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三亞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1月18日 包洪文)

2021年03月17日 16:23   來源:三亞市政府   

  點擊查閱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1月18日在三亞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八次會議上

  三亞市代市長 包洪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顧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既經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考驗,又迎來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歷史機遇。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12號文件、《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與全市人民一起,直面挑戰,搶抓機遇,積極應對“三個大考”,答好“三張答卷”,取得了來之不易的發展成績。

  ——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面對疫情突襲,果斷采取一系列防控、救治措施,嚴格落實“四早”“四集中”,構筑起群防群控的嚴密防線。作為重點疫區人員聚居最多的省內城市,三亞僅用49天就實現收治確診病例清零,并且沒有發生社區擴散傳播和醫務人員感染。同時,我們還派出骨干醫療隊援鄂,采購瓜菜馳援湖北,主動服務國家疫情防控大局。在此基礎上,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出臺“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十五條”“旅游企業發展十條”“建設項目復工七條”“保障項目建設八條”“菜七條”等政策,在投資、消費、招商、“三農”等方面實施41條超常規措施,并實行市政府經濟運行周調度會議機制,及時解決問題,加快復工復產,全市經濟逐步趨穩向好。202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95.4億元,同比增長3.1%,增速比去年的最低谷(1-3月)高出1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3%,增速比去年的最低谷(1-2月)高出53.5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1億元,增長12.1%,增速比去年的最低谷(1-3月)高出49.4個百分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0.4億元,增長1.2%,增速比去年的最低谷(1-4月)高出57個百分點。全市接待過夜游客量從8月起穩步回升,中秋國慶長假接待過夜游客72.9萬人,增長12.7%;全年接待過夜游客1714.4萬人次,旅游總收入424.8億元,分別恢復至上年的74.7%和73.1%。

  ——把握自貿港機遇推動開放創新。積極承接自貿港政策,多措并舉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便利。加強制度創新,目前已有“船舶多證合一”等10項創新成果入選全省發布案例,“區域醫保總額預付+緊密型醫聯體”醫改新模式獲得首屆海南省改革和制度創新獎二等獎。圓滿完成2020年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37國73位駐華使節集中訪瓊服務保障工作,成功舉辦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三亞展館亮相第三屆進博會,有力宣傳推介了三亞,促進了對外交流合作。崖州灣科技城和三亞中央商務區被列為自貿港重點園區,《海南自由貿易港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條例》發布實施。2020年全市新增企業2.4萬戶,增長82.2%;新設立外資企業158家,增長163%;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8%;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76.6%。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全年民生支出161.1億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7%,較好地完成了年度十大民生實事。全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47元,增長3.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9元,增長8.0%。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2.4%左右。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融入自貿港建設,落實早期安排

  推動開放政策落地見效。積極承接離島免稅新政,實行離島免稅進口食品化妝品“特定條件放行”監管。實施企業和個人所得稅等稅收優惠政策,累計為企業減免稅款3.3億元。對進境郵輪實施電訊檢疫。創新自駕游進境游艇免擔保政策,首艘免擔保自駕游進境游艇在三亞入境。實施“展會+保稅”監管模式,探索賽事會展業監管便利化新途徑。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順利完成首單科研用作物種子進境業務。三亞保稅物流中心(B型)獲批建設。

  大力優化營商環境。落實《三亞市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19-2020年)》,制定《三亞市優化營商環境若干規定》,開展營商環境考核評價。建立重點企業政府聯絡員工作機制和三亞市營商環境觀察員制度。實現商事主體登記全程電子化,構建“一鹿快辦”政務服務系統,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2個工作日以內。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社會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分別壓縮至90個工作日和33個工作日。三亞市優化跨境貿易營商環境經驗做法入選《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最佳實踐篇”。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成立市投資促進局,突出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推行線上招商模式,舉辦“世界僑商海南行”三亞項目推介會、海南自貿港國際投資(三亞)高峰論壇等活動。全年累計簽約企業456家,直接招商企業注冊1382家。入駐三亞的總部企業已達到15家。大唐集團海外控股公司、紫金國際控股、恒力國際(海南)有限公司等央企和大型民企跨境投融資平臺順利落地三亞中央商務區。積極引進優質上市公司,覽海醫療已遷址三亞。同時,我市新組建的9家國有集團公司在產業、投資、民生、基礎設施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加快構建風險防控體系,啟動“海上圍欄”行動,強化口岸監管,嚴防走私、偷渡、外來物種入侵、疫病傳染等領域風險,開展離島免稅“套代購”走私專項打擊活動。嚴格執行房地產限購政策,遏制房地產投機炒作。

  (二)圍繞高質量發展,推動產業升級

  繼續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郵輪旅游試驗區和游艇產業改革發展創新試驗區,國旅環球、亞光科技等30多家知名郵輪游艇企業入駐。成立海南國際游艇交易有限公司,完成海南首單二手游艇規范交易。頒發首張海南郵輪港口海上游航線試點經營許可證,推動西沙航線在國內近海游航線中率先復航。新設的3家離島免稅店開業經營,在免稅新政帶動下,去年下半年離島免稅品銷售額同比增長近兩倍,占全省的75.4%。有序推進第六屆亞洲沙灘運動會籌備工作。舉辦“夜三亞”系列主題活動,支持夜間經濟等新業態發展。設立市旅游推廣局,運用大數據等多種手段,對疫后旅游市場及客群變化進行精準研判,推出“三亞·新青年奇趣島”推廣主題,創新開展線上、線下營銷活動。強化涉旅場所明察暗訪和聯合執法監管,規范旅游市場秩序。

  積極培育現代服務業。三亞中央商務區新增注冊企業689家,實現稅收14.5億元,大悅城城市綜合體、三亞國際金融中心、保利國際廣場、海南中交總部基地等項目加快推進。會展業穩步復蘇,成功舉辦40余場千人展會活動。創新FT賬戶下外資股權投資便利化監管模式,吸引索斯福等4家外資股權投資企業落戶三亞。落地全省首個跨境人民幣資金池。三亞國際資產交易中心開業,上線運營跨境資產轉讓和旅游消費積分交易兩大產品線。

  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崖州灣科技城被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園區新增注冊企業647家,實現稅收10.4億元。深海科技創新公共平臺、中科院海南種子創新研究院等重大平臺、科研單位和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月亮島起步區基礎設施加快建設,中國海洋大學首批173名研究生已入學。“奮斗者”號從崖州灣科技城啟航,創造了10909米深潛新紀錄。互聯網信息產業園新增入駐企業140家。

