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0日在合肥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市長 羅云峰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1年和本屆政府工作回顧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可以載入史冊的一年,也是合肥發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苦干實干、難中求成,較好完成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預計,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1萬億元、增長9%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7%,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左右,社消零總額增長13%左右,進出口總額增長30%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2.8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
(一)科技創新取得新成果。全力服務保障“國之重器”,量子創新院1號科研樓、聚變堆園區全面建成,大健康研究院、先進計算中心正式運行,先進光源、量子精密測量實驗設施納入國家規劃。中科大高新園區投入使用,“科大硅谷”有序推進。出臺科技創新條例,設立合肥科技創新日,組建科創集團,舉辦首屆中國(安徽)科交會,合蕪蚌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獲批建設,超導、加速器、大功率微波等技術加速產業化。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凈增1200戶以上,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700億元,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3.5%。量子信息技術保持國際領先,“人造太陽”刷新世界紀錄,年度國家十大科技重大突破合肥獨占四席,拉曼光譜等11項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二)產業升級實現新突破。推深做實“鏈長制”,新型顯示綜合實力全國領先,聯寶電子營收超1200億元、兩年新增500億元,長鑫存儲營收增長5倍,蔚來汽車產銷近10萬輛,晶合集成躋身全球晶圓代工前10,戰新產業產值增長28%。智能語音入選國家首批先進制造業集群,獲批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專精特新企業新增42戶。強力推進“雙招雙引”,歐菲光、沛頓封測點亮投產,大眾安徽、比亞迪等百億項目加快建設,新橋智能汽車千億產業園全面啟動。京東嘉遠實現百億單體商貿企業零突破,罍街獲評全國夜間經濟示范街,淮河路步行街入選首批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快遞業務發件量超10億件,社消零首次突破5000億元。
(三)改革開放增添新活力。全面推進國資國企、招投標“評定分離”、工業用地“彈性容積率”、“畝均論英雄”改革,國資引領9個百億級戰新產業項目落地,城市生命線“合肥模式”、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標準化全國推廣,緩解停車難做法、登記財產便利化成為全國典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100億元,凈增市場主體超20萬戶。長三角一體化縱深推進,首個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北沿江高鐵獲批建設,牽頭組建長三角先進計算聯盟、人工智能產業鏈聯盟。合肥都市圈同城化步伐加快,與淮南市共建新橋科創合作區,與阜陽市簽訂新一輪合作共建協議。安徽自貿試驗區合肥片區率先試點長三角海關特殊貨物檢查作業一體化。跨境電商交易額突破百億元,新開3條國際貨運航線,中歐班列開行668列、新增100列,讓更多“合肥造”走向世界。
(四)城市建設展現新形象。大建設投資715億元,創歷史新高。東部新中心、運河新城、新橋科創示范區、駱崗公園、大科學裝置集中區等“五大片區”加快建設,駱崗小鎮、老合鋼片區、老城片區、衛崗王衛片區等“一鎮三片”城市更新加快推進。全面實施“1155”大交通建設,安九高鐵開通運行、合肥至深圳高鐵行程時間縮短至5個半小時,新橋機場改建擴建、新合肥西站、合新高鐵開工建設,大外環高速建設全面啟動,南二環改造全線通車、刷新“合肥速度”,軌道交通實現“5線聯運、9線同建”。縱深整治違章建筑,動態治理城市積澇點和積水小區,城市生活垃圾“全焚燒、零填埋”。完成逍遙津公園、撮造山巷、廬州坊等改造升級,老城區“減法”正變成老百姓獲得感的“加法”。
(五)鄉村振興邁出新步伐。建立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機制,近六成脫貧村成為經濟強村。糧食產量294萬噸、蔬菜產量223萬噸,種業出口規模位居全國前列,都市現代農業成為全國先進典型。新建改建550公里農村公路,農村生活垃圾實現100%無害化處理,建成76個省、市級美麗鄉村中心村,云里安凹成為全國甲級民宿品牌,馬郢、尖山湖、六家畈、官亭林海等成為網紅打卡地。
(六)生態環境得到新改善。入選國家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示范工程,系統實施碧水、安瀾、生態修復、綠色發展、富民共享“五大工程”,20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85%,南淝河全流域首次全面達標,巢湖水質穩定Ⅳ類。PM2.5平均濃度下降10%,重污染天氣實現清零,空氣質量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歷史性實現春天無意楊飛絮、夏天無藍藻異味。植樹造林3.7萬畝,新增綠地714萬平方米,修復恢復濕地6.2萬畝,城市生態屏障加快構建。
