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1日在平涼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平涼市市長 王旭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與全國、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預計到2021年底,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46億元,較去年增長8%,比“十三五”平均增速高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307億元,較去年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0億元,較去年增長15%,是2016年的1.4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6億元,較去年增長14.5%,是2016年的1.4倍;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3739元、10829元,較去年增長8.5%、11%,是2016年的1.4倍和1.5倍。
——脫貧攻堅奪取全勝。“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全面實現,建制村通硬化路、農村飲水安全、光纖網絡、自然村通動力電實現全覆蓋。全市7縣(市、區)脫貧摘帽,74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40.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6個集體、7名個人獲黨中央、國務院表彰。
——優勢產業加快壯大。煤電化一體開發邁出堅實步伐,新興產業加快成長,規上工業增加值是2016年的2.2倍。平涼紅牛躋身全國5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靜寧蘋果品牌價值達到158.9億元,設施蔬菜規模化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速提質,崆峒區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城鄉面貌極大改善。新增高等級公路284公里,5縣(市、區)通高速,建成各類水利工程369處。改造棚戶區和老舊小區7.14萬戶,重點小城鎮建設成效明顯。完成鄉改鎮10個,華亭撤縣設市,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2016年的38.3%提高到46.8%。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順利完成,常住農戶衛生廁所覆蓋率51.4%,建成美麗鄉村178個、清潔村莊1254個。
——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取消調整下放行政審批事項101項,市級95%的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新增市場主體4.6萬個。財稅金融、農業農村等領域改革深入推進。平涼工業園區躋身全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平涼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獲準建設,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0家。外貿拓展到29個國家和地區。
——生態建設成效顯著。污染防治三年攻堅行動如期完成,中心城區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全面達標,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3.8%,平涼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全國綠化模范單位”稱號。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80%以上的財政支出用于民生。年均新增城鎮就業3萬人。覆蓋全民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縣域義務教育實現基本均衡發展。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明顯增強。市博物館建成投用,文化“三館一站一中心”全覆蓋。軍民融合、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不斷加強,成功創建“全國雙擁模范城”。平安平涼建設深入推進,“七五”普法全面完成,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實效,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統計調查、住房公積金、廣播電視、氣象地震、供銷、地方志、工青婦、老齡、殘疾人、紅十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即將過去的2021年,我們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緊扣“三新一高”要求,準確研判形勢,奮力擔當作為,穩住了經濟發展基本盤,守住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健康防線,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一)鞏固脫貧成效,鄉村振興接續推進。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一戶一策”做實0.98萬戶3.89萬易返貧致貧人口監測幫扶,返貧致貧風險動態清零。深入實施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農業農村部批準開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整市建設試點,西部肉牛種質創新基地、平涼紅牛交易中心、東方希望現代化生豬養殖等項目積極推進,蘋果商品率提高5個百分點。因地制宜統籌推進,鄉村建設全面啟動。
