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沈陽市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1月8日 呂志成)

2022年01月13日 16:17   來源:沈陽日報   

  ——2022年1月8日在沈陽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沈陽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長 呂志成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本屆政府工作回顧

  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攻堅克難、砥礪奮進,推動沈陽振興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發展動力更加強勁。我們堅持創新發展,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等國字號創新平臺建設取得突破,科技型企業達到1.1萬家,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創歷史新高。國企混改、開發區市場化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戶籍新政、人才新政聚才引智效應明顯。我市連續兩年獲評國家營商環境標桿城市。

  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我們堅持協調發展,積極推進產業轉型、空間優化、城鄉統籌。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確立“5+3+7+5”產業結構新體系。城市更新有序開展,城市功能品質明顯提升。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加快融合發展。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我們堅持綠色發展,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顯著,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提高到86%以上,建成區基本消滅黑臭水體,城市生活垃圾實現全域焚燒“零填埋”。

  開放格局持續拓展。我們堅持開放發展,主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京沈對口合作取得積極進展。自貿區沈陽片區5條經驗全國推廣,經開區、高新區提標進位。中歐班列開行數量位居東北第一。國際友城達到100個。

  民生福祉顯著提升。我們堅持共享發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升,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重大風險有效防控。平安沈陽建設扎實有效。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本屆政府收官之年,也是克服疫情影響、推動沈陽加快振興發展卓有成效的一年。我們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著力打基礎、補短板、揚優勢,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預計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09%。總的看,“穩”的基礎持續鞏固,“好”的趨勢不斷加強,振興新突破的局面正在形成。

  (一)動能轉換不斷加快。堅持項目為王、招商為要、落地為大,全市億元以上項目開復工1819個、新簽約1802個、新落地828個,分別增長12.8%、31.3%和37.8%。產業轉型步伐加快,“老原新”三年行動計劃落地實施,“五型經濟”多點發力,新能源汽車、新材料、航空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8%、15%和23.3%,大東區躋身中國工業百強區前五十,我市連續四年獲評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優秀等級。數字賦能全面提速,新建5G基站1萬個,標識解析二級節點達到7個,“星火·鏈網”超級節點正式落戶,我市在全國數字化轉型百強城市中排名第15位、居東北首位。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遼沈銀行等金融機構落戶沈陽,成大生物登陸科創板,地鐵集團成功發行10億元碳中和債。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制博會等大型會展活動成功舉辦。我市入選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成為全國首批“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中街獲批全國示范步行街。盛京古城綜合改造等工程加快推進,老北市景區晉升國家4A級景區。

  (二)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堅持走創新路、吃技術飯,“5+4+7+N”創新平臺體系加快構建,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77個、新型研發機構20家。創新主體數量質量同步提升,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2008家、高新技術企業842家、雛鷹企業289家、瞪羚獨角獸企業64家。創新機制不斷完善,沈陽產業技術研究院啟動運營,實施“揭榜掛帥”科技攻關項目102項,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16項,我市成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創新成果加速轉化,新建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20個,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340億元。創新生態持續優化,雙創載體新增23家,雙創活動達到1052場。出臺人才新政 3.0 版,全周期人才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創新創業活力全面迸發。

  (三)重點改革深入推進。全力打造“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的營商環境,“一碼通城”全國領先,“一網通辦”全省領跑,“一網統管”“一網協同”成效明顯,“一件事一次辦”事項達到609件,“好政策”“好就醫”“好停車”“好游玩”等便民應用場景投入使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壓縮至40個工作日以內。公共法律服務實現產業園區全覆蓋。“三直一快”落實惠企政策,“一聯三幫”解決企業訴求1512件,全市市場主體突破100萬戶。國資國企改革縱深推進,沈鼓集團混改、盛京能源司法重整邁出關鍵步伐,市屬企業實現董事會應建盡建和外部董事全覆蓋。城市管理體制不斷完善,出臺標準地、創新型產業用地政策,設立百億規模城市更新及發展基金。建立集中統一、分級管控的規劃管理體制。市與區縣(市)財政管理體制進一步優化。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化,于洪、沈北國家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穩步推進,遼中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全面推開,蘇家屯成為第三批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典型。