(七)民生福祉獲得新提升。全面完成31項民生工程,安置難、辦證難、上樓難等30多項群眾“急難愁盼”事得到有效解決,城市閱讀空間建設、三點半課后服務、惠民菜籃子工程成為全國典型。新增參保人員40.9萬人、城鎮就業14.4萬人。納入醫保的門診慢性病病種擴大到63種,低保、高齡補貼、基本養老等補助標準全面提高,實現長三角進位。首次拆分市區高考考區,考生從“滿城跑”變為“就近考”,改進一、六、八中學聯招政策,82%以上學生按志愿就近入學。快速精準處置1起輸入性疫情,連續22個月無本土確診病例,3歲以上人群新冠疫苗全程接種率達92.7%。成立合肥演藝集團、廬劇藝術傳承中心,為一線環衛工人、建筑工人、企業職工和農村群眾慰問演出1000多場。建成491個全民健身場地。出臺房地產“八條政策”,籌集2.2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新建4.4萬套棚改安置房,容缺受理解決15.3萬套房產辦證難。改造老舊小區232個,新建既有住宅加裝電梯484部,智慧平安小區覆蓋率達90%。開展治理欠薪百日攻堅,為5000多名農民工討回工資。11人榮登“中國好人榜”,總數位居省會城市前列。社會治安、信訪維穩、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向好,應急管理、對臺工作、糧食生產、殘疾人事業獲評全國先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雙擁共建、退役軍人事務工作取得新成績。民族宗教、防震減災、統計、科普、氣象、保密、檔案、仲裁等工作有了新提升。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紅十字會、老年人和關心下一代等工作實現新進步。
過去一年,我們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強化依法行政,辦理行政復議案件507件,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100%,全面完成交通運輸等五大領域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法治政府建設連續12年全省第一。自覺接受市人大和市政協監督,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和建議313件、政協委員提案485件,提請市人大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5件、制定修改廢止政府規章6件。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鞏固精文減會成果,壓縮一般性預算支出,嚴格審計監督,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的良好生態不斷優化。
各位代表!
本屆政府以來的四年,我們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真抓實干、爭先創優,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
——我們聚力提高發展質量,綜合實力持續壯大。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高新區、經開區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新站高新區成為世界級新型顯示產業基地,安巢經開區加速建設,蜀山經開區晉升國家級。肥西、肥東、長豐全國百強縣位次不斷前移,巢湖、廬江全省十強位次鞏固提升。包河、廬陽、蜀山成為“千億區”,瑤海發展跑出“加速度”。系統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等8項工作13次獲國務院通報激勵。四年來,我們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經濟總量連續跨越,質量效益穩步提高,青春合肥恰是風華正茂!
——我們聚力塑造創新優勢,產業能級持續躍升。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四梁八柱”加快構建,在首批國家實驗室中第一個掛牌,大科學裝置數量位居全國前列,新型研發機構達30家,墨子傳信、熱核聚變、火星測磁、九章計算等重大原始創新成果接踵問世,34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發明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15%,成為世界區域創新集群百強、四年前進24位。在肥服務兩院院士達138人,每十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2.6萬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4500家,境內外上市企業73家,其中13家企業登陸科創板,位居全國城市第6、省會城市第2。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入列首批國家戰新產業集群,“芯屏汽合”“急終生智”成為現象級產業地標。四年來,我們全力下好創新先手棋,創新高地星光燦爛,戰新產業風生水起,科創合肥更顯“科里科氣”!
——我們聚力推進改革開放,發展活力持續釋放。地方參與國家基礎研究投入、全面預算績效管理、公共資源交易、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等改革成為全國經驗。“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營商環境大幅改善。獲批建設服務貿易試點市、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進口貿易創新示范區和自貿試驗區合肥片區,世界制造業大會等永久落戶。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成為G60科創走廊城市,推動合肥都市圈擴容升級。與22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合作,49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在肥投資,中歐班列累計突破2000列,進出口總額突破3200億元。四年來,我們敢于迎難而上,改革攻堅蹄疾步穩,開明開放海納百川,活力合肥匯聚磅礴力量!
——我們聚力推動融合發展,城鄉面貌持續改善。現代化都市區框架全面拉開,常住人口逼近千萬,城鎮化率提高到82.3%。高速鐵路7線通行、2線在建、4線推進,成為國家重要的綜合鐵路樞紐。“一環八射多聯”高速路網、“高快一體”城市路網基本形成,軌道交通運營156公里、在建176公里。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累計建成606個美麗鄉村中心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四好農村路”建設成為全國先進。四年來,我們堅持城鄉一體,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美麗鄉村多姿多彩,品質合肥更加宜居宜業!
——我們聚力生態文明建設,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環巢湖十大濕地建成9個,入湖河流全面消除劣Ⅴ類,出湖入江水質保持優良。空氣質量“兩降一升”,優良天氣比例達85.8%,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新高。成功申辦第十四屆中國(合肥)國際園林博覽會,新增公園游園237個,森林覆蓋率達28.4%,單位GDP能耗效益長三角領先。四年來,我們秉持環境就是民生,一穹藍天一方凈土,一湖碧水一城綠蔭,生態合肥成就養人福地!
