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2023国产精品啪啪视频,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国产91三级精选国产

烏海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3月3日 唐毅)

2021年03月10日 16:37   來源:烏海日報   

  點擊查閱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3月3日在烏海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烏海市人民政府市長 唐毅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三五”時期和2020年工作回顧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是烏海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五年。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決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五區”建設全面落地,“十三五”規劃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勝利,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轉型發展示范區支撐體系基本形成。經濟總量由374億元增長到563億元,年均增長7%。累計實施億元以上重點項目348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年均增長2.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工業轉型步伐加快,煤炭就地加工轉化率達90%以上,精細化工產品達70余種,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不斷壯大。萬達廣場、鴻達物流等一批商貿物流項目投入運營。烏海湖獲評國家級水利風景區,4A級景區達到5家,旅游收入、游客人數年均分別增長26%、19%。“烏海葡萄”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成為世界沙漠葡萄酒大賽永久舉辦地、第三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城鄉融合先行區運行模式基本構建。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77.8億元,榮烏高速烏海段、國道110線黃河特大橋等一批道路橋梁工程建成通行,公路總里程達1175公里,路網密度是全區平均水平的3.9倍。新建改造供熱、給排水管網900余公里,生活污水處理率、燃氣普及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8.3%、97%、100%。農區人居環境整治扎實推進,實施危房改造、街巷庭院整治等專項行動,綜合執法、環衛保潔等基本公共服務向農區延伸,農區公交通車率達100%。

  生態環保攻堅區建設成果基本鞏固。累計投入環境綜合治理資金190.8億元,中心城區優良天數比五年前增加37天,空氣質量優良率提高10.7個百分點。強化礦區環境綜合整治,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100個、排土場規范化整治項目71個。全面推行河長制,常態化開展河湖“清四亂”^[1],實施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庫區生態治理試驗項目,黃河烏海段水質由Ⅲ類提升到Ⅱ類,躋身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推動節能技改、清潔生產,單位GDP能耗持續下降,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五年前下降36%。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9.5平方米,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和全國綠化模范城市。

  投資貿易首選區特色優勢基本確立。全面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60%的事項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網上辦事大廳、掌上辦事大廳上線運行,工程建設項目全部實現網上并聯審批。商事登記實現“二十證合一”,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改革等任務全面完成,市場主體由3.2萬戶增至5.2萬戶。認真落實國家、自治區減稅降費政策,新增減稅降費54.3億元,幫助企業轉續貸95.2億元。開放合作持續擴大,與3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貿易往來,外貿進出口總額比五年前增長1.5倍。

  優教優醫普惠區社會效應基本顯現。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6%、8.7%。城鎮新增就業3.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自治區下達目標以內。基本養老、醫療等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養老機構、養老床位比五年前分別增長117%、158%。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3.98萬套,改造老舊小區81個。新建擴建幼兒園20所,普惠性幼兒園入園率居全區首位,三區全部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縣評估。普通高中一本上線人數實現“五連增”。市人民醫院、蒙中醫院晉級為三甲醫院,人民健康保障指標考核連續四年蟬聯全區榜首。“書法五進”入選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中國書法城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成功舉辦蒙商大會、沙漠葡萄酒文化旅游節、全國公路自行車賽等重大活動。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同心聚力、眾志成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經濟持續企穩回升,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8%,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1%、7.5%。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全國首期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等63項國家級、自治區級榮譽花落烏海,78名先進個人獲國家、自治區表彰。位列國務院扶貧辦第三期數據質量排名全國首位、中國效率“百高市”第11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群眾滿意度排名全區首位。

  (一)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落實分區分級、精準施策,創新運用“大數據篩查+網格化落地+健康碼管控”模式,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成為全區確診病例首個“清零”盟市。面對疫情大考,全市人民風雨同舟、共克時艱,廣大醫務工作者白衣執甲、逆行出征,黨員干部、公安干警聞令而動、向險而行,社區工作者、志愿者日夜堅守、默默奉獻,各族群眾自覺自律、守望相助。積極馳援武漢、增援首府、支援隨州,充分彰顯了偉大的抗疫精神,生動展現了拼搏奉獻的時代風貌。56萬烏海人民都是平凡的英雄,每個人都了不起!我們給廣大市民點贊,向全市人民致敬!

