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5日在鄂州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市長 陳平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市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是鄂州歷史上極不平凡、極不容易的五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突如其來的風險挑戰,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考察鄂州時的殷殷囑托,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頑強拼搏、砥礪奮進,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順利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五年來,我們堅持搶機遇、促跨越,綜合實力快速躍升。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由2016年的825億元增至1200億元左右,人均GDP突破10萬元大關。財政總收入由73億元增至106億元,稅比由61.3%提高至83.1%。全球第四個、亞洲第一個專業貨運機場建成校飛,創造國內機場審批最快、建設最快的鄂州速度。重大項目招引再創新高,累計引進省外資金1483.6億元,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96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479個。市場主體總量達12.85萬戶,較2016年增長66.67%。存貸款余額分別達983.43億元、815.3億元,貸款實現翻番,存款增幅69.11%,貸存比提升24.58個百分點,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省信用市州。城市人口集聚力明顯增強,是全省五個常住人口正增長城市之一。2021年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第62位,居全省第3。
五年來,我們堅持調結構、抓轉型,產業體系加速重構。三次產業結構從11.0∶48.5∶40.5調整為9.9∶43.3∶46.8。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取締“地條鋼”,累計壓減低端落后鋼鐵產能406萬噸,拆除違規鋼鐵產能91.2萬噸,化解過剩水泥產能500萬噸。三安光電、容百鋰電、華怡數據等一批百億級項目落地建設。大力實施“百企百億”技改工程,技改投資300億元,鄂州電廠三期、鄂鋼綠色智慧鋼廠等一批10億級以上重大技改項目投產。服務業對全市GDP增長貢獻率超過50%。
五年來,我們堅持建平臺、育主體,科技創新成勢見效。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133家,比2016年增加67家,實現翻番。建成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平臺11個、省級研發機構74家、省級企校聯合創新中心10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居全省第3。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6家、省級30家,入選隱形冠軍企業61家。建成5G基站1161個,密度居全省第2。建成全省第3個、中部第5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綜合性二級節點,成功接入200家企業。
五年來,我們堅持轉觀念、拓思路,改革開放碩果累累。圓滿完成政府機構改革,省級臨空經濟區掛牌成立,市級政府機構精簡為32個,4個街道回歸鄂城區管理,40個城市社區整合調整為33個。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被國務院督查表彰,保護中小企業投資、不動產登記、招投標在2020年度全省營商環境考核中均位居第1。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央試點任務,“蓮花模式”入選全國村級典型案例。“多規合一”試點工作獲評湖北改革獎。在全省率先實現市級機關辦公用房物業統一管理,機關大后勤制改革全省領先,全省首個市級政府“公物倉”建成運行。市城投、市農發投(昌達)等國有企業加速轉型。獲評中國快遞示范城市,入列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葛店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成功獲批。在外交部湖北全球特別推介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大場合亮相發聲,與全球12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貿易往來,鄂州邁向世界的步伐不斷加快!
五年來,我們堅持提品質、強能級,城鄉面貌日新月異。歷經三十載拼搏,勇摘全國文明城市桂冠。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入選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城市。主城區基礎設施投入215.21億元,建設項目500余個,鳳凰大橋、市客運中心等新地標拔地而起,市民中心工程獲評我市首個“魯班獎”。實施“40工程”,投資13億元更新改造老舊小區522個,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形成“三橫兩縱兩聯”高速公路網,公路密度居全省第1。臨空經濟區“五橫六縱”骨架路網基本成形,紅蓮湖、梧桐湖、花湖、三江港等區域產城一體化全面提速。鄉村振興穩步推進,建設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29個,改建農村戶廁90304座、公廁362座。垃圾分類有序推進,無害化處理率100%。新建和提檔升級“四好農村路”544公里,梁子湖區獲評“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區。華容區獲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梁子湖區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杜山鎮、涂家垴鎮張遠村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五年來,我們堅持嚴治理、重修復,生態顏值更加靚麗。梁子湖區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長江經濟帶發展“雙十”工程扎實推進,全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現場會在鄂州召開。實施全省長江大保護戰略最大單體投資項目—樊口區域沿江路及江灘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鐵腕拆除長江干線非法碼頭108個,關停取締“散亂污”企業368家。圍繞“湖連通、堤加固、港拓寬、排提升、水清潔”目標,在全省率先實施梁子湖永久性退垸還湖及水系連通工程,完成湖泊退垸還湖34個,恢復湖面9萬余畝。建成樊口二站、花馬湖二站。完成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2016年增加68天。修復治理廢棄露天礦山11處。精準滅荒13872.6畝、長江岸線造林6371.4畝。鄂鋼國家3A級景區掛牌。生態價值工程入選改革開放“40年40案例”。
五年來,我們堅持守初心、謀福祉,民生事業大步邁進。民生支出累計489.2億元,占財政支出比例80%。建檔立卡47個貧困村全部出列,5.2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累計減免各項稅費79億元。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17億元,惠及2.3萬人。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35張以上。城鎮新增就業人口11.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社保綜合參保率95%以上。新建中小學、幼兒園44所,完成269所學校改薄工程,獲評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城市。現代京劇《青山湖》榮獲湖北藝術節楚天文華劇目獎。雕花剪紙公益培訓與傳承傳播獲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成功舉辦三屆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建設保障性住房5萬余套,農村危房改造實現動態清零。機場征遷6000余戶群眾喜遷新居。解決20185套歷史遺留住房辦證難問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9.13%。掃黑除惡縱深掘進,平安鄂州建設成效顯著。“七五”普法順利實施。探索形成“1+N”社區治理制度體系,峒山村和武圣村鄉村治理入選全國典型案例。峒山村獲評平安中國建設先進集體。應急管理體系初步建成,應對自然災害能力顯著增強,累計發放救災資金6167.5萬元,安全生產形勢基本穩定。市烈士紀念園動工。連續獲評省級雙擁模范城。2020年初,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聞令而動,同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打贏了一場艱苦卓絕、氣壯山河的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取得了決定性成果。高度重視疫后補短板,推進實施市、區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市中醫特色重點醫院等重大公共衛生建設工程。省中醫院葛店分院建成投用。
與此同時,工會、共青團、婦聯、文聯、社會科學、科協、僑聯、工商聯、殘聯、紅十字會等群團組織作用充分發揮,編制、保密、民族宗教、審計、統計、人防、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檔案、住房公積金、檢驗檢測、供銷、氣象、通信、保險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21年,我們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勝利召開市第八次黨代會。一年來,我們積極融入全省“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深入推進“武鄂同城、城鄉融合”,經濟運行保持全面恢復、快速增長、質效提升、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疫后重振加速跑,經濟重回“主賽道”,交出“全年精彩”答卷。