——我們聚力發展社會事業,民生福祉持續增強。戰貧戰疫戰汛取得決定性勝利,21.5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民生支出3800多億元,新增城鎮就業近80萬人,吸引高校畢業生超50萬人。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建成,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標準不斷提高。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452所,新增學位39萬個,入選首批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千人床位數、醫生數均增長30%以上,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成功創建全國旅游標準示范城市。合肥馬拉松賽成為“雙金賽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明顯階段性成效,安全生產事故數、亡人數連續6年“雙下降”,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全國雙擁模范城市九連冠。四年來,我們堅持人民至上,民生保障持續改善,百姓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合肥綻放燦爛笑容!
各位代表!
四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四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依法監督、市政協民主監督、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奮斗、頑強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奮戰在各個領域、各個崗位的全市人民,向駐肥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和中央駐肥單位,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合肥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城市能級不夠高,輻射帶動力和承載力還不強。戰新產業不夠大,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充分,科技成果“三就地”水平亟需提升。農村集體經濟仍較薄弱,農業質量效益還不高。巢湖綜合治理仍需持續攻堅,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不快。大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亟待提升。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干部綜合能力和專業水平仍需補課充電,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政府廉政建設仍需久久為功。對此,我們一定要敢于直面問題,切實解決問題,絕不辜負黨和人民期待!
二、今后五年的奮斗目標和主要任務
今后五年是合肥高質量發展再上大臺階的關鍵時期,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描繪了未來發展宏偉藍圖,我們必須以更加飽滿的激情和更加昂揚的斗志,走好趕考路、奮進新征程、交出好答卷。我們要胸懷大局、把握大勢,在應對變局中創造更多“合肥奇跡”。我們要勇擔使命、奮勇爭先,在砥礪前行中再現更多“合肥震撼”。我們要遠謀近施、善作善成,在開拓創新中提供更多“合肥方案”。我們要真心為民、傾心惠民,在忠誠履職中推出更多“合肥驚喜”。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和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續寫“大湖名城、創新高地”新篇章,為“五個安徽”建設打頭陣、挑重擔、當主力、作貢獻,全面開啟合肥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今后五年的主要奮斗目標是:勇當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顏值生態、高效能治理、高水平黨建,爭當享譽全球的科創名城、特色鮮明的制造強市、城湖共生的養人福地、區域經濟的質量高地、共同富裕的先行示范、從嚴治黨的樣板標桿,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全面綠色高質量發展。
到2026年,全市生產總值1.8萬億元左右,穩居全國二十強并力爭位次前移,人均生產總值躋身長三角前列。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4%,主要創新指標穩居全國前列。工業總產值突破2萬億元、服務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到25%以上。單位GDP能耗效益穩居長三角前列,畝均稅收、全員勞動生產率等核心指標達到長三角平均水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城鄉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共同富裕的基礎進一步夯實。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務是:
(一)打造科創名城,在國家科技自立自強中擔綱承梁。強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全力發揮科技創新關鍵變量作用。服務保障好國家實驗室建設。高水平建設“量子中心”,創建國家基礎學科研究中心,謀劃創建新的國家實驗室。加快建設國內領先的大科學裝置集群。全面推進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持續攻堅可控核聚變、量子信息、空天科技等領域,力爭產出更多世界級原創成果。建設世界一流濱湖科學城。“一心一谷一鎮三區”功能彰顯,“科大硅谷”匯聚萬家創新企業、十萬創新人才,濱湖金融小鎮匯集千億科創基金。打造高能級研發矩陣。布局建設10個重大綜合研究平臺,共建新建50個新型研發機構,實施100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入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行動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行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2萬戶,企業研發投入、發明專利占比80%以上,爭創更多國家級企業創新機構。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打造千億級科技大市場,技術合同交易總額突破2000億元,年轉化科技成果5000項以上,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成為全國樣板。加快知識產權強市建設,提升中國(合肥)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服務運營水平,有效發明專利突破6.5萬件,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達18件以上。優化人才創新創業環境。全面推行定向委托、“揭榜掛帥”“競爭賽馬”,集聚500個高層次人才團隊,新增100萬以上在肥創新創業大學生。經過五年努力,加快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開拓者”。