  (四)對外開放持續擴大。開放通道更加暢通,全方位構建陸海空網開放通道,高質量編制臨空經濟區建設規劃,中歐班列實現“三通道五口岸”全覆蓋,跨境電商交易額增長4.4倍,全市進出口總額增長36.2%。開放平臺不斷拓展,第五次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領導人會議成功舉辦,自貿區國企“三級跳”發展新模式入選全國“最佳實踐案例”,中德園落地億元以上項目31個。區域合作持續深化,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全面提速,沈白高鐵等70個重大項目加快推進。京沈對口合作、沈大經貿合作更加緊密。

  (五)城市品質加快提升。綜合交通體系更加完善,京沈高鐵全線開通,5條地鐵線路加快建設,沈撫有軌電車西延線投入運營,勝利大街快速路、沈康高速連接線建成通車。基礎設施承載力持續增強,盛京500千伏變電站建成投運,南部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建工程通水調試,新建改造燃氣管網261公里,我市成為國家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城市管理更加精細,老舊小區、城市道路、地下管網、城鄉接合部等改造提升和綜合整治工程同步實施,“路長制”網格化管理全面推行,市容秩序“十亂”整治深入開展,全市126個老舊小區、184條背街小巷完成改造,高質量建成1070座“口袋公園”,國家衛生城市復審得分位居參評省會城市首位。生態環境明顯改善,Ⅲ類以上優良水體斷面增加8個,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保持100%,燃煤、揮發性有機物(VOCs)、揚塵等污染治理成效顯著,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15天,比上年增加28天,為新標準實施以來最好水平。

  (六)鄉村振興全面推進。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脫貧成果更加鞏固。農業質量效益穩步提升,糧食產量突破80億斤、實現“十八連豐”,農業產業鏈提升行動加快推進,新增省級以上龍頭企業20家,新民成為全國設施蔬菜全產業鏈典型縣。縣域經濟加快發展,啟動實施城區、開發區與縣域“1+1對1”對口幫扶行動,縣域地區開復工億元以上項目334個,6個中心鎮完成投資36.4億元。鄉村建設有序推進,“美麗庭院、美麗村屯、美麗田園”建設成效明顯,新建改造農村公路877公里,治理黑臭水體153處,生活垃圾收運體系覆蓋率達到95.4%。

  (七)人民生活顯著改善。舒心就業扎實推進,更高質量就業三年行動深入實施,“沈陽業市”上線運行,全市新增城鎮就業13.4萬人,吸引來沈留沈高校畢業生12.5萬人。幸福教育深入人心,啟動建設幼兒園97所、中小學校74所,新增普惠性學前教育學位1.2萬個,我市成為全國首批“雙減”試點城市。健康沈陽加快建設,建成社區醫院13個,建強中心鄉鎮衛生院27個、村衛生室616個,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價格平均降幅53%,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創建工作深入開展。品質養老普惠推進,開展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試點100個,城市社區實現養老服務站全覆蓋,新增養老服務設施3.2萬平方米。公共服務供給更加豐富,建黨百年主題活動精彩紛呈,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深入推進,“百館工程”加快實施,沈陽博物館建成開放,城市書房廣受好評,沈陽藝術節、市民運動會等2000余場文化體育活動成功舉辦。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升,城市、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3.5%和13.3%,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人均上漲4.6%。住房租賃、“一城一策”試點工作扎實推進。社會治理持續加強,深入踐行“兩鄰”理念,開展“兩鄰”社區建設試點458個,推進鄰里項目1161個。志愿服務創新開展,“盛京使者”達到23萬人。文明城市建設常態推進,16件民生實事全部高質量完成,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

  (八)風險防范更加有力。堅持應急處置和常態化疫情防控相結合,新冠疫苗接種率達到87.3%,打贏了三場輸入疫情殲滅戰,守護了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金融風險有序化解,城商行、農信機構等金融機構化險工作有力推進,“非法代理退保”專項整治成效顯著。政府債務管理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集中攻堅扎實開展。百年一遇暴雪災害得到有效應對。信訪工作“減存控增”攻堅行動深入推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有力有效。沈河區榮獲全國平安建設最高獎項“長安杯”。

