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7日在江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代省長 葉建春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同志提出意見。
一、2021年工作回顧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經黨中央批準,我省在井岡山隆重舉行慶祝建黨100周年大會,配合中央有關部門成功舉辦慶祝建黨100周年江西專題新聞發布會,成功舉辦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90周年座談會。全省上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在全社會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極大增強了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初心使命、堅毅奮斗前行的信心和決心;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勝利召開,吹響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江西新號角;全面打贏鉛山突發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殲滅戰,鞏固了疫情防控成果;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加快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經濟增長穩定恢復。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8%,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7%,外貿進出口增長23.7%,實際利用外資增長8.1%;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位居全國前列。
——動力活力明顯增強。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53%,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5.11件、增加1.43件,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4.5%,民間投資增長16.1%,實有市場主體增長26.1%,網絡零售額增長24%,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居全國前列。
——質量效益不斷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23.2%、38.5%,分別提高1.1、0.3個百分點;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9家,總數達144家;新增上市公司13家,總數突破100家。
——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設區城市PM2.5濃度29微克/立方米,中部地區最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96.1%,中部地區最高;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5.5%,設區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100%,贛江干流斷面水質達到Ⅱ類標準。
——民生福祉日益增進。城鎮新增就業48萬人,新增農村轉移勞動力60.4萬人,分別完成年計劃126.4%、116.1%;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1%、10%;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預期目標之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0.9%。
一年來,我們聚焦“作示范、勇爭先”,重點做了九方面工作。
(一)深挖釋放內需潛力。“項目建設提速年”活動深入實施,開展“項目大會戰”擴大有效投資成為全國先進;贛深高鐵開行,廬山機場復航,安九客專、興泉鐵路、井岡山航電樞紐等運營;雅中至江西、南昌至長沙特高壓工程投運,江西進入特高壓時代。商貿消費升級三年行動勝利收官,井岡山至韶山紅色旅游專列開行,贛菜“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發布,中國紅色旅游博覽會、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首屆中國米粉節、“全國學子嘉游贛”等活動成效明顯。南昌入選全國首批商品市場優化升級專項行動試點地區,撫州、宜春、景德鎮入選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5個街區入選首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環鄱陽湖自行車精英賽獲評2021中國體育旅游十佳精品賽事,預計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52%以上。
(二)大力推進創新發展。軌道交通基礎設施性能監測與保障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工程院科技發展戰略江西研究院、中國信通院江西研究院、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江西分院、中國移動虛擬現實創新中心、中國聯通工業互聯網暨江西省工業互聯網實訓基地、江西航空研究院成立,中國商飛江西生產制造中心掛牌,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健康產業研究所獲批;南昌大學“人造太陽”裝置投運并成功放電;新增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發布首批關鍵技術和企業需求“揭榜掛帥”項目清單并成功對接,啟動“未來工匠培育計劃”,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直接經費創歷史新高。成功舉辦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24金、居全國第3位,南昌大學項目奪冠,均實現我省歷史性突破。首批“贛出精品”發布,省標準創新貢獻獎獲批設立,中國(贛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獲批建設,撫州以優秀等次通過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考核驗收,景德鎮成為中部地區首個全國版權示范城市,萍鄉獲評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年度評估優秀城市。啟動制造業產業鏈提升“八大行動”,出臺省級工業產業集群綜合評價辦法,實施鞭策后進“蝸牛獎”,寧德時代落戶宜春,新增“5020”項目160個、總投資4800億元以上,“2+6+N”產業量質雙升,預計省級產業集群營業收入增長35%左右。累計開通5G基站6萬多個,南昌、九江、上饒入選全國首批“千兆城市”,南昌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啟動建設,上饒、九江開通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國家(江西)北斗綜合應用示范項目基本建成,03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范三年框架協議續簽、百萬級應用達到3個。
