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3年1月4日在七臺河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李兵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22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擔當作為,勇毅前行,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項任務目標,實現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成果,轉型振興發展邁出新步伐。
一年來,我們堅持錨定目標、跳起摸高,全力推進經濟穩增長,城市綜合實力更加堅實。2022年,省考核地市10項指標,自2013年以來增速首次全面超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創近10年歷史同期最好成績。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68.9億元,同比增長5.3%,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1億元,同比增長1.0%,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8036元,同比增長4.6%,增速位居全省第1位。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4.4億元,同比增長3.9%,增速位居全省第2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8.1億元,同比增長25.4%(按可比口徑),增速位居全省第2位;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增速位居全省第3位;外貿進出口總額2.3億元,同比增長94.1%,增速位居全省第3位;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0.7%,增速位居全省第4位;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9739元,同比增長5.1%,增速位居全省第4位;實際利用內資實現139.6億元,同比增長81.1%,增速位居全省第5位。
一年來,我們堅持強力招商、大上項目,全力打造“53211”產業集群,發展后勁更加充足。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全年新引進千萬元以上產業項目72個,落地建設51個。全市117個省市重點項目(產業項目83個,基礎設施項目34個),開復工115個,開復工率98.3%,總投資339.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76.95億元,完成投資102.75億元,投資完成率133.54%。其中,21個省重點項目開復工率100%,投資完成率154%、資金到位率95%、按期竣工率130%,創近年來最好成績。煤及煤化工產業不斷優化升級。38處建設礦井開工34處,累計投入資金24.1億元,鹿山六井、寶泰隆五礦進入聯合試運行,煤礦建設項目審批完成率、開工率位居全省前列。成功盤活勃盛18·30、鐵西一井、鐵西七井、興發洗煤等企業,旭豐49萬噸、錦逸煤氣30萬噸技改項目加快建設。生物醫藥產業加快發展。聯順生物制藥項目相繼完成熱電聯產點火調試、生產線單機調試和聯動調試,生活區和質檢大樓投入使用。中瑯生物500噸葉酸項目投產,年產1萬噸衣康酸項目加快建設。聯順公司成為全省首家面向生物醫藥產業專利導航服務基地。農畜產品加工業規模穩步壯大。億盛源8000噸清真牛羊肉深加工、哈里牛業20萬頭肉牛屠宰加工項目竣工投產。國輝倉儲物流、味芝速凍食品加工、臻玉糯鮮食玉米、元昌商貿糧食收儲等項目投入運營。制造再制造產業健康發展。億海公司年產1.5萬噸鋁棒加工、康泰塑料制品項目正式投產。裕盛源廢舊輪胎、富安東廢舊橡膠綜合利用項目新增2條生產線即將投產。組建全省首家煤矸石綜合利用產業研究院,永邦水泥制品生產線竣工投產,耘豪煤矸石綜合利用項目完成2條生產線升級改造,百春固廢資源化利用煤矸石年產15萬噸高嶺土及600萬平方米陶瓷一期項目加快建設。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取得新成效。全省首座加氫加能綜合能源示范項目開工建設,寶泰隆制氫提純項目完成聯動調試,萬鋰泰上市前掛牌申請通過全國股轉公司受理,鋰電負極材料二期項目建成實現試生產,紫頂光合二代催化劑研制成功,天潤20萬千瓦風電制氫、萬鋰泰5萬千瓦分散式風電項目加快建設。園區建設管理水平持續提升。江河經濟開發區道路路基、尾水提標、固廢填埋場一期工程分別完成進度的90%、90%和60%。凈水廠、污水廠分別完成13個和6個單體結構建設,成功獲批省級化工園區,并通過國家專家組復核驗收。成立市級興北工業園區。新興煤化工產業園區重新編制總體規劃,新材料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供熱首站完成土建工程,鋪設供熱管線3.4公里。國家再生資源產業園區完成政策調整優化和落實,保證了園區有序運行和企業的健康成長。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綜合利用項目交付使用,組建開發區招商運營管理公司,建立薪酬管理機制,成功盤活僵尸企業5戶,生成新項目5個,園區承載能力和運行質效持續提升。民營經濟持續發展壯大。開展首個“民營企業家日”活動,全市4593名領導干部包聯企業7292戶、個體工商戶25174戶,實現包聯企業(項目)全覆蓋,落實“六必訪”舉措,為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稅降費11.2億元,新增規上工業企業8戶、限上企業18戶。全省民營經濟大會上我市9戶企業受到表彰。鹿山、隆鵬、吉偉3戶企業累計納稅進入全省50強;寶泰隆新材料、雙葉家具、宏偉家政、鹿山優質煤4戶企業進入全省就業突出民企貢獻20強;聯順科技公司進入全省生物經濟民企20強;萬通管業進入全省民營高新技術企業50強;雙葉家具、寶泰隆新材料進入龍江質量品牌優秀企業50強,民營企業撐起了我市工業經濟的半壁江山。
一年來,我們堅持打優勢牌、走特色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鄉村振興基礎更加穩固。糧食生產再奪豐收。超額完成穩糧擴豆任務,糧食總產量20.57億斤,增長0.48%,實現十九連豐。新建高標準農田24.96萬畝,適度規模經營面積206萬畝,落實黑土地保護耕作62.9萬畝,灌區維修養護覆蓋面積11.8萬畝。特色農業初見成效。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28.35萬畝,同比增長12.2%。培育紅松堅果經濟林0.35萬畝,新增漿果林面積0.57萬畝,特色果蔬面積達到6.4萬畝。小菜園全省率先入統1.03萬畝。七臺河大米、勃利葡萄獲批地理標志保護工程項目。畜牧產業持續發展壯大。牧良生豬、大江牧業、吉旺肉牛等項目投產,元盛和牛二期6棟牛舍建成使用,總投資103億元的蒙牛萬鼎乳業項目一期開工建設。生豬、肉牛、家禽出欄量分別為33萬頭、2.9萬頭和1159萬只,分別增長12%、16%、13%。鄉村振興行動扎實開展。維修整改問題廁所5131個,建成美麗清潔鄉村20個,元明村、馬鞍村分獲全國美麗休閑鄉村和一村一品示范鄉村稱號,倭肯鎮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序銜接,全市脫貧人口平均收入增長1730元,通過國家聯評驗收。