  (二)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全區最早開展春季重點項目集中開工,較早出臺穩投資、擴內需、促消費等一系列舉措,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市級重點項目開復工155個,完成投資126億元。總投資77.7億元的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預可研報告通過專家評審,完成主廠房勘探平洞施工;總投資65億元的包銀高鐵項目烏海段征拆任務基本完成;總投資15億元的永太化學精細化工項目實現當年開工、當年試產;華恒新材料、麥咭TV樂園等一批項目簽約落地。227個招商引資項目有序推進,到位資金105億元。發放消費券帶動消費1.4億元,市場主體總數逆勢增長6.9%。出臺減免緩繳社保費等穩崗措施,城鎮新增就業5107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9%的較低水平。嚴格財政預算管理,嚴守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底線,全年調度轉移支付資金和新增債券資金41.1億元。

  (三)提質升級產業鏈價值鏈。園區功能持續優化。出臺《促進烏海經濟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園區管理體制、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深入推進“騰籠換鳥”行動,處置“僵尸企業”51家。加快補齊園區基礎設施短板,實施低碳產業園污水處理廠等項目13個。傳統動能加速提升。制定《焦化產業重組升級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焦化產業重組升級高質量發展產業規劃》,焦化產業整合升級取得新突破。源宏三期、森洋等一批醫藥農藥染料中間體項目投產,氯堿化工產業鏈不斷延伸,精細化工集群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新動能培育壯大。寶武炭材料針狀焦等項目進展順利,賽思普高純鑄造、奧立玻璃纖維、京運通新材料項目試產投產,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成長。實施《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全國首座民用液氫工廠、全區首座移動式加氫站建成運行,氫能公交車投入使用,海易通新能源氫燃料電池、發動機項目落地,氫經濟示范城市建設穩步推進。飛獅工業互聯網、快成科技等平臺上線運行,烏海夜話等一批夜市投入運營,網紅孵化基地和直播電商產業園試運行,星巴克、胡桃里等68家首店品牌入駐烏海,平臺經濟、首店經濟、夜間經濟、網紅經濟等新業態效應顯現。自治區西部最大的綜合物流園烏海北鐵路綜合物流園建成運營,通用時代、萬達廣場等大型商圈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甘德爾山生態文明景區投入運營,黃河西行客棧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特色旅游吸引力進一步提升。

  (四)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重大風險有效防范。化解政府隱性債務53.3億元,完成年度化債任務的166.9%。積極推動重點企業債轉股,穩妥推進烏海銀行資本金補充。脫貧成果持續鞏固。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投入扶貧資金3112萬元,實施扶貧項目64個,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環境質量有效改善。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意見整改工作全部完成,自治區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工作有序推進。編制《烏海礦區總體規劃》《烏海市煤炭工業“十四五”規劃》,持續優化資源開發利用,統籌推進礦區自燃火點治理、排土場整治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累計建成自治區級綠色礦山14座。完成大氣環境綜合整治項目326個,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04天,達標率83.1%,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認真落實河長制,實施河道治理、水利樞紐庫區生態治理等項目,黃河烏海段水質持續向好。土壤狀況保持穩定。

  (五)持續優化人居環境。濱河二期啟動開發建設。加快完善控制性詳細規劃,精心編制城市設計方案。加強與碧桂園、藍城、恒大等品牌房地產開發企業深度對接,開展教育、醫療、文化等配套基礎設施系統論證,各項前期工作高效開展。舊城提質改造步伐加快。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38個,開工建設棚戶區改造住房4990套、基本建成3990套,入選2020年度國家棚戶區改造工作激勵支持城市。城市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建成凈水廠4座、公共衛生間80座,甘德爾公鐵立交橋通車,市客運樞紐站建成交付,省道S217海勃灣繞城段等項目進展順利,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持續提升。實施城區道路、綠地等主要節點景觀提升工程,完成造林面積3234畝。城市管理更加精細。樹立“繡花式”城市管理理念,以“雙城”聯創為抓手,全面推行“馬路辦公”,城市管理實現白天晚上、晴天雨天等“八個一樣”^[2]。聚力解決房地產“回遷難、入住難、辦證難”問題,9個問題樓盤基本化解,解決延期交房4100套,安置回遷群眾1185戶,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化解率達98.9%。鄉村振興有序推進。實施葡萄品牌、品種、品質提升行動,“烏海葡萄”列入自治區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農區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圓滿收官,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實現行政村全覆蓋,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68%。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村集體經濟收入持續增長。