  同時,雙擁共建、國防動員、人防和民兵預備役工作持續加強。國家安全、保密、審計、仲裁、民族宗教、貿促、僑務、郵政、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氣象、防震減災、公積金、檔案、修志、文史、殘聯、紅十字會、慈善事業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成績。

  一年來,我們不折不扣抓好中央巡視和專項督導督察整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農村改廁問題整改等工作扎實推進,“三落實”專項行動、推進質量提升工作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七人普”工作被評為全國先進,第八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迎回安葬任務圓滿完成。我們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879件、政協提案558件。我們堅持依法行政,提請市人大審議地方性法規5件,修改廢止政府規章22件,行政復議案件爭議化解率全國領先。我們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行動為群眾解決問題6萬余件。我們堅持“過緊日子”,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36.9億元。我們持續反“四風”、轉作風,黨風廉政建設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習近平總書記親切關懷、掌舵領航,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得益于全市人民齊心協力、共克時艱。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以及離退休老同志,向駐沈部隊官兵、消防救援隊伍和中省直單位,向關心支持沈陽振興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工作的過程中,我們也清醒認識到不足和差距:經濟總量與城市地位還不相稱,重大項目和有效投資不足,重點產業鏈本地配套率亟待提高。關鍵領域改革進展不夠快,營商環境與先進地區相比、與廣大市場主體的要求相比仍有差距,開放水平需進一步提高。建設沈陽現代化都市圈仍需加大力度,縣域經濟還十分薄弱。城市建設、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金融、安全生產等領域風險隱患不容忽視。一些干部思想還不夠解放,能力素質、工作作風有待加強。對此,我們一定拿出務實舉措,認真加以解決。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

  當前,沈陽正處于戰略機遇疊加期、調整轉型攻堅期、風險挑戰凸顯期和蓄勢躍升突破期,我們要充分發揮沈陽人民主人翁的秉性、勇立潮頭的天性、精工細作的品性,搶抓機遇、應對挑戰,不斷創造“英雄城市”的更大榮光。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總的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市委十四屆二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履行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著力補齊“四個短板”、扎實做好“六項重點工作”,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奮力推動新時代沈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實現新突破,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我們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在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突破的征程中,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引領帶動作用,切實扛起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政治使命,補齊“四個短板”,做好“六項重點工作”,奮力把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全面振興藍圖變為現實。

  我們要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充分發揮省會城市龍頭作用,扎實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建設“一樞紐、四中心”,在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建設上有更大作為,在綠色低碳發展、改造升級“老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和“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上為全省作出示范,在實現遼寧振興發展新突破中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當好先鋒。

  我們要緊緊圍繞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經濟總量突破一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一千億元、人口規模突破一千萬人”的奮斗目標,按照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6%左右的總體安排,深入開展“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項行動,堅定直道追趕、彎道超車、換道引領的信心,加快產業轉型、城市轉型、社會轉型,突出抓好“四個行動”,大力發展“五型經濟”,著力提升城市“四個品質”,傾力打造民生品牌,全力推動沈陽從工業文明時代裝備制造的“優秀生”蝶變為生態文明時代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模范生”。

  三、2022年重點工作安排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全面落實市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政府工作至關重要。按照“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要求,與如期實現“三個一”奮斗目標相銜接,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7%以內;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超過3.2%;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率不低于3.2%,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進一步下降。

  今年,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保持經濟平穩健康增長。積極應對“三重壓力”,深入挖掘投資、消費潛能,統籌發展和安全,努力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落實用好政策。按照政策發力適當靠前的要求,落實落細中央各項政策。精心包裝項目,積極爭取資金支持,用足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地方專項債。堅持“三直一快”,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加大紓困幫扶力度,降低企業用工、用能、物流等成本,千方百計穩住、壯大市場主體。

  擴大有效投資。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全面做好“謀立推建”工作。圍繞產業轉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創新驅動、民生保障、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謀劃一批高質量項目。提升審批效率,全面推廣“拿地即開工”模式,確保項目早開工、早建成。落實“五個一”機制和首席服務官制度,做實“四比四看”活動,實行周調度、月推進、季點評、半年全年雙考核,加大項目推進力度,及時解決項目受阻問題,加快寶馬X5、純電動3系等重大項目建設,確保全年開復工億元以上項目2000個以上、產業項目1450個以上。強化全域、全員、全年招商,實施專題招商、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推動更多高質量項目匯聚沈陽,讓項目支撐起沈陽今天的快速增長,轉化為沈陽明天的強大實力!