(三)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深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基本完成。“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政務服務事項清單管理全覆蓋,統一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全面建立并覆蓋省市縣鄉四級政府,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清單管理實現全覆蓋;網上中介服務超市成為全國先進,“贛服通”4.0版正式上線,“贛政通”成為全國第3個實現省市縣鄉移動協同辦公平臺;企業開辦時間減至1.5個工作日以內。出臺減稅減費減租減息減支“32條”,預計全年為市場主體減負超1700億元。江銅集團三年創新倍增、新鋼集團轉型升級沖千億目標完成,全省國有企業營業收入突破萬億元;在國家國企改革創新三年行動重點改革任務中期評估中,我省獲評A級,得分居第2位;中國稀土集團在贛州成立,我省告別無央企總部歷史。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上線,政府采購電子賣場開張,政府投資管理進一步規范。企業直接融資首次突破5000億元,“險資入贛”創歷史新高。省通用航空協調運行中心成立,7個臨時空域、2條臨時航線獲批劃設。長江中游三省協同發展工作機制建立,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昌北機場“一貨站三中心”投運,南昌綜保區進入中西部(含東北三省)A類區行列,南昌入選中歐區域政策合作中方案例地區,贛州國際陸港實現國際貿易“起運港”功能,贛深組合港運營,贛州至東盟跨境直通車開行,九江口岸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獲批;江西國際貨運航空公司成立,填補了我省無本土國際貨運航空公司的空白。成功舉辦世界VR產業大會、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上合組織傳統醫學論壇、世界贛商大會、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中國航空產業大會暨南昌飛行大會、江西智庫峰會暨國家級大院大所產業技術及高端人才進江西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活動、江西對臺招商引資推介會等,進一步擴大了江西影響力和美譽度。
(四)強化區域城鄉統籌。大南昌都市圈“強核行動”啟動,國家對口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政策延續至2030年,11個設區市地區生產總值全部突破千億元。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三年行動勝利收官,部省共建城市體檢評估機制、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示范省建設啟動,南昌、景德鎮入選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城市,南昌、景德鎮、贛州入選全國城市體檢樣本城市,南昌入選全國首批15分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地區,鷹潭入選全國首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贛州、上饒分獲中國十大“心儀之城”“秀美之城”。省防返貧監測平臺上線,累計識別監測對象3.3萬戶11.5萬人,66.3%已消除返貧致貧風險。糧食總產438.5億斤、增加5.7億斤,生豬產能全面恢復到正常年份水平,新增設施蔬菜35萬畝。省級地方特色農業保險、農業巨災保險試點啟動,首單生豬“保險+期貨”業務理賠兌付,首筆“新農直通貸”發放,首單革命老區及鄉村振興雙標簽債發行。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江西研發基地揭牌,3縣(市)入選全國首批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廣昌白蓮、狗牯腦茶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獲批籌建,5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入圍2021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區域公用品牌。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出臺,這是我省首部由省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實體性法規。全域農產品認證品牌“贛鄱正品”發布,食品安全溯源平臺“贛溯源”上線并入駐國務院客戶端,唱響了統一品牌、確保品質、強農興農主旋律。
(五)提升生態文明水平。污染防治攻堅戰有力有序,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扎實推進。完成碳達峰碳中和總體設計,省碳中和研究中心揭牌,全國有色金屬行業首單碳中和債發行,排污權交易市場啟動,中國南方生態產品交易平臺上線,贛江新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成為全國先進。在全國率先發布省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率先出臺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施方案,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現水陸空全覆蓋,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基本實現行政村全覆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合作實現全覆蓋。局省共建現代林業產業示范省建設啟動,人工造林、低產低效林改造、森林“四化”分別完成年計劃208.2%、164.3%、121.5%。在全國率先啟動“濕地銀行”建設試點,贛州入選全國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吉安獲評全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撫州成為我省首個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德興成為我省首個國家氣候標志城市。省候鳥保護條例出臺,這是全國首部專門保護候鳥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成功舉辦第二屆鄱陽湖國際觀鳥周,鄱陽湖白鶴保護的探索與實踐入選“生物多樣性100+全球典型案例”。省部共建江豚保護基地五年規劃啟動實施,我省成為長江流域唯一享有該政策支持省份。武夷山國家公園設立,我省成為全國首批擁有國家公園省份。
(六)加強先進文化建設。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革命文物保護條例出臺。采茶戲《一個人的長征》、戲劇《支部建在連上》等4部作品入選建黨百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閃亮的坐標》《閃耀東方》入選建黨百年重點電視節目,《三灣改編》電影全國公映,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紀念館開館。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情暖贛鄱”惠民觀影、“鄉村閱讀季”“文化進萬家”等活動深入開展。萍鄉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潦河灌區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浮梁茶文化系統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4項考古成果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居全國第5位。
