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泉州市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1月6日 蔡戰勝)

2022年02月22日 11:11   來源:泉州晚報   

  ——2022年1月6日在泉州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泉州市人民政府市長 蔡戰勝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泉州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及2021年政府工作回顧

  五年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環境、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本屆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對泉州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傳承弘揚“晉江經驗”,在變化變局中搶抓機遇,在逆境逆勢中砥礪奮進,扎實推進“五個泉州”建設,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五年來,我們致力建設“創新泉州”,“機制活”的發展態勢更加明顯。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元大關,全市生產總值從2016年的6921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1304億元,工業總產值從1.3萬億元增加到2.4萬億元,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網絡零售額等指標躍居國內城市前20位。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加快建設,19項首創舉措在全省復制推廣,引進“大院大所”科研平臺18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分別實現翻兩番、翻一番以上,獲批國家創新型城市和首批“科創中國”試點城市。72項國家級改革試點深入推進,農村“三塊地”、河湖長制、金融服務實體等創新舉措在全國全省復制推廣,清理規范行政審批事項申報、“并聯審批+電子證照”、工商注冊便利化等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全市減稅降費超760億元,市場主體從58萬家增加到128萬家,成為全國首批“民營經濟示范城市”創建城市。

  五年來,我們致力建設“智造泉州”,“產業優”的實體根基更加堅實。制定實施重點產業轉型升級路線圖,全市新增千億產業集群4個、累計達9個,半導體產業加快成形成勢,泉州“芯谷”獲批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皵悼匾淮眲撔聭媒涷炘谌珖茝V,全市超五成規上企業參與數字化改造,累計建成數字化車間超100間、數字化生產線近1000條,推廣工業機器人超1萬臺;九成以上制造業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快遞業務量年均增長超30%,成為首批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規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從14.4%提高到23.6%。全市三次產業比重從2.7∶60.3∶37調整為2.1∶56.9∶41。

  五年來,我們致力建設“海絲泉州”,“文化興”的底氣自信更加堅定!叭荩核卧袊氖澜绾Q笊藤Q中心”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國家級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正式授牌,成功獲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泉州籍體育健兒實現奧運金牌零的突破。海絲先行區建設走深走實,與海絲沿線國家(地區)年貿易額超千億元,獲批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城市。海絲國際藝術節、金磚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海絲司法合作國際論壇等成功舉辦。港口吞吐量穩居億噸大港行列,晉江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萬人次。

  五年來,我們致力建設“美麗泉州”,“生態美”的城鄉底色更加鮮明。堅持古城提質、新城集聚,開展國家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啟動古城整治提升工程,海絲古城逐步成為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活樣本”;城市環灣向灣發展,建成區面積拓展至240平方公里,全市城鎮化率提高到69.7%。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革命四行動”任務,實現所有鄉鎮和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態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空氣質量優良率從93.2%提升至98.1%,小流域Ⅲ類以上水質比例從79.2%提升至92.1%,近岸海域一、二類海水比例從94.2%提高至96%。

  五年來,我們致力建設“幸福泉州”,“百姓富”的美好生活更加有感。堅持超七成五財力投入民生,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3.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8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出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1萬元提高到4.4萬元。民生補短板“四心工程”、“XIN”行動按時完成,為民辦實事項目順利兌現,五年累計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6.9萬個、中小學學位12.2萬個,醫療機構床位1.4萬張、養老床位1.7萬張,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8.9萬套,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889個、惠及15萬戶。民主法治建設不斷加強,出臺政府規章5部。蟬聯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榮膺國家生態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市、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九連冠”,保持全國文明城市榮譽。

  2021年是本屆政府最后一年,面對突發輸入性疫情,我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第一時間激活全市一體化指揮體系,市縣鄉村四級迅速行動,廣大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志愿者和黨員干部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向險而行、沖在一線,快而有序有力有效抓好疫情防控,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一年來,在市委堅強領導下,我們認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統籌推進“五促一保一防一控”,策劃實施“抓項目、促發展”系列專項行動,順利完成市十六屆人大六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