  促進消費升級。擴大傳統消費,提振家電、汽車、餐飲等重點消費。繁榮農村市場,挖掘農村消費潛力。堅持租購并舉,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培育新型消費,壯大假日經濟、夜間經濟、平臺經濟等新經濟新模式,加快發展線上消費、體驗消費。拓展服務消費,推動醫療健康、養老托育等消費提質擴容,開展體育消費試點,大力發展冰雪經濟,叫響文化沈陽、歷史沈陽、山水沈陽的文旅品牌,吸引更多外來消費者。引領時尚消費,引進國內外品牌首發、首店等新業態,加快培育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防范化解風險。繼續抓好城商行和農信機構改革化險工作,市場化、法治化處置重點企業債務風險,加大非法集資案件查處力度,護航振興發展行穩致遠。嚴格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確保按期完成化債任務。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聚焦建設國家先進制造中心,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

  持續做好“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級“老字號”,實施100個智能升級項目、50個精益數字化咨詢項目,打造100個數字化應用場景,推進一批企業上云上平臺,支持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首應用。深度開發“原字號”,支持冶金建材、精細化工、農產品加工向精深方向發展。培育壯大“新字號”,加快布局智能機器人、生物技術、新型高端材料等未來產業,推動黎明航空動力產業園、中航發燃氣輪機產業化基地、碳纖維產業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上取得突破。推動各類園區加快實現“四個轉變”,努力打造新型產業生態圈。

  加快推進數字沈陽建設。主動擁抱數字時代,用好應用場景和數據資源優勢,加快建設中樞系統、數字駕駛艙、數字底座。提高產業數字化水平,促進5G應用從輔助生產向控制生產延伸,打造一批特色應用場景和標志性示范項目,推進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遼寧分院建設,辦好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智能網聯汽車大會。著力提升數字產業化能力,推進大數據、區塊鏈等產業化應用,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加快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鄉村建設,推行首席數據官制度,打造智慧城市信息模型平臺,推出更多便民服務應用場景。培育數字生態,新建5G基站1.2萬個,推進“星火·鏈網”超級節點建設,爭創國家“雙千兆”示范城市,強化數據安全保護,全力打造東北數字經濟“第一城”。

  推動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加快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積極引育基金集群,擴大集合貸、助保貸、知識產權質押業務規模,做強融資擔保業務,開展信保基金業務,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加快培育壯大總部經濟。積極爭辦國家級國際性展會。大力發展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等高技術服務業。

  (三)加快建設創新沈陽,打造新興產業策源地。聚焦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把豐富的科教資源存量轉化為振興發展的優質增量,讓更多的年輕人向往沈陽、扎根沈陽、圓夢沈陽。

  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積極構建“一城一園三區多組團”創新格局,全面啟動渾南科技城建設,做強沈北科教融合園。加快建設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等國字號平臺,籌建遼寧材料實驗室,規劃建設稀土鋼研發平臺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提高產業技術研究院產業孵化能力,支持大型龍頭企業建設聯合技術創新中心,確保新型研發機構達到70家。

  強化創新主體地位。完善創新主體梯次培育體系,確保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8700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4500家、雛鷹企業突破1300家、瞪羚獨角獸企業突破180家,培育“專精特新”企業100戶。做強科技企業服務機構,培養技術經紀人100人以上。豐富科技金融業態,加大對初創期科技型企業融資支持力度。

  構建協同創新機制。深入開展“揭榜掛帥”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爭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支持企業、高校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全市實質性產學研聯盟達到300個。深化科技成果“三權”改革,支持科研人員自帶科技成果創業。提升東北科技大市場服務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建設,大幅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轉化率,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0%以上。