(七)有效保障改善民生。年初確定的51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在全國率先完成城鎮困難群眾脫貧解困工作、向殘疾孤棄兒童發放專項照料護理補貼、成立首家零工經濟工會聯合會。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79.2億元,完成年計劃162.9%。2020年計劃改造的城鎮老舊小區全部完工,2021年計劃改造的全部開工,2021年度農村危房改造計劃任務完成,改渡便民工程完成年計劃121%。“雙減”政策有效落地,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扎實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后服務參與率95%以上,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方案出臺,國家職業教育虛擬仿真示范實訓基地運營,國家級技能人才培養綜合園開工,景德鎮入選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南昌醫學院、贛東學院組建并招生。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省、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獲批,國家婦產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成立,普通門診和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跨省異地就醫網上備案實現全覆蓋,贛州入選國家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城市,南昌、萍鄉入選國家門診慢性病跨省直接結算試點城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完成,“黨建+農村養老服務”經驗全國推廣。開展革命英烈后代關愛行動和“替烈士看爹娘、為烈屬辦實事”活動,舉辦首屆江西省退役軍人“永遠跟黨走、建功新時代”主題活動。民族宗教、外事港澳、僑務、對臺、人防、地震、地質、檔案、地方志、科協、哲學社會科學、工青婦、殘聯、紅十字會、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八)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高風險法人金融機構全部清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存量有序化解,我省成為全國極少數債券市場“零違約”省份之一。實施持續整治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三年行動,房地產市場總體平穩。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江西局成立,國家安全生產救護(瑞金)體驗中心揭牌,省航空應急救援網和應急物資2小時保障圈基本形成,省消防慈善基金啟動運營。全省生產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數持續下降,有效杜絕重特大事故,自然災害死亡人數新世紀以來最低。省社會治理大數據平臺正式上線,省公安全警情案件全流程智能監督管理系統試運行,上饒、景德鎮入選全國首批禁毒示范城市,吉安、新余、景德鎮、贛州被命名為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數量居全國第2位,我省連續16年獲評全國綜治考核優秀省。
(九)深化“五型”政府建設。“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省級重點民生項目進展順利。第四、第五輪梳理的229個制約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突出問題如期辦結,第六輪梳理的75個問題正在破解。開展“服務怎樣我體驗、發現問題我整改”專項活動,深入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續聘增聘100名“五型”政府建設社會監督員,首聘15名優化營商環境咨詢專家、56名社會監督員,全國首個營商全媒體平臺上線。全省“三公”經費支出連續8年壓減。向省人大常委會提請審議地方性法規13件,制定、廢止、修改省政府規章25件,省政府系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1131件。
成績來之不易,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省委團結帶領全省干部群眾矢志感恩奮進的結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贛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向中央駐贛單位,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江西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謝!
成績是繼續前進的基礎,困難和問題是必須突破的障礙。我們必須清醒看到當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創新能力仍然不足;彰顯特色、優勢互補的全域發展格局有待強化;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仍有缺口;一些干部思想解放不夠、能力還有欠缺,少數干部法紀意識不強、不收斂不收手,等等。我們將靶向出擊,解決前進道路上一個個困難和問題。
二、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綜合來看,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國際局勢更趨復雜嚴峻,不穩定、不確定、不平衡特點突出;我國經濟運行態勢好、韌性強,高質量發展有效推進,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我省區位優勢更加凸顯,生態優勢加速釋放,產業優勢厚積薄發,國家戰略優勢疊加落地,仍處在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只要我們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落實省委提出的“穩住、進好、調優”原則要求,就一定能把控局勢、保持態勢、提升位勢。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第十五次黨代會部署要求,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著力穩定經濟發展基本盤,著力暢通經濟循環,著力強化科技創新支撐,著力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攜手書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江西的精彩華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在實際工作中盡可能爭取更好結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增長6%左右,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5%、8%左右,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3%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節能減排完成國家下達任務。
重點做好九方面工作。
(一)促進供給和需求有效暢通,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把擴大內需作為“穩住、進好、調優”的戰略基點,推動供需互促升級良性循環,夯實富裕江西建設的基礎支撐。