  (六)著力加強營商環境建設。堅決抓好自治區黨委優化營商環境專項巡視反饋意見整改,出臺《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清理“空頭政策”“畫餅政策”110件。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9.8億元,成為全區首批無分歧賬款率先“清零”盟市。深化“放管服”改革,87.5%的事項實現“網上辦”,1203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限壓縮至75個工作日以內。“主輔流程并聯跑、掌上監管全公開”典型做法在全區推廣。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14家企業入圍內蒙古民營企業100強。組織開展了第二屆市長質量獎評選。

  (七)不斷增強發展動力活力。現代醫院管理改革、醫養結合試點等13項國家、自治區改革試點任務進展順利,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被國家評為優秀。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工作穩步推進。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企管理制度,15家國企完成與主管部門脫鉤,4家國企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批科研團隊入駐科創中心,累計建成異地孵化中心8家、自治區級研發中心26家、高新技術企業30家。首家公用型保稅倉庫、“烏貿通”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建成。進出口總額完成5.9億元,同比增長1.8%。

  (八)不斷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扎實推進社保精準擴面,低保標準提高到全區第3位。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新建、改擴建幼兒園6所,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以上。普通高考本科上線率達85%,同比提高6.1個百分點,入選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國家級示范區。市蒙中醫院二期建成投用,市人民醫院門診樓主體完工,醫養結合示范基地二期開工。13家醫療衛生機構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第九次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成功舉辦第十一屆黃河明珠?烏海書法藝術節,電影《烏海》首映,烏海湖國際馬拉松獲評中國田徑協會金牌賽事。

  (九)統籌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以大數據賦能城市治理,搭建市、區、鎮(街道)、村(社區)、網格五級市域治理智能化平臺。深化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建立“一格一長一警一專多兼”網格化管理模式,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沉。持續強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國家統編教材有序推廣使用。實施“解決信訪問題年”專項行動,認真辦理中央巡視組移交信訪事項,房地產等領域一批歷史遺留信訪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累計打掉黑社會性質組織6個。強制隔離戒毒標準化項目成為全區司法行政系統首個國家級試點。實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在全國率先實現井工煤礦“取消夜班”生產,安全生產形勢基本穩定。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推進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守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第七次人口普查有序推進。烈士紀念廣場建成。

  (十)全力抓好重點領域專項整治。扎實推進煤炭資源領域違規違法問題專項整治,全面清查涉煤項目504個,核查企業295家,完成自治區反饋問題整改223個,清理政策法規類文件114件、處置執行類文件116件,累計追損挽損19.3億元。開展人防系統腐敗問題專項治理,完成問題整改63個,追繳人防工程易地建設費1.4億元。深入開展房地產領域未繳少繳土地出讓金專項治理,追繳土地出讓金7449萬元。全面清理企業欠繳稅費,扎實推進企業欠繳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問題整改。

