市。

  (二)調舊育新、內培外引,轉型升級持續發力。新增省級以上科創平臺16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30億元。新能源汽車產量10.7萬輛,增長77%。東風龍擎動力掛牌、中翔檢測中心運營,正和高端重卡車身、馳田新工廠等投產,汽車零部件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獲得國家資質認證。武當云谷、工業大數據中心建成運行,美瑞特等4家企業成為全國兩化融合貫標企業,東風商用車等5家企業入選全省首批5G全連接工廠。經開區入選2022年全國高質量發展百強榜。實現規上農產品加工產值320億元,增長22.2%。設施漁業規模達57萬立方米,漢江鱘魚谷一期建成投產。房縣榮獲全國率先實現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快遞物流園一期完工,傳化公路港啟動建設,聚創、惠寶入選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棲谷天街獲評省級示范步行街。方特主題樂園、五龍宮景區等啟動建設。接待游客1億人次,旅游收入1039億元。

  (三)統籌全域、固本強基,鄉村振興持續推進。強化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消除返貧致貧風險477戶1484人。資助農村困難學生39.7萬人次,低收入和脫貧人口參保率100%,自來水普及率92.5%。統籌財政涉農資金39.7億元,實施項目2415個,轉移就業34.2萬人,創成鄉村振興示范村50個。獲評全國10個易遷后扶工作成效明顯的地方之一,丹江口市入選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市。大旱之年無大災,糧食產量保持平穩。新增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62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9家、“兩品一標”33個。改造危橋180座、農村廁所6200戶,新改建農村公路2153公里。丹江口市、竹溪縣榮獲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四)完善功能、提升品質,城市韌性持續增強。科學劃定“三區三線”,確定耕地保護任務262萬畝、生態保護紅線7722平方公里、城鎮開發邊界365平方公里,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等加快編制。實施城市基礎設施消隱患補短板三年行動,柳林路綜合改造完工,百二河生態修復工程建成開放,城區水資源配置、朝陽南路改線、武當路復線等加快推進,健康步道一期等開工建設。治理城區交通堵點19個、內澇點25個。改造老舊小區181個3.2萬戶、標準化農貿市場30家。城市大腦建成投用,打造全市政務“武當云”、i武當APP,上線智慧防疫大數據平臺。

  (五)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市場活力持續迸發。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有望連續三年獲評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標桿城市。推廣“一鏈通”審批服務,企業開辦實現“掌上辦”“秒批辦”“智慧辦”。推進跨省通辦,與十省市對接通辦事項140項。深化“一門、一窗、一次”改革,群眾辦事跑動次數、辦理時限、辦理環節大幅壓減。整合升級12345熱線,受理群眾訴求43.6萬件次。推進擴權賦能強縣改革,下放管理權限115項和“直達直報”事項71項。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圓滿收官,市場化經營機制不斷健全,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119.5%。東風公積金分中心和漢江集團辦事處“四統一”改革穩步推進。鄉鎮應急能力建設持續加強,房縣改革經驗得到應急部肯定。恒進感應、萬潤新能成功上市,泰祥股份順利轉板。引進高層次人才977名,發放武當人才卡2756張,大學生留(回)堰3.1萬人。外貿出口增長45.6%,進出口實績企業超300家,鄖陽區、房縣入選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對口協作深入推進,援疆工作取得新成效。

  (六)系統治理、一體保護,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實施生態環境十大攻堅行動,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十年禁漁令,整治排污口393個,神定河流域獲批全國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丹江口水庫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標準以上,累計調水535.2億立方米。加強大氣污染管控,優良天數比例達92.6%。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100%。林相季相改造31.9萬畝,林長制獲國務院表彰。中央和省環保督察交辦的521件信訪件辦結,8項反饋問題年度整改任務完成。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發放“碳林貸”“排污權貸”等4.2億元。鄖西縣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武當山特區創成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竹山縣入選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

  (七)增進福祉、兜牢底線,社會民生持續改善。扎實辦好民生實事,民生支出占比保持80%以上。新增城鎮就業4.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8%。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95所,新增學位3.1萬個。深入實施“323”攻堅行動、醫聯體醫共體提質工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6.2%。完成“保交樓”任務1519套,解決基本公共服務人員保障住房1000套。社會養老保險擴面提標,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水平提高10%。城鄉低保、特困供養標準分別提高11%、14%,發放救助資金10.8億元。市老年人養護中心建成投用。學堂梁子考古遺址公園獲批立項。浙江路體育公園投用。抓早抓小、以快制快,以最短時間、最小代價打贏多起疫情防控阻擊戰。扎實開展矛盾糾紛“大走訪、大排查、大化解”專項行動,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加快平安和法治十堰建設,群眾安全感位居全省前列。軍政軍民團結不斷鞏固,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持續加強。