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的關鍵作用。堅持“項目為王”,升級實施“項目大會戰”,重點推進3455個省大中型項目,年度投資1.1萬億元以上。新型基礎設施方面,新增5G基站1萬個以上,推進千兆光纖接入應用試點工程、中國電信中部云計算大數據中心、中國廣電5G核心網南昌接入點等建設。新型城鎮化方面,建成南昌九龍湖新城綜合管廊一期、九江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等項目,開工南昌洪州大橋、贛州中心城區贛南大道快速路、吉安廬陵后河景區提升工程、撫州高教產業園等項目。重大工程方面,建成花橋水利樞紐、瑞金民用機場、信豐電廠等項目,完成2021年475座已開工小型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并新開工691座,推進長江干流江西段崩岸應急治理、贛撫尾閭綜合整治、大唐新余二期等項目,開工梅江灌區、袁河航道提升、昌九客專、長贛鐵路、瑞梅鐵路、樟樹至吉安高速改擴建、萍鄉繞城高速等項目,推動長江干堤提質升級,提升贛江、信江通航能力,爭取鄱陽湖水利樞紐前期工作實現質的突破、贛粵贛浙運河前期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更好滿足高品質消費需求。實施新一輪商貿消費升級三年行動計劃,提升放心消費創建成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3萬億元。加快南昌全國性消費中心城市和贛州、九江、上饒、宜春等區域性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改造提升縣鄉商業設施,健全社區商業配套設施,構建“5分鐘便利店+10分鐘農貿市場+15分鐘超市”社區生活服務圈,推動生活性服務業補短板上水平。啟動“風景獨好”旅游名縣建設,打響“全國學子嘉游贛”等文旅消費品牌,打造更多更吸引各類群體的消費品牌。開展新一輪家電以舊換新,實施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綠色建材下鄉等行動,實現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全覆蓋。完成國家低空空域改革試點拓展任務,發展“民航+通航”聯運。引導商貿企業拓展線上業務,塑造“數字化引流+沉浸式體驗”新優勢。深入實施“贛出精品”“贛菜品牌”“引客入贛”“千企百展”等工程和“贛品兩上三進”,讓“江西產”叫響全國、走向世界。
加快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完成物流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目標任務,社會物流總額達8萬億元。全面開展交通強省建設試點,實施交通物流樞紐建設行動,提升南昌國際航空物流樞紐、贛州國際陸港、南昌國際陸港、九江江海直達區域性航運中心等功能,提高鐵路、水路承運比重,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和航空貨運,融入“全球123快貨物流圈”。深入實施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統籌配送中心、冷鏈物流骨干網建設,70%縣(市、區)建成縣級物流中心,快遞服務基本覆蓋行政村。推進“互聯網+第四方物流”供銷集配體系規范化、標準化、品牌化建設,發展共享云倉、分時配送等物流新模式。
(二)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效能,持續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把科技創新作為“穩住、進好、調優”的關鍵,做優做強做大制造業“強省重器”,奏響建設創新江西、工業強省最強音。
推動產業協同高效發展。打造產業鏈鏈長制升級版,啟動龍頭企業保鏈穩鏈工程,實施制造業基礎再造行動計劃,抓好1000個億元以上重大技改項目。開展“領航企業”和獨角獸、瞪羚企業培育行動,凈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500家以上、專業化“小巨人”企業50家以上、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0家以上,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達6500家,入國家庫科技型中小企業達9000家。深入實施產業集群提能升級行動,爭創國家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啟動創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實施生產性服務業補短板行動,以高質量生產性服務業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抓實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支持南昌建設全省數字經濟引領示范區,全產業鏈開展數字化改造,加快“物聯江西”“智聯江西”建設,培育細分領域新賽道30條、典型應用新場景500個。
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結合萬人助萬企及“專精特新萬企行”活動,深入摸排“2+6+N”產業“卡脖子”問題,實施十大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實現重點產業省級平臺全覆蓋、大中型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啟動科技體制改革攻堅行動,深化科研經費“包干制”和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工程。優化創新生態,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創新應用等政策,推進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攻堅行動,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1.9%以上。
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支撐。加快鄱陽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支持中國(南昌)科學島建設,鼓勵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推進20個創新型縣(市、區)建設試點。實施創新“國家隊”引進培育工程,推動國家稀土技術創新中心、國家中藥資源與制造技術創新中心、稀土國家重點實驗室、持久性污染控制與資源循環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大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等落地,引進共建高端研發機構30家。依托14條產業鏈龍頭企業組建科技創新聯合體或產業研究院,依托院士團隊建設省實驗室。實施更具競爭力的高層次領軍人才引育計劃,組建省人才發展集團,加強高層次人才產業園建設,努力把江西打造成為天下英才的重要首選地。
(三)推進改革開放走深走實,著力提升營商環境軟實力。大力實施全面深化改革攻堅行動,強攻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激發“穩住、進好、調優”的動力活力。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落實市場準入“全國一張單”管理模式,推動修訂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公平競爭的政策和做法,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反壟斷、反暴利、反天價、反惡意炒作、反不正當競爭。完善土地二級市場制度,引導市場主體有序流通低效使用的土地資源。有序推動工商業用戶全部進入電力市場。打好國資國企改革創新三年行動收官戰,推進國有企業戰略重組和國有資本運營大平臺建設,建立健全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省屬企業考核體系,推動重點省屬企業創新倍增。構建省產業投資大平臺,設立省現代產業發展引導基金,推進市縣兩級投融資平臺整合優化和市場化轉型。落實省社會信用條例,全面建設信用江西。實施企業上市“映山紅行動”升級工程和“金融贛軍”工程,完善區域性股權市場,健全“1+5+N”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推進普惠金融試點,創新綠色金融發展機制,積極發展科技金融、供應鏈金融等新業態,力爭新增上市公司12家。