  一年來,我們著眼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自身建設不斷加強。深化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推動形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長效機制。扎實開展深化以案促改、凈化政治生態專項行動,堅決肅清白向群、侯鳳岐、高世宏等人流毒,以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凝聚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工作情況,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311件,滿意率達99.4%。組織開展法治政府建設五年規劃考核驗收工作,“七五”普法工作收官。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三公”經費支出下降34.4%。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各類社會組織開展工作。民族宗教、國防動員、退役軍人、地震氣象、社會科學、檔案史志、外事僑務、廣播影視等各項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我們信念堅定、奮發有為,不斷實現新跨越,邁向新征程。最具戰略指引意義的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著力抓好烏海及周邊地區等重點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最具歷史意義的是,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最具根本性意義的是,我市經濟轉型向高質量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升。2020年,石泰峰書記先后3次、布小林主席先后5次親臨烏海調研視察,26位省部級領導深入烏海指導疫情防控、經濟轉型、脫貧攻堅、風險化解等工作。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和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使我們倍感振奮、倍受鼓舞、倍增信心,凝聚起了建功新時代、創造新業績的蓬勃力量。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我們遇到的情況異常復雜,取得的成績實屬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正確指引的結果,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有效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團結一心、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向所有關心支持烏海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前進路上無坦途。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市面臨的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外部沖擊和疫情沖擊碰頭,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增多,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發展方式尚未根本轉變,新舊動能轉換接續不暢,要素指標瓶頸制約加大,實現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和能耗“雙控”要求難度劇增;財政收支矛盾突出,政府債務化解壓力巨大,財政金融領域風險依然不容樂觀;社會治理水平亟待提高,民生領域存在諸多短板,營商環境需持續優化等等。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努力以新的成績回應全市人民期盼和重托。

  二、“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

  根據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我們編制了《烏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從履行沿黃生態保護責任、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轉換發展動能、加快城市轉型步伐、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七個方面,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提出了一系列支撐發展的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提請本次大會審議。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烏海堅決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實現新的更大發展的關鍵五年。我們要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主動服從服務于自治區“兩個屏障”“兩個基地”和“一個橋頭堡”^[3]戰略定位,以更加強烈的緊迫感加快產業和城市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施高效能治理,努力實現生態質量更高、轉型步伐更快、創新動力更足、城市功能更強、生活品質更優。

  ——生態質量更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著力抓好烏海及周邊地區等重點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作為鐵規矩和硬杠杠立起來,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實施生態保護修復、環境污染治理等六項工程,采取超常規舉措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堅決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轉型步伐更快。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推進工礦城市向生態城市、創新城市、智慧城市轉型。做好能源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文章,推進煤焦企業重組轉型、氯堿化工延鏈升級,抓好精細化工產業發展,打造新材料、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以數字經濟賦能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優質特色農業,著力構建多極支撐、多元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創新動力更足。將創新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根本出路,以實施“科技興蒙”行動為統領,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依托科創中心搭建創新平臺,完善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創新機制,圍繞產業轉型需求集聚創新人才,構建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相融互促的良好創新生態,推動經濟發展方式逐步實現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城市功能更強。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全面開發建設濱河二期,全面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提高城市承載能力,全方位提升對周邊地區輻射力帶動力,打造自治區西部新的增長極。

  ——生活品質更優。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以更實舉措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以更高水平強化社會保障,以更大力度提升公共服務能力,以更高標準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扎實辦好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各項民生實事,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滿足全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二〇三五年,烏海將與全國、全區一道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我市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科技創新實力不斷增強,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綠色發展水平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處于全國前列,人的全面發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各位代表,只要我們錨定“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奮發有為、擔當善為,就一定能夠讓烏海這座資源型城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在新發展階段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

  三、202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義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序推進產業、城市轉型發展,堅決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按照上述總體要求,權衡各方面因素,確定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指標,分別按增長8%、5%、2%、5%掌握。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緊緊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施高效能治理,統籌抓好以下九個方面工作:

  (一)強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著力抓好烏海及周邊地區等重點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重要指示要求,堅持系統思維,堅守生態底線,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勇氣、攻城拔寨的拼勁,狠抓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實行源頭減量、全程強管、目標倒逼,堅決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保持治污高壓態勢。對標對表自治區《烏海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實施方案》《烏海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制定出臺三年行動方案,進一步細化任務、明確責任、狠抓落實。堅持治礦、治企、降塵、減煤、控車“五管齊下”,全力攻堅大氣污染突出問題,確保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空氣質量目標任務。把礦區環境綜合治理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抓好露天采坑內排、采坑回填、火點治理等重點任務,推進主體滅失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修復治理,新建自治區級綠色礦山5座。深度治理工業污染,實施重點行業特別排放限值改造項目24個、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項目18個,推進建龍包鋼萬騰項目超低排放改造,嚴格重點領域錯峰生產管控。嚴控礦區、道路、工地等重點區域揚塵污染,粉狀物料堆場全部封閉治理。加強散煤污染治理,實施一批平房區集中供熱改造。調整運輸結構,重點行業鐵路外運比例達到55%,推廣應用新能源物流車輛,試點推進礦山封閉式皮帶、管道運輸和集裝箱運輸。強化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嚴格涉重金屬項目準入管控。深入開展“清廢”行動,規范固廢危廢貯存、運輸、處置,發展煤矸石、粉煤灰、化工廢渣綜合利用產業,打造國家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全力保護黃河生態安全。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決扛起黃河入蒙首站首責,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開展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和規范化建設,堅決杜絕超標污水直排黃河。深入落實河長制,持續推進河湖“清四亂”,實施沿黃岸線防護等重點工程,完善水沙調控機制,確保黃河烏海段安瀾。打造城市綠帶、綠廊、綠網,讓綠色成為烏海的靚麗底色。完善生態保護機制。堅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制定環境準入清單,實行“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編制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礦產資源規劃。全面落實林長制,啟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健全污染防治績效評價和責任追究機制,定期考核通報各區環境空氣質量。加強與周邊地區協調聯動,實現大氣污染防治交叉執法常態化。

  (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落實“科技興蒙”行動,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強化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積極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探索設立科技創新引導基金,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自治區級企業研發中心。探索建立自治區級氫能技術創新中心,加快建設科技大市場,建設內蒙古知識產權及精細化工一站式服務平臺。建設青島、上海、天津等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實現異地孵化、烏海轉化。加強校企、院企合作,推動東華—東源高性能纖維研發中心等平臺建設,加速關鍵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深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全面落實人才激勵扶持政策,建立住房、子女入學、家屬就業等綠色通道,培養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來”,加大“柔性用才、項目引才”力度,探索人才異地交流合作機制,破解高層次人才剛性需求問題。

  (三)全力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在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中找定位、聚要素、上項目,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積極擴大投資。組織開展重點項目攻堅,全年計劃實施項目146個,完成投資160億元。健全重點項目專班服務機制,推行全程代辦、容缺審批等措施,實行“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推動廣聚新材料、包鋼萬騰H型鋼、永宏化工等項目加快建設,抓好中聯化工50萬噸PVC項目續建,確保抽水蓄能電站、包銀高鐵、華恒新材料等項目全面開工,力促寶武集團炭材料、賽思普高純鑄造、青石化學等項目投產達效。強化招商引資。緊盯國家產業政策導向,通過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方式,重點引進一批龍頭企業和中下游配套項目,加快產業補鏈成群。出臺招商引資政策,建立健全領導包聯、集中審批、協調調度、監督考核機制,形成全員招商、全面招商、全力招商的強大氛圍。嚴把項目準入關,把寶貴的要素指標優先配置給填補產業空白、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產業升級的優質項目,決不能撿到籃子都是菜。破解要素制約。通過向上爭取指標、淘汰落后產能、推進技改挖潛等措施,千方百計強化要素保障。加大對閑置用地、低效用地和批而未供用地處置力度,推進存量土地二次開發。堅持節水優先、量水而行,實現水資源高效優化配置。加強高耗水行業節水管理,引導企業大力發展節水技術、節水產業,優先使用中水、疏干水。啟動實施碳達峰、碳中和^[4]工作,實行能耗預算管理,編制能效提升方案,實施高耗能行業節能、技術改造、淘汰出清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任務清單,淘汰處置“僵尸企業”22家。以市場化手段倒逼大數據等高耗能行業節能降耗,化工、冶金、建材等行業限期達到國家能耗先進標準。不再單獨新上電石、水泥等高耗能產業項目。

  (四)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穩定供應鏈,不斷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效益。