(二)著力拓存創增,工業轉型升級取得新突破。赤城、邵寨煤礦建成投產,20萬噸聚丙烯項目年底前投料試產,靈臺電廠核準年內開工,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延鏈項目開工,煤炭資源開發逐步由粗放型的燃料采掘向精細化多元化的原料材料轉型。一批光伏發電項目開建,崆峒區風電項目年底并網發電。實施“三化”改造項目27個,國維150萬噸玉米淀粉生產一期建成投產,海創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即將建成。智能光電企業入園13戶、入規5戶。預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比去年增長13%。
(三)強化項目帶動,基礎設施建設邁出更大步伐。實施500萬元以上項目412項。平涼軍民合用機場進入國家審批層面,土地房屋征收等全面鋪開,平慶鐵路即將獲批開建,定平鐵路前期啟動,陳家溝煤礦鐵路專用線、神峪河鐵路裝車站開工建設,平天、靜莊、華涇、彭大四十里鋪至大橋村段4條高速和平華一級公路通車運營,G312改造崇信至崆峒段加快推進。引洮二期骨干工程通水,新集、梁河水庫等調蓄水源工程扎實推進。5G網絡基本覆蓋中心城區及縣城重點區域。
(四)堅持系統治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和城市更新行動全面啟動。理順市、區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體制,開展城市安全發展建設行動,全市城市體檢、城鄉拆違拆臨、安全隱患消除、亂象整治、全域保潔和文明宣傳、志愿服務扎實推進,視覺空間更加整潔舒適。中心城區完成投資82.5億元,實施天門塬綜合開發、涇河干流綜合治理一期等重點項目41項。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取得2022年國家評審資格。6縣縣城和重點小城鎮建成一批基礎配套、公共服務項目,一些制約城市發展的短板加快補齊。
(五)聚力改革紓困,市場主體活力加速釋放。扎實開展“放管服”改革,市區政務服務中心進駐事項實現“一網通辦”,投資項目、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限分別壓縮至60個和90個工作日內。制定金融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措施,為市場主體減稅降費2.4億元。國資國企改革有序推進,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全面完成。推動成立西安市平涼商會,與北京恒泰潔能、上海電氣、中煤國地等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引進低階煤高效低碳清潔化綜合利用等項目245項,省外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27.5億元。
(六)注重抓源治本,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環保突出問題扎實整改。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項目基本建成,36個重點鄉鎮污水處理、所有鄉鎮垃圾收運處理設施全覆蓋,涇河葫蘆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成效明顯。全面推行林長制,完成造林封育22.8萬畝,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即將接受驗收。成立西北首個“碳服務營業廳”,完成全省首筆國際綠色碳交易。
(七)突出普惠共享,民生保障水平持續提升。中心城區管道天然氣建成開通,居民和企業用氣價格分別下降17.5%、28.9%。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低保和特困人員救助、殘疾人補貼等提標政策全面落實。認真落實“雙減”政策,實施教育類項目676項,平涼一中新校區、莊浪縣職教中心建成投用,新河灣小學開工,全市新增幼兒園園位3580個、義務教育學位6252個。涇川縣醫院、靜寧縣中醫醫院建成投用,市中醫醫院、市體育運動公園等項目加快推進。精準科學應對省內區域性新冠肺炎疫情,移動核酸檢測方艙建成投用,18歲以上人群疫苗接種全面完成,緊急選派醫護人員、調運生活醫療物資,馳援蘭州、天水等地,在全省抗疫大局中體現了平涼擔當。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有效應對暴雨、冰雹、滑坡等災害。我市成為第一批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各位代表!五年來,我們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四個意識”更加自覺、“四個自信”更加堅定、“兩個維護”更加堅決,有力推動了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落地見效。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及無黨派人士意見建議,高度重視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辦理建議475件、提案532件。堅持依法行政,提請審議地方性法規6部。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大力為基層減負松綁,政府效能不斷提升。