  (三)著眼可持續發展,優化基礎環境

  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堅決推進兩輪中央環保督察、國家海洋督察和省生態環保百日大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特別是緊盯鳳凰島二島、瑞吉游艇碼頭等重點項目,科學制定方案,有序推進整改。繼續嚴打“兩違”,全年拆違29.8萬平方米,處置銷號“兩違”圖斑超過2.2萬個,省里確定的“兩違”圖斑分類處置率達到100%。加快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5.5%,基本完成158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年PM2.5平均值從上年的14微克/立方米降至11微克/立方米。全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已超過5000個,海坡、崖州高鐵站充(換)電站投入使用,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穩步提升。啟動全面禁塑,加快推進垃圾分類,著力打造“無廢城市”,成為國內首個加入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凈塑城市”倡議的城市。

  著力完善基礎設施。三亞新機場項目預可研報告、海洋環評報告和海域使用論證報告已編制完成。鳳凰機場高峰小時容量標準由每小時20架次擴容至25架次。海南西環鐵路三亞至樂東(嶺頭)段公交化旅游化改造項目全面開建。橫穿北部山區的66公里旅游資源路、三橫路鳳凰段、荔枝溝段、城東大橋和亞龍灣第二通道(一期)建成通車;海南省環島旅游公路陵水土福灣至三亞海棠灣通道工程、亞龍灣第二通道(二期)、225國道天涯海角景區段改造等項目開工建設;G98環島高速大三亞段擴容工程可研報告已編制完成。繼續完善城市路網,新建及改建道路16.9公里。在全省率先完成農村公路交通扶貧六大工程項目。北部山區飲水安全工程建成通水,西水中調工程(一期)項目全面加快建設。實施10個雨污水整治項目,建成雨水管道21.6公里、污水管道53公里。加快推進燃氣下鄉“氣代柴薪”試點,完成入戶安裝1174戶。開通5G宏基站1595個,三亞中心醫院5G移動式數字化手術室系統、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5G+全息遠程診療系統等5G應用項目建成。

  (四)聚焦幸福感提升,改善人民生活

  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在鞏固“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基礎上,全力開展“擴種養、促務工、增收入”行動。多渠道推進就業扶貧,全市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人數比上年增長26.7%。開展消費扶貧“春風大行動”,累計銷售扶貧產品1692萬元,受益建檔立卡戶2.2萬戶次。14個扶貧特色產業項目全部開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實行差異化分紅,脫貧群眾穩定增收得到有效保障。對脫貧監測戶、邊緣戶進行動態監測管理,落實“一對一”幫扶。脫貧監測戶、邊緣戶、建檔立卡戶全年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1690元、10237元和18990元,基本消除返貧致貧風險。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編制村莊規劃,17個行政村和1個農場連隊的村莊規劃編制方案通過專家評審。扎實推進“廁所革命”,全年開工建設農村戶廁3619座。完善農業設施,培育龍頭企業,全年建設高標準農田3.2萬畝,省級農業、漁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到5家。積極應對疫情影響,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冬季瓜菜、熱帶水果、花卉、南繁育制種等優勢產業進一步壯大。建設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游,博后村、西島社區等成為網紅打卡景點。頒布實施《三亞市集體建設用地土地定級與基準地價》。全省首個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海南(三亞)農村產權服務中心揭牌。

  推進民生事業發展。落實階段性社保費“免減緩返補”等政策,支持企業減負穩崗,全市新增城鎮就業崗位3.3萬個,年底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8%。社會保險參保基本實現全覆蓋。加快推進中小學和幼兒園新建、改擴建項目,新增學位4770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人數占比快速提升,分別達到91.54%和51.9%。上海外國語大學三亞附屬中學建成開學,重慶南開學校托管崖城初級中學,海口中學三亞學校開工建設。加強教育人才引進和培育,持續實施“好校長、好教師”培養工程,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升。加快實施市中醫院改擴建和三亞中心醫院新建二期綜合門診大樓、市疾控中心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等項目,建成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醫聯體江林院區等項目,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能力明顯增強。加快推進市體育中心建設,積極打造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群眾性文體活動蓬勃開展。完成1797戶棚改任務,交付各類安置房1萬余套,開工建設2949套公租房,籌集分配人才房500套,制定了1.6萬套安居型商品住房的建設計劃,完成了7個安居型商品住房項目共8宗用地的掛牌出讓工作。強化蔬菜應急調運和投放,繼續開設保基本蔬菜平價專營區、保基本豬肉應急投放點,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惠及10.5萬人次。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禁毒三年大會戰,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消除涉恐隱患。加強道路交通、消防火災、危險化學品等重點領域監管,安全生產形勢穩中向好。大力支持國防建設,做好退役軍人安置和雙擁優撫工作,建立市、區、村(居)三級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榮膺全國雙擁模范城“四連冠”。

  (五)打造實干型政府,加強自身建設

  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推動以案促改,加強土地利用和工程招投標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狠抓國有資產處置、物資采購等腐敗易發多發領域廉政建設,強化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審計監督。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在全省率先啟動《法治三亞建設規劃》編制工作,率先完成市級行政復議體制改革。開展5部政府規章立法工作,《三亞市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設立和運行辦法》已公布施行。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主動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辦復市人大代表建議160件、市政協委員提案152件,辦復率100%。著力轉變文風會風,強化督查督辦,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提升工作效率。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過去五年來,我們牢牢把握重大機遇,積極應對復雜形勢,努力克服各種困難,三亞發展實現了新的跨越:一是自貿區(港)建設穩步推進。緊緊圍繞海南“三區一中心”發展定位,立足三亞特色優勢,明確“中優、東精、西拓、北育、南聯”的空間布局,推動崖州灣科技城、三亞中央商務區等重點園區建設發展,落實全面深化改革開放“1+N”政策體系和自貿區(港)措施安排,加快優化營商環境,創新開展招商引資,落實“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在自貿試驗區建設中取得積極成效,在自由貿易港建設中實現穩步開局,海南經濟發展第二增長極的作用正逐步顯現。二是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堅決落實房地產業調控措施和產業結構調整戰略,打造以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1.4:16.3:72.3,有效降低了經濟發展對房地產業的依賴程度。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扎實。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8個貧困村脫貧出列,五年來累計脫貧4939人,2019年全市建檔立卡戶已全部脫貧退出。全市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7.3%和8.4%。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三亞學校等一批優質學校建成開學,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全面托管市婦女兒童醫院。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近1.2萬套,完成棚改超過3.5萬戶。四是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崖州中心漁港等項目建成投用,三亞大橋等項目完成重建或改造,城鄉路網提質升級,公共交通在全省實現“九個率先”。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農村供水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8.5%。年供電可靠性提升至99.94%。天然氣城市主干管網普及率達到100%。城鄉地區均已實現光網和4G全覆蓋。五是治理管理水平持續提升。積極推進大社區改革,9個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掛牌運行。堅持做大做強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社會治理機制,推動警力下沉、警務前移,不斷完善“路長制”“警保聯控”機制,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在全省率先完成城市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六是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強化。深入開展中央環保督察、國家海洋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扎實推進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建立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評價考核體系。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100%,地表水水質優良率91.7%,生態環境質量始終保持全國一流水平。