  (一)精準施策穩增長,經濟運行回升向好。全市生產總值增長8.1%,工業增加值增長8.3%,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1.1%。支持企業穩產增效,組建金融小分隊“分片包干”“一線服務”,開通中小微企業信貸直通車,培植普惠小微企業首貸戶1.3萬戶,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增長33.7%。開展“三個百”招工引才活動,引進產業急需高校畢業生1.35萬人。精準調控1.7萬家企業參與有序用電;全市新增“四上”單位超2000家。實施“項目攻堅2021”,市級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620億元,119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97個重點項目建成投產。開展“產業鏈招商季”行動,新簽約項目1878個、總投資9346億元;組織“抓征遷交凈地百日攻堅”,完成征遷506萬平方米,提供建設用地4萬多畝,實現泉港石化安控區征遷“清零”,“交地即交證”模式全面推廣。做好“兩穩一促”工作,全市實際使用外資增長11.3%,出口總額增長32.7%,推廣擴容市場采購貿易試點,晉江、石獅市場采購超459億元;建成運營跨境電商綜試區線上平臺。辦好“一月一會展”系列活動18場,開展千場促銷百場直播活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3%。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糧食產量超50萬噸,十大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產值達2117億元,新增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農業產業強鎮2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3個,七庫連通工程實現全線通水。

  (二)創新引領促轉型,新舊動能轉換提速。推動產業強鏈建鏈補鏈,加速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推廣數字化生產線120條,建設數字化車間15個,新增“上云上平臺”企業1000家,培育5G示范場景應用案例57個。拓展新基建新經濟基地比拼,18個基地新落地項目121個、完成投資310億元。推動科技創新“四個倍增”,出臺市政府1號文件支持創新,推行科技創新券,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20%,3項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500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18家;新建高水平科研平臺3個,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啟動建設,國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投入運行,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指標獲評全國標桿;實施人才“港灣計劃”,新增高層次人才4788人、團隊10個,科技特派員創業和技術服務實現行政村全覆蓋、三次產業全覆蓋。推動現代服務業提質擴量,實施加快培育新型消費三年行動,新增市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4個、國家服務型制造示范4個,國家陶瓷工業設計研究院落戶德化;新增3A級以上物流企業6家,實現“快遞進村”服務全覆蓋。

  (三)改革開放添優勢,發展活力日益迸發。落實“民營經濟發展年”活動,召開民營經濟發展動員會,組織“進千企、走千商、訪千才”活動,打出“1+N+N”組合拳,制定“九獎八補七服務”惠企政策,實施政策線上直達兌現改革,兌現惠企資金達51.7億元,13條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典型做法獲全國推廣。落實“營商環境提升年”活動,建成市級政務數據匯聚共享平臺,“一趟不用跑”事項比例達90%,與企業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重點領域和高頻事項60%以上列入“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務。推行“局長走流程”,解決行政審批難點堵點痛點問題554個、壓縮779個工作日。開展產融合作試點,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增長10.4%,企業公共信用評價實現全覆蓋,臺商臺胞金融信用證書在全省推廣;進一步支持企業改制上市,新增上市企業2家。嚴密防范金融風險,不良貸款率保持較低水平。加強與臺港澳僑交流合作,做好新僑和華裔新生代工作,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一期)上線運行,泉州僑批館開館,新增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4個;全年向金門供水633萬立方米。

  (四)功能品質雙提升,城鄉面貌加速更新。落實“城鄉品質提升年”活動,實施845個城建項目,完成投資770億元;科學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完成255平方公里“兩江一灣”海絲新城總體城市設計,開展片區更新改造比拼,縣(市、區)32個城建片區實現投資180億元;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504個、6.1萬戶,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7萬套,新增各類租賃住房1.5萬套;市本級政府投資項目剩余資產得到有效處置。完善快速交通體系,站前大道鯉城段南延伸項目、城東至北峰快速通道建成通車,刺桐大橋完成整修,晉江西濱至石獅大道段、泉州大橋改擴建工程開工建設,實施泉州灣跨海大橋降價惠民通行。全市打通斷頭路36條,新增停車泊位6000個。提升綠化景觀水平,40個生態連綿帶項目扎實推進,新開工城市綜合性公園14個,建成口袋公園、串珠公園109個。加強城市精細管理,全面升級改造“數字城管”,完善網格化巡查制度。認真執行市人大關于加快垃圾分類處理利用的決議,建成石獅、晉江、南安、安溪垃圾焚燒廠技改項目及南安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廠;就瓿沙菛|、東海污水處理廠改擴建,新建改造城鄉污水管網496公里。開展宜居鄉村建設,完成502個村莊規劃編制,拓展創建315個鄉村振興試點村,培育50個典型示范村,加快23條示范線串點連線成片。永春入選全國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全市整治裸房2.8萬棟,所有村莊無害化戶廁普及率超99%。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加強農村宅基地和村民住宅建設管理,所有鄉鎮設立農村宅基地“一站式”審批窗口。德化獲批國家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