各位代表!五年來走過的歷程令人難忘,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全市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的結果,是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結果,是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向中央、省駐平單位和駐平部隊、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消防指戰員、醫護人員,向真情幫扶的天津市河西區、武清區、津南區和中投公司、南開大學,向關心支持平涼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顧過去五年的工作,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平涼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的階段性特征十分明顯。特色產業規模小、鏈條短,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不高;工業結構單一、體量小,骨干企業少、科技含量不高,資源全鏈式開發、清潔高效利用程度低;市場主體發育緩慢,民營經濟活力不強,一些個體工商戶和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城鄉、區域發展不夠協調,縣域經濟薄弱,財政自給率低;優質教育、醫療資源短缺,基礎設施和公共文化服務還有短板,與群眾需求還存在較大差距;一些干部思想觀念、專業素養、精神狀態還不能完全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問題就是工作導向,需求就是努力目標。我們一定正視差距,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未來五年發展目標任務
今后五年,是平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也是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國家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等重大戰略,省上在隴東地區布局建設能源化工基地、先進制造基地和文旅康養基地,為平涼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前不久召開的市第五次黨代會,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科學描繪了今后五年的宏偉藍圖,明晰了方向路徑和發力重點,體現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我們一定要增強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危機感、緊迫感,牢牢把握機遇,扛好責任使命,努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以及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經濟和生態、城鎮和鄉村、發展和安全,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樹牢市場意識、改革意識、開放意識,正道直行、守正創新,深入開展“三大戰略行動”,全力實施“六項重點工程”,奮力建設綠色平涼、開放平涼、興業平涼、安寧平涼、幸福平涼。
通過不懈奮斗,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力爭突破千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和10%以上,區域發展綜合實力在全省進位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不斷向好,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更加牢固,基本公共服務質量和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更大程度滿足,共同富裕取得新進展。
實現上述目標,關鍵是要盯現在、謀未來,重實干、強落實,以實打實的項目投資促增長,以完整配套的產業鏈強支撐,永遠保持不甘落后的心勁、奮起直追的干勁、一抓到底的韌勁,強力推動發展。
(一)聚焦產業興市,夯實高質量發展實體支撐。圍繞建設興業平涼,全面推行產業鏈鏈長制,貫通斷鏈、延伸短鏈、提質弱鏈,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打造9條重點產業鏈,縱深推進“工業強市”戰略,融合發展三次產業,能源化工基地、先進制造基地、旅居康養基地、“甘味”農產品基地建設實現新突破。
煤炭分質轉化利用產業鏈,突出煤炭安全清潔高效利用,穩步擴煤、加快轉電、突破化工,提升礦井現代化、智能化開采水平,2026年,煤炭產能達到3500萬噸以上,實現產值200億元;火力發電與新能源電力并舉,加強電力外送通道建設,裝機容量達到813萬千瓦,年發電量350億度,實現產值110億元;延伸發展煤基新材料、煤制芳烴等新型煤化工,轉化利用煤炭1200萬噸,實現產值240億元。全產業鏈產值達到550億元,完成增加值300億元。
平涼紅牛產業鏈,加快建設國家級平涼紅牛種質培育中心和優質高檔肉牛育種核心區,2026年,肉牛飼養量103萬頭、出欄40.5萬頭,實現產值75億元;培育飼草生產、屠宰分割、精深加工、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業體系,實現產值110億元;依托平涼紅牛交易中心,“線上+線下”年交易25萬頭,實現產值45億元。全產業鏈產值達到230億元,完成增加值120億元。
靜寧蘋果產業鏈,實施良種苗木繁育工程,推廣矮化密植栽培模式,2026年,蘋果產量280萬噸,實現產值150億元;引進果凍、益生菌、生化制品等精深加工生產線,實現產值30億元;發展體驗旅游、冷鏈物流、紙箱包裝、文化創意、期貨保險等多種業態,實現產值110億元。全產業鏈產值達到290億元,完成增加值150億元。
設施蔬菜產業鏈,堅持有機、綠色、無公害,規模發展標準化生產基地,2026年,蔬菜總產量90萬噸,實現產值20億元;發展凈菜加工、倉儲保鮮、物流配送、農事體驗等業態,實現產值15億元。全產業鏈產值達到35億元,完成增加值18億元。
中醫中藥產業鏈,加快發展道地中藥材,推進標準化種植、規范化加工、品牌化營銷,推動中醫藥向預防、康復、養生保健等方向延伸發展,打造皇甫謐中醫藥文化傳承與發展平臺。2026年,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3億元,完成增加值8億元。
綠色建材產業鏈,依托石灰石、陶土、煤矸石、粉煤灰等資源優勢,推動傳統建材向綠色新型建材轉型發展,促進工業固(危)廢棄物循環利用,加快引進和開發新型建筑、墻體、裝飾裝潢材料和裝配式建筑構件等新產品。2026年,建成綠色建材項目30項,全產業鏈產值達到50億元,完成增加值30億元。
