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1月6日 吳新明)

2023年01月29日 13:48   來源:南通日報   

點擊查閱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3年1月6日在南通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市長 吳新明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2年工作回顧

  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以推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決扛起“發揮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要支點作用、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的重大使命,扎實推進“一樞紐五城市”建設,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4萬億元、增長2.1%;同口徑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61億元、增長3.2%;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2.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40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正增長,進出口總額增長8.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59605元、30819元,增長4%、5.8%;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1%;城鎮登記失業率4%以內;完成省下達節能減排任務。

  一年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多重超預期的困難挑戰,我們緊緊依靠全市人民,以必勝信心凝聚必勝力量,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難,在極不容易的年份創造了極為難得的業績。這一年,我們踔厲奮發、克難奮進,因時因勢調整優化疫情防控舉措,科學精準推動防控策略平滑轉換,有效守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以超常舉措穩大盤、抓發展,經濟運行5月迅速恢復、6月穩步向好、下半年回升動能不斷增強,為全省“勇挑大梁”作出南通貢獻。這一年,我們搶抓機遇、乘勢突破,張靖皋長江大橋、海太長江隧道、北沿江高鐵、通蘇嘉甬高鐵相繼開工,通州灣新出海口呂四起步港區集裝箱碼頭開港運營,南通新機場前期工作全面提速,戰略性交通基礎設施取得全方位重大突破。這一年,我們聚焦重點、精準發力,扎實開展“三個年”活動,深入實施“三個三年”計劃,新簽約注冊總投資超10億元內資項目和超億美元外資項目183個,新開工總投資超5億元工業項目195個,五大重點產業集群產值突破7500億元,營商環境“66條”落地見效,城市更新三年行動開局良好,政府性債務總額和成本首次實現“雙下降”,綜合成本降至有監測以來最低。這一年,我們一心為民、實干惠民,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建成運營、2號線實現“電通”,G40高速海門至南通段實行差異化收費,主城區至通州灣公交直達快線開通運營,創成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高考成績保持高位均衡,市第一人民醫院新院竣工投用,蟬聯全國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實現國家衛生城市“五連冠”。這一年,我們狠抓作風、激發干勁,健全“四項工作機制”,建立領導干部掛鉤服務企業制度,組建經濟工作服務專班,全面推進78項“放管服”改革任務,開展行政執法機關“厚植為民情懷、提高執法水平”主題教育,真抓實干、比學趕超在政府系統蔚然成風,42項工作獲國務院和省政府督查激勵、創歷年最好成績。主要做了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穩住經濟大盤。堅決落實“挑重擔、扛重責”要求,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全力保主體、強支撐。多措并舉穩定產業鏈供應鏈,800家新增長點企業新增產值155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1%。制定出臺“產業政策50條”、“穩增長50條”、“紓困8條”,疊加落實國家、省惠企政策,累計辦理留抵退稅295.1億元、全省第三。統籌抓好大中小企業培育,新增百億級企業3家、上市及新三板掛牌企業11家、“四上”單位2900家。張謇企業家學院全年培訓學員3.4萬人次。全力穩內需、擴外需。實施省市重大項目221個、基礎設施項目593個,完成制造業投資超2000億元、基礎設施投資超650億元,獲批省節能審查項目69個、全省第一。爭取國家政策性開發性金融資金41.4億元、全省第二,新增專項債券147億元、居全省前列。實施服務業繁榮發展三年行動,建設“四大商圈、兩大集群”,舉辦“啤酒嘉年華”、“文旅樂購嘉年華”、“國際家紡交易會”等活動,出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系列政策措施,推動消費持續回補。開展“外資外貿企業大走訪”活動,制定實施“穩外貿12條”,重點行業出口穩定增長,實際使用外資37億美元。全力促轉型、增動能。船舶海工集群入選全國首批“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試點”,牽頭的“通泰揚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集群”、參與的“蘇錫通高端紡織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2家,獲評省長質量獎(提名獎)企業2家。建筑業總產值突破1.1萬億元。實施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項目2420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8.7%。加快打造更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沿江科創帶建設納入上位規劃。科創投資集團、人才發展集團投入運營,成功舉辦南通投資峰會、江海英才創業周等活動。招引認定科創項目704個,凈增高新技術企業517家,新增省級以上研發機構67家,入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專家83名、全省第一。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試點,新增高技能人才1.5萬名。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