  (五)以文興城塑形象,文化實力更加彰顯。加強遺產保護利用,高標準完成遺產點保護修繕,府文廟工程獲評國家優秀古跡遺址保護項目。建成世界遺產主題展示館及13個遺產點現場展示館,改造提升中國舟船世界展示館,新增3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出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保護管理實施意見,推動遺產保護管理工作法治化、規范化、常態化。實施古城提質工程,全面開展中山路中段及29條街巷風貌綜合整治提升,金魚巷微改造工程獲評中國建筑設計獎一等獎;開展2條歷史文化街區和10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提升。鞏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成果,改造提升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24個,開展公益性文化惠民演出1230場,組織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文化活動。注重發展文化產業,出臺扶持影視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新增影視節目制作機構38家;打造世遺游、工業游、祈福游、鄉村游等精品線路35條,晉江經驗館入選全國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新增國家3A級以上旅游景區6家,入選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西街成為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聚集區。

 。┯眯挠们榛菝裆,社會事業持續改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強化低收入群體幫扶,實施產業幫扶2431戶、住房條件改善提升528戶、飲水安全保障4.5萬戶,扶持低收入村發展村財創收項目201個。推動教育優先發展,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9000個、中小學學位1.5萬個,推動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全覆蓋,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新高考改革平穩落地,高中教育質量走在全省前列。建設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4個,獲批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落細落實,高質量通過婦女兒童發展綱要終期評估驗收。發展衛生健康事業,“快、嚴、實、細”做好疫情防控,核酸檢測能力達40萬管/日,疫苗接種累計超1800萬人次。泉州醫高專附屬人民醫院、泉港區醫院等擴建項目完工,豐澤、洛江、永春、德化等新婦幼保健院建成,上海六院福建醫院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掛牌運營,全市新增醫療機構床位1000張,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滿意度保持全省第一。深化三醫聯動改革,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范圍分別擴大到263種、19種,價格平均降幅54.6%、67.8%,按病種收付費項目達449個。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0.5萬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9萬人,新增“五險”參保42萬人次。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返還穩崗補貼4億元,減征社保費9.7億元。全面落實新建城區、居住小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新增養老床位1560張。老齡、老干部工作得到加強。市縣慈善機構籌集善款12億元,慈善公益蔚然成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推進兩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開展大氣污染專項整治,完成大氣精準治理減排項目140個。認真執行市人大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流域水環境保護的決議,完成流域精準治理項目111個,縣級以上13個飲用水水源地Ш類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全市植樹造林8.9萬畝、水土流失治理27.9萬畝、礦山生態修復91.7萬平方米。深化平安建設,開展信訪積案化解攻堅,嚴打電信詐騙犯罪,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落實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持續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專項整治,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提升;建立全市房屋建筑網格化管理體系,實現重大安全隱患房屋“清零”。加快軍民融合發展,市縣兩級全覆蓋成立退役軍人法律援助站、心理健康服務站,動員支前能力不斷增強。民族宗教、統計、人防、海防、氣象、地震以及工會、共青團、殘疾人、紅十字會、計生協會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ㄆ撸┮婪ㄐ姓嵝,自身建設不斷加強。深化法治政府建設,開展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推進重大決策過程規范化、法治化。加強機關效能建設,32條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統一歸并為“12345”一號通辦,訴求辦理滿意率達99.2%。嚴格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依法接受市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市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361件、政協提案532件。政府帶頭過“緊日子”,壓減一般性支出3.6億元。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深入推進,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進一步鞏固。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發展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委團結帶領全市廣大干部群眾愛拼敢贏、接續奮斗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干部群眾,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離退休老同志,向駐泉單位,駐泉部隊、武警官兵,企業界人士和來泉創業務工人員,向所有關心支持泉州發展的臺港澳同胞、海內外鄉親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感謝和崇高敬意!