智能制造產業鏈,引進行業頭部企業,依托紅峰、虹光等重點企業及智能光電產業園,發展節能設備、礦用機械、電工電器、光電信息產品制造業,促進產品由重點部件、關鍵配件向成套設備迭代升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拳頭產品。2026年,全產業鏈產值達到80億元,完成增加值30億元。
文旅康養產業鏈,圍繞建設全省旅居康養基地、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推進文旅與體育、健康、養老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以崆峒山大景區為龍頭、大云寺·王母宮和關山大景區為兩翼,鄉村旅游、紅色旅游和康養休閑整體推動的大旅游格局,形成文化旅游、健康餐飲、休閑娛樂、養生度假為一體的產業體系。 2026年,全產業鏈完成增加值80億元。
生態環保產業鏈,堅持山水林田湖草塬系統治理,加快實施綠色化改造項目,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礦山生態修復、低碳礦業發展、壓覆礦產開發、地質災害治理、生態環境修復、生物質綜合循環利用,其中通過壓覆礦產開發、塌陷區治理釋放土地1.1萬畝、煤炭資源1.4億噸,努力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2026年,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30億元,完成增加值70億元。
借助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賦能產業鏈,推動重點產業鏈協同融合發展,實現增加值800億元以上。同時,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和城市更新行動提升城市活躍度,建設大型商業綜合體,依托平涼機場發展臨港經濟,催生形成現代服務業新的增長點,帶動交通運輸、倉儲物流、批零住餐、金融、房地產等實現增加值145億元,居民服務、租賃商務、網絡傳播、教育科研、文體娛樂等新業態實現增加值180億元。當前,產業轉型之勢正在加速集聚,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奮勇爭先,地區生產總值邁上千億元大關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二)推進鄉村振興,筑牢高質量發展穩固根基。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五個振興”。
圍繞實現產業興旺,建立農業產業扶持基金,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進入農業領域。按照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方向,深入實施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節水農業、旱作農業和設施農業,集中資源做大牛、果、菜、鄉村旅游等產業,夯實鄉村振興的穩固支撐。
圍繞實現生態宜居,統籌規劃、突出特色,全面推進鄉村建設。持續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大幅提高公共產品供給數量和質量。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建設生態宜居村鎮。
圍繞實現鄉風文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吸納現代文化,引導村民自覺履行村規民約,大力推進移風易俗,倡導厚養薄葬,治理天價彩禮、封建迷信等不良風氣,涵養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圍繞實現治理有效,加強基層民主和法治建設,鼓勵和引導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高校畢業生等返鄉創業、參與鄉村治理,健全完善“五治融合”基層治理體系,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格局,讓鄉村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和諧有序。
圍繞實現生活富裕,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扶持培育一批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領頭人”。加快打造一批集農村電商新產業、休閑旅游新業態、產學研一體的新型優質農業經營主體,將更多小農戶嵌入特色農業大“主板”,為廣大農民創造更加穩定的收入來源,打牢共同富裕的堅實基礎。
(三)突出創城引領,提升高質量發展內涵品質。牢固樹立“人民城市”理念,全域更新,全民參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建成海綿城市。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開展規劃引領、交通暢通、基礎攻堅等“十大行動”,加快優化空間布局,形成中心城區、縣城、重點鎮協調發展的“一心六極多點”城鎮格局。強化城市體檢評估,落實海綿化改造措施,推進城市安全發展建設,加快補齊無障礙、適老化設施等短板,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建設運營,加強精細化、智能化、人性化管理,讓群眾感受城市溫馨、享受美好生活。
加快中心城區建設。按照“一河治理、兩岸繁榮、七園競秀、八溝涓流、兩塬崛起、全域暢美”的思路,做足做活“水生態”文章,完善綜合服務功能,暢通交通網絡,打造城市經濟圈,建設顯山露水的魅力山水之城。“一河治理”,優化實施涇河干流綜合治理工程,開展水生態修復,改造提升兩岸生態綠化帶,建設水清岸綠、風景優美的生態廊道,把涇河建設成平涼人民的景觀河、幸福河。“兩岸繁榮”,改造提升涇河兩岸基礎設施,建設臨河特色商街,構建集商貿服務、運動休閑、生態景觀、產業配套為一體的“涇河兩岸”經濟帶。“七園競秀”,一園一特色,一園一景觀,高標準規劃建設活力公園、天門公園及城市“口袋公園”,建成體育運動公園,改造提升柳湖公園、南山公園、東湖公園、寶塔公園,強化功能配套、文化重塑,構建可親近、可休憩、可參與的開放公園和景觀節點。“八溝涓流”,實施甘溝、紙坊溝、水橋溝等八條溝道綜合治理,建成一批生態濕地和綠地游園,形成城溝融合、山水相契、清水涓流的城市景觀。“兩塬崛起”,加快天門塬綜合開發,規劃建設一批高品質康養小區,建成天門臺坎、高速防護綠帶等一批公園綠地,著力打造“康養小鎮”;圍繞打造平涼機場經濟圈,在白廟塬建設“空港小鎮”,輻射帶動發展商貿餐飲、鄉村旅游、倉儲物流等特色產業,構建形成天門塬、白廟塬兩翼帶動的城市經濟圈。“全域暢美”,按照“暢通南北、改造東西”的思路,新建“連通路”、打通“斷頭路”、改造“卡脖子路”、維修“坑洼路”,暢通城市微循環;改造提升南環路、涇河大道、柳湖路等7條城區主干道,扮靚城市主動脈;改造城市出入口,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工程,讓城市門戶各美其美。