  推動傳統產業提檔升級。立足煤焦化工、氯堿化工兩大主導產業,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做好資源轉化增值文章,推動傳統產業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抓實焦化產業現有產能整合升級,2023年底前全面淘汰炭化室高度4.3米焦爐,實施炭化室高度5.5米焦化企業整合重組,新改擴建搗固焦爐高度達到6.25米,力爭用3年時間焦化企業單體規模全部達到300萬噸以上。實施礦權優化重組,保護性開采煤炭資源,實現礦區統一規劃、連片開發、集中治理,推進煤炭安全高效開采和清潔高效利用。提高氯堿化工產品加工深度,完善配套產業體系,打造氯堿化工產業集群。大力發展高端精細化工產業,提升產品附加值,推動精細化工向循環化、智能化、終端化邁進。

  加快新興產業增量培育。瞄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著力推進寶武炭材料、興發有機硅等項目建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速、規模擴大。充分發揮工業副產氫資源富集優勢,抓好海易通新能源氫燃料電池、烏海化工氫能等項目建設,推動物流運輸、礦山機械等氫能產業應用場景建設,積極申報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規劃建設環保產業園,培育節能環保產業新增長點。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上線運行產業經濟數字化管理平臺,推進國家能源集團5G智能化礦井等項目建設,促進一批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登云”“上云”,積極建設智能工廠、數字車間,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加快產業數字化,以數字技術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賦能傳統產業,提升全要素效率。

  力促新業態擴容提質。全面落實國務院促進消費20條,培育平臺經濟、首店經濟、夜間經濟、網紅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進一步優化消費供給。結合新區開發、舊城改造,建設步行街、酒吧街、好吃街等特色街區、網紅街區,加快實體商業創新轉型,讓城市聚集人氣、匯集商氣。穩定汽車等傳統消費,豐富教育醫療、健康養老、數字信息等公共消費供給。積極引進蘇寧易購等知名品牌,加快摩爾城、現代智慧倉儲物流園等項目建設,推動九龍國際廣場建成營業。加強政金企對接,實施企業上市倍增行動。發揮“山、水、沙、城”獨特景觀優勢,與周邊地區合作策劃黃河“幾”字彎文化旅游走廊等特色旅游線路,開發特色旅游產品。利用視頻社交平臺等新媒體,擴大城市品牌網絡流量輸出,提升“來沙漠看海”旅游IP影響力。加快烏海湖智慧健康谷、麥咭TV樂園等項目建設,策劃打造黃河文化公園和環湖研學游基地。完善環湖道路、旅游廁所等基礎設施,推動烏海湖景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和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支持海勃灣區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

  (五)優化國土空間布局

  高標準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科學設置功能區劃,完善提升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構建提升完善園區、開發濱河二期、改造老舊小區、發展高鐵片區的開發建設格局。強化園區平臺功能。堅持工業企業進園區、產業發展集群化,明晰園區發展定位,增強產業集聚度、關聯度、配套度。理順經濟開發區管理體制,完善組織機構,為園區發展“強權”“賦能”。啟動低碳產業園鐵路專用線等項目建設,補齊園區道路、天然氣、供水、蒸汽、電力等基礎設施短板,完善配套生活服務區,切實提升園區承載力。依托浙蒙海精細化工“園中園”,推行“飛地經濟”模式。堅持“畝均論英雄”,強化投資強度、畝均收益等指標剛性約束。推進烏達工業園智慧工業園區試點建設。加快濱河二期開發。堅持規劃引領,調整濱河二期控制性詳細規劃。完成濱河二期西區征拆工作,統籌推進道路、電力、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景觀提質改造。抓實前期、適時啟動學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設施建設。引進實力型、品牌型房地產開發企業,建設高品質住宅項目,滿足群眾改善性住房需求。抓好電力大廈等總部基地項目建設,打造總部中央街,適度建設商業綜合體,推動新區人氣商氣加快集聚。完善交通路網體系。打通城際間、區域間斷頭路、瓶頸路,啟動榮烏高速巴音陶亥互通連接線等項目建設,推進地方高速S37線烏海至寧東段前期工作,市客運樞紐站投入運營、省道S217線海勃灣繞城段建成。開通烏海至杭州等國內重點城市航線。謀劃推進高鐵片區開發建設,實現高鐵建設與城市發展良性互動。扎實推動鄉村振興。以工業化思維、產業化理念謀劃特色農業發展,實施科技興農,抓好萬畝設施農業、現代設施葡萄科技園區建設,推動葡萄產業集中連片建設、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共用。大力培育葡萄文化,辦好世界沙漠葡萄酒文化節,切實提升“烏海葡萄”品牌知名度和文化影響力。加快土地流轉和集中連片開發,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高效農業,完善農企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區居民持續穩定增收。完成農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階段性任務,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啟動高標準農田規劃,保持糧食播種面積穩定。