一年來,我們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扎實推進綜合整治三年行動,城鄉環境更加宜居。道路管網改造升級統籌推進。完成大同街、學府街、旭日街等38條路段升級改造工程。新增城市停車場30處,增設停車泊位5116個。完成G229國道質量提升70.76公里,完成國有林場場部硬化路31.3公里。修建農村公路34條209.4公里、改造危橋18座,城鄉路網更加完善。改造供水、供熱和雨污分流管網92公里,修繕窨井蓋720個,加裝防墜網5170套,建成東方名苑智慧供熱示范項目。拆除違建786處、拔桿捋線4123根,整治違規占道、亂堆亂放1.2萬余處。首次發布七臺河城市形象標志,城市品位進一步提升。安居宜居工程穩步實施。改造建安、運銷處小區等5個片區106棟老舊樓房,惠及居民7527戶。東風、北崗、南岸花園等5個棚改項目加快建設。新建欣源小區、教師公寓、金廈家園等盲點路燈700余基,改造節能環保路燈880基。垃圾分類新增覆蓋6.09萬戶,完成年度任務的152.4%。建成寶泰隆嘉園人才公園、茄子河惠民帶狀公園、萬寶荷花池等一批公園綠地,高質量完成仙洞山風景區太極廣場危巖體隱患治理工程。生態環境治理成效顯著。編制完成國土空間規劃,“三區三線”劃定通過省級審查。“創森”工作高標準推進,完成造林綠化8719.2畝,栽植市樹市花21.7萬株,深入落實“林長制”,建立“林長+”治林模式和生態領域聯合監管執法機制。治理矸石山136處,修復礦山1892公頃。桃山湖生態環保水利綜合治理項目榮獲2022-2023年度第一批全省唯一的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實施倭肯河、撓力河等6條河流治理,除險加固互助、駝腰水庫,治理侵蝕溝481條。完成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年度整改任務,整治農村黑臭水體11處,全市優良水體比例達到75%,空氣優良達標天數比例為96.1%,改善幅度全省第一。
一年來,我們堅持創新驅動、改革攻堅,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發展內生動力更加強勁。科技創新賦能提效。深入實施新一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全市R&D經費投入9478萬元,同比增長97%。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7戶,存量達到42戶,同比增長68%。技術合同成交額1.85億元,同比增長85%。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4660萬元,高原黑木耳菌株榮獲黑龍江專利獎銀獎。全年引進人才2512人,同比增長89%,創歷史最好水平。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協同推進,新建5G基站351基,雙葉家具完成智能化改造,升華醫療器械輸注器械車間被認定省數字化(智能)示范車間,晨啟商旅、宏偉家政等一批數字化平臺落地運營,四個電子商務產業園入駐企業118家,網絡銷售額6.8億元,同比增長23%。重點改革任務扎實推進。在全省提前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58項任務。市屬企業資產總額達到423.79億元,較2020、2021年度分別增長40%和21%;實現營業收入8.48億元,分別增長47%和19%,國有企業資產總量和運行質效不斷提升。完成市區財政體制改革,區級財政保障能力持續增強。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邁出新步伐,醫保結算清單上傳、零星報銷結算清零、兩定機構第三批接口改造、醫療保障信息平臺賬號使用率均位居全省第一位。教育評價制度、縣管校聘、“雙減”等改革穩步推進,全省率先完成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改革。建成農村集體產權交易中心,實現縣區農村集體產權交易互聯互通。深化文物保護利用改革,成立文物保護中心。“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市民中心投入使用,完成電子政務外網改造,全市54個部門490萬條數據編目歸集,“政企通”小程序上線運行,市縣區“一網通辦”率達到100%,156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128項省定市級行政權力事項全部下放至縣區,“一件事”事項辦理增長238%。“12345”熱線實現與省互聯互通,受理各類訴求9.63萬件,辦結率99.8%。創優營商環境專項行動指標全面提升,開展創新工作128項,成功扭轉上半年排名靠后局面。全年新增市場主體9921個,同比增長15.2%,增速名列全省第3位。市場監督管理局注冊許可分局榮獲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力度不斷加大,各項貸款余額348.12億元,同比增長17.15%,增速連續15個月位居全省第一。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建立七臺河市-江門市-阿爾喬姆市“兩國三地”合作論壇機制,與江門對口合作不斷深化,雙葉俄羅斯克薩公司木材加工基地納入全國區域開放境外“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庫。
一年來,我們堅持民生優先、共享發展,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年度投入民生資金80億元左右,占一般預算支出80.0%。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保中學校如期開學,改造3所公辦幼兒園、9所學校,市六中成功轉軌職業高中,建成大學生公共實習基地。高考、中考整體水平持續提高。全市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普惠率、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均位居全省前列。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升。三級公立醫院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學科分別增加到2個和4個,建成醫養中心和34家基層中醫館。開展11批次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平均降價50%以上。我市被確定為企業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試點市,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全省統籌試點市,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8.89%,位居全省前列。實行單位職工“單基”繳費,在全省率先組建市社會醫療保險稽查中心。社會保障能力不斷增強。構建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社會救助體系,累計為全市42.23萬人次發放各類救助資金2.4億元,城鄉低保標準實現“十六連增”。市民政局獲全國社會救助工作先進單位,春暉養護院被評為全國養老服務先進單位,建成6個城鄉居家養老示范中心,解決養老獨立用房46個,共享資源活動中心120個。勃利縣首創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喪葬補助金制度并在全省推廣。市兒童福利中心、未成年人保護中心、精神衛生福利中心和殯葬基礎設施等項目扎實推進。福利彩票獲全國“百佳銷售網點”“百強地市機構”稱號。興北鎮設立獲省政府批復。完成企業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試點工作,實現企業養老保險“五統一”。就業形勢持續穩定,新增城鎮就業6684人,調查失業占比5.45%,低于省定指標0.55個百分點。市人社局被評為“2022年全國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成績突出單位。文體旅游事業蓬勃發展。市文化中心投入使用,規劃館、博物館、圖書館、群眾藝術館免費向市民開放。深入開展“七臺河之夏”等文化惠民活動300余場次,在全省第五屆農民文化藝術節活動中獲各類獎項16個。新增冬奧會金牌、銅牌各一枚,被中國奧委會授予“奧運冠軍之城”獎杯,市體育局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短道速滑教練團隊獲龍江楷模榮譽稱號。成立全省首家冰雪運動發展基金會,募集資金2260萬元。開工建設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成功舉辦全國冰雪運動后備人才培養工作座談會和全國第九屆“大眾冰雪季”七臺河站活動,短道速滑人才培養“七臺河模式”全國推廣,被確定為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冰雪體育示范區。