全面提升城市氣質。突出道源文化、始祖文化、針灸文化、紅色文化、絲路文化,在公共設施、自然景觀中融入文化元素,加強遺跡遺產保護,留住城市歷史文脈。廣泛開展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
(四)深化改革開放,集聚高質量發展強勁動力。圍繞建設開放平涼,以寬廣的視野、務實的舉措,推進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全方位提升陜甘寧三省(區)區域中心城市地位。
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實施基礎設施突破工程,建成平涼機場、平慶鐵路、定平鐵路和靈華、靜秦高速等快速通道,協同沿線城市推進蘭州經平涼、慶陽至延安至北京高鐵項目,2023年縣縣通高速,2025年航路開通、高鐵聯通,境內主要省際出口路與外省市同標準連通,基本建成航空引領帶動、鐵路有力支撐、高速公路內捷外暢、干線公路連縣通鄉、農村公路通村達組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加快補齊水利、能源、通訊等領域基礎短板,完善倉儲配送、冷鏈物流體系。布局實施一批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項目,基本構建起內外聯動、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壓減行政許可事項。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進“非禁即入”普遍落實。深入開展“互聯網+政務服務”,打造“屏幕上的民生”。深化農業農村、國資國企、財稅金融、工業園區(集中區)等重點領域改革,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大力培育引進產業鏈急需緊缺人才,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發展開放型經濟。全面提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度和鏈接度,加強與關中平原城市合作交流,拓展深化東西部協作,高標準策劃舉辦展會、論壇和賽事,推動特色優勢產品走向國內國際大市場,全方位擴大平涼知名度。
(五)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厚植高質量發展最亮底色。圍繞建設綠色平涼,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把平涼打造成令人向往的生態寶地。推進大氣主要污染物協同治理,深化水污染綜合治理,加強土壤環境保護,鞏固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堅持“四水四定”,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和林長制,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2026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5%,筑牢隴東黃土高原生態安全屏障。對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嚴格執行“三線一單”分區管控和能耗雙控措施,推進排污權、用能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建設綠色礦山、綠色園區、綠色企業,探索創新生態環境保護治理與生態效益良性循環新模式,不斷提高綠色低碳發展水平。
(六)堅持人民至上,實現高質量發展成果共享。圍繞建設安寧平涼、幸福平涼,基本財力持續向民生領域傾斜,每年實施一批為民辦實事項目。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實現社會保險法定人群全覆蓋。持續推動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高中教育多樣化發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建改擴建各類學校、幼兒園516所,有效解決“入學難”“上學遠”“大班額”問題,實現“有學上”到“上好學”的根本轉變。支持甘肅醫學院加快發展。建設健康平涼,深化“三醫聯動”改革,打造省級以上重點學科33個,新創建三級醫院4家。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健全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完善公共衛生和健康服務體系。實施全民健身行動,建設一批體育場館、健身廣場和運動公園,打造“15分鐘健身圈”。多途徑解決新市民、低收入家庭和困難群眾住房問題。加強老齡工作,建成一批醫養中心和養老服務中心。落實退役軍人工作政策制度改革措施。全面提升殘疾人康復托養服務能力。落實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支持發展普惠性高質量托育機構。深化平安建設,完成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深入開展“八五”普法,強化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監管,提高風險防范化解、防災減災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讓每一名群眾都能感受到平涼的安全、祥和、寧靜、舒適和溫暖。
各位代表!沒有等出來的精彩,只有干出來的輝煌。只要我們萬眾一心、奮力拼搏,擔當實干、勇毅前行,市第五次黨代會擘畫的美好愿景,就一定能夠變為現實圖景!