  一年來,我們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力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深入開展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解決各類問題1.3萬個,培植共同締造示范樣板點72個。堅持依法行政,廣泛開展“八五”普法。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地方性法規2部,辦理人大建議154件,政協提案193件。持續加強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干事創業氛圍更加濃厚。

  同時,國防動員、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婦女兒童、機關事務、氣象、檔案、地震、人防、殘聯、老齡、地方志等工作都取得新成效。

  成績殊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斗、埋頭苦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堰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駐堰單位,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同時,十堰發展還面臨一些短板問題:經濟總量不大,產業結構不優,創新能力亟待加強;中小微企業面臨資金短缺、訂單不足等問題;就業、教育、醫療、居住等社會民生領域還存在薄弱環節;少數干部抓落實的本領不強、能力不足、作風不實。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正在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23年重點工作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十堰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的深化之年,做好政府工作意義十分重大。我們錨定示范區目標定位,以流域綜合治理統籌四化同步發展,著力優化五大結構,實施七大工程,推進十八個示范,加快建設“山水車城、宜居十堰”,再創仙山、秀水、汽車城戰略優勢。

  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和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實“六個更好統籌”重要要求,突出穩增長、提信心、促改革、強生態、惠民生、防風險,做強示范著力點、產業增長點、項目支撐點、招商發力點、消費引爆點、民生保障點,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更加夯實綠色低碳發展之基、激活戰略優勢再創之源、走好共同富裕和現代化之路,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成勢見效,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十堰篇章開好局起好步。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城鎮常住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完成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實施方案年度目標任務。

  上述目標綜合考慮了我市外部環境、現實基礎和發展階段,符合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既實事求是又積極進取,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有利于增強信心、引導預期、凝聚合力,有利于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將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意識,謀非常之策、下非常之功、施非常之舉,盡最大努力爭取最好結果。

  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工作:

  (一)堅定不移加快轉型,突破性發展一主四優多支撐產業

  把產業轉型作為換道領跑的關鍵一招,推動一主四優多支撐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全力推動主導產業向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轉型升級。緊盯“五化”方向,堅持電動為主、商乘并舉,整專一體、整零協同,力爭生產汽車51萬輛,全產業鏈產值1550億元。做強商用車。傾情傾力服務東風,積極落實東風十堰基地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爭創商用車制造業創新中心。支持東風商用車新一代平臺(D600)建設,持續推進東風商用車攻關港口無人集卡、礦山智能卡車研發生產。推進大運和神河新能源汽車等項目,啟動山西鵬飛氫燃料重卡等項目。力爭商用車產量22.7萬輛、產值450億元。做大乘用車。支持東風小康、易捷特擴產提能,加大SUV、MPV等新車型導入,擴大對外出口規模。力爭乘用車產量18萬輛、產值110億元。做優專用車。支持馳田、帕菲特、迅捷安、震序、湖北一專等企業深耕環衛、消防應急、搶險救援等細分領域,發展多品種、高附加值專用車。鞏固提升省級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基地,支持東風越野車開拓高端民用市場,建設全國一流的軍車和高端應急裝備車輛生產基地。力爭專用車產量10.3萬輛、產值130億元。做精零部件。借智借力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聯手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零部件產業創新中心。啟動東風底盤智能工廠搬遷等項目,加快東風商用車車身廠項目建設,推動正和高端重卡車身達產達效。培育壯大三電系統關鍵零部件企業,支持東風零部件、東實汽車科技等企業在電驅動、智能座艙、智控底盤等領域突破關鍵技術,推動零部件從結構件向功能件轉型發展。力爭零部件產值600億元。做實智能裝備。啟動東實玖行換電、高周波高端裝備等項目,推動東風專用設備、恒進感應等達產達效。力爭智能裝備產值260億元。做全車生態。支持東風商用車完好率中心、網絡貨運平臺建設,加快建設國家汽車檢驗檢測平臺,實施玄岳大道、紫霄大道車路協同項目,打造漢十高速多能源示范應用場景。新建換電站9座、公共充電站200座、充電樁8000個。