打造高質效政務服務。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向國家級開發區和市縣兩級放權賦能。打通數據壁壘,深化綜合窗口和“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全面推行“一網通辦”“一照通辦”,在低風險行業全面推行告知承諾制。打造“贛服通”5.0版,形成“贛服通”前端受理、“贛政通”后端辦理的政務服務新模式。實施更大力度減稅降費,力爭全年為市場主體減負2000億元,凈增市場主體超60萬戶。梳理集成惠企政策,建設政策兌現“惠企通”,推廣免申即享模式。構建涉企營商環境問題快速處置機制,發揮非公企業維權服務中心作用,努力實現“中心吹哨、部門報到”。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進一步打響“江西辦事不用求人、江西辦事依法依規、江西辦事便捷高效、江西辦事暖心爽心”的營商環境品牌,爭當全國政務服務滿意度一等省份。
促進高水平開放合作。深度對接國家區域重大戰略,用好國家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財稅支持措施,加快把“四通八達”的區位優勢轉化為“四面逢源”的發展優勢。細化落實長江中游三省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推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浙贛邊際合作(衢饒)示范區、深贛港產城特別合作區、贛閩產業合作示范區建設取得新成效,謀劃建設贛粵高鐵經濟帶,實施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實施融入共建“一帶一路”行動計劃,落實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提速建設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支持南昌、贛州創建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鼓勵通過“贛貨通全球”平臺做大做強跨境電商,推動24小時“零延時”通關常態化,開展江西自貿區創建攻堅行動。實施優進優出戰略,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緊缺資源進口。辦好世界VR產業大會、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進博會”進江西、贛臺經貿文化合作交流等活動,積極創辦首屆廬山全球商界領袖夏季論壇和院士創新論壇、首屆工業博覽會。按照“高大上、鏈群配”思路,力爭引進“5020”項目170個以上。
(四)統籌區域協調發展,促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有效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提升新型城鎮化建設質量,強化“穩住、進好、調優”的多極支撐。
推進“一圈兩軸三區”提標升級。大力實施強省會戰略,加快大南昌都市圈城際快速路體系建設,支持南昌落實與廣東七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吸引海內外高端資源建設“一樞紐四中心”,打造全國城市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推動贛江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支持九江高標準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和萬億臨港產業帶,支持撫州建設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示范區和先進制造業協作區,促進昌九昌撫協同增效。支持贛州做大做強“中國稀金谷”、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支持吉安建設電子信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打造新時代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支持上饒“兩光一車”產業高質量發展、鷹潭建設萬億有色產業集群核心區和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啟動建設景德鎮中日先進陶瓷產業合作園,推動饒景鷹成為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支持宜春打造國家級鋰電新能源產業集群、萍鄉建設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和贛湘合作核心區、新余打造新型工業強市和京東合作區域中心、新宜吉六縣轉型合作示范區打造產業轉型升級樣板區。積極推動以縣城為中心的縣域城鎮化,鼓勵有條件的設區市、縣(市、區)實施“五年創新倍增”計劃和行動。
完善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基本完成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統籌劃定“三區三線”,形成功能完善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優化區域生產力布局,建立資源要素供給與區域戰略實施聯動機制,防止資源錯配、惡性競爭。建立健全區域協同利益聯結機制,推動招商引資、產業分工、科技成果轉化等協調聯動,支持產業跨區域轉移、共建產業園和發展飛地經濟。推進開發區集群式項目滿園擴園和“兩型三化”管理提標提檔行動,支持特色相近開發區打造“組合園”。
加快城市高質量發展示范省建設。建立城市體檢評估機制,實施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行動2.0版。深入開展城市“雙修”,注重延續城市文脈,嚴禁大規模遷移、砍伐城市內樹木,完成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排查并啟動整治,32%建成區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裝配式建筑新開工面積達到總建筑面積的30%,力爭30%城市(縣城)達到省生態園林城市標準。完成2021年納入計劃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062個、棚戶區7.91萬套,開工(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6.28萬套。推進高品質智慧社區建設試點,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和綠色社區創建,改進現有車位管理,全面建成設區市中心城區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各設區市中心城區至少1個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99%以上。統籌“城市大腦”建設,讓城市更智慧、更綠色、更韌性、更宜居。
(五)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進農業強省建設,夯實“穩住、進好、調優”基本盤,加快打造新時代鄉村振興樣板之地。
增強重要農產品保供能力。建成高標準農田290萬畝,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江西貢獻,推進糧食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推廣“稻漁”等綜合種養模式。完善生豬生產逆周期調控機制。深挖油菜擴面潛力,加快發展油茶產業。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推進南繁育種基地建設,加快中國水稻研究所早稻研究中心建設。落實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提升收儲調控能力,實現水稻完全成本保險44個產糧大縣全覆蓋。深入開展“光盤”等糧食節約行動。