經濟底盤不斷夯實。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7%左右,比2019年增長5.5%;主要經濟指標總體恢復到2019年水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3%,居全省第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3%,民間投資、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增速均居全省第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2.1%,居全省第3;各項貸款余額增長15.03%。
武鄂同城全面提速。武鄂市域鐵路納入《湖北省“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武漢地鐵11號線葛店段日均客流突破1萬人次,4條城際連接路貫通,三江港開港,鄂咸高速通車,短咀里湖橋拓寬工程開工。華中科技大學鄂州工研院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三安光電一期投產,芯映光電、瑞華光電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完成主體工程。319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城市圈“跨市通辦”。第三代社保卡加載“武漢通”功能。6家景區納入武漢城市圈旅游年卡。
花湖機場建成校飛。全國民用機場建設管理工作會議在鄂州召開。花湖機場入選國家民航局首批“四型機場”示范項目,榮獲2項國際、13項國內BIM大獎。機場主體工程基本完工,黃山降高、機場北降高、500KV吉磁線遷改、110KV燕楊線遷改和機場供水、供電、供氣等配套工程提前完工,運營手續加速審批,充分展示了鄂州效率、鄂州擔當、鄂州氣魄!大飛機在吳王古都“騰空而起”,鄂州向世界啟航!
項目建設成效顯著。開展“項目建設攻堅年”活動,建立重點項目“五個一”推進機制,實行單月集中簽約、雙月集中開工、季度集中拉練。武陽高速鄂州段、機場高速一期基本建成。萬度光能、華中數字產業創新基地等項目開工。舉全市之力招商引資,完成省外資金369億元,簽約億元以上項目96個,總投資1082億元。成立八大產業招商專班,舉辦4場“雙招雙引”專場活動,聘請34名“招才顧問”、“招商大使”,引進央企、省企等“城市合伙人”。在進博會、廈洽會、中博會、文博會、服貿會上推介鄂州。設立20億元臨空產業發展基金,出臺《鄂州市招商引資激勵辦法》,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標準地出讓2111畝,消化處置批而未供土地9960畝、閑置土地4003畝。
工業運行質效雙升。工業產值突破1700億元,工業增值稅增長51.8%。光電子信息、醫藥制造等高技術制造業產值增長46.8%。實施“技改提能、制造煥新”工程,推動技改項目136個,華工法利萊、容百鋰電五期等項目投產。開展“雙千活動”,為企業解決生產經營問題554個。創新開展“5個100”企業經濟運行監測。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四個一”模式全國推廣,市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上線運營。
創新驅動更加強勁。啟動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鄂州功能區建設,積極構建“兩帶兩組團”多層次創新空間,東湖科學城拓展延伸到紅蓮湖區域。鄂城區獲批創建省級創新型區。武漢工程大學青天湖產業技術研究院掛牌,新增省級新型研發機構3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00億元,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64家,審查備案高新技術企業66家。虹潤高科等15家企業入選“新物種”企業。出臺科技強市建設實施意見,大幅增加財政科技投入,推行科技項目“揭榜掛帥”制,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拉開帷幕。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復檢通過。鄂州始發高鐵直達廣深。鄂州海關掛牌成立,航空口岸納入國家“十四五”口岸發展規劃,三江港獲批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基地及國家一類水運口岸。吾悅廣場、華潤城市綜合體加快建設,市城市展示館、美術館、群藝館建成投用,鄂州大劇院維修改造、市非遺館改擴建等工程加快推進。樊口公園大橋通車。新建“口袋公園”51座,實現“推窗見綠、出門見景”。
鄉村振興亮點紛呈。持續向重點鄉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糧食總產量突破5億斤。武昌魚入選省級重點產業鏈、首屆湖北“十大人氣禮品”,榮獲省優質區域公用品牌并納入品牌強國工程。鄂城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入選首批省級示范園創建名單。葛店鎮、廟嶺鎮、華容鎮入選全國千強鎮。太和鎮陳太村、段店鎮百席村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涂家垴鎮入選湖北旅游名鎮。汀祖鎮岳石洪村入選湖北旅游名村,村莊規劃入選國家優秀案例。
生態治理持續發力。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85.5%,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100%,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100%。污染防治攻堅戰省級考核獲優秀等次。中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取得階段性進展。扎實開展長江“十年禁漁”,安置漁民2910人。深入推進河湖長制和林長制,切實保護好河湖森林資源。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1+3”制度體系,在全省率先開展碳捕集、封存及利用試點。
民生福祉顯著改善。出臺“靈活就業13條”,城鎮新增就業1.4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88%。新增公辦園26所、公辦園學位6000個,完成30所學校改薄工程,新建和改造實驗小學恒大校區、官柳小學等學校12所。市醫療集團成立,疾控中心實驗室投入使用。鄂城區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建成,梁子湖區人民醫院開診,臨空經濟區人民醫院投入使用。社區衛生服務全面回歸公益性。華容區、梁子湖區集中供養中心完工,南塔社區獲評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區。醫保信息系統率先上線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臺。果斷處置輸入性疫情,僅用一天完成近百萬人口核酸采樣和檢測,在最短時間內把疫情控制、解決在最小范圍。
我們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堅持依法行政,創建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開展“清、減、降”專項行動,減免各項稅費25.7億元。出臺優化營商環境“黃金48條”,舉辦省“營商環境看實招”鄂州專場新聞發布會。辦理人大議案3件、人大代表建議93件,辦理政協建議案3件、提案179件,答復率100%、滿意率100%。
各位代表!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回首過去,每一位鄂州人都是這段光榮歷程的見證者、參與者、推動者!忘不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我們挺身而出護生命,勠力同心克時艱!忘不了,面對艱巨繁重的脫貧攻堅,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干,昂首闊步奔小康!忘不了,面對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我們風雨同舟攜手行,筑牢堤壩保安瀾!忘不了,面對史無前例的機場建設,我們干群合力共擔當,舍家遷居顧大局!同時,我們也深刻體會到,五年工作成績的取得,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定向領航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歷任政府領導班子接續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體市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位老領導,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代表人士,向各人民團體及社會各界,向中央和省在鄂州單位,向駐鄂州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向所有參與、支持和關心鄂州建設的海內外朋友,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鄂州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產業發展勢強力弱,新興產業規模偏小,市場主體不多,實體經濟困難較多;要素制約明顯趨緊,高水平創新人才匱乏;綠色發展結構性制約仍然突出,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任務艱巨;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商務配套等功能亟待完善;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事業與群眾期待還有差距;政府服務意識和效能有待提升,部分工作人員擔當精神、創新意識、能力水平還需增強,等等。對此,我們一定要迎難而上、盡心竭力,決不辜負人民期待。
二、今后五年重點工作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深入發展,區域合作競爭新格局全面展開。未來五年,鄂州經濟社會發展即將迎來機場效益釋放期、產業升級突破期、城市品質重塑期、對外開放加速期和綜合實力跨越期。同時,挑戰與機遇并存,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深遠。面對新的形勢,我們將保持戰略定力,把握發展規律,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以趕考心態闖關奪隘、奮楫篤行,推動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錨定“武鄂同城、城鄉融合”的發展定位,構建“一核兩極多點支撐”的發展格局,埋頭苦干、勇毅前行,為加快建成“兩區一樞紐”而努力奮斗!