編制了《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冰雪旅游規劃》《鄉村旅游規劃》《冰雪經濟發展規劃》,出臺旅游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旅游業發展扶持辦法等政策措施,成功引進百凝盾冰雪裝備制造項目,首次承辦“冬夢飛揚”科技冬奧主題全國巡展,成立哈牡七旅游聯合體,冠軍之城旅游入選全省十大冰雪旅游精品線路,填補我市省級旅游線路空白。東新村入選全省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倭肯河文化產業園和冠軍館晉升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一年來,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發展和安全,社會大局更加安定。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成效。認真落實國家和省市疫情防控政策,壓實四方責任,不斷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打贏了多輪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保衛戰,始終保持社會面清零,生產生活秩序井然。市第三醫院、方艙醫院建成投入使用,迅速實現“由防到治”的轉變,疫情防控救治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累計派送醫療隊伍16批次1320人次,圓滿完成馳援哈爾濱、西藏、大慶、佳木斯、綏化核酸采樣和醫療救治工作,支援“蔬菜包”“糧油包”4.5萬份。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平穩。狠抓安全生產工作,組織開展全覆蓋安全生產大檢查,累計整改隱患問題1.6萬余項,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七臺河基地新興特勤站投入使用,全市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33.3%和69.7%。社會治理能力不斷增強。制定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精細劃分各類網格1496個,培育社區社會組織865家,建設社工站12個,社會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實現100%。扎實開展“核心使命2022”系列戰役,成功偵破部督邪教重點案件和“2·10”特大地下錢莊等重大案件。創新推出社區警務,強化科技強警,啟動敏感時期維穩專班戰時機制,全力維護安全穩定。深入推進“治重化積”“三訪”專項治理和“七大領域”信訪突出問題攻堅,圓滿完成黨的二十大、冬奧會、冬殘奧會等維穩安保任務。
一年來,我們堅持依法行政、廉潔從政,不斷強化能力作風,政府自身建設更加有為。扎實開展“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深入開展“解放思想、振興發展”研討,作風建設不斷加強,執政本領持續提升。統籌推進法治七臺河、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出臺《機動車停車條例》《文明祭祀條例》,全面依法治市不斷深化。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加強誠信政府建設,積極開展失信違諾專項整治,實現動態清零,政府公信力不斷提升。主動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97件、政協委員提案145件,辦結率、答復率、滿意率均為100%。多措并舉優化財政收支結構,對上爭取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29.81億元,同比增長25.6%,盤活存量資金5.5億元,化解政府債務19.6億元,市本級債務率下降83個百分點。積極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開展三輪“百日清收”攻堅行動,清收不良資產9.82億元。加強審計監督,查處違規金額2019萬元。保持嚴懲腐敗高壓態勢,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持續鞏固。
國防動員、退役軍人、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廣播電視、新聞媒體、統計國調、檔案史志、地震氣象、人民防空、婦女兒童、老齡和殘疾人事業都取得新進展。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們頂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反復沖擊的壓力,頂住了煤炭產能釋放不足、焦炭價格大幅回落的壓力,頂住了短期償債高峰、歷史陳欠還款的壓力,成績實屬來之不易。主要得益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指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得益于“四大班子”的合力攻堅;得益于縣區和市直部門各級黨員干部的真抓實干;得益于七煤、大唐、國家電網為代表的中省直企業的全力配合。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向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隊員和駐七中省直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七臺河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著諸多的困難和挑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經濟穩增長壓力仍然較大,財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改革創新內生動力亟待增強,安全生產基礎不牢,政府自身建設還有待提高。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積極加以解決。
二、2023年重點工作
202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我市推進轉型振興發展大有作為的一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戰略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認真落實省黨代會建設“六個龍江”、推進“八個振興”部署,圍繞構建“4567”現代產業體系,聚焦“四個七臺河”,堅持走穩煤固基、轉型發展,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全力打造“53211”超千億級產業集群,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堅決落實擴大內需戰略,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推動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扎實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全力提升城市品質,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著力促進共同富裕,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七臺河新篇章。
今年主要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農林牧漁總產值增長6%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實際利用內資額增長30%以上,利用外資增長10%以上,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20%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以上,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6%以下,力爭各項指標增速高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為完成各項目標,重點實施“十大工程”。