  (二)更大格局推動協調發展。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大力推進江海聯動,持續深化城鄉融合,塑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深入推進跨江融合。配合編制完成《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為南通建設“北上海”爭得更多利好。深化產業協作、創新協同,新招引來自上海、蘇南重大項目145個,啟東-吳江高端制造產業園開工建設,與長三角地區高校院所新簽產學研合作項目超600個。新招引央企總部類項目10個。積極策應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協同開展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加快“大通州灣”建設。制定實施沿海地區發展行動計劃,南通港總體規劃獲批。通州灣作業區“2+1”碼頭開工建設,洋呂鐵路工程量過半,通州灣港區鐵路專用線一期工程主體完工。加快招引集聚“3+3+1”產業,總投資超10億元項目新簽約26個、新開工16個。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理取得重大突破,獲批經營性建設用海超1.2萬畝、全省第一。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城市空間統籌及控規研究形成高質量成果,完成“三區三線”劃定,編制完成新一輪快速路網規劃。6個破舊片區更新穩步推進,完成老舊小區改造93個。改造提升市區主次干道8條,西站大道二期高架建成通車。推進“兩河兩岸”第二生態圈建設,新增公園綠地60公頃。實體化運行城市綜合管理委員會,開展新一輪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推動出臺《南通市機動車停車條例》,新增停車泊位2萬個,“智泊南通”用戶達56.6萬人。廳市共建交通運輸現代化示范區,寧通擴容、繞城高速、洋通二期等工程順利推進。全省首家本土運輸航空公司京東貨航正式運營。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糧食集團完成組建,糧食生產實現豐收。新建高標準農田40.7萬畝,培育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82家,新增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強鎮各1家。培育創建省級“三美一高”鄉村示范縣1個、示范鎮5個、示范村84個,美麗宜居鄉村建成率達95%。區域農技服務中心模式和“股份經濟合作社”改革經驗全國推廣。

  (三)用心用情保障改善民生。高質量辦好20項民生實事,財政支出中民生占比達80%。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出臺“穩就業10條”,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新增城鎮就業11萬人,扶持群眾創業2.3萬人。保障救助有力有效。持續推動社會保障擴面提標,新增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18.5萬人、醫療保險參保7.4萬人,城鄉低保、特困供養人員應保盡保。建成“15分鐘醫保服務圈”102個,6.4萬人享受長期照護保險待遇。公共服務提質發展。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和幼兒園21所。加快推進通大附院新院區、市三院擴建等項目,新建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5家。出臺“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新增養老機構床位1100張、嬰幼兒托位2000個。“童聲里的中國”青少年美育品牌唱響全國,建成省級“最美公共文化空間”16家,“大生紗廠創辦初期檔案”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支云足球俱樂部“沖超”成功。加快打造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全面落實《南通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圓滿完成對口協作、合作、支援任務。民族、宗教、統計、地方志、檔案、氣象、工會、青少年、婦女兒童、殘疾人、僑務、紅十字、慈善、關心下一代等事業取得新進步。

  (四)久久為功優化生態環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環境質量持續好轉。開展臭氧污染攻堅、揚塵整治“654”專項行動、柴油貨車污染綜合治理,PM2.5平均濃度降至25.9微克/立方米、全省最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80.8%、居全省前列。深入開展地表水環境質量提升行動,區域治水覆蓋面積超3000平方公里,省考以上斷面水質優Ⅲ比例達100%,在全國率先實現國家級節水型社會示范縣(區)全覆蓋。加強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100%。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成效顯著。生態建設持續推進。深入抓好長江大保護,國家、省警示片披露問題全部完成整改,沿江騰退產業用地2530畝,沿江沿海生態景觀帶新增貫通里程170公里,成片造林6212畝,入江、入海排污口整治全面完成。綠色轉型持續深化。有計劃、分步驟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動八大重點行業綠色發展,省級以上開發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創成全國綠色出行城市。加快調優能源結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近1000萬千瓦、全省第二。強化“三線一單”管控,劃定420個陸域、131個近岸海域管控單元。