按照市第八次黨代會確定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要求,今后五年重點工作是:
全面建設武漢城市圈同城化核心區。助力打造最具活力、最具競爭力、最具影響力的省域城市圈。實行規劃同編。協同編制武鄂同城化發展空間規劃,配合完成《武漢城市圈空間規劃》《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空間規劃》。推動產業發展、道路交通、環境保護等專項規劃對接。立足“一核兩極多點支撐”發展格局,著力打造葛店開發區“橋頭堡”、臨空經濟區“主引擎”、鄂城區“壓艙石”、華容區“加速器”、梁子湖區“后花園”。加快交通同網。研究利用既有鐵路線,開行武漢到鄂州市域列車。規劃建設武漢—鄂州花湖機場市域鐵路,推進紅蓮湖、梧桐湖軌道交通前期工作。推動機場高鐵立項。建成以葛店南站為核心的城市公共交通樞紐,打造連通地鐵的地下停車及交通換乘空間。加快武漢城市圈大通道鄂州段建設。打通全部城際連接路,實現交通“硬聯通”。推進科技同興。加強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研發應用合作。開展校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打破行政壁壘和區域限制,促進要素跨區域配置、產業一體化布局。加快葛店開發區、臨空經濟區、鄂城濱江科技新區、紅蓮湖片區、梧桐湖片區與東湖高新區共建合作園區。促進產業同鏈。瞄準武漢產業鏈上下游,共同打造“光芯屏端網”、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世界級產業集群。對接武漢產業體系,發揮差異化優勢,推動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精準嵌入,實現現代產業集群聯動發展。推進鄂州、黃石、黃岡大臨空經濟區建設。推動民生同保。加快武鄂教育、醫療、社保、公積金等服務同城化,擴大高頻政務服務事項通辦范圍。
全面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多點競進的城鄉融合發展新模式。精塑主城。堅持“硬件”與“軟件”并重、“顏值”與“氣質”雙修。建設綠色城市,充分發揮湖光山色優勢,把城市輕輕放在山水之間,打造“山在城中、城在水中、水在綠中、人在畫中”的大美鄂州。建設智慧城市,搭建“全域感知、全息智研、全時響應、全程協同、全面統籌”的精細化城市綜合管理平臺。建設宜居城市,著力打造城區公園綠地系統、綠道慢行系統和濱水空間。完善城市綜合體、大型消費場景布局,完成市體育中心、文化中心、會展中心和科技館建設。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建設人文城市,注重塑造城市精神,厚植文化底蘊,提升城市形象,做強城市軟實力。挖掘城市歷史文脈,再現“古武昌八景”。做強兩極。全面加快葛店開發區、臨空經濟區建設,完善國際化城市生態、文化、教育、醫療、酒店等綜合功能配套,促進產城融合,實現產業、人居環境協調發展。做美鄉村。按照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功能,完善城鎮空間、生態空間、農業農村空間分區規劃。建設連線美麗城鎮、連片美麗鄉村,打造鄂州版“水墨江南”。開展縣城品質提升三年行動和“擦亮小城鎮”行動,對全市21個鄉鎮中心集鎮提檔升級,打造太和、梁子、沼山、長港、段店、汀祖、碧石渡首批美麗城鎮示范樣板。做好沿江、沿湖、沿港、沿山生態空間開發,打造九十里長港藍綠空間景觀帶、華容區北部生態功能區、梁子湖生態綠心和天平山、四峰山、白雉山等景區,大力推進文旅、農旅融合。圍繞“一城兩地三區四帶”,培育武昌魚、種業、生豬、糧油、果蔬、花木6條產業鏈。創新機制。強化經營城市理念,以改革思路激活公用沉淀資產,將市級采礦權、水面經營權、管網運營權等抵押,推動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股金。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促進城鄉資源要素雙向流動。調整土地出讓收益城鄉分配格局,確保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達50%以上。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探索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新模式。
全面打造對外開放“空中出海口”。努力建設“重要節點”和“戰略鏈接”的關鍵支撐。高標準建設國際航空貨運網絡。增強花湖機場連接國際樞紐機場能力,開通國際貨運航線10條左右、國內航線50條左右。至2025年,實現年旅客吞吐量1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45萬噸的目標。引進培育一批物流產業龍頭,創建一批省級示范物流園區,有力引導和支撐物流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提升國際貿易便利化水平。建立一體化“大口岸”體系,優化口岸通關流程。建設綜合保稅區,建立與其相銜接的機場保障服務體系,推進場內航線維護、航材供應、機身服務、國際航班保稅航油等服務設施體系建設。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交易鏈全方位信息數據,建設智能共享底層數據平臺。吸引國際供應鏈服務巨頭落戶,實現供應鏈核心業務本土化運營,推動生產性服務專業化、高端化發展。健全完善多式聯運。推動花湖機場與武漢天河機場構建航空客貨運“雙樞紐”,加快融入“全國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強化鄂州火車站客流集散功能。依托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地位,加快三江港、五丈港建設,優化中轉設施和集疏運網絡。加快高速公路網、高速鐵路網與機場對接,探索空高、空公多式聯運。
全面融入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深度融合,爭創國家創新型城市。打造創新高地。把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鄂州功能區建成科學特征凸顯、創新要素集聚、策源能力突出的重要節點和重要鏈接。立足“兩帶兩組團”,重點打造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大數據等產業集聚區,形成葛店開發區、紅蓮湖—梧桐湖創新區、鄂城濱江科技新區、臨空經濟區四大創新節點。建好創新基地。力爭布局重大科教基礎設施1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1家、國家眾創空間1家,新增省級創新平臺30家。積極爭取湖北實驗室布局。培育創新主體。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龍頭科技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梯次培育鏈,促進大中小型企業融通創新,推進企業創新能力升級。注重培育駝鹿、獨角獸、瞪羚等“新物種”企業。引進創新人才。建立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高端人才庫,定期發布創新人才需求,加強區域創新人才信息共享。建立互認互通人才評價體系,開展外國高端人才來華工作許可互認,通過“雙聘”、項目合作、技術攻關等方式,大力引進創新人才,打造人才集聚地。