  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泉州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運行不夠均衡,固定資產投資等個別指標低于年度預期,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優、人才支撐不足等深層次矛盾仍然突出,數字化轉型的廣度和深度有待拓展;環灣中心城市能級偏低,區域協同、中心市區一體化步伐還需加快;教育、醫療、養老等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以及生態環境保護、居民收入提升等方面與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差距,安全生產工作還存在薄弱環節;少數干部擔當意識不夠、攻堅能力不強,不完全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對此,我們將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對標意識,以更有力的務實舉措,加以改進解決。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

  未來五年,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期,也是泉州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的重要階段。做好今后五年政府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緊扣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提出的“四個更大”重要要求,按照省、市黨代會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弘揚“晉江經驗”,加快數字化轉型發展,堅持“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扛起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主力軍擔當,奮力建設海絲名城、智造強市、品質泉州。

  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是:在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的基礎上,聚焦實現“五個雙提升”,深入實施“五大工程”,扎實開展“抓項目、促發展”系列專項行動,在全省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的征程中勇當“四個主力軍”:一是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主力軍。實施制造業競爭力提升行動,落實“雙碳”戰略,突出科技賦能、數字賦能、綠色賦能,力爭到2026年高新技術企業突破4000家、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2.5%以上,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實現全覆蓋、生產線改造達70%,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60%。加速產業強鏈建鏈補鏈,努力打造“石化—紡織鞋服”“建材—家居”“機械—電子”萬億級產業鏈群,培育若干個千億級、百億級新興產業。二是區域協調發展主力軍。站位全省三大中心城市,主動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突出區劃重構、聚城暢通、聚灣強心,構建“369”交通圈生活圈產業圈,做大做強中心城區,做實做優次中心組團,做精做美小城鎮和新農村。堅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歷史文化遺產,在歷史文化保護中促進城市發展,致力打造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范城市。三是深化改革開放主力軍?v深推進“晉江經驗”改革實踐,聚焦民營經濟發展、企業自主創新、鄉村全面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營商環境優化等領域,推深做實國家級、省級改革試驗試點。強化泉州在海絲核心區建設中的擔當,定位海絲先行區和戰略支點城市,多措并舉打好“新僑牌”,著力建設海絲綜合交通、經貿合作、文化展示、城市聯盟的重要門戶,打造“雙循環”重要節點、重要通道。持續做好對臺“通”“惠”“情”三篇文章,加快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四是促進共同富裕主力軍。突出共建共享、共管共治、共同締造,滿足“一老一幼”生活需求,提升“一大一小”教育水平,暢通“一快一慢”出行系統,營建“一動一靜”生活場景;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力爭到2026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萬元,建設美麗宜居的幸福家園。

  三、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一屆政府的第一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7-7.5%,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2.5-3%,工業增加值增長7-7.5%,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7.5-8%;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6.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5%;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出口總額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7.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居民收入和經濟同步增長;完成節能減排降碳任務。重點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ㄒ唬┚哿U量提質增效,加快打造現代產業體系

  實施“抓創新促應用”專項行動。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優勢,謀劃建設環清源山科創走廊、泉州科學城。落實科技創新“四個倍增”,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00家,加快“一產業一平臺”建設,新引建大院大所2-3家,推動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泉州分中心落地,建好用好清源創新實驗室、時空科創基地、光子技術協同創新研究院等平臺;推廣中鞋革晉江院經驗,促進科技創新平臺提質增效。實施一批科技重大專項,力爭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20%以上。深入實施人才“港灣計劃”,持續擴大人才自主評價試點范圍,新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13個,大力吸引高校畢業生來泉留泉就業,引進產業急需高校畢業生1萬名以上。