(二)打造產業名城,在國家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中奮勇爭先。堅持提質擴量增效,推進產業更高質量協同發展,全面提升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實施制造業倍增行動,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2個五千億級產業集群,打造4個兩千億級、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3個千億企業、300個專精特新和“冠軍”企業,加快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高地。做大做強戰新產業,力爭建成5個以上國家級戰新產業集群,戰新產業占規上工業比重65%以上,加速壯大“芯屏汽合”“急終生智”地標產業,持續支持長鑫存儲、蔚來汽車、科大訊飛、陽光電源等成為地標企業。轉型升級傳統產業,實施100個以上“工業強基”項目,建成20個以上國家標桿智能工廠,重塑傳統產業優勢,打造世界智能家電之都。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瞄準量子信息、核能技術、元宇宙、超導技術、精準醫療等前沿領域,打造一批領航企業、尖端技術、高端產品,用未來產業贏得城市未來。實施服務業萬億行動,建強“5+4”產業體系,建成現代服務業集聚區100個以上,成為長三角西翼現代服務業中心,爭創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打造國家物流樞紐,加快建成陸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3個國家級物流樞紐,綜合物流成本長三角領先。加快發展會展經濟,做大做響世界制造業大會、中國(安徽)科交會等展會品牌,使會展業成為支柱產業。大力發展金融業,金融業增加值、人民幣存貸款余額、上市企業數實現“翻番”,市場化基金規模超5000億元,建成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創資本中心。實施數字賦能行動,培育數字產業,推動三次產業“上云用數賦智”,工業互聯網應用水平進入全國第一梯隊,建成“數字中國”先進城市。經過五年努力,加快成為全國戰新產業發展的“排頭兵”。
(三)打造生態名城,在踐行“兩山”理念中繪就“最好名片”。鍥而不舍、久久為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系統治理,讓盎然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美底色。縱深推進巢湖綜合治理,“五大工程”取得明顯階段性成效,國考斷面優良率85%以上,巢湖水質穩定Ⅳ類并力爭更好,防洪排澇蓄洪能力全面提升,十大環湖濕地、百里生態綠廊、千頃飄香田園、萬頃生物棲息地基本建成。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強化“五長”聯治,空氣質量優良率85%以上,重點地塊土壤污染治理、重點礦山生態修復全面完成,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基本形成“南湖北嶺、連片多廊”的綠色生態屏障,穩定提升森林覆蓋率。精心辦好第十四屆中國(合肥)國際園林博覽會,帶動城市園林綠化水平整體提升,打造永不落幕的百姓園博。統籌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增加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實現單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兩降一升”。經過五年努力,合肥“最好名片”精彩呈現,成為綠色發展美麗中國樣板區。
(四)打造活力之城,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敢為人先、敢闖新路,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進一步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活力。深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營商環境指標力爭全部成為全國標桿。建立全要素生產率評價機制,推進“畝均論英雄”,深化“標準地”改革。持續推進國企改革和民營經濟上臺階行動計劃,市場主體力爭凈增100萬戶。爭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優等生”,共建G60科創走廊,攜手打造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加速融入世界級產業集群、世界級機場群和港口群,經濟總量位次前移,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保持前列,公共服務達到長三角先進水平。引領帶動合肥都市圈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通勤一小時、產業一體化、服務一卡通,成為支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增長極。全面提升開放平臺能級,自貿試驗區合肥片區每年推出一批制度創新成果,示范引領全省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創建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建成國家級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和江淮聯運中心。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擴大國際經貿合作,讓更多全球優質資源匯聚合肥,讓更多“合肥智造”走向世界。經過五年努力,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加速崛起,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彰顯更大作為。
(五)打造示范之城,加快展現繁華城市和繁榮農村交相輝映的新面貌。大力實施“3721”城市建設行動,顯著提升城市品質,不斷增強城市承載力輻射力帶動力,推動城鄉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優化城市空間布局,高品質建設中心城區,高標準建設五大片區,“中心引領、兩翼齊飛、多極支撐、嶺湖輝映、六帶協同”空間新格局全面展現。實施城市暢通工程,推進“1155”大交通建設,高鐵路網、快速路網、軌道交通網日臻完善,打通半截路,治理擁堵點,擴容停車場,優化微循環。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實施危房解危、供電供水改造移交、無水消防設施整治等攻堅行動,全面完成駱崗小鎮、老合鋼片區、老城片區、衛崗王衛片區等城市更新工程,爭創國家城市更新試點。提升城市韌性水平,增強城市水電氣熱供應保障,暢通河湖水系,統籌地上地下空間安全,爭創國家海綿城市試點。完善城市智慧管理系統,統籌推進“規建管”,提升“一網統管”治理水平,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慧城市。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施“兩千一百”行動,五縣(市)要錨定“千億GDP、千億產業、百億企業”目標奮勇爭先,肥西、肥東、長豐三縣全部并盡早成為千億縣,巢湖、廬江沖刺全國百強縣,加快打造首個千億產業鎮。實施“兩強一增”行動,以工業化、信息化思維推進農業現代化,在科技強農、機械強農、增加農民收入上當好全省示范。打造種業之都,種業上市企業達到4家。高標準農田占比50%以上,確保糧食、蔬菜穩產保供,農產品加工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百億企業實現零突破。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提檔升級城市副中心,開展小城鎮新型城鎮化試點,推進環巢湖片區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高標準建設一批衛星鎮、特色鎮,顯著改善集鎮面貌。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面增強鄉村社區服務站、標準化衛生室、集中供水服務能力,穩步提高鄉鎮數字化管理水平。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完善分層分類幫扶和持續增收機制,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推進更多要素資源向鄉村集聚,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超50萬元。經過五年努力,成為全省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