  ——加快推動四優特色產業裂變升級。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突破性發展生態文旅康養產業。做強武當道樂、武當太極、武當養生“三大品牌”,重組武當山文旅集團,加強武當道教學院建設。實施“引客入堰”行動,設計推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旅游線路,叫響“這么近、那么美,來武當山過幾天仙暇日子”旅游品牌,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大力發展森林康養、鄉村旅游,創建 A級景區型特色旅游鎮(村)30個。加快方特主題樂園、歡樂世界、五龍宮景區等建設,支持丹江口市生態文化旅游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創成國家4A級景區2家。力爭生態文旅康養產值1200億元以上。突破性發展新型電池產業。加快遠景動力、萬潤新能源、正威智造等項目達產達效。推進協鑫動力電池新材料、貝特瑞負極材料、漢江集團7萬噸電池鋁箔等項目建成投產,加大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新一代電池龍頭企業招引力度,帶動全產業鏈集群發展。力爭新型電池產值350億元。突破性發展綠色食品飲料產業。支持農夫山泉、芙絲礦泉水提能增效,推進房縣黃酒等酒水飲料企業擴能增產,加快北冰洋汽水、忠和酒業二期等項目建設,引進燕京啤酒、華潤怡寶等知名水企。大力發展食用菌、油橄欖等特色綠色有機農產品。力爭綠色食品飲料產值860億元。突破性發展生物醫藥健康產業。依托太和醫院、北科生物等,加大干細胞及再生醫學抗衰老等生命科學先進技術研究應用。加快推進共同生物、合成生物創新城、百草堂大健康基地等建設,促進醫療健康與養生保健、休閑娛樂、文體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建設“堰十味”中藥材基地,打造“武當藥谷”品牌。力爭生物醫藥健康產值300億元。

  ——持續推動多支撐產業提檔升級。堅持無中生有、有中生優、優中做強,加快壯大多支撐產業。全力發展循環經濟。支持鑫資再生科技等企業擴大產能,加快金銀稀貴金屬、20萬噸廢鋼鐵回收加工項目建設,打造前端回收、中端分揀、末端資源化利用的產業鏈條,加快建設全國循環經濟創新基地。力爭循環經濟產值350億元。大力發展衛浴產業。以“數智衛浴”為核心,聚焦國內外衛浴龍頭企業精準招商、補鏈延鏈,打造集研發、制造、營銷、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支持竹山縣深化全省承接衛浴產業轉移示范園區建設,努力打造全國第四大衛浴產業基地。力爭衛浴產值120億元。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實施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倍增行動,加快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推動武當云谷、十堰工業大數據中心、5G基站低碳綠能提升工程等建設,打造“東數西算”省內重要節點城市。力爭數字經濟產值300億元。積極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實施抽水蓄能攻堅行動、“光伏+”工程、堅強電網和氫能培育計劃,打造南北兩個百萬級新能源基地。啟動鄖陽區光儲園、氫能產業園和吳山溝、黃龍灘、天池嶺抽水蓄能建設,加快潘口抽水蓄能建設,確保孤山航電樞紐建成運營,做到以資源換產業、以產業用資源。力爭清潔能源產值60億元。創新發展供應鏈物流。以建設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為抓手,加強與浙江傳化、湖北楚象、湖北國控合作,提升林安物流園樞紐功能,建設公鐵聯運區、加工區、保稅物流中心,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打造全國商用車供應鏈中心。力爭供應鏈物流產值200億元。

  ——深入推動科技創新賦能升級。以創建國家高新區為抓手,實施創新主體培育工程,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0家。持續推進“技改提能、制造煥新”行動,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0%。加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新培育省級以上創新平臺20家。加快建設國家火炬汽車智能裝備及零部件特色產業基地、全省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綠色智能制造創新型產業集群、新能源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遠景動力先進電池創新實驗室“四大平臺”。建立一主四優多支撐產業發展機制,每一個產業都有一個專家團隊指導、一個研究中心支撐、一筆科創經費保障。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好用好中國工程科技十堰產業技術研究院,支持駐堰高校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建設高等級生物安全、汽車傳動與電子控制、儲能與動力電池等省重點實驗室,培育南水北調水源地環境與健康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完善“揭榜掛帥”制度,組織開展教授進企業活動。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應用。繼續推行武當人才卡等制度,引進和培育雙創戰略團隊15個、科技領軍人才15名、高端人才500名。開展“才聚十堰·智匯秦巴”等活動,完成大學生留(回)堰3萬人,打造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二)堅定不移擴大內需,提振信心穩增長