全面培育現代產業體系。聚焦“157”產業集群,努力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主導、現代服務業驅動的產業體系。實施優質企業培育工程。推行重點產業鏈鏈長制,打造光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等11條產業鏈。加快中小企業成長,規上工業企業數量突破600家。推進30個省級重大技改示范項目,帶動實施技改項目300個以上、技改投資300億元以上。實施“兩化融合”工程。發揮5G、工業互聯網二級節點作用,培育100家“兩化融合”示范企業、1000家上云企業。建成5G基站3000個以上。數字產業規模達500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0%以上。實施產業園標準化建設工程。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加快建設葛店光電子信息產業園、大健康產業園,打造臨空經濟區“一區四園”,支持樊口、花湖等產業園提檔升級,引導企業入園,促進產業集約化、集群化發展。
全面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美麗鄂州基本建成。推動綠色發展。堅持節約優先,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增強全民節約意識,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推動鋼鐵、建材、電力等高耗能行業節能低碳化技術改造,打造綠色工廠、綠色礦山。加強生態修復治理。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持續推進長江大保護,強化長江岸線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抓好梁子湖、花馬湖、三山湖、洋瀾湖等湖泊生態修復,實施湖泊水系連通工程。加強花湖機場周邊區域生態修復治理。落實林長制,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每年分別增長0.03%和1%。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展揚塵、秸稈焚燒、機動車尾氣等大氣污染源整治,促進空氣質量全面達標。加快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和改造。推進土壤、地下水和農業農村污染綜合防治。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探索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把百湖之市的生態稟賦轉化為碳匯優勢。推行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常態化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強化系統監管和全過程監管,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
全面建設富裕安康的幸福鄂州。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堅持就業優先。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有效防范化解失業風險,確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實現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促進共同富裕。提高教育質量。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達100%。新增1—2所達到省級示范辦學水平的普通高中。建成1所國家級優質中職學校。完成華中師范大學梁子湖校區建設。推動文旅繁榮。增強優質文化產品供給,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區、鎮、村文體設施建設,打造“一刻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加快文化體育創意產業園、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打造三國風、鄉愁地、鄉村季等旅游板塊。提升健康水平。建成市、區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打造醫防一體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權威高效的衛生應急指揮體系、均衡優質的醫療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智慧醫療,倡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推動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深化醫保DIP支付方式改革,增強群眾就醫獲得感。加強社會保障。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占新增住房供應總套數比例達10%以上。深化公辦養老機構服務改革,建成3個區級失能半失能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爭創國家居家養老示范試點城市。深化平安創建。創新基層治理,加快構建立體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切實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加強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爭創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市。做好退役軍人事務工作,加強國防動員、兵員征集、軍民融合和后備力量建設,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
各位代表!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所有將來皆為可盼。鄂州正迎來由“量”到“質”、由“形”到“勢”的重大轉變,戰略機遇疊加賦能,綜合實力提升跨越,多重紅利集中釋放,最強發展“風口”已至。一個創新活力迸發、全域協調競進、綠色底蘊豐厚、開放步伐加快、人民幸福安康的嶄新鄂州即將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堅信,只要拿出敢為人先的闖勁、力拔頭籌的干勁、久久為功的韌勁,“兩區一樞紐”奮斗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三、2022年重點工作安排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經濟增長8.5%左右,在實際工作中,盡可能爭取更好的結果;城鎮新增就業1.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糧食產量達到5億斤;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并留有適當彈性。這些指標的設定,貫徹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重要要求,落實了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以穩求進、以進促穩”工作部署,是與市第八次黨代會確定的奮斗目標相匹配的,也是與“十四五”規劃相一致的。我們將以有針對性的硬招、細而又細的實招、務實管用的真招,奮力實現“開局企穩、復元打平、再續精彩”!