  (五)堅定不移守牢安全底線。統籌發展和安全,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全力應對疫情沖擊。深入落實國家和省關于疫情防控的統一部署,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抓調度、優機制、強能力,科學構建低成本、高效率、便捷化的監測預警體系,及時果斷處置多起本土疫情。持續推進醫療救治能力建設,扎實做好醫療物資儲備、重點人群服務保障等工作,建成“15分鐘醫療服務圈”,亞定點和方艙醫院總床位超5000張,老年人等重點群體疫苗接種加快推進,為應對疫情高峰做好準備。有效防范重大風險。啟動債務管理三年攻堅計劃,在全省率先組建國有企業資金安全委員會,出臺“債務管控20條”、“大額資金管控10條”、“開發園區債務管控18條”,年度化債任務超額完成。扎實做好夏冬迎峰電力保供,能源安全經受住嚴峻考驗。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實現縣(市、區)全覆蓋。穩妥處置大型企業債務、房地產等領域風險。深入抓好安全生產。打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收官戰,開展危化品和城鎮燃氣“兩個集中治理”,抓好公共安全“三清”行動及重點領域專項整治,推行“制度化管理、實時化監控、自動化阻隔、現代化救援”四項舉措,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35.6%、36.5%。成功應對多輪臺風襲擊和上世紀60年代以來長江流域最嚴重氣象干旱。全面加強社會治理。深化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試點,整合打造鎮(街)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推進“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常態長效,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得到提升。深入落實《信訪工作條例》,扎實開展“信訪突出問題攻堅化解年”行動,抓實領導接訪下訪和包案化解工作,圓滿完成黨的二十大維穩安保任務。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特殊困難群體救助幫扶和婦女兒童權益保障等專項行動取得明顯成效,電信網絡詐騙、涉養老詐騙等突出犯罪得到有力整治,群眾安全感、治安滿意度位居全省第一方陣。國防動員、軍民融合、雙擁共建、退役軍人事務、人民防空、國家安全、反走私等工作扎實推進。

  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我們持之以恒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四個意識”更加牢固、“四個自信”更加堅定、“兩個維護”更加堅決。著力完善市政府工作規則、常務會議議事決策規則等制度,建立健全市政府工作例會、市長辦公會議等機制,政府運行更加科學規范。行政爭議案件數量、敗訴率實現“雙下降”,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公信力不斷提升。自覺接受各方監督,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結率、滿意(基本滿意)率均達100%。“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全面收官。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踐行政府“過緊日子”思想,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不斷深化。

  各位代表,回首2022年,我們由衷感到,這是南通抓住機遇、放大機遇的關鍵之年,也是南通難中求進、難中有進的奮斗之年。所有成績的取得,是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老同志,向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通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員及各駐通單位,向關心支持南通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仍然面臨一些挑戰,產業總量不夠大、質量不夠高的問題依然存在,創新能力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民生改善與群眾期盼仍有差距,不擔當、慢作為、推諉扯皮等作風問題不同程度存在,等等。對此,我們將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23年工作思路

  黨的二十大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我們將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五個牢牢把握”和“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的重要指示,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南通新實踐,奮力開辟高質量發展新境界,讓中國式現代化在南通大地充分展現可觀可感、生動精彩的現實圖景。

  踏上新時代新征程,盡管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區域競爭日趨激烈,但南通進入新一輪黃金機遇期的大勢不可阻擋。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戰略更大力度推進,省內區域協調發展布局更高水平實施,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更快節奏建設,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更富成效突破,南通已經站上跨越發展的絕佳“風口”。機遇千載難逢,絕不能錯失。我們將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只爭朝夕的使命感、功成有我的責任感,一著不讓搶抓機遇、用好機遇,在實現做大總量、提升質量、調優結構“三大目標”上全面發力,在提升創新、產業、交通、城市“四大能級”上持續用力,在激發跨江融合、優江拓海、園區擴能“三大動力”上精準著力,不斷把潛在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勝勢,全面奏響與新時代新征程同頻共振的南通強音,努力再來一次高質量發展的“滄桑巨變”。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做好各項工作事關全局、影響長遠。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大力度改革開放、寬領域融入蘇南、深層次接軌上海,全力推動營商環境提優、科技創新提效、產業集群提檔、戰略工程提速、城市品質提升、生態保護提標,加快建設“一樞紐五城市”,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勇當全省“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排頭兵,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南通新實踐開好局起好步。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2.7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實際使用外資、外貿進出口保穩提質;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下達任務。

