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3年2月26日在衢州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衢州市市長 徐張艷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2年工作回顧
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也是本屆政府履職的第一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動力,認真落實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和市第八次黨代會決策部署,按照市委工作要求,全力打好穩進提質、除險保安、塑造變革、改善民生“組合拳”,努力實現“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推動衢州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一)慎終如始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戰爭。堅決貫徹中央關于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控措施,不斷提高科學精準防控水平。圍繞“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高效實施平戰轉換,有效阻斷疫情傳播,始終做到管控與解封并行、管控與疏導并行、管控與恢復并行,努力以最短時間、最小代價處置每一起疫情。聚焦“保健康、防重癥”,持續擴容、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健全分級診療體系,提高重癥救治水平,加強“一老一小”重點群體和農村重點區域健康服務,做好醫療藥物統籌保供,實現有序轉段、平穩渡峰。抗疫三年,我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市一盤棋、上下一條心,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二)市縣一體狠抓經濟工作爭先創優。全力開展經濟穩進提質八大攻堅行動,推動經濟運行企穩回升、向好向上。12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全部高于全省平均,其中11項前三、4項第一。全市生產總值增長4.8%、突破2000億元大關,增速全省第二、創近十年來最好成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6%,增速全省第一;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5.3%、7.5%,增速分列全省第一和第二。狠抓助企紓困,全面頂格落實國家和省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及時出臺“衢40條”“個體工商戶紓困33條”,健全政策直達快享機制,全年為市場主體減負104.5億元,兌付惠企政策資金81.5億元,完成增值稅留抵退稅56.6億元。政府性融資擔保在保余額增長80%,“連續貸+靈活貸”等方式為小微企業節約融資成本7.7億元。集中開展重點困難企業掛聯服務,充分發揮“親清半月談”“政企懇談會”“圓桌例會”等機制作用,在全力幫扶企業中提振市場信心。狠抓項目建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連續3年全省第一,全省唯一連續4個季度獲得投資“賽馬”激勵。杭衢鐵路主體工程基本貫通,杭金衢高速改擴建工程、351國道等建成通車,常山江航電樞紐、衢麗鐵路、江玉公路、錢江源通用機場等開工建設,四省邊際多式聯運樞紐港入選國家示范創建項目。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15.5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23.9億元,8個項目列入省重大產業項目,國有建設用地供應量增長41.1%。狠抓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加快衢州綜合保稅區申建,開通泛亞鐵路冷鏈運營平臺,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6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突破1億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逆勢增長4.6%。
(三)聚焦發力實現工業強市加速躍升。壓茬推進工業強市十大專項行動,加快工業市縣一體化發展,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1.6%、達到2858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突破600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23.7%、增速全省第二;工業投資、制造業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分別增長46.3%、60.3%和116.4%,增速均列全省第一。百億級項目招商持續突破,吉利“三電”、金瑞泓集成電路用硅片項目當年引進、當年開工。龍頭企業加快做大做強,巨化系工業投資、產值、畝均效益均創歷史新高,華友系產值實現翻番、連跨2個百億臺階,元立系有效應對市場波動、加速延伸布局下游產業。時代鋰電一期、一道光伏二期、奧首集成電路用電子化學品和東巨康光電科技、恒川新材料、研一新材料、鶴豐新材料、華康糖醇產業園等一批工業項目投產。新培育產值超100億元企業1家、10億元企業8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家。上市工作有力推進,成立企業上市與投資并購促進會、省股權交易中心衢州服務中心,新增A股上市及過會企業5家、總數將達到16家,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314.3億元、增長47.1%,禾川科技成為山區26縣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省高端化學品技術創新中心、衢州資源化工創新研究院啟動建設,電子科大長三角研究院獲批省級工程研究中心,開化成功申創綠色硅材料高新經濟產業園、實現市域高新區全覆蓋。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1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702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增長22.8%,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24.7%。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創新開展工業用地全域整治,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和畝均增加值分別增長5.8%、17.4%,增速分列全省第三和第一。