深化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推進部省共建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試點省建設,實施綠色生態農業提升工程,抓好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新增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400個以上。擴大蔬菜種植面積,因地制宜促進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推廣科技小院模式,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施數字農業農村建設三年行動,新建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100個,大力發展農村電商,讓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
深入開展鄉村建設行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新選擇6000個左右省級村點開展整治建設,改造農村戶用衛生廁所10萬戶,深化美麗宜居示范縣(鄉鎮、村莊、庭院)創建,推動村莊整治向功能品質提升邁進。深化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實施好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規范管理三年行動,持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盤活閑置農房和宅基地。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農村公路列養率達100%、優良中等路率不低于75%。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和集體經濟風險監控機制,增強鄉鎮“造血”功能,基本消除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下行政村。深化法治鄉村建設和移風易俗,推動惠民綠色文明殯葬改革取得更大進展。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完善和落實監測幫扶機制,持續鞏固“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果,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加強扶貧項目資產后續管理,強化易地搬遷后續幫扶,培育壯大“四類帶動經營主體”。統籌推進省級鄉村振興“三類縣”發展,加大對1841個“十四五”省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傾斜支持力度,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六)有序實施碳達峰碳中和,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境界。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厚植“穩住、進好、調優”的生態底色,邁出美麗江西建設新步伐。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新的“八大標志性戰役30個專項行動”,推進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和“五河兩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治理,開展幸福河湖建設,強化“四塵”“三煙”“三氣”防治,支持萍鄉全國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完成所有市級飲用水水源地水站監測數據實時聯網,設區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穩步提升、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5.5%、贛江干流斷面水質保持在Ⅱ類以上。持續抓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開展第二輪省級生態環保督察。常態化加強重點水域禁捕退捕。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提高清潔能源比重。健全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形成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機制,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推廣大型活動碳中和做法和“綠寶碳匯”,廣泛開展綠色創建行動,支持南昌、贛州、上饒創建綠色出行城市。落實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讓人人成為美麗江西的監督者、建設者、享有者。
實施碳匯能力提升工程。推進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完成退化林修復160萬畝,探索“礦山生態修復+”融合模式。編制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區域)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做好井岡山國家公園申報工作,啟動草地自然公園建設試點。推進現代林業產業示范省局省共建、撫州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試點,構建持續回報和合理退出機制。
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構建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評估體系,支持撫州、南昌、吉安等地開展GEP核算試點。加快建設全國性生態產品與資源環境權益綜合交易平臺,推進碳匯、碳排放權、水權、用能權、綠色電力證書等交易,爭取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整省試點。按要求加快鄱陽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推動以縣域為單元的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探索與長江中下游省市開展跨省生態補償。推進綠色技術創新企業培育,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推動大宗固體廢棄物、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和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再生利用,發展生物質能、氫能、合同能源管理等產業,推行非居民廚余垃圾處理計量收費,努力打造全面綠色轉型發展的先行之地、示范之地。
(七)切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開拓促進共同富裕新路徑。把創造高品質生活作為“穩住、進好、調優”的落腳點,著力辦好51件民生實事,讓人民群眾真切享有幸福江西建設成果。