(一)實施產業項目提速工程。深入實施產業振興計劃,筑牢轉型振興高質量發展根基。全年計劃實施千萬元以上省市重點項目122個(產業項目73個、基礎設施項目49個)。總投資100億元以上項目1個,30億元以上項目4個,10億元以上項目3個,億元以上項目71個,千萬元以上項目43個,總投資532.8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80.69億元。其中,省重點項目35個,總投資279.4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5.84億元。一是做精做優煤及煤化工產業。加快推進地方35處煤礦提能改造和3處新建礦井建設,力爭3處煤礦竣工投產,4處煤礦進入聯合試運轉,完成8處煤礦林地手續辦理,進入施工建設期,全年釋放產能100萬噸,地煤產量達200萬噸,全市煤炭總產量860萬噸,焦炭產量穩定在600萬噸左右。完成億達信、魯龍、龍洋、吉偉煤化熱電一體化項目可研論證,推動符合條件的項目盡快落地建設。全力推進上海方豪13.45萬噸醋酸衍生品和2.2萬噸高端抗氧劑、中潤能源60萬噸洗煤等項目落地建設,加快錦逸煤氣30萬噸技改項目建設,鞏固全省煤化工產業排頭兵地位。二是做大做強生物醫藥產業。全力推進聯順生物公司獸用藥系列、農用藥系列、人用藥系列產品和王田王生物公司生物有機肥達產量產,推動農藥制劑、融雪劑、水肥一體化項目建設投產,力爭年度實現產值40億元左右。加快推進中瑯生物年產1萬噸精制衣康酸和500噸酮基布洛芬等項目建設。強化聯順生物醫藥“鏈主”作用,積極引進上下游配套企業與產業,支持市屬國企參與生物經濟建設,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化發展。三是改造升級制造再制造產業。推動康泰公司與上海五角場集團合作,鑫盛公司與天津中重集團合作,謀劃建設光亮銅桿、鋼鐵分揀、礦山鑄件等項目,推動大連萬通托盤項目落地建設。推進百春固廢資源化利用、耘豪燒結磚、達峰新型墻體材料、水之藍污泥處置及再生利用項目投產達效,全面激活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效應。四是培育提升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積極打造石墨及石墨烯特色產業基地,加大項目庫建設,鼓勵寶泰隆石墨烯新材料發展壯大。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與國家電網合作謀劃建設綠能產業園區,推進萬鋰泰5萬千瓦分散式風電、天潤20萬千瓦風電配套制氫及25萬千瓦風電配套現代畜牧產業園、聯順20萬千瓦風力發電、上海方豪60萬千瓦風力發電、國際能源儲運調峰中心等項目建設。謀劃勃利12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積極融入龍江氫能利用帶,推動中石油加氫加油綜合能源示范項目投入運營。五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堅持開展“直播帶貨節”“青島啤酒·美食節”等促銷活動,加大購房、購車等消費券發放力度,推動消費市場快速回暖,拉動內需,擴大消費。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推進新零售小鎮、省交投物流園、農投農副產品冷鏈物流園、泰吉鴻物流等項目建設。積極發展現代金融,推動證券業、保險業及其它金融業態同步發展,年度信貸規模增長8%。加大限上企業培育力度,新增限上企業20戶。六是積極培育經濟新引擎。加快推進大數據中心建設,新建5G基站260個,為數字經濟提供高速“聯接通道”,推動數字化在制造業、農業、服務業等千行百業中的應用,推動寶泰隆、勃農興達等企業完成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和省工業互聯網新模式新業態示范應用,推進鹿山六井、鹿西一井、華美煤礦等7處煤礦智能化改造,力促企業轉型升級、降本增效。持續開展“萬人做電商、千企進平臺”活動,培養直播團隊,建設直播電商共享基地。積極引進冰雪裝備制造業,支持百凝盾運動裝備項目做大做強,承辦國際、國內短道速滑賽事,讓“冷資源”變成“熱經濟”。支持各縣區、園區積極引進創意設計企業,吸引創意設計人才到我市創新創業,培育桃山區創意設計產業園爭創省級創意設計產業園區。
(二)實施園區牽動示范工程。推動一區多園、五區聯動協調發展,不斷完善園區功能,做強優勢產業,打造園區經濟升級版。一是開展園區提升行動。探索PPP模式,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建成使用,北部居住區熱電聯產項目落地建設,啟動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積極引進生物發酵、畜牧養殖、乳制品和高新技術企業,向國家高新區邁進。抓好江河開發區凈水、污水處理廠運營和使用,加快應急消防設施建設,開工建設鐵路專用線,全力打造全省、全國原料藥基地。繼續完善新興煤化工產業園區、勃利開發區供熱、供水、供氣和污水處理等配套設施,積極爭取省級化工園區認定,增強園區承載能力和吸引力。再生資源產業園區充分利用好支持政策,建立城鄉社區廢舊物資回收體系,支持現有企業數字化升級改造,積極引進戰略投資,加強對俄廢銅、廢鐵、廢鋼貿易,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精深加工制造,不斷做大做強。二是完善園區體制機制。組建七臺河園區建設管理委員會,5位副市級領導分別分管5個園區工作。推進園區管理向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專業化服務轉變。推行效能工資管理,完成開發區薪酬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園區考核制度。創新園區招商機制,推行眾創孵化、聯合招商、資本招商等模式,讓五大園區熱起來、活起來。學習廣東、浙江等地先進經驗,開展畝均效益評價。深化園區合作開放,將電子商務產業園、綠色食品與生物發酵循環產業園、開發區、江河園區納入高新區編制范圍,完成高新區重新申請認定。加強與深哈產業園、江門高新區、鶴山工業城等園區聯動協作,共建產業園區,發展“飛地經濟”。三是提高招商引資質效。堅持把園區作為招商引資的主戰場,依托園區優勢、產業基礎,做足延鏈、補鏈、強鏈、聚鏈文章,堅持大招商、招大商不動搖。緊盯重點產業招商,圍繞“五頭五尾”和“4567”現代產業體系,聚焦重點產業高端化、規模化、集群化發展,在引“缺”引“大”引“新”上精準發力。瞄準重點地區招商,依托龍粵合作,吸引長三角、京津冀等地區和港澳臺、日韓區域投資。發揮好“四個平臺”作用,實施“五化招商”舉措,加大新興產業招商引資力度。抓好“以商招商”,內培外引優秀企業,推動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加快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加快簽約項目由協議向合同轉化、由合同向開工建設轉化、由在建向竣工投產轉化。緊盯項目落地率、資金到位率、投資完成率,力促項目建設提速見效。落實“領導干部包保+專班+首席服務員”工作機制,綜合運用“一會三函”、承諾制審批等措施加快手續辦理,推行“標準地”“交地即動工”“交地即發證”等模式,壓縮企業開發建設周期,加強“水電油氣運”“人地錢技數”要素保障,推進項目按時序開工、投產、達效。優化招商引資工作機制。高質量編制招商引資清單,加大招商宣傳力度,提升產業招商、精準招商水平。創新招商模式,構建政府指導、招商部門操作、運營機構服務、園區承載的招商運作體系。實施招商引資質效專項考核辦法,強化量化考核激勵。