  (六)深化改革促進開放

  以更深層次改革破解難題,以更高水平開放匯聚資源,厚植經濟發展新優勢。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實施財政零基預算管理,強化預算剛性約束和績效管理,牢牢兜住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底線。積極向上爭取財稅政策資金支持。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本監管制度體系,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和資源配置,建立健全經營業績考核激勵、投資管理機制,確保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推進市、區兩級機關事業單位全面清資產、清房產、清土地、清人員,進一步盤活國有資產,壓縮人員經費支出。完成事業單位改革。加大對外開放力度。主動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和自治區向北開放戰略,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完善烏海國際陸港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加快構建蒙古國煤炭“一站式”服務中心。籌劃大宗商品保稅區、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項目,著力打造煤炭等大宗商品跨境貿易區。加強與周邊地區協作,推動形成基礎設施互通、公共服務共享、生態環境共治格局。

  (七)強力優化營商環境

  以推進自治區黨委優化營商環境專項巡視反饋意見整改為契機,堅決打好優化營商環境、凈化政治生態整體攻堅戰,打造效率最高、服務最好、企業獲得感最強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高規格成立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建立會商研判、政企溝通等工作機制。開辟服務企業綠色通道,涉企問題限期解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堅持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減成本,做到要件最精、環節最簡、時限最短。開展政府投資類項目“大表審批制”改革試點。實現“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破解“準入不準營”問題。縱深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90%以上審批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10類電子證照實現標準化應用。加快政務服務辦事清單標準化建設,推行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不定期開展營商環境測評。堅持“企業吹哨、部門報到”,開展領導干部進企業、解難題活動。實行園區項目“代辦幫辦”“專班服務”制度,實現“辦事不出區”。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全面清理不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政策文件。依法合理兌現涉企政策和招商引資承諾,著力打造誠信政府。大力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互聯網監管,嚴格規范執法行為。破除招投標不合理門檻。扶持中小企業發展。

  (八)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

  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著力抓好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范,及時精準“拆彈”,堅決防范各類“黑天鵝”“灰犀牛”事件^[5],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模式,啟動綜合數據管理應用平臺建設,推進數字技術在公共服務、城市治理、道路交通、鄉村振興等領域的廣泛運用,打造“城市大腦”,建設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提升市域社會治理智能化、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實行“街長制”,深化“馬路辦公”,鞏固城市精細化管理三年行動成果。開展交通秩序、環境衛生等專項整治行動,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打造干凈有序的城市環境。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建設社會矛盾糾紛多元調解中心,集中治理重復信訪,全力化解信訪積案。健全掃黑除惡常態化機制,推動煤炭資源領域違規違法問題治理常態化,開展破壞草原林地違規違法行為專項整治行動,推進供銷合作社系統腐敗問題重點整治。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強化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等領域安全監管,構建風險管控、隱患排查雙重預防體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提升應急救援和防災減災能力。提高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水平。積極穩妥化解政府債務,有效降低綜合債務率。抓好烏海銀行資本金補充、重點預警企業債務重組等工作,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設。深入貫徹《內蒙古自治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條例》,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完成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任務,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面落實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