(四)內外兼修加快城鄉建設品質提升。打好城市賦能“組合拳”,全面實施城市發展十大專項行動,市文化藝術和便民服務中心、高鐵新城地下綜合管廊、歷史街區風貌銜接工程、儒學文化區旅游配套工程等竣工投用,九華大道隧道、紫薇路隧道建成通車,雙港大橋頂推合龍,古城、雙西港、衢化等片區城市有機更新扎實推進。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建成8條省級街容示范街,完成60萬平方米綠地改造,內河水質達到景觀水標準。編制全域未來社區布點規劃,創成省級未來社區10個、省級城鄉風貌樣板區7個。系統開展政策研究,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強化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糧油生產克服極端天氣影響實現面積和產量“雙增”,“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全省第一,農業“雙強”行動獲省“賽馬”激勵,雙柚產業在培大育強中率先突圍。衢江“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獲省標準創新重大貢獻獎,開化獲評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三衢味”成為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官方供應商。“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沿江道路全線貫通,龍之夢旅游度假區項目開工建設,余東、溪口、下淤等25個村入選省級未來鄉村,成功承辦全省深化“千萬工程”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現場會。久久為功保護生態環境,“五水共治”八奪大禹鼎、兩奪金鼎,地表水環境質量在全國339個地市中列第16位,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列第23位,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全省第二。柯城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江山榮獲中華環境優秀獎。全域推行“兩山合作社”改革,帶動村集體和農戶增收1.6億元。致力推進營商環境改革,建成四省邊際中心政務服務綜合體,構建政府合同履約監管系統,開展電子營業執照多場景應用全國試點,電力接入工程費用分擔機制實現企業接電“零成本”,地級城市平均信用指數排名全國第四、全省第一。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順利收官,組建衢州工業集團,市屬國企資產、凈資產、營業收入分別增長24.2%、14.9%和59.6%,增速均領跑全省。
(六)提優補短促進民生事業持續發展。謀劃啟動民生“夯基工程”,全面完成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健全就業創業促進機制,成立四省邊際共富學院,四省邊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投入運營。開展新藍領培訓10.6萬人次、新農人培育2.08萬人次、星級工匠評定5898人,開發公益性崗位5383個,引進市外企業員工1.25萬人,城鎮新增就業3.08萬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新(改)建中小學幼兒園48所、新增公辦學位2.1萬個,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6.7%,創成6所體藝特色高中,11所“公參民”和純民辦義務階段學校全部轉公。衢州學院首次獲批國家教育強國推進工程項目,衢職院入選首批“科創中國”創新基地。發布《衢州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職業教育發展連續3年獲省考核一等獎。深化健康衢州建設,支持四省邊際中心醫院做大做強,衢州市婦幼保健院、衢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江山市人民醫院、開化縣中醫院創成三乙醫院,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即將竣工,基本醫保實現市級統籌,獲評省醫學高峰高地建設工作成績突出集體。認真解決“一老一小”問題,開工10家敬老院提升改造項目,建成7家智慧養老院,新增75個幸福食堂(助餐點),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項目列入全國試點;新增鄉鎮(街道)托育機構13家,每千人擁有嬰幼兒照護托位數保持全省前列,常山入選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縣。殯葬基本服務實現全流程免費。大力弘揚新時代衢州人文精神,城市文明程度測評蟬聯全省第一,“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建設全面推進,南孔文化入選全省首批文化標識建設創新項目。出臺全國首部地方圍棋法規,實施新時代南孔學子“一文一武”專項行動,成功舉辦首屆“衢州爛柯杯”世界圍棋公開賽、全國田徑大獎賽、衢州馬拉松等體育賽事。強力推進除險保安,高質量完成黨的二十大維穩安保任務,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36.4%和33.9%,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全省第一,信訪總量降幅全省第一、信訪事項處理群眾滿意率全省第三,平安市創建實現“十六連冠”和市域“滿堂紅”。
過去一年,我們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扎實開展“六治六提”作風建設行動,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轉變政府職能,自覺接受各方監督,常態化實施市政府領導掛聯區塊服務發展、市級部門重點工作“比晾曬”和區塊爭先創優“流動紅旗”評價機制,在實戰中提升專業技術能力、錘煉專業科學精神,集智攻堅解決前進中的困難,實干型政府建設邁出了重要一步。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個崗位上辛勤工作、無私奉獻的衢州人民,尤其是長期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公安干警、社區工作者和其他抗疫工作人員,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衢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消防救援隊伍和省部屬駐衢單位,向外來投資者和建設者,向關心支持衢州發展的港澳臺同胞、廣大僑胞和海內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對照市八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少數指標和工作完成情況不及預期。同時,前進路上也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頭部企業數量較少,主導產業規模偏小,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多,產業生態體系還不完善,縣域產業支撐力、競爭力和爆發力不足,成為全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任重道遠;城鎮化水平偏低,城市能級和首位度不高,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充分,城市精細化管理和運營仍有不足,對高端要素的吸引力不強,人口集聚偏慢,打造四省邊際中心城市任重道遠;促進低收入群眾持續增收的路子不寬,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還有不少短板,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社區治理存在薄弱環節,民生工作機制仍需優化,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任重道遠;一些政府工作人員專業能力不足、擔當意識不夠,久久為功的定力不強,企業服務“空轉”、項目管理粗放等情況仍然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作風積弊尚未根除,建設實干型政府任重道遠。對此,我們一定直面問題、迎難而上,一步一個腳印,認真加以解決,不辜負全市人民的期待!