(三)實施現代農業提質工程。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向建設現代農業強市邁進。一是全力保障糧食安全。認真落實糧食安全生產責任制,糧食播種面積保持在260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20.5億斤以上。實施高標準農田20萬畝,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保持在200萬畝以上,農業生產全程托管服務面積增長10%。深入實施農業“三減”行動,開展第三次土壤普查,保護好黑土地。二是著力發展特色農業。推動中藥材種植向林下傾斜,種植面積穩定在24萬畝左右。大力發展雜糧雜豆、藍靛果、沙棘、食用菌和梅花鹿、林蜂、林蛙等特色種養殖業,培育一批帶動能力強的營銷類農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推動全市特色農業規模化發展。推進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推行“首席質量官”制度,打造農業區域公共品牌,引導3-5家企業加入“黑土優品”標識授權使用目錄,扶強扶壯4個地理標志性農產品區域品牌,持續提升“東北老勃”品牌影響力。狠抓“菜籃子”工程,鼓勵發展設施農業和農村“小菜園”,保障蔬菜供給,拓寬增收路徑。三是大力發展畜牧業。圍繞“穩豬、強禽、擴牛”發展目標,研究出臺畜牧業發展扶持政策,大力培育龍頭企業,推進牧良生豬育肥、大江牧業種雞、大森林肉雞擴能提效,加快蒙牛萬鼎乳業一期、和牛繁育場二期等項目建設,謀劃七臺河現代畜牧產業園區和農投飼料基地,打造龍江東部奶業核心區。深化與北魚集團合作,謀劃龍江冷水魚國家級種質資源場。著力培育農畜產品加工業,推進圣海奧斯藍靛果固體制劑、伊鑫臺酒業等項目投產達效,推動康草堂飲片、利民藥業中草藥精深加工等項目加快建設,著力構建品牌型、規模化農畜產品加工業。四是不斷壯大縣域經濟。支持勃利縣圍繞“工業強縣、畜牧強縣、北藥強縣、產糧大縣”發展方向,提升縣域經濟核心競爭力。推動桃山區重點圍繞制造再制造、現代服務業,培育經濟新增長點。推動新興區重點圍繞現代煤化工、石墨烯新材料,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推動茄子河區重點圍繞生物醫藥、煤炭開采,促進主導產業集群式聯動和全產業鏈發展。力爭每個縣(區)培育發展1-2個支柱產業,3-5戶立縣立區企業,打造1-2個產業強鎮、產業強村,推動城鄉經濟協同發展。五是積極推進鄉村振興。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按照“四好農村路”標準,建設19條96公里農村公路、改造3座危橋,實施12個自然村28.6公里道路硬化,確保通屯路硬化率100%,同步推進道路周邊綠化美化凈化。加快勃利縣城鎮居民飲水安全保障和排水防澇治理工程建設。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實施“4+2”工程,推進茄子河四新村龍江民居建設。完成農村5138戶問題廁所年度改造任務。堅決打好秸稈禁燒阻擊戰,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2%以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5%以上。堅持“四個不摘”,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確保不出現規模性返貧和新致貧。建強鄉村組織,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四)實施改革開放提效工程。堅持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作為激發發展活力的主線,推動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加快形成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新格局。一是深化重點領域改革。聚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加大國資國企改革力度,推動轉方式調結構。探索城投集團非公益類企業主營業務方向,擴大業務創收能力,繼續壓減低效無效資產、核減法人戶數。充分挖掘農投集團土地附加值,做精做好土地流轉和農副產品加工“主業”。繼續完善國資監管體系,加強董事會建設,落實監事會改革和領導班子薪金與績效考核掛鉤制度,提升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實效,分類優化商業類和公益類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實現市屬國有企業資產總額增長3%以上,商業類國有企業營業收入增長20%以上、虧損面減少20%以上。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完善地方金融體系,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開展二輪土地延包試點,加強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建設,打造鄉鎮農業綜合服務體17個。扎實開展全國第五次經濟普查。統籌推進社會治理、生態文明、安全生產等領域改革,全面完成年度改革任務,不斷增強發展活力。二是持續擴大對外開放。落實國家關于東北地區對外開放部署,主動對接“中蒙俄經濟走廊”,積極融入“東北亞商圈”,加力外向型企業培育,釋放雙葉家具、華璞木業、伊鑫清真食品等對外合作潛能,暢通聯順生物醫藥、中瑯生物科技對外出口通道,持續擴大進出口份額。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動融入全省東部城市群,拓展發展空間。研究制定未來5至10年我市國際友好城市工作規劃,加強與國內外友好城市商貿往來,深化與廣東江門對口合作,推動“兩國三地”合作向更廣領域邁進,打造“龍粵俄”對口合作樣板。三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市經濟穩增長一攬子政策,推動各項惠企紓困政策直達快享,增強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實施民營企業梯度成長培育計劃,加大對個體工商戶、初創企業、小微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實現個轉企10戶、新增規上企業10戶以上。支持萬鋰泰公司早日上市,晟斯凱特“新三板”掛牌。健全行業協會、商會組織,凝聚發展合力。以全市龍頭骨干、高新技術、新生代領軍企業為重點對象,開展“七商名家、七商精英、七商新秀”培育行動。組織開展民營企業家日活動,召開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大力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激發企業家創新創業熱情。加強政銀企對接,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著力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助力民營企業做強做大做優。積極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坦蕩真誠與企業家交往,用心用情為企業送服務、促發展。
(五)實施科技創新賦能工程。深入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一是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健全科技多元投入保障機制,全面實施R&D經費投入穩增計劃,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持續擴大“科創中國”試點市效應,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舉辦第七屆創新創業大賽、成果對接會等活動。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主動對接高校院所科研成果,通過省級科技專項資金,對一些成熟科研成果轉化給予優先扶持,推動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2億元。支持聯順生物醫藥、晟斯凱特、海外化工等企業建設省級科技創新平臺,承擔重點科技計劃項目,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家。推進聯順生物醫藥專利導航服務基地建設,謀劃建設“碳中和”研發基地。二是大力培育科技企業。深入實施新一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認真落實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政策,完善科技型企業培育庫,不斷壯大科技型企業數量和規模,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家。