  各位代表!2020年和“十三五”時期三亞發展所取得的成績,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更是全市人民團結拼搏的結果。特別是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面對“三個大考”,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工作安排,勠力同心,攻堅克難,用智慧、勇氣和汗水,奪取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的重大勝利,實現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歷史突破,讓三亞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中邁出了堅實步伐。這是充滿挑戰的一年,是辛苦付出的一年,也是奮進收獲的一年。在這里,我謹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向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駐三亞各單位,向駐市部隊、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長期關心支持三亞發展的國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總結過去的工作,我們也看到,三亞發展還面臨很多問題,特別是經濟總量小、產業基礎弱的局面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高品質旅游資源與低水平旅游業態并存,旅游升級有待加快;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剛剛起步,創新引領能力急需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文體等公共服務設施存在較大短板;營商環境、人才隊伍與建設自貿港的需求還有較大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和物價的差距等矛盾有待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仍然存在,個別領域腐敗問題時有發生。對此,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解決。

  二、“十四五”奮斗目標和主要任務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我省蹄疾步穩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關鍵五年,也是推動三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根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央12號文件、《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省委七屆九次全會精神和《中共三亞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市政府制定了《三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請大會審議。《綱要(草案)》明確了今后五年三亞發展的目標和任務,提出加快打造充滿活力魅力的世界級濱海旅游城市、開放創新的海南自由貿易港標桿城市、宜居宜業的民生幸福城市。在“十四五”時期的工作中,我們要重點把握好以下六個方面:

  (一)堅定不移擔負起建設自由貿易港的時代重任,加快形成高水平開放格局

  對標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分步驟、分階段實施貿易自由便利、投資自由便利、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人員進出自由便利、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政策,落實“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等制度安排,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大力推進制度集成創新,深化改革目標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立足三亞特色,突出重點領域,推動落實“非禁即入”,創新開展招商引資。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精簡行政審批事項,深化“雙隨機、一公開”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立健全以信用監管為基礎、與負面清單管理方式相適應的過程監管體系。力爭在“十四五”時期,以貿易自由便利和投資自由便利為重點的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初步建立。

  (二)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

  把握國家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機遇,打造千億級旅游產業,加快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核心區。以崖州灣科技城等園區為載體,推動以南繁科技、深海科技、空天科技、數字科技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突破發展,加快布局無污染的先進制造業。培育壯大金融服務、國際會展、健康產業、教育產業、國際設計、現代物流、生態環保等現代服務業。著力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王牌,推動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力爭在“十四五”時期,經濟增長速度位居全省前列,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邁入高收入地區行列,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四大產業加快發展,三亞作為海南經濟發展第二增長極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

  (三)堅定不移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努力打造文化繁榮興盛的文明城市

  強化核心價值引領,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深入推進社會文明大行動,持續開展五大文明創建活動。加快推進市體育中心、市文化中心等公共文體設施建設。擴大文化交流合作,辦好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三亞國際音樂節等品牌活動,提升城市美譽度和影響力。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力爭在“十四五”時期,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三亞文化魅力進一步彰顯,城市文化軟實力顯著提高,建成全國文明城市。

  (四)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力爭生態文明建設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深化“多規合一”改革,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持續優化三亞“中優、東精、西拓、北育、南聯”的空間布局。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不斷完善生態環境質量鞏固提升機制和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評價考核體系。探索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實行問題追溯和責任終身追究制。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開展新一輪國土綠化行動,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高標準完成中央環保督察和國家海洋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持續開展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力爭在“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持續優化,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生動范例。

  (五)堅定不移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奮力推動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堅持自由貿易港建設紅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強醫療衛生機構和公共衛生防控救治體系建設。強化“菜籃子”“米袋子”主體責任,多措并舉保供穩價。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力爭在“十四五”時期,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國中上等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

  (六)堅定不移建設法治政府,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用好用足法律賦予的立法權,推動完善與自由貿易港政策相銜接的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牢固樹立法治觀念,堅持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積極引入法律、仲裁、會計、審計等涉外法律服務機構,提升國際化法律服務水平。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推動全社會形成崇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圍。深化大社區改革,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加強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建設,大力推進綜治中心、社會管理信息化平臺、網格化服務管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五位一體”新機制建設。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完善安全生產機制,加強口岸公共衛生安全、國門生物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產品質量安全管控。力爭在“十四五”時期,法治領域改革深入推進,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行政體系更加完善,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升,法治三亞、平安三亞建設成效顯著,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自然災害防御水平明顯提升,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牢牢抓住自貿港機遇,突出三亞特色優勢,聚焦“一中心、一城、一區、三重點”,高標準推進各項工作,確保自貿港建設取得早期收獲,確保“十四五”發展實現良好開局。

  2021年三亞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左右,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左右,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實現自貿港建設早期收獲

  高效落實自貿港政策。圍繞自貿港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清單、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一負三正”零關稅進口商品清單等重點,提前謀劃準備,在“管得住”的前提下,確保各項政策在三亞及時全面落地。爭取在崖州灣科技城等地增設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政策。加快推進中國(三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三亞)跨境投資服務平臺建設。用好離島免稅“郵寄送達”政策,實施本島居民離島寄存、返島提取等便利化措施和免稅購買進境日用品等政策,進一步擴大免稅品銷售規模。