2022年重點工作
2022年是落實“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新一屆政府全面履職的開局之年。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市第五次黨代會精神,在奮力追趕中跑出發展“加速度”,在加快轉型中提升發展“含金量”,讓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力爭達到兩位數,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6%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103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政府下達目標之內。
重點抓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整市建設試點為抓手,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持“四個不摘”,跟蹤收入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對易返貧致貧人口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實現動態清零。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政策。實施農房抗震設防提升改造3086戶。抓好扶貧項目資產后續管理。持續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
大力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全面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積極開展糧食節約行動,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新建高標準農田16萬畝,糧食面積保持在430萬畝,產量穩定在110萬噸以上。堅持牛果互促、糧飼兼顧、種養平衡、集約高效,大力推廣“糧-畜-肥-果”、蔬菜水肥一體化、化肥減量替代等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建成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年產10萬噸有機肥生產線、平涼紅牛交易中心和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加快東方希望生豬養殖全產業鏈、華亭乳制品生態園建設,推廣蘋果種植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制,積極發展富碳農業,牛飼養量92萬頭以上,果品產量230萬噸,新增設施蔬菜5000畝,建設涇河川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園,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6個。扎實推進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行動,新建改擴建龍頭企業15家,培育家庭農場100家,帶動更多農戶融入產業鏈。
全面推進鄉村建設。完成縣域村莊布局和“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因村施策、分類推進鄉村建設,支持3個國省重點幫扶縣創經驗、趟路子,抓建省級鄉村建設示范村20個、市級鄉村振興試點示范村100個。全面推進“拆危治亂”,改造農村戶廁4.8萬座。
繼續深化農村改革。加強土地經營權流轉和規模經營管理服務,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分配收益權。推動農村閑置宅基地和住宅盤活利用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市試點成果。健全基層治理體系,打造善治鄉村。
(二)著力提升工業發展能級。堅持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兩手齊抓,加快培育能源化工、綠色建材、智能制造、食品工業四大產業集群,以工業振興帶動經濟躍升。
提升能源化工業。促進赤城、邵寨煤礦達產達標,推動華星、新安煤礦核增產能,加快五舉煤礦建設,持續推進唐家河煤礦前期,推動百里、周寨南等區域煤炭資源轉讓開發。加快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靈臺電廠、隴電入魯配套工程、華亭工業園區中小企業創業園等項目建設,申報認定華亭煤化工產業園,開工建設投資120億元的低階煤高效低碳清潔化綜合利用一期項目。
壯大先進制造業。建成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理工業固(危)廢棄物、高效環保超微細粉生產線,實施垃圾焚燒發電爐渣綜合利用、全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等項目,推動慶華陶瓷、中盛建材等改造升級。加快華煤礦用機械設備制造、恒達綠色制造提質改造等項目建設。實施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推動國維玉米淀粉生產項目穩定達產。
發展新興產業。建成智能光電產業園三期、城市中央廚房項目,實施動物芯片制造、智慧畜牧等項目。推廣應用“光伏+”模式,加快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培育數字企業5戶。
增強園區集聚帶動效應。推行工業園區(集中區)統一垂直管理、實體化運行,增強園區自主權,推動要素、項目、產業向園區集聚,提升畝均效益。強化平涼工業園區龍頭作用,在承接產業轉移、發展“飛地經濟”等方面帶動示范。支持華亭、靜寧、涇川3個省級工業園區“一園一策”培育首位產業。
(三)千方百計抓項目擴投資。堅持大小齊抓、質效兼顧,項目儲備庫動態保持在3000億元以上,實施500萬元以上項目490項,總投資1300億元。
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平涼機場批復立項,啟動試驗段工程和機場專用公路建設,開工建設平慶鐵路,加快陳家溝煤礦專用線、神峪河鐵路裝車站建設,完成定平鐵路前期。加快彭大高速三期、靈華高速一期、G312改造三四期等項目建設,開工建設靈華高速二期和東延線,力爭完成G22西峰至平涼段及中心城區過境連接線、G244長慶橋至羅漢洞段、G344大橋村至北陽洼段等項目前期。圍繞“四抓一打通”,加快建設引洮二期莊浪應急供水和新集、劉李河水庫等骨干水利工程。推進330千伏大秦輸變電工程前期,開工建設西氣東輸三線涇川段工程。加快5G基站、千兆光纖網絡建設。
聚焦產業鏈精準招商。按照產業鏈圖譜,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健全激勵獎勵機制,市縣聯動組團式招商、市場化招商,引進一批延鏈補鏈項目。對已簽約項目專班跟蹤服務,精準指導調度,推動盡快落地。全市招商引資省外到位資金增長20%以上。
強化要素供給保障。深入推進供地方式改革,實施“七通一平”基礎工程,探索推行“標準地”出讓,加大“五未”土地處置力度,提高土地投資效率。健全多元化投融資機制,設立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基金,推動政銀擔企合作,吸引撬動更多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深入推進企業投資建設項目承諾制改革,全面落實容缺受理、區域評估、審批代辦改革措施,推行備案項目“秒批秒辦”,推動項目在最短時間落地。
(四)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全面落實文明創建“九大建設”任務,全方位推進城市更新,集中力量補短板強弱項。
強化城市規劃管理。高標準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合理布局功能分區,三位一體推進中心城區、崆峒山大景區、平涼工業園區建設。加強城市精細管理,健全標準化管理體系,扎實推動城市體檢,綜合整治城市亂象。全域一體化推進“智慧平涼”建設,打造智慧交通、智慧停車、智慧城管等系統,建成智慧安防小區100個。推動成立物業管理行業協會。