  提升主導產業競爭力。實施“綠色數字技改”專項行動,加快紡織鞋服、建材家居、食品飲料等主導產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抓好重點技改項目200項以上,重點節能項目60項以上;推廣數字化生產線120條以上,新增“上云上平臺”企業1000家以上。實施“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專項行動,堅持產城人融合,抓好“規劃、規范、提升、示范、招商”5個環節,建好標準廠房、研發樓房、標準公寓房,打造一批產業綜合體和創新綜合體,提升規上企業入園率和增加值占比。實施“重龍頭、強品牌、鑄鏈條”專項行動,推行“一產一策一專班”,實施龍頭企業培優扶強工程,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10家以上、“小升規”工業企業700家以上;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深化商標品牌戰略,運用好國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成立泉州知識產權保護聯盟,建好知創產業園。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建好新基建新經濟基地,力爭新落地項目90個、總投資200億元以上。加快在建半導體項目投產達產,爭取半導體產業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培育新能源產業,建設高效太陽電池裝備與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打造新能源產業創新示范區核心區。發展數字經濟,實施“五十百千”平臺經濟計劃,建設一批行業級數字技術公共服務平臺;整合成立市級大數據集團公司,抓好遙感衛星接收站、先進計算中心等項目建設運營,培育5G示范場景應用新案例30個。積極推動“民參軍”提質擴面,加速“軍轉民”成果轉化落地,爭創國家國防科工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基地。實施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培育海洋食品藥品、海上牧場、濱海旅游等新業態,抓好地下水封洞庫等項目。

  創新發展第三產業。滾動實施服務業百大項目,加快建設東海總部區,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提檔升級。深化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設,做大做強工業設計、商貿物流、金融服務、科技服務等業態,新增服務型制造示范15個以上,爭創國家物流樞紐。加快培育新型消費,發展直播經濟、社區電商、農村電商,深化“一月一會展”,舉辦“最閩南”美食節等百場促銷活動,做優做活夜間經濟、商圈經濟,大力發展文旅經濟。

  開展“項目攻堅2022”。堅持項目為先、項目為基、項目為要,實施在建重點項目633個,完成年度投資1700億元以上,確保開工、竣工重點項目100個、90個。實施“抓開放招商促項目落地”專項行動,創新招商機制,實行“一把手”帶頭、全員招商、以商招商,力爭簽約落地20億元以上項目100個;加強簽約項目全周期服務,進一步提高履約率。實施“抓征遷交凈地”專項行動,堅持標準不變、一線攻堅、組團作戰,用好“四邊”工作法,全力保障項目用地需求。

  (二)聚力統籌一體發展,不斷提升城市能級

  提速建設做強中心市區。實施“抓城建提品質”專項行動,實行中心市區一體化開發建設,對環灣區域實行統管統籌。堅持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生態環境“四個優先”原則,全力推進東海城東等組團開發,集中力量打造中央活力區,加快建設高品質“兩江一灣”海絲新城。

  多維提升城市環境品質。開展城市體檢評估,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有序實施老舊街區綜合提升,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任務,逐步推進石結構危舊房屋改造工作。加強防洪排澇改造,建設中心城區水系聯排聯調體系,爭創國家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市。開展“綠滿泉城”行動,實施“山水園林、百姓園林、文化園林+門戶廊道”工程,統籌推進城市綜合性公園、口袋公園和街頭綠地建設。堅持“房住不炒”,完善住房保障和住房市場體系,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1萬套,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2000套。加快古建筑、建筑幕墻、裝配式裝修等特色建筑產業發展。

  不斷完善綜合交通體系。實施“聚城暢通”專項行動,全力貫通一重環灣快速路,開工通港東街快捷化改造項目,加快刺桐大橋南節點改造,推動晉江西濱至石獅大道段主線貫通。著力推進高快一體路網銜接,開工建設永泰至德化高速,以及國道324改線工程南安段、惠安段,加快推進泉南沙廈改擴建項目,做細泉梅高速、洛江至豐澤高速項目前期。著力建設中心市區至縣域放射線,往南開工晉江世紀大道南延伸項目,往西加快武榮大橋建設,往北力爭開工市區至泉港快速通道。著力完善跨江過海通道,開工建設金鯉大橋,加快泉州大橋改擴建步伐,做細洛陽江大橋改造及東海、金嶼、百崎通道前期,并力促早日開工。持續打通城市路網梗阻,實施改造36條“斷頭路、瓶頸路”。推進智慧停車平臺建設,新增5000個以上公共停車泊位;完善公共交通系統,有序發展公共自行車、公共電單車。