  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穩促進、以進固穩,持續推進經濟總量和質效雙提升。

  ——加快促進消費恢復。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實施“惠聚車城·樂享生活”十大消費促進行動。提升傳統消費。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等消費。加快實施消費中心梯次培育行動,推動8個省級示范步行街、特色街區、品質商超建設。積極落實汽車消費獎補政策,開展商用車省外銷售促消費活動。培育新型消費。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示范企業2家以上。加快培育智慧醫療、智慧零售等數字消費新場景。新建夜間經濟聚集區3個、示范點10個。擴大服務消費。繼續落實“惠購湖北”等消費券政策,促進文化、養老、家政等服務型消費發展。新增限上商貿企業150家,新改建縣鄉商貿中心10個以上。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充分發揮投資對經濟的全方位全鏈條拉動作用,啟動福銀高速改擴建、房神高速、福銀高速十堰互通等建設,加快西十高鐵、武當山機場改擴建、十巫高速北段和南段、玄岳大道鄖陽段和武當山段等建設,確保500千伏漢水變、竹山通用機場等建成投用。爭取十堰至安康等高鐵納入國家鐵路中長期規劃,十巫北延、江北高速納入“十四五”中期調整規劃。抓緊抓實招商引資一號工程,集中力量辦好商用車論壇、汽車汽配交易大會、第七屆武當太極拳國際聯誼大會暨國家太極文化論壇、大灣區供應鏈對接大會“四大活動”。超前布局總部經濟園區,實施私募基金、企業財務結算中心、產品區域銷售中心、企業區域總部“四項招引行動”,爭取招引總部企業2至3家。用釘釘子的穿透力跟進項目,力爭新落地規模項目330個、到位資金350億元以上。

  ——多措并舉助企紓困。統籌各類政策協同發力,推動中央、省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免申即享、直達快享。強化水、電、氣、原材料、物流等要素保障服務,新發放產業升級貸、助企紓困貸等8億元,新增貸款250億元。強化136家工業、85家商貿服務業、33家建筑業等增長點保障服務,抓好萬潤新能源和正威智造等50億元、東風龍擎動力等10億元以上重大增長點達產達效。實施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程,新增規上企業120家,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0家、小巨人企業5家以上。

  (三)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全面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堅持以改革促進高水平開放、以開放倒逼深層次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實施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持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新增AA信用評級企業3家以上。強化“畝產論英雄”綜合績效評價,深化工業標準地出讓改革,新出讓工業用地容積率2.0以上項目不低于14%。積極創建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深入推進財稅、投融資、公共資源交易、供銷社等改革。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力爭企業掛牌上市3家。引導市縣國企參股金種子、銀種子等企業。深化經開區管理體制改革,打造開放高地、創新高地。扎實開展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

  ——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實現辦事“一門、一窗、一次”,推出企業、個人、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打造“十堰事事通”政務服務品牌。以控制成本為核心,深化營商環境改革。開展“局長進大廳”“人人都是幫辦員、我為群眾跑手續”等活動。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提升市場監管效能。持續開展誠信社會建設,爭創全國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市。建立重點產業鏈供應鏈企業“白名單”制度,確保惠企政策精準推送、直達快享。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評選發布全市民營企業100強。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全面落實外貿保穩提質各項措施,力爭進出口額增長15%,新增外貿破零企業30家以上。支持縣市區創建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鞏固拓展“十西歐”班列成果,暢通外貿企業外向物流通道。深化拓展京堰對口協作,廣泛開展產業對接、經貿交流、科技創新和人才智力等深層次合作。

  (四)堅定不移振興鄉村,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扎實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守牢耕地紅線,實施新一輪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建設高標準農田13.5萬畝,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做好“土特產”文章,做強食用菌、中藥材、茶葉、水果、木本油料、黃酒等重點農業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設施漁業。力爭新增“兩品一標”10個以上、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20家以上,實現規上農產品加工產值360億元,增長12.5%。

  ——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重點做好建設養老照料中心、幼兒托幼中心、改造農村廁所、提高污水處理能力、打造垃圾清運體系、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六件事,以拉練評比倒逼任務落實。建設美麗農村路100公里,創成四好農村路國家和省級示范。改造農村廁所15000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40%以上。爭創全國鄉村振興示范鄉鎮3個、示范村45個,按A級景區標準新創建鄉村振興示范村50個。