  加快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立足自貿港建設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背景,對內打造“三亞—粵港澳大灣區”3小時經濟圈,與深圳、廣州建立城市間對接合作機制,對外推動三亞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深化交流合作。充分發揮“一負三正”零關稅進口商品清單對貨物貿易、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對服務貿易的拉動作用,同時積極探索開拓離岸新型國際貿易,確保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25%。用好“加工增值”、稅收優惠等自貿港開放政策,吸引外商投資和產業發展,提高外資利用規模和效率,確保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達到4.4億美元。用好三大鼓勵類產業企業2025年前新增境外直接投資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政策,吸引國內企業以三亞為橋頭堡,走出國門投資發展。

  推動重點園區建設發展。按照產城融合的理念,加快完善園區配套設施,實施相關土地整合利用和城市更新,推動崖州灣科技城與崖州片區、中央商務區與中心城區的統籌協同發展,著力將兩個重點園區打造成為自貿港實施早期安排、實現早期收獲的展示區。繼續創新放活園區管理體制,用好省、市下放的行政審批權限,探索設立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公募基金。實現崖州灣科技城“塔吊林立”,確保南繁種業科技眾創中心、三亞南海實驗保障基地等重大創新平臺項目交付使用,加快中科院海南種子創新研究院、深海科技創新公共平臺、國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設施、南海地質科技創新基地、南山港公共科考碼頭和港口配套設施等項目建設,確保海南大學生物醫學與健康研究中心、南繁育種科技服務中心、浙江大學(海南)先進技術與產業創新平臺等項目開工,推動中國種子集團總部遷建、隆平分子生物育種等項目落地,完善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產業規劃和生物安全體系規劃,積極推進國家(三亞)隔檢中心一期建設。推動三亞中央商務區成形成勢,加快大悅城城市綜合體、保利國際廣場、太平金融產業港、三亞國際金融中心等項目建設,力爭世貿月川地塊項目、大唐三亞國際總部基地辦公樓等8個項目盡快開工,確保中央商務區今年完成投資增長15%、新增企業增長15%、園區稅收增長15%。

  創新開展招商引資。實施招商引資管理辦法、工作考核辦法和招商引資機構獎勵辦法。完善和強化中介招商、以商招商等機制。圍繞重點產業、重點領域,包裝推出精品招商項目30個以上,舉辦、參與重大經貿交流活動50場以上。瞄準大型國企、央企、總部企業、頭部企業、獨角獸企業實施精準招商,力爭全市新增認定總部企業10家,全年簽約企業不低于400家。加強與國際專業招商機構的合作,建立面向全球的招商網絡,打造駐點平臺10個以上。積極與外國使領館溝通聯絡,促進對外商貿等領域交流,推動實質性開放合作。堅持“一企一策”“一事一策”解決項目難題,精準服務保障招商項目落地。

  (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打造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核心區。強優勢、創特色、補短板,努力扭轉三亞旅游市場“冬暖夏涼”、淡旺季差異明顯的局面,構建全域、全季、全時旅游消費格局。加快建設三亞國際郵輪母港、南邊海國際游艇交易中心和公共游艇碼頭,繼續打造郵輪旅游試驗區和游艇產業改革發展創新試驗區。依托離島免稅購物政策,吸引購物旅游消費回流。積極引進、建設時尚高端消費品發布、定制和展示交易中心,開工建設梅村黃金珠寶產業園。加快旅游景區、酒店升級改造,開工建設國際汽聯FE賽車主題樂園,爭創一批5A、4A級旅游景區。在三亞灣率先實施夜景提升工程,策劃舉辦夜間娛樂系列活動,打造美食體驗、免稅購物、海上游覽等夜間消費場景,開發推廣三亞夜間玩法攻略。加快完善鄉村旅游基礎設施,深度挖掘少數民族文化、漁家文化等本地特色資源,圍繞“山海聯動”、親子、研學等主題有針對性地開發旅游線路和產品。加強旅游市場研究與數據分析,創新開展淡季營銷,豐富“三亞·新青年奇趣島”推廣主題內涵,通過舉辦體育、電競、音樂等領域的特色精品賽事活動,優化消費客源結構,“以活動促營銷、以活動帶淡季”。進一步加強旅游誠信體系建設,完善旅游消費維權投訴處理反饋機制,運用數字化手段、聯合監管模式和明察暗訪方式,鞏固提升旅游市場整治成效,營造良好的旅游消費環境。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吸引金融市場主體,推進金融產品創新,強化FT賬戶金融服務能力,支持開展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試點。積極對接大型國企、央企、頭部企業,加快推進跨境投融資平臺建設。爭取設立碳排放權交易場所、大宗商品交易場所,推動三亞國際資產交易中心加快發展。大力發展影視文化產業,力爭引入一批知名影視企業、劇組和工作室,積極培育涵蓋前期劇本孵化、器材進出口和租賃、影視拍攝、后期制作等多個領域的影視全產業鏈條。加快海棠灣保利C+博覽中心等項目建設,積極引進國內外會展企業和各類高水平會展活動。依托海棠灣國家海岸,導入高品質健康服務資源,與博鰲樂城謀求差異化發展,打造國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加快南山貨運港擴能改造,提升鳳凰機場貨運服務能級,完成三亞保稅物流中心(B型)項目建設,發展臨空臨港經濟。加快推進現代化物流園區建設,培育發展保稅倉儲、國際物流配送、冷鏈物流等產業。

  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強化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力爭在深海科技、南繁科技及產學研一體化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舉全市之力支持創建崖州灣國家實驗室,高標準建設種業創新平臺,打造種業及關聯領域產業體系。大力推進國家深海基地南方中心建設,培育發展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裝備研發和應用等產業。有序推進科教城建設,聚焦海洋、熱帶農業等核心產業和科研方向,支持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建設產學研聯合體。大力引進高科技智能制造主體落戶,推進生態環保、醫療器械、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海洋工程裝備、電子信息等先進制造業發展。圍繞數字經濟發展,加快升級互聯網信息產業園、海南信息安全基地等園區平臺,爭取國際互聯網數據交互試點在三亞實施。完善財政科技投入機制,積極引導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參與科技創新。加快建設國際離岸創新創業(三亞)試驗區,進一步深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