加快完善中心城區功能。拆除一批違法建筑,改造一批背街小巷,新建一批公共設施,暢通一批斷頭路,提升城市品質。投資201億元,實施基礎設施、商貿物流、老舊小區改造等項目89項,建成天門塬5條道路,打通來豐路等12條“斷頭路”“丁字路”,新建改造市政道路22條33公里,改造提升背街小巷4公里、城市公園4個、城市出入口2個,新建公廁10個,對柳湖路、天馨南路進行風貌改造,建成涇河干流綜合治理一期、龍隱濕地綠化項目和活力公園,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力爭天然氣實現全覆蓋。
切實增強城鎮承載能力。著眼打造宜居宜業城鎮,加快更新水、電、氣、暖、路等基礎設施,繼續實施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縣城綜合服務功能。實施小城鎮建設示范工程,每個縣(市、區)抓建2~3個特色小鎮,打造一批工業強鎮、商貿重鎮、旅游名鎮。加快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統籌推進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支持縣(市、區)按照各自定位賦型,分類施策、特色發展,打造各具千秋、優勢凸顯的工業富縣、農業強縣、文旅名縣、生態大縣,以縣域爭先催化全市跨越。
大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深入開展“做文明有禮平涼人”等主題活動,持續推進文明禮儀、文明交通、文明餐桌行動。加強公民道德教育,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常態化組織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培育崇德向善時代風尚。
(五)提檔升級現代服務業。積極順應消費升級新趨勢,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競爭力強的服務業新體系。
融合發展旅居康養產業。完成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評審,加快關山大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實施文旅項目42項。深入開展崆峒山旅游景區質量提升行動,集中抓好“六大工程”“三項整治”“三個提升”。支持涇川、崇信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華亭、靈臺、莊浪、靜寧力爭通過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評估。開發“平涼必購”特色文旅商品。建成2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縣。統籌發展養生養老、醫療保健等旅居康養產業,規劃開建6個康養小鎮。辦好“崆峒論道”等論壇節會。全市旅游接待人數、旅游綜合收入分別增長20%和18%。
加快發展商貿物流業。實施惠農冷鏈物流園基地、京東靜寧數字化物流園等項目4項,新增冷鏈倉儲能力5萬噸。完善提升城鄉電商物流配送體系,提高果蔬、肉類等農產品冷鏈流通比例。新建改造10個便民市場,推動城鄉老舊市場轉型升級。
挖掘釋放消費潛力。引進大型商業綜合體,提升崆峒古鎮、崇信梁坡水街、莊浪紫荊路商業街等特色街區人氣,盤活一批文旅資源資產。推進批發零售、餐飲住宿、健康養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多樣化升級。加快培育新型消費,積極推廣網絡零售、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新模式,規范發展假日經濟、路衍經濟、夜間經濟和小店經濟,線上線下融合打造消費新增長點。
(六)聚力改革創新優化環境。突出創新驅動、改革破題、開放引領,為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
強化創新能力建設。支持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引進應用一批特色優勢產業關鍵技術。啟動平涼工業園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建成創新平臺3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各10家以上。組建全市科技人才庫,加強實用科技推廣應用。
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建成市數字政府運營指揮中心,升級優化基礎設施,加快政務服務平臺集約化、一體化建設,加強數據資源統籌管理,實現應聯盡聯、信息共享,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激發民營經濟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證照分離”,完善“雙隨機、一公開”“互聯網+”監管,深入開展“千企調研紓困、千人進萬企”行動,推行惠企政策“不來即享”,繼續降低企業和居民天然氣價格,幫助企業降成本、解難題,以良好的投資創業環境招引大企業、落地大項目、集聚大產業。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加快市城鄉發展建設投資集團、市基礎產業投資集團重組打造,市文旅投集團瘦身提質,支持市縣國有企業整合升級、做大做強。完善自然資源資產交易平臺。全面化解國有土地上已售城鎮住宅歷史遺留“登記難”問題。加快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提升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創新發展綠色金融、供應鏈金融,培育掛牌上市企業3家。
擴大對外開放交流。堅持開放姿態,引導優勢產業和企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全年進出口總額增長10%。精心組織參加進博會、廣交會、蘭洽會等展會,增強平涼影響力和競爭力。
(七)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守護好生態家園。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抓好工業、燃煤、揚塵、機動車污染防治,開展冬季小煤爐治理,全力守護“平涼藍”。排查整治縣城建成區黑臭水體,建成涇河葫蘆河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加快補齊城鄉污水垃圾、固廢危廢、醫療廢物收集處置基礎設施短板,加強環保設施運行監管。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農膜回收、重金屬源頭防治行動,切實保護土壤安全。
持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開展礦山生態修復,實施固溝保塬、淤地壩建設、坡耕地綜合整治等項目14項,治理水土流失150平方公里。實施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造林封育20萬畝,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牢牢守住生態保護紅線。堅決整改第二輪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和國省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開展問題整改“回頭看”。嚴格落實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和分區管控要求,堅決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健全完善多層級監管機制,提升信息化監測監控能力,加強執法檢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向縱深開展。