  ——著力完善農村經營機制。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積極化解村級債務,加強農村“三資”管理,壯大村集體經濟。創新融資產品和服務,推進農業保險提標擴面。大力發展新型經營主體,新增家庭農場300家、示范合作社30家以上。

  ——堅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持續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常態化開展農村“六類對象”住房安全監測,確保C、D級危房應改盡改。促進脫貧人口穩崗就業,轉移就業34萬人,公益崗位就業3萬人。積極爭取省內區域協作更多支持。

  (五)堅定不移統籌全域,建強建好發展平臺

  著力增強區域發展協調性和均衡性,重點打造城市、縣城、園區三大平臺。

  ——建設宜居城市。堅持以城建城、以城養城、以城興城,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推進城市片區開發。推進中央商務活力區建設,確保“一年出形象、兩年出效果、三年能收官”;啟動百二河中央文化區分片開發和經開區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謀劃推進高鐵片區建設;加快漢江生態城建設。完善城市交通系統。推進三峽路、武當路復線、發展大道、玄岳大道4條城市道路按快速路進行管理,完成朝陽南路改線、車城西路綜合改造工程,打通林蔭大道、發展大道、山東路、甘肅路4條斷頭路。推進城市更新。實施城市基礎設施、土地收儲、片區開發、棚戶區改造、安全隱患消除5大類35項征遷計劃;建立城市體檢評估制度,持續開展基礎設施補短板和更新改造專項行動,更新改造老舊供熱管網29公里、20年以上燃氣中壓支線管網51公里、老舊供水管網10.5公里;加快京能熱電二期建設,同步推進供暖管網延伸,新增供暖10萬戶;編制完成城區東部供暖規劃,謀劃爭取天然氣第二氣源點建設;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安全運行監測試點和數字孿生城市建設,加快城市治理“一網統管”;啟動防洪抗旱規劃編制,治理重點積水內澇點35個以上。提升城市品質。統籌布局生態廊道、通風廊道、城市綠道、健康步道,推進城區路橋美化亮化,科學布局一批郊野公園、山體公園、街頭游園,加快建設牛頭山植物園。完善城市平臺功能。著力強化城市公共服務功能,積極導入企業總部功能,持續完善研發創新功能,加快提升集聚要素平臺功能。通過平臺建設更好聚合資源,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

  ——建設品質縣城。大力實施強縣工程,落實擴權賦能強縣改革,賦予縣域更多發展自主權。實施縣城品質提升三年行動,支持各地提檔升級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完善教育、醫療、養老、文體等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城鄉結合部整治,補齊縣城發展短板。支持各縣市區爭先進位、競進提質,重點打造兩個以上成長型產業集群。支持丹江口市發展壯大綠色食品飲料、專用車等產業,奮力沖刺縣域經濟中部百強;支持鄖陽區發展壯大新型電池、硅材料等產業;支持鄖西縣發展壯大新能源汽車、清潔能源等產業;支持竹山縣發展壯大衛浴、綠松石等產業;支持房縣發展壯大循環經濟、釀酒發酵等產業;支持竹溪縣發展壯大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

  ——建設新型園區。按照配套完善、產業集聚、產城融合要求,加快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實施滿園工程,推動330萬平方米標準化工業廠房提質增效。完善水電路氣網等配套設施,推進園區污水處理。實施“節地增效”行動,加快以多層廠房為重點的專業化示范園區建設,所有工業項目一律進園區,推進企業集聚、產業集群、土地集約。遵循“產城人”融合發展理念,按照“發展規劃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招商引資一體化、產業布局一體化、城市運行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思路,加快推動經開區等園區城市建設。

  (六)堅定不移改善生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用環境治理筑牢綠水青山,用綠色發展贏得金山銀山。

  ——強化流域綜合治理。加強流域上下游統籌、左右岸協同、干支流互動,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文章。落實市級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完成縣級規劃編制工作,對市級規劃確定的10個三級流域片區和23個四級管控單元,明確安全管控負面清單和綠色發展正面清單,堅決守住水環境、地質、城市基礎設施和生態四個安全底線。實施丹江口庫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修復、神定河流域綜合治理、堵河流域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等項目,推進中心城區水資源配置等項目。強化濕地保護。加強防汛抗旱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和除險加固水庫18座,改善中型灌區5處,治理中小河流7條,實施水系連通項目3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完成人工造林4.5萬畝、封山育林10萬畝、林相季相改造30萬畝。