  強化基礎設施保障。持續推進三亞新機場前期工作,力爭取得國家民航局預可研報告審查意見并完善立項報告,完成新機場總體規劃方案國際征集。全力推動鳳凰機場航站樓東擴工程。加快推進海南西環鐵路三亞至樂東(嶺頭)段公交化旅游化改造,力爭年內完成40億元投資。確保三亞動車站站前廣場功能提升和服務設施配套項目建成投用。建成海南省環島旅游公路陵水土福灣至三亞海棠灣通道工程、三橫路抱坡段、225國道天涯海角景區段改造等項目,開工建設繞城高速鳳凰機場互通及連接線、安游路改造等項目。完成G98環島高速大三亞段擴容工程施工圖設計。全面梳理排查交通擁堵、交通瓶頸路段(路口),分批次實施改造,提升通行能力。進一步完善公共交通體系,策劃研究快速公交(BRT)系統、公交專用道等項目。加快西水中調等供水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污水管網,確保全市污水管網總體覆蓋率提升到84%以上。建設天然氣主干管道15.5公里,完成燃氣下鄉“氣代柴薪”入戶安裝1400戶。加快三亞數字化轉型,打造智慧城市,系統布局5G、大數據等新型基礎設施,完成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建設并投入使用,為“城市超腦”提供硬件基礎和展示平臺。實現主城區5G信號連續覆蓋,在醫療、教育、消費、農業等領域和重點園區等場所積極推廣5G應用。推動新基建與傳統基建相結合,建設智能電網、智能水網、智慧交通。

  (三)創建一流營商環境

  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水平。加快構建營商環境“1+N”制度體系,完善營商環境考核評價工作。抓緊研究制定與自貿港政策相銜接的政府規章,主動推進和積極配合市人大開展地方立法工作。探索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推進崖州灣科技城知識產權綜合保護先行示范區建設。持續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試行市場準入承諾即入制、合格假定監管模式、以公告承諾和優化程序為主的注銷便利等改革措施。探索推進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服務。大力引進國際化的規劃、法律、會計、審計、建筑設計、評級服務、檢測認證、人力資源服務等專業服務機構,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落實“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用機遇吸引人才,用事業留住人才,在建設發展中培育人才,著力打造適應自貿港建設需要的人才隊伍。

  深化“放管服”改革。對接全省統一的基礎數據庫和政務服務事項庫,做到行政服務事項清單之外無審批。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推進“一窗受理”“互聯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實現事項辦理線上線下高度融合。健全“一鹿快辦”政務服務體系,提升政務服務大廳“一站式”服務功能。建立政務服務績效由企業和群眾評判的“好差評”制度。深化“雙隨機、一公開”市場監管體制改革。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針對各類市場主體,落實好紓困惠企政策。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行包容審慎監管,留足發展空間,營造鼓勵創業創新的良好環境。加強金融創新,優化普惠金融服務,建立小微企業服務綠色通道,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解決好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通過設立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加快搭建產業資本平臺,支持種業、深海等高新技術領域企業發展壯大。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聚集主責主業,進一步發揮市屬國有企業在產業結構調整、產業鏈供應鏈延伸、基礎設施建設、民生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引領支撐作用。開展國企資產重估,做強做實優質資產,打通國資國企“資源—資產—資本”通道。發揮三亞發控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作用,用好政府產業引導基金、股權投資基金等金融手段,繼續支持企業以上市、發行債券、發行REITs等方式提高國有資產證券化水平,提高國企市場化融資能力。完成市屬經營性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推動監管模式從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圍繞城投集團等國企負責的政府投資項目,探索“分段驗收、分批交付、分段結算”模式,合理調整資金支付比例,推行過程結算工作。探索推動市屬國有企業與優質企業開展合作,推行專職外部董事、職業經理人制度,全面激發企業活力,力爭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法人治理結構、市場化經營機制、激勵約束機制以及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方面有所突破。

  (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持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底線思維,提高“六種能力”,壓實“四方責任”,慎終如始、毫不放松地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特別是在當前的冬春旅游旺季,要繼續保持“應急狀態”下的快速反應機制,嚴格落實關口前移、重點人員排查與隔離、“人、物同防”等措施,確保“不漏一人”,嚴防疫情反彈。統籌做好新冠疫苗接種、醫療救治保障、檢測能力提升、保障物資儲備、冷鏈食品監管、快速應急處置等工作。堅持平戰結合,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公共衛生領域風險預警處置能力。

  嚴防自貿港走私風險。加快建設海南社會管理信息化平臺三亞分平臺(一期),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等科技手段,提升“反走私、反偷渡、反滲透、防回流”能力。建立健全反走私聯動工作機制,全面構建“打、防、管、控”反走私立體防線。聚焦離島免稅商品銷售,持續打擊非法“套代購”行為。加大對成品油、珍貴動植物及其制品、“洋垃圾”等重點領域走私行為的打擊力度。

  防范化解房地產業風險。完善房地產市場風險預警機制,依法處置房地產風險項目,完成半山半島項目破產重整。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鼓勵存量商品住房轉型利用,探索引進管理型房地產租賃企業,規范租賃住房市場秩序。

  有效防范金融和債務風險。建立健全資金流動監測和風險預警防控體系,加強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審查。持續開展防范非法集資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金融詐騙等違法行為。強化重點項目信貸風險監測,健全企業債務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防范、早處置”機制。嚴控新增政府債務,穩妥有序化解政府存量債務,切實防范政府性債務風險。

  (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強對脫貧人口、低收入人口的動態監測管理,防止返貧和新增貧困。有效布局特色產業,帶動脫貧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參與產業發展、收益分享,建立穩定發展增收長效機制。廣泛開展職業技術(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通過創建就業基地、開發公益專崗、引導外出務工等措施,多渠道幫助困難家庭勞動力就業創業。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消費、旅游、電商幫扶等模式,鞏固增收成果。