  優化創新創業生態。以風景、人文、時尚為元素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區,以平臺、環境、新經濟為重點打造人才成長型城市。提升人才政策的精準度,增強招才引智活動的親和力,積極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帶土移植”高水平創新團隊,大力培育技能大師、盛京大工匠等高技能人才。拓展“雙創+”模式,舉辦各類創新創業活動1000場以上,塑造敢闖敢干的沈陽創客文化。

  (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以體制機制創新引領發展方式轉變,突破發展瓶頸、匯聚發展優勢、激發發展活力。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拓展“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一碼通城”的深度和廣度,深入推進“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實現“全程網辦”、95%高頻便民服務事項實現“掌上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壓縮至38個工作日以內。著力加強法治環境和誠信環境建設,深化涉企公共法律服務,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持續開展“一聯三幫”活動,以硬招實招破解痛點堵點問題。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全面完成國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和區域性綜改試驗任務。聚力攻堅股權、治理、組織“三大結構”改革,推進競爭類企業混改,開展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市屬國有企業整合至10家以內。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市屬企業實現全員績效考核。提升國資監管效能,深化授權經營體制改革,完善國資監管平臺,增強風險防范能力。

  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實施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行動,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出臺促進人口集聚的綜合性政策措施,積極構建人力資源全產業鏈生態服務體系。持續打好存量土地盤活攻堅戰,深入實施創新型產業用地、標準地政策。打造全流程電子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提升遼寧股權交易中心服務能力,推動3家以上企業上市。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推進公平競爭政策深入實施。完善線上線下服務,打造一批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新建一批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基地,出臺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系列政策,全年“小升規”200家、“規升巨”20家。深化政銀企合作,改善企業融資環境。通過有力有效的工作舉措,讓民營企業的環境更優良、賽場更公平、舞臺更寬廣、前途更光明!

  (五)加快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建設,著力構建對外開放新前沿。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積極擴大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立足東北亞,面向全世界,不斷提升城市外向度。

  建設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堅持規劃共繪、交通共聯、產業共鏈、平臺共享、生態共治、文旅共建,完善協調推進機制,高標準實施都市圈發展規劃和三年行動方案。推動工業設計、檢驗檢測、科技條件等平臺向都市圈輻射。落實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啟動建設東部旅游大道,促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動100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在都市圈實現跨域通辦。加快與撫順市、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同城化步伐。

  拓展開放平臺功能。強化自貿區制度創新,推進綜保區提質升級,努力在貿易便利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升中德產業園能級,面向歐洲引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依托中日產業園、中韓科技園,加強中日韓經貿科技合作,促進項目加快落地。

  暢通開放通道。加快建設國家現代綜合樞紐,完善“物流+交通+信息”基礎設施網絡,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匯聚融通。高水平規劃建設臨空經濟區,織密對外航線網絡,推動航空客貨運高質量發展。做大跨境電商業務,鼓勵跨境電商體驗店等新業態發展。搭建中歐班列智慧物流服務平臺,創建國家中歐班列集結中心,不斷暢通海陸大通道。

  擴大對外經貿。落實穩外貿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契機,培育對外貿易新業態、新優勢。積極“請進來”“走出去”,組織企業參加進博會、廣交會等商貿活動。支持優勢企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鼓勵企業參與“一帶一路”重大項目建設。加快發展信息技術、醫藥研發、維修維護等服務外包。全年進出口總額增長15%。

  深化區域合作。鞏固拓展京沈合作成果,推進中關村科技園等重大項目建設,力爭京沈合作項目突破400個。加強沈大合作交流,促進與遼寧沿海經濟帶良性互動。持續加大對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招商力度。

  (六)提升城市品質能級,打造現代化生態化國際化大都市。抓實國家城市更新試點,塑造城市更新典范,不斷提升城市的功能品質、服務品質、生態品質和文化品質。

  持續優化城市空間。按照國家中心城市功能定位,高標準規劃35個核心發展板塊,高水平建設濱水特色功能區、城市更新示范區、高新產業聚合區、公共服務中心區,不斷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加快培育新的增長極,以城市轉型帶動產業轉型、社會轉型。