(六)打造文化之城,加快開創文化事業和產業繁榮興盛的新局面。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豐富文化供給,讓大湖名城成為文化高原。實施重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工程,利用閑置辦公用房、廠房,建設公共文化設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將原省委辦公樓改造成視覺藝術中心、原省政府辦公樓改造成音樂藝術中心、原市政府辦公樓改造成城市記憶館,將老合鋼打造成工業記憶中心。力爭建成駱崗音樂廳、濱湖圖書館、市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實施文藝精品創作工程,挖掘合肥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創新文化、民俗文化,聚焦合肥火熱的發展實踐,創作一批代表合肥文化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振興廬劇、巢湖民歌,力爭戲劇梅花獎、曲藝牡丹獎、魯迅文學獎等國家級獎項實現突破。實施文化傳承創新工程,改造老街區、修繕老建筑、保護老村落,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努力找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連接點,讓歷史文化歷久彌新。建設覆蓋縣鄉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弘揚“好人精神”,打造“好人之都”,讓互助文化成為城市風尚。發揮科學島、創新館、科技企業、大科學裝置等創新載體科普作用,每年開展300場以上創新競賽和科普活動,讓創新文化融入城市血脈。實施文旅產業提升工程,順應城市千萬人口文化旅游需求,加快打造“一圈兩廊百點”,建設環巢湖旅游休閑圈、南淝河和江淮運河旅游走廊、200個以上網紅打卡點。著力打響肥東生態文創、肥西賞花悅木、長豐休閑采摘、廬江鄉村民宿、巢湖湖光山色等品牌,高水平推出50條以上精品旅游線路,串珠成鏈、連片成景,旅游綜合收入超5000億元。創建一批國家級文創園區,培育一批文創領軍企業,文化產業增加值1000億元以上。經過五年努力,加快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創新型文化強市。
(七)打造幸福之城,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新格局。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第一目標,加快補齊民生短板,持續破解民生難題,提高公共服務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抓好就業最大民生,力爭新增城鎮就業100萬人,鼓勵新業態靈活就業,“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織密社會保障網絡,進一步提升醫療保障水平,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完善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低保、救助、養老等標準動態調整機制。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300所以上,穩步提高幼兒園公辦率、普惠率,持續增加基礎教育學位,不斷滿足城市人口發展需要。落實“雙減”要求,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強化師德師風建設,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構建“專業—產業—就業”一體化職業教育體系,深入推進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設,江淮學院轉設合肥理工學院,合肥學院創成合肥大學。
實施健康合肥行動,健全現代化公共衛生體系,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健康城市。實施名醫名科名院工程,整體提高醫療水平,增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基本建成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推廣“質子刀”臨床應用。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國際國內競技體育水平,爭創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滿足住有所居期盼,堅持“房住不炒”,保持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完成住房保障體系試點,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16萬套。擴大多層次住房供給,實施藍領工人安居計劃、技術工人安居工程,支持科技型企業利用自有土地建設職工公寓,努力滿足新市民剛性住房需求。提高養老服務水平,實施老舊小區養老服務設施提質工程,培育壯大專業化品牌化養老服務機構,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減輕生育養育教育負擔,落實三孩生育相關政策,構建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加快提高托育水平,著力解決托位少、收費高等問題,加快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深化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矛盾糾紛源頭防范化解機制。持續開展“守護平安”行動,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推動智慧平安小區全覆蓋,創建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健全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打造“食安合肥”。實施文明創建“十大行動計劃”,積極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經過五年努力,讓全市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三、2022年重點工作任務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全面貫徹落實省、市黨代會精神的第一年。全市上下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努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以上;社消零總額增長9%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經濟增速;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3萬人;節能減排完成省控目標。