  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在五個方面聚焦聚力:

  (一)聚焦高質量發展,聚力打造產業創新高地。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定不移走以產創融合為導向、以廣大企業為主體、以實際需求為牽引的創新發展之路,堅定不移走項目支撐、科技賦能、人才引領的產業強市之路,有效提升產業總量、創新能量、發展質量,不斷增強區域核心競爭力。

  (二)聚焦高水平融合,聚力建設重要戰略支點。緊緊抓住“八龍過江”格局基本成型、南通更加“好通”帶來的巨大利好,全面實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五大行動”,推動跨江融合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標志性進展,更好發揮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要支點作用。

  (三)聚焦高標準涵養,聚力營造更優營商環境。加快打造“萬事好通”營商服務品牌,全方位優化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全方位強化資源要素保障、人力人才保障、基礎配套保障,全方位提升各級干部服務意識、服務能力、服務質效,讓各類市場主體的投資創新源泉充分涌流。

  (四)聚焦高品質生活,聚力建設幸福宜居家園。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民生優先,健全優質均衡可及的公共服務體系,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帶動全市人民以共同奮斗促進共同富裕,讓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

  (五)聚焦高效能治理,聚力守牢安全發展底線。統籌抓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進一步深化全周期動態治理、全方位依法治理、全要素智慧治理,有力有效管控安全生產、社會穩定及政府債務等重點領域風險,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三、2023年主要工作

  按照中央、省和市委部署要求,進一步抓重點、攻難點,補短板、鍛長板,增優勢、固根本,主要抓好十個方面工作:

  (一)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全力推動經濟向好走強。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充分發揮企業支撐作用。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抓好監測調度、運行調節和企業服務,“一企一策”支持應稅銷售200強和755家新增長點企業穩產滿產,確保全年新增產出1800億元以上。加力落實國家和省、市系列惠企政策,加大紓困解難力度,不斷提振企業發展信心。推進“1521”大企業培育、上市企業擴容、小微企業列規增收,力爭新增上市公司10家、規上工業企業1000家。支持建筑業企業改革發展、轉型升級。

  充分發揮消費基礎作用。加快建設更具活力的區域消費中心城市,高水平辦好“惠聚南通·美好生活”系列促消費活動。堅持線上線下同步發力,鼓勵擴大新能源汽車、家電、家居等大宗消費,大力提振住宿餐飲、批發零售、休閑娛樂等傳統消費,積極培育數字消費、互聯網消費、夜經濟、首店經濟等新型消費。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和“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目標,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充分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健全完善考核評估、會商會辦、季度觀摩等重大項目推進機制,推動星源鋰電池隔膜等百億級項目加快建設,實施省重大項目32個、市重大項目211個,力爭全年完成制造業投資超2100億元。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帶動全社會投資,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交通、能源、環保和新基建項目建設,力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以上。積極爭取政策性開發性金融資金和專項債券,確保額度保持全省前列。

  充分發揮外貿拉動作用。全面落實穩外貿系列政策,支持出口企業保市場、搶訂單、爭份額,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全力鞏固美國、歐盟等傳統市場,積極參與實施RCEP,穩步擴大船舶海工、高端紡織、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行業出口規模。精心辦好“南通名品海外行”等展會活動,支持企業參加廣交會、華交會和重點境外展會。積極推廣“跨境電商+產業帶+海外倉”模式,深化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和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改革,不斷增創外貿競爭新優勢。

  (二)堅持項目為王、產業為基,全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把招商引資作為永恒主題,把轉型升級作為不懈追求,推動產業體系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更高層次邁進。