重點抓好以下十個方面工作
(一)著力搶占創新驅動發展新賽道
堅持創新核心地位,提高創新策源能力,使創新真正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第一動力。
建強“兩帶兩組團”創新主陣地。與武漢共建東湖科學城,推動資源共享、平臺共建、項目共謀、主體共育、活動共辦。支持華中科技大學鄂州工研院、湖北中藥產業技術研究院(湖北李時珍研究院)、武漢工程大學青天湖產業技術研究院高質量發展,加快沼山科學觀測設施建設,參與光谷實驗室建設、長江實驗室籌建。深化市校合作共建,爭取與國內外知名院校開展戰略合作。全力申報省級創新型城市,鞏固提升鄂城區示范創建成果,支持華容區、梁子湖區創建省級創新型區。支持鄂城濱江科技新區建設省級高新區。
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實施科技企業梯次培育工程,力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220億元、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9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80家。支持規上工業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研發機構,組建市級重點實驗室,爭取創新平臺突破100家,引導企業參與更多國家和省科技計劃。改進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方式,推進“揭榜掛帥”項目落地,試行科研經費“包干制”。
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深入實施“新鄂州人”計劃,堅持“雙招雙引”,加強與高端獵頭公司、知名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合作,開展“武大、華科人才周”、“院士專家企業行”等活動。精準引進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等緊缺急需專業人才,爭取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團隊)項目20個,大學生人才2000人。加強技能型實用人才培養,選樹“鄂州工匠”。加大優秀人才表彰獎勵力度,加快人才公寓建設,建強人才服務中心,開發建設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讓各類人才近悅遠來。
營造優良創新生態環境。促進科技政策扎實落地,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完善全鏈條孵化體系,支持光谷聯合科技城創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政策體系,探索科技創新券支持模式。實施企業上市五年行動計劃,支持杜肯新材料、老鬼生物、愛民制藥等企業上市,確保新增上市公司1家。實施科技金融服務“滴灌行動”。開展科技創新項目融資路演,用活用好100億元科創大走廊基金。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創新決勝未來,要把科技自立自強當使命、視創新創造如生命、抓創新發展像拼命,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變成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二)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高地
圍繞打造“157”產業集群,不斷固鏈、強鏈、延鏈、補鏈,加快推動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促進制造業提檔升級。堅持工業強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5%。實施“技改提能、制造煥新”行動,滾動實施技改項目120個以上,技改投資增長20%以上。推動科貝激光、嘉必優生物、長江壓力容器、彤諾電子、楓樹線業等企業技改項目投產。加快“5G+工業互聯網”建設,推進“工業大腦”上線運營,力爭工業互聯網二級節點標識注冊量突破1億個,新增省級“兩化融合”示范企業5家,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認定企業總數達到20家。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0家,打造1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落實制造業中小企業助企紓困政策,盤活停產、半停產企業。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大數據、無人機、數字醫療等產業。培育5家10億元、17家億元、58家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增長點。
突破性發展臨空經濟。加快現代航空物流產業園、金龍機電等項目建設,推動中部鮮花電子交易中心、臨空光谷科創園、中關村智酷·鄂州人才與產業創新基地等項目開工,爭取新科宇航MRO、國際航空貨運企業布局鄂州。實施數字經濟引領工程,開展數字化診斷服務,推動大數據中心、5G公共數據中心建設,加快悅科(湖北)數據中心、紅蓮湖高新技術產業園建設。實施對外貿易綜合服務全覆蓋工程,開展“百展行動”、“荊楚云展”系列活動,完善外貿企業扶持政策,力爭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2%、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
推動現代服務業提質發展。建成吾悅廣場、馳恒國際廣場商業綜合體,加快華潤城市綜合體建設,力爭臨空經濟區、鄂城濱江科技新區五星級酒店建成。實施南浦路、吳都古肆、豪威城市廣場等改造升級,推動武漢東、火車站等商圈建設。落實促進消費政策,創建一批放心消費示范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實施金融強基工程,協同推進融資租賃、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發展,貸款余額增長15%。成立市電子商務行業協會,引進更多“雙創”主體盤活現有廠房資源。推進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完善郵政快遞服務末端設施。大力發展健康、養老、育幼、家政等生活性服務業,突破性發展設計研發、檢驗檢測、廣告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切實在新興產業上占據主動、在傳統產業上鞏固優勢、在未來產業上把握先機,提升產業體系的豐厚度和產業鏈的競爭力。
(三)著力邁開融入新發展格局新步伐
依托國際一流航空貨運樞紐,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內陸變“沿海”。
推進機場建成運營。加快機場噪音影響區房屋拆遷,完成凈空障礙物清理工程。按照6月底正式運營目標,完成所有報批手續。積極申請航線航權,引進東航、南航等航空公司,加強與順豐、京東、敦豪等物流龍頭企業合作。完成機場高速一期、S203鄂州段改造等工程,推動臨空經濟區“五橫六縱”城市骨架路網建設,打通產業園區配套市政道路,加快燕磯長江大橋及連接線建設。推進武鄂市域鐵路前期工作,爭取機場高鐵納入國家規劃。加大五丈港燕磯作業區開發力度,推動水港與空港有效銜接。
建設對外開放平臺。加快鄂州空港綜合保稅區申建,穩步推進“空水兩口岸”建設,實現航空口岸臨時開放、水運口岸通過國家驗收。開展海關監管政策創新研究,推行“7×24小時”通關機制,打造國際一流通關效率。爭取鄂州機場片區納入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擴區范圍,爭創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和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
強化有效投資支撐。持續開展“項目建設攻堅年”活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建設億元以上重點項目208個,總投資2435.1億元,完成年度投資512.7億元。加快三安光電二期、芯映光電、瑞華光電等項目建設,推動華中數控、優煒芯產業園、杉杉科技等項目開工。支持康源藥業、浩信藥業等企業遷建,擦亮“藥谷”金字招牌。更大力度開展招商引資,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00個。大力引進、培育總部企業。完善產業招商地圖和招商指導目錄,推進產業鏈招商、平臺招商、中介招商、資本招商和駐點招商。
對外開放的“天路”已經鋪就,我們要乘勢而上、再接再厲,加速把樞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勝勢!