重點做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千方百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多措并舉保主體增主體強主體。完善高質量發展政策,嚴格落實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助力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減負紓困、穩定發展,新增市場主體30萬戶。加大實體經濟融資支持力度,擴大首貸戶規模和無還本續貸覆蓋面。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常態化推進“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加大煤電油氣運供應保障,著力解決“缺芯、缺工、缺柜、缺電”,讓市場主體活力競相迸發。
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堅持“管行業必須管投資”,分級分層分類精準調度,加快推進1500個億元以上項目建設,工業投資增長10%以上。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大建設投資力爭突破1000億元。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爭取更多中央預算內資金,謀劃儲備一批重大項目,引導社會資本擴大投資,大力開展“雙招雙引”,新簽約項目投資增長10%。
努力促進消費升級。落實“皖美消費”行動,實施商貿企業龍頭培育計劃,力爭實現百億商貿企業新突破。完善消費設施,優化老城區商業網點布局,加大三大開發區商業網點建設,推進宜家、銀泰二期等項目,實施二環內批發市場搬遷改造,加密便民商業設施。提升消費品質,引進國內外知名品牌,做強老字號品牌,新增旗艦店、概念店、體驗店等50家,開展首秀、首展、首發活動,打造一批互動體驗場景,成功創建國家級淮河路步行街。豐富消費業態,推動百大等傳統商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進特色街區多業態融合,大力招引平臺型電商企業,培育線上經濟、夜間經濟新業態,滿足不同群體多樣化品質化消費需求。
強化金融資本支持。擴大融資規模,新增人民幣存貸款4500億元以上,新增上市企業10家以上。強化財政金融協同聯動,力爭“信易貸”授信突破1000億元,新型政銀擔、政信貸等財政金融產品投放資金突破300億元。打造“基金叢林”,建立200億元政府母基金,力爭引進10家知名基金管理機構,加快打造科創資本中心。
(二)堅定不移提升創新發展動能。
當好戰略科技力量“國家隊”。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組建未來技術、數據空間等研究院,加快建設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先進光源等大科學裝置,提速建設清華公共安全院二期、中科院創新院二期。高標準打造濱湖科學城,推進“一心一谷一鎮三區”建設。開展10項科技重大專項攻關,力爭多出戰略性、原創性重大創新成果。
推動科技成果“三就地”。深入實施科技成果轉化三年攻堅行動,高水平建設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發揮科創集團、安徽創新館作用,提升供需對接功能,實現“線上天天有交易、線下月月有活動”,技術合同交易總額增長15%以上,就地轉化科技成果3000項左右。
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實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行動,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組建技術創新中心,企業承擔科技攻堅項目100項以上。實施場景創新促進行動,打造100個以上應用場景,示范應用150項“三首”產品。實施科創企業倍增行動,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000戶以上,凈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00戶以上,打造科技型企業叢林。
完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實施科技創新條例,深化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完善科技創新容錯機制。進一步完善人才服務政策體系,持續開展“智匯合肥”活動,吸引100個高層次人才團隊和20萬大學生匯聚合肥,讓各類人才群賢畢至。舉辦首個合肥科技創新日、中國(安徽)科交會,辦好全國“雙創”活動周、全球1024開發者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讓創新的城市氣質更加鮮明。
(三)提質擴量增效加快產業發展。
加快戰新產業集聚集群。壓緊壓實“鏈長制”“群長制”,擴產增效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三大產業集群,開工建設維信諾模組、訊飛人工智能小鎮等項目,加快建設長鑫二期、晶合二期,建成投產比亞迪、中創新航、大眾安徽等一批重大項目。圍繞中科星圖、航天宏圖、銀河航天等空天信息龍頭企業,招引更多產業鏈項目落地,努力打造“中國星城”。新增50個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冠軍”企業。支持龍頭企業、優勢平臺爭創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
加快現代服務業增量增效。建成運營云谷創新園,開工建設中安創谷三期,提升濱湖金融小鎮、合肥金融廣場集聚功能。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建成驗收,爭創國家兩業融合發展試點。推進中外運供銷物流園、百大農產品物流園等項目建設。建成濱湖會展中心二期,精心承辦世界制造業大會、集成電路產業大會等,不斷延長會展產業價值鏈。
加快數字賦能賦智。推進數字新基建,適時啟動合肥先進計算中心二期,創建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新建5G基站4000個,實現重點場所深度覆蓋。推動數字產業化,提質擴容中國網谷、中國安全谷,中國聲谷營收增長30%以上。推動產業數字化,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打造圖聆工業云國家級雙跨綜合平臺,新建5個省級以上行業型、專業型平臺,新增50個以上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
加快開發區提檔提級。推進縣域開發區與四大開發區合作共建、聯動發展。高新區爭創國家高新區綠色發展示范區,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力爭再進位,新站高新區加快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新產業發展能級,安巢經開區對接高新區共建合巢產業新城,蜀山經開區加快建設中國環境谷、數字新園區。支持阜合現代產業園打造皖北結對合作樣板。實施省級開發區升級行動,形成競相發展、差異發展、特色發展新格局。
(四)全力以赴改善生態環境。
