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2日在達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達州市人民政府市長 嚴衛東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2021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落實市委“157”總體部署[1],有效應對疫情災情疊加沖擊,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順利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
一年來,我們著力重塑發展格局,振興之路開啟新征程。謀篇布局“十四五”發展,集中精力推動基礎性、先導性大事要事率先突破,管當前的措施持續發力,利長遠的謀劃逐步落地。區域協同發展謀定而動。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建設方案已報國家發改委審批,69項“四重清單”[2]任務落地落實,184項政務服務實現區域通辦。城宣萬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范區啟動建設,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協同推進,川東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重大項目加快實施。生產力布局重塑起勢。“雙園雙驅”戰略強力推進,達州高新區擴區提質,總體規劃修編完成,全力爭創國家級高新區;達州東部經開區正式掛牌運行,重點基礎設施全面展開,達鋼搬遷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統籌資源,統一布局,引領縣域經濟差異化競相發展。鄉村片區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扎實推進,43個鄉鎮級片區全面劃定,鎮村片區規劃全面啟動,萬源石塘和宣漢南壩2個市級試點片區高效推進,15個鎮進入“省級百強中心鎮”培育名單。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成在望。交通運輸三年大會戰正式打響,成達萬高鐵加快建設,西達渝高鐵可研獲批,金埡機場竣工校飛,融入全國全省發展大局步伐加快,達州振興發展勢更好、勁更足!
一年來,我們加壓奮進逆勢追趕,經濟發展呈現新氣象。堅持因時而化、因勢而謀,綜合施策、精準發力,推動經濟穩中加速、穩中向好,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進入全省前十。地區生產總值達2351.7億元、增長8.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133.3億元、增長18.7%。投資勢頭強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3%,投資對經濟的貢獻達45%。重點項目支撐有力,142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81.3億元,全省重點項目考核進入“紅榜”。消費加快恢復。出臺實施“消費10條”[3],舉辦系列促銷活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81.5億元、增長18.1%,拉動經濟增長1.7個百分點。進出口迅猛增長。“萬企出國門”活動持續拓展,進出口實績企業達78家,總額突破50億元、增長93.7%。中國(四川)自貿區達州協同改革先行區正式獲批,渠縣經開區創建為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
一年來,我們加快構建產業支撐,實業興市邁出新步伐。產業發展的重點堅定轉向制造業,經濟結構和質量不斷優化,第二產業占比達35.5%、提高0.8個百分點。“3+3+N”現代產業集群[4]持續壯大。天然氣、鋰鉀綜合開發等綠色低碳產業加快發展,煤電冶化建等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凈增規上工業企業124家、總數突破1000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9%。制造業投資增長15.6%,川環二期等204個項目開工建設,中節能反光材料等126個項目建成投產。“2+7”園區[5]擴容提質,新建標準廠房66萬平方米,普光微玻纖產業園入圍“5+1”省級重點特色園區。服務業穩定發力。服務業增加值達1105.1億元、增長10.6%,規上服務企業達587家、全省第二。現代物流體系加快構建,“三向班列”[6]常態運行,鐵公水空貨運量全省第二,成功創建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和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城市。文旅市場加速恢復,規上文旅企業營業收入達99.8億元、增長32%,宣漢入選中國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縣,神劍園、烏梅山創建為4A級景區。金融“活水”助力發展,存貸款總額突破6000億大關,存貸比提高3個百分點。農業大市“金字招牌”持續擦亮。農業增加值達411.6億元,增長7.6%、全省第二,糧食產量324.2萬噸、連續9年全省第一,生豬出欄434萬頭、全省第四。整治撂荒地11.9萬畝,新建高標準農田27萬畝。新增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家、省級現代農業園區3個。