推進經濟開發區生物循環產業園服務用房、江河開發區中小企業孵化基地、桃山區冰雪經濟孵化器等載體建設。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科技創業孵化,打造多要素為一體的創新創業共同體,全面提升孵化質效。持續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行動,全年實現知識產權質押融資5000萬元。開展企業質量提升行動,爭創“省政府質量獎”。三是積極引進產業人才。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認真落實人才發展規劃,圍繞“53211”產業布局,積極引進產業發展急需人才,形成以產聚才、以才促產新格局。支持企業引進職業經理人,推動建立現代管理制度。重點圍繞煤及煤化工、生物醫藥、石墨烯新材料等領域,引導企業借助技師學院和域外大中專院校開展聯合辦學或訂單式人才培養,多渠道解決我市產業技術工人短缺問題。大力倡導“工匠精神”,積極開展產業工人技能競賽活動,獎勵優秀人員。進一步創優政策環境、服務環境、安居環境、生活環境、社會環境,努力營造尊重、重視、關心人才的良好氛圍。
(六)實施營商環境創優工程。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和著力點,不斷創新制度舉措,努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一是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實行政權責清單制度,再下放行政事項20項以上。推動“證照分離”全覆蓋,整合行業全部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實現“一業一證”管理,提高審批效率。推廣營業執照登記注冊智能審批,實現全時登記、免交材料、自助發照、秒批秒辦。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規范涉企執法行為,強化招標活動全程監管,嚴厲打擊破壞營商環境行為,努力營造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二是健全完善政務服務體系。實現市縣鄉村政務服務網點“全覆蓋”,大力推行“一窗”綜合受理,“一件事”一次集成辦和行政審批信用承諾制,探索“無證明”服務大廳模式。加強數字政府建設,著力打造線上線下互補的“閉合式”審批流程,推廣“政企通”,打造七臺河數字化政務服務品牌。堅持開展“四零服務”,落實“好差評”制度,不斷提升服務質效。提升“12345”熱線服務效能,落實首接責任制,構建“扎口受理、閉環辦理、分類處置、反饋考核”工作體系,確保群眾訴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三是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對標國家一流營商環境,對照承接的20個一級指標和83個二級指標,建立高效便捷、優質普惠的企業和群眾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著力探索推廣場景服務、定制服務、延伸服務工作模式,優化營商環境專項目標考評,不斷創新舉措和提升指標,力爭營商環境邁進全省一流行列。
(七)實施綜合整治提升工程。全力打好三年綜合整治行動收官戰,努力提升城市品位和對外形象。一是抓好道路升級改造。改造桃山經一路、金融街、文華路北延等道路,建設桃山湖濕地棧道,完成文華路南延、佳境街東延項目。做好道路標識施劃,全面改造新增交通信號燈,做好電子眼等設施系統布局,規范行車停車秩序,解決好城區主干路人行道停車問題,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推進G229國道小五站至茄子河段質量提升、沿線36個道口路面硬化及2座干線危橋重建。推進國有林區林場道路打捆項目全面開工。謀劃建設饒蓋公路過境段項目。規劃實施城區停車場及新能源充電樁建設。二是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快推進南岸花園三期、佳境片區棚改項目,完善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確保居民按期回遷安置。做好運銷處、建安等老舊小區收尾工作,高標準推進勃利縣10個老舊小區改造。三是抓好管網維修改造。推進道路地下隱患三維雷達探測項目,改造原七煤公司移交污水管網,新建月亮灣周邊排水管網。實施桃山區老化燃氣管網更新、勃利縣燃氣管網擴建和鎮內高層小區供水設施、老舊供熱管網改造,推進凈水廠投入運行。四是抓好生態環境治理。全力抓好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的涉及黑土地保護、秸稈綜合利用、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等3項問題整改工作。完成億達信、魯龍公司超低排放治理改造,大唐電廠和寶泰隆公司二期封閉煤倉項目建設。抓好垃圾處理場生態環境治理項目。持續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項目,開展98公頃、42個歷史遺留圖斑治理,確保取得實質性進展。完成汪清水庫和倭肯河城區段標準化建設任務,繼續實施茄子河下游、嵐峰河、碾子河、小五站河等河流整治工程,完成250條侵蝕溝治理任務,全面推進撓力河龍頭橋水庫庫尾國控斷面地表水達標工作。深入開展“無廢城市細胞”建設,推動禽畜糞污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建筑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等項目加快建設。持續開展“綠盾”自然生態保護檢查,嚴肅整治破壞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筑牢美麗七臺河生態根基。五是抓好城區綠化亮化美化。扎實開展“創森”工作,推進15項工作283個具體年度建設任務,持續推廣市樹市花栽植,建設森林小區、學校、單位等41個,創建20個以上森林村莊綠化示范村,村莊林木綠化率達到30%以上。基本完成“創森”五大體系建設,各項指標基本達到或超過國家標準,確保2025年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鞏固園林城市創建成果,做好2023年國家園林城市復查工作。實施萬寶荷花池二期、桃山公園、倭肯河景區基礎設施改造,推進桃山湖壩下綜合治理項目移交和后期管護工作。建設大同西街、光明街、歐洲新城鐵路口等小公園小綠地。實施北出口路燈新建改造,推進市區主次干路路燈節能改造和中心區街景、樓體等主要節點亮化。扎實推進垃圾分類、拔桿捋線、拆違清障等治理工作。六是抓好數字城市建設。加快完善城市控詳規劃編制,合理應用地下空間資源。不斷完善智慧城市管理系統,全面推進智慧社區、智慧供水、智慧供熱、智慧交通等智慧微單元建設,提升社會治理、公共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強化物業企業考評,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提升物業管理和服務效能。七是抓好“一老一小”保障設施建設。建設桃東、桃北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加快智慧養老平臺應用,提升養老服務質量。促進市技師學院附屬幼兒園、市教育局中心幼兒園及區級幼兒園托育中心建設。完成市精神衛生福利中心主體工程,啟動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推動市兒童福利中心和未保中心投入使用,建成19個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八是抓好城市特色項目建設。建設“城市之光”主題雕塑,改擴建短道速滑冠軍館,謀劃星光大道、冠軍手印等項目,整合冠軍元素景觀,擦亮“奧運冠軍之城”金字招牌。