打造合肥“最好名片”。系統實施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穩步提升南淝河等主要河流水質,巢湖水質穩定IV類并持續改善。系統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實現巢湖一級保護區化肥農藥“負增長”。加大藍藻治理力度,提升“數字巢湖”功能。推進鳳凰頸船閘建設,力爭新建對江排洪泵站。開工建設環湖生態蓄洪區,建成十八聯圩濕地三期,構筑環巢湖濕地生態屏障。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從嚴落實環境專項監督長制度,強化“五控”舉措,不斷提升優良天數比率,鞏固空氣質量穩定向好態勢。推深做實河湖長制,開展河湖管護專項行動。深入實施“綠盾”專項行動,加快馬合鋼、氯堿化工等污染地塊治理,推進鐘山鐵礦、犁頭尖礦等礦山修復利用。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整治,實施長三角多源有機固廢示范項目,建成蜀山生活固體廢棄物處置中心。
提升城市園林綠化水平。加快江淮運河生態廊道建設,推進廬州公園二期等建設,新建40個小公園小游園,新增60公里城區綠道。推進林業增綠增效行動,爭創省級森林城鎮5個、村莊50個。精心籌辦第十四屆中國(合肥)國際園林博覽會、第二十屆中國(合肥)苗交會,建成啟用苗交會新場館。
推廣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制定碳達峰總體方案和分領域方案,開展碳達峰碳中和試點示范。強化能源保障供給,大力發展光伏等清潔能源,持續開展能耗“雙控”和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加大工業廠房、公用建筑合同能源管理力度,推行綠色建筑標準,新建裝配式建筑1200萬平方米。開展全民節約行動,倡導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綠色生活。
(五)攻堅克難推進改革開放。
攜手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深化安徽合肥—上海張江“兩心同創”,G60科創走廊落地合作項目20個,節能環保等8個合作園區和新能源等7個產業聯盟取得實質性進展,謀劃實施縣(市)區、開發區與滬蘇浙結對合作項目。共建共享優質公共服務資源,提高政務服務“一網辦”覆蓋面和便利度。
縱深推進合肥都市圈同城化發展。建設巢馬城際、合新六城際、合周高速、合六南快速路等通道,形成一小時通勤圈。加快新橋科創示范區等市域毗鄰合作園區建設,共建一體化產業鏈。加強公共服務資源共享,率先實現異地社保辦理、就醫結算、公交卡使用,完善一卡通服務網。
統籌推進開放平臺建設。推進自貿試驗區合肥片區專項行動,試點任務應落盡落。深化服務貿易試點,做大高附加值離岸服務外包規模,力爭形成全國推廣的原創性成果。建設跨境電商海外倉,跨境電商規模增長50%以上。發揮進口貿易創新示范區作用,建設中高端消費品保稅展示交易中心。新開通3條以上國際航空貨運航線,建成合肥國際內陸港一期。
系統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精準實施規上工業企業畝均效益評價,建立差別化資源要素配置體系。開展“土地碼”試點,推行“標準地”改革,完善“評定分離”制度。推廣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支付方式,完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和城市醫聯體總額付費管理。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三變”改革村占比超90%。
強力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升級。對標國際標準、國家要求和先進地區,打造營商環境標桿城市。推進“證照分離”“一業、一證、一碼”“一照通”改革試點,提升“一窗辦、一網辦”“智慧辦”“跨省通辦”水平。聚焦企業準入退出、水電氣熱接入等事項,減環節、減資料、減時限,讓企業辦事更加便利。完善“雙隨機、一公開”和跨部門協同監管,加快構建事中事后監管體系。
(六)提速提品推進城市大建設。
更高標準建設重點片區。高質量編制市縣鄉三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高品質建設五大片區,駱崗公園加快建成園博園,推進濱湖國際科學交流中心等建設。東部新中心實施老合鋼片區等全面征遷和綜合改造,開工建設唐橋公園、青年創意田園二期,建成一中東校區。新橋科創示范區開工建設國際小鎮二期,空港醫院投入使用,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一期建成投產。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啟動未來科學館、科學社區建設。運河新城加快完善核心區交通路網,建設八中新校區,力爭開工市委黨校新校區。
更大力度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推進新合肥西站、合新高鐵、滬渝蓉高鐵等項目建設,建成明巢、德上、無岳、合六葉擴容等高速公路。軌道交通1號線三期、5號線北段開通運營,2、3、4號線延長線、6、7、8號線一期和S1線同步建設。暢通二環全線貫通,完成郎溪路、文忠路等快速化改造。打通30條半截路,治理15處擁堵點,新增9萬個停車泊位。加快龍河口引水、長江供水工程建設,提高城市飲用水保障能力。
更高品質加快城市更新。實施老城區減法專項行動,有序推進閑置公房、廠房“留改拆”,加快環城公園區域改造,完成明珠廣場綜合整治等城市更新項目。持續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加快推進D級危房解危、自建自管小區供電供水和消防設施無水整治改造,力爭三年內全部完成。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功能,全面提升縣城公共服務可及性和便利度。
更高效率精細化管理城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拓展重點領域場景應用。推進城市生命線三期工程,實現市縣重點區域監測全域覆蓋。強力推進城區生活垃圾分類。組織開展小區治理提升專項行動,有效整合黨建指導員、專職網格員、志愿者、物業人員等力量,提升住宅小區管理水平。
(七)傾心聚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做大做強縣域經濟。實施千億產業、百億企業培育計劃,四縣一市圍繞全市主導產業,加快延鏈補鏈強鏈,著力打造1~2個百億級特色產業,力爭百億制造企業零突破。加快下塘、合廬產業新城建設,提升肥東循環經濟園、肥西產城融合示范區、巢湖鎂基新材料基地承載能力,支持長豐雙鳳開發區爭創國家級。
發展壯大現代農業。強化農產品穩產保供,建成高標準農田18萬畝,糧食產量穩定在300萬噸左右,蔬菜面積136萬畝,穩定生豬存欄出欄水平。實施“兩強一增”工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綜合機械化率穩步提高,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實施種業振興工程,培育引進種業頭部企業,加快智慧農業谷和合肥菌物谷建設。實施特色產業提升工程,重點打造12條農業產業鏈,農產品加工產值突破千億,爭創國家級農業產業示范區。
深入推進鄉村建設。開展村莊規劃三年行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完成30個省級美麗鄉村建設和500個較大自然村人居環境整治,新建改建185公里農村道路。實施第三批17個鄉村振興項目,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鄉村旅游收入增長20%以上。
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嚴格落實“四個不摘”政策,加強動態監測,守牢防止返貧致貧底線。實施脫貧人口穩定就業提升行動,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綜合保障長效機制。加快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全市50%以上的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50萬元。
(八)用心用情改善民生福祉。