(四)著力實現全面深化改革新突破
直面市場主體需求,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打造一流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推出5項主題聯辦事項。深入開展“清、減、降”專項行動。落實企業開辦“210”標準,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推進“一業一證”落地。建立包容審慎監管制度,推進聯合“雙隨機一公開”、“互聯網+監管”。制定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在就醫就學、商務服務配套、大學生落戶等方面提供“菜單式”服務。推行招投標全流程電子化,縱深推進“評定分離”改革試點。著力構建親而有度、清而有為的新型政商關系,真心為企業排憂解難,打造“熱帶雨林”式營商環境。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有序推進市級投融資平臺整體性重構,完成城控集團、昌達集團組建運營,資產規模分別達到380億元、100億元。建立健全國有企業市場化經營、資源優化分配、監督考核激勵等機制。強化對中小微企業政策幫扶和產業引導。出臺促進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意見,實施“市場主體增量提質”行動,新增市場主體1.3萬戶。大力培育企業家精神,給予企業家更多關愛、更優待遇、更高禮遇,讓他們在鄂州創業更加安心、生活更為舒心、發展更有信心!
強化財稅金融支持。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分領域推進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做好預算執行動態監控管理。強化地方政府債券爭取力度,發揮財政杠桿作用,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在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領域合作。做實10億元市級股權投資引導基金,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共同設立100億元產業基金。
深化土地市場化配置改革。開展土地開發歷史遺留問題規范整治,完成批而未供及閑置土地年度消化處置任務的15%。推進汀祖鎮、澤林鎮等全域國土綜合整治。推廣產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實施“畝產論英雄”,優化項目用地保障及產業用地供給方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規范建立區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探索推廣鄉村產業“點狀供地”模式。
理念一變天地寬。要發揮好政府和市場作用,讓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充分涌流,讓改革動力充分釋放!
(五)著力厚植區域協調發展新優勢
以武鄂同城為引領,以城鄉融合為基點,做到以“公轉”帶“自轉”,以“自轉”促“公轉”。
加快武鄂同城步伐。做實武鄂同城化協同工作機制。啟動未來二路、葛店高新五路等道路施工,建成人民西路、高新七路、葛店大道等連接路,推進機場高速二期、梁子湖南北咀通道等工程前期工作。加密城際公交開行頻次,適當延長收班時間。推動武鄂同城示范項目建設,與東湖高新區共建產業園區“園外園”。推動武漢城市圈旅游年卡、公交卡等“一卡通”。促進兩地政務服務信息、數據互通共享,推進300個以上通辦事項、10個以上高頻事項跨域通辦。
開展城市有機更新。實施“共建家園”行動,深化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實施洋瀾湖周邊景觀亮化和環湖公園、游園提質工程,打造水光瀲滟的“城市客廳”。加快樊口區域沿江路及江灘環境綜合整治、濱江四期建設,打造山色空蒙的“城市陽臺”。完成馬鞍山路、吳都大道改造,推進新港路重載車道工程建設,啟動葛山大道、壽昌大道、吳楚大道等延長工程前期工作。申辦第四屆湖北省園林博覽會。持續改造老舊小區,推動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完善菜市場、便利店、藥店等布局,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分類有序推進幫扶政策的延續、優化、調整,持續鞏固“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果。建設全省十大淡水魚基地,推進武昌魚全產業鏈建設,打造武昌魚百億產業集群。支持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鄂州基地提檔升級,建設鄂城區特色種業研究院。支持華容臺創園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級臺創園和4A級景區。支持東梁子湖美麗鄉村示范片區建設。爭創10個特色旅游村。有序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接續擦亮小城鎮,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推進“氣化鄉鎮”工程。積極創建“四好農村路”示范區(鄉鎮)。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帶動農民增收。
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努力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
(六)著力繪就美麗鄂州新畫卷
統籌生產生活生態,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面構建“藍綠交織、山水相融、人城和諧”的宜居空間。
優化市域空間布局。統籌推進“三線”劃定,完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保障重點戰略發展區用地空間。規范建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名錄,嚴格落實建設用地土壤環境準入管理。爭創省級森林城市。實施長江大保護專項行動升級版,持續開展長江流域“十年禁漁”,推進長江岸線騰退復綠。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扎實推進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深化河湖長制,抓好花馬湖防洪能力提升、長港河系統治理等工程建設,推進長江河道采砂整治。加強洋瀾湖、嚴家湖等重點湖泊治理,創建梁子湖國家級幸福河湖。推進入河、入湖排污口溯源整治。推進梁子湖、曹家湖、垱網湖、武城湖等水系連通,確保花馬湖在5月底前退垸還湖3.88平方公里。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一期工程,完善污水管網建設。鞏固提升黑臭水體治理成果。強化細顆粒物與臭氧污染物協同控制、聯防聯治,實施全域秸稈禁燒管控,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推進鄂鋼碳捕集試點項目建設。開展土壤污染突出問題綜合治理,落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溯源調查,強化農業投入品管理,實現減量化、有機化,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提高精細管理水平。強化城市規劃剛性約束。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推廣更多智慧場景應用。加強排水管網、易澇點整治改造,建設海綿城市。推動百洪垃圾處理場環境綜合整治、500噸環衛垃圾中轉站建設。嚴格治違控違,加強廣告招牌管理,規范共享單車、摩托車、電動車管理。提升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持續開展交通秩序整治。新增新能源公交車50輛,加快公交首末站、停保場建設。推動大型停車場、居民小區等場所充電設施全覆蓋。實施“紅色物業”引領工程,規范提升小區物業管理水平。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定力,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鄂州大地生動實踐!
(七)著力擦亮吳都文化新名片
傳承歷史記憶和文化基因,提升城市魅力,不斷增強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涵養城市文化特質。保護與開發好賀龍軍部舊址、麻羊垴、夏家榜等紅色資源,弘揚紅色文化。活化利用三國文化、古銅鏡文化、武昌魚文化、張裕釗書法文化、葛洪中醫文化等資源,傳承好雕花剪紙、牌子鑼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好“吳楚風韻”鄂州故事。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創作第五屆湖北藝術節新劇目,復排《金刀鎮》等傳統經典京劇。籌備參加全省第三屆社團文藝展演。組織開展廣場文化、送戲下鄉、鄂州講壇等特色活動120場次。
完善文體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市級“三大中心”、區級文體場館建設。完善全民健身工作機制,打造吳都生態廊道全民健身區,新建省級全民健身示范工程5個,形成“15分鐘健身圈”。啟動城市歷史古跡修復工程,推動觀音閣、松風閣、庾樓、文星塔等煥發生機,形成更多網紅“打卡地”。
發展壯大文化產業。推動吳都喬街、蓮花山智慧文旅、邱山生態旅游等項目簽約動工,加快葛店動漫文化小鎮、鄂旅投梁子湖文旅、前海湖漁獵主題公園等項目建設。推進西山景區升級、梁子島景區復牌。依托鄂鋼打造工業文旅小鎮。加快長港旅游示范帶建設,打造峒山紅色旅游核心區。參加第十六屆省運會,舉辦國際馬拉松賽、中國釣魚大師明星賽、武昌魚文化旅游節等活動。
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加快從“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讓百萬鄂州人民在家門口就能擁抱“詩與遠方”!