強化經濟發展就業優先導向。延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完善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城鎮新增就業40萬人。創建一批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推進創業孵化示范基地、返鄉入鄉創業園建設,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50億元。健全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障政策。落實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保證金規定,開展根治欠薪專項執法行動,決不讓欠薪者逍遙法外、勞動者汗水白流。
壯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發揮公益慈善事業等第三次分配作用,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待遇,加快形成橄欖形分配結構。落實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政策,健全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調整機制,擴大價格補貼聯動機制保障范圍。提高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扶助標準。健全困難群眾主動發現、動態調整、及時幫扶機制。試行常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
實施公共服務提升工程。實施省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加快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建設,推進實施學前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和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加快部省共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加大高校“雙一流”建設力度,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加快國家和省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組建省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和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全面啟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加強鄉村衛生人才培養,提升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首診能力,提高家庭醫生履約質量。完善公共衛生體系,推進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建設,促進醫療器械產業高質量發展。制定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基本實現縣辦中醫醫院全覆蓋,力爭全部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館、配備中醫醫師。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標準正常調整機制,啟動智慧醫保“村村通”工程。關愛留守兒童。實施醫養結合工程,新增社區嵌入式養老院100家,日間照料機構覆蓋90%以上城市社區,養老機構護理床位占比提高到54%以上,對1.2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進行居家適老化改造,改造提升鄉鎮敬老院120所,推進農村互助養老服務可持續發展。落實全民健身實施計劃,辦好第16屆省運會,壯大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建設,啟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范縣建設。加大文化精品創作支持力度,培育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加快打造“書香贛鄱”,提升全民科學文化素質。
(八)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能力。全面推進和諧江西建設,守牢不發生區域性風險底線,為“穩住、進好、調優”創造安全環境。
科學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體策略和全鏈條精準防控“動態清零”總體目標,壓實“五方”責任,落實“四早”要求,健全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的防控機制。加強監測預警、核酸檢測、醫療救治、流調溯源、社區管控、應急物資保障等能力建設。嚴格入境人員閉環管理和進口商品、冷鏈物流等風險管控,引導群眾有序合理流動、落實公民防疫基本行為準則。做好疫苗接種工作,筑牢全民免疫屏障。
有效應對各類風險挑戰。健全地方政府依法適度舉債機制,嚴防地方政府變相違規舉債,完善政府性融資擔保管理體制和考核機制。建立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問責機制,加快地方法人機構、網貸平臺等風險防控與處置,有效治理惡意拖欠賬款和逃廢債行為,持續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強化房地產市場預期引導,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完善戰略物資儲備制度,實施新一輪找礦戰略行動。加強能源、交通、水利、網絡、金融等重要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健全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全面完成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推動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服務體系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深入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重復信訪治理、重點領域信訪問題和信訪積案化解,做實“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深化市縣公安機關大警種、大部門制改革,推進“雪亮工程”和智能安防小區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依法打擊影響項目建設、企業生產經營、社會和諧穩定的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實施“智慧藥店”建設工程,從嚴監管食品藥品,保障飲食用藥安全。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完成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全面開展城鎮燃氣、危險化學品安全專項整治,啟動新一輪全覆蓋安全生產專項巡查,基本健全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應急管理體系,完善重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支持軍隊和國防現代化建設,深化國防動員體制改革,做好雙擁共建和退役軍人事務工作,深入推行“尊崇工作法”,支持工青婦、殘聯、紅十字會等更好發揮作用,推動民族宗教、外事港澳、僑務、地震、地方志、檔案、測繪、地質、科協、哲學社會科學、援疆等工作再展新風采。