一年來,我們改革開放創新賦能,驅動引領釋放新活力。重點改革利企增效。“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全面深化,新增市場主體3.5萬戶,企業開辦全程網辦率達95%。國資國企改革重組邁出新步伐,市屬國企“三級架構”[7]組建完成,定向推動產業發展。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加值占比達61%,民間投資增長13.2%。助企紓困政策有效落實,減免緩中小微企業各類稅費50億元以上。開放合作成效顯著。利用西博會、渝洽會等重大開放平臺,深化與發達地區合作,主動“走出去、引進來”招大引強,簽約億元以上投資項目369個,落地開工162個,引進到位資金550億元、增長12.5%,成功引進江西贛鋒鋰業、浙江正凱等超100億元投資項目,制造業招商引資“百日攻堅”獲省政府表彰。創新驅動深入實施。萬達開區域技術創新中心和知識產權高地加快推進,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8家、總數達104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現零的突破。數字賦能全面提速。川東大數據中心建成投運,數字經濟產業園、“城市大腦”強力推進,新增上云工業企業319家,數字創新、人工智能正逐步融入百姓生活,引領經濟社會發展。
一年來,我們全域統籌融合發展,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統籌城市和鄉村、主城和縣域、老城和新區建設發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1%、提高1.2個百分點。中心城區能級提升。城市骨架進一步拉開,建成區面積持續拓展,常住人口增加至135萬人。城市更新加快推進,改造老舊小區385個、4萬余戶,新改建城市公園39個、公廁66座、雨污管網400余公里,新建公共停車場31個、停車(泊)位1萬個,火車站片區改造煥然一新,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取得新成效。縣域經濟競相發展。宣漢、大竹GDP分別突破500億元、400億元,宣漢創建全國“百強縣”趕超升位,大竹、渠縣穩居中國西部百強縣,通川創建為全省服務業強區,達川、萬源、開江實現特色發展、加快發展。鄉村振興扎實推進。脫貧成果持續鞏固,東西部協作開啟新篇,農村人居環境“五年提升行動”深入實施,連片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14個,創建全省鄉村振興先進鄉鎮3個、示范村30個、重點幫扶優秀村14個,通川、達川、萬源、渠縣獲全省鄉村振興工作先進表彰,宣漢評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
一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發展為民,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統籌發展與民生,堅持發展利民、發展惠民,注重從管理和服務中釋放民生紅利,全市民生支出309.1億元,占財政支出比重達70.9%。堅持把就業和社會保障作為最基本的民生。全力穩就業、促增收,新增城鎮就業4.5萬人,調查失業率約為5.2%,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和10.4%。“五項保險”擴面提標,參保人數達1006.8萬人次。提高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人均30元,落實藥品器械集中帶量采購,減輕群眾醫療負擔7000多萬元。發放救助資金15.6億元,有效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堅持把社會事業發展作為最關注的民生。抓好教育醫療提質增效,“雙規范”“雙減”[8]有序推進,新改擴建中小學校31所、公辦幼兒園55所,城區幼兒入園難得到明顯緩解,公辦中小學擇校費全面取消、食堂收回學校自主經營,自覺擔當政府辦學責任。堅持主動精準防控新冠疫情,成功防住省內外多輪疫情輸入風險,大力提升公共疾病預防與控制能力。新增三甲綜合醫院2家、三乙醫療衛生機構3家。大力發展公共文化體育事業,羅家壩、城壩遺址入選國家“十四五”大遺址名單,成功舉辦市第四屆運動會、殘運會,群眾文化體育活動蓬勃開展。堅持把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大力整治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環境質量得到改善,主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24天,城市飲用水達標率100%,污染耕地治理率100%。堅持把安全作為最基礎的民生。切實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傷亡人數實現“雙下降”。成功應對多輪大暴雨洪澇襲擊,緊急轉移群眾29.4萬人次,安置受災群眾9.5萬人次。整治農村住房安全隱患,完成危房改造1.2萬戶。平安達州、法治達州建設穩步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覆蓋城鄉,掃黑除惡斗爭常態化開展,禁毒防艾、反詐反邪等工作有力有效。堅持把解決“一老一小”問題作為最急迫的民生。編制完成“十四五”期間“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明確“適老適小”設施規劃建設的政策措施。老年人在中心城區免費乘坐公交車,年齡從65周歲調整為60周歲,新增受益272萬人次,成為川渝地區率先推行的城市。
同時,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退役軍人事務和雙擁共建等工作切實加強,青少年、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事業取得新進展,審計統計、民族宗教、檔案保密、氣象水文、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團結一心、攻堅克難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向駐達中省單位、駐達部隊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向所有關心支持達州改革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并致以崇高敬意!