(八)用心用力辦好為民實事。始終把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政府工作的不懈追求,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努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人民群眾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深化全民參保行動,落實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加大城鎮困難職工幫扶救助力度,加強特困群體兜底保障。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科學規劃城鄉教育布局,大力推進中心城區集團化辦學,完成市幼兒園改擴建,建成新河灣小學、第六幼兒園,開建玄鶴小學,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落細“雙減”政策。落實“技能甘肅”建設任務,提升職業教育層次和水平。
加快發展健康文體事業。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健全完善扁平化應急指揮體系和工作機制,完成新冠疫苗接種任務。實施縣級醫院擴能提標工程,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服務能力。建成市中醫醫院和市體育運動公園,開工建設市級醫養中心。啟動市圖書館、市檔案館新館建設,加快推進數字文化館、博物館建設,啟用市群眾文藝創排中心。
創新加強社會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嚴厲打擊和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提高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做好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啟動創建全國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強雙擁共建。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成功創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
各位代表,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022年,我們將竭力辦好十件實事:1.新增城鎮就業2.6萬人以上,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億元,輸轉城鄉富余勞動力46萬人以上。2.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1所、義務教育中小學7所,全市城區新增幼兒園園位2500個、義務教育學位5000個。3.硬化自然村組道路550公里,解決520個自然村組不通硬化路問題。4.建設農村供水保障工程9處,更換老舊管網500公里,改造提升入戶設施8000戶。5.實施35千伏、110千伏變電站主變擴建工程7個,改造升級10千伏線路680公里、低壓線路880公里,新建配變650臺。6.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5個4400戶。7.全市新增街頭綠地游園9個、便民停車場23處、臨時停車位9000個。8.建成6縣(市)城鎮養老服務中心,為5.4萬78歲以上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9.為2.2萬農村和城鎮低收入婦女開展“兩癌”免費篩查;為400名城鎮重度殘疾人提供日間照料服務;為130名14歲以下腦癱、智力殘疾和孤獨癥少年兒童實施康復訓練或手術。10.舉辦1000場文化惠民演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工作的宗旨就是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將牢記初心使命,忠誠履職擔當,把重實干、強落實作為政府工作最鮮明的底色,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我們要旗幟鮮明講政治。堅定不移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學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自覺做“兩個確立”的忠誠擁護者、“兩個維護”的忠實踐行者。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政府工作各環節、各方面,自覺在全局中思考、在大局下行動,切實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全力推動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我們要依法行政提效能。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堅持市政府常務會議“學法一刻”制度,堅決在法治軌道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認真研究處理各項審議意見,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高質量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積極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非公經濟人士意見建議,提升政府工作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我們要以人為本聚合力。堅持人民至上,經常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始終以群眾呼聲為第一信號,以群眾需要為第一選擇,以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把政策、資金、項目等向民生領域集中,及時回應群眾關切,提高網站留言、便民熱線辦理時效,以數字政府建設成效提升民生服務便利度,下氣力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我們要務實重行抓落實。始終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創業上,把全部精力用在抓落實上,堅決整治“內卷式”“躺平式”作風,下功夫解決認識上不能為、思想上不愿為、本領上不會為、行動上不作為、責任上不敢為等懶政、怠政問題,快節奏、高效率推動各項工作,用政府“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
我們要清正廉潔做表率。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強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監管和審計監督,抓好源頭治理,營造政府系統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從嚴從緊抓好預算執行,扎緊政府花錢的口子。帶頭遵守廉潔從政各項規定,馳而不息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始終保持為民、務實、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時代因奮斗而進步,事業因實干而出彩。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響應偉大號召,強化使命擔當,埋頭苦干,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綠色開放興業安寧幸福新平涼,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