(九)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繼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堅持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不斷提升各級干部理論素養,推進新形勢下“五型”政府建設,做到最講黨性、最講政治、最講忠誠、最講擔當,打造讓黨放心、人民滿意的模范機關,在全面建設勤廉江西中恪盡政府之責、展現政府之力、提升政府之效、彰顯政府之能,為“穩住、進好、調優”提供堅實保障。
矢志不渝講政治、踐忠誠。胸懷“兩個大局”、牢記“國之大者”,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堅決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
攻堅克難求創新、出真彩。牢固樹立“有錯是過,無為也是過;有錯要問責、無為也要問責”的理念,破除不合時宜的老化思想、僵化思維、固化思路,加快政府治理理念、服務模式、體制機制創新,寬容出錯、允許試錯、及時糾錯,爭創“第一等的工作”。
義不容辭勇擔當、強落實。堅持倡導“事事馬上辦、人人釘釘子、個個敢擔當”“不為不辦找理由、只為辦好想辦法”,加強政策統籌和跟蹤問效,避免把整體目標任務簡單一分了之,嚴防政策執行“一刀切”、搞層層加碼,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力戒“新官不理舊賬”“慢作為”“踢皮球”,堅決頂起該頂的那片天。
直面問題優服務、提效能。樹牢“人人都是服務員、行行都是服務業、環環都是服務鏈”理念,編制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精細化,提高“五型”政府建設社會監督平臺知曉率,加強調查研究、傾聽群眾呼聲,提升干部數字素養、專業水平、服務本領,做到“有求必應、接訴即辦、辦有回音”。
持之以恒轉作風、葆廉潔。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落實法治政府建設綱要,踐行“三嚴三實”,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持續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嚴禁濫用行政權力,嚴禁選擇性執法,嚴禁違法實施行政處罰,嚴禁搞強制攤派、罰款創收。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建立節約型財政保障機制,加快財政支出進度,加大對市縣支持力度。深化政務公開,自覺接受各方面監督,讓陽光透視權力、讓權力為人民服務。
各位代表!志存高遠才能永不懈怠,踏平坎坷才能成就輝煌。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堅強領導下,拉高標桿、鍥而不舍、勇爭一流,凝心聚力書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江西的精彩華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附件
《政府工作報告》
有關內容名詞注釋
1.制造業產業鏈提升“八大行動”:供應鏈協調推進行動、項目強攻行動、創新提升行動、融合發展行動、開放合作行動、企業梯次培育行動、集聚集約發展行動、要素保障行動。
2.“全球123快貨物流圈”:中國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
3.十大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在航空制造、稀土新材料、鋰離子動力電池、復合半導體材料、工業智能化裝備、高端智能傳感器、虛擬現實終端設備、碳達峰碳中和、創新藥物、現代種業領域開展技術攻關。
4.市場準入“全國一張單”管理:國家以一張清單形式明確列出所有市場準入的禁止、許可事項,清單以外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
5.“1+5+N”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1”是構建一個多級擔保機構與銀行機構共同參與的業務聯動和風險分擔機制;“5”是構建完善的擔保機構、銀擔合作、業務結構、政策扶持及監督管理5個子體系;“N”是引導融資擔保機構研究開發N種具有“準公共產品”屬性的業務產品。
6.“贛貨通全球”平臺:為全省外貿企業提供線上展示、獲取國外買家數據及國外市場需求洞察分析數據、外貿綜合服務的大數據平臺。
7.“一樞紐四中心”: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綜合交通樞紐,區域科創中心、金融中心、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中心、高品質服務業集聚發展中心。
8.科技小院:建立在生產一線(農村、企業)的集科技創新、示范推廣和人才培養于一體的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平臺。
9.“四類帶動經營主體”:有帶動脫貧戶和監測對象增收功能的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創業致富帶頭人。
10.鄉村振興“三類縣”:先行示范縣、整體推進縣、重點幫扶縣。
11.新的“八大標志性戰役30個專項行動”:八大標志性戰役是指綠色低碳發展、藍天提升、碧水提升、凈土提升、農業農村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河湖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專項整治問題攻堅戰;30個專項行動是八大標志性戰役的主要抓手,分別是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能源結構調整、工業結構調整、交通運輸結構調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四塵”深入整治、“三煙”深入整治、“三氣”深入整治、飲用水安全保障提升、開發區污水收集處理提升、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提升、城區黑臭水體整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生活垃圾收集處理提升、危險廢物監管處置提升、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農藥化肥減量化、水產養殖污染防治、農村生活污染防治、礦山生態保護修復、自然保護區保護、重點水域禁捕退捕與水生生物保護、生態文明示范創建、鄱陽湖總磷污染控制與削減、“五河一湖一江”排污口整治、水上交通運輸污染防治、河道采砂整治、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及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整改、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專項行動。
12.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1”是指《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N”是以《江西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為首,包含能源、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等分領域分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各地碳達峰實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撐、能源保障、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財政金融價格政策、標準計量體系等一系列保障措施。
13.GEP核算:指生態產品總值核算,是一定核算區域范圍內生態系統在核算期內提供的所有生態產品的貨幣價值總和。
14.智慧醫保“村村通”工程:通過建設全省統一醫療保障大數據平臺,將醫保公共服務鋪展到廣大農村及偏遠地區民生政務服務系統解決方案,借助醫保服務終端,打通農村醫療保障服務“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