回顧這一年來的工作,我們負重前行過險灘、全力以赴闖難關,與時間賽跑、同風險角逐,打贏了一場又一場攻堅戰、遭遇戰,在新的“趕考”之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只要我們主動作為、創新作為、擔當作為,達州振興發展的道路,一定越走越寬廣!
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表現在:經濟結構性問題突出,產業鏈競爭力不強,制造業基礎薄弱,綠色低碳轉型任重道遠;驅動發展的科技創新、數字賦能水平偏低,保障發展的土地、資金、能耗、環境容量等要素約束趨緊、統籌不夠;城鄉發展不夠協調,鄉村振興任務艱巨,縣域協同發展格局還未有效形成;民生領域短板仍很突出,居民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供給不足、質量不高;統籌發展和安全面臨眾多挑戰,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疫情防控、防災減災等領域風險防范化解壓力較大。對此,我們將創新辦法措施,切實加以解決,一定讓全市人民感知我們的新努力、看到達州的新變化。
2022年工作任務
2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定落實市委“157”總體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扎實做好“六穩”“六保”[9]工作,保持經濟社會穩中向好發展,奮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北翼振興戰略支點,努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達州新篇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6%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5%以上,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7%和9%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完成省上下達的物價調控、節能降碳目標任務。
確定上述目標,綜合考慮了宏觀形勢和自身條件,兼顧發展需要和現實可能,又與“十四五”規劃目標相銜接,符合全市當前和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態勢。一是應對挑戰的現實所需。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只要保持戰略定力,沉著應對風險挑戰,穩中求進、以進促穩,我們就一定能實現量的快速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二是搶抓機遇的順勢而進。中央出臺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特別是基礎設施投資適度超前、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高度契合我市發展優勢和發展需求,只要乘勢而上、主動作為,我們就一定能在搶抓機遇中實現趕超進位。三是放大優勢的擔當作為。達州發展農業有基礎,發展工業有資源,發展商貿有區位,加之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的獨特優勢,發展動能加速聚集,只要用好用活優勢,不斷放大優勢,我們就一定能大有作為!
實現上述目標,要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
(一)抓投資擴消費,加快釋放內需潛力。堅持把穩增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搶抓政策機遇,不斷增強投資、消費拉動能力,確保經濟持續向好發展。
抓緊承接政策落地。搶抓中省“基建托底”等政策陸續推出的重要窗口期,聚焦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創建、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建設、交通運輸三年大會戰等大事要事,圍繞“兩新一重”“能交水”[10]、現代產業、城市“兩管兩網”等重點領域,準確把握政策取向,及時動態調整項目,全力爭取項目資金,力爭獲得中省各類資金總量增長15%以上。
全速推進項目建設。突出抓好34個省重點、200個市重大項目建設,適度超前開展重大基礎設施投資,力爭完成重點項目投資1000億元以上。全力打好交通運輸三年大會戰,力爭開工西達渝高鐵、大墊高速、達石快速等項目,加快推進成達萬高鐵、鎮廣高速、達開快速等項目,確保金埡機場5月正式通航、開通航線20條以上。加快重大水利項目建設,全力推進土溪口和固軍2座大型水庫、“6+2+4”中型水庫[11]、渠江風洞子航電樞紐工程。開展城鎮基礎設施補短板行動,全面實施城鎮地下安全綜合整治工程,嚴格實行一次開挖、統籌解決。改造提升一批老舊小區和背街小巷,加快城市提品步伐。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強化項目推進“紅黑榜”考評獎懲,堅決打擊破壞施工秩序的違法行為。
持續挖掘消費潛能。扎實推進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創建,繼續實施“消費10條”,大力開展各類促銷活動,辦好第十一屆秦巴地區商品交易會。深入開展汽車下鄉、家電更新消費等活動,完善二手車交易、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支持商品房市場健康發展,更好滿足購房者合理需求。完善城鄉寄遞物流體系,大力發展農村電商,讓更多“土產品”出村進城。持續提升成熟商圈、特色街區消費引領作用,滿足更多消費需求。推進文旅消費升級,穩步提升巴山大峽谷、八臺山品質,推廣“巴小虎”文旅品牌,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線路。
(二)抓企業優服務,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堅持保主體、增主體、強主體,讓有困難的企業得到及時幫助,讓有潛力的企業實現更好發展。
加大企業紓困幫扶。持續關注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制定助企紓困措施,“一企一策”落實到位。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向市場主體合理讓利,健全中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加強普惠小微貸款政策支持,切實降低融資成本,讓更多困難企業獲得“及時雨”。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兌現中小微企業獎補資金,開展涉企收費專項治理,讓市場主體輕裝上陣、專注前行!