  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組建城市運營集團,逐步推行環衛、市政、園林等一體化管理,建成智慧城管物聯通管理平臺,打造“一路一特色”精細化示范街區。動態建立城建“關鍵小事”項目庫,策劃實施充電樁建設、住宅加裝電梯、主次干道微整治、餐飲油煙治理、桿線規整等補短板項目。出臺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有序推進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建成投用石獅、晉江、惠安、安溪、德化等5個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啟動建設房屋建筑工程監管平臺,實行房屋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抓好國家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加快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堅決遏制新增“兩違”。

  推進區域同城化發展。統籌推進南翼、北翼和西部區域發展,支持南安北部新城、安溪“大三環”、永春“東拓西進”和德化大城關建設。深度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對接聯通,滾動推進重點臺賬項目和平臺建設,確保興泉鐵路建成通車、福廈客專泉州段完工驗收,加快城際鐵路R1線、軌道交通等項目前期。

  (三)聚力整鎮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做強特色現代農業。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抓好“米袋子”“菜籃子”,推動農業“五新”推廣應用,新建高標準農田9萬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30萬畝,年末生豬存欄86萬頭。實施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工程,規劃建設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4個、農業產業強鎮3個、“一村一品”專業村40個,力爭十大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產值增長8%。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提高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鄉村物流等發展水平。

  建設宜居美麗鄉村。實施“鄉村振興”專項行動,完成75%以上應編村規劃編制,打造鄉村振興實績突出村30個、精品示范線5條,創建整鎮推進“五好”鄉鎮21個。開展裸房集中攻堅整治,實施鎮域中心建成區裸房“存量清零”。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和村莊清潔行動長效機制,完成210個村莊生活污水提升治理;新改建供水管網1000公里。高質量推進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繼續加強援藏、援疆、援寧對口幫扶和山海協作。

  增強農村發展活力。深化農村宅基地改革,規范農村建房管理,實行鄉村治理“積分制”,全面推廣農村“三資”監管平臺。落實“萬企興萬村”行動,實施村興民富增收工程,強化易返貧致貧人口的產業就業幫扶,全市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基本達到20萬元。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范提升農民合作示范社40個,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0個、家庭示范農場30個。

 。ㄋ模┚哿ㄔO一流營商環境,拓展改革開放空間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實施“營商環境持續提升”專項行動,實行對內“一網統管”、對外“一網通辦”,推廣市級一體化辦公平臺,打造城市級掌上政務便民服務統一入口。加強政務數據匯聚與共享,建設公共數據開發平臺,全面推進審批服務事項網上可辦,“一趟不用跑”比例達92%。推進“一件事一次辦”,重點領域和高頻事項全部實現“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務。持續開展“局長走流程”活動,推動機關干部下沉服務常態化。深化金融服務實體改革,建設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平臺,推進普惠小微金融“增戶擴面”,保持政府性融資擔保費率不超過1%,大力發展綠色金融、供應鏈金融,確保全年增存800億元、增貸900億元;加快上市“育苗成林”,力爭新增上市企業5家以上,推動海絲基金落地運作。爭創國家級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創新示范區。實施國企發展趕超計劃,如期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目標,發揮好國企在片區更新、園區建設、民生補短板等領域的先行擔當作用,力爭資產總額增長15%。加快做大市本級財力,全面實行零基預算和預算管理一體化改革,推進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完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健全財政金融風險防范處置機制。

  縱深推進對外開放。積極對接RCEP等規則,探索建設“兩國雙園”,爭創晉江進口創新示范區,謀劃打造世界多元文化商貿中心城市。實施泉州品牌推廣計劃,辦好50場線上線下外貿展會。推進外貿新業態擴量,實現市場采購貿易出口480億元。加快晉江國際機場擴能改造,完成國內航站樓擴建項目主體封頂;基本建成石湖5-6#、石井16-17#等泊位,抓好石湖港保稅物流中心招商運營。密切與港澳僑合作交流,辦好泉籍精英故鄉行活動,力爭推動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升格,建設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二期)。