  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軌道交通體系,推動沈丹鐵路外遷、沈白高鐵工程,加快地鐵1號線東延線、2號線南延線、3號線、4號線、6號線建設。完善快速路系統,啟動長青街南延線、元江街等快速路二期工程。優化路網結構,實施4處鐵路道口平改立工程,打通太白山路、輝山西路等斷頭路。加快電力設施建設,推進遠航等輸變電工程,建設適度超前、高效便捷的充電設施網絡。

  全面推進“五工程一管理”。持續開展潔化序化綠化亮化美化文化行動,提質改造老舊小區475個、背街小巷200條,新建改造燃氣管網270公里、供熱管網40公里、供水管網143公里,推進34項街路更新工程,抓好17條出口路及沿線52個村屯環境整治。以公園城市為目標,提升改造公園10座,新建“口袋公園”1000座,新增綠地22平方公里,新建改造慢道300公里。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建設成果,提升城市標準化、設計化、法治化、網格化、社會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發揮人民設計師作用,以繡花般的耐心,繡出城市的品質品牌,真正讓城市有活力、有品位、有顏值、有溫度!

  深入推進以文化城。加快建設區域性文化創意中心,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提升歷史文化名城品質,加快盛京古城綜合保護利用,統籌推進歷史文化片區街區、歷史文化名村建設。加快打造“百館之城”“書香沈陽”,推進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中國工業博物館等十大場館改造提升,籌建沈陽歷史建筑博物館、東北警察博物館、沈陽工人美術館,標準化、個性化、智能化建設城市書房、城市書屋。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發展,舉辦沈陽藝術節,開展“人民幸福城·我的沈陽美”系列群眾文化活動,推進“文化下鄉”,創排《顧誦芬》等一批精品劇目。積極推進棋盤山國家旅游度假區建設,加快推進“多游一小時”場景項目推廣應用,實施百家景區提質升級工程,積極發展文化旅游業態。

  (七)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加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力度,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依托“4區18園”,做大做強農產品精深加工、裝備制造業配套等產業,重點推進300個億元以上項目,產業集聚區對縣域經濟貢獻率達到70%以上。實施縣城更新行動。壓茬推進中心鎮建設,加快胡臺、茨榆坨向小城市目標邁進。提升“1+1對1”對口幫扶成效,圍繞產業升級、飛地經濟等重點方向開展25個以上幫扶項目。調整特業經營等方面政策,為發展民宿經濟等鄉村產業松綁助力。

  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抓好“米袋子”“菜籃子”,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抓實現代種業保護創新工作。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鞏固“大棚房”問題清理整治成果,加大黑土地保護力度,新建高標準農田51萬畝。持續壯大稻米、畜牧、漁業、蔬菜、花卉五大農業優勢產業鏈規模,發展“一村一品”專業村50個。實施農村電商發展行動,壯大農產品電商產業。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穩慎推進于洪、沈北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推進農村“三變”改革,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范發展,繼續開展市縣兩級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農場評選,促進自然人農業向法人農業轉變。

  扎實推進鄉村建設。加快“美麗庭院、美麗村屯、美麗田園”建設,實施20個美麗田園補短板工程,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示范區。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滿足農民用水需求,確保農民飲水安全。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和美化硬化亮化綠化工程,讓鄉村更美麗、農民更幸福、農業更有奔頭。

  (八)高標準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展現美麗盛京更高顏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自然生態。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構建碳達峰政策體系,完成能耗“雙控”任務,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積極爭取成為國家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加快推進綠色制造,推廣先進節能低碳技術應用,培育省級以上綠色制造企業30家。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有序壓減非電用煤。大力推動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綠色建筑等產業發展。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做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推進四環以內村屯、城中村散煤治理,加快淘汰建成區40噸以下民用供暖燃煤鍋爐,加強揮發性有機物(VOCs)、秸稈禁燒等精細化管理,確保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不低于300天。堅持“四水同治”,壓實河長制責任,開展遼河干流、蒲河、柳河等重點流域治理,實施水系連通和小流域治理工程,抓好北沙河綜合治理。推進八家子河、秀水河等水質改善攻堅。推動老虎沖垃圾填埋場封場。強化土壤污染防治,提升危廢監管處置能力,守護好沈陽這片沃土。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強化“三線一單”剛性約束,落實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制度。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探索推進集體林地流轉。全面推行林長制,科學有序開展植樹造林,強化沙化土地、黑土區侵蝕溝治理。積極參與創建遼河國家公園,抓實臥龍湖濕地綜合整治。