加強“四上一新”企業培育。出臺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政策措施,加快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上市”。建立“四上一新”企業[12]培育清單,做好重點企業培育服務,指導提高管理水平,擴大經營規模。實施升規入統獎勵政策,同時在企業融資、稅費減免、要素配置等方面給予傾斜。積極支持有潛力、有基礎的重點企業上市。力爭凈增“四上一新”企業200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100家。
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大力倡導企業家精神,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新增市場主體3.8萬戶,確保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10%以上。推進民營企業雁陣培育,支持大竹開展全省縣域民營經濟示范試點、宣漢開展全國扶持個體工商戶發展聯系點建設,打造萬達開、達(州)舟(山)民營經濟合作區域品牌。優化資源和服務供給,著力解決市場準入、信貸融資、人才要素等問題。保護公平競爭,堅決為民營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三)抓產業強鏈條,聚力打造制造強市。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產業轉型的關鍵,強化科技創新和數字賦能,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攻堅制造業鏈式發展。聚焦“3+3+N”主導產業,大力發展天然氣、鋰鉀綜合開發兩大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加快煤電冶化建等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引進培育新材料、電子信息、智能裝備等先進制造業。開展天然氣“二次創業”,推動浙江正凱乙二醇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力爭正威精密導體、正原超細玻纖棉等項目建成投產。開展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行動,大力培育“鏈主”企業,支持達鋼集團等骨干企業提升產業鏈整合能力,培育一批“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企業。抓好“2+7”園區建設發展,支持普光經開區擴區調位,加快特色園區建設,力爭新建標準廠房100萬平方米、園區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800億元,確保達州高新區、東部經開區增長15%以上。
力促制造業服務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特色金融、創意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促進服務型制造發展。扎實推進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打造鐵路貨場體系,探索開行達州—長三角重點產業專列,升級保稅物流中心,加快建設西部物流谷、區域快遞分撥中心、網絡貨運產業園。加快構建立體化金融體系,大力發展科技金融、鄉村金融、綠色金融,開展銀行業金融機構融入地方發展績效評價,力爭存貸比提高5個百分點,增強實體經濟融資可獲得性和便利度。
加速推動數字賦能和科技創新。啟動數字達州建設,加快5G基站、“雙千兆”網絡、“城市大腦”等重點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國省關鍵信息化樞紐節點布局達州。開展智能工廠、智慧車間、智慧園區試點示范,新增上云工業企業100家。加快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大力引進數字裝備、數字應用等企業,力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25%以上。加大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力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60家。深化產學研用融合,用好天府科技云平臺,力爭各類創新創業平臺達到150家。推進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積極爭創國家知識產權強市試點城市。
(四)抓改革拓開放,全面聚集發展動能。堅持改革破難題、開放拓空間,在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匯聚、配置要素資源,為達州發展提供強大動能。
創建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扎實推進萬達開重點任務落地落實。推動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設立萬達開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建立健全空間布局、項目招引、資金投入等協同推進機制,打造川渝地區電子信息、汽車摩托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積極推進萬達開“五雙”交通工程[13],加快建設新田港二期,推動川東北渝東北一體化水資源配置工程取得實質性進展。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探索實施一批原創性改革,破解制約達州發展的瓶頸難題。完善國資國企“三級架構”,推動國有企業集團化、實體化發展。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深化土地、礦權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科學劃定“三區三線”[14],開展閑置土地清理,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推進工業用地“畝均論英雄”[15]改革,探索實行“先租后讓”,讓真正干實業的企業有土地可用、有空間發展!