  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王牌。結合南繁優勢,持續做精做強冬季瓜菜、熱帶水果、花卉、南繁育制種等特色產業,培育壯大三亞芒果、蓮霧、哈密瓜、豇豆、青瓜等優勢時鮮農產品品牌。大力發展農副產品進出口及深加工產業,抓緊布局建設一批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改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提升耕地地力水平,推進1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全市糧食種植面積達到11.7萬畝,穩定常年蔬菜基地保有面積1.5萬畝,扶持建設市級常年蔬菜骨干基地2000畝。完成羅牛山崖州15萬頭肉豬現代循環農業示范基地、崖州4000頭肉牛基地等項目建設。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機制,加快建設崖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綠色農業先行試驗區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推動漁業捕撈邁向深海遠海,大力發展特色水產種苗、深海網箱養殖、水產國際貿易和精深加工等產業,加快發展休閑漁業,打造崖州中心漁港休閑漁業示范區和崖州灣漁港經濟區。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做好新一輪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引導推動散、小、偏遠自然村村民集中居住,提升農房建設質量,打造獨具特色的美麗鄉村。完善道路、供水、供電、供氣、光纖網絡、物流配送等基礎設施,著力提升7個特色產業小鎮建設水平。啟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計劃,深入推進農村改廁、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等工作。

  深化農村改革。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扎實推進房地一體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開展盤活利用農村閑置宅基地和農房試點。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深化墾地融合發展,推動墾區農場基礎設施、產業培育、社會管理等進一步融入地方。率先在南田、南濱等片區開展墾地一體化融合試點,通過規劃銜接、政策覆蓋、項目協同開發,實現墾地雙方共同發展、共同受益。

  (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抓好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嚴格按照時間要求、質量要求,不折不扣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國家海洋督察和省生態環保百日大督察反饋問題的整改任務。特別是要加快推進鳳凰島二島整改,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抓緊開展二島島體除郵輪母港碼頭功能外的填海陸域拆除工作,最大限度恢復生態環境;加快實施亞龍灣瑞吉度假酒店配套游艇碼頭整改,確保2021年底之前全面消除違法圍海,恢復公共海域,完成亞龍灣青梅河口的珊瑚礁修復工作。

  加強生態環境治理。繼續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開展“兩違”整治專項行動,鞏固“無違建”示范點創建成果。落實耕地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開展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整治,強化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排查治理。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統一管理,因地制宜分類推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模式。扎實推動城鎮內河(湖)和地表水治理,嚴格排查入河排污口。大力推進退果還林,進一步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統籌抓好“六個嚴禁兩個推進”工作,開展秋冬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加強揚塵、餐飲油煙、秸稈垃圾焚燒等污染防治。嚴格落實近岸海域生態紅線保護規定,抓緊推進三亞市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加快創建國家和省級森林城市,繼續推進三亞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開展新一輪國土綠化行動,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完善生態文明建設長效機制。高水平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加強國土空間管理和資源高效利用。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灣長制、林長制、山長制,探索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機制。深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落實赤田水庫和大隆水庫流域生態補償。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加強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持續推進充電樁和充(換)電站建設。提倡綠色出行,提高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確保裝配式生產基地項目建成投產。制定實施《三亞市“無廢城市”建設2021-2025年工作計劃》,加快編制《三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規劃》,開展好生活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積極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確保通過省級節水型城市評估驗收。大力推進殯葬改革,完成三亞全域劃為火化區任務。

  (七)全力改善人民生活

  辦好十件民生實事。堅持問需于民、貼近生活、目標明確、切實可行,安排9.2億元,確保今年內完成福利院擴建、“菜籃子”公益性農副產品中心及網點建設、安居型商品住房及安置房建設、學校教室空調配置工程、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公共文體設施建設、農墾居基礎設施提升、三亞市教育集團化辦學、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公共場所安裝便攜式除顫儀等十大民生實事。特別是要加強本地蔬菜生產供應,完善島外蔬菜應急調運機制,擴大平價網點覆蓋面,增加肉品銷售網點,做好“菜籃子”保供穩價工作。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建成安居型商品住房超過1萬套,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對21個老舊小區實施改造,加快實施抄表到戶工作。

  堅持把穩就業擺在優先位置。用好自貿港開放政策,完善援企穩崗措施,推動市場主體擴增量、保存量、提質量,穩住就業“基本盤”。加快發展電子商務、自媒體、直播帶貨等新興業態,推動家政護理、快遞物流、保潔綠化、社區服務等行業提質擴容,多措并舉拓寬就業渠道。積極開展好民營企業招聘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春風行動等活動,大力支持和推動高校畢業生、農村富余勞動力、下崗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實現就業。力爭全市城鎮新增就業崗位2萬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000人,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5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

  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提升學前教育整體辦園水平,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高中教育特色多元發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力爭全市新建成3所中小學、10所幼兒園并正式開學。積極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推動美國衛斯理安學院附屬海南國際高中、英國威雅公學三亞學校、加拿大維多利亞公學三亞學校等合作辦學項目盡快落地。

  加快建設健康三亞。啟動“大三亞”120急救體系項目建設,加快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市級醫院整體能力提升和公共衛生救治能力項目建設,推動市婦幼保健院二期、市人民醫院抱坡院區等設施建設,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項目,引進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知名醫療機構與我市合作辦醫。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做實做細“區域醫保總額預付+緊密型醫聯體”醫改模式。精心準備,確保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積極推進各區全民健身中心建設,爭創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關注“一老一小”,加快建設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持續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促進文化繁榮發展。開工建設市綜合檔案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加快建設“一場兩館”等體育設施,確保體育場建成投用。強化崖州古城、落筆洞等歷史文化保護,舉辦崖州古城文化節等活動,深入挖掘、保護和傳承崖州民歌、黎族打柴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大文化交流合作,積極打造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

  扎實推進城市更新。出臺城市更新和通過市場化模式建設安置區等一系列政策,在保障安置戶個體權益的基礎上,提升用地效率,壯大集體資產,讓安置戶的合法權益得到長期有效保障。加快月川、陽光海岸等10個重點片區征拆,加快建設崖州灣科技城、臨春等10個重點安置區,大力開展海羅、第三市場等片區城市更新。以城市更新為契機,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實施“五化”建設。啟動城市居民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夯實基層治理基礎,力爭年內新建6個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創新社區治理模式,積極引導專業社會工作團隊參與社會服務,推行數字城管和“片長+網格長+12345熱線”工作機制。統籌推進社會管理信息化平臺、“雪亮工程”“智慧社區”等智慧警務項目建設,提升社會治安防控智慧化水平。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入開展新一輪禁毒三年大會戰,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緊扣“減量控大”目標,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工作。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提高處理急難險重任務的能力。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動員工作,推動軍地雙方在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科技、教育和醫療服務等領域的統籌發展,推進軍地土地置換整合,大力支持國防建設,鞏固軍政軍民團結,擦亮全國雙擁模范城的“金字招牌”。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新時期、新形勢、新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搶抓政策機遇,增強發展能力,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一)加強政治建設