二、2023年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八八戰略”實施20周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越是重任在肩,越要團結奮進;越是機遇難得,越要主動作為;越是困難不斷,越要斗志昂揚。我們要全面落實市委八屆三次全體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聚焦“主賽道”、聚力“攻堅戰”,努力把各項工作抓得更緊、做得更實、干得更好,加快推動衢州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寄予衢州的殷殷囑托,圍繞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推進“兩個先行”、努力打造“重要窗口”,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提振大干之志、狠下實干之功,強力推進創新深化、改革攻堅、開放提升,全力推動省“十項重大工程”轉化落地,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戰略,加快打造十個“橋頭堡”,在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中建設四省邊際中心城市和共同富裕示范區,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衢州實踐的精彩篇章。
綜合各方面因素,建議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以上;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生產總值增速;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工作中,我們將以最大的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
實現上述目標,要著重把握好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以爭先之志拼經濟。堅持高目標牽引,把“保五爭三拼第一”作為剛性要求,全力以赴抓基本功、打主動仗、拼加速度,推動主要經濟指標爭先進位、重點專項工作爭先創優,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較快增長,加快成為全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二是以非常之力攻項目。堅持“抓工作必須抓項目、管行業必須管投資”,用“敢、拼、搶、實”的勁頭抓項目、擴投資,健全以項目為牽引的工作鏈、責任鏈、服務鏈,保持招大引強的堅勁攻勢,突破項目落地、建設、運營中的瓶頸問題,在大抓項目中點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三是以創新之策破難題。堅持創新破難的工作方法,實事求是、尊重規律,開拓開放、敢想敢干,持續推進思路創新、方法創新、政策創新、機制創新,在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中不斷打開工作的新局面。
四是以務實之舉惠民生。堅持對群眾說實話、為群眾辦實事、讓群眾得實惠,深入了解群眾的急難愁盼,著力增強為群眾服務的預見性、系統性、精準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不斷書寫民生工作的新答卷。
五是以精準支招防風險。堅持系統觀念、底線思維,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迭代完善風險閉環管控的大平安機制,做到精準預測、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拆彈”,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動權。
重點抓好十個方面工作。
(一)千方百計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著力建設最優營商環境。加大助企紓困力度。全面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主動承接省“8+4”經濟政策體系,調整優化“四大專項”政策,為市場主體減負50億元以上。深化融資暢通工程,擴大首貸、信用貸、無還本續貸規模,確保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新增制造業中長期貸款160億元以上,政府性融資擔保貸款余額突破100億元。加強企業梯度培育。全力支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新增小微企業5000家、“四上”企業500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50家、百億產值企業2家,實現五百億產值企業“零突破”。深入實施企業上市“3030”行動,新增A股上市公司數量“保3爭4拼5”。積極爭創省政府質量獎,加快創建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狠抓營商環境建設。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加快構建最優政務、法治、市場、經濟生態和人文環境。以四省邊際中心政務服務綜合體為主陣地,加強智能化、人性化、多元化服務場景建設,打造政務服務的全國標桿。持續推進行政審批許可的好辦易辦快辦,確保“一網通辦”率達到97%以上、“跨省通辦”事項200項以上。健全涉企政策制定和兌現機制,建立為企業辦實事機制,完善政企溝通協商機制,常態化開展營商環境“清障”行動。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企業信用修復,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快《衢州市優化涉企服務若干規定》立法,用法治“硬措施”優化營商“軟環境”,讓企業專注創業創新、安心經營發展。