(八)著力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秉持以人民為中心,守望好一座城市的幸福。
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開展高質量就業促進行動,保障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退捕漁民等重點群體就業,推進全域零工驛站建設。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引導農民工、新業態從業人員持續參保繳費,加快“擴面”、“提標”。健全困境兒童和“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體系,動態調整殘疾人“兩項補貼”。建設精神障礙患者福利中心、救助管理服務中心、未成年人保護中心。推廣“互聯網+居家養老”,打造“1平臺+5中心”多功能服務模式。建成城南、英山安置小區,推進月陂、燕磯三期、楊葉二期安置小區建設。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建成保障性租賃住房1274套,做好青年人、新市民住房保障工作。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辦學質量。實施第四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新建、改擴建公辦園10所,確保公辦園學位占比達52%,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2.5%。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30所學校改薄工程,完成武昌學校城南校區小學部建設,新增義務教育學位5000個。縱深推進“雙減”政策實施,完成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營改非”。完成市二中遷建,啟動鄂州高中教學樓維修改造。支持鄂州職業大學創建“雙高”院校。實施“三名工程”,選樹10名鄂州名師、10名鄂州名校長、100名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建立武鄂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促進“武鄂同城教育協作”項目落地落實。推動華中師范大學梁子湖校區、華夏學院動工。
實施健康鄂州行動。加快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市中醫特色重點醫院等項目建設。夯實市醫療集團,爭創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心血管、呼吸、腫瘤等重點專科。開展城鄉居民“兩病”門診用藥保障專項行動示范城市試點。加快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建設,落實全面“三孩”政策。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計劃。推進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實施“323”攻堅行動,持續推行國民營養計劃。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健康教育和知識普及。
民生“溫度”標注幸福“刻度”。在新征程的起點上,讓我們為民以真情、撫民以大愛,愿人民生活越來越好!
(九)著力打造市域社會治理新樣板
堅持底線思維,統籌安全與發展,補短板、強弱項、固根基,切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立體型常態化科學精準防控機制和局部應急處置機制有機結合,做到“四傘并舉、常急兼備、精準施策、統籌均衡”。嚴格執行中高風險區來返鄂州人員閉環管理,繼續強化冷鏈食品安全監管。抓好社區、農村、大型商超、學校等重點監測,常態化開展公共場所“掃碼出入”。發揮好醫院、發熱門診、藥店“哨卡”作用,強化救治力量、防疫物資、隔離場所等應急儲備。加快國家華中區域應急物資供應鏈與集配中心建設。持續推進疫苗接種擴面,筑牢全民免疫屏障。
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完善預防預警和處置機制,防范金融風險和政府債務風險。健全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持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突出危化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燃氣等高風險領域安全防范。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工作。持續推進國省干線大中修工程和普通公路橋梁三年消危行動。建成校園安全綜合指揮調度中心。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全力推進“雙安雙創”。推動梁子湖備用水源工程建設。繼續開展掃黑除惡,深入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黃賭毒”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快監所改建擴容、“三基地”一體化、街面警務綜合服務站等建設,一體推進公安執法“三項改革”,構建“大安全、大維穩、大應急、大警衛”工作格局。
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爭創全國基層社會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創新“五社聯動”機制,開展“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推動“一居一警、一村一輔警”全覆蓋,做實“一村一法律顧問”。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快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平臺和機制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努力建設平安鄂州。積極穩妥做好房地產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深入推進“八五”普法。加強法律援助,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
新的一年,我們一起昂首闊步、攜手前行,讓群眾成為社會治理的最大受益者、百姓盡享平安和諧之福!
(十)著力展現政府自身建設新形象
堅持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強化忠誠擔當。系統學好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決定性作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將黨中央國務院大政方針、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落實落細。
嚴格依法行政。推進“小快靈”、“小切口”制度建設,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制定輕微違法行為免罰清單,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深化行政復議體制改革。支持人大立法。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人民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高質量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
堅持務實重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勇于擔當作為。不斷提升“八大本領”、“七種能力”,讓本領和新愿景相匹配,讓能力和新要求相適應。堅持“拼、搶、實”,在項目建設一線、急難險重一線、服務群眾一線、矛盾解決一線,樹立“勇于攀登、矢志不渝”的進取心,涵養“臨危不避、遇難不躲”的精氣神,錘煉“立說立行、說干就干”的好作風,勇做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建設清廉政府。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斷增強自身“免疫力”。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控“三公”經費,強化審計監督、財政監督,加強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監管。
各位代表!唯有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方能不負歷史、不負時代、不負人民。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埋頭苦干、勇毅前行,以更開放的胸懷、更堅定的意志、更強大的合力,一起向未來,加快建成“兩區一樞紐”,為全省“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作出鄂州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名 詞 解 釋