深化更高水平開放合作。加強川東北經濟區、川陜革命老區、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協同發展,深化與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區域交流合作。開展多渠道全要素招商,搭建數字化招商平臺,緊盯“三類500強”[16]和“專精特新”企業,引進一批龍頭企業、頭部企業、行業領軍企業,力爭引進25億元以上項目70個。加強招商全流程管理,推動項目早落地、早建設、早投產,力爭到位資金增長10%以上。
(五)抓三農促振興,堅定建設農業強市。堅持發揮好三農“壓艙石”作用,努力實現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加強常態化預警監測,精準化落實幫扶措施,堅決防止規模性返貧。加大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村)扶持,深化東西部協作,持續開展“萬企興萬村”活動,培育壯大脫貧地區特色產業,提升公益性崗位吸納能力,多渠道促進脫貧人口穩崗就業。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有序開展股權量化,讓更多的農民分享收益。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措施,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整治撂荒地10萬畝以上,建設高標準農田40萬畝以上。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全力抓好糧食生產、購銷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324萬噸以上,生豬出欄穩定在410萬頭以上,大豆種植達到53.5萬畝。推進生豬、肉牛、苧麻、茶葉等優勢特色農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做響“巴山食薈”“巴山青”品牌,力爭創建國家級園區1個、省級園區2個、省級龍頭企業3家。大力推進農產品加工轉型升級,實現產值435億元以上。
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快編制鄉村片區國土空間規劃,加快補齊農村電網、通訊網絡、聯網路等基礎設施短板,新改擴建農村公路1600公里,爭創“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市。加強災后農田水利建設,整治病險水庫14座,規范農村集中供水工程管理。深化文明村鎮創建,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村莊清潔行動,深入推進垃圾、廁所、污水“三大革命”,讓農村更宜居、更和諧、更美麗!
(六)抓民生辦實事,共建共享發展成果。堅持寓民生于發展之中,加快民生領域補短板、提質量,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力以赴穩就業。落實落細積極的就業政策,扎實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積極搭建就業供需平臺,促進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新市民等重點人群就業,力爭城鎮新增就業3.7萬人以上。開展困難群體就業精準幫扶,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實施創業帶動就業示范行動,提高創業孵化基地服務水平,加強初創企業扶持培育,讓更多勞動者在創業中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落實“雙規范”“雙減”政策,做好適應高考綜合改革準備,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加大學位供給,新改擴建幼兒園20所、中小學校40所,堅決禁止公辦中小學校收取借讀費、擇校費。落實“職教發展12條”[17],持續推進西南職教園區、亭子職教新城建設,提升職教辦學水平。支持四川文理學院等高校特色優勢發展。加快建設區域醫療中心,大力培育“名醫名院名學科”,持續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質效,全面推進醫療機構信息共享、結果互認。落實“中醫藥高質量發展14條”[18],爭創全省中醫藥綜合改革先進市。加強食品藥品監管,爭創全國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強律師行業建設,提高公共法律服務質量。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繼續加大巴文化發掘利用,支持巴山作家群、畫家群等開展文藝創作,擴大電影《周永開》等文藝精品影響力,倡導全民健身、全民閱讀,免費開放公共文化體育設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
全面夯實社會保障。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持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穩步提高基本養老金標準。完善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靈活就業人員醫保最低繳費年限減至15年;提高省內(含重慶市)轉診轉院報銷比例,實現與市內同一標準;改革重大疾病門檻費報銷辦法,減輕群眾大病負擔;擴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覆蓋面。強化“一老一小”服務保障,創新落實“三孩”生育政策,完善生育保險制度。兜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推進公益慈善事業健康發展。開展根治欠薪攻堅行動,確保每一名農民工都能按時拿到辛苦錢!