(二)全面推進“五鏈”融合,著力打造工業強市2.0版。推動工業發展方式轉型升級。狠抓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本鏈、服務鏈的深度融合、集成發力,鍛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產業集群,實現工業發展“從項目到產業、從基地到高地、從局部到全域”的三大轉變。加快工業強市十大專項行動“全上跑道、全面突破”,規上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分別突破3500億元、700億元,畝均稅收和畝均增加值分別達到22萬元、140萬元。合力培育六大標志性產業鏈。創新實施“鏈長制”,構建“八個一”工作體系和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市縣聯動、政企協同,加快新材料、新能源、集成電路、智能裝備、生命健康、特種紙產業的強鏈聚群。集中攻堅產業鏈招商,“一企一策”引育鏈主型企業,力爭引進百億級項目4個、億元以上項目200個,構建“鏈主型企業+中下游企業”生態圈。抓好衢州巨化一體化融合高質量發展,支持巨化加速做大做強、再上一個百億臺階。大力培育數字經濟,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價值化,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25%。加快建設區域科創體系。深入實施科技企業“倍增”計劃、企業創新平臺“擴面”行動,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600家、省級企業研發機構25家,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4%以上。啟動創建國家高端化學品技術創新中心,支持浙大衢州“兩院”、電子科大長三角研究院、東南數字經濟發展研究院打造科研和轉化的標志性成果,推動浙工大生態工業創新研究院建設運營。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創新站20家,引進行業領軍人才20人以上、碩士博士高層次人才1200人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1萬人以上。致力打造高能級工業平臺。支持智造新城提升產城融合發展水平,增強項目承載、產業配套、企業服務能力,動態儲備4000畝左右工業熟地,接續保持35%以上的制造業投資增速,規劃建設工業鄰里中心,新建2800套職工公寓,推動5個企業社區服務中心高效運行,力爭規上工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實現國家高新區綜合考評進位爭先。
(三)抓牢項目工作“牛鼻子”,著力打好擴大有效投資主動仗。健全項目工作體系。按照“規則在先、規范操作、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完善項目全過程監管服務機制,確保設計團隊、建設單位和投資主體“三個最優”。堅持市領導領銜掛聯“百個重大前期”項目和“百個問題”項目攻堅機制,建立覆蓋各區塊、各領域的項目“賽馬”機制,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全省“保三爭一”。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全力推進57個投資10億元以上重大制造業項目,開工建設先導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大族高端銅箔產業一體化、中寧硅業新材料、華創新材銅箔等項目,提速推進時代鋰電、吉利“三電”、新安特種有機硅新材料等項目,建成投產鵬輝能源一期、曉星高端薄膜一期、碳一負極材料、金勵紙業二期等項目,確保制造業投資增長30%以上。大力推進交通先導工程,開工建設甬金衢上高速、320國道龍游平山橋至衢江平塘段等項目,加快杭衢鐵路、衢麗鐵路、常山江航電樞紐、衢江港區大路章作業區二期等進度,完成高鐵西站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滾動推進重大水利項目,開工建設龍游佛鄉水庫,加快開化水庫、柯城寺橋水庫等建設,深化湖南鎮水庫防洪能力提升工程、衢江羅樟源水庫、江山張村水庫、常山龍潭水庫等前期工作,加強浙中城市群水資源配置工程研究。狠抓要素資源保障。高質量開展耕地墾造,“奮戰200天、造地2萬畝”。深入推進“五未”土地處置和工業用地全域整治,實施跨鄉鎮土地綜合整治項目4個,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2萬畝,盤活存量建設用地6000畝,爭取國家新增建設用地指標5000畝。跨年度跨區域統籌使用“十四五”新增能耗指標,騰出存量用能空間15萬噸標煤以上。提前提質做好項目儲備,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上爭取更多支持、更大份額。
(四)加快提升中心城市能級,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優化城市功能品質。滾動實施城市發展十大專項行動,彰顯“小三城”獨特魅力,促進“大三城”協同發展。全面推進古城、衢化、雙西港、白沙、衢江城區等片區城市有機更新。開工建設浮石過江通道、青年人才公寓等項目,加快衢州客廳、體育中心“三館”、順豐智慧物流基地等建設,全面完成雙葉線改造、南湖廣場文旅綜合體、禮賢未來社區等項目。統籌布局城市旅游業、高端服務業和都市型工業,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著力補強城市產業功能。以城市體檢結果為導向抓實精細化管理,加強城市防澇、道路停車、垃圾分類等工作,開展物業管理突出問題治理,建設一批“席地可坐”的樣板街區,創建國家海綿城市示范市、全國無障礙環境示范市。增強縣城承載能力。以工業市縣一體化為牽引,推動重大產業項目優先向縣(市、區)布局,全年制造業招商項目流轉到縣(市、區)不少于20個、實到資金不少于60億元,支持各縣(市、區)爭創省級特色產業集群核心區和協同區,在“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中加快縣域“工業再造”。