從嚴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夯實“四方責任”,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舉措,全面排查堵塞防疫漏洞,切實筑牢人物同防安全防線。完善多源檢測、多點觸發的預警體系,做實做細各項預案,強化流調溯源、社區防控力量儲備。嚴格落實預檢分診和首診負責制,嚴格發熱病人閉環管理,強化醫療救治服務。繼續加強免疫接種,構建更加堅固的全民免疫屏障。
提升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推動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動態識別低收入群體,精準落實分層分類救助幫扶。改造提升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提升養老服務質量。落實三孩生育政策,大幅增加托位供給。落實醫保待遇清單制度,實施職工門診共濟保障。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2.3萬套,新開工棚改安置房1.4萬套,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持續打造“學在合肥”品牌。新建中小學22個、幼兒園35個,建成六中新校區,加快合肥幼專梅沖湖校區建設,開工建設江淮學院新校區、一中淝河校區。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實施普通高中“倍增計劃”,深化國家產教融合型城市試點。落細落實“雙減”政策,深入實施“德智體美勞”行動,讓孩子回歸本真、教育回歸本質。
深化健康合肥建設。加快建設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市三院新區,開工建設中科大臨床醫院、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市兒童醫院新區。搭建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深化互聯網醫院、智慧醫院建設。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優化縣域醫共體、城市醫聯體模式。建成全民健身場所400個以上,視情舉辦合肥馬拉松賽、環湖自行車賽、全民健身運動會等體育賽事。
擴大城市文化供給。加快建設市中心圖書館、市博物館,啟動建設駱崗音樂廳、濱湖圖書館。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支持民營院團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建設廬江礬礦文創園等項目,培育50個文旅網紅打卡點。啟動合肥新動物園建設。籌辦上海國際藝術節合肥分會場、第十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活動,辦好“雙文廣場”音樂會。常態化開展文化惠民活動,送文化進農村、進社區、進工廠、進工地,為城市增添更多文化氣息。
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持續深化平安合肥建設,啟動實施智慧社區建設二期項目。新建50家以上“幸福驛站”,為戶外勞動者遮風擋雨。落實領導精準接訪、領銜包案和閱批群眾來信制度,完善信訪閉環跟蹤落實機制。持續深化公共安全管理、網絡空間治理,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深入實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試點建設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體系。創成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完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實施“法律服務進萬企”活動。加強退役軍人和雙擁工作,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等人民團體廣泛參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扎實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人防民防、防震減災、氣象、新聞、檔案、保密、殘疾人和關心下一代等工作。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走好趕考路,奮進新征程,必須牢記政府前面“人民”二字,不斷提高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力打造人民滿意政府。
對標對表強化政治建設。深學細悟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時刻牢記“國之大者”,自覺在全局中謀劃工作,在大局下推動工作,真正做到總書記有號召、黨中央有部署,安徽見行動,合肥見成效。
依法依規深入厲行法治。堅持把政府各項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深入實施“八五”普法,積極開展全國、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大力踐行誠信契約精神,全面兌現政府公共政策。依法接受人大監督,自覺接受政協監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加強審計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政協委員提案,努力把各方面“金點子”轉化為推動發展“真招數”。
全心全意踐行為民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常態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用心用情辦好人民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用好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創新政府治理方式,完善“12345有事找政府”熱線閉環辦理機制,依法依規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做到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知重負重勇于擔當作為。實施干部專業化能力大提升行動,增強干部創新專注水平、產業感知水平、政策應用水平、難題破解水平,加快政府智庫建設,打造一支學習型、專業型、創新型“合肥戰隊”。建立清單化、閉環式抓落實機制,鞏固精文減會成果,統籌規范督查考核,堅決防止簡單化、亂作為,堅決反對不擔當、不作為,切實為基層減負、為實干撐腰、為發展聚力。
從嚴從實建設廉潔政府。踐行“三嚴三實”,認真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控,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慎重決策、慎重用權。堅持政府過緊日子,深化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市委實施細則,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持續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保持清正廉潔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跨越趕超,創新者勝。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埋頭苦干、勇毅前行,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全面開啟合肥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為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