(八)實施文旅體教強基工程。抓好資源整合,放大合力效應,開創文旅體教高質量融合發展新局面。一是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推進九中、七小等義務教育學校優質均衡發展項目建設,完成國家教育考試標準化考場建設工程。持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抓實“雙減”工作,突出抓好青少年近視防控。全面推進“聯包助幫”工作,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堅持服務經濟發展辦學方向,推進集團化辦學,持續擴大職業學院、勃利縣職業學校、市六中職業教育辦學規模,努力為地方發展培養更多的實用型人才。扎實落實“紅扣子”德育工作,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進程。實施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工程,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二是大力發展文化旅游事業。全面提升文化中心開放服務水平,完善美術館和非遺展館功能設施,推進縣區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達標建設。廣泛開展七臺河之夏、藝術之冬、冰雪嘉年華等品牌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認真落實《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冰雪旅游規劃》《鄉村旅游規劃》,推進冠軍館、烏斯渾河國家森林公園晉升4A級景區,石龍山國家森林公園晉升3A級景區,加強倭肯河流域文化產業園景觀建設。依托哈牡七旅游聯合體,推出冠軍體驗游、山水風情游、鄉村休閑游、紅色教育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線路,籌辦好龍江東部濕地旅游聯盟第五屆大會。推進智慧廣電和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加快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產業發展。三是全力推動冰雪體育發展。搶抓全國冰雪運動后備人才培養工作座談會契機,積極對上爭取,加快推進全民健身活動中心、運動員公寓、體能管建設,全力打造龍江東部“三館一體”冰上運動基地。發揮“兩個基地”作用,深化“體教融合”,抓好短道速滑特色校建設,力爭現有16所短道速滑特色校、少兒業余體校入選國家冰雪體育特色校和優秀后備人才培養機構。組建短道速滑專業隊伍,全力保障“省隊市辦”,建設一支集教練員、運動員、技術人員為一體的金牌團隊,鞏固冰雪體育人才輸出大市地位。積極發展群眾性體育,推進博達健身中心建成使用,建設健身場館、輪滑場地和室外冰場,推動群眾健身活動經常化、多樣化開展。
(九)實施民生福祉保障工程。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一是開拓多元化就業創業渠道。堅持就業優先導向,落實援企穩崗各項政策,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穩住就業主陣地。在重點工程項目中實施以工代賑,促進當地群眾就業增收。扎實開展崗位擴容、政策賦能、創業引領等專項行動,促進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群體就業創業。建設市人力資源產業園,落實創業各項獎補政策,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加強就業培訓,搭建對接平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全年新增就業600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900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800人。二是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鞏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試點改革成果,推進企業“三險統征”,落實困難群體參保人員政府代繳政策,按時完成養老金待遇調整和發放。抓好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省級統籌試點任務。積極做好退役軍人就業安置和優待撫恤工作,不斷提升雙擁共建水平。健全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提高城鄉低保和特困供養標準,引導支持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三是深入推進健康七臺河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優化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措施,健全完善責任體系,不斷加強醫療救治、保供穩供等能力建設,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持續推進“三醫”聯動改革,推動公立醫院積極參與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實施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完善大病保險和醫療救治制度,落實異地就醫結算,推廣普及商業健康保險產品“龍江惠民保”,努力解決參保人員患病救治后顧之憂。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力爭市中醫院建成三甲專科醫院,開展全國第一批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創建工作,推進基層中醫館內涵建設,提高基層中醫藥診治服務能力。深入開展“藍盾護航”行動,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面落實“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切實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
(十)實施安全穩定鞏固工程。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持續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力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一是強化安全生產監管。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持“三管三必須”原則,持續夯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四大行動”,切實加強煤礦、危化、燃氣、交通、消防、森防和食品藥品等重點領域安全監管,嚴厲打擊技改礦井“以采代建”和“人背井”等非法開采、盜采行為。探索產品質量安全“沙盒監管”模式,推進特種設備“賦碼”管理。堅持“專家查隱患、部門促整改、企業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實施清單式整改、閉環式解決、銷號式管理,防范化解各類重大安全風險,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強化自然災害預測預警,完善救災物資儲備庫建設。推進“智慧森防”和森林防火可燃物管理及阻隔系統項目建設,不斷提升森林火災防范能力。加強國家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隊伍和配套設施建設,全面提升應急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二是積極化解金融財政風險。加強金融監管,抓好非法集資、互聯網金融等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和處置,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持續開展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清收行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著力化解政府債務,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努力盤活存量資產,積極償還政府到期債務,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確保政府債務保持在合理區間。