  探索泉臺融合發展新路。發揮臺商投資區、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等載體作用,深化泉臺在半導體、精細化工、醫學檢驗等領域合作,支持泉臺農業“兩園一中心”創新發展。完善保障臺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措施,建好全國臺胞臺企登陸第一數據港,擴大臺灣專業技術職業資格直接采認范圍,吸引更多臺灣青年來泉學習實習、就業創業。加強海峽兩岸閩南文化溯源交流,開工建設金門供水水源保障工程,推動金門供水工程創建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ㄎ澹┚哿罨Wo文化遺產,擴大海絲名城國際影響力

  高標準加強遺產保護利用。實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出臺世界遺產管理規劃,建立監測巡查、專家咨詢、技術審查等制度,抓好28個文物保護和安全工程項目,構建市級統籌、跨部門跨區域整體聯動的保護體系。推動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蔡國強藝術中心和南外宗正司遺址、德化窯、磁灶窯、安溪冶鐵、永春苦寨坑窯等考古遺址公園有實質性進展,舉辦百場以上遺產交流展示活動,講好中國海洋文明故事。加強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整體性保護,做好非遺名錄“擴編”,支持安溪鐵觀音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推動古城保護與復興,加快非核心功能疏解,按照“一軸三片”格局推進古城街巷微改造,啟動中山南路及周邊片區風貌綜合整治提升,開展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提升。實施古驛道保護修復利用。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做好烈士紀念設施管護。

  全方位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系統開展世遺城市營銷,建設海絲文化主題系列街區,辦好海絲國際藝術節、世界閩南文化節,推動古城爭創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擦亮“宋元中國·海絲泉州”品牌。規范提升“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服務,建設一站式智慧旅游服務平臺,辦好“四季”主題旅游節慶,支持海絲等主題影視、網絡作品創作生產,策劃打造旅游精品演藝項目,鼓勵沉浸式表演進景區、進街區。

  持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和愛國主義教育,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推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常態化組織展演展覽1000場以上。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間24個、口袋健身公園110個,建設全市應急廣播體系,推廣建設鄉村博物館,逐步打造“城市15分鐘文化圈、15分鐘健身圈、農村十里文化圈”,不斷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支持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發展,高水準辦好第18屆世界中學生運動會。

 。┚哿Φ吞季G色轉型,厚植高質量發展生態優勢

  加強“兩江一帶”生態保護。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強化水岸一體、上下游聯動,持續推進河湖長制,全面推行林長制,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開工晉江下游河道清淤項目、金雞攔河閘上游水源地環境提升工程。完善兩江水利設施體系,加快白瀨水利樞紐工程、永春馬跳水庫建設,做好“兩江”連通引水、閩江北水南調工程前期。實行原水一體化運營,對全市原水實施統一建設調度管理。加快建設“藍色海灣”,全面推行“灣(灘)長制”,開展互花米草治理,完成87個入海排水口整治。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生態環保目標責任書考核考評,統籌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銷號。實施100個以上大氣減排精準治理項目,強化石化、制鞋等行業污染整治,有效遏制臭氧濃度上升趨勢。實施100個以上流域精準治理項目,鞏固市區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啟動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推動城鎮污水治理提質增效。建立污染地塊開發利用聯動監管機制,建設30個以上危險廢物智能化監控項目。

  落實“雙碳”目標任務。編制碳達峰實施方案,加快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推動石化、建材等產業低碳化轉型,分區域分領域打造綠色低碳示范工程,提高生態碳匯能力。加快“三線一單”落地應用,構建以“空間+準入”為支撐的生態環境管控體系。