  ——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深入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十大攻堅行動,做好污水垃圾處理、庫區環境安全等五項重點工作。深化河湖長制、十年禁漁令,持續開展神定河等風險斷面整治,實施丹江口庫區總磷控制,繼續整治入河、入庫排污口,深入開展綠色智能船舶應用試點建設,確保丹江口水庫水質保持Ⅱ類標準以上。加強大氣污染監測預警和聯防聯控,開展揚塵、秸稈焚燒等專項整治,實施老舊柴油貨車禁(限)行管理,確保城區空氣質量保持國家二級標準。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推進農藥化肥使用減量增效,開展“無廢城市”創建。堅決抓好中央第二輪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

  ——創新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建立月調度、季督辦、年評價推進機制,工程示范方案化、領導保障體系化、年度計劃清單化、重點項目具體化,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建立完善跨界斷面水環境質量考核、生態補償、生態環境準入等機制,積極參與排污權、用能權、水權等生態資源權益交易。探索設立“雙碳”基金、綠色發展基金,穩妥推進森林碳匯工作,支持經開區、高新區爭創全省近零碳排放園區試點。全面推廣綠色建筑,持續推進節約型機關和單位創建,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啟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積極開展全國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市)創建。支持房縣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竹山縣創建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省級生態鄉鎮3個、生態村25個。

  (七)堅定不移保障民生,全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著眼普惠、面向普通、惠澤普遍,加快補齊衣食住行、業教保醫等民生領域短板,把民生愿景變成幸福實景。

  ——傾力辦好民生實事。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關切的急難愁盼問題。夯實農村基礎設施,新改建農村公路1300公里、危橋160座;完成竹坪、雙臺、南化等一批規模化水廠建設,惠及農村人口12萬人。建設高品質住房,完成保障性租賃住房1萬套,改造老舊小區209個4.9萬戶,更新燃氣管網老舊小區46個8.8萬戶。抓實就業創業,培訓3萬人,新發放創業擔保貸款8億元,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擴充優質教育資源,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8所,擴充幼兒園學位5560個、義務教育和高中學位2萬個、中職學校學位1500個。完善市政基礎設施,新增社會停車位2000個,打通微循環和人行過街通道10處。完善城市慢行系統,新改建山體健康步道15公里、口袋公園10處。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100個,新改建城區生活垃圾分類站點200個,更新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1.2萬個。增強養老服務能力,建設老年人幸福食堂20家、街道級養老綜合體8個、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24個,完成居家適老化改造3000戶以上。提升基層醫療衛生能力,建設心腦血管疾病一體化防治站30家、共同締造示范村衛生室100個。出臺物業服務和管理辦法,開展物業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創建紅色物業小區1000個。

  ——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加快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確保普惠率82%以上。持續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加快教聯體建設,啟動新高中、浙江路九年一貫制學校、陽光小學等新改擴建,推進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新校區、湖北醫藥學院藥護學院新校區、天津路一小等建設,確保漢江技師學院、東風高中高三部、國瑞學校等投用。大力支持駐堰高校發展。抓好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持續實施“323”攻堅行動。支持各縣市區創建三甲醫院。加快太和醫院七里埡新院區、茅箭區人民醫院遷建、經開區人民醫院新院區等項目建設,打造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啟動城市規劃展覽館、科技館、大劇院、圖書館等規劃建設,推進南水北調博物館、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鄖西段、學堂梁子考古遺址公園等建設,確保東風汽車博物館建成開館。高水平舉辦市第七屆運動會。

  ——加強基本民生保障。堅持就業優先政策,全面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加強援企穩崗、就業創業、技能提升等公共服務保障體系,創建一批充分就業示范社區。加強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完善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推進老年人能力評估,加快市失能失智老人托養中心等建設。積極爭創兒童友好城市,強化未成年人保護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強農村留守人員、孤兒、殘疾人關愛服務。