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持續加大民生投入,更大釋放民生紅利。為4萬名農村適齡婦女(35至64歲)免費提供“兩癌”篩查,為3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殘兒童減免學前教育保教費。著力解決青年人、新市民等群體住房困難問題,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3000套。著力緩解主城區“停車難”問題,新建停車(泊)位3000個。優化便民利企舉措,實現300項政務服務“掌上辦”、10萬人以上中心場鎮辦事不出鄉、企業開辦登記“零成本”。
(七)抓底板守底線,筑牢發展安全屏障。堅持統籌發展與安全,加強重大風險防范化解,提高精準拆彈的能力水平,努力營造山清水秀的生態環境、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抓好中央第二輪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有效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嚴格落實河長制、林長制和長江流域十年禁捕,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落實大氣污染防治30條措施,全力確保不出現重污染天氣。鞏固深化州河、明月江、銅缽河治理成效,狠抓新寧河、東柳河等小流域治理攻堅,因地制宜推進生活污水治理,確保國省考核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加強農用地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確保土壤環境穩定改善。
抓好安全生產、新冠疫情防控和防災減災救災。全面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三管三必須”要求,嚴格執行“五預”[19]機制,壓緊壓實“5個責任”[20],堅決遏制生產安全事故。堅持主動防御、關口前移,全面落實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措施,切實加強公共衛生能力建設,堅決防止重大傳染疫病流行。扎實開展自然災害風險普查,實施地災綜合整治三年行動,做好森林防滅火、防汛減災等重點領域安全工作。持續健全應急救援體系,探索建立應急現場指揮官[21]制度,強化實戰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加快建設四川省區域綜合應急救援達州基地,力爭將河市機場打造成為川東北渝東北區域航空應急救援中心。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達州。扎實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機制,做好信訪維穩、矛盾化解、金融等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工作,確保社會大局穩定。加快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持續抓好反詐反邪工作,加強未成年人保護,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爭創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全國禁毒示范城市。扎實開展“八五”普法,加快達州高新區集中法務區建設,爭創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
同時,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實加強國家安全、國防動員、人民防空、退役軍人事務和雙擁共建等工作,大力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群團組織更好發揮作用,統籌做好審計統計、檔案保密、氣象水文、地方志等工作,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政府自身建設
去年,我們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智慧力量,確保政府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高質量辦結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修訂完善政府議事、重大經濟事項、自然資源管理等系列規則制度,常態化“四不兩直”監督檢查,推動各項部署高效落實。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加強招投標等領域系統治理,堅決懲治腐敗和侵害群眾利益等問題,全市政風行風持續向好發展。
同時,對照新時代新要求,政府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科學化、專業化水平不夠高;行政效率有待提升,絲絲入扣、精密高效的運轉機制尚未真正形成;政風行風有待提升,一些干部履職擔當不夠盡責、爭先創優不夠盡力。新的一年,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全面加強自身建設,持續打造為民政府、責任政府、高效政府、開明政府、廉潔政府。
堅持黨的領導,強化政治建設。學思踐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建立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始終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過程,胸懷“兩個大局”,心系“國之大者”,自覺在全局中謀劃工作,在大局下推動工作,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大政方針、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堅決將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堅持依法行政,強化法治建設。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嚴格執行政府決策程序和議事規則,將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貫穿政府工作始終。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加快推動重點領域立法,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讓權力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堅持實干擔當,強化能力建設。時刻保持本領恐慌的危機感、補課充電的緊迫感,加快知識更新,提高政府治理專業化水平。增強政策敏銳性,搶抓政策機遇,以高效率贏得高速度、以快落實贏得快發展。堅持系統觀念,注重統籌協調,強化市縣協同,增強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樹立實干實績導向,健全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讓想干能干者放下包袱,讓敢干實干者脫穎而出!