 。ㄆ撸┚哿ΡU虾透纳泼裆ㄔO高品質生活家園

  增強就業和社會保障能力。認真落實穩崗就業政策,用好用足就業補助資金,開展“技能泉州”“工匠泉州”行動,職業技能培訓3萬人次,新增城鎮就業8萬人,新增“五險”參保19萬人次。發展以社區居家養老為主體的養老模式,提檔升級養老服務中心、長者食堂等各類養老服務設施項目51個,新增養老床位2000張。實施新一輪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加強婦幼保健機構建設,新增普惠性托位1000個。拓展“三百工程”“同心工程”品牌,發展好社會福利慈善事業、殘疾人事業。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有序推動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2萬個、中小學學位2.7萬個,新建中小學教育集團6個,新增省級示范性高中5所。持續推進義務教育“減負”“提質”,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加快職業教育擴容提質培優,籌建泉州市產教融合聯盟。政企共建泉州高水平大學,支持華僑大學建設省“雙一流”高校,支持泉州師范學院建設省一流應用型高校,啟動泉州醫高專南安新校區建設,支持黎明職業大學建設國家高水平專業群。加快校長、教師隊伍專業化成長,全面實施“縣管校聘”管理,試點開展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推進縣級教師進修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強家庭教育、勞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改進學校體育美育工作,抓好老年教育、繼續教育、特殊教育。精準關愛下一代。

  提高衛生與健康保障水平。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動態清零”總方針,加強流調溯源、核酸檢測、醫療救治等專業隊伍能力建設,推進疾控機構改革,籌建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公共衛生應急處置作業中心,提高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統籌城市醫療資源合理布局,建成市婦產醫院二期、市正骨醫院北峰院區、童昌醫院等項目,新增醫療床位1200張、衛技人員2500人以上;建好上海六院福建醫院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福醫大附二院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高位嫁接優質醫療資源,爭創中醫類、綜合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完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加強二級以上公立醫院與中心城區社區衛生機構合作共建,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六個一體化”運行,強化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啟動公立醫院DRG收付費改革,進一步擴大市級醫用耗材集采范圍,推行醫保待遇清單制度,創建“兩病”門診用藥保障示范城市。充分發揮中醫藥防治作用,提升基層中醫藥技術服務能力,建設10個基層示范中醫館。

  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突出夯實基層基礎,聚焦提升基層服務群眾能力和基層綜合治理能力,完善社區托幼、居家養老、凈菜門店、文體活動等集成服務,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深入實施“最多投一次”高質量信訪服務模式,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嚴打嚴防電信詐騙、跨境賭博等違法犯罪,建設“海絲守護者”群防群治平臺,完善“空地網”全域防控體系,爭創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示范城市。按照“四個最嚴”要求,提高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爭創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實施“安全生產標準化提升”專項行動,基本完成企事業單位標準化創建,建立“三張清單”制度,實行“紅橙黃藍”安全風險等級動態監管。全面提升民族宗教治理能力,努力打造民族團結示范窗口。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計生協會等人民團體在社會治理中發揮獨特優勢。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推動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實體化運行,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十連冠”。落實國防動員體制改革,全力支持部隊建設。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我們將始終牢記政府前面“人民”二字,向人民學習,為人民服務,接受人民監督,不斷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設“干部服務群眾、政府服務企業、機關服務一線”的服務型政府。我們將做到:

  把穩思想信念之舵。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任務,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爭做“兩個確立”的堅定擁護者和忠實踐行者。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政府工作全過程,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以實際成效體現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履行依法行政之責。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高標準推進“八五”普法。深化政務公開,辦好“刺桐新聲”“東海潮聲”“新法面對面”等互動平臺。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高質量辦理建議和提案;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

  踐行擔當作為之舉。大力弘揚“四下基層”“四個萬家”“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等優良作風,堅持項目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一線工作法,強化一線考核、正向激勵,著力提升干部業務水平和履職能力,構建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抓落實體系。聚焦群眾和企業關切,實施“惠民生補短板”專項行動,辦好39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常態化開展“進千企、走千商、訪千才”活動,把民生實事一件一件做實做細做成做好。

  堅守清正廉潔之本。主動扛起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分地域、分領域、分層級治“四風”樹新風,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推動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監管全覆蓋。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常態化過“緊日子”,將更多財力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場主體發展。

  各位代表,藍圖已經繪就,拼搏正當其時。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與全市人民一道,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扛起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主力軍擔當,奮力建設海絲名城、智造強市、品質泉州,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泉州市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1月6日 蔡戰勝)

2022-02-22 11:11 來源:泉州晚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