  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推動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在三亞不折不扣落實到位。堅持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大膽創新,以思想破冰引領改革突圍,努力推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自由貿易港建設各項任務取得實效。

  (二)打造廉潔政府

  深刻汲取教訓,深化以案促改,做到警鐘長鳴,始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切實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大力完善行政權力運行監督機制,緊盯土地利用和工程招投標等重點領域,加強廉政風險防控。堅定不移推進反腐斗爭,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嚴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經費。

  (三)堅持依法行政

  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堅持重大事項向市人大報告、向市政協通報,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進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水平。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持續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規范各類行政執法行為,防止隨意執法和選擇性監管,杜絕亂執法和不作為。加強行政爭議預防和化解工作。

  (四)倡導執行文化

  加強政府執行力建設,增強各領域、各部門工作的計劃性,提高行政效能和政府公信力,做到說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堅持“新官要理舊賬”,強化責任擔當,依法依規、妥善處置歷史遺留問題。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馳而不息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落實容錯糾錯機制,讓廣大干部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抓落實、抓發展上。推進數字政府建設,用科技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實施有效監管,減少尋租空間。

  各位代表!“十四五”征程已經開啟,自貿港建設翻開新篇,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一致,創新實干,努力推動三亞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中勇當排頭兵、打造新標桿!

  名詞解釋

  1.“三個大考”: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決戰脫貧攻堅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良好開局。

  2.“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3.“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4.“四早”: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5.“四集中”: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

  6.“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十五條”:《三亞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政策意見》,從穩定用工隊伍、減輕企業負擔、加大金融支持等3個方面,出臺15條具體扶持措施,支持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三亞市內辦理注冊登記的、生產經營遇到困難的中小企業及個體工商戶。

  7.“旅游企業發展十條”:《三亞市有效應對疫情支持旅游企業發展十條政策措施》,包括設立專項扶持資金、及時發放獎補資金、強化金融政策支持、實施稅收減免和緩繳、減免海域使用金、緩繳水電氣等費用、減輕企業負擔、降低企業房租、支持企業不裁員、抓好景區酒店升級改造等方面。

  8.“建設項目復工七條”:《關于在疫情期間支持建設項目安全有序復工的措施》,從成立服務保障工作小組、支持一線建筑工人返工、優先保障復工用工安全等7個方面,鼓勵2020年總投資在1億元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在建項目盡早復工。

  9.“保障項目建設八條”:《三亞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保障項目建設的政策措施》,從支持項目建設先行用地、優化項目審批服務等8個方面,保障新項目加快開工、在建項目加快建設。

  10.“菜七條”:《三亞市冬季瓜果菜產銷獎勵扶持政策措施》,包括全力開拓銷售終端、發起“捐獻愛心瓜果蔬菜”大行動、給予車輛運輸費用獎勵、給予收購商收購瓜果蔬菜費用獎勵、加快三亞市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確保進出島車輛順暢等7方面內容。

  11.41條超常規舉措:《關于進一步采取超常規舉措奮力完成全年經濟發展目標的實施方案》,從投資、消費、招商、“三農”等6個方面,出臺41條超常規扶持措施,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進復工達產,奮力完成全年經濟發展目標。

  12.“船舶多證合一”:將涉客船舶所需的《船舶國籍證書》《船舶最低安全配員證書》《高速客船操作安全證書》《燃油污染損害民事責任保險或其他財務保證證書》《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電臺執照》《海上移動通信業務標識碼證書》和《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標識碼證書》等7本證書,及游艇船舶所需的《船舶國籍證書》《燃油污染損害民事責任保險或其他財務保證證書》《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電臺執照》《海上移動通信業務標識碼證書》和《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標識碼證書》等5本證書,均統一為《三亞轄區船舶管理證書》,證書有效期限統一為五年。

  13.“區域醫保總額預付+緊密型醫聯體”醫改新模式:市級醫院牽頭同區政府簽約建設醫聯體,實行人、財、物、績效、醫保基金統一管理,將區域醫保基金交由5家醫聯體的牽頭醫院統籌管理,促使醫院主動控費、主動下沉醫療資源,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連續服務”的分級診療就醫新格局,逐步形成以居民健康為中心的高效醫療服務體系。

  14.“四個不摘”:即脫貧“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

  15.“兩不愁三保障”:“兩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

  16.離島免稅新政:自2020年7月1日起實施的離島免稅新政,調整內容包括離島旅客每年每人免稅購物額度為10萬元,不限次;擴大免稅商品種類,增加電子消費產品等7類消費者青睞商品;僅限定化妝品、手機和酒類商品的單次購買數量;旅客購買商品超出免稅限額、限量的部分,照章征收進境物品進口稅;具有免稅品經銷資格的經營主體可按規定參與海南離島免稅經營。

  17.三亞保稅物流中心(B型):保稅物流中心(B型)是指經海關批準,由中國境內一家企業法人經營,多家企業進入并從事保稅倉儲物流業務的保稅監管場所。三亞保稅物流中心(B型)于2020年8月獲得海關總署、財政部、稅務總局和外匯局四部委準予設立的批復,將以空港樞紐為依托,集通關、倉儲、分揀、轉運、加工等服務功能于一體,主要為跨境電子商務、國際貿易提供免稅、保稅商品存儲和包括普通貨物、冷鏈物流、危險品物流(消費品)等多種形式的國際物流配送服務。

  18.“一鹿快辦”政務服務體系:是我市打造的三亞政務服務城市品牌,該體系包含“一鹿快辦網頁端”、“一鹿快辦三亞政務服務小程序端”、“一鹿快辦三亞智慧政務終端”。

  19.FT賬戶:是指銀行等金融機構為客戶在自貿區(港)分賬核算單元開立的規則統一的本外幣賬戶,該賬戶體系打通了自貿區(港)與離岸市場之間的通道,為區內企業涉足海外市場、滿足實體經濟所需的貿易結算和跨境投融資匯兌便利提供了更有效的方式。

  20.跨境人民幣資金池:跨國企業集團根據自身經營和管理需要,在境內外成員企業之間開展的跨境人民幣資金余缺調劑和歸集業務。

  21.“無廢城市”:是指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也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