1.“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2.“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3.“公物倉”:指黨政機關舉辦大型活動(會議)及組建臨時機構的物資設備實行集中統一管理的專門機構。
4.“40工程”:在中心城區對原有的40個老舊社區開展整治改造工程。
5.“三橫兩縱兩聯”高速公路網:“三橫”即武黃高速、武鄂高速、武陽高速鄂州段;“兩縱”即鄂咸高速、大廣南高速;“兩聯”即黃鄂高速、機場高速一期。
6. 臨空經濟區“五橫六縱”骨架路網:“五橫”即鄂東大道、將軍大道、吳都大道、吳楚大道、楊嶺大道;“六縱”即文塘路、孫權路、燕沙路、燕沙東路、燕花路、走馬湖東路。
7.“四好農村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
8.“雙十”工程:湖北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性舉措。
9.“1+N”:“1”即市委、市政府《關于新時代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意見》;“N”即街道管理體制改革、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社區治理體系建設、鄉村治理等配套文件。
10.“四型機場”:平安、綠色、智慧、人文機場。
11.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簡稱,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一個從規劃、設計、施工到管理各階段統一協調的過程,是把使用標準的理念轉換成相應數據的操作軟件。
12. 重點項目“五個一”推進機制:一名市領導、一個負責部門、一個工作方案、一個工作專班、一套支持政策的工作模式。
13.“雙招雙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
14.“雙千活動”:“千名干部進千企、優化環境促發展”活動的簡稱。
15.“5個100”:產值、稅收、技改、用電、外貿前100名重點企業。
16.“四個一”模式:服務“一網”覆蓋、政策“一鍵”直達、訴求“一口”受理、成果“一窗”展示。
17.“兩帶兩組團”:“兩帶”即葛店—華容(三江港)—鄂城(濱江科技新區)—臨空經濟區(花湖機場)橫向沿江產業科技創新帶和葛店—紅蓮湖—梧桐湖縱向生態科技創新帶;“兩組團”即紅蓮湖—葛店科創組團和鄂州機場臨空組團。
18.“新物種”企業:在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等新經濟領域,具有發展領域新、創新能力強、成長速度快等特點的科技型企業。
19.“1+3”制度體系:《關于在全市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鄂州市生態指標價值管理辦法》《鄂州市生態指標價值額度交易規則》《鄂州市生態指標價值額度融資規則》等四個文件。
20.“改薄工程”: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工程。
21.“清、減、降”專項行動:“清文件、減審批、降收費”專項行動。
22.“一核兩極多點支撐”發展格局:“一核”即武漢城市圈同城化核心區;“兩極”即葛店開發區、臨空經濟區兩大增長極;“多點支撐”即鄂城區打造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壓艙石”,華容區打造武鄂同城化發展“加速器”,梁子湖區打造武漢城市圈“后花園”。
23.“兩區一樞紐”:武漢城市圈同城化核心區、全國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和國際一流航空貨運樞紐。
24.“古武昌八景”:鳳臺煙樹、龍蟠曉渡、寒溪漱玉、書堂夜雨、吳王古剎、蘇子遺亭、西山積翠、南湖映月。
25.“一城兩地三區四帶”:“一城”即現代種業新城;“兩地”即武昌魚原種基地、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鄂州基地;“三區”即鄂城臨空創匯農業示范區、華容數字鄉村示范區、梁子湖鄉村振興引領區;“四帶”即沿江、沿湖、沿港、沿山農文旅融合產業帶。
26.“全國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
27.“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
28.“157”產業集群:1個千億級、5個五百億級、7個百億級產業集群。1個千億級產業:光電子信息;5個五百億級支柱產業: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高端裝備、新材料、智能制造、低碳冶金;7個百億級產業:航空服務、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研發設計、商貿服務、文旅康養、數字創意。
29.“兩化融合”: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
30. 臨空經濟區“一區四園”:綜合保稅區、光電子產業園、智能制造和航空物流產業園、醫療健康產業園、順豐10平方公里產業園。
31.“醫保DIP支付方式”:基于此前按病種付費的基礎上,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分類組合后,所進行的分值付費。
32.“新鄂州人”計劃:培育、引進具有新理念、擁有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新鄂州人”。
33.“工業大腦”:集數據工廠、算法工廠、AI創作間以及應用工廠于一體的智能應用平臺。
34. MRO:Maintenance, Repair & Operations 的縮寫。即:Maintenance維護、Repair維修、Operation運行。
35.“雙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36.“210”標準:企業開辦2個環節(一表申請、一窗發放)、1天內辦結、零費用(免費贈送一套三枚公章)。
37.“雙隨機一公開”:在監管過程中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
38.“評定分離”:將招投標程序中的“評標委員會評標”與“招標人定標”作為相對獨立的兩個環節進行分離。
39.“城市有機更新”:一種城市規劃理論,由吳良鏞教授提出的,認為從城市到建筑,從整體到局部,如同生物體一樣是有機聯系,和諧共處的,主張城市建設應該按照城市內在的秩序和規律,順應城市的肌理,采用適當的規模,合理的尺度,依據改造的內容和要求,妥善處理關系,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探求城市的更新發展,不斷提高城市規劃的質量,使得城市改造區的環境與城市整體環境相一致。
40.“氣化鄉鎮”:推進鄉鎮天然氣開發建設。
41.“三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
42. 市級“三大中心”:市文化中心、體育中心、會展中心。
43.“三留守”人員: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
44. 殘疾人“兩項補貼”: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
45.“1平臺+5中心”:養老服務信息平臺、指揮調度中心、呼叫應答中心、服務培育中心、健康管理中心、體驗展示中心。
46.“雙減”: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47.“營改非”: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
48.“雙高”: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
49.“三名工程”:名師、名校(園)、名校長(園長)素質提升工程。
50.“323”攻堅行動:心腦血管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3類重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2種基礎疾病;出生缺陷、兒童青少年近視、精神衛生3類突出公共衛生問題。
51.“四傘并舉”:晴天帶傘、撐傘避雨、打傘干活、修傘補強。
52.“雙安雙創”: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創建工作。
53.“三基地”:特警訓練基地、民警實戰培訓基地、警犬馴養基地。
54. 公安執法“三項改革”:“情指勤輿”一體化實戰化運行機制改革;基層警務運行機制和勤務制度改革;執法責任體系改革。
55.“五社聯動”:以社區為平臺、社會工作者為支撐、社區社會組織為載體、社區志愿者為輔助、社區公益慈善資源為補充的新型社區治理機制。
56.“小快靈”:與“大部頭”、條文眾多的立法活動相區別,在突出問題導向,創新立法形式基礎上,聚焦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小切口、小問題的針對性立法活動,切實增強立法效率和適用性、可操作性。
57.“八大本領”:增強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
58.“七種能力”: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