  ——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舉措,強化治療藥物準備和醫療資源建設,落實“乙類乙管”措施,加強全人群特別是一老一小、農村地區的防控救護,努力延波削峰、平穩渡峰,最大程度保護人民健康。加強食品藥品監管,保障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實施“幸福家園”村社互助項目。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產,推進道路交通事故預防“減量控大”等專項行動,整治有安全隱患自建房2.1萬戶。持續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創建,著力構建適應十堰大城市發展定位的一體化應急調度、專業化應急救援、標準化應急保障、綜合化應急管理四大體系。鞏固提升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積極支持竹溪縣創建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持續推動十堰市、丹江口市、竹山縣蟬聯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力爭創成首批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深化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建好用好雪亮工程、鷹眼平臺,打造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持續推進法治十堰建設,深入開展“八五”普法。加強軍民融合、國防動員、退役軍人服務保障等工作,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九連冠”。

  三、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我們將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一)強化政治引領。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作為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原則,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到政府工作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做到黨中央有部署、省委市委有安排、政府見行動。始終牢記“國之大者、省之要者、市之重者”,樹立大局觀、系統觀、全局觀,主動站在全市發展、生態、民生、城市等大局中想問題、做決策。樹牢正確的政績觀,常懷如履薄冰的敬畏之心,干符合實際、財力承擔得起的事,讓工作成效真正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的檢驗。

  (二)嚴格依法行政。深入開展法治政府示范創建,加快形成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監察監督和各方面監督,高質量辦好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建好各地政府網站和政務新媒體陣地,推進政務和信息公開,落實政府部門權力和責任清單。

  (三)勇于擔當實干。開展干部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堅持真抓實干,求真務實,讓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著力把“規劃圖”變“施工圖”,把“時間表”變“進度表”。增強斗爭精神,事不避難、義不逃責,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創業上,把全部精力用在狠抓落實上,確保大事辦圓滿,難事辦穩妥,小事辦精致。

  (四)恪守清正廉潔。切實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嚴肅查處群眾身邊微腐敗和不正之風。把新修訂的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精神作為鐵規矩、硬杠杠,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防止政策執行“一刀切”、層層加碼。強化審計和財政監督,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堅持政府過緊日子,把寶貴的資金用在改善民生和轉型發展上。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奮斗。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勠力同心、勇毅前行,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征程中走在前、做示范、當先鋒,奮力譜寫綠色低碳發展更加出彩的十堰篇章!

  名詞解釋

  1.查改換加巡:全面提升燃氣安全基礎五項工作,查底數、改路由、換設施、加保障、巡風險。

  2.三區三線:三區是指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三種類型的國土空間;三線是指對應在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三條控制線。

  3.四統一:按照《國務院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住房公積金資金管理業務標準》規定,住房公積金管理體制改革應強化“統一決策”管理制度、實行“統一制度”業務運行機制、實行“統一核算”財務運行制度、實行“統一管理”組織人事制度。

  4.五大結構:《十堰市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取得初步成效,空間結構、產業結構、交通運輸結構、能源結構、城市結構進一步優化。

  5.七大工程:《十堰市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實施方案》提出,實施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工程、綠色低碳產業轉型升級工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工程、綠色低碳交通運輸工程、綠色低碳城鄉建設提升工程、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全民行動工程。

  6.十八個示范:《十堰市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實施方案》提出,實施智能網聯汽車場景應用項目、漢十高速換電模式應用項目、商用車供應鏈中心項目、企業循環化節能改造項目、近零碳產業園項目、綠色建造示范項目、自然資源集約節約示范縣建設、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工程、城市慢行系統示范項目、生活垃圾分類三化示范項目、完整社區示范點項目、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安全運行監測項目、綠色智能船舶應用、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示范項目、全國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縣項目、森林醫養結合項目、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

  7.六個更好統籌: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更好統籌經濟政策和其他政策、更好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更好統籌當前和長遠。

  8.一主四優多支撐產業:我市錨定省委賦予的“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新定位,做大做強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一主”產業,突破性發展文旅康養、新型電池、綠色食品飲料、生物醫藥健康等“四優”產業,培育壯大循環經濟、衛浴、清潔能源、數字經濟、供應鏈物流等多點支撐產業,構建“一主四優多支撐”現代產業體系。

  9.五化:輕量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

  10.六類對象:農村易返貧致貧戶、農村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家庭、農村低保邊緣家庭、未享受過農村住房保障政策支持且依靠自身力量無法解決住房安全問題的其他脫貧戶。

  11.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12.減量控大:削減交通事故總量及控制特大的交通事故發生。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十堰市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1月4日 王永輝)

2023-03-20 16:22 來源:十堰市政府網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