  更大力度招商引資。深化拓展“招商引資突破年”成果,持續掀起招商熱潮,力爭新簽約注冊總投資超5億元內資項目400個以上、超3000萬美元外資項目100個以上。緊扣既定產業方向和補鏈強鏈延鏈需求,大力招引百強企業、央企國企、上市公司,積極引導在外通商回鄉投資,力爭新招引項目中先進制造業占比超70%。持續深耕上海、蘇南、深圳、港臺等重點地區,建立健全日本、歐洲等境外常駐招商機構,推動招商引資取得新突破。

  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深入推進產業倍增三年行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以上。加快發展五大重點產業集群,力爭總產值突破8900億元。著力打造生物醫藥、新能源、第三代半導體等新引擎,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2%以上。深入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培育旗艦型質量標桿企業360家、“江蘇精品”15個,力爭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0家,推動“南通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加快培育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建數字經濟“1+7”發展格局。著力做大軟件信息、光電通信、云計算、平臺經濟等產業規模,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扎實開展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完成改造提升項目2000個以上。加快建設數字政府,在城市、交通、能源等領域大力推廣運用數字技術,積極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新培育數字技能人才8000名,持續擴大“雙千兆”光網覆蓋范圍。

  繁榮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繁榮發展三年行動,力爭規上服務業重點行業營收增長15%以上。壯大科技服務、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規模,引導批發零售、住宿、文旅、家政等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新增規上服務業單位330家。加快打造“四大商圈、兩大集群”,高標準建設南通中心、南通名品館等重點項目,持續繁榮商業經濟。

  (三)堅持科教興市、人才強市,全力塑造新動能新優勢。加快建設更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增強科技第一生產力、匯聚人才第一資源、激發創新第一動力。

  全面做強科技創新引擎。實施更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三年行動,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沿江科創帶建設,招引培育創新研發、孵化轉化、公共服務平臺10個,新培育省級以上研發機構70家。著力推動現有院所平臺提質增效,力爭省光電材料技術創新中心落戶南通,省船舶海工裝備技術創新中心“去籌轉正”。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引進科創項目1000個,凈增高新技術企業500家。實施第三批“揭榜掛帥”項目,新簽約產學研合作項目1650個。扎實推進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規劃建設市北高新區、南通創新區兩大基金集聚區,做大做強科創基金體系,打造“南通好投”金名片。

  全方位引育留用人才。深入實施江海英才計劃,推進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深化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設。扎實開展“就在南通”、“才來江海”、“職引未來”三項行動,精心辦好“江海英才創業周”系列活動,積極引導通籍在外人才回鄉創新創業。強化科技領軍人才“雙招雙引”,力爭新增省“雙創”人才50名。研究完善人才政策,充分發揮“江海英才天使基金”支持引導作用,在全社會營造尊才愛才的濃厚氛圍。

  精心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打造“新時代教育之鄉”。全域創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縣(市、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8所,新增省優質幼兒園9所、省高品質示范高中3所。大力引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支持南通大學等在通高校發展,統籌抓好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國際教育。深化“雙減”試點,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青少年全面健康發展。

  (四)堅持跨江融合、江海聯動,全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寬領域融入蘇南,深層次接軌上海,高質量推進蘇通跨江融合,合力打造長江口戰略協同區,更好發揮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要支點作用。

  全力構建綜合交通體系。與蘇州、無錫共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高標準建設交通運輸現代化示范區。高水平打造空鐵樞紐,全力推進南通新機場預可研獲批、配套工程開工,深化國家級臨空經濟區研究。加快推進張靖皋長江大橋、海太長江隧道、北沿江高鐵、通蘇嘉甬高鐵等重大工程,力爭如通蘇湖城際鐵路開工建設。著力完善“三環五射”高速公路網,推進寧通擴容、繞城高速、洋通二期等工程建設。

  加快通州灣港產融合發展。推進通州灣作業區“2+1”碼頭、網倉洪航道等港航工程建設,實施新江海河等江海通達工程,推動洋呂鐵路建成通車。深化與上港集團、省港集團合作,做大呂四起步港區業務規模。加快海堤調整,拓展沿海發展空間。著力打造長三角臨港產業新空間,爭取國家石化基地南通拓展區獲批,新落戶總投資超20億元項目20個以上。