  (九)著力增進民生福祉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情用心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啟動老舊小區改造項目16個,同步開展周邊道路管網、公共服務配套建設。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開工建設棚戶區改造住房560套。基本解決房地產領域“回遷難”“入住難”“辦證難”問題,實現問題樓盤全部“清零”,不動產權證辦理歷史遺留問題首次登記全部完成。提升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質量,推動城管執法進小區。常態化推進精神文明創建,文明小區(社區)數量達到30%以上。多措并舉解決停車難問題。強化防洪排澇設施改造提升,建設海綿城市。全面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抓好廁所革命、垃圾和污水處理等重點工作,進一步提升農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水平。開展農區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農區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織牢兜底保障網。密切監測脫貧群體和邊緣戶收入變化,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穩定和擴大就業,實施援企穩崗、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促進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多渠道就業。實施全民參保擴面專項行動,持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落實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各項兜底政策。穩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城鄉低保標準,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需求。深化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支持社會組織承接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運營,市老年養護中心投入使用。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持續改善辦學條件,建成投用職業技術學院住宿樓,新建九年一貫制學校,啟動市一中新校區建設工作,分步實施市屬普通高中寄宿制改造。持續優化幼兒園規劃布局。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專項行動,提高中小學校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全力打造高中教育品牌。依托職業技術院校,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設區域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輸出基地。補齊醫療衛生短板。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機制,健全醫療救治、科技支撐、物資保障體系,適時啟動市傳染病醫院遷建,建成投用市人民醫院門診樓。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落實人物同防、閉環管理,強化重點區域管控,有序做好疫苗接種工作。深化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加快醫聯體建設,積極探索建設互聯網醫院。繁榮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盤活市圖書館、影劇院等公共文化資產,啟動市群藝館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實施智慧廣電工程。支持烏蘭牧騎事業發展。舉辦慶祝建黨100周年各類活動。深入推進全民健身,鼓勵發展戶外運動、體育健康產業,辦好環山湖騎行、沙漠越野等體育賽事活動。

  扎實做好國防動員、后備力量、雙擁共建、優撫安置等工作,健全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做好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志愿服務、人防氣象、新聞出版等各項工作。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堅持把政治建設貫穿于政府工作全過程,守初心、擔使命,著力打造為人民干事、讓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責任政府、廉潔政府。

  加強政治建設。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胸懷“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善于用政治眼光觀察和分析經濟社會問題,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各項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堅決抓好中央第八巡視組等各級各類巡視督導考核反饋問題整改落實,以過硬的整改成效彰顯使命擔當。

  堅持依法行政。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健全重大政策綜合影響評估制度,推行重大決策專家咨詢制度,充分發揮政府法律顧問職能作用,切實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水平。開展“八五”普法。加強政務公開,完善政府新聞發布制度。

  主動擔當作為。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勇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干事創業、推動發展。增強補課充電的緊迫感,強化專業思維、提升專業素養,全面提高政府系統干部履職盡責的本領和能力。做到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全力以赴跑項目、爭資金、促發展。堅持沉在一線、干在一線,做到問題在一線發現、矛盾在一線解決、工作在一線推進。

  保持清正廉潔。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斷鞏固深化以案促改、凈化政治生態專項行動成果,營造風清氣正、廉潔從政的良好氛圍。縱深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強化公共權力、公共資金、公共資源監管,嚴查嚴控風險點、風險源。推動審計工作全覆蓋。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大力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嚴控三公經費,讓過緊日子成為常態。進一步暢通政商聯系溝通渠道,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聚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表現,馳而不息糾正“四風”,永葆為民務實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實干托起夢想,奮斗成就未來。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下,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辛勤耕耘、頑強拼搏,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烏海新篇章!

  名詞解釋

  1. 河湖“清四亂”:是指在全國范圍內對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河湖管理保護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清理整治行動。

  2. “八個一樣”:是指城市管理實現白天晚上一個樣、晴天雨天一個樣、遠看近看一個樣、大街小巷一個樣、新城舊城一個樣、檢查與不檢查一個樣、平時和節假日一個樣、城區與農區一個樣。

  3. “兩個屏障”“兩個基地”和“一個橋頭堡”: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內蒙古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打造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

  4. 碳達峰、碳中和:碳達峰是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途徑,抵消人類活動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5. “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黑天鵝事件是指非常難以預測且不尋常的事件,會引起連鎖負面反應甚至顛覆。灰犀牛事件是指太過于常見以至于人們習以為常的風險,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烏海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3月3日 唐毅)

2021-03-10 16:37 來源:烏海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