  22.農村公路交通扶貧六大工程項目: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窄路面拓寬工程、縣道改造工程、生命安全防護工程、農村公路橋梁建設及危橋改造工程、旅游資源路工程。

  23.安居型商品住房:指限定銷售對象、銷售價格、套型面積和轉讓條件,采取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方式建設,面向符合條件的居民家庭銷售的具有政策保障性質的商品住房。

  24.“三區一中心”: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

  25.“中優、東精、西拓、北育、南聯”的空間布局。做優中心城區,吉陽區、天涯區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完善自由貿易服務、航空郵輪游艇樞紐和區域城市公共服務功能,打造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做精東翼拓展區,海棠灣、亞龍灣主要發展旅游業,打造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核心區;做強西翼拓展區,崖州灣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搭建深海、南繁、熱帶農業科研、種質資源中轉平臺,打造戰略前沿產業發展高地;保育北部腹地,以“三亞后花園”為總體定位,形成景區、山區、鄉村一體化的功能組團;南部以近岸海域、海島為本底,海上空港、郵輪母港、南山港、游艇港為依托,做好陸海統籌、聯動南海文章。

  26.全面深化改革開放“1+N”政策體系:“1”指《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中發〔2018〕12號)(簡稱“中央12號文件”),“N”指中央12號文件若干配套實施方案。

  27.“九個率先”:即率先開通微公交、率先開通城際旅游公交、率先開通扶貧公交、率先開通網約公交、率先實現公交掃碼支付、率先建設公交電子站牌、率先實施“農村公交+物流”、率先輸出城市公交管理服務、率先實現建制村100%通公交。

  28.“路長制”:把道路交通管理與社會面治安管理相結合,對各級道路實行“一路一長”、分級管理、包干負責,推動形成“一警多能、多警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9.“警保聯控”:是“共建共治共享”“向整合資源要警力”理念的具體體現,是三亞市公安局實行“路長制”的延伸,是“飛鷺支隊+N社會力量”的群眾性組織,是“楓橋經驗”化解矛盾在三亞的具體行動,是新時期公安機關專門工作和群眾工作相結合的新形式。

  30.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整治違法用地和違法建筑、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防治、土壤環境綜合治理、林區生態修復和濕地保護。

  31.“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零關稅即全島封關運作前,對部分進口商品,免征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全島封關運作、簡并稅制后,對進口征稅商品目錄以外、允許海南自由貿易港進口的商品,免征進口關稅。低稅率即對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實質經營的企業,實行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對符合條件的個人,實行個人所得稅優惠稅率。簡稅制即結合中國稅制改革方向,探索推進簡化稅制,改革稅種制度,降低間接稅比例,實現稅種結構簡單科學、稅制要素充分優化、稅負水平明顯降低、收入歸屬清晰、財政收支大體均衡。

  32.“非禁即入”:除非有強制性的標準和法律的禁止,原則上政府取消許可和審批,對企業實行備案制、承諾制,承諾符合條件就可以開展業務。

  33.“雙隨機、一公開”:在監管過程中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

  34.五大文明創建活動:是指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活動。

  35.“多規合一”:2015年6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同意,海南省在全國率先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編制海南省總體規劃,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城鎮體系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海洋功能區劃、林地保護規劃、生態保護紅線規劃等六大類規劃統一到一個空間規劃體系,解決規劃打架、重復建設等問題。

  36.碳達峰、碳中和:“碳達峰”即我國承諾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再慢慢減下去;“碳中和”即到2060年,針對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樹、節能減排等各種方式全部抵消掉。

  37.“一中心、一城、一區、三重點”:一中心,指國際旅游消費中心;一城,指崖州灣科技城;一區,指三亞中央商務區;三重點指民生、生態、社會治理。

  38.“一負三正”零關稅進口商品清單:對企業進口自用的生產設備,實行“零關稅”負面清單管理;對島內進口用于交通運輸、旅游業的船舶、航空器等營運用交通工具及游艇,實行“零關稅”正面清單管理;對島內進口用于生產自用或以“兩頭在外”模式進行生產加工活動(或服務貿易過程中)所消耗的原輔料,實行“零關稅”正面清單管理;對島內居民消費的進境商品,實行正面清單管理,允許島內免稅購買。

  39.離島免稅“郵寄送達”政策:離島旅客在市內離島免稅商店、隔離區離島免稅商店或者網上離島免稅銷售窗口購買免稅品后,在辦理提貨手續前,可自主選擇“郵寄送達”提貨方式。目前僅適用乘飛機離島的旅客,測試期間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提供離島免稅品郵寄物流服務。

  40.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是由東盟十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6個對話伙伴國參加,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一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目前,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成員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文萊、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共15方。2020年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簽署,標志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

  41.“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惠州等九市組成的城市群。

  42.“加工增值”政策:《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中明確的稅收政策,即對鼓勵類產業企業生產的不含進口料件或者含進口料件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加工增值超過30%(含30%)的貨物,經“二線”進入內地免征進口關稅,照章征收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

  43.營商環境“1+N”制度體系:“1”指制定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年度實施方案(《三亞市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19-2020年)》,針對營商環境工作做規劃、定方向、提要求;“N”指各行業主管部門按照行動計劃安排,結合主管行業領域的突出問題,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計劃或方案。

  44.REITs:即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是一種以發行收益憑證的方式匯集特定多數投資者的資金,由專門投資機構進行房地產投資經營管理,并將投資綜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給投資者的信托基金。

  45.“六種能力”:發熱門診“前哨”能力、應急核酸檢測能力、社區組織動員能力、重點人員隔離能力、確診病例收治能力、快速應急處置能力。

  46.“四方責任”:黨委政府屬地責任、行業部門主管責任、單位企業主體責任、個人和家庭自我管理責任。

  47.“六個嚴禁兩個推進”:嚴禁秸稈、垃圾露天焚燒;嚴禁檳榔土法熏烤;嚴禁在禁燃區內燃放煙花爆竹;嚴禁在允許區外露天燒烤;嚴禁寺廟道觀燃燒高香;嚴禁在城區公共場所祭祀燒紙焚香;推進氣代柴薪工作;推進秸稈綜合利用。

  48.能源消費雙控制度:指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按設定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控制目標進行監督考核。

  49.“一場兩館”: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

  50.“五化”建設:即城市凈化、綠化、彩化、亮化、美化建設。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三亞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1月18日 包洪文)

2021-03-17 16:23 來源:三亞市政府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