  全面推進“五大行動”。實施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配套協同發展南通行動,深度參與共建世界級高端制造集群,力爭招引來自長三角區域高質量產業項目120個以上。實施南通港國際貨運發展行動,加快拓展RCEP區域集裝箱航線,力爭南通港貨物吞吐量增長8%以上。實施南通機場航空貨運發展行動,進一步提功能、拓航線、引企業、增貨源,力爭航空貨郵吞吐量增長10%以上。實施生活物資保障體系建設行動,更好滿足本地及上海等周邊地區需求。實施企業總部南通基地招引建設行動,力爭招引企業總部南通基地30個以上。

  (五)堅持規劃引領、內涵發展,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順應城市發展規律,轉變城市發展方式,讓城市定位更明確、功能更完善、布局更合理、治理更高效。

  以系統思維優化城市布局。完成全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修編,啟動新一輪市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推動南通開發區建設城市活力新中心、蘇錫通園區產城融合發展,支持市北高新區、平潮科技創新區加快開發建設。著力推動南通創新區功能提升,全面推進濱江、五龍匯、任港灣等片區建設,做精做美“南通之鏈”濱江綠道,打造一批集文、商、游、娛、購于一體的精致城市空間。加密全域公交網絡,建成運營城市軌道交通2號線,促進主城區與通州區、海門區深度融合。打造“大通州灣”城鎮帶,支持縣(市)組團式發展,推動重點中心鎮特色發展。

  以工匠精神推進城市更新。全面推進城市更新三年行動,提升城市顏值品質,爭創省級試點示范項目。修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高品質推進濠河風景區改造出新。加快構建“15分鐘社區服務圈”,完成68個老舊小區改造,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實施青年路、北大街等道路改造提升工程,采取“綠波”通行、單向通行、“外圍停車+擺渡接送”等方式打通交通“堵點”。新建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樁300根。統籌實施公園綠地、生態綠道、裸地“披綠”工程,新增省級“樂享園林”8個。

  以“繡花功夫”抓好城市治理。抓細抓實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集中治理亂停亂放、戶外廣告等突出問題,進一步擴大城鄉垃圾分類覆蓋面。深化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試點,推進城市管網“一庫多平臺”建設,滾動開展城鎮燃氣、既有建筑等安全隱患排查整治。運用智慧手段破解違法建設、餐飲油煙、停車難等城市“頑疾”,全力構建“一網統管、全域協同”智慧治理格局。

  (六)堅持全面推進、優先發展,全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努力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堅決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確保完成省定糧食生產目標任務。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三年行動,爭創整市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國家試點。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推進區域農技服務中心建設,爭創省級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先行市。全鏈條發展優質糧油、蔬菜園藝、現代漁業等優勢產業,大力培育特色農業、數字農業,推動8個重點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提檔升級。

  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緊扣鄉村“五大振興”標準,培育提升50個示范村、100個先進村。深化農業“+深加工”、“+電商”、“+旅游”、“+康養”,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開展富民強村幫促行動,實施農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扎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開展村莊規劃試點,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鄉村服務功能,創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11個。積極推行鄉村網格化管理、數字化賦能、精準化服務,爭創一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鎮村。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積極探索新型城鎮化與高標準農田及鄉村建設協同推進路徑,制定出臺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實施方案。著力推動城鄉資源高效統籌、有序流動,穩妥推進海安市和通州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引導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定居、融入城市。大力發展農村供銷合作、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促進城鄉消費雙向循環。有效引導科技、教育、醫療、文化等資源均等化布局,積極爭取金融、土地、人才等要素支持,不斷增強新型城鎮化支撐保障。

  (七)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全力增創發展動力活力。堅持深層次改革與高水平開放互促并進,最大限度釋放改革紅利、增創開放優勢。

  持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全面加強外資企業服務,積極引導利潤再投資,促進外資穩存量、擴增量。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支持對外承包工程向高附加值領域延伸,鼓勵企業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加快提升口岸倉儲運輸、保稅加工、交易交割等功能,力爭洋口港、啟東港擴大開放獲批,通州灣擴大開放通過驗收。積極爭取“金磚國家經貿服務中心(園區)”、“國家雙循環(綜合配套改革)示范區”落戶南通。