三是加強社會綜合治理。深入推進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建設。堅決打好政治安全保衛、社會治理防控等“八場硬仗”,推進4個派出所、交警中隊7個基礎設施以及人民警察訓練中心建設。升級“雪亮工程”,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發揮全國反洗錢領域骨干聯勤中心作用,加大經濟犯罪案件打擊破獲力度。加強三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組建三級網格協調指揮中心,實現網格化、社工站全覆蓋。落實領導干部“三訪一包”制度,完善矛盾糾紛排查預警機制,依法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嚴厲處理信訪活動中違法犯罪行為,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將牢記初心使命,強化責任擔當,著力加強“四項建設”,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一)加強政治建設,筑牢思想根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嚴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要求,確保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二)加強法治建設,堅持依法行政。深入開展“八五”普法,統籌推進法治七臺河、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個五年方案”實施。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自覺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支持人民政協履行職責,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規范行政決策程序,健全重大決策事前評估與事后評價制度,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完善各類公開辦事制度,暢通人民群眾建言獻策和批評監督渠道,充分發揮群眾監督、輿論監督作用,始終把權力置于嚴密監督之下,努力使法治政府各方面制度更加健全、更加完善。
(三)加強作風建設,強化執行落實。馳而不息開展“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持續推動思想解放、觀念轉變,引導黨員干部增強機遇意識、市場意識、開放意識、創新意識、服務意識,增強工作主動性、自覺性。堅持把抓執行、抓落實作為政府工作的生命線,建好用好“四個體系”工作機制,狠抓工作落實。認真落實領導干部包聯和“六必訪”機制,推行重點工作責任承諾制、經濟指標季度排名通報制、反思制、經驗交流制,以過硬機制倒逼履職盡責。落實容錯免責機制,激勵干部敢于打破常規,創造性開展工作,激發干事創業熱情,提振精氣神。大力倡導“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實干作風,激發“事爭一流、唯旗是奪”的強大動能,推動各項工作爭先進位、走在前列。
(四)加強廉政建設,弘揚清風正氣。堅決扛起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認真貫徹從嚴治黨、從嚴治政各項規定,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其實施細則,堅決糾治重點崗位“四風”問題。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確保政府債務率再降低24個百分點,把有限的資源和財力用在推動發展、改善民生上。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強化審計監督,加強民生保障、重大項目、能源資源、司法執法、招標投標等重點行業領域突出問題治理。嚴厲打擊群眾身邊的“微腐敗”,切實維護群眾合法利益,以實際行動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時代呼喚著我們,人民期待著我們,唯有矢志不渝、篤行不怠,方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以趕考的清醒和堅定,勇擔使命、砥礪奮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七臺河而努力奮斗!
政府工作報告名詞解釋
1、“4567”現代產業體系: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著力打造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四個經濟;培育壯大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裝備、農機裝備等五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能源、化工、食品、醫藥、汽車、輕工等六個傳統優勢產業發展;加快推進信息服務、現代金融、現代物流、服務型制造、旅游康養、養老托育、文化娛樂等七個現代服務業發展。
2、“53211”超千億級產業集群:我市要在“十四五”期間打造產值500億級煤及煤化工、300億級生物醫藥、200億級農畜產品加工、100億級制造再制造、100億級新材料新能源的超千億級產業集群發展目標。
3、招商“四個平臺”:煤炭轉型發展商會平臺、域外企業家商會平臺、外地商協會招商網絡平臺、省招商大數據平臺。
4、“五化招商”:招商專業化、招商產業化、招商資源化、招商載體化、招商精準化。
5、“首席質量官”制度:在企業中設立首席質量官職位并作為企業的第一質量人,全面負責企業的質量管理、質量檢驗、質量安全等相關業務工作。
6、農村人居環境整治“4+2”工程:廁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和菜園開發利用、龍江居民建設。
7、“四好農村路”: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
8、“四個不摘”: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和摘帽不摘監管。
9、R&D經費: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
10、“四零”服務承諾:服務受理零推諉、服務方式零距離、服務質量零差錯、服務結果零投訴。
11、“紅扣子”德育工作: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紅色革命文化教育、歷史教育等,傳承紅色基因,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
12、產品質量安全“沙盒監管”模式:劃定相應范圍,對“盒子”內的企業或對象,采取包容審慎的監管措施,在可控的“盒子”內實行容錯糾錯,杜絕問題擴散。
13、“雪亮工程”:以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為指揮平臺、以綜治信息化為支撐、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以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應用為重點的“群眾性治安防控工程”。
14、安全生產“四大行動”:安全生產大體檢、安全生產大執法、安全生產大培訓、安全生產大曝光。
15、“八場硬仗”:打好政治安全保衛仗、打擊犯罪主動仗、社會治理防控仗、社區警務持續仗、筑基蓄能鞏固仗、公安改革攻堅仗、營商環境優化仗、隊伍管理提升仗。
16、“三訪一包”制度:定點接訪、帶案下訪、聯合約訪和領導包案。
17、“四個體系”:領導責任體系、工作推進體系、考核評價體系、督導問責體系。
18、“六必訪”:企業創新孵化時必訪、經營困難時必訪、登記納統時必訪、戰略調整時必訪、增資擴產時必訪、籌備上市時必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