支持各縣(市)爭創縣城承載能力提升工程省級試點,加快補齊產業配套、公共服務、環境基礎等短板。實施高速公路市域一體“衢城暢行”工程,推行衢州牌照小客車市縣城區通行免收費。抓好全域未來社區建設,加強運營主體培育,確保開工覆蓋率40%以上、完工覆蓋率25%以上。加快推動人口集聚。堅持產業聚人、服務聚人、環境聚人,統籌實施十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十萬企業員工招引、十萬大學生引育“三大行動”,加快集聚“扎根性”人口。穩妥推進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優化農民搬遷政策,謀劃建設一批“萬人集聚”共富安置區、百畝農民搬遷集聚點,完成自然村整村搬遷150個以上,新增本地農業轉移人口4萬人,加強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保障,確保留得下、穩得住、能致富。優化住房公積金政策,推動住房公積金制度向農村拓展。精準對接企業用工需求,招引市外企業員工2萬人以上。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創建,引育青年大學生4萬人以上。
(五)實施農業農村十大專項行動,著力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嚴格落實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責任,確保糧食播種面積134.5萬畝、糧食總產量11億斤以上。大力推進農業“雙強”行動,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4%以上。依托各地特色產業資源,精心做好“土特產”文章,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農業主導產業全鏈條升級,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6家、新建未來農業園區6家以上。狠抓百億農業產業培育,探索發展“多縣一業”,推動雙柚、油茶、茶葉三大產業向“百億級”進軍。打造和美鄉村建設全景。持續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加快未來鄉村連片發展實驗區建設,創建省級和美鄉村示范縣1個、示范帶2條、示范村(未來鄉村)20個。狠抓城鄉風貌整治提升,爭創省級樣板區4個以上,命名新時代富春山居樣板區2個以上,完成農村桿線序化整治580公里。加強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推進衢派民居試點建設。新改建和提升“四好農村路”165公里,提高農村交通物流服務能力和安全水平。探索強村富民有效路徑。深化“兩山合作社”改革,完善生態資源入股分紅機制,帶動村集體和農戶增收2億元以上。加快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新建6個共富綜合體,高質量培育40家片區化強村公司,村集體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村占比超過50%。做深做實“龍頭企業+小農戶”聯結富民機制,鼓勵發展共富果園(茶園)、庭院經濟、林下經濟,持續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六)狠抓重大改革落地見效,著力培育區域發展新動能。深入推進數字化改革。抓好政務應用系統的集約建設、互聯互通,提升城市大腦支撐能力,公共數據平臺數據共享滿足率99%以上、有效利用率90%以上。突出急用先行、實戰實效,圍繞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托育等領域,打造智能便捷的數字化公共服務體系,推動民生關鍵小事“智能速辦”。深化拓展國資國企改革。強化國企戰略功能,著力做強主責主業、做優內控管理、做實要素支撐,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市屬國企資產、凈資產、營業收入分別超過2400億元、1000億元和160億元,新設國企投資基金100億元,新增AA+國企2家以上,力爭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零突破”。統籌抓好各領域重大改革。拓展金融賦能改革,聯動創建全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示范區、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創新示范區和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加快打造千億基金矩陣。抓好農村“三塊地”改革,統籌做好確權活權文章,土地規模經營比例達到64%,盤活利用農房3000宗。深化“縣鄉一體、條抓塊統”改革、“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和鄉鎮(街道)法治化綜合改革,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推動國防動員體制改革落地見效,爭創省雙擁模范城“七連冠”。
(七)深度融入“雙循環”,著力構建開放包容的發展格局。推動開放型經濟擴量提質。持續推進外貿提檔升級,新增有進出口實績企業200家以上,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20%以上。全力爭取批設衢州綜合保稅區,啟動項目一期建設。支持企業加快布局境外營銷網絡,泛亞鐵路冷鏈運營平臺開行國際班列100列,跨境電商增長30%以上。實施外貿“回歸工程”和利用外資“強基工程”,力爭回歸進出口額1億美元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0%以上。加快建設區域消費中心城市。打好提振消費“組合拳”,推動住宿、餐飲、零售、旅游等持續升溫,促進大宗消費,創新消費場景,加快培育夜間消費、數字消費、綠色消費等新的增長點。迭代升級“三衢味”,著力打響“衢州味道”餐飲品牌。抓好鹿鳴半島時尚文化創業園、愛琴海購物公園奧特萊斯、水亭門歷史文化街區等建設和運營,加快打造一批城市消費地標。推進多層次區域開放協作。創新開展省際合作,推動創建衢黃南饒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合作區,加快建設浙贛邊際(衢饒)合作區,謀劃打造四省邊際“科創圈”、警務共同體、機場聯盟和“二十四節氣”聯盟,提升“聯盟花園”知名度和吸引力。啟動四省邊際多式聯運樞紐港鐵路專用線建設和貨場搬遷,推進衢州智慧冷鏈物流項目建設,加快打造義甬舟開放大通道西延樞紐。抓好新一輪山海協作工程,深化“產業飛地”“消薄飛地”“科創飛地”建設,大力提升衢州海創園運營水平。