  加快提升開發園區能級。按照“四主一最”定位,推動各級各類園區集約集聚發展。創新園區開發建設方式,完善園區功能配套,切實提升產業項目承載力。堅持“畝產論英雄”導向,推動更多優勢產業項目、高端科創平臺、優質資源要素向園區集聚,不斷提高園區經濟產出率和貢獻度。堅持以產業集聚帶動人口集聚,以人口集聚促進商業繁榮,促進各類園區產城融合發展。做實做優中奧蘇通生態園、中意海安生態園。  

  全力打造“萬事好通”營商環境。鞏固拓展“營商環境提升年”成果,推動出臺《南通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持續擴容“跨省通辦”、“省內通辦”、“一件事一次辦”事項,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大力推廣“信用+雙隨機”、觸發式等監管模式。建立健全首違不罰、免罰輕罰等制度,堅決整治涉企違法違規收費,持續強化公平競爭政策審查。全面推廣免申即享、即享即兌等政策落地模式,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

  縱深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事業單位改革,整合撤并“小、散、弱”事業單位,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效能。聚焦優布局、強主業、促轉型、去低效,加快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實施民營經濟“兩個健康”提升三年行動。持續辦好張謇企業家學院,加強青年企業家隊伍建設和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積極創新投融資機制,探索以市場化方式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片區開發。

  (八)堅持人民至上、普惠共享,全力滿足群眾美好向往。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做好富民、惠民、安民、樂民之事,全力辦好20項民生實事。

  全面抓好富民增收。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大力幫扶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提升大學生留通返通就業率,新增城鎮就業11萬人。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扶持自主創業1.2萬人以上。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培育新時代“南通工匠”,新增高技能人才1.2萬人。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調節力度,拓寬中低收入群眾增收渠道,加快構建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結構。

  積極回應民生關切。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新增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17.5萬人、醫療保險參保5萬人以上。關心關愛社會困難群體,強化城鄉低保、殘疾人關愛、大病保險等托底政策,做好保供穩價工作。深化醫保、醫療、醫藥聯動改革,加快實施通大附院新院區、市中醫院遷建、市應急醫院等項目,加強基層公共衛生體系規劃建設,提升分級分類診療能力。推廣“機構+社區+居家”鏈式養老服務模式,完成適老化改造3000戶。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新增省、市級普惠托育機構20家。切實做好對口協作、合作、支援工作,大力發展工會、青少年、婦女兒童、僑務、紅十字、老區開發等事業。

  打造江海文化名城。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網上網下協同抓好思想引領、輿論引導,凝聚發展正能量。放大“誠信南通”、“南通好人”等品牌影響力,推進慈善之城建設,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加快打造“1+3”張謇文化特色展示區,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南通段建設。統籌資源辦好“濠濱夏夜”、“文化江海行”等群眾文化活動,新增省級“最美公共文化空間”15家以上。加大文旅產業扶持力度,辦好中國南通江海國際文化旅游節,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市建設。

  (九)堅持綠色發展、和諧共生,全力建設生態美麗南通。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努力實現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持續推進污染防治。狠抓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實施VOCs治理項目1400個,淘汰國三及以下柴油貨車7000輛,確保PM2.5平均濃度和空氣優良天數比例排名保持全省前列。持續深化河長制,全力攻堅汛期水質達標,新增區域治水覆蓋面積1000平方公里,力爭省考以上斷面優Ⅲ比例穩定達到100%。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預防和系統治理,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堅決抓好中央、省環保督察交辦問題整改。

  堅決守護生態本底。更高站位推進長江大保護,從嚴抓好長江禁漁禁采工作,深入實施污染治理“4+1”工程,扎實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整改。有序實施“退養還灘”、“退圍還濕”等生態修復工程,實現沿江沿海生態景觀帶“三年基本貫通”目標。全面推行林長制,大力推進國土綠化和生態廊道建設,完成植樹造林6500畝。積極推進生態安全緩沖區、生態島試驗區等試點示范,力爭實現省級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全覆蓋。