  (九)優化公共服務供給,加快提升人民生活品質。著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扎實推動共同富裕,讓生活在沈陽的人有溫暖、有尊嚴、有事業、有希望。

  促進更高質量就業。始終把就業作為最大民生,持續打造舒心就業品牌。做強“沈陽業市”智慧就業服務平臺,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全年吸引高校畢業生來沈留沈15萬人,城鎮新增就業11.5 萬人。強化創業帶動就業,支持新就業形態發展,鼓勵多種形式靈活就業。大規模多層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開展困難群體就業援助,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以“舒適、充實、興趣、安全”為重點,持續打造幸福教育品牌。加快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新建改建幼兒園47所。扎實推進“雙減”工作,創建義務教育新優質均衡(示范)校85所,新建改建中小學58所。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支持在沈高校“雙一流”建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完善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守護學生身心健康,加強校園安全和學校食堂管理,保障隨遷子女、留守兒童、殘障兒童受教育權利,讓每個孩子都擁有健康幸福美好的童年!

  提升衛生健康服務水平。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重點,持續打造健康沈陽品牌。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人物環境同防”,強化哨點監測、排查管控、疫苗接種,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以“鐵桶式”防御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加快城市醫療集團、醫共體和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國家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改革示范城市,確保困難群體穩定享有“三重保障”。推進國家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使用綜合試點,實施“出門就健身”工程,辦好國際賽艇公開賽、沈陽馬拉松等精品賽事。

  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持續打造品質養老品牌。織牢兜底性養老服務網。大力發展普惠型和互助性養老,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試點社區擴大到 200個,新增家庭養老床位4500張。分級分層分類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培育養老產業龍頭企業,加強養老產業園區建設,支持康復輔助器具等老年用品研發生產。

  加大社會保障力度。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加強住房保障,做好公租房租賃補貼和實物配租,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2萬套(間)。出臺配套措施,落實生育政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縮小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差距,強化困境兒童、殘疾人、失獨家庭等群體關愛幫扶,推進社會救助和福利保障更精準、更高效、更溫暖、更智慧。

  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深入踐行“兩鄰”理念,加大城鄉社區資金投入力度,創建“四零”平安社區(村),優化基層治理服務管理平臺,推動“兩鄰”社區建設全覆蓋。深化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完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鞏固“雙擁模范城”創建成果。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圍繞燃氣、危化等重點領域,加強隱患排查和專項整治,開展水電氣熱等管網設施維護改造和檢修巡查,扎實推進城市安全監測預警平臺建設試點。依法依規做好信訪穩定工作,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 嚴厲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努力建設平安沈陽。

  今年,市政府將高質量辦好改造老舊小區及配套設施、優化城市公交線路、完善全民健身設施、提升校園安全監控能力等10件民生實事,讓振興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奮進擔當展現新作為。持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全面加強政治建設。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定不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政府工作各領域全過程,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

  全面加強法治建設。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推動營商環境等方面立法。深化基層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全面落實“八五”普法規劃。加強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全面加強作風建設。全員參與、全面行動、全力推進“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項行動,形成主動尋標對標、奮力達標超標的濃厚氛圍。堅持一線工作法,拿出更多時間和精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推動重點工作。弘揚斗爭精神,激發“爭、搶、拼”斗志,努力干出實實在在的業績。

  全面加強廉政建設。堅決扛起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之以恒糾治“四風”,讓基層干部從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堅持厲行節約,嚴控非急需非剛性支出。深入推進“兩個體系”建設,加強重點領域廉政風險防控,堅決整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永葆為民、務實、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新征程需要新擔當,新突破呼喚新作為。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切實肩負起創建國家中心城市的新使命,奮力推動新時代沈陽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實現新突破,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沈陽市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1月8日 呂志成)

2022-01-13 16:17 來源:沈陽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