堅持為民宗旨,強化作風建設。堅持一切為了人民、服務人民、依靠人民,多做化解民憂之事,多行便民暖心之舉。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政務服務環境,加快建設數字政府,讓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把麻煩留給我們,把方便留給群眾。加強政府信息公開,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及時回應群眾關切。提高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水平,加強審計統計監督,以政府的“緊日子”換取群眾的“好日子”。加強政府系統干部“四心”作風問題[22]教育整頓,讓干部受教育、群眾得實惠。
堅持自我革命,強化廉政建設。嚴格落實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堅決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馳而不息糾治“四風”。全面落實從嚴治政各項要求,慎重決策、慎重用權。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深化行政審批、工程建設、招標投標、政府采購、土地出讓、教育醫療等重點領域系統治理。保持高壓態勢,對腐敗問題絕不手軟、絕不姑息,全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
各位代表,事業維艱,奮斗以成。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奮進、砥礪前行,奮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北翼振興戰略支點,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名詞解釋和說明
[1]“157”總體部署:市第五次黨代會對全市發展提出的總體部署,“1”即奮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北翼振興戰略支點;“5”即建設重要經濟中心、創新創業中心、交通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幸福宜居中心;“7”即實施區域協同、產業壯大、城鄉提品、開放創新、文化繁榮、環境美化、民生改善“七大振興行動”。
[2]四重清單:重大事項、重大政策、重大平臺、重大項目清單。
[3]消費10條:《達州市進一步繁榮市場促消費穩增長10條措施》(達市府辦發〔2021〕39號)。
[4]“3+3+N”現代產業集群:能源化工、新材料、農產品加工3個千億級產業,智能裝備制造、電子信息、輕紡服飾3個五百億級產業,以及醫藥健康、綠色建材等多個百億級產業。
[5]“2+7”園區:達州高新區、達州東部經開區和7個縣(市、區)工業園區。
[6]三向班列:四川東出鐵水聯運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達州班列、中歐班列達州專列。
[7]三級架構:國資監管機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國有企業。
[8]“雙規范”“雙減”: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和校外培訓,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9]“六穩”“六保”: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10]“兩新一重”“能交水”:兩新一重,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能交水,即能源、交通、水利。
[11]“6+2+4”中型水庫:“十四五”期間,建成通川雙河口、達川石峽子、萬源寨子河、宣漢白巖灘、渠縣劉家拱橋、大竹土地灘6座中型水庫。開工建設達川斑竹溝、萬源李家梁2座中型水庫。開展宣漢肖家溝、宣漢長灘湖、渠縣賨人谷、開江大雄4座中型水庫的前期工作。
[12]“四上一新”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及新經濟企業。
[13]“五雙”交通工程:雙高鐵,即成達萬高鐵、西達渝高鐵;雙普鐵,即達萬鐵路擴能改造、巴達鐵路;雙高速,即恩廣高速、達州至萬州直達高速;雙快速,即達開快速、金河大道;雙干線,即國道542和省道305。
[14]三區三線:三區即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3種類型國土空間,三線即對應三區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3條控制線。
[15]畝均論英雄:以“單位產出效益”為核心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園區土地集約利用水平。
[16]三類500強: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17]職教發展12條:《達州市促進職業教育發展十二條措施》(達市府辦發〔2022〕6號)。
[18]中醫藥高質量發展14條:《達州市促進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十四條措施》(達市府辦發〔2022〕5號)。
[19]五預:風險預判、安全預警、事故預防、應急預備、實戰預練。
[20]5個責任:信息報告責任、防范責任、監管責任、處置責任、社會穩定責任。
[21]應急現場指揮官:突發事件初始階段現場應急指揮工作的負責人。
[22]“四心”作風問題:擔當作為不盡心、爭創一流缺雄心、服務群眾不貼心、遵規守紀缺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