(八)加快綠色低碳轉型,著力把“金名片”轉化為“金飯碗”。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完善環境問題發現機制,堅決抓好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深入推進“五水共治”碧水行動,抓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堅持協同治理系統治氣,開展臭氧污染治理、移動源治理、PM2.5治理攻堅行動,空氣質量優良率穩定在95%以上。全域推進國家“無廢城市”建設,強化新污染物治理,確保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100%。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爭取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正式命名。狠抓旅游業提質增效。堅持高端化“建點”、精品化“連線”、全域化“擴面”,加快龍之夢、爛柯山、奧陶紀等項目建設,提升根宮佛國、江郎山—廿八都旅游區競爭力,豐富“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旅游元素,打造升級版的旅游目的地。抓好旅游業“微改造、精提升”,推進省高等級民宿、民宿集聚村品牌創建,支持一批“明星村”創建4A級景區,加快培育網紅露營地、戶外音樂會等潮流熱點。扎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深化碳賬戶體系建設,新發放碳賬戶貸款500億元,助企減碳降本3.5億元以上,拓展碳保險產品應用,爭取碳賬戶建設標準上升為省級標準。抓好國家林業碳匯試點市、國家綠色出行城市、全國綠色低碳農業先行區建設,大力發展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產品和綠色供應鏈。加強清潔能源開發利用,開工建設烏溪江混合抽蓄電站、柯城抽蓄電站,新增光伏裝機40萬千瓦以上。提升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九)高標準實施民生“夯基工程”,著力擴大優質公共服務供給。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全面實施“1455”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城鎮新增就業3萬人以上,著力構建“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高質量就業創業格局。加大社會保障力度。逐步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實現低收入群體醫療補充政策性保險全覆蓋,建立因病致貧返貧防范長效機制。健全關愛服務體系,加強殘疾預防和康復服務工作,提升救助管理服務水平,兜住困難群體生活底線。堅持“房住不炒”,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新(改)建公辦中小學校和幼兒園11所,新增學位4320個,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58%以上。深入實施“縣中崛起”工程,建強重點高中“八校聯盟”。深化職業教育“五統籌”改革,爭創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市域試點、全國職業教育樣板城市。支持衢州學院創成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推進衢職院“雙高”建設,市域統籌規劃建設省一流技師學院。抓好“一文一武”專項行動,打響“開蒙禮”品牌。健全教育“雙減”長效機制,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服務。推進健康衢州建設。以重點學科建設和高端人才引育為抓手,加快做強四省邊際中心醫院,力爭完成市中醫醫院、市第三醫院三甲創建,實現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零突破”。全面建設高水平縣級醫院,啟動區域醫療次中心和園區社區醫院建設。抓好省級中醫藥綜合改革先行區建設,加快創建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和國家級規培基地。加強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開展結直腸癌、宮頸癌、乳腺癌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篩查。優化“一老一小”服務。全力辦好“助老三件事”,實現有需求的老年人助餐服務、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保潔服務、65周歲以上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城鄉全覆蓋。啟動市第二社會福利中心建設。完善生育政策體系,建設托育綜合服務中心7家,新增普惠托位300個以上,爭取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國家試點。提升文化軟實力。推動“兩子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度融入宋韻文化傳世工程。高質量運營市文化藝術中心,建好用好基層公共文化空間。加快南孔圣地文化旅游區5A級景區創建工作,力爭儒學文化產業園創成國家級示范園區,積極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消費模式。啟動衢江姑蔑古國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支持龍游荷花山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大力弘揚新時代衢州人文精神,支持江山、開化攻堅創成全國文明城市,不斷打響“南孔圣地·衢州有禮”城市品牌。建設現代化體育強市。精心籌辦全國田徑錦標賽、第十八屆省運會和第十二屆省殘運會,舉辦省級以上賽事50場,擴大“衢州爛柯杯”世界圍棋公開賽影響力。開工建設市體校和足球青訓基地,加快縣(市、區)“一場兩館”建設。大力發展群眾體育,讓全民健身成為社會新風尚。