  積極推動綠色轉型。加快構建碳達峰“1+1+N”政策體系,有序推進重點領域節能降碳。著力培育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等綠色低碳產業,新增省級以上綠色工廠10家,完成八大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積極發展海上風電、太陽能、LNG、氫能等綠色清潔能源,加快構建新能源產供儲銷體系。統籌推進鐵路貨運擴能、水路運輸升級、多式聯運提速,不斷提高鐵路和水路貨運周轉量占比。大力倡導綠色辦公、綠色出行、綠色消費,讓綠色低碳成為生活新風尚。

  (十)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全力守護安全穩定環境。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推進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南通。

  精準做好新階段疫情防控工作。認真落實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新階段防控措施,保障平穩轉段,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持續優化防控舉措,進一步完善工作流程和服務體系,動態調整藥品儲備投放、社區服務保障等措施,確保順利渡過流行期。加強醫療救治能力建設,全力抓好“一老一幼”、患基礎性疾病等重點群體防護救治,有效保障群眾就醫用藥需求,切實“保健康、防重癥”。加快推進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疫苗接種,筑牢疫情防控堅固屏障。

  持續抓好安全生產。扎實開展本質安全提升三年行動,進一步壓降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建立健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動態更新問題隱患和制度措施“兩個清單”。深化公共安全重大風險隱患“三清”專項行動,加強電動自行車全鏈條安全監管,滾動開展危化品、建筑施工、海上活動等重點領域集中整治。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加快市縣兩級專業救援隊伍建設,提高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

  不斷完善社會治理。健全優化共建共治共享制度體系,推動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通過驗收。持續推進社會矛盾風險隱患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專項活動,嚴格落實領導包案、接訪下訪制度,健全信訪積案化解長效機制,充分發揮“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機制作用。深化掃黑除惡常態化斗爭,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電信網絡詐騙、涉養老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全力創建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加強基層食品藥品監管能力建設,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強化婦女、兒童、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合法權益保障。支持國防建設,加快民兵訓練基地建設,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八連冠”。

  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持續推進債務管理三年攻堅,堅決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確保債務率穩步下降。加快處置高成本存量債務,強化新增融資成本管控,推動債務綜合成本持續下降。健全完善監測預警、應急響應等債務風險管控機制,牢牢守住“不出險”的底線。積極防范化解金融、國有企業、能源、重大基礎設施等領域風險,扎實做好房地產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主動仗。

  四、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我們將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堅定不移推進自我革命,堅定不移知重負重、苦干實干、爭先領先,堅定不移推動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南通新實踐提供更強保障。

  (一)堅定擁護“兩個確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確保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政府工作各領域、全過程,堅決落實好中央、省和市委決策部署。嚴格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推動政府系統黨的建設走深走實。

  (二)扎實推進依法行政。爭創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持續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積極配合做好《南通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等地方立法工作,健全完善城市管理、生態環境、歷史文化保護等領域政府規章。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深化基層綜合執法規范化建設。健全完善行政行為自我糾正制度,著力提升行政復議效能,源頭防范行政爭議案件。大力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自覺接受黨內監督、法律監督、監察監督、民主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高質量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

  (三)大力倡導實干擔當。堅持真抓實干、馬上就辦,牢固樹立踏實唯實、求真務實的政績觀,對定下來的事情雷厲風行、抓緊落實,對已部署的工作跟蹤問效、一抓到底。堅持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堅決整治懶政怠政、推諉扯皮等“頑疾”,切實做到“當事不推責、遇事不避難”。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推動各級領導干部常態化深入基層一線調研走訪,以更實舉措聽民聲、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堅持守正創新、篤行致遠,始終在正確的方向上深化改革,敢于用創新的辦法破解難題,不斷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服務企業群眾、防范化解風險的本領。

  (四)堅決守牢廉政底線。全面貫徹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努力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和省委具體辦法、市委實施辦法,深入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四風”問題,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聚焦工程建設、國資國企、政府性融資等重點領域,進一步健全完善不能腐的制度體系。堅持厲行勤儉、節用裕民,嚴控“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切實以政府的“緊日子”換取群眾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南通新實踐而團結奮斗!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南通市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1月6日 吳新明)

2023-01-29 13:48 來源:南通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