(十)深入推進除險保安,著力建設人民滿意的安全城市。做好新階段疫情防控。強化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提升醫療救治能力,切實保護脆弱人群,提高疫苗接種率和科普實效性,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加快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加強道路交通、危化品、消防等重點領域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注重“靶向治理、防患未然”,持續遏重大、防較大、減總量,確保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雙下降”。扎實做好小流域山洪、地質災害和森林火災防治工作,加快構建綜合性應急救援力量體系。推進食品藥品全鏈條閉環監管,啟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迭代升級“一中心四平臺一網格”,做精做實基層治理單元,著力提升城市社區治理能力。深入開展信訪“雙清”“雙治”行動,將心比心、依法依規化解信訪突出問題。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嚴厲打擊“盜搶騙、黃賭毒、食藥環”等違法犯罪,大力推進“三衢義警”隊伍建設,全面打造老百姓“家門口的派出所”。
各位代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將持之以恒推進實干型政府建設,努力創造更有厚度的發展業績。一是突出政治引領。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寄予衢州的殷殷囑托,堅決做到一切行動向總書記看齊、聽黨中央指揮,嚴格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以實干實績詮釋政治擔當。二是嚴格依法履職。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嚴格履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全面貫徹行政合法性審查工作規定,深化行政爭議源頭治理和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努力爭創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監察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加強審計監督、統計監督。三是堅持俯身貼地。常態化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大解題”活動,加強基礎性的調查研究工作,認真傾聽群眾和企業訴求,集合眾智提出解決辦法,以實際行動做到實事求是。全面運用“一線工作法”,問題在一線解決、創新在一線實踐、成效在一線檢驗、隊伍在一線錘煉。四是強化實干擔當。堅持把市委定的轉化為政府干的,當好“施工隊長”,以一抓到底的干勁、韌勁、拼勁善作善成。弘揚“啃硬骨頭”“拔硬釘子”的斗爭精神,更好地運用創新思維和辦法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挑戰。突出抓好“兩勤兩專”,著力提升政府工作人員的宏觀把握能力、狠抓落實能力和應急處突能力。五是持續改進作風。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深入推進“六治六提”作風建設行動,向不正之風出重拳、為基層工作減負擔。加強重點領域、重要部門、關鍵崗位廉政風險防控,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決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嚴格執行“過緊日子”的各項要求,狠抓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更好地節用為民、節用裕民。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今年我們繼續按照“群眾提、代表定、政府辦”的原則,梳理形成民生實事候選項目,提請本次大會票決。民生實事項目確定后,我們將細化目標任務、壓實工作責任、實時公布進度、接受群眾監督,全力以赴辦好每一項,確保言必信、行必果,讓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各位代表!衢州的發展,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當前,正處在一個起勢突破的關鍵階段。只有踔厲奮發干在實處,才能昂首闊步走在前列。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牢記囑托、堅守初心,不懼風雨、勇毅前行,加快建設四省邊際中心城市、爭當“兩個先